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目录
类型一 “一线两点”型
类型二 “一点两线”型
类型三 “两定两动”型
微专题9 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最
“一线两点”型
1. 求线段和的最小值
核心知识
(1)两点在一条直线异侧
问题:如图1,点A,B在直线l两侧,
直线l上有一动点P,求PA+PB的最小值.
解法:如图2,连接AB,与直线l交于点P,此时PA+PB有最小值,最小
值为AB的长.
(2)两点在一条直线同侧
问题:如图1,点A,B位于直线l同侧,直线l上有一动点P,求PA+PB
的最小值.
解法:如图2,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1,连接AB1,与直线l交于点P,此时PA+PB有最小值,最小值为AB1的长.
即时训练
1. 已知线段MN=16 cm,点P为任意一点,那么线段MP与NP和的最小值
是 cm.
16
2. 已知两点A(-2,4),B(-4,0),在y轴上有一点P使PA+PB的
值最小,则最小值为 .
2
3. 如图,E是正方形ABCD边AD上一点,AE=2 cm,DE=6 cm,P是对
角线BD上的一动点,则AP+PE的最小值是 cm.
10
2. 求线段差的最大值
核心知识
(1)两点在一条直线同侧
问题:如图1,点A,B位于直线l同侧,直线l上有一动点P,求|PA-
PB|的最大值.
解法:如图2,作直线AB与直线l交于点P,此时|PA-PB|有最大值,最大值为AB的长.
(2)两点在一条直线异侧
问题:如图1,点A、B在直线l两侧,直线l上有一动点P,求|PA-
PB|的最大值.
解法:如图2,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1,直线AB1与直线l交于点P,
此时|PA-PB|有最大值,最大值为AB1的长.
即时训练
4. 如图,点A,B在直线MN的同侧,点A到MN的距离AC=
8,点B到MN的距离BD=5,已知CD=4,P是直线MN上的一个动点,
则PA+PB的最小值为 ,|PA-PB|的最大值为 .
第4题图
5
5. 如图,A,B两点在直线的两侧,点A到直线的距离AM=4,点B到直
线的距离BN=2,且MN=4,P为直线上的动点,|PA-PB|的最大值
为 .
第5题图
2
6. 已知点A(1,5),B(3,-1),点M在x轴上,当|AM-BM|最
大时,点M的坐标为 .
( ,0)
“一点两线”型
核心知识
问题:如图1,点P在∠AOB的内部,M为OA上一动点,N为OB上一动
点,求△PMN周长的最小值.
解法:如图2,分别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连接P1P2,与
OA,OB的交点分别为M,N,此时△PMN周长的最小值为P1P2的长.
针对训练
7. 如图,∠AOB=30°,点M,N分别是射线OA,OB上的动点,点P为
∠AOB内一点,且OP=5,则△PMN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
第7题图
5
8. 如图,在锐角△ABC中,∠ACB=50°,P为AB边上一定点,M,N
分别是AC和BC边上的动点,当△PMN的周长最小时,∠MPN的度数
是 .
第8题图
80°
9. 如图,已知锐角△ABC中,∠B=45°,AC= ,△ABC的面积为 ,
D,E,F分别为AB,BC,AC边上的动点,则△DEF周长的最小值
为 .
“两定两动”型
核心知识
问题:如图1,P,Q是∠AOB内两定点,在OA上找一点C,OB上找一
点D,使四边形PQDC的周长最小.
解法:如图2,分别作点P关于OA,点Q关于OB的
对称点P',Q',连接P'Q',分别交OA,OB于点C,D,点C,D即为所
求.PC+CD+DQ的最小值为线段P'Q'的长,则四边形PQDC的周长的最
小值为P'Q'+PQ的长.
即时训练
10.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边长为3,点E在AB边上且BE=1,点P,Q
分别是边BC,CD上的动点(均不与顶点重合),则四边形AEPQ的周长
的最小值是 .
