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目录
考点梳理
考点1 三角形的分类及边角关系
考点2 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
考点精研
命题点1 三角形的角及三边关系
命题点2 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
第2节 一般三角形
考点梳理
1
三角形的分类及边角关系
1. 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
(2)按边分
2.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 第三边,任意两边
之差 第三边.
大于
小于
3.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
180°
4.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 的两个内角
的 .
不相邻
和
1. 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10和8,则第三边长x的取值范围是 .
2<x<18
2. 如果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叠放,那么∠1= .
105°
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
名称 图示及性质 延伸
中线 BD=CD= BC (1)S△ABD=S△ADC= S△ABC.
(2)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是三角形的重
心,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到对边中点的距离
之比为
2∶1
名称 图示及性质 延伸
高 AD⊥BC, 即∠ADB= ∠ADC=90° (1)三角形三条高线所在直线的交点是三角
形的垂心.
(2)锐角三角形的高都在三角形内部;钝角
三角形有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另外两条高在
三角形外部;直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三角形内
部,另外两条高恰好是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
名称 图示及性质 延伸
角平 分线 ∠ABD=∠CBD= ∠ABC (1)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是
三角形的内心.
(2)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
中位线 DE∥BC,且DE= BC 解题时,已知三角形的中点时,常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进而利用中位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相等
名称 图示及性质 延伸
垂直 平分线 DE⊥BC,且BE=CE, BD=CD (1)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是三角形的外心.
(2)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
相等
提醒
三角形内角和模型
类型 图示及结论
两内型 已知:BP,CP分别平分∠ABC,∠ACB.
结论:∠P=90°+ ∠A
两外型 已知:BP,CP分别平分∠DBC,∠ECB.
结论:∠P=90°- ∠A
类型 图示及结论
一内一外型 已知:BP,CP分别平分∠ABE,∠ACB.
结论:∠P= ∠A
“8字”型
结论:∠A+∠B=∠C+∠D
类型 图示及结论
“飞镖”型
结论:∠O=∠A+∠B+∠C
1. △ABC中,AD,BE是中线,AD,BE交于点O,则点 是重心,
OD∶OA= .
O
1∶2
2. △ABC中,点D,E分别是AC,AB的中点.若BC=6,则DE= ;
若∠C=40°,则∠ADE= .
3
40°
3. 在△ABC中,AD平分∠BAC,DE⊥AB. 若AC=2,DE=1,则
S△ACD= .
1
4. 如图,△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4 cm,△ABD的周长
为16 cm,则△ABC的周长为 .
24 cm
5. 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到
的锐角为40°,则∠B= .
65°或25°
考点精研
2
三角形的角及三边关系
1. (2023盐城)下列每组数分别表示3根小木棒的长度(单位:cm),其
中能搭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D )
A. 5,7,12 B. 7,7,15
C. 6,9,16 D. 6,8,12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如图,在△ABC中,∠A=70°,∠C=30°,BD平分
∠ABC交AC于点D,DE∥AB,交BC于点E,则∠BDE的度数是
( B )
A. 30° B. 40° C. 50° D. 60°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2023徐州)若一个三角形的边长均为整数,且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
第三边的长可以为 .(写出一个即可)
3(答案不唯一)
4. 在△ABC中,AC=3,BC=4.若∠C为钝角,则AB的长的取值范围
是 .
5<AB<7
5. (2023徐州)如图,在△ABC中,若DE∥BC,FG∥AC,∠BDE=
120°,∠DFG=115°,则∠C= °.
5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如图,在扇形AOB中,D为 上的点,连接AD并延长与OB的延长线
交于点C. 若CD=OA,∠CAO=76°,则∠AOC= °.
66
7. 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在直尺上,则∠1的度数
是 .
10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
8. (2024常州)如图,在纸上画有∠AOB,将两把直尺按图示摆放,直尺
边缘的交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则 重难点拨( A )
A. d1与d2一定相等
B. d1与d2一定不相等
C. l1与l2一定相等
D. l1与l2一定不相等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2024无锡)在△ABC中,AB=4,BC=6,AC=8,D,E,F分别
是AB,BC,AC的中点,则△DEF的周长为 .
9
10. (2024镇江)如图,△ABC的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连接
BD. 若AC=8,CD=5,则BD= .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2023盐城)在△ABC中,D,E分别为边AB,AC的中点.若BC=10
cm,则DE的长为 cm.
5
12. 如图,在△ABC和△ABD中,∠ACB=∠ADB=90°,E,
F,G分别为AB,AC,BC的中点.若DE=1,则FG= .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如图,在△ABC中,∠ABC=90°,∠C=25°,DE是边
AC的垂直平分线,连接AE,则∠BAE= .
4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如图,☉O的半径是3,△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过圆心O分别作
AB,BC,AC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G,连接EF. 若OG=1,则
EF为 . 重难点拨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共47张PPT)
目录
考点梳理
考点1 比例的性质与黄金分割
考点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考点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含相似多边形)
考点4 位似
考点精研
命题点1 比例的性质
命题点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命题点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含相似多边形)
命题点4 位似
第6节 相似
考点梳理
1
比例的性质与黄金分割
成比例线段 两条线段 叫做这两条线段的比.如果四条线
段a,b,c,d满足 = ,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
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比例中项 若a∶b=b∶c,则b叫做a和c的比例中项
比例的性质 (1) = (abcd≠0);
(2)若 = ,则 =_________
长度的比
ad=bc
黄金 分割 如图,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AC>
BC),如果 = ,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
割,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
做黄金比,它的值为 ≈0.618
1. 如果ab=cd(abcd≠0),则下列正确的是( B )
A. a∶c=b∶d B. a∶d=c∶b
C. a∶b=c∶d D. d∶c=b∶a
B
2. 若线段a=4 cm,线段b=9 cm,则线段a、b的比例中项等于 cm.
6
3. 在比例尺是1∶1 000 000的地图上,某两个城市间的距离为8 cm,则这两
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是 km.
80
4. 若点C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且AB=2(AC>BC),则AC=
.(保留根号)
-1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文字语言 几何语言 图示
基 本 事 实 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
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右图,l3∥l4∥l5,且被直
线l1,l2所截,那么 = , = , =
1. 如图,AD∥BE∥CF,直线l1,l2与这三条直线分别交于点A,B,C
和D,E,F. 若AB=6,BC=3,DF=12,则DE的长为 .
第1题图
8
2. 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AB,AC边上,DE∥BC. 若
AD∶AB=3∶4,则AE∶EC= .
第2题图
3∶1
3. 如图,AB∥DE,若AC=4,BC=2,DC=1,则EC= .
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含相似多边形)
1.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
(1)概念:三个角对应相等,三条边 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
角形,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2)性质
①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 ,对应边 ;
②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边、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比等于 ;
③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 .
对应成比例
相等
成比例
相似比
平方
2. 相似多边形的概念与性质
(1)概念:如果两个多边形的形状相同,各角分别相等,各边成比例,则
这两个多边形是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2)性质
①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 ,对应边 ,对应边的比等于
;
②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 ,面积比等于 .
相等
成比例
相
似比
相似比
相似比的平方
3.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一般三角形:①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②两边成比例
且 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③三边 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直角三角形:① 组锐角对应相等,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②两
组直角边对应成比例,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3)特殊方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它们的延长线)
相交,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选填题直接用,解答题需证明).
夹角相等
成比例
一
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思路
已知条件 寻找条件
三角形被平行线所截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找等角
有一对等角 另一对等角或角的两条邻边对应成比例
已知条件 寻找条件
有两边对应成比例 夹角相等或第三边也对应成比例
直角三角形 一对锐角相等或两组直角边对应成比例
等腰三角形 顶角相等或一对底角相等
“A”型
“X”型
“子母”型
提醒
相似三角形常见的基本类型
1. 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DE与BC不平行,
添加下列条件之一仍不能判定△ADE∽△ACB的是( B )
A. = B. =
C. ∠AED=∠B D. ∠ADE=∠C
B
2. 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16∶9,则它们的对应中线之比
为 .
4∶3
3. 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1∶4,小三角形的周长为4,则大三角形的
周长为 .
8
4. 若两个相似多边形的相似比为1∶2,则它们周长的比为 ,面积
的比为 .
1∶2
1∶4
5. 如图,点D在△ABC的边AC上,且∠ABD=∠C,若AD=4,CD=
5,则AB的长为 .
6
位似
概
念 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 ,
对应边互相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
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
相交于一点
性
质 (1)位似图形上的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的比等于 ;
(2)位似图形对应点的连线或延长线相交于同一点;
(3)位似图形对应边平行或在 上;
(4)位似图形的对应角相等;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图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
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比值为
位似比
同一条直线
k或-k
画
法 (1)确定位似中心;
(2)分别连接位似中心和能代表原图的关键点,并延长;
(3)根据相似比,确定能代表所作的位似图形的关键点;
(4)顺次连接各点,得到所求作的图形
提醒
两个位似图形可能位于位似中心的两侧,也可能位于位似中心的一
侧,因此已知位似中心、相似比作位似图形时,有两种画法.
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C与△A1B1C1位似,原点O是位
似中心,点A的坐标是(9,3).若 = ,则点A1的坐标是 .
(3,1)
2. 如图,△ABC和△DEF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相似比为
2∶3,则△ABC和△DEF的面积比是 .
4∶9
考点精研
2
比例的性质
1. 若线段a=2 cm,线段b=8 cm,则a,b的比例中项c为( A )
A. 4 cm B. 5 cm C. 6 cm D. 32 cm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若4m=5n(m≠0),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B )
A. = B. =
C. = D. =
B
3. 若 = ,则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 在20世纪70年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将黄金分割法作为一种“优选
法”,在全国大规模推广,取得了很大成果.如图,利用黄金分割法,作
EF将矩形窗框ABCD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点E为边AB的黄金分割点
(AE<BE).已知AB为2 m,则线段BE的长为 m.(结果保
留根号)
( -1)
第4题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 如图,已知点C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且AC>BC. 若S1表示以AC
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S2表示长为BD(BD=AB)、宽为BC的矩形的面
积,则S1与S2的大小关系为 .
