安徽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越来越聪明,文化产业是否会迎来人工智能的替代性竞争?文化产业从业者将会受到什么影响?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楚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文化产业以内容为王、创意制胜。人工智能虽然通过模仿人类既有的艺术实践,在某些领域取得明显突破,但目前来看,人工智能缺少对人类生活的深入理解和感知,在创意方面还处于跟随模仿的初级阶段。人工智能模仿李白、杜甫写诗,虽然对仗工整但被专家评价“稍逊风骚”;人工智能模仿齐白石挥毫泼墨,尚难做到形神俱佳。从另一个角度说,很多时候,人们进行创作不只是为了作品本身,而是陶冶情操、涵养心灵。几年前,谷歌人工智能围棋程序“AlphaGO”虽赢得了比赛,却不知围棋为何物,也不能领会围棋深厚的文化意蕴。文化产业中富含创意、情感的部分很难被轻易取代。可以说,真正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向前的仍然是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力。这一点没有变,也难以改变。
不可否认,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给文化从业者带来了新挑战。这其实是从另一个角度督促文化从业者走出舒适区,不断提高自身创新力、创造力。现在,文化市场上还存在很多剧情雷同的IP剧、盲目跟风的综艺节目、抄袭模仿的文学作品,原创力缺乏,同质化、低端化严重。这种低质量重复的文化产品供给,倒是很可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在人工智能这个强大的“竞争者”面前,文化“搬运工”没有前途,文化从业者应该认真思考如何让自己的创作发挥不可代替的价值,如何用创新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已成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力。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文化产业也应当顺势而为,依托新技术,增强原创力,培育出更多新的文化业态,拓展出文化消费新的增长点。
(摘编自姜天娇《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文化产业》)
材料二
文化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而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创意。人工智能可以让人们的创意得到空前的释放,仅在文化产业上就能够带来更优异的效益,推动其高质量发展。无论是广播电视、电影、出版、文艺、演艺行业,还是会展、旅游、游戏、广告和艺术品市场、创意设计等行业,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都将会对它们产生非常强劲的推动力。一是人工智能让人们的创意能力大大增强。它能够让人利用科技创新手段,更好地表达和呈现人们的创意,实现“凡是能够想到的都能够做到”梦想,这能大大提升人们进行创意创新的自信,激活更多创新创造潜力。二是创意的内容方式将空前丰富。人工智能拓宽人们的想象边界,为人们的创意提供更多的新元素、新组合,不仅在创意的形式上,也在实现创意的技术上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比如,工业设计或将以“全息设计”的方式,将创意在眼前全息展示,并能实时修改完善,直接进行生产制造等等。而在创意的方式上,则很容易打破如今文化艺术乃至文化产业的分类,产生新的跨界领域,比如可能产生“无限创意游戏”“智能沉浸旅游”等。三是创意实现的效益大大提高。人工智能可以大大压缩创意实现的成本,提高文化产业全链条的效益,甚至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比如,电影制作将更加简易高效,电影显示形态也可能从3D、4D转变到超现实模拟的“意识沉浸”;又比如,商业模式上,人工智能根据每个人的喜好、期待,跳过广告和介绍,直接推送“心有灵犀”的产品,形成“智能直销”模式。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而这就必然包括文化产业与人工智能的结合。这也不禁让我们想起,深圳曾经创造并被全国借鉴的“文化+科技”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它与“人工智能+”战略不谋而合,可以说“人工智能+”是文化领域“文化+科技”的升级版。深圳所创造的“文化+科技”模式,让深圳的文化产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深圳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03年的135.3亿元,到2023年的超过2750亿元,短短20年的时间,增长了超过20倍,平均一年增长超过1倍;核心文化产品出口额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让深圳从一个所谓的“文化沙漠”变成了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城市之一,文化产业也成长为深圳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同一时期,深圳观念走向全国,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识和精神财富。
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战略将会对文化创意产业产生更加强大的推动力量。从纵向回头看,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献典籍浩如烟海,这些优秀内容可以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而从纵向向前看,人工智能也在广阔的创意空间和对未来的期许上,比如在科幻作品创作等方面,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摘编自王京生《人工智能的文化意义和时代挑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艺家进行创作往往不只是为了作品本身,而是出于情感、精神上的追求,而人工智能很难有这方面追求。
B.如今文化市场上那些原创力缺乏,同质化、低端化严重的低质量文化产品供给,注定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C.无论是创意形式上还是在实现创意的技术上,人工智能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可以产生新的跨界领域。
D.从纵向看,人工智能既可与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内容结合,也可在创意空间和对未来的期许上产生巨大影响。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虽可模仿李白、杜甫写诗,齐白石挥毫泼墨,但毫无创意,难以做到形神俱佳。
B.在人工智能时代,文化从业者应努力提高自身创新力、创造力,让自己的创作不可代替。
C.未来,人工智能不仅使电影制作更加简易高效,还能有效改变电影显示形态和商业模式。
D.材料二以深圳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为例并借助具体数据,说明其于中国改革开放意义重大。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
A.雷军表示,形成全国一体化的算力平台,能够有助于科技创新,也有助于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应用。
B.文化和旅游部拟选择一批数字文化、创意设计、文旅融合类的代表性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C.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助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方面具有光明前景。
D.我国正在大力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而人工智能技术也在文化、医疗、教育、金融、制造业、采掘业等场景得到了广泛应用。
4.关于人工智能对文化产业的影响,两则材料的看法有何异同?
