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之一。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意味深长。2023年5月20日,中国文物工作者搭乘“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潜入南海,对西北陆坡两艘古代沉船进行大范围水下搜索和调查,并对提取文物进行全面研究,解读其中蕴藏的历史信息 在五千多年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还原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孜孜不倦探寻文明起源的奥秘,不仅是为了解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更是为了让全体中华儿女胸怀自信、阔步前行。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秉持开放包容。2023年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西安举行。“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见证了中国同中亚国家两千多年的深厚友谊。千百年来,中国同中亚人民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创造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书写了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的华章。”习近平总书记说。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持守正创新。今日之中国,“文博热”火爆、“文创风”劲吹,人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日益高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力迸发——电视机前,《中国诗词大会》广受好评、舞蹈《碇步桥》惊艳观众,生动展示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审美内涵;手机屏里,“全景故宫”“云游敦煌”等纷纷上线,恢宏灿烂的中华文明更加真实可感地融入国人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我们的文化绵延不绝,我们的创造生生不息。
(摘编自王思北 周玮 施雨岑《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
材料二:
美国政治学家萨缪尔·P·亨廷顿指出:“经济发达的国家必然在文明上寻找支撑。”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愈加频繁。同时,不同国家之间,尤其是大国之间的文化与文明冲突更加普遍和激烈。这一现实境遇对我国坚定文化自信带来一系列挑战。
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加剧意识形态斗争。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东升西降”的国际局势日趋明显,但“西强我弱”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转。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世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西方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威胁,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主要表现在西方文化霸权主义极力站在自己的价值立场,利用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炒作,攻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扬宗教极端与民族分裂思想,破坏我国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诱导中国知识精英群体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煽动反社会主义非法活动;借助现代信息和大众传媒技术,矮化、丑化中国形象,加大对我国的文化输出力度,对中国进行文化殖民和价值观念的围剿,冲击我国的核心价值观和民族文化认同感。
社会思潮纷纭激荡对主流价值观念带来冲击。依托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成为多元社会思潮的舆论场域,各种观念、思想和态度在网络空间激烈碰撞,容易使人们对中华文化产生错误的价值判断,销蚀和弱化民众的文化自信。例如西方消费主义思潮滋生蔓延,诱导人们将消费与身份等级挂钩,通过消费来达到物质享受,不仅容易引发不思进取的惰性心理,还容易造成消费的异化,使人们在消费活动中丧失主体性,产生道德和信仰上的迷茫,扭曲和背离美好生活的本意;历史虚无主义越来越呈现出娱乐化趋向,将我国历史作为娱乐对象,通过恶搞经典、丑化英雄,戏谑历史,迎合人们的低级娱乐需求,进行价值观渗透和文化征服,从思想层面解构人们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思想文化教育认同。
(摘编自王天民 张娇阳《刍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定文化自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还原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奥秘,是为了了解自身起源,坚定信心,迈步前进。
