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09 19:1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是中国儒道文化精神的两大基石。“道”与“仁”虽然考察问题的逻辑起点不同,具体方法不同,但是所彰显的社会价值观则基本相同。
老子之“道”,是万物生成的本原,又是现象存在的本体。
道,表现在价值原则上是“上善”。上善,就是至善的道德。万物中,水最能体现道德之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表现在社会行为上是“无为”。无为不是不为,而是像水那样为而无为。社会行为的核心是“治国治身”。治国顺乎民性,修养生息。治身以学养性,行循自然。
道,表现在主体性情上是“复性”。复性,就是回归于本然之性。本然之性至真至纯,是圣人道德境界的标志。出乎本性的道德是“上德”,迫于外在规范的道德则是“下德”。
孔子之“仁”,是君子道德人格的核心,又是社会伦理秩序的规范。
仁,必须形之于“德”。仁,是心性修养的一种抽象存在,必须以道德的形式具体呈现出来。所以,孔子既将仁作为人生矢志不渝追求的道德目标,又将仁作为人生修养的道德品质,其核心是“爱人”“济众”。仁与德,必须表现在博爱与正己之间。
仁,必须导之于“礼”。自由追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秩序建构是社会存在的必然前提。孔子既强调“克己复礼”,自觉遵守秩序;也热爱生命自由,在不越礼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享受自由人生。仁与礼,必须落实于自由与规范之间。
仁,必须成之于“行”。“仁”是君子精神世界的支点,但必须落实到人生行为之中,才能彰显其意义。孔子将君子之道概括为“不忧”“不惑”“不惧”,并强调唯有仁者、智者、勇者才能做到。仁与行,必须落实于精神与生活之间。
综上所论,“道”和“仁”都立足于救世,因而构成辩证性关联。老子论“道”,强调人性的本然状态;孔子论“仁”,强调社会的应然状态。在理论逻辑上,老子从道德人心的角度,企图救赎异化的人性;孔子从伦理教化的角度,企图重构崩溃的秩序。二者构成理论上的互补关系,价值观上的辩证性关联。
(选编自光明日报《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
材料二:
中国有着悠久的知识分子传统,可以在儒道文化中找到根源。
儒家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儒家知识分子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中坚力量,儒家传统文化最深刻的形塑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给他们的性格特征、价值理念、精神人格等打上了难以磨灭的烙印,具体来讲,儒家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鲜明特征。
一是对“道”的追求和担当;二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就是“治国平天下”;三是儒家知识分子对自我修养的极端重视。
以上可以说是儒家知识分子身份认同上的正能量,但是儒家文化也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最主要的是根深蒂固的忠君颂圣意识使知识分子很容易成为权势的奴婢,丧失宝贵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孔子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奠定了儒家士人忠君的理念,君王如果不行仁政,士人臣子只能劝诫、谏言,无论如何不能有不忠之心。
道家思想对中国知识分子身份建构的影响:如果说儒家思想使中国传统士人成为立法者和合作者,那么道家思想则使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带有更多的避世者和逍遥者的色彩。
首先是道家的“无为”思想使士人在不得志之时可以避世者自居。从积极的一方面说,“无为”的思想使传统士人在仕途不顺之时能够以退为进,韬光养晦,不急不躁,不气不馁,以辩证的态度和平和的心态面对逆境和挫折。但是另一方面,道家的“无为”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小觑。道家浓厚的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色彩使中国知识分子很容易染上“软骨病”和“人格分裂症”。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身份认同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审美自由人格的塑造。与儒家重视社会伦理不同,道家更重视自然审美人格的塑造,引导人们在自然山水之间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脱,挣脱世俗名利的羁绊,不在意他人的评判,不在意种种世俗价值观念对人的规定和束缚,回归自然的本性,才能达到无拘无束的心灵自由。