5.有人尝试让人工智能写作今年的高考作文,10秒钟便可完成。某知名作家评价该作文“优点是四平八稳、面面俱到,而缺点也是四平八稳、面面俱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中空地的光
徐鲁
世界上没有不美的森林和小树林。托尔斯泰故乡的树林——或者干脆说是托尔斯泰的树林,更加让我觉得美得无法形容。
深秋时节的树林,正慢慢脱下它深红色的衣衫。在爽朗透明的阳光里,深绿色、浅绿色、金黄色、浅黄色、深红色、酒红色、琥珀色的树木和树叶,色彩缤纷,层次分明,看上去就像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
雅斯纳亚·波良纳森林里的树,有高大的橡树和桦树,也有很多巴乌斯托夫斯基在他的散文里经常提到的“野生的小树”。
我问一位俄罗斯朋友这里的森林为什么会这样美丽,他解释说,因为这里的森林和小树林大多是阔叶混交林,橡树、榉树、枫树、朴树、椴树、松树、榆树、栗树、白蜡、白桦、银杏、野樱……都有各自的生长空间,都有各自不同的吐绿、转黄、落叶和返青的时节,都各自自然健康地生长。
而且每一片树林里,总会有一些明亮的池塘、溪流和泉水,再加上空气明净,枝叶缝隙里的天空湛蓝透明,每一缕照耀进森林的阳光,都那么纯净耀眼,尤其是雨后,走进任何一片树林,满眼都是水晶一般的“林中水滴”。
置身在如此林木婆娑、光影斑驳、色彩繁复的树林里,我只恨自己的文学描述能力实在有限,无法捕捉这光影交错的林叶之美。
所以,我又想到了俄罗斯杰出的风景画家们。也许,只有杰出的画家,用调色盘上的颜色,才能准确描述和表现出这森林里的光与影吧?
比如希施金。他被誉为“大自然的诗人”“森林的肖像画家”,出现在他画布上的松树林、橡树、林中野花、溪流以及林中的阳光,散发着浓郁而迷人的大地气息。《在遥远的北方》《阳光照耀的松树林》《森林远方》《在森林中》……每一个热爱希施金作品的人,对这些画作都耳熟能详。
希施金擅于运用明亮的外光,表现森林的葱郁、阳光的明媚以及溪流的活泼。他笔下的每一棵树、每一朵野花,都呈现着生命的顽强、旺盛之美。因此,希施金成为用树木和野花来歌唱自己祖国母亲的杰出的、具有抒情性的风景画家之一。
又如列维坦。他对大自然、对田野上四季的变化,有着异于常人的敏感与最细腻的发现。与希施金经常描绘雄伟、茂密和苍郁的森林不同,列维坦的风景画所表现的,多为明亮的池塘、溪流和林木稀疏的小树林,还有开满野花的田野和林中小路。
列维坦不是管弦乐队里声音低沉苍茫的圆号和大提琴,而是一把明快和抒情的小提琴。但这并不意味着音色的单一,也不意味着他音域狭窄,恰恰相反,他的风景画的旋律有时明快而疏朗,有时也沉静而忧郁。他并不缺乏深度。他既画过抒情诗一般明媚婉约的自然风景,如《三月》《春汛》《池塘涨水》等,也画过使人感到痛苦和抑郁的“历史风景”,如《弗拉基米尔路》《深渊旁》等。
盘桓在托尔斯泰的树林里,那些粗壮的、高大的、上了年岁的橡树、桦树和老椴树,让我想到了希施金;那些挺立在大树旁、身材细长的“野生的小树”,还有那些热衷于旁逸斜出、恣意生长的小灌木,又让我不由得想到列维坦。
雅斯纳亚·波良纳,在俄语里是“明亮的林间空地”的意思。在托尔斯泰的树林里,纯净耀眼的光亮无处不在,但最美的光,还是在树林深处那一小块空地上。