第5题图
S1=S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 如图所示,已知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塔尖A到底部B的距离是468 m,第
二球体点P处恰好是整个塔高的一个黄金分割点(点A,B,P在同一条直
线上),且BP>AP,那么底部B到球体P之间的距离是 m(结果保留根号).
(234 -
23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7. 如图,在△ABC中,D是AC的中点,△ABC的角平分线AE交BD于点
F. 若BF∶FD=3∶1,AB+BE=3 ,则△ABC的周长为 5 .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含相似多边形)
8. (2024连云港)下列网格中各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阴影部分图形分
别记作甲、乙、丙、丁,其中是相似形的为( D )
A. 甲和乙 B. 乙和丁
C. 甲和丙 D. 甲和丁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 (2024镇江)如图,小杰从灯杆AB的底部点B处沿水平直线前进到达点
C处,他在灯光下的影长CD=3 m,然后他转身按原路返回到点B处,返
回过程中小杰在灯光下的影长可以是( D )
A. 4.5 m B. 4 m C. 3.5 m D. 2.5 m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 如图,若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阴影部分的
面积为( C )
A. 5 B. 6 C. D.
第10题图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1. (2023徐州)如图,在△ABC中,∠B=90°,∠A=30°,BC=2,
D为AB的中点.若点E在边AC上,且 = ,则AE的长为( D )
A. 1 B. 2 C. 1或 D. 1或2
第11题图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 (2024盐城)两个相似多边形的相似比为1∶2,则它们的周长的比
为 .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3. (2024扬州)物理课上学过小孔成像的原理,它是一种利用
光的直线传播特性实现图像投影的方法.如图,燃烧的蜡烛(竖直放置)
AB经小孔O在屏幕(竖直放置)上成像A'B',设AB=36 cm,A'B'=24
cm,小孔O到AB的距离为30 cm,则小孔O到A'B'的距离为 cm.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 (2023南通)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连
接DE,则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5. (2024常州)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BD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
边AB,CD于点E,F. 若AD=8,BE=10,则tan∠AB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6. 如图,在Rt△ABC中,∠C=90°,AC=3,BC=4,点D
是AC边上的一点,过点D作DF∥AB,交BC于点F,作∠BAC的平分线
交DF于点E,连接BE. 若△ABE的面积是2,则 的值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7. (2024无锡)如图,在△ABC中,AC=2,AB=3,直线CM∥AB,
E是BC上的动点(端点除外),射线AE交CM于点D. 在射线AE上取一
点P,使得AP=2ED,作PQ∥AB,交射线AC于点Q. 设AQ=x,PQ
=y.当x=y时,CD= ;在点E运动的过程中,y关于x的函数表达
式为 .
2
y=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位似
18. 《墨子·天文志》记载:“执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
度方知圆,感悟数学之美.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4,以它的对角线
的交点为位似中心,作它的位似图形A'B'C'D',若AB∶A'B'=1∶2,则四边
形A'B'C'D'的外接圆的半径为( C )
A. B. 2
C. 2 D. 4
第18题图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 如图,△AOB与△CDB关于点B位似,其中B(1,1),D(3,3).
若S△AOB=2,则S△CDB= .
第19题图
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 如图,在6×6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且每个小
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OAB的顶点均在格点上,按要求完成如图画图.
(要求仅用无刻度的直尺,且保留必要的画图痕迹)
(1)在图1中,以BO为边,画出△OBC,使△OBC∽△ABO,C为格
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在图2中,以点O为位似中心,画出△ODE,使△ODE与△OAB位
似,且位似比k= =2,点D,E为格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在图3中,在OA边上找一个点F,且满足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共16张PPT)
目录
类型一 “一动一定”求最值
类型二 “两动一定”求最值
类型三 “两动一定”求最值
微专题8 利用垂线段求最值
“一动一定”求最值
核心知识
问题:直线l外一定点A和直线l上一动点B,求点A,B之间距离的最小值.
解法:如图,过点A作直线l的垂线AB,利用垂线段最短解决问题,即连
接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即时训练
1. 已知△ABC,AB=1,BC=3,AC= ,点P是AC上的一个动点,
则线段BP长的最小值是( C )
A. 1 B.
C. D. 3
C
2. 点P是Rt△ABC斜边AB上的一点,PE⊥AC于点E,PF⊥BC于点
F,BC=6,AC=8,则线段EF长的最小值为 .
4.8
3. 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边长为6,AD⊥BC,垂足为D,点E和
点F分别是线段AD和AB上的两个动点,连接CE,EF,则CE+EF的最
小值为 .
3
4. (2024南京秦淮二模)如图,在△ABC中,AB=4,∠ABC=60°,
M,N分别是AB,BC边上的点,且AM=BN,连接MN,P是MN的中
点,则BP最小值为 .
5. (2024扬州仪征三模)如图,Rt△ABC中,∠BAC=90°,AB=
3 ,AC=9,D为BC边的中点,点E,F分别是射线BA,AC上的动
点,且DE⊥DF,连接EF,O为线段EF的中点,则线段CO长的最小值
为 .
“两动一定”求最值
核心知识
问题:如图1,P是∠AOB内部的一定点,在OA上找一点M,在OB上找
一点N,使得PN+MN的值最小.
解法:要使PN+MN的值最小,设法将PN,MN转化在同一条直线上.如
图2,作点P关于OB的对称点P',作P'M⊥OA于点M,交OB于点N,利
用“垂线段最短”求解即可.
即时训练
6. 如图,△ABC中,∠ACB=90°,AB+BC=8,tan A= ,O,D分
别是边AB,AC上的动点,则OC+OD的最小值为( D )
A. B.
C. D.
D
7. 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C=6,△ABC的面积为12,CD平分
∠ACB. 若M,N分别是CD,BC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
是 .
4
8. 如图,在Rt△ABC中,∠C=90°,∠B=60°,点D在BC上,BD=
4,P,E分别是AC,AB上的动点,当DP+EP的值最小时,BE=5,则
AE的长为 .
9
“两定一动”求最值
核心知识
问题:如图1,A、P为直线l上的两点,A为定点,P为动点,B为直线l
外的一定点,求kPA+BP(0<k<1)的最小值.
解法:如图2,构造∠PAN,使得 sin ∠PAN=k,过点P作PE⊥AN于点
E,从而利用kPA= sin ∠PAN·PA=PE,使得kPA+BP=PE+BP. 过点
B作BF⊥AN于点F,交直线l于点P',利用“垂线段最短”转化为求BF
的长.
即时训练
9. 如图,在菱形ABCD中,AB=AC=10,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点M在线段AC上,且AM=4,点P为线段BD上的一个动点,则MP+
PB的最小值是( C )
C
A. 4 B. 3 C. 3 D. 5
10. 如图,矩形OABC两边与坐标轴正半轴重合,Q是AB边上的一个动
点,P是经过A,C两点的直线y=- x+2 上的一个动点,则4PQ+
2CP的最小值是 .
8
11. 如图,在△ABC中,AB=5,AC=4, sin A= ,BD⊥AC交AC于点
D. P为线段BD上的动点,则PC+ PB的最小值为 .
(共10张PPT)
微专题7 相似三角形中的“一线三等角”模型
模型呈现
类型 图示
直角型“一线三等角”
锐角型“一线三等角”
钝角型“一线三等角”
类型 图示
条件 点C在线段BD上,∠B=∠ACE=∠D
结论 (1)△ABC∽△CDE;
(2)当AB=CD或AC=CE或BC=DE时,
△ABC≌△CDE
提醒
异侧型“一线三等角”模型的条件和结论与上述类似,先找准角对应
相等,再判定三角形相似即可.
即时训练
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2,1),AB=5,且
∠AOB=90°,那么点B到x轴的距离是( B )
A. 2 B. 4 C. 2 D.
第1题图
B
2. 如图,已知△ABC和△ADE均为等边三角形,D在BC上,DE与AC相
交于点F. 若AB=18,BD=6,则CF=( A )
A. 4 B. 3 C. 2 D. 1
第2题图
A
3. 如图,在△ABC中∠ABC=90°,tan∠ACB= ,直线
l1∥l2∥l3,l1与l2之间距离是1,l2与l3之间距离是2,且l1,l2,l3分别经过
点A,B,C,则边AB的长为 .
第3题图
4. 如图,在矩形ABCD中,BC=6,AB=2,Rt△BEF的顶点E在边CD或
延长线上运动,且∠BEF=90°,EF= BE,DF= ,则BE
= .
第4题图
3
5. 如图,点D,E,F分别在等边△ABC的三边AB,AC,BC上,且
DE⊥EF,∠DFE=60°.
(1)求证:△DBF∽△FCE;
解析:(1)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
∴∠B=∠C=60°,
∴∠BDF+∠DFB=180°-∠B=120°.
∵∠DFE=60°,
∴∠DFB+∠EFC=180°-60°=120°,
∴∠BDF=∠EFC,∴△DBF∽△FCE.
(2)若EC=1,求BF的长.
解析:(2)∵DE⊥EF,∠DFE=60°,
∴∠EDF=30°.
∴DF=2EF.
由(1)知△DBF∽△FCE,
∴ = =2.
∵EC=1,∴BF=2.(共14张PPT)
目录
类型一 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类型二 直角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微专题5 特殊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核心策略
(1)未给图形时的分类讨论
①已知长度的边无法确定是底边还是腰时要分类讨论;
②已知度数的角无法确定是顶角还是底角时要分类讨论;
③遇高线需分高在三角形内和三角形外两类讨论;
④中线把等腰三角形周长分成两部分需分类讨论.