B.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全景故宫”“云游敦煌”等手机软件更好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
C.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导致意识形态斗争的出现,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D.如果我国放任历史虚无主义向娱乐化发展,那么人们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思想文化教育认同会被解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主要论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方法和途径,并多次引用习近平的话来增强说服力。
B.材料二作者从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和社会思潮纷纭激荡分别产生的影响展开讨论,逐层深入。
C.材料二第一段引用亨廷顿的话有力地说明文明的重要作用,引出下文国家之间的文明冲突。
D.材料二列举大量事实,让读者切实感受到我国现阶段坚定文化自信所面临的挑战之多。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秉持开放包容”观点的一项是( )
A.敏于事而慎于言。 B.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C.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D.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
5.“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要担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文化使命,我们应该怎么做?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身经历简要谈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暴风雪(节选)①
【俄】列夫·托尔斯泰
“请过来吧,都安排好了!”阿廖什卡从前面那辆雪橇车里朝我喊道。
暴风雪刮得凶极了,我只好向前低低弯下腰,双手抓住大衣的前襟,在被风从脚下吹舞起来的雪花中,勉勉强强走完我与我要上的那辆雪橇车之间的几步路。等我原先的车夫离我们而去后,伊格纳什卡扭了一下整个背,吆喝一下马。于是马蹄的踩雪声、车夫的吆喝声和铃铛声又掩过了风的呼啸声——当雪橇停下不动的时候,风的呼啸声格外地响。
换乘到另一辆雪橇车后,约有一刻钟我没有睡着,观察这个新车夫和马匹作为消遣。伊格纳什卡神气地坐着,身子不停地上下蹦跳,向马挥动那挂着鞭子的手臂,吆喝着,让两脚相互碰碰,又常常俯身向前,整整辕马身上老向右边滑的皮颈套。他个子不大,但身体看来挺棒。他穿了一件短皮袄,外边又套了一件不束腰的厚呢上衣,上衣的领子几乎大敞着,脖子全露在外面;靴子不是毡的,而是皮的;帽子很小,他时常把它脱下来,整一整重新戴好,耳朵只有头发遮着。从他的一举一动中不但显示出他的充沛精力,而且我觉得他也是有意给自己鼓励。
不过,我们越往前走,他就越经常地去整整衣服,在座位上蹦跳着,让两脚相互碰撞,一边还跟我和阿廖什卡聊天,我觉得他是怕自己气馁。这也是不无原因的。虽然他的几匹马都很棒,可是路一步比一步难走,马已跑得没劲了,用鞭子狠抽才能勉强赶路。
那辕马是匹鬃毛蓬松的好马,连它也绊了两次跤,一惊之后立即奋力向前,但低低垂下的鬃毛蓬蓬的脑袋还是差点儿挨到脖下的铃铛。我无意间也看到右边的那匹拉梢马,它那挂着长长的皮缨子的颈套老向外边移动、晃悠,显然它放松了套绳,所以常要挨鞭子。但是按一匹好马,甚至一匹烈马的习性来说,它似乎为自己的气力不足而恼恨,气冲冲地垂下或昂起脑袋,去拉紧缰绳。
看起来情况确实可怕:暴风雪越刮越凶,天气也越来越冷,这几匹马已跑得有气无力,路又变得更加难走,再说,我们根本不清楚自己眼下身在何处,该往何处奔,别说是去驿站,就连一处避风雪的地方也找不到。可是铃铛响得那么自然、欢快,伊格纳什卡吆喝得又那么精神、潇洒,仿佛我们是在过节,是在寒冬季节阳光璀璨的中午在乡间大道上乘车出游似的——听来令人感到又可笑又古怪。主要的是,我们一直乘雪橇车在跑,飞快地跑,离开原先所在的地方向某处瞎奔——想想就觉得奇怪。伊格纳什卡唱起一支歌,虽然他的假嗓难听死了,可他唱得那么高亢,那么有板有眼,还时常杂以几声口哨。听着他的歌唱,如果还感到害怕,那简直办不到。
“嘿——嘿!扯着嗓子穷唱什么呀,伊格纳特!”传来那个好出点子的车夫的声音,“歇一会儿吧!”
“什么?”
“歇——一——歇!”
伊格纳特停住了唱。一切又沉寂下来,只有风在吼叫呼啸,雪花旋飞着,更浓更密地落进雪橇里。那个好出点子的车夫来到我们的雪橇车旁。
“有什么事?”
“什么事!到底往哪儿跑呀?”
“谁知道呢!”
“怎么,脚冻坏了,干吗拍拍碰碰的?”
“全冻僵了。”
“你最好下去走一趟吧——瞧那边像是有卡尔梅克人的游牧营帐——走一走也可以暖和一下脚嘛。”
“行呀。你把马给拽住。”
伊格纳特便向人家所指的方向跑去。
“应该常下来瞧瞧、走走,这样就找得到道。要不瞎跑一气管啥用!”那个好出点子的车夫对我说,“瞧,让马累得大汗淋漓的!”
在伊格纳特前去找路的那段时间里——他去了好大一阵子,我真担心他可能迷路——那好出点子的车夫以自信而平静的语调告诉我说,在刮暴风雪的时候应该如何行动。他说最好是给马卸了套,让它自个儿跑,它准能把你领上道;有时也可看星星去辨认方向;他还说,要是让它来带路,我们可能早就到站了。
“怎么样,找到了?”他问伊格纳特。后者踩着几乎齐膝深的雪,费劲地一步步走回来。
“找是找到了,看见那些营帐了,”伊格纳特喘着粗气答道,“可搞不清是什么人的。我说,伙计,说不准咱们奔到普罗尔戈夫林场上来了。应当往左走。”
“瞎说什么呀!这完全是咱们自己人的游牧点,就在镇子后面嘛。”那个好出点子的车夫反驳道。
“我说不对!”