道家对审美自由境界的追求影响了无数在儒家仕途上艰难前行的士人,从归隐田园的陶渊明到钟情山水的谢灵运,从旷达超然的苏东坡到一心报国的陆放翁,道家思想成为儒家最好的补充,为士人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庙堂与山水之间,入仕与隐逸之间的挣扎和苦闷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使他们获得了心灵的平衡和慰藉,也在一定程度上将“分裂的人格”弥合起来。
(选编自人民网《儒道传统文化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的“道”和孔子的“仁”,虽然考察问题的逻辑起点和具体方法不同,但二者都立足于救世,相互补充,互为辩证。
B.老子的“道”,是万物生成的本原;孔子的“仁”,是君子道德人格的核心。二者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影响均利弊共存。
C.道家思想使知识分子成为权势的奴婢,丧失宝贵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导致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成为避世者和逍遥者。
D.儒家重视社会伦理,而道家更重视自然审美人格的塑造,它引导人们在自然山水之间回归自然的本性,达到心灵自由。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道,表现为“上善”“无为”“复性”,强调人性的本然状态,企图救赎异化的人性。
C.仁,必须形之于“德”,导之于“礼”,成之于“行”,强调社会的应然状态,企图重构崩溃的秩序。
D.儒道互补,彻底解决了古往今来士人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庙堂与山水之间的矛盾与纠结。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语句能诠释“儒道融合”的一项是( )
A.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作为新时代的知识青年,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你认为儒道两家的思想分别可以给你什么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中的猫
海明威
这旅馆里的二楼住着一对美国夫妇,他们来来往往进出房间,碰到了不少人,但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的房间面对着海,也面对着公园和战争纪念碑。公园里有棕榈树和绿长凳。天气晴朗时,总有个艺术家带着画架来这画画。艺术家们喜欢棕榈树的长势和面向公园与海的旅馆的明快色彩。而意大利人不辞辛苦地从远方跑来瞻仰这战争纪念碑。碑是用钢做的,在雨中闪烁着光。天正下着雨。雨水从棕榈树上滴下来。砾石路上积水成池。海水在雨中突然变成一条长线,从沙滩下去,又涌上来,在雨中再化成一条长线。汽车从战争纪念碑边上的广场开过去,广场对面的咖啡店门口站着一个侍者,他若有所思地望着广场发呆。
那位美国太太正站在窗边往外看,就在他们的窗子底下,一只小灰猫蜷缩在一张滴水的绿色桌子下面。那只猫缩紧了身子,不让雨水滴到身上。
“我要下去把那只猫捉来。”美国太太说。
“我去。”她丈夫在床上说。
“不,我去。外面那只可怜的小灰猫想在桌子下面躲雨呢。”
丈夫听了,重新躺下看起书来,但说了句:“别淋湿了。”
太太下楼去了。当绕过柜台时,旅馆的老板站起来向她点头致敬。他的办公桌在远离柜台的一侧,他是个老头,个子挺高。
“下雨了!”那位美国太太说。她对这个旅馆的老板挺有好感。
“是的,是的,太太。天气太坏了,太坏了。”旅馆老板说。
他站在那阴暗的房间里远远的办公桌后面。①美国太太喜欢他,喜欢他那种任劳任怨的认真态度,喜欢他的举止端庄,喜欢他点头哈腰、毕恭毕敬的样子,喜欢他那当老板自以为是的神态,喜欢他那很沧桑的脸孔和那双大手。
她怀着对他的喜爱,打开门向外张望。雨下得更大了。一个穿着橡胶披风的男人正穿过空荡荡的广场到咖啡店去。她绕到右边。她想她是否可以沿着屋檐下面走过去。这时,有人从后面给她打开了一把伞。这是照料他们房间的女侍者。
“太太,要注意,不要让雨淋着。”她微笑着,讲的是意大利语。不用说,是老板派她来的。
她在女侍者的陪同下,走到他们窗子下面。桌子在那里给雨水冲洗得绿闪闪的,可是猫不见了。她突然很失望。女侍者望着她。
“您在寻找什么?”
“刚才那只猫。”美国太太说。
“猫?”
“是的,可它现在却不在了。”
“猫?”女侍者笑了,“雨中的猫?”