(2)“两定一动”的分类讨论
已知A,B两点是定点,找一点C构成等腰三角形ABC.
分类情况 图示
①当AB=AC时,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
作☉A,点C在☉A上(B,D除外)
②当AB=BC时,以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
作☉B,点C在☉B上(A,E除外)
③当AC=BC时,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点
C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F除外)
即时训练
1. (2024泰州海陵三模)有一副直角三角板ABC,DEF,其中∠ACB=
∠DEF=90°,∠A=30°,∠D=45°.如图,将三角板DEF的顶点E放
在AB上,移动三角板DEF,当点E从点A沿AB向点B移动的过程中,点
E,C,D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若直线DF与直线AB交于点M,当
△MEF为等腰三角形时,∠ACE的度数为 .
15°或82.5°
2. (2024盐城亭湖二模)如图,在Rt△ABC中,AB=6,BC=4,∠ABC
=90°,M为BC的中点,点P为平面内一动点,且PM=BM,射线AP交
BC于点D,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当△BPC为等腰三角形时,BD的长
为 .
或3
3. (2024徐州铜山二模)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AD=8,点
E,F分别在边BC,CD上,EF⊥AE,将△ECF沿EF翻折得△EC'F,连
接AC',当BE= 时,△AEC'是以AE为腰的等腰三角形.
或
4. 如图,在Rt△ABC中,∠ACB=90°,AC=16,AB=20,动点D从点
A出发,沿线段A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B运动,过点D作
DF⊥AB交BC所在的直线于点F,连接AF,CD. 设点D运动的时间为t
s.当△ABF是等腰三角形时,t= .
5, 或4
直角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核心策略
(1)未给图形时的分类讨论
①已知长度的边无法确定是直角边还是斜边时要分类讨论;
②无法确定哪个角是直角时要分类讨论(常见于折叠、旋转中出现的直角
三角形).
(2)“两定一动”的分类讨论
已知A,B两点是定点,找一点C构成直角三角形ABC.
分类情况 图示
①当∠BAC=90°时,过点A作AB的垂线,
点C在该垂线上(A除外)
②当∠ABC=90°时,过点B作AB的垂线,
点C在该垂线上(B除外)
③当∠ACB=90°时,以AB为直径作圆,点
C在该圆上(A,B除外)
即时训练
5. (2024徐州一模)如图,在 ABCD中,∠B=60°,BC=2AB,将
AB绕点A逆时针旋转角α(0°<α<360°)得到AP,连接PC,PD. 当
△PCD为直角三角形时,旋转角α的度数为 .
90°,180°或270°
6. 如图,∠ABC=60°,AB=3,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
的速度沿射线BC运动,嘉琪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随着点P的运动,△ABP
的形状在发生变化,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 s.
(1)当△ABP是直角三角形时,t的值为 ;
(2)当△ABP是钝角三角形时,t满足的条件是 .
或6
0<t< 或t>6
7. 如图,在Rt△ABC中,∠C=90°,AC=5,BC=12,AD平分
∠BAC,交BC边于点D,点E在AB边上.若△BDE是直角三角形,则AE
的长为 .
5或
8. 如图,在Rt△ABC中,∠ACB=90°,BC=6,AC=8.点D为AB边上
的一动点(点D不与点A,点B重合),过点D作DE∥BC,交AC于点
E,把△ADE沿直线DE折叠,点A落在点A'处,连接BA',若△A'DB为直角
三角形,则AD的长为 .
或
9. 如图,在△ABC中,AB=BC=6,AO=BO,P是射线CO上的一个动
点,∠AOC=60°,则当△PAB为直角三角形时,AP的长为
.
3,3 或
3 (共33张PPT)
目录
考点梳理
考点1 直角三角形
考点2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考点精研
命题点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命题点2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第5节 直角三角形
考点梳理
1
直角三角形
1. 定义:有一个角是 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直角
2. 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 .
(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
斜边的 .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 等于斜边的一半.
互余
一半
中线
3. 判定
(1)两个内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选填题直接
用,解答题需证明).
4. 常见结论
(1)S= ch= ab,其中a,b为两直角边长,c为斜边长,h为斜边上
的高.
(2)直角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r= ,外接圆半径R= ,其中a、b
为两直角边长,c为斜边长.
拓展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面积
1. 性质
(1)等腰直角三角形具有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
(2)两直角边相等,两锐角相等且都等于45°.
2. 面积:S= a2= ch= c2= ah,其中a为直角边长,c为斜边长,h
为斜边上的高.
1. 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3,斜边上的中线是6,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
面积是 .
18
2. 如图,在△ABC中,∠B=∠C=30°,AD⊥AB交BC于点D,BC=
30,则BD= .
20
3. 如图,在△ABC中,∠ACB=90°,∠A=54°,D是AB的中点,则
∠BCD= °.
36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长c
的平方,即
勾股定理 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 ,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数 满足关系式a2+b2=c2的三个 整数a,b,c,
称为勾股数
a2+b2=c2
a2+b2=c2
正
拓展
常见的勾股数:①3,4,5;②5,12,13;③6,8,10;④7,24,
25;⑤8,15,17;⑥9,40,41.勾股数的正整数倍也是勾股数.
1.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D )
A. , , B. 4,5,6
C. 7,14,15 D. 9,12,15
D
2. 如图,数字代表所在正方形的面积,则A所对应的正方形的边长
为 .
10
3. 如图,在Rt△ABC中,D是斜边AB的中点.若CD=2,则AC2+BC2
= .
第3题图
16
4. 在《九章算术》中有一个问题(如图):今有竹高一丈
(一丈=10尺),末折抵地,去本三尺(竹梢触地面处离竹根3尺),问:
折者高 尺.
第4题图
4.55
考点精研
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 (2023扬州)在△ABC中,∠B=60°,AB=4,若△ABC是锐角三角
形,则满足条件的BC长可以是( C )
A. 1 B. 2 C. 6 D. 8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如图,在Rt△ABC中,D为斜边AC的中点,E为BD上一点,F为CE
的中点.若AE=AD,DF=2,则BD的长为( D )
A. 2 B. 3 C. 2 D. 4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是AB的中点,过点D作
DE⊥BC,垂足为E,连接CD. 若CD=5,BC=8,则DE= .
第3题图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如图,已知∠ABC=∠ADC=90°,∠DAB=45°,M,N分别是
AC,BD中点.若AC=10,则MN= .
第4题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如图,在Rt△ABC中,∠ACB=90°,D,E,F分别是AB,AC,
AD的中点.若EF=3,则AB的长度为 .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2024连云港)如图,在△ABC中,∠C=90°,∠B=
30°,AC=2.点P在边AC上,过点P作PD⊥AB,垂足为D,过点D作
DF⊥BC,垂足为F. 连接PF,取PF的中点E. 在点P从点A到点C的运
动过程中,点E所经过的路径长为 . 重难点拨
第6题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如图,在Rt△ABC中,∠ACB=90°,∠CBA=30°,AC=
1,D是AB上一点(点D与点A不重合).若在Rt△ABC的直角边上存在4
个不同的点,分别和点A,D成为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则AD长的取值
范围是 .
第7题图
<AD<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8. (2023南京)我国南宋数学家秦九韶的著作《数书九
章》中有一道问题:“问沙田一段,有三斜,其小斜一十三里,中斜一十
四里,大斜一十五里.里法三百步,欲知为田几何?”问题大意:如图,在
△ABC中,AB=13里,BC=14里,AC=15里,则△ABC的面积是
( C )
A. 80平方里 B. 82平方里
C. 84平方里 D. 86平方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2023无锡)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DAB=30°,
∠ADC=60°,BC=CD=2.若线段MN在边AD上运动,且MN=1,则
BM2+2BN2的最小值是 重难点拨( B )
A. B. C. D. 10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2023南通)勾股数是指能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
三个正整数,世界上第一次给出勾股数公式的是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
算术》.现有勾股数a,b,c,其中a,b均小于c,a= m2- ,c=
m2+ ,m是大于1的奇数,则b= .(用含m的式子表示)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2023泰州)小明对《数书九章》中的“遥度圆城”问
题进行了改编:如图,一座圆形城堡有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四个门,
出南门向东走一段路程后刚好看到北门外的一棵大树,向树的方向走9里到
达城堡边,再往前走6里到达树下.则该城堡的外围直径为 里.
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2024常州)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BC=
4,D是边AC的中点,E是边BC上一点,连接BD,DE. 将△CDE沿DE
翻折,点C落在BD上的点F处,则CE= .
第12题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2023扬州)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证明勾股定理时创制
了一幅“勾股圆方图”,后人称之为“赵爽弦图”.它是由4个全等的直角
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组成.如图,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a,b,斜边
长为c.若b-a=4,c=20,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 .
第13题图
9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如图,在△ABC中,∠C=90°,AC=8,BC=6,D为AC的中点,
E为边AB上一动点,连接DE,将△ADE沿DE翻折,点A落在AC上方的
点F处.
(1)点F落在AB边上时,求折痕DE的长;
解析:(1)如图1,
在Rt△ABC中,∠C=90°,BC=6,AC=8,
∴AB= = =10.
当点F落在AB上时,DE⊥AB,
∵AD=DC=4,∴DE=AD· sin A=4×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连接BF,则BF的最小值是 ;
解析:(2)如图2,连接BD.
∵∠C=90°,CB=6,CD=4,
∴BD= = =2 .
∵DF=DA=4,∴BF≥BD-DF=2 -4.
∴BF的最小值为2 -4.
2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当EF⊥AC时,求折痕DE的长.
解析:(3)如图3,当EF⊥AC时,延长FE交AC于点J.