托尔斯泰1828年出生在雅斯纳亚·波良纳。在他八十二年的人生中,有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是在这里度过的。他很喜欢自己的家乡图拉和这片庄园。他去世后,遵照他生前的愿望,人们把他安葬在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的树林深处。
沿着一条安静的林中小路,穿过树林里斑驳的光与影,我来到这块明亮的空地,站在了神往已久的这个朴素而低小的坟堆前。这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我的心脏跳动得很快,我的血液也在加速奔涌。我说不出这是一种抑制不住的悸动,还是一种情不自禁的深深的感动。
小小的坟墓,确实如茨威格1928年前来谒拜时所见到的那样:一小块林中空地上,一个小小的、培得整整齐齐的长方形土丘,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和墓志铭,甚至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茨威格这样写道。
明亮的林中阳光,安静地洒在这个干净朴素的坟堆上。坟堆上长着浅浅的野草,野草间零星开着一些蓝紫色的雏菊和别的颜色的野花。茨威格当年来时,坟墓四周还围着稀疏的木栅栏。现在,连稀疏的木栅栏也没有了。在明亮的林中空地上,坟堆向着天空、阳光、星辰和风雨,向着全世界的崇拜者和热爱者,完全敞开着。
那一瞬间,我想到,树林深处的这块空地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光亮,固然来自大自然,来自天上的太阳和星辰,但还有一种生生不息的光明,乃是来自这个小小的、朴素的土丘之下。因为,掩埋在这里的,是全人类的良心,是人类最耀眼的一束文学之光,是老托尔斯泰永远不死、永远熠熠生辉的博大的爱心。
(选自《散文》2024年第4期)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托尔斯泰故乡的树林之所以如此美丽,是因为此地多为阔叶混交林,各种树木健康生长,且吐绿、转黄、落叶和返青的时节不同。
B.希施金被誉为“大自然的诗人”“森林的肖像画家”,其风景画具有抒情性,其笔下的树木和野花都呈现着生命的顽强、旺盛之美。
C.如果说希施金像粗壮、高大、年老的橡树、桦树等,那么列维坦就像挺立在大树旁、身材细长的“野生的小树”,两人的形象迥异。
D.站在神往已久的托尔斯泰朴素而低小的坟堆前,“我”感觉自己心跳加快,血流加速,说不出是抑制不住的悸动还是情不自禁的感动。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自然段描写深秋时节的树林,综合运用比喻、比拟和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色彩缤纷,画面感强,美丽动人。
B.“他的风景画的旋律有时明快而疏朗,有时也沉静而忧郁”化视觉为听觉,突出了列维坦画作的色调丰富多变。
C.文章插叙托尔斯泰的人生简历,既照应开头托尔斯泰故乡的树林,又为下文描述其坟墓、表达自己敬意做铺垫。
D.文章将“我”看到的与1928年茨威格见到的托尔斯泰墓进行对比,暗含了一种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深沉喟叹。
8.如何理解标题“林中空地的光”的含意?