“对,”她说,“在桌子底下。”又说,“啊,我太想要它了。想要只小猫。”
她说英语时,女侍者绷着脸。
“回吧,太太,”她说,“我们该进去了,否则您会淋湿的。”
“那好吧。”美国女郎说。
她们顺着砾石路往回走,进了门,女侍者在门外合了伞。
当绕过柜台时,旅店老板又一次表示了自己的恭敬,老板自他桌后向她欠了欠身。美国女郎内心感到这是小事,也是麻烦事。老板使她觉得这事虽小,却实在是挺重要的。她一时感到这简直太重要了。她走上楼梯,开了房门。乔治还在床上看书。
“那只猫呢?”他放下书问道。
“跑了。”
“跑了?往哪儿跑了?”他目光暂时从书本上移开。
她坐在床上。
“我十分想拥有这只猫,”她说,“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想要它。我要那只可怜的小猫。让一只可怜的小猫在雨中淋着我可受不了。”
乔治继续看书。
她起身,坐在梳妆台的镜子面前,用手镜照着自己,端详着侧面,先看一边,再看一边,然后细看头部和脖子后面。
“我把头发留起来,你说好不好?”她问他,又看看侧面。
乔治抬起头来,看见她脖子后面剪得短短的像个男孩。
“现在这个样子挺不错的,我很喜欢。”
“这个样,我可烦死了。”她说,“像个男孩,我可烦死了。”
乔治换了个姿势。
“你看上去十分美丽。”他说。
她把镜子放在梳妆台上,走到窗口往外看。天渐渐黑了。
“我要把头发往后梳,又紧又滑,在后面打个大结子,我能感觉到。”她说,“我要只猫坐在我怀里,我摸摸它,它就喵喵地叫。”
“是吗?”乔治在床上说。
“我吃饭时要用自己的银器,我要蜡烛,我要把它点燃,我要在镜子前面捋头发,我要一只小猫。另外,我要为自己添置几件新外套。”
“好了,不要说下去了,还是看看书吧!”乔治说。他又去看书了。
美国太太又望向窗外。天很黑了,雨水仍不停地打在棕榈树上。
“无论如何我要一只猫。”她说,“②我要一只猫,我现在就要一只猫。如果我不能有长头发或什么好玩的,我总能有只猫吧。”
乔治没听到,他正在专心看他的书。广场上的灯开始亮起来。
有人敲门。
“进来。”乔治说。他放下书本,抬起头来。
门口站着女侍者。她贴身紧抱着一只龟纹大花猫。那猫顺着她的身子纵身一跃而下。
“打扰你们了,”她说,“老板叫我把这只猫给太太送过来。”
【注】这篇小说写于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的美国女性正重新定位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她们要求和男性平起平坐,不再扮演受男性庇护并服从于男性的角色。小说反映了海明威当时对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对雨景的描写,营造了孤寂的氛围,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反映了女主人公空虚失落的内心世界,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B.文中画线句子②是女主人公不甘寂寞、追求幸福生活的诉求,写出了女主人公生活的不如意,暗含了她在家庭中的不平等地位。
C.小说借女主人公对猫的情感态度的叙写,写出了当时渴望改变处境并且得到了极大满足的新女性的喜悦心情。
D.与《老人与海》中在困境中对生活充满热情的“硬汉”相比,男主人公则显得冷漠疏离;文中的女主人公是家庭关系中觉醒的女性代表。
7.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标题“雨中的猫”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即雨中,猫是贯穿整个故事的重要线索,有着多重意蕴。
B.小说没有性格多变的人物,不追求情节的完整,也不展示具有因果关系的情节链条,情节安排比较自由。
C.小说中有多处人物对话,贴合人物性格和情感,用语简洁明了,极富口语特点,体现了海明威小说“电报式”的语言风格。
D.文中画线句子①连用6个“喜欢”,增强了女主人公得到旅馆老板善待的喜悦感,也塑造了旅馆老板待人诚恳热情又不失尊严的形象,与待她冷如冰霜的丈夫形成鲜明对比。
8.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心理随着猫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零度写作”是指作者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情感,以“零度”的感情投入到写作行为中去,完全客观地陈述的写作状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在叙述上是如何体现“零度写作”的。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第三章,有删改)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孔子曰:‘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第四章,有删改)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信能行此,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第五章,有删改)
材料二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有删改)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以德行A仁者B王C王不D待E大F汤以G七十里H文王I以J百里。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恶辱而居不仁”的“而”,与《论语》“人而不仁,如礼何”的“而”用法不同。
B.“由是观之”的“是”,与《〈老子〉四章》中“自是者不彰”的“是”字含义相同。
C.“无辞让之心”的“让”,意为推让、谦让,与《鸿门宴》“大礼不辞小让”的“让”意思不同。
D.“贼其君者也”的“贼”,与《兼爱》“贼爱其身,不爱人”的“贼”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孟子指出依靠武力征伐天下,虽可以称霸,但需要有强大的国力做支撑;而以德征服却可以使人心悦诚服。
B.材料一,孟子指出天下无敌的人,是代表上天管理人民的官员,因此能做到天下无敌,那么称王就是理所应当的事。