则EJ∥BC,∴ = ,
∴ = = .
设EJ=3k,AJ=4k,则AE=5k,
由翻折的性质可知EF=AE=5k,∴FJ=8k.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DF2=DJ2+FJ2,
∴42=(4-4k)2+(8k)2,
∴k= ,∴EJ= ,DJ=4- = ,
∴DE=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如图4,当EF⊥AC时,FE交AC于点J.
同理可得DE= .
综上所述,DE的长为 或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共19张PPT)
目录
类型一 一般三角形的“手拉手”相似模型
类型二 直角三角形的“手拉手”相似模型
类型三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手拉手”相似模型
微专题6 相似三角形中的“手拉手”模型
一般三角形的“手拉手”相似模型
模型呈现
条件:∠BAC=∠DAE=α, = =k;
结论:△ADE∽△ABC,△ABD∽△ACE, =k.
提醒
“手拉手”的本质是旋转相似变换,即一个图形绕着它的顶点旋转并
放大或缩小(这个顶点不变),这个顶点称为旋转相似中心,所得图形称
为原图形的旋转相似图形.
即时训练
1. (1)如图1,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
上,且DE∥BC. 若AD=2,AE= ,则 的值是 ;
解析:(1)∵DE∥BC,∴ = = = .
(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将△ADE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的角
度,连接CE和BD, 的值变化吗?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化,请
写出 的值并说明理由;
解析:(2) 的值不变化,值为 .理由如下:
由(1)得△ADE∽△ABC,∴ = ,
由旋转的性质得∠BAD=∠CAE,
∴△ABD∽△ACE,∴ = = .
(3)如图3,在Rt△ABC中,∠ACB=90°, = ,设∠BAC=θ,点
M,N分别在边AB,AC上,且MN∥BC,现将△AMN绕点A逆时针旋转
到△ADE的位置,连接BD和CD. 若∠BAC=∠ADC,MN=3,CD=
6,请直接写出线段BD的长度.
解析:(3)如图,连接CE.
∵∠ACB=90°,MN∥BC,
∴∠ANM=∠ACB=90°.
由旋转得DE=MN=3,∠DAE=∠BAC=θ,
∠AED=∠ANM=90°,
∴∠BAD=∠CAE.
∵ = = ,∴△ABD∽△ACE,
∴ = = ,∴BD= CE.
∵∠BAC=∠ADC=θ,∴∠DAE=∠ADC=θ,
∴AE∥CD,∴∠CDE+∠AED=180°,
∴∠CDE=90°,
∴CE= = =3 ,
∴BD= CE= ×3 = .
直角三角形的“手拉手”相似模型
模型呈现
条件:∠AOB=∠COD=90°, = =k(即△COD∽△AOB);
结论:△AOC∽△BOD, =k,AC⊥BD,S四边形ABCD= AC×BD.
即时训练
2. 问题情境:如图,在Rt△ABC中,∠ACB=90°,将△ABC绕点B顺时
针旋转得到Rt△EBD,连接AE,连接CD并延长交AE于点F.
猜想验证:(1)试猜想△CBD与△ABE是否相似,并证明你的猜想.
解析:(1)△CBD∽△ABE.
证明:∵将△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得到Rt△EBD,
∴CB=DB,AB=EB,∠CBD=∠ABE.
∴ = =1,∴ = ,∴△CBD∽△ABE.
探究证明:(2)如图,连接BF交DE于点H,AB与CF交于点G, =
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解析:(2) = 成立.
理由:由(1)知△CBD∽△ABE,∴∠GCB=∠GAF.
∵∠CGB=∠AGF,∴△CGB∽△AGF,
∴ = ,∴ = .
∵∠AGC=∠FGB,∴△AGC∽△FGB,
∴∠BAC=∠BFG.
∵∠BAC=∠BED,∴∠BFG=∠BED.
∵∠DHF=∠BHE,∴△DHF∽△BHE,
∴ = .
拓展延伸:(3)若CD=EF,直接写出 的值.
解析:(3)由(2)知, = ,∴ = .
∵∠DHB=∠FHE,∴△DHB∽△FHE,
∴∠EFH=∠BDH=90°,∴BF⊥AE.
∴AF=EF= AE,∴CD=EF= AE,
∴ = = ,∴ 的值为 .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手拉手”相似模型
模型呈现
条件:△ABC和△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结论:△ABD∽△ACE, = .
即时训练
3. 【基础巩固】
(1)如图1,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BHGF,其中D,G,F三点共线,延
长BG交CD于点E,连接BD,AH.
①求证:△EDG∽△EBD;
②不难证明:△BHA∽△BGD,因此 的值为 ;
解析:(1)证明:①∵四边形ABCD和BHGF是正方形,
∴∠BDE=∠FGB=45°,
∴∠BDG+∠GDE=45°,∠BDG+∠DBG=45°,
∴∠GDE=∠DBG.
∵∠DEG=∠BED,∴△EDG∽△EBD.
②∵△BHA∽△BGD,∴ = .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 .
故答案为 .
【尝试应用】
(2)在(1)的条件下,如图1,若CE=1,DE=3,求正方形BHGF
的边长;
解析:(2)∵CE=1,DE=3,∴CD=4.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CD=4.
在Rt△BCE中,BE= = = .
∵△EDG∽△EBD,∴ = ,
∴ = ,∴EG= ,∴BG= .
∵四边形BHGF是正方形,∴△BH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BH= × = ,
∴正方形BHGF的边长为 .
【拓展提高】
(3)如图2,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BHGF,P是AB的中点,连接CP,F
恰在CP上,连接DG,AG,BD. 若AB=4,求AG的最小值.
解析:(3)如图,连接BG,延长DG交AB于点Q,
过Q作QK⊥BD于点K,
∵∠GBF=∠DBC=45°,∴∠DBG=∠CBF,
∵ = = ,∴△DGB∽△CFB,
∴tan∠1=tan∠2= ,∴∠3=45°-∠2为定值.
∵点G为射线DG上的动点,
∴当AG⊥DG时,AG最小,
∵∠QBK=45°,QK⊥BD,
∴∠BQK=45°,∴BK=QK,
设QK=BK=x,则DK=2x,
∵BD=BK+DK=3x=4 ,∴QK=BK=x= ,
∴BQ= BK= ,∴AQ= ,∴DQ= ,
∵AQ·AD=DQ·AG,∴AG= .
∴AG的最小值为 .(共27张PPT)
目录
考点梳理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考点精研
命题点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第3节 全等三角形
考点梳理
1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
(1)概念:能够 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相等,对应线段(角平
分线、中线、高等) ,周长 ,面积相等.
完全重合
对应角
相等
相等
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判定方法 文字表述 图示
边边边 (SSS)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边角边 ( )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
判定方法 文字表述 图示
(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斜边直角 边(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角角边
AAS
角边角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思路
①已知两组边分别相等
一组角分别相等
③已知两组角分别相等
②已知一组边和
提醒
“两个三角形满足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不能证明三角形
全等,反例如下:
反 例 1
在△ABC与△ABD中,
△ABC与△ABD显然不全等
反 例 2
在△ABD与△ACD中,
△ABD与△ACD显然不全等
反 例 3
在△ABD与△ACD中,
△ABD与△ACD显然不全等
1. 如图,AB=AC,添加下列条件,仍不能判定△ABE≌△ACD的是
( B )
A. ∠B=∠C B. BE=CD
C. ∠AEB=∠ADC D. AE=AD
B
2. 如图,已知∠B=∠D,AB=DE,要推得△ABC≌△EDF:
(1)若以“SAS”为依据,则缺条件 ;
(2)若以“ASA”为依据,则缺条件 ;
(3)若以“AAS”为依据,则缺条件 ;
(4)若∠B=∠D=90°,要以“HL”为依据,则缺条件 .
BC=DF
∠A=∠E
∠ACB=∠EFD
AC=EF
考点精研
2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 如图,小明家仿古家具的一块三角形状的玻璃坏了,需要重新
配一块.小明通过电话给玻璃店老板提供相关数据,为了方便表述,将该三
角形记为△ABC,提供下列各组元素的数据,配出来的玻璃不一定符合要
求的是( C )
A. AB,BC,CA B. AB,BC,∠B
C. AB,AC,∠B D. ∠A,∠B,BC
C
1
2
3
4
5
6
7
8
9
10
2. 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AB∥ED,
AC∥FD,要使△ABC≌△DEF,只需添加一个条件,则这个条件可以
是 .
AB=DE(答案不唯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3. 三个全等三角形按如图所示摆放,则∠1+∠2+∠3的度数为 °.
180
4. △ABC中,AB=6,AC=8,则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 .
1<AD<7
1
2
3
4
5
6
7
8
9
10
5. (2024南通)如图,点D在△ABC的边AB上,DF经过边AC的中点
E,且EF=DE,求证:CF∥AB.
证明:∵点E为边AC的中点,∴AE=EC,
∵EF=DE,∠AED=∠CEF,
∴△AED≌△CEF(SAS),
∴∠DAE=∠FCE,∴CF∥AB.
1
2
3
4
5
6
7
8
9
10
6. (2024镇江)如图,∠C=∠D=90°,∠CBA=∠DAB.
(1)求证:△ABC≌△BAD;
解析:(1)证明:在△ABC和△BAD中,
∴△ABC≌△BAD(AAS).
(2)若∠DAB=70°,则∠CAB= °.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7. (2023淮安)已知:如图,点D为线段BC上一点,BD=AC,∠E=
∠ABC,DE∥AC. 求证:DE=CB.
证明:∵DE∥AC,
∴∠EDB=∠C,
在△BDE和△ACB中,
∴△BDE≌△ACB(AAS),∴DE=CB.
1
2
3
4
5
6
7
8
9
10
8. (2024盐城)已知: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
上,AE∥BF,AE=BF.