“我一瞅就知道了。准定是它,要不是它,那就是塔梅舍夫斯科。还得一直往右走,正好去大桥,也就是到八号里程标。”
“跟你说了,那不是!反正我亲眼见的!”伊格纳特恼火地答道。
“唉,伙计!你还算个车夫哪!”
“是车夫怎么了?你自个儿去瞧嘛。”
“我去干什么呀?我本来就知道。”
伊格纳特看来气火了,他不再搭理,跳上驭座驾驶雪橇车继续向前。
“瞧,两脚都冻僵了,简直暖和不过来。”他对阿廖什卡说,两只脚继续更频繁地相互碰撞着,抠出掉进靴筒里的雪,撒了出去。
(有删改)
【注】①1856年底,托尔斯泰以自己退役返乡途中的亲身经历创作了短篇小说《暴风雪》。小说主要情节是“我”和阿廖什卡于傍晚从驿站雇车出发,途中遭遇暴风雪迷失了方向,跟随在三辆雪橇后行进,车夫在半路上将“我”和阿廖什卡托付给顺路的伊格纳特,随后继续在恶劣天气中寻路、挣扎,最终在早晨回到驿站。文中的伊格纳特即三辆雪橇中的一名车夫,“伊格纳什卡”是其昵称。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对伊格纳特的称谓从昵称变为本名,这表明“我”对伊格纳特的态度也从亲昵、信任到冷淡、疏离。
B.“我”换乘后好奇地观察伊格纳特,这部分文字对伊格纳特的描写从神态、动作、外貌等多角度展开。
C.选文前半部分都是从正面描写暴风雪越刮越凶、天气越来越冷的景象,渲染了凄冷而压抑的氛围。
D.在人物形象上,伊格纳特与《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具有相似点,即都是冷静坚毅的悲剧英雄。
7.关于“那辕马是匹鬃毛蓬松的好马……”这一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低低垂下的鬃毛蓬蓬的脑袋还是差点儿挨到脖下的铃铛”这一处细节直接展现了辕马的疲惫,同时也为整幅画面增加了动态感。
B.马是车夫赶路的工具,马的状态不佳,车夫要继续前行就很困难,马的现状暗示了车夫当下的困境,并为下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C.相比辕马而言,对拉梢马的描写更能体现其刚烈的个性:它不愿被车夫役使而放松套绳,又因挨了鞭子而心怀怨恨,然后拉紧缰绳。
D.读者通过这部分描写,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段旅程的艰难,从而更容易与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理解他们内心的不安。
8.好出点子的车夫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选文通过感人的细节表现劳动人民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抗争,请找出三处并加以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鯀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
(节选自《韩非子·五蠹》)
材料二:
孟子曰:离娄①之明,公输子②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③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④。”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道揆⑤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节选自《孟子·离娄上》)
【注】①离娄:又名离朱,黄帝时目力极好的人。②公输子:即春秋时期著名工匠鲁班。③师旷:春秋时期著名音乐家。④不愆不忘,率由旧章:没有过失没有疏漏,一切遵循先王的典章。⑤道揆:以义理度量事物。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圣人既竭A目力B焉C继之D以规矩E准绳F以为方圆G平直H不可胜用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古,即上古时代,中国的上古时代一般指商朝出现以前的历史时期,也称“三皇五帝时代”。
B.说,同“悦”,指对……感到高兴,意动用法,与《五石之瓠》中“客得之,以说吴王”的“说”用法相同。
C.而,文中表示转折,与《〈论语〉十二章》中“人而不仁,如礼何”的“而”用法相同。
D.贼,邪恶的、不正派的,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贼其君者也”的“贼”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夏朝还有人学习有巢氏构木筑巢、燧人氏钻燧取火,就会因为落后于时代而被取笑了,韩非子借此批判了某些想要以先王之法治理当今之世的君主。