9.文章为什么花了不少笔墨写画家希施金和列维坦?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原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乃见汝阴侯滕公,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
太史公曰:以项羽之气,而季布以勇显于楚,身屦军搴旗者数矣,可谓壮士。然至被刑戮,为人奴而不死,何其下也!彼必自负其材,故受辱而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故终为汉名将。
(摘编自《史记·季布传》)
材料二
以一人之誉而召季布,以一人之毁而遣季布,天下将窥其浅深。虽然,何病?人主威福之大权,岂以天下莫能窥为不测哉!布之悻悻于罢去,而仰诘人主以取快,其不足以为御史大夫,明矣。使酒难近之实,自露而不可掩矣。文帝之失,轻于召布也,非轻于罢布也。
(摘编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臣无功A窃宠B待罪C河东D陛下无E故召F臣G此人必有以H臣欺陛下者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置,安置,与《鸿门宴》“沛公则置车骑”的“置”意思相同。
B.意,料想、猜测,与《促织》“岂意其至此哉”的“意”意思相同。
C.如,按照,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如会同”的“如”意思不同。
D.而,连词,表转折,与《大学之道》“知止而后有定”的“而”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布是楚人,为人行侠仗义,在当地很有名气,在项羽手下为将时曾多次让刘邦受困。项羽败亡后,刘邦重金悬赏捉拿他,并下令胆敢窝藏者灭其三族。
B.季布躲在濮阳周氏家中,周氏要求他听从安排,否则就先杀了他。季布答应后,周氏将他进行伪装,放在广柳车中,混在家僮里,卖给鲁地大侠朱家。
C.朱家对汝阴侯滕公说,季布替项羽效力是其职责,不能把他逼急了,否则他会逃往异国成为敌人,以致历史悲剧重演,并希望滕公找个机会劝说刘邦。
D.王夫之认为,汉文帝即使因为召、遣季布而被人看出深浅也没有关系,君主的赏罚大权本应让人知晓;汉文帝的过失在于轻易地召见而不是遣归季布。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2)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
14.对待季布的态度,司马迁和王夫之有何不同?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晴泛舟
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①。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②。
欲上兰亭③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④。
【注】①鸿钧:指天或大自然。②麴尘:酒曲上所生菌,色淡黄如尘。借指柳条。嫩柳叶色鹅黄,故称。③兰亭:在今浙江绍兴西南。东晋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等曾游于此,羲之作《兰亭集序》。④清真:李白有诗云:“右军(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清真,道家常用来表示“纯真朴素”。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通过“陈人”与“兴新”的对比,表达了人生易老而景物常新之叹。
B.颔联描写惊蛰时节的景象:雷声隆隆,东风阵阵,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C.“鳞鳞”“嫋嫋”两个叠词传神地描绘出江水和柳丝的情态,极富美感。
D.诗歌描写春景,有声有色,有虚有实,有静有动,尽显晴日的明媚春光。
16.诗人为何“终觉愧清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卫灵公》中的“,”两句,就是人们常说的“恕道”,道出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在于要将心比心。
(2)毕业联欢会上,同学们邀请张老师献唱,张老师欣然说道:“好!正如李白在《将进酒》中所说的那样,‘,’。”于是拿起话筒,唱了一首歌。
(3)马在古代不仅是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举足轻重的战争利器,陪伴将士驰骋疆场、出生入死,因而常常被写进古诗文中,如“,”。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建筑重物质,文学重精神,分处艺术的两极。两者看似A ,却有着奇妙的关联。对比中西方传统建筑,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文学在建筑上的叠加,在中西方建筑体系中是不均衡的。
西方建筑中大量引入雕塑和绘画,只有少数纪念性建筑中刻有一些文字,内容又常常是记叙性的,作为对雕塑、绘画的补充。①中国传统建筑在上千年的实践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叠加经验,②创造了品类齐全的楹联、匾额、牌坊以及嵌板刻字、纹样纹饰等叠加方式,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④不仅提升了建筑意境,⑤而且提高了建筑的生命力。这些建筑中的文学基因,无论从数量、质量上,还是广度、深度上,( 甲 )。