若 ,则AB=CD.
请从①CE∥DF;②CE=DF;③∠E=∠F这3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作为条
件(写序号),使结论成立,并说明理由. 重难点拨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若选择①,则证明如下:
∵AE∥BF,
∴∠A=∠FBD,
∵CE∥DF,∴∠ACE=∠D,
在△AEC和△BFD中,
∴△AEC≌△BFD(AAS),∴AC=BD,∴AB=CD.
若选择②,则由CE=DF无法证明△AEC≌△BFD,进而无法得到AB=CD.
1
2
3
4
5
6
7
8
9
10
若选择③,则证明如下:
∵AE∥BF,∴∠A=∠FBD,
在△AEC和△BFD中,
∴△AEC≌△BFD(ASA),∴AC=BD,∴AB=CD.
1
2
3
4
5
6
7
8
9
10
9. (2024苏州)如图,△ABC中,AB=AC,分别以B,C为圆心,大
于 BC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D,连接BD,CD,AD,AD与BC交
于点E.
(1)求证:△ABD≌△ACD;
解析:(1)证明:由作图知BD=CD.
在△ABD和△ACD中,
∴△ABD≌△ACD(SSS).
1
2
3
4
5
6
7
8
9
10
(2)若BD=2,∠BDC=120°,求BC的长.
解析:(2)∵△ABD≌△ACD,∠BDC=120°,
∴∠BDA=∠CDA= ∠BDC= ×120°=60°,
又∵BD=CD,∴DA⊥BC,BE=CE.
∵BD=2,∴BE=BD· sin ∠BDA=2× = ,
∴BC=2BE=2 .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2023苏州)如图,在△ABC中,AB=AC,AD为△ABC的角平分
线.以点A为圆心,AD长为半径画弧,与AB,AC分别交于点E,F,连
接DE,DF.
(1)求证:△ADE≌△ADF;
解析:(1)证明:∵AD是△ABC的角平分线,
∴∠BAD=∠CAD.
由作图知,AE=AF.
在△ADE和△ADF中,
∴△ADE≌△ADF(SAS).
1
2
3
4
5
6
7
8
9
10
(2)若∠BAC=80°,求∠BDE的度数.
解析:(2)∵∠BAC=80°,AD为△ABC的角平分线,
∴∠EAD= ∠BAC=40°.
由作图知,AE=AD. ∴∠AED=∠ADE,
∴∠ADE= ×(180°-40°)=70°.
∵AB=AC,AD为△ABC的角平分线,
∴AD⊥BC,∴∠BDE=90°-∠ADE=20°.
1
2
3
4
5
6
7
8
9
10(共30张PPT)
目录
考点梳理
考点1 锐角三角函数
考点2 解直角三角形
考点精研
命题点1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及其运算
命题点2 解直角三角形
第7节 锐角三角函数
考点梳理
1
锐角三角函数
1. 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在Rt△ABC中,∠C=90°,BC=a,AC=b,AB=c.
正弦: sin A= ,即 sin A= ;
余弦: cos A= ,即 cos A= ;
正切:tan A= ,即tan A= .
提醒
(1)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只与角的大小有关,与锐角所在的三角
形的大小无关.
(2)当∠A在0°~90°范围内变化时, sin A随∠A的增大而增大, cos A
随∠A的增大而减小,tan A随∠A的增大而增大.
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A 30° 45° 60°
sin A
cos A
tan A
1
1. 在Rt△ABC中,∠C=90°,BC=2,AC=1,则tan A= , cos A
= , sin B= .
2
2. 若2 cos A=1,则锐角∠A= °.
60
3. 若 sin (x-10°)= ,则锐角x= °.
70
4. 计算: cos 245°+tan 60°· sin 60°= .
2
解直角三角形
1. 解直角三角形的常用关系
在Rt△ABC中,∠C=90°,BC=a,AC=b,AB=c,则
(1)三边关系: ;
(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 sin A= = , cos A= sin B= ,tan A=
= .
a2+b2=c2
cos B
2. 解直角三角形的常见类型及解法
已知条件 一般解法
两边 两直角边a,b (1)c= ;
(2)由tan A= 求出∠A;
(3)∠B=90°-∠A
一直角边a,斜边c (1)b= ;
(2)由 sin A= 求出∠A;
(3)∠B=90°-∠A
已知条件 一般解法
一边 一锐角 一直角边a,锐角A (1)∠B=90°-∠A;
(2)b= ;
(3)c=
斜边c,锐角A (1)∠B=90°-∠A;
(2)a=c· sin A;
(3)b=c· cos A
1. 在Rt△ABC中,∠C=90°,∠B=35°,AB=7,则BC的长为
( C )
A. 7 sin 35° B.
C. 7 cos 35° D. 7tan 35°
C
2. 在Rt△ABC中,∠C=90°,∠A=60°,斜边上的高是 ,则BC
= ,AC= ,AB= .
2
2
4
3. 若在Rt△ABC中,∠C=90°,AC=2 ,BC=2,则∠A
= °.
30
4. 如图,在△ABC中,∠A=30°,∠B=45°,AC=2 ,则AB的长
为 .
3+
考点精研
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及其运算
1. 如图,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与射线OA交于点B,再以B为
圆心,BO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画射线OC,则 sin ∠AOC的值
为( D )
A. B.
C. D.
D
1
2
3
4
5
6
7
8
9
10
2. 在△ABC中,若 + =0,则∠C的度数是
( C )
A. 45° B. 75°
C. 105° D. 120°
C
1
2
3
4
5
6
7
8
9
10
3. (2023宿迁)如图,在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每个小正方
形的顶点称为格点.A,B,C三点都在格点上,则 sin ∠ABC= .
1
2
3
4
5
6
7
8
9
10
4. (2023常州)如图,在Rt△ABC中,∠A=90°,点D在边AB上,连接
CD. 若BD=CD, = ,则tan B= .
1
2
3
4
5
6
7
8
9
10
5.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ABC=90°,DB平分
∠ADC. 若AD=1,CD=3,则 sin ∠ABD= .
1
2
3
4
5
6
7
8
9
10
6. 计算:
(1)(2024镇江)( )0-4 cos 30°+ ;
解析:原式=1-4× +2 =1.
1
2
3
4
5
6
7
8
9
10
(2)2tan 45°- -2 sin 260°.
解析:原式=2×1- -2×( )2
=2-2-2×
=2-2-
=-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直角三角形
7. (2024南通)社团活动课上,九年级学习小组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如
图,他们在B处测得旗杆顶部A的仰角为60°,BC=6 m,则旗杆AC的高
度为 m.
6
1
2
3
4
5
6
7
8
9
10
8. (2023盐城)如图1,位于市区的“铁军”雕塑“大铜马”
是盐城市标志性文化名片.如图2,线段AB表示“铁军”雕塑的高,点B,
C,D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CB=60°,∠ADB=30°,CD=17.5
m,则线段AB的长约为 m.(计算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
≈1.7)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9. 已知△ABC为钝角三角形,其中∠A>90°,有下列条件:
①AB=10;②AC=6 ;③tan B= ;④tan C= .
(1)你认为从中至少选择 个条件,可以求出BC边的长;
解析:(1)根据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可知,至少选择3个条件,可以求出BC边的长.
故答案为3.
3
1
2
3
4
5
6
7
8
9
10
(2)你选择的条件是 (填序号),并写出求BC的长的解答
过程.
解析:(2)答案不唯一,参考如下:
若选择①②④,则计算过程如下:
如图,过点A作AD⊥BC于点D.
设AD=x,∵tan C= ,
∴CD=2x.
①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在Rt△ACD中,AC=6 ,
根据勾股定理,得x2+(2x)2=(6 )2,
解得x=6或x=-6(不合题意,舍去),
∴AD=6,CD=2x=12.
在Rt△ABD中,AB=10,
根据勾股定理,得BD= =8,
∴BC=CD+BD=12+8=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2024镇江)图1,2是一个折叠梯的实物图.图3是折叠梯展开、折叠过
程中的一个主视图.图4是折叠梯充分展开后的主视图,此时点E落在AC
上,已知AB=AC, sin ∠BAC≈ ,点D,F,G,J在AB上,DE,
FM,GH,JK均与BC所在直线平行,DE=FM=GH=JK=20 cm,
DF=FG=GJ=30 cm.点N在AC上,AN,MN的长度固定不变.图5是折
叠梯完全折叠时的主视图,此时AB,AC重合,点E,M,H,N,K,
C在AB上的位置如图5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分析问题】
(1)用图5中的线段填空:AN=MN+EM+AD- ;
解析:(1)∵AE=AD-DE,
∴AN=MN+EM+AE=MN+EM+(AD-DE)=MN+EM+AD-DE.
DE
1
2
3
4
5
6
7
8
9
10
(2)如图4, sin ∠MEN≈ ,由AN=EN+AE=EN+AD,且AN
的长度不变,可得MN与EN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
解析:(2)∵DE,FM,GH,JK均与BC所在直线平行,
∴DE∥FM,
∵DE=FM=20 cm,∴四边形DEMF是平行四边形,
∴EM∥DF,∴∠MEN=∠BAC,
∴ sin ∠MEN= sin ∠BAC≈ ,
∵AN=MN+EM+AD-DE,AN=EN+AD,
∴MN+EM+AD-DE=EN+AD,
∴MN+EM-DE=EN,
∴MN+30-20=EN,∴MN+10=EN.
MN+10=EN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决问题】
(3)求MN的长.