第10题图
2+2
11. 如图,已知矩形ABCD中,AB=12,AD=3,E,F分别为AB,DC
上的两个动点,则AF+FE+EC的最小值为 .
第11题图
15
12.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3,-1),B(-1,-3).若D是x轴
上一动点,C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则四边形ABCD的周长的最小值
是 .
6 (共57张PPT)
目录
考点梳理
考点1 矩形的性质及判定
考点2 菱形的性质及判定
考点3 菱形的性质及判定
考点精研
命题点1 矩形的性质及判定
命题点2 菱形的性质及判定
命题点3 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
第2节 矩形、菱形、正方形
考点梳理
1
矩形的性质及判定
1. 定义:有一个角是 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直角
2. 性质
图
示
边 对边平行且 ,即AB∥CD,AD∥BC,AB=CD,AD=
BC
角 四个角都是 ,即∠ABC=∠BCD=∠CDA=∠DAB=90°
对
角
线 对角线 且相等,即AC=BD,AO=BO=CO=DO
相等
直角
互相平分
对
称
性 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 条对称轴
面
积 矩形的面积=长×宽,即S矩形ABCD=ab
2
3. 判定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 是矩形(定义法).
(2)有 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对角线 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平行四边形
三
相等
1.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O=CO,
BO=DO. 添加下列条件,可以判定四边形ABCD是矩形的是( B )
A. AB=AD B. AC=BD
C. AC⊥BD D. ∠ABO=∠CBO
第1题图
B
2. 如图,在矩形ABCD中,AC,BD交于点O,DE⊥AC于点E,若
∠AOD=110°,则∠CDE= °.
第2题图
35
3. 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ADB=30°,
AB=3,则AC为 .
第3题图
6
4. 如图,在矩形OABC中,点B的坐标为(5,12),则AC的长是 .
第4题图
13
1. 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及判定
2. 性质
图
示
边 (1)四条边都 ,即AB=BC=CD=AD.
(2)对边平行,即AB∥CD,BC∥AD
相等
角 对角相等,即∠ABC=∠ADC,∠DAB=∠BCD
对
角
线 (1)对角线互相 ,即AC⊥BD,OA=OC,OB=OD.
(2)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即AC平分∠DAB和∠BCD,BD
平分∠ABC和∠ADC
垂直平分
对
称
性 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 对称图形,有 条对称轴
面
积 (1)菱形的面积=底×高,即S菱形ABCD=AB·h.
(2)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菱形ABCD= mn
中心
2
提醒
对于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都适用于菱形的面积公式S= mn
(m,n分别是对角线的长).
3. 判定
(1)有一组邻边 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定义法);
(2)四条边都 的四边形是菱形.
(3)对角线 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相等
相等
互相垂直
1. 已知 ABCD,添加一个条件能使它成为菱形,下列条件正确的是
( C )
A. AB= AC B. AB=CD
C. 对角线互相垂直 D. ∠A+∠C=180°
C
2. 如图,将△ABC沿射线BC方向平移得到△DCE,当△ABC满足条
件 (填一个条件)时,能够判定四边形ACED
为菱形.
AC=BC(答案不唯一)
3.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 cm,8 cm,则它的面积是 cm2.
24
4. 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AC=24,BD=10,DH⊥AB于点H,则
线段DH的长为 .
5.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1,0),B(2,0),菱形
ABCD的顶点C在y轴正半轴上,则点D的坐标为 .
(-3, )
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
1. 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且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 性质
图
示
边 (1)四条边都 ,即AB=BC=CD=AD.
(2)对边平行,即AB∥CD,AD∥BC
角 四个角都是 ,即∠ABC=∠BCD=∠ADC=∠DAB=90°
相等
直角
对
角
线 (1)对角线互相 且相等,即AC⊥BD,AC=BD,OA
=OB=OC=OD.
(2)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对角线与边的夹角为 ),
即AC平分∠DAB和∠BCD,BD平分∠ABC和∠ADC
对
称
性 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 条对称轴
面
积 (1)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即S正方形ABCD=a2.