C.材料二,孟子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为前提,推导出“不忍人之政”,不忍人之心是人固有的仁心,因而仁政也应是天经地义的。
D.材料二,孟子指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这“四心”与仁、义、礼、智的关系,最后用比喻论证强调了“恻隐之心”对国与家的重要性。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14.孟子认为君主想要称霸天下,做到天下无敌,可以怎样做?请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感兴(其六)
【明】刘基①
天弧不解射封狼,战骨纵横满路傍。
古戍有狐鸣夜月,高冈无凤集朝阳。
雕戈画戟空文物,废井颓垣自雪霜。
漫说②汉庭思李牧,未闻郎署遣冯唐③。
【注】①刘基,元末明初诗人,此时罢官闲居乡里,后辅佐朱元璋。②漫说:别说,不要说。③郎中署长冯唐向汉文帝说起赵国良将廉颇、李牧之贤,将被罢官的魏尚比作李牧。文帝大喜,恢复了魏尚的官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狼”,天狼星,旧时以之喻贪残侵掠,本诗以“射天狼”比喻铲除残暴、平息战争。
B.“狐鸣”喻指民众反抗力量兴起,“凤”喻指稀世祥瑞,诗人反用此典,感慨世道混乱。
C.“雕戈”“画戟”为古代兵器,诗人借感慨古老的兵戈不能平定天下,直斥统治者腐朽。
D.诗歌前三联展现出一幅战乱不止太平无望的肃杀凄惨图景,表露对元朝腐朽统治的失望。
16.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诗人借典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两句。
(2)晏殊的“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写女子对明月的埋怨。《春江花月夜》中“,”两句与此类似,也写女子埋怨明月,想要赶走月光。
(3)古诗词中诗人常借黑发变白这一现象抒发情感,李白在《将进酒》中用“”表达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感慨,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用“”写妻子死后,自己未老先衰。
五、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通胀问题日趋严重,甚至创40年新高。美国通胀率 ① 是其前期极度宽松货币政策、自身经济结构问题和政策失误的集中体现和严重后果。
近年来,美国大搞贸易保护主义,肆意增加关税,导致从海外进口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美国企业和消费者不得不为此买单。美国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发起了对俄的单边制裁,对全球能源、金融、粮食造成了巨大冲击,加剧了通胀程度。应对通胀问题,美国需要的是找准病灶、 ②_。但美联储却寄希望于通过单一的利率政策来抑制经济过热以解决通胀难题,反而给美国经济增长蒙上了阴影。
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命运 ③_,美国在制定货币财政政策时却只顾自身眼前利益。美国媒体将美联储大举加息的做法称为“美元微笑”。面对“高烧”,加息政策真的能挽救世界经济吗?答案绝对是否定的。美元往往在美国经济强劲或疲弱的两个极端升值,美元升值将促使国际资本回流美国,最终令不少国家蒙受恶性通胀和资本外流的双重冲击,恐将世界拖入更大危机。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高考考场上,紧张或许在所难免, ① 。在心理学中,压力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倒U型曲线来解释。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随着压力的逐步提升,反而能够逐渐激发出人体潜在能力,提升行动和思考的效率。所以适度的紧张对考生来说是好事。
面对压力,紧张是正常现象,刻意追求过于放松的心态反而违背常理,会适得其反,进一步加剧紧张焦虑的心态。 ② ,都要允许一定程度的紧张存在,不要对放松心态过于执着。尤其是对家长来说,切忌一味地反复劝诫考生要放松心态。
高考从来都不只是考学生, ③ 。专家认为,高考期间家长要负责好“后勤保障”工作,给予考生一个独立、安静、不被打扰的备考空间就是对其最大的帮助。不要总是围着孩子问“你考得怎么样?感觉如何?”给予考生过多的额外关注,会给考生带来额外的心理压力。高考期间家长更应该像往常一样,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和规律。只有父母的状态正常,考生才能用正确的心态去应对考试。
20.下列句子中的“会”与文中加点的“会”,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祝福》)
B.会享受的人,屋里放上冰箱,院内搭起凉棚,他就免受暑气的侵袭。(《北平的夏天》)
C.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雷雨》)
D.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4年7月,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步入百岁期颐之寿,叶先生一生即是一首诗,一生只做一件事,以诗言志,以词寄情。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建树广泛的通才形象:苏东坡是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
在快节奏的当下社会,对“择一事,终一身”与“多样人生更精彩”,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及简析
  一、现代文阅读
  1.C