解析:(3)如图,过点M作MW⊥AC于点W,
∴∠MWN=∠MWE=90°,
∴MW2+WN2=MN2,MW=EM· sin ∠MEN≈30× =24 cm,
∴EW= = =18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设MN=a cm,则EN=(a+10)cm,WN=EN-EW=a+10-18=
(a-8)cm,
∴242+(a-8)2=a2,
∴a=40,∴MN=4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共50张PPT)
目录
考点梳理
考点1 坡度、坡角
考点2 仰角、俯角
考点3 方向角
考点精研
命题点1 坡度问题
命题点2 仰角、俯角问题
命题点3 方向角问题
命题点4 锐角三角函数的其他实际应用
第8节 锐角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
考点梳理
1
'
坡度、坡角
名称 概念 字母表示 图示
坡度 (坡比) 坡面的铅垂高度h和水平宽
度l的比叫坡度(坡比) 坡度用字母i表示, i=tan α=
坡角 坡面与水平线的夹角α叫坡角
1. 如图,坡角为30°的斜坡上两树间的水平距离AC为2 m,则两树间的坡
面距离AB为( C )
A. 4 m B. m
C. m D. 4 m
C
2. 如果一段斜坡的铅垂高度为2 m,水平宽度为3 m,那么这段斜坡的坡比i
= .
1∶1.5
3. 如图,一个小球由地面沿着坡度i=3∶4的坡面向上前进了15 cm,则此
时小球水平方向前进的距离是 cm.
12
仰角、俯角
名称 概念 图示
仰角 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
水平线上方时,所成的角叫做仰角
俯角 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
水平线下方时,所成的角叫做俯角
1. 如图,测角仪CD竖直放在距建筑物AB底部8 m的位置,在D处测得建
筑物顶端A的仰角为50°.若测角仪CD的高度是1.5 m,则建筑物AB的高
度约为 m.(结果精确到个位,参考数据: sin 50°≈0.77, cos 50° ≈0.64,tan 50°≈1.19)
11
2. 某飞机的飞行高度为m,从飞机上测得地面控制点的俯角为α,那么飞机
到控制点的距离是 .(控制点到地面的距离忽略不计,用m与含α的
三角函数表示)
方向角
1. 方向角的概念
一般指以观察者的位置为中心,将正北或正南方向作为起始方向旋转
到目标方向线所成的角(一般指锐角),通常表达成北(南)偏东
(西)多少度.
2. 方向角的示例
如图所示,点A位于点O的 方向,点B位于点O的
方向,点C位于点O的 方向(或 方向).
北偏东30°
南偏东
60°
北偏西45°
西北
1. 甲看乙的方向为北偏东30°,那么乙看甲的方向是 .
南偏西30°
2. 如图,射线OB的方向是南偏东45°,∠AOB=160°,则射线OA的
方向是 .
第2题图
北偏西25°
3. 一渔船在海上A处测得灯塔C在它的北偏东60°方向,渔船向正东方向
航行12 n mile到达点B处,测得灯塔C在它的北偏东45°方向,若渔船继续
向正东方向航行,则渔船与灯塔C的最短距离是 n mile.
第3题图
(6 +6)
考点精研
2
坡度问题
1. 如图,公园内有一个垂直于地面的立柱AB,其旁边有一个坡
面CQ,坡角∠QCN=30°.在阳光下,小明观察到AB在地面上的影长为
120 cm,在坡面上的影长为180 cm.同一时刻,小明测得直立于地面长60 cm
的木杆的影长为90 cm(其影子完全落在地面上).求立柱AB的高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如图,延长AD交BN于点E,过点D作DF⊥BN于点F.
在Rt△CDF中,∠CFD=90°,∠DCF=30°,
则DF= CD=90,CF=CD· cos ∠DCF=180× =90 .
由题意,得 = ,
即 = ,
解得EF=135,
∴BE=BC+CF+EF=255+90 ,
则 = .
∴AB=(170+60 )cm.
答:立柱AB的高度为(170+6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2023连云港)渔湾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图1是景区游览的部分
示意图.如图2,小卓从九孔桥A处出发,沿着坡角为48°的山坡向上走了
92 m到达B处的三龙潭瀑布,再沿坡角为37°的山坡向上走了30 m到达C
处的二龙潭瀑布.求小卓从A处的九孔桥到C处的二龙潭瀑布上升的高度
DC. (结果精确到0.1 m,参考数据: sin 48°≈0.74, cos 48°≈0.67,
sin 37°≈0.60, cos 37°≈0.8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如图,过点B作BE⊥AD于点E.
在Rt△ABE中, sin ∠BAE= ,
∴BE=AB· sin ∠BAE=92× sin 48°≈92×0.74=68.08.
过点B作BF⊥CD于点F,
在Rt△CBF中, sin ∠CBF= ,
∴CF=BC· sin ∠CBF≈30×0.60=18.00.
∵FD=BE=68.08,
∴DC=FD+CF=68.08+18.00=86.08≈86.1(m).
答:从A处的九孔桥到C处的二龙潭瀑布上升的高度DC约为86.1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仰角、俯角问题
3. (2024盐城)如图,小明用无人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将无人机垂直上
升距地面30 m的点P处,测得教学楼底端点A的俯角为37°,再将无人机沿
教学楼方向水平飞行26.6 m至点Q处,测得教学楼顶端点B的俯角为
45°,则教学楼AB的高度约为 m.(精确到1 m,参考数据: sin
37°≈0.60, cos 37°≈0.80,tan 37°≈0.75)
1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2023南京)如图,为了测量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在水平地面上选择观
测点A,B. 无人机悬停在C处,此时在A处测得C的仰角为36°52';无人
机垂直上升5 m悬停在D处,此时在B处测得D的仰角为63°26'.AB=10
m,点A,B,C,D在同一竖直平面内,A,B两点在CD的同侧.求无人
机在C处时离地面的高度.(参考数据:tan 36°52'≈0.75,tan
63°26'≈2.00) 重难点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如图,延长DC交AB于点E.
由题意,得DE⊥AB,CD=5,设BE=x,
∵AB=10,
∴AE=AB+BE=10+x.
在Rt△ACE中,∠CAE=36°52',
∴CE=AE·tan 36°52'≈0.75(10+x).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在Rt△BDE中,∠DBE=63°26',
∴DE=BE·tan 63°26'≈2x.
∵DC+CE=DE,∴5+0.75(10+x)=2x,解得x=10,
∴CE=0.75(10+x)=15(m),
∴无人机在C处时离地面的高度约为15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2024宿迁)双塔是古黄河宿迁景观带的标志性建筑之
一,由九层的九龙塔和七层的七凤塔构成.某校数学实践小组开展测量七凤
塔高度的实践活动,该小组制定了测量方案,在实地测量后撰写活动报
告,报告部分内容如下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测量七凤塔高度
测量 工具 测角仪、 皮尺等 活动形式 以小组为单位
测量示意图 测量步骤及结果
如图,步骤如下: ①在C处使用测角仪测得塔的顶部点B的仰角
∠BDG=37°; ②沿着CA方向走到E处,用皮尺测得CE=24 m; ③在E处使用测角仪测得塔的顶部点B的仰角∠BFG=45°.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已知测角仪的高度为1.2 m,点C,E,A在同一水平直线上.根据以上信
息,求塔AB的高度.(参考数据: sin 37°≈0.60, cos 37°≈0.80,tan
37°≈0.75)
解析:由题意得,DF=CE=24 m,AG=EF=CD=1.2 m,
在Rt△BDG中,tan∠BDG=tan 37°= ≈0.75,∴GD= ,
在Rt△BFG中,∵∠BFG=45°,∴FG=BG,
∵DF=24 m,∴DG-FG= -BG=24,
解得BG=72,∴AB=72+1.2=73.2(m).
答:塔AB的高度为73.2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如图,游客从旅游景区山脚下的地面A处出发,沿坡角α=
30°的斜坡AB步行50 m至山坡B处,乘直立电梯上升30 m至C处,再乘缆
车沿长为180 m的索道CD至山顶D处,此时观测C处的俯角为19°30',索
道CD看作在一条直线上,求山顶D的高度DG. (结果精确到1 m,参考数
据: sin 19°30'≈0.33, cos 19°30'≈0.94,tan 19°30'≈0.3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如图,过点C,B分别作CE⊥DG,BF⊥DG,垂足分别为E,F,延长
CB交AG于点H.
由题意可知,∠DCE=19°30',CD=180,BC=EF=30.
在Rt△ABH中,∠α=30°,AB=50,
∴BH= AB=25,∴FG=BH=25.
在Rt△DCE中,∠DCE=19°30',CD=180,
∴DE=CD· sin ∠DCE≈0.33×180=59.4,
∴DG=DE+EF+FG=59.4+30+25=114.4≈114(m).
答:山顶D的高度DG约为114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方向角问题
7. 如图,一艘轮船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60°方向,距离灯塔50 n
mile的A处,它沿正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45°
方向上的B处,此时B处与灯塔P的距离为 n mile.(结果保留根
号)
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2024连云港)数学兴趣小组在阅读了《九章算术》中“邑”的计算
后,进行了如下探究:如图,正八边形游乐城A1A2A3A4A5A6A7A8的边长为
km,南门O设立在A6A7边的正中央,游乐城南侧有一条东西走向的道路
BM,A6A7在BM上(门宽及门与道路间距离忽略不计),东侧有一条南北
走向的道路BC,C处有一座雕塑.在A1处测得雕塑在北偏东45°方向上,
在A2处测得雕塑在北偏东59°方向上.
(1)∠CA1A2= °,∠CA2A1= °;
解析:(1)∵正八边形A1A2A3A4A5A6A7A8,∴外角= =45°,
∴∠CA1A2=45°+45°=90°,∠CA2A1=45°+(90°-59°)=76°,
故答案为90;7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求点A1到道路BC的距离;
解析:(2)如图,过点A1作A1D⊥BC于点D,
在Rt△CA2A1中,A2A1= ,∠CA2A1=76°,
∴CA1=A1A2·tan76°≈ ×4.00=2 (km),
在Rt△CA1D中,易知∠CA1D=45°,
∴A1D=CA1· cos 45°=2 × =2.0(km),
答:点A1到道路BC的距离为2.0 k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若该小组成员小李出南门O后沿道路MB向东行走,求她离B处不超
过多少千米,才能确保观察雕塑不会受到游乐城的影响?