(2)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平方的一半,即S正方形ABCD= l2
垂直平分
45°
4
3. 判定
(1)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定义
法).
(2)一组邻边相等的 是正方形.
(3)一个角是直角的 是正方形.
矩形
菱形
拓展
中点四边形
原四边形对角线
间的关系 中点四边形
不垂直也不相等 平行四边形
互相垂直 矩形
相等 菱形
互相垂直且相等 正方形
1. 已知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添加条件
(一个即可)可使菱形ABCD成为正方形.
AC=BD
(答案不唯一)
2. 如图,要使矩形ABCD成为正方形,可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
第2题图
AB=BC(答
案不唯一)
3. 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以CD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CDE,则
∠AEC= °.
第3题图
45
4.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对角线BD上一点,且BC=BE,则
∠BEC= °.
67.5
考点精研
2
矩形的性质及判定
1. (2023南通)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分别以点B,D为圆心,线
段BC,DC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E,连接BE,DE,BD. 若AB
=4,BC=8,则∠ABE的正切值为( C )
A. B. C. D.
第1题图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 (2023苏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9,0),点
C的坐标为(0,3),以OA,OC为边作矩形OABC. 动点E,F分别从点
O,B同时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分别沿OA,BC向终点A,C
移动.当移动时间为4 s时,AC·EF的值为( D )
A. B. 9 C. 15 D. 30
第2题图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 (2024无锡)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BC的中点,连接AE,DE.
求证:
(1)△ABE≌△DCE;
证明:(1)∵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DC,∠B=∠C=90°,
∵E是BC的中点,∴BE=CE,
在△ABE和△DCE中,
∴△ABE≌△DCE(SA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EAD=∠EDA.
证明:(2)由(1)知△ABE≌△DCE,
∴AE=DE,∴∠EAD=∠ED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4. (2023宿迁)如图,在矩形ABCD中,BE⊥AC,DF⊥AC,垂足分别
为E,F. 求证:AF=CE.
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AB∥CD,
∴∠BAE=∠DCF.
又BE⊥AC,DF⊥AC,∴∠AEB=∠CFD=90°.
在△ABE与△CDF中,
∴△ABE≌△CDF(AAS),∴AE=CF,
∴AE+EF=CF+EF,即AF=C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菱形的性质及判定
5. (2024无锡)如图,在菱形ABCD中,∠ABC=60°,E是CD的中
点,则 sin ∠EBC的值为( C )
A. B. C. D.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6. (2024南通)若菱形的周长为20 cm,且有一个内角为45°,则该菱形的
高为 cm.
7. 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ABC=70°,延长BC到E,
在∠DCE内作射线CM,使得∠ECM=15°,过点D作DF⊥CM,垂足
为F,若DF= ,则对角线BD的长为 2 .(结果保留根号)
重难点拨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8. (2024宿迁)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且AD=
DC= BC,E是BC的中点.下面是甲、乙两名同学得到的结论:
甲:若连接AE,则四边形ADCE是菱形;
乙:若连接AC,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请选择一名同学的结论给予证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若选择甲,则证明如下:
如图1,
∵AD= BC,E是BC的中点,
∴CE= BC=AD,
∵AD∥BC,
∴四边形ADCE是平行四边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AD=CD,
∴四边形ADCE是菱形.
若选择乙,则证明如下:
如图2,连接AE,DE,DE交AC于O,
∵AD= BC,E是BC的中点,
∴BE=CE= BC=A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AD∥BC,∴四边形ADCE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
∵AD=CD,
∴四边形ADCE是菱形.
∴AC⊥DE,∴∠EOC=90°,
∵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
∴DE∥AB,
∴∠BAC=∠EOC=90°,
∴△ABC是直角三角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9. (2024扬州)如图1,将两个宽度相等的矩形纸条叠放在一起,得到四边
形ABCD.