B.韩非子在论证中会借寓言故事来表达观点,使文章说理更为通俗易懂,比如材料一结尾的“守株待兔”,这一方法与《五石之瓠》中庄子同惠子论理的方法类似。
C.孟子认为,即使拥有像离娄一样的视力、公输子一般的技艺,如果不遵循规矩,也无法画出完美的方圆;同样的,治理国家如果不实施仁政,民众就无法真正受益。
D.孟子提及凭借丘陵建高台、凭借沼泽挖深池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只要抓住规矩、准绳、六律这三样治理国家的基石就可以了。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
(2)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14.对于是否施行先王之政,韩非子和孟子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代悲白头翁(节选)
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中的“悲”字直接体现了诗人无限的哀愁,奠定全诗悲苦、哀怨的基调。
B.诗人在漫天纷飞的桃李花中引出落花的观赏者,由景及事,由花及人,触发情思。
C.“今年”两句将抽象的时间变化落实到花开花落这一常见的景物变化上,更易引发共鸣。
D.全诗叙事上纵横交织,今年明年、古人今人横向对比,松柏化薪、桑田成海纵向联系。
16.请比较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与《春江花月夜》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所表达情思的异同。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班会课上,张老师引用《〈论语〉十二章》中的两句话“,”来勉励同学们在追梦的道路上要树立远大的志向,拥有坚强的意志。
(2)“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生离或许能互诉情衷,而死别却只能如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用“,”来表达梦中与伊人相见时的无尽怆痛。
(3)有时人们会产生时光易逝、盛年不再的慨叹,但人活一世,珍惜当下更为重要,正如古诗词中所言:“,”。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期,河南文旅频频“上分”。中原古文化与新科技深度融合,成为河南文旅出圈的又一密码——
“表演太精彩了!”“真是不虚此行!”……在洛阳龙门古街的“无上龙门”沉浸式体验馆,全息天幕秀引得外地游客们 A 。在主流互联网平台上,有关“洛阳旅游”的推文、短视频等网络内容 B ,十三朝古都在“新科技”加持下火热出圈。
除洛阳外,(①)。其原因之一就是以互联网、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产业为开封带来的叠加效应。从裸眼3D影片《飞越清明上河图》到全息剧《闸口盘车案》 “虚拟现实+文化旅游”模式不断丰富着开封的畅游体验。
“在郑州也能欣赏云冈石窟。”近日,“丝绸之路·黄河:长河灵岩”主题展上线郑州博物馆。作为2024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的“重头戏”之一的主题展共展出云冈石窟代表性文物展品、3D打印展品、相关研究历史档案等相关展品55件。
高8.5米、宽12.2米、入深14.5米、1:1高精度复制的云冈石窟第12窟也完整“搬”进郑州博物馆,继续“行走”世界之路。
尽管远在山西,云冈石窟(②)——豫晋同属黄河流域,深受黄河文化滋养,共同见证古丝绸之路的繁荣与辉煌。包括云冈石窟在内,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等,也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及丝绸之路沿线。
18.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文中加点词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
B.兰考人民的除“三害”斗争达到了高潮。
C.这是激烈的战火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插曲”。
D.一个“挺”字,让人百感交集。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2.文中倒数第二段可以改写成:“高精度复制的云冈石窟第12窟也完整‘搬’进郑州博物馆,继续世界巡展。”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器而不可用,工不为也。学而无所用,学将何为也?