(结果精确到0.1 km,参考数据: ≈1.41, sin 76°≈0.97,tan
76°≈4.00, sin 59°≈0.86,tan 59°≈1.66) 重难点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3)如图,连接CA8并延长交BM于点E,延长A1A8交BE于点G,过点A8
作A8F⊥BC于点F,
∵正八边形的外角均为45°,
∴在Rt△A7A8G中,A8G= ,
∴FB=A8G= ,
又∵A8F=A1D=CD=2,DF=A1A8= ,
∴CB=CD+DF+FB= ,
∵∠CFA8=∠B,∠FCA8=∠BC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CA8F∽△CEB,∴ = ,∴ = ,
∵ ≈1.41,∴EB≈2.4 km.
答:小李离点B不超过2.4 km,才能确保观察雕塑不会受到游乐城的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2022南京)如图,灯塔B位于港口A的北偏东58°方向,且A,B之
间的距离为30 km,灯塔C位于灯塔B的正东方向,且B,C之间的距离为
10 km.一艘轮船从港口A出发,沿正南方向航行到达D处,测得灯塔C在
北偏东37°方向上,这时,D处距离港口A有多远?(结果取整数,参考
数据: sin 58°≈0.85, cos 58°≈0.53,tan 58°≈1.60, sin
37°≈0.60, cos 37°≈0.80,tan 37°≈0.7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如图,延长CB交DA的延长线于E.
由题意,得∠E=90°.
∵∠BAE=58°,AB=30,
∴BE=AB· sin 58°≈30×0.85=25.5,
AE=AB· cos 58°≈30×0.53=15.9.
∵BC=10,∴CE=BE+BC=35.5,
∴DE= ≈ ≈47.33,
∴AD=DE-AE=47.33-15.9≈31(km).
答:D处距离港口A约有31 k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在笔直的湖岸上有A,B两个码头,B在A的正东方向,A,
B相距5 km.湖中一小岛上有一码头C,从A处测得码头C位于A的北偏东
30°.一游船从A出发,以20 km/h的速度,经过24 min到达码头C.
(1)求码头C到湖岸的距离;
解析:如图,过点C作CH⊥AB于点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在Rt△ACH中,∠ACH=30°,AC=20× =8, cos ∠ACH= ,
∴CH=AC· cos 30°=8× =4 (km).
答:码头C到湖岸的距离是4 k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若该游船准备以同样的速度从C开往B,则从C到B需航行多少分
钟?
解析:(2)在Rt△BCH中,CH=4 ,BH=5-4=1,
∴BC= = =7.
∴t= ×60=21(min).
答:从C到B需航行21分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锐角三角函数的其他实际应用
11. (2024苏州)图1是某种可调节支撑架,BC为水平固定杆,竖直固定
杆AB⊥BC,活动杆AD可绕点A旋转,CD为液压可伸缩支撑杆,已知
AB=10 cm,BC=20 cm,AD=5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如图2,当活动杆AD处于水平状态时,
求可伸缩支撑杆CD的长度(结果保留根号);
解析:(1)如图1,过点C作CE⊥AD,垂足为E,
由题意得AB=CE=10 cm,BC=AE=20 cm,
∵AD=50 cm,
∴ED=AD-AE=50-20=30(cm),
在Rt△CED中,CD= = =10 (cm),
∴可伸缩支撑杆CD的长度为1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如图3,当活动杆AD绕点A由水平状态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角度α,且
tan α= (α为锐角),求此时可伸缩支撑杆CD的长度(结果保留根号).
解析:(2)如图2,过点D作DF⊥BC,
交BC的延长线于点F,交AD'于点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由题意得,AB=FG=10 cm,AG=BF,∠AGD=90°,
在Rt△ADG中,tan α= = ,
设DG=3x cm,则AG=4x cm,
∴AD= = =5x(c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D=50 cm,
∴5x=50,解得x=10,
∴AG=40 cm,DG=30 cm,
∴DF=DG+FG=30+10=40(cm),
∴BF=AG=40 cm,
∵BC=20 cm,∴CF=BF-BC=40-20=20(cm),
在Rt△CFD中,CD= = =20 (cm),
∴此时可伸缩支撑杆CD的长度为2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航天飞船搭载“明星”机
械臂成功发射.如图是处于工作状态的某型号手臂机器人示意图,OA是垂
直于工作台的移动基座,AB,BC为机械臂,OA=1 m,AB=5 m,BC
=2 m,∠ABC=143°.机械臂端点C到工作台的距离CD=6 m.
(1)求A,C两点之间的距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1)如图,连接AC,过点A作AE⊥CB,垂足为E.
在Rt△ABE中,AB=5,∠ABE=37°,
∵ sin ∠ABE= , cos ∠ABE= ,
∴ ≈0.60, ≈0.80,
∴AE=3,BE=4,∴CE=BC+BE=6.
在Rt△ACE中,由勾股定理,
得AC= =3 ≈6.7(m).
答:A,C两点之间的距离约为6.7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求OD长.
(结果精确到0.1 m,参考数据: sin 37°≈0.60,
cos 37°≈0.80,tan 37°≈0.75, ≈2.24)
解析:(2)如图,过点A作AF⊥CD,垂足为F.
∴FD=AO=1,∴CF=5.
在Rt△ACF中,由勾股定理,得AF= =2 ,
∴OD=2 ≈4.5(m).
答:OD的长约为4.5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小强在物理课上学过平面镜成像知识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到
某厂房做验证实验.如图,老师在该厂房顶部安装一平面镜MN,MN与墙
面AB所成的角∠MNB=118°,厂房高AB=8 m,房顶AM与水平地面平
行,小强在点M的正下方C处从平面镜观察,能看到的水平地面上最远处
D到他的距离CD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 m,参考数据: sin
34°≈0.56,tan 34°≈0.68,tan 56°≈1.4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如图,过点M作HM⊥NM.
由题意,得∠DMC=2∠CMH,
∠MCD=∠HMN=90°,AB=MC=8,
AB∥MC,
∴∠CMN=180°-∠MNB=180°-118°=62°.
∴∠CMH=∠HMN-∠CMN=28°.
∴∠DMC=2∠CMH=56°.
在Rt△CMD中,CD=CM·tan 56°≈8×1.48≈11.8(m),
∴能看到的水平地面上最远处D到他的距离CD约为11.8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2023苏州)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工程上可利用这一性质解决问题.
如图是某篮球架的侧面示意图,BE,CD,GF为长度固定的支架,支架
在A,D,G处与立柱AH连接(AH垂直于MN,垂足为H),在B,C
处与篮板连接(BC所在直线垂直于MN),EF是可以调节长度的伸缩臂
(旋转点F处的螺栓改变EF的长度,使得支架BE绕点A旋转,从而改变四
边形ABCD的形状,以此调节篮板的高度).
已知AD=BC,DH=208 cm,测得∠GAE=60°时,
点C离地面的高度为288 cm.调节伸缩臂EF,将∠GAE
由60°调节为54°,则点C离地面的高度升高还是降低了?
升高(或降低)了多少?(参考数据: sin 54°≈0.8,
cos 54°≈0.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点C离地面的高度升高了.
理由:如图1,当∠GAE=60°时,过点C作CK⊥HA,交HA的延长线于点K.
∵BC⊥MN,AH⊥MN,
∴BC∥AH.
∵AD=B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
∴∠ADC=∠GAE=60°.
∵点C离地面的高度为288,DH=208,
∴DK=288-208=8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在Rt△CDQ中,∠ADC=54°,CD=160,
∴DQ=CD· cos 54°≈160×0.6=96,
∴96-80=16(cm),
∴点C离地面的高度升高约16 cm.
在Rt△CDK中,CD= = =160.
如图2,当∠GAE=54°时,过点C作CQ⊥HA,
交HA的延长线于点Q,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共17张PPT)
目录
考点梳理
考点1 等腰三角形
考点2 等边三角形
考点精研
命题点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命题点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第4节 等腰(边)三角形
考点梳理
1
等腰三角形
1. 概念: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第三边
叫做底边.
2. 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 (简述为“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 、底边上的 、底边上的高线重合
(简述为“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 条对称轴.
相等
平分线
中线
一
3. 判定
(1)有 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在一个三角形中,若有两个角相等,则这两个角所对的边
(简述为“等角对等边”).
两
相等
4. 面积:S= ah(其中a是底边长,h是底边上的高).
提醒
若题目中没有明确所给边是底边还是腰,所给角是顶角还是底角,则
需要进行分类讨论.
1. 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30°,则它的底角为 .
65°或50°
2. 如图,在△ABC中,AB=AC,AD⊥BC,垂足为D. 若∠B=43°,
则∠CAD的度数为 .
第2题图
47°
3. 如图,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点O作
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 若AB=9,AC=7,则△ADE的
周长是 .
第3题图
16
等边三角形
1. 概念: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 性质
(1)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
(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 .
(3)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 条对称轴.
60°
三
3. 判定
(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三个角都 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等于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相等
60°
4. 面积:S= ah= a2(a是三角形任意一边长,h是任意一边上的
高).
1. 如图,AD是等边三角形ABC的中线,AE=AD,则∠EDC= .
第1题图
15°
2. 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B,C,D,F在同一直线上,CD
=CE,DF=DG,则∠F= 度.
第2题图
15
考点精研
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 (2023宿迁)若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11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
角是( C )
A. 70° B. 45° C. 35° D. 50°
C
2. (2024镇江)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和2,则第三边长为 .