(1)试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解析:(1)四边形ABCD是菱形,理由如下:
如图1,过C作CH⊥AB,垂足为H,CG⊥AD,垂足为G,
∵两个纸条为矩形,
∴AB∥CD,AD∥B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S ABCD=AB·CH= AD·CG,且CH=CG,
∴AB=AD,∴四边形ABCD是菱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已知矩形纸条宽度为2 cm,将矩形纸条旋转至如图2所示的位置时,
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8 cm2,求此时直线AD,CD所夹锐角∠1的度数.
解析:(2)如图2,过A作AM⊥CD,垂足为M,
∵S菱形ABCD=CD·AM=8 cm2,且AM=2 cm,
∴CD=4 cm,
∴AD=CD=4 cm,
在Rt△ADM中, sin ∠1= = ,
∴∠1=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0. (2024盐城)如图1,E,F,G,H分别是 ABCD各边
的中点,连接AF,CE交于点M,连接AG,CH交于点N,将四边形
AMCN称为 ABCD的“中顶点四边形”. 重难点拨
(1)求证:中顶点四边形AMCN为平行四边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1)证明:∵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AB∥CD,AD∥BC,AB=CD,AD=BC,
∵点E,F,G,H分别是 ABCD各边的中点,
∴AE= AB= CD=CG,AE∥CG,
∴四边形AECG为平行四边形,
同理可得四边形AFCH为平行四边形,
∴AM∥CN,AN∥CM,
∴四边形AMCN是平行四边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①如图2,连接AC,BD交于点O,可得M,N两点都在BD上,当
ABCD满足 时,中顶点四边形AMCN是菱形;
②如图3,已知矩形AMCN为某平行四边形的中顶点四边形,请用无刻度的
直尺和圆规作出该平行四边形.(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AC⊥B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2)①当平行四边形ABCD满足AC⊥BD时,中顶点四边形AMCN是菱形,
由(1)得四边形AMCN是平行四边形,
∵AC⊥BD,∴MN⊥AC,
∴中顶点四边形AMCN是菱形,故答案为AC⊥B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②如图1所示,即为所求,
连接AC,作直线MN,交于点O,然后作ND=2ON,MB=
2OM,然后连接AB,BC,CD,DA即可,
∴点M和N分别为△ABC和△ADC的重心,符合题意.
证明:∵四边形AMCN为矩形,
∴AC=MN,OM=ON,
∵ND=2ON,MB=2OM,
∴OB=OD,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分别延长CM,AM,AN,CN交四边于点E,F,G,H如
图2所示:
∵四边形AMCN为矩形,
∴AM∥CN,MO=NO,
由作图得BM=MN,∴△MBF∽△NBC,
∴ = = ,∴点F为BC的中点,
同理,得点E为AB的中点,点G为DC的中点,点H为AD的
中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1. (2022南京)如图,AM∥BN,AC平分∠BAM,交BN于点C,过点
B作BD⊥AC,交AM于点D,垂足为O,连接CD. 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
证明:∵AM∥BN,∴∠DAC=∠BCA,
∵AC平分∠BAM,∴∠DAC=∠BAC,
∴∠BCA=∠BAC,∴BA=BC,
∵BD⊥AC,∴∠AOB=∠AOD=90°,
∵∠DAC=∠BAC,∴∠ABO=∠ADO,
∴AB=AD,∴AD=BC,
∵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又∵BD⊥AC,∴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
12. (2024南通)“赵爽弦图”巧妙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如图所
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和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
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m,n(m>n).若小正方
形的面积为5,(m+n)2=21,则大正方形的面积为( B )
A. 12 B. 13 C. 14 D. 15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3. (2024常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
AC,BD相交于原点O. 若点A的坐标是(2,1),则点C的坐标是
.
(-
2,-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4. (2022南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如图所示,点A的坐
标是(-1,0),点D的坐标是(-2,4),则点C的坐标是 .
(2,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5. (2024南通)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5.正
方形DEFG的边长为 ,它的顶点D,E,G分别在△ABC的边上,则
BG的长为 .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6. 如图,等边三角形AEF的顶点E,F分别在矩形ABCD的边BC,CD
上,且∠CEF=45°.求证:矩形ABCD是正方形.