——程颢、程颐《二程集·粹言·论学篇》
材料二:
2020年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676的高分报考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冷门专业”“学考古没有什么用”“毕业后不好找工作”“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就应选择好就业、高回报的专业”等网络声音持续不断;如今时隔四年,钟芳蓉再次出现在网络媒体,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此时的她已经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敦煌研究院,未来将主要从事敦煌石窟的考古报告工作,她用自己的行动回应了四年前的争议,找到了“心之所归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及简析
答案及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一)
1.C
“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导致意识形态斗争的出现” 错误,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加剧了意识形态斗争,而非导致其出现,意识形态斗争原本就存在。
2.B
材料二是从两个方面并列阐述坚定文化自信面临的挑战,并非逐层深入。
3.C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意思是泰山不拒绝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体现了包容的胸怀,可支撑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秉持开放包容” 的观点。A 项强调做事要勤勉;B 项强调修身齐家治国的顺序;D 项强调提前谋划。
4.材料一采用总分结构。首先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之一的中心论点;然后从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三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每一方面都先提出分论点,再举例或引用加以论证,如以南海考古、中国 — 中亚峰会等为例论证相应观点,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增强说服力,条理清晰地阐述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方法和途径。
5.①坚定文化自信: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发展史,通过参观博物馆、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等方式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我在学习历史课程中,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②秉持开放包容: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如学习国外先进的科技文化、艺术文化等,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丰富自身文化内涵。③坚持守正创新: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创新,如现代文创产品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活力;在学习和创作中也要不断创新,如在文学创作中运用新的表现手法展现传统文化故事等。
(二)
6. B
A 项,称谓变化不能表明 “我” 对伊格纳特态度的转变;C 项,还有侧面描写,如通过伊格纳特的行为、马的状态等侧面烘托暴风雪;D 项,伊格纳特不是悲剧英雄,他积极抗争,努力寻找道路。
7.C
“拉梢马不愿被车夫役使而放松套绳” 错误,拉梢马放松套绳是因为疲惫,并非不愿被役使。
8.①推动情节发展:他与伊格纳特关于路线的讨论和争议,使故事产生波折,如他提议伊格纳特下去找路,伊格纳特找路回来后两人产生分歧,引发争吵,这些情节让故事得以继续发展。②丰富人物形象:通过他与伊格纳特的对比,凸显出伊格纳特的倔强和坚持自我,同时也展现出他自己好出点子、自信的特点。③侧面烘托环境:他对在暴风雪中行动的讲述,如说给马卸套让马带路等,侧面烘托出暴风雪天气的恶劣以及迷路后的艰难处境。
9.①伊格纳特 “整一整重新戴好” 帽子,“让两脚相互碰碰”,通过整理服饰和活动身体来抵御寒冷,表现出他对恶劣环境的本能抗争。②伊格纳特在马疲惫时 “吆喝得又那么精神、潇洒”,用响亮的吆喝声给自己和马鼓劲,也试图驱散寒冷与恐惧,体现他在困境中的积极态度。③伊格纳特 “两只脚继续更频繁地相互碰撞着,抠出掉进靴筒里的雪,撒了出去”,通过这些动作缓解脚被冻僵的状况,努力保持身体状态以便继续赶路,展现他与恶劣环境抗争到底的决心。
二、文言文阅读
10. BDF
这句话意思是:圣人既已用尽目力,又用圆规、曲尺、水准、墨线来制作方的、圆的、平的、直的东西,那些东西便用之不尽了。“焉” 为句末语气词,“继之以规矩准绳” 为动宾结构,“以为方圆平直” 意思是 “来制作方的、圆的、平的、直的东西”,据此断句。
11.A
B 项,“客得之,以说吴王” 的 “说” 是 “游说” 的意思,用法不同;C 项,“人而不仁,如礼何” 的 “而” 表示假设,如果,用法不同;D 项,“贼其君者也” 的 “贼” 是 “伤害” 的意思,这里也是 “伤害” 的意思,意思相同。
12.D
“只要抓住规矩、准绳、六律这三样治理国家的基石就可以了” 错误,孟子提及这些例子是为了说明施行仁政要遵循先王之道,而非仅靠这三样。
13.(1)古代男子不耕种,草木的果实就足够吃了;妇女不纺织,禽兽的皮毛就足够穿了。
(2)只有善德不足以处理国家的政务,只有法令不能够使之自己发生效力。
14.韩非子认为不能施行先王之政,他提出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时代在发展变化,若在当今之世仍采用先王之政,就如同守株待兔,是落后且不切实际的,应根据当世情况制定相应政策。孟子则认为应施行先王之政,他指出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认为遵循先王的法度才能治理好天下,若不施行先王之道,国家就会陷入混乱,只有仁者遵循先王之道在高位施政,才能使仁政覆盖天下。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 D