6
1
2
3
4
5
6
7
3. (2024常州)如图,B,E,C,F是直线l上的四点,AC,DE相交于
点G,AB=DF,AC=DE,BC=EF.
(1)求证:△GEC是等腰三角形;
解析:(1)证明:在△ABC和△DFE中,
∴△ABC≌△DFE,∴∠ACB=∠DEF,
∴EG=CG,∴△GEC是等腰三角形.
(2)连接AD,则AD与l的位置关系是 .
AD∥l
1
2
3
4
5
6
7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4. 如图,a∥b,△ABC为等边三角形.若∠1=45°,则∠2的度数为
( A )
A. 105° B. 120°
C. 75° D. 45°
A
1
2
3
4
5
6
7
5. 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C=2,CD=3,BD∥AC,则△ABD
的面积是( A )
A. B.
C. D.
A
1
2
3
4
5
6
7
6. 如图,两个等边三角形的中心重合,并且三组边分别平行.若每组边之间
的距离是4,则两个等边三角形边长的差是 .
8
1
2
3
4
5
6
7
7. 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P,Q两点分别在边BC,AC上,BP=
CQ,D是PQ的中点.若BC=4,求CD的最小值.
解析:当P,Q分别为BC,AC的中点时,PQ= AB,PQ最短.
∵BC=4,△ABC是等边三角形,
∴PQ= AB= BC=2,PQ∥AB,
∴△PQC是等边三角形.
∵D是PQ的中点,
∴当CD⊥PQ时,CD最短,
∴CD的最小值为 .
1
2
3
4
5
6
7(共44张PPT)
目录
考点梳理
考点1 线与角
考点2 相交线与平行线
考点精研
命题点1 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1节 线、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命题点2 命题
考点3 命题
考点梳理
1
线与角
1. 直线、射线、线段
(1)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与表示
名称 端点个数 特征 表示及读法 图示
直线 可向两方无限延伸 直线AB(BA),直线l
射线 可向一方 无限延伸 射线AB,射线l
线段 有一定长 度,可度量 线段AB(BA),线段l
0
1
2
(2)两个基本事实
①线段的基本事实: ;
②直线的基本事实: .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提醒
两点之间的线段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2. 角的相关概念与表示
角的 概念 概念1: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
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概念2:有公共端点的两条 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角的 表示
射线
角的 分类 (1)若0°<α<90°,则α为锐角;
(2)若α=90°,则α为直角;
(3)若90°<α<180°,则α为钝角;
(4)若α=180°,则α为平角;
(5)若α=360°,则α为周角
角的 换算 1周角=360°,1平角=180°,1直角=90°,1°= ',
1'= ″
60
60
提醒
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现阶段所说的“角”都是“小于平角的角”.
3. 余角、补角
余角 补角
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为 ,那么
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为 ,
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性质 同角(等角)的余角 同角(等角)的补角
数学 语言 表述 ∵∠1+∠2=90°,∠2+∠3=
90°, ∴∠1=∠3 ∵∠1+∠2=180°,
∠2+∠3=180°,
∴∠1=∠3
90°
相等
180°
相等
1. 如图,能用∠AOB,∠O,∠1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图形的是
( D )
D
2. 68.67°= ° ' ″;76°12'36″= °.
68
40
12
76.21
3.30°20'角的余角的度数是 ;66°20'角的补角的度数
是 .
59°40'
113°40'
相交线与平行线
1. 相交线
(1)对顶角
概念 把一个角的两边反向延长,所形成的角与原
来的角互为对顶角. 举例:如右图,∠1和∠2互为对顶角
性质 对顶角 . 举例:如右图,∠1=∠2
相等
(2)垂直
概念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
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
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举例:如右图,OP⊥AB于点O,O为垂足
性质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
直线垂直(基本事实)
性质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
线段 . 举例:如右图,点P与直线AB上任意一点连线
中,OP最短
点到直线 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 的长度叫做
点到直线的距离. 举例:如右图,垂线段OP的长是点P到直线AB
的距离
最短
垂线段
(3)三线八角
名称 结构特征 举例 图示
同位角 形如“F” ∠1与 , ∠4与
内错角 形如“Z” ∠2与 , ∠3与
同旁内角 形如“U” ∠2与 , ∠3与
∠5
∠8
∠8
∠5
∠5
∠8
2. 平行线
(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画法:一放、二靠、三推、四画.
(3)平行公理(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
平行.
(4)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
线也互相平行,即若a∥b,c∥b,则 .
a∥c
(5)性质与判定
文字语言 几何语言 图示
性质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b, ∴∠1=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角相等 ∵a∥b, ∴∠1=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b, ∴ +∠2=180°
∠3
∠4
∠1
文字语言 几何语言 图示
判定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 , ∴a∥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 , ∴a∥b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 +∠2=180°, ∴a∥b
∠3
∠4
∠1
(6)平行线间的距离
文字表述 几何表述及图示
概念 过平行线上一点,作另一条平行线的
垂线, 叫做这两条平
行线间的距离 如图,l1∥l2,
AC⊥l2,BD⊥l2,线
段AC,BD的长是直线
l1,l2之间的距离,且
AC=BD
性质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
垂直段的长度
相等
1. 如图所示,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CD的是( C )
A. ∠BAD=∠BCD B. ∠1=∠2
C. ∠BAC=∠ACD D. ∠3=∠4
C
2. 如图,直线a∥b,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b上.若∠1=53°,则
∠2= °.
37
3. 如图,已知DE∥BF,AC平分∠BAE,∠DAB=70°,那么∠ACF
= °.
125
4. 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沿EF对折,若∠1=40°,则∠AEF
= .
110°
命题
命题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命题有 和 两
部分
真命题 如果条件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 如果条件成立,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
题
条件
结论
互逆 命题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
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
做互逆命题
定理 经过证明的 命题叫做定理
互逆 定理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
真
提醒
(1)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要能给出证明;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时,举出反例即可.
(2)任意一个命题一定有它的逆命题,任意一个定理不一定有它的逆
定理.
1. 下列句子中,是命题的是( D )
A.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吗?
B. 作线段AB∥CD
C. 连接A,B两点
D. 正数大于负数
D
2. “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 .
(用“如果……,那么……”的形式写出)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3. 命题“若a2>b2,则a>b”,能说明它是假命题的反例是a= ,
b= .
- 2
-1
考点精研
2
相交线与平行线
1. 如图,斑马线的作用是引导行人安全地通过马路.小丽觉得
行人沿垂直马路的方向走过斑马线更为合理,这一想法体现的数学依据是
( A )
A. 垂线段最短
B.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D.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 (2024常州)如图,推动水桶,以点O为支点,使其向右倾
斜.若在点A处分别施加推力F1,F2,则F1的力臂OA大于F2的力臂OB. 这
一判断过程体现的数学依据是( A )
A. 垂线段最短
B.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C.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 (2024宿迁)如图,直线AB∥CD,直线MN分别与直线AB,CD交于
点E,F,且∠1=40°,则∠2等于( C )
A. 120° B. 130°
C. 140° D. 150°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4. (2024盐城)小明将一块直角三角板摆放在直尺上,如图,若∠1=
55°,则∠2的度数为( B )
A. 25° B. 35°
C. 45° D. 55°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5. (2024南通)如图,直线a∥b,矩形ABCD的顶点A在直线b上,若
∠2=41°,则∠1的度数为( C )
A. 41° B. 51°
C. 49° D. 59°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6. (2024苏州)如图,AB∥CD,若∠1=65°,∠2=120°,则∠3的度
数为( B )
A. 45° B. 55°
C. 60° D. 65°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7. (2023南通)如图,△ABC中,∠ACB=90°,顶点A,C分别在直线
m,n上.若m∥n,∠1=50°,则∠2的度数为( A )
A. 140° B. 130°
C. 120° D. 110°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8. (2023苏州)如图,在正方形网格内,线段PQ的两个端点都在格点上,
网格内另有A,B,C,D四个格点,下面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 B )
A. 连接AB,则AB∥PQ
B. 连接BC,则BC∥PQ
C. 连接BD,则BD⊥PQ
D. 连接AD,则AD⊥PQ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9. 如图,AB∥ED. 若∠1=70°,则∠2的度数是( D )
A. 70° B. 80° C. 100° D. 110°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0. (2023镇江)如图,一条公路两次转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第一次
的拐角∠ABC是140°,第二次的拐角∠BCD是 °.
14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1. (2024连云港)如图,直线a∥b,直线l⊥a,∠1=120°,则∠2
= °.
第11题图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2. 如图,木棒AB,CD与EF分别在G,H处用可旋转的螺丝
铆住,∠EGB=100°,∠EHD=80°,将木棒AB绕点G逆时针旋转到与
木棒CD平行的位置,则至少要旋转 °.
第12题图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命题
13. 能说明“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的一个反例是( A )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4. (2024无锡)命题“若a>b,则a-3<b-3”是 命题.(填
“真”或“假”)
假
15. (2024宿迁)命题“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逆命题是
.
同位角相
等,两直线平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6. 请写出命题“如果a>b,那么b-a<0”的逆命题:
.
如果
b-a<0,那么a>b
17. 有些真命题的逆命题也是真命题,在你学过的命题中,请写出一个这样
的命题: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答案不唯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8. 点M,N分别是菱形ABCD边BC,CD上的点.
(1)如图,若CM=CN,求证:AM=AN;
解析:(1)证明:如图,连接AC.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CM=∠ACN,
在△ACM与△ACN中,
∴△ACM≌△ACN(SAS),
∴AM=A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判断命题“若AM=AN,则CM=CN”的真假.若真,请证明;若
假,请在备用图上画出反例.
解析:(2)命题“若AM=AN,则CM=CN”
是假命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