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
∴∠B=∠D=∠C=90°,
∵△AEF是等边三角形,
∴AE=AF,∠AEF=∠AFE=60°,
∵∠CEF=45°,∴∠CFE=∠CEF=45°,
∴∠AFD=∠AEB=180°-45°-60°=75°,
∴△AEB≌△AFD(AAS),∴AB=AD,
∴矩形ABCD是正方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7. (2024扬州)已知点A,B,M,E,F依次在直线l
上,点A,B固定不动,且AB=2,分别以AB,EF为边在直线l同侧作正
方形ABCD,正方形EFGH,∠PMN=90°,直角边MP恒过点C,直角
边MN恒过点H. 重难点拨
(1)如图1,若BE=10,EF=12,求点M与点B之间的距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1)由题易得∠CBM=∠CMH=∠HEM=90°,
∵∠CMB+∠BCM=∠CMB+∠HME=90°,
∴∠BCM=∠HME,∴△MCB∽△HME,
∴ = ,
∵BC=AB=2,EH=EF=12,BE=10,
∴ = ,解得BM=4或6,
∴点M与点B之间的距离是4或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如图1,若BE=10,当点M在点B,E之间运动时,求HE的最大
值;
解析:(2)由(1)知 = ,设EH=y,BM=x,
∵BE=10,∴EM=10-x,∴ = ,
∴y=- x2+5x=- (x-5)2+12.5,
∵- <0,∴当x=5时,ymax=12.5,
即HE的最大值为1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如图2,若BF=22,当点E在点B,F之间运动时,点M随之运动,
连接CH,点O是CH的中点,连接HB,MO,则2OM+HB的最小值
为 .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3)∵∠CMH=90°,O是CH中点,
∴CH=2OM,∴2OM+HB=CH+BH,
∴求2OM+HB的最小值就是求CH+BH的最小值即可.
如图,连接FH,则点H在∠EFG的平分线上,作B关于FH的对称点B',连接
B'C交FH为H',则H'即为所求H位置,B'C长度即为CH+HB最小值.
过点C作CQ⊥B'F于Q.
∵∠BFH=∠B'FH=45°,∴B'在FG的延长线上,
∵∠CBF=∠BFQ=∠FQC=90°,
∴四边形CBFQ为矩形,∴FQ=BC=2,
∵BF=B'F=22,∴B'Q=B'F-QF=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在Rt△B'CQ中,B'C2= =2 ,
即CH+BH的最小值为2 ,
∴2OM+HB的最小值为2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共25张PPT)
目录
考点梳理
考点1 多边形的性质
考点精研
命题点1 多边形的性质
命题点2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第1节 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
考点2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考点梳理
1
多边形的性质
内角和 n(n≥3)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外角和 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
对角线 过n(n>3)边形的一个顶点可引(n-3)条对角线,把这
个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n(n>3)边形共有对角
线 条
(n-2)·180°
360°
n(n-3)
不稳定性 n(n>3)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正多边形 的性质 (1)正n(n>3)边形的各边长度相等,各角度数也相等,
每个外角的度数都为 .
(2)正多边形都是 对称图形,边数为偶数的正多边形
还是中心对称图形
轴
1. 正十二边形的外角和为 .
360°
2. 若从一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作3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为 ,它的内角和等于 度.
6
720
3. 正八边形每个外角的度数为 .
45°
4. 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等于15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
12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1. 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 性质
图示
边 对边 ,即AB∥CD,AD∥BC,AB=CD,AD=BC
角 (1)对角 ,即∠ABC=∠ADC,∠DAB=∠BCD.
(2)邻角 ,即∠ABC+∠BCD=180°,∠BCD+∠ADC
=180°,∠ADC+∠DAB=180°,∠DAB+∠ABC=180°
平行且相等
相等
互补
对
角
线 对角线 ,即AO=CO,BO=DO
对
称
性 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
面
积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即S平行四边形ABCD=AB·DE.