“今年明年、古人今人” 是纵向联系,“松柏化薪、桑田成海” 是横向对比,表述错误。
16.相同点: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不同点:本诗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侧重于个人生命的短暂与无常,通过花的相似与人的变化对比,突出人生易老、命运难测;《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则从人类整体的角度出发,在感叹人生代代更迭无尽的同时,也表达出江月永恒、自然永恒而人生短暂的哲理思考,更有一种对宇宙、对人类命运的宏观关照。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3)示例: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或: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 A
文中 “无上龙门” 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A 项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的引号表示引用;B 项 “三害” 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C 项 “插曲” 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D 项 “挺” 的引号表示强调突出。B 项与文中用法相同。
19.A. 赞不绝口 B. 铺天盖地
“赞不绝口” 意思是不住口地称赞,符合游客对全息天幕秀的反应;“铺天盖地” 形容来势猛,声势大,这里形容有关 “洛阳旅游” 的网络内容多。
20.①开封也在文旅创新上发力 ②却与河南紧密相连
①处根据后文 “以互联网、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产业为开封带来的叠加效应” 可知应填开封在文旅方面的举措;②处根据前文 “尽管远在山西” 及后文 “豫晋同属黄河流域” 等内容可知应填云冈石窟与河南的关系。
21.主题展是 2024 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的 “重头戏” 之一。它共展出相关展品 55 件,包括云冈石窟代表性文物展品、3D 打印展品、相关研究历史档案等。
22.原文详细说明了云冈石窟第 12 窟的尺寸及复制精度,使读者对其有更直观、更清晰的认识,更能突出展览的规模和特色,改后的句子则缺少这些信息,表达效果不如原文。
六、作文
立意:
从钟芳蓉的角度:可立意为坚守初心,不为外界声音所干扰,选择自己热爱的专业并为之努力奋斗;也可从其找到 “心之所归处”,谈个人追求与价值实现等。
从社会舆论角度:思考社会对于专业选择的功利性评价的弊端,呼吁尊重个人兴趣与理想追求。
从学与用的关系角度:探讨所学专业与未来用途之间并非简单的对应关系,真正的 “用” 可以是个人精神满足、文化传承等多方面。
示例:
《以热爱为导向,破功利之枷锁》
在时代的浪潮中,专业选择往往被功利的标尺衡量,“有用” 与 “无用” 的争论不绝于耳。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高分报考北大考古专业,曾饱受争议,而四年后她以第一名成绩考入敦煌研究院的消息,如一颗石子投入舆论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也让我们重新审视学与用的真谛。
学,不应被狭隘的 “有用” 观念束缚。程颢、程颐曾言:“器而不可用,工不为也。学而无所用,学将何为也?” 这里的 “用” 若仅被定义为物质回报、就业容易,那无疑是对学习目的的矮化。钟芳蓉在众人皆言考古 “无用” 时,毅然追随内心的热爱,她看到的是考古专业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传承价值。古有张衡醉心于天文地理研究,在当时看似无用,却为后世留下了地动仪等伟大发明,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今有樊锦诗,一生奉献于敦煌考古与保护,在那片古老的土地上,她守护的是民族的文化瑰宝,虽历经艰苦,却收获了精神的富足与灵魂的升华。学习是一场心灵的朝圣,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开拓,其价值远超物质层面的 “有用”。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现实的 “用”。社会的发展需要多元的人才,不同专业在不同领域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以功利的眼光去评判所有专业。在实用主义甚嚣尘上的今天,我们应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平衡。对于个人而言,在选择专业时,要考虑自身的兴趣爱好、天赋特长,也要结合社会需求进行综合考量。比如一些新兴的交叉学科,既满足了个人对创新领域的探索欲望,又适应了时代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社会舆论也应摒弃功利性的评判标准,尊重每一个人的专业选择。当钟芳蓉被质疑时,社会大众应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包容,而不是用单一的就业和收入标准去衡量她的未来。学校和家庭在教育过程中,也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明白学习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谋得一份好工作,更在于实现个人价值、推动社会进步。
以热爱为导向,打破功利枷锁,让学习回归本质,让每一个学子都能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像钟芳蓉一样,找到 “心之所归处”,在学与用的广阔天地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为个人成长、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