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形成,绝非偶然,而是根植于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曾公开赞叹:“汉字是我所见过,全世界最美的文字之一。”中国传统建筑中文学语言的大量叠加,与汉字独特的个性密不可分。作为一种表意性文字的汉字所具有的长于表意、文法自由、书写灵活、高度艺术化的特点恰好可以弥补作为一种具象艺术的建筑难以表述语义的欠缺。两者联袂呈现,创造了意蕴无穷的想象空间。汉字的书写艺术——书法的加持,更是为文学融入建筑提供了B 的外形条件。篆书敦圆苍茫、隶书工整精巧、草书潇洒奔逸、行书流动自如、楷书清丽娟秀,可根据建筑需要,因时因地灵活融入。汉字这种独特的意象美和形式美,为文学融入建筑创造了条件。
一批又一批才华横溢的文人雅士,把创作激情投向自然、历史、人文,当然也包括建筑。这些文人骚客,( 乙 ),而且还身体力行,直接参与建筑营造,建立了文学与建筑的耦合性,为文学融入建筑创造了主体条件。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文中画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2.文中画波浪线的“最美的文字之一”,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论语·公冶长》篇中记载:“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及简析
一、现代文阅读
1.B
材料一原文说 “这种低质量重复的文化产品供给,倒是很可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而非 “注定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表述过于绝对。
2.C
A 项,材料一只是说人工智能在创意方面处于初级阶段,并非毫无创意;B 项,材料一强调文化从业者应思考如何让自己的创作发挥不可替代的价值,而非只是提高创新力、创造力;D 项,材料二以深圳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为例,主要说明 “人工智能 +” 对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而非其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意义重大。
3.C
材料二第三段观点为 “人工智能 +” 战略将会对文化创意产业产生更加强大的推动力量,C 项强调人工智能在助力传统文化发展方面的前景,可作为论据;A 项说的是算力平台与人工智能应用的关系;B 项说的是文化和旅游部的举措;D 项说的是人工智能在多场景的应用,均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推动力量这一观点无关。
4.相同点:都认为人工智能会给文化产业带来影响,且都强调文化产业从业者应重视创新。不同点:①材料一认为人工智能在创意方面处于跟随模仿的初级阶段,文化产业中富含创意、情感的部分很难被取代,但也给文化从业者带来新挑战,同时也会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力;②材料二则侧重于强调人工智能对文化产业的积极推动作用,能增强人们的创意能力、丰富创意内容方式、提高创意实现的效益,“人工智能 +” 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升级版,会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5.①人工智能写作高考作文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且能做到四平八稳、面面俱到,体现了人工智能在模仿、整合信息方面有一定能力,能够依据已有的写作模式和大量的数据生成一篇较为完整的作文。②然而其缺点也是四平八稳、面面俱到,说明人工智能缺乏真正的创意、情感和深度理解,无法像人类作家那样根据自身独特的经历、感悟和思考进行创作,难以写出有灵魂、有个性、能触动人心的作品。③这一现象表明在文化产业中,人工智能虽可在一些标准化、模式化的创作领域发挥作用,但在需要创意、情感和深度内涵的高端创作领域,人类的创作能力仍具有不可替代性,也提醒文化从业者应注重提升自身的创意和情感表达能力,以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6.C
文章说 “盘桓在托尔斯泰的树林里,那些粗壮的、高大的、上了年岁的橡树、桦树和老椴树,让我想到了希施金;那些挺立在大树旁、身材细长的‘野生的小树’,还有那些热衷于旁逸斜出、恣意生长的小灌木,又让我不由得想到列维坦”,是说希施金和列维坦的画作风格与不同类型的树木特点有相似之处,而非两人形象与树木相似。
7.D
文章将 “我” 看到的与茨威格见到的托尔斯泰墓进行对比,主要是为了突出托尔斯泰墓的朴素以及人们对托尔斯泰的敬意始终如一,而非表达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喟叹。
8.①表层含意:指托尔斯泰故乡雅斯纳亚 波良纳森林里,尤其是树林深处那一小块空地上纯净耀眼的自然光亮,如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下的光影等。②深层含意:指托尔斯泰所代表的文学之光、人类的良心和博大的爱心,这些如同明亮的光,永远熠熠生辉,给人类带来精神上的指引和滋养,使这片林中空地具有了超越自然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
9.①希施金和列维坦是杰出的风景画家,他们的画作能很好地表现俄罗斯森林的美,作者借对他们画作风格及特点的描述,从侧面烘托出托尔斯泰故乡树林的美丽与独特,丰富了文章内容。②将托尔斯泰故乡树林里的不同树木与两位画家的风格相联系,如粗壮的大树像希施金的风格,细长的小树像列维坦的风格,使树林的形象更加生动可感,也使文章富有艺术感染力。③通过写画家对森林的描绘,为后文写托尔斯泰的坟墓在这片充满艺术气息和自然之美的树林中,更显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做了铺垫,自然地引出对托尔斯泰的敬意与赞美,升华了文章主题。
二、文言文阅读
10.B D G