(2)同底(等底)等高(同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互相平分
对角线的交点
3. 判定
边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义法)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 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
角
线 对角线互相 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且相等
平分
提醒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不能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例如
等腰梯形).
1.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下列条件不能
判定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B )
A. AB∥DC,AD∥BC
B. AB∥DC,AD=BC
C. AO=CO,BO=DO
D. AB=DC,AD=BC
B
2. 如图,在 ABCD中,∠BCD的平分线交AD于点E,AB=3,AE=
1,则BC= .
4
3. 如图, 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C+BD=14,AB
=4,则△OCD的周长为 .
11
考点精研
2
多边形的性质
1. 正八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是( B )
A. 120° B. 135°
C. 140° D. 150°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2024无锡)正十二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
1 800
3. (2023宿迁)七边形的内角和是 °.
900
4. (2023扬州)如果一个多边形每一个外角都是60°,那么这个多边形的
边数为 .
6
5. 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A=125°,则∠1+∠2+∠3+∠4的度
数是 .
30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6. (2024苏州高新区二模)如图,在 ABCD中,AB=5,BC=7,BE平
分∠ABC交AD于E,CF平分∠BCD交AD于F,则EF等于( D )
A. 1 B. 1.5 C. 2 D. 3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2022南京)如图, ABCD的顶点A,C分别在直线l1,l2上,
l1∥l2,若∠1=33°,∠B=65°,则∠2= °.
3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如图所示,在 ABCD中,点E在边AD上,且EC平分
∠BED,若∠EBC=30°,BE=10,则 ABCD的面积为 .
5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2024苏州工业园区二模)如图, 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
O,AE⊥BC,垂足为E,AB= ,AC=2,BD=4,则AE的长
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如图,在△ABC中,∠BAC=45°,AB=AC=8,P为边AB上的一
动点,以PA,PC为边作平行四边形PAQC,则线段AQ的最小值
为 . 重难点拨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2023南京)如图,在 ABCD中,点M,N分别在边BC,AD上,
且AM∥CN,对角线BD分别交AM,CN于点E,F,求证:BE=DF.
证明:如图,连接AC交BD于O,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O=OC,BO=DO,
∵AM∥CN,∴∠EAC=∠FCA,
在△AEO与△CFO中,
∴△AOE≌△COF(ASA),∴OE=OF,
∴BO-OE=OD-OF,∴BE=DF.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2023镇江)如图,点B是线段AC的中点,点D,E在AC同侧,AE
=BD,BE=CD.
(1)求证:△ABE≌△BCD;
证明:(1)∵B是AC的中点,∴AB=BC,
在△ABE与△BCD中,
∴△ABE≌△BCD(SS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连接DE,求证:四边形BCDE为平行四边形.
证明:(2)∵△ABE≌△BCD,
∴∠ABE=∠BCD,∴BE∥CD,
∵BE=CD,∴四边形BCDE为平行四边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2023扬州)如图,点E,F,G,H分别是平行四边形ABCD各边的
中点,连接AF,CE相交于点M,连接AG,CH相交于点N.
(1)求证:四边形AMCN是平行四边形;
解析:(1)证明:∵点E,F,G,H分别是平行四边形
ABCD各边的中点,
∴AH∥CF,AH=CF,
∴四边形AFCH是平行四边形,
∴AM∥CN,
同理可得,四边形AECG是平行四边形,∴AN∥CM,
∴四边形AMCN是平行四边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若 AMCN的面积为4,求 ABCD的面积.
解析:(2)如图所示,连接AC,
∵H,G分别是AD,CD的中点,
∴点N是△ACD的重心,
∴CN=2HN,∴S△ACN= S△ACH,
又∵CH是△ACD的中线,∴S△ACN= S△ACD,
又∵AC是平行四边形AMCN和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
线,∴S AMCN= S ABCD,
又∵S AMCN=4,∴S ABCD=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