  “道家思想使知识分子成为权势的奴婢,丧失宝贵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 错误,由材料二可知,是儒家文化中的忠君颂圣意识使知识分子容易成为权势的奴婢,丧失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
  2.D
  “彻底解决了…… 矛盾与纠结” 说法过于绝对,材料只是说儒道思想对士人在不同境遇下有一定影响,能使他们在某些方面获得心灵的平衡和慰藉,但不能说彻底解决了所有矛盾与纠结。
  3.A
  A 项意思是被统治者任用就出仕,被统治者舍弃就隐居,体现了儒家积极入世与道家适时归隐的融合;B 项只体现了儒家的忧国忧民、积极入世;C 项体现的是为了国家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儒家思想;D 项体现的是道家的归隐田园、追求自然的思想。
  4.材料一首先提出老子之 “道” 和孔子之 “仁” 是中国儒道文化精神的两大基石,虽考察问题的逻辑起点和方法不同,但社会价值观基本相同;接着分别阐述老子之 “道” 在价值原则、社会行为、主体性情上的表现,以及孔子之 “仁” 在与德、礼、行关系上的体现;最后总结 “道” 和 “仁” 都立足于救世,在理论逻辑上构成互补关系,在价值观上形成辩证性关联。
  5.儒家思想的启示:①要有积极入世的精神,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②重视自我修养,培养仁爱之心,关爱他人,做到 “爱人”“济众”;③遵循社会伦理规范,在追求自由时也要自觉遵守秩序,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秩序相结合。道家思想的启示:①在面对困境或压力时,要保持平和心态,学会以退为进,韬光养晦,不急躁、不气馁;②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解脱,不被世俗名利所束缚,回归自然本性,在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平衡;③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要懂得适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不过分执着于功名利禄,避免陷入 “软骨病” 和 “人格分裂症”。
  6.C
  “写出了当时渴望改变处境并且得到了极大满足的新女性的喜悦心情” 错误,女主人公想要猫的愿望最后虽得到满足,但从文中她与丈夫的对话以及她对自身处境的不满等内容来看,她在家庭中的地位并没有改变,内心依然苦闷,并没有喜悦心情。
  7.D
  “与待她冷若冰霜的丈夫形成鲜明对比” 错误,丈夫并非冷若冰霜,他只是表现得比较平淡,如他让妻子去捉猫,妻子回来后也有与她的对话交流等,只是没有满足妻子情感等方面的需求。
  8.①看到猫时,女主人公心生怜悯与喜爱,想要把猫捉来,表现出她内心的温柔与善良,以及对弱小生命的同情;②猫不见后,她感到失望,这种失望不仅仅是因为没捉到猫,更暗示了她在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渴望难以实现的失落;③回到房间后,她向丈夫倾诉想要猫以及对生活的其他渴望,如留长发、用银器、点蜡烛等,反映出她对目前生活状态的不满和对改变现状的强烈诉求;④最终得到猫时,她的内心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回应,虽未从根本上改变她的生活处境,但给她带来了一丝慰藉。
  9.①叙述视角客观冷静。作者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故事,只是冷静地呈现事件的发展过程,如女主人公发现猫、下楼捉猫、与他人交流以及回到房间后的一系列言行等,不深入探究人物内心的情感根源,不加以主观评判;②语言简洁质朴。在描写人物对话、场景等时,用词简洁,不加修饰,如对雨景的描写、人物之间简短的对话等,没有过多地渲染情感色彩;③情节设置淡化情感。小说情节简单,主要围绕女主人公与猫的故事展开,没有刻意营造跌宕起伏的情感冲突,只是如实展现女主人公在这一过程中的经历和反应,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思考。
  二、文言文阅读
  10.BCF
  句子的意思是:凭借道德施行仁义的人可以称王,称王不必要有大国的条件。商汤凭借七十里国土,周文王凭借百里国土就称王了。
  11.B
  “由是观之” 的 “是” 是 “这” 的意思;“自是者不彰” 的 “是” 是 “自我肯定” 的意思,二者含义不同。
  12.D
  “最后用比喻论证强调了‘恻隐之心’对国与家的重要性” 错误,应是强调了 “四端” 对国与家的重要性,而非仅 “恻隐之心”。
  13.(1)不如崇尚道德而尊重士人,使贤德的人处在合适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相应的职务。
  (2)不是因为要跟小孩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要在乡里朋友那里求取名誉。
  14.①施行仁政,以德服人,让人心悦诚服;②重视品德高尚的人和有才能的人,让他们各尽其能;③使耕者得到帮助且不被征税,让天下农民愿意耕种;④国家在闲暇时修明政治法典,不贪图享乐、懈怠游玩。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C
  “直斥统治者腐朽” 错误,“雕戈画戟空文物” 是借兵器闲置无用,感慨元朝统治者不能用武力平定天下,表现出对元朝统治的失望,并非直斥其腐朽。
  16.①尾联运用典故,“汉庭思李牧”,诗人以李牧自比,表达自己有报国之才,渴望得到朝廷重用;②“未闻郎署遣冯唐”,借汉文帝用冯唐而恢复魏尚官职之事,感慨自己未被元朝统治者重用,反遭罢官闲居的境遇;③表达了诗人对朝廷不能识才用人的不满,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3)朝如青丝暮成雪,尘满面,鬓如霜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①居高不下;②对症下药;③休戚与共