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11.A
《鸿门宴》“沛公则置车骑” 的 “置” 是 “放弃、丢下” 的意思,与材料一中 “置广柳车中” 的 “置”(安置)意思不同。
12.B
周氏将季布伪装后,与家僮数十人一起,卖给鲁地大侠朱家,并非混在家僮里。
13.(1)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因为个人的私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
(2)皇上沉默不语,心中惭愧,过了很久才说:“河东是我重要的郡,所以特地召见你罢了。” 季布便辞别皇上回到河东郡守的原任上去。
14.①司马迁认为季布是壮士,虽曾被刑罚羞辱,但能忍辱负重,最终成为汉名将;他肯定季布的才能和功绩,对季布的遭遇表示同情,同时也赞赏季布的为人。②王夫之认为季布因被罢官而心怀不满,向上诘问皇上以图快意,不具备担任御史大夫的资格;他觉得汉文帝召、遣季布虽被人看出深浅也无妨,但文帝的过失在于轻易召见季布,对季布的评价更侧重于其性格和政治素养方面的不足。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A
首联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意思是不要笑我是个旧人,面对湖海春光,我的兴致很新,表达的是诗人虽年老但面对春景仍有新的兴致和活力,而非人生易老而景物常新之叹。
16.①诗人在春晴泛舟时,看到春日美景,想要效仿王羲之等古人游兰亭吟诗作赋。②然而诗人自感与王羲之的潇洒清真相比,自己在境界、情怀和才华等方面尚有不足。③诗人以 “笑谈终觉愧清真” 表达了对古人的崇敬,以及对自身的谦逊和反思,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高雅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3)示例: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或: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A. 风马牛不相及;B. 得天独厚
19.④句 “提高了建筑的生命力” 搭配不当,可改为 “增强了建筑的生命力”;⑤句 “不仅提升了建筑意境,而且提高了建筑的生命力” 语序不当,应改为 “不仅提高了建筑的生命力,而且提升了建筑意境”。
20.(甲)都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观;(乙)不仅擅长文学创作
21.汉字是一种表意性文字,它长于表意,文法自由,书写灵活,高度艺术化,作为一种具象艺术的建筑难以表述语义,汉字恰好可以弥补这一欠缺。
22.示例一:不合逻辑。“最” 表示程度达到极点,与 “之一” 矛盾,应删去 “之一”,改为 “汉字是我所见过,全世界最美的文字”。
示例二:可以使用。“最美的文字之一” 表示汉字是世界上非常美的文字中的一种,强调汉字在众多美丽文字中的地位,这种表述更符合客观实际,也体现了语言的严谨性和包容性。
六、作文
23.《思之有道,行之有则》
《论语》中记载孔子对季文子 “三思而后行” 的评价,认为 “再,斯可矣”,这启示我们思考与行动之间需把握恰当的尺度。思考固然重要,它能帮助我们权衡利弊、规划路径,但过度的思考可能会导致犹豫不决、错失良机,唯有思之有道,行之有则,方能在人生道路上稳健前行。
适度思考是明智行动的前提。在面对诸多抉择时,我们需要冷静地分析形势,考虑各种可能的结果与影响。例如在选择职业时,思考自己的兴趣、能力、市场需求以及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能让我们做出更为契合自身的选择,避免盲目跟风或冲动行事。这种思考并非无休无止,而是有目的、有重点地对关键要素进行考量,为行动提供清晰的指引。它如同航海中的灯塔,在迷雾重重的人生海洋里,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使我们不至于迷失在无尽的犹豫与困惑之中。
然而,过度思考往往会陷入自我设限的泥沼。季文子三思而后行,或许在反复权衡中顾虑过多,导致行动力被削弱。生活中有许多人在面临机会时,总是思前想后,担心失败、害怕风险,结果在犹豫不决中看着机会悄然溜走。就像一个想要创业的人,在思考商业模式、市场竞争、资金筹备等问题时,因过度纠结于可能出现的困难,迟迟不敢迈出第一步,最终只能在原地徘徊,梦想也只能停留在空想阶段。过度思考还可能引发焦虑与不安,使我们在精神上疲惫不堪,进一步影响决策的质量与行动的效率。
那么,如何做到思之有道呢?首先,要明确思考的目的与边界。思考是为了更好地行动,而不是为了制造更多的困扰。我们应聚焦于问题的核心,围绕目标进行思考,摒弃那些无关紧要的杂念与担忧。其次,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与外部的环境,避免脱离现实的空想与臆测。再者,思考应注重时效性。在有限的时间内,收集必要的信息,做出相对合理的判断,而不是追求完美无缺的方案。
在思之有道的基础上,行之有则是关键。一旦经过适度思考做出决定,就要坚定地付诸行动。行动要有规划、有步骤,遵循一定的原则与方法。在行动过程中,要保持灵活性,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策略,但绝不能轻易放弃目标。如同登山者,在出发前会思考路线、装备等问题,但不会因途中遇到一些小挫折就改变登顶的决心,而是灵活应对,寻找新的路径或方法,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山顶迈进。
思与行是人生的两大主题,二者相辅相成。我们既要学会适度思考,为行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又要勇于行动,在实践中检验思考的成果,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穿越重重迷雾,跨越道道沟壑,抵达成功的彼岸,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