  19.①“高烧”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美国严重的通胀问题比作人体的高烧,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美国通胀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②设问句 “加息政策真的能挽救世界经济吗?答案绝对是否定的”,先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然后给出明确答案,强调了美联储加息政策不能挽救世界经济,突出了美国这种做法的不合理性以及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
  20.C
  文中 “会” 是 “将会” 的意思,表示对未来情况的一种推测。A 项 “一会” 是 “一会儿” 的意思;B 项 “会” 是 “懂得” 的意思;C 项 “会” 是 “将会” 的意思,与文中用法相同;D 项 “会” 是 “能够” 的意思。
  21.①但适度紧张有益;②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③也在考家长
  22.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随着压力的逐步提升,人体潜在能力能够逐渐被激发出来,行动和思考的效率得以提升。
  六、作文
  23.《“择一事” 与 “多样人生” 的辩证思考》
  审题:本题材料给出了叶嘉莹一生专注于诗词和林语堂笔下建树广泛的苏东坡两个事例,要求对 “择一事,终一生” 与 “多样人生更精彩” 进行思考。这两种观点看似对立,实则可以相互补充。
  立意:可以从专注一事能实现深度价值,多样尝试能拓展广度体验;在不同人生阶段可分别侧重或二者结合;社会需要专才也需要通才等角度立意。
  示例:
  《“择一事” 与 “多样人生” 的辩证思考》
  在岁月的长河中,叶嘉莹先生一生专注于诗词,如一颗璀璨星辰,在诗词的浩瀚星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而苏东坡则如同一座巍峨的山脉,展现出多样的才华与建树。在快节奏的当下,“择一事,终一生” 与 “多样人生更精彩” 这两种生活态度引发了我们深刻的思考。
  “择一事,终一生”,是一种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坚守。叶嘉莹先生一生只做一件事,以诗言志,以词寄情。她在诗词的世界里默默耕耘,历经风雨,矢志不渝。这种专注,让她深入挖掘诗词的内涵与魅力,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她将自己的心血与智慧倾注于诗词研究与教学,成为一代诗词大家。她的一生,如同一首深沉而优美的史诗,用执着书写着对诗词的热爱与敬畏。在这个纷繁复杂、充满诱惑的世界里,能够坚守初心,专注于一事,是难能可贵的。它能让我们在某一领域深耕细作,积累深厚的知识与经验,从而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就像科学家屠呦呦,一生专注于青蒿素的研究,历经无数次失败,最终发现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做出了巨大贡献。她的成功,源于对科研事业的执着追求,是 “择一事,终一生” 的生动诠释。
  然而,“多样人生更精彩” 也有着独特的魅力。苏东坡一生涉足众多领域,他是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工程师等等。他的人生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不同的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在文学创作中展现出豪放洒脱的文风,在书法绘画中表达出独特的艺术感悟,在工程实践中运用自己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他的多样才华,使他能够以不同的视角去体验人生,感悟世界。多样的人生经历,丰富了他的内心世界,也让他的作品蕴含着更深刻、更广泛的思想情感。在现代社会,多元文化交融,新事物不断涌现。尝试多样的生活,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培养我们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例如,马斯克不仅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还涉足太空探索、太阳能等多个领域。他的多样探索,推动了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
  其实,“择一事,终一生” 与 “多样人生更精彩” 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在成长初期,我们可以广泛涉猎,尝试不同的事物,发现自己的兴趣与潜力所在。就像学生时代,我们学习各种学科知识,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而当我们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后,就需要专注于一事,持之以恒地努力。在专注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适当拓展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为自己的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比如,一位作家在专注于文学创作的同时,可以学习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从不同的艺术中汲取灵感,丰富自己的创作内涵。
  无论是 “择一事,终一生” 还是 “多样人生更精彩”,都取决于我们的人生追求与价值观。我们应根据自身情况,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让我们以坚定的信念和开阔的胸怀,去拥抱生活,创造价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