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3.1《微生物的分布》课件(共22张PPT)+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3.1《微生物的分布》课件(共22张PPT)+视频素材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2-10 08:2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微生物的分布
七年级上册/多种多样的生物/微生物
第一节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及菌落实物,说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特点及分布特点。
科学思维
能够分辨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培养分析、类比能力。
探究实践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态度责任
树立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的思想意识,从而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新课
导入
天宫空间站里的微生物
航天员检测回收水中的微生物
问题导向
1. 航天员为什么要检测回收水中
和空间站内的微生物?
2. 微生物与空间站内的航天员的
健康有什么关系?
3. 你知道微生物有哪些吗
1
PART TWO
观察菌落
细菌与真菌的菌落
小组合作,阅读课本P102-103,思考讨论:(2分钟)
1.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包括哪些?
2.怎么观察和检测微生物?
3.什么是菌落?
4.如何区分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
探究任务一:微生物的分布
问题一: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包括哪些?
定义: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种类:
细菌、真菌、病毒
细菌
真菌
病毒
胃里螺旋菌
导致发炎的
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酵母菌
青霉菌
蘑菇
流感病毒
新冠病毒
花叶病毒
生活中的微生物
问题二:怎么观察和检测微生物?
方法1:通过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进行观测。
方法2:培养基培养并观察菌落。
细菌菌落
真菌菌落
问题三:什么是菌落?
为了便于观察和检测,在培养皿中加入适于
细菌或真菌生长的物质,制成固体培养基来
培养细菌和真菌。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基上
的细菌和真菌会迅速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
子细胞群体。
定义:由一个或多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叫菌落
葡萄球菌菌落
青霉菌菌落
曲霉菌菌落
真菌
大小
形态
颜色

大(比细菌大几倍到几十倍)
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
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白色或无色
红、褐、绿、黑、黄等颜色
问题四:如何区分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
大肠杆菌菌落
细菌
细菌菌落
真菌菌落
判断下列菌落的类型
2
PART THREE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皮肤上的微生物群
【任务二】阅读课本P100,概括“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 方法”的步骤(1分钟)
配制培养基
高温灭菌
冷却
接种
恒温培养
杀死细菌和真菌及它们的孢子,排除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
避免高温杀死接种的细菌或真菌
给细菌、真菌的生长提供适宜的温度
为细菌和真菌的生存繁殖提供营养物质
将少量细菌和真菌转移到培养基的过程
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提出问题
脏手和洗净的手,谁的细菌和真菌多?
脏手的细菌和真菌多
制定并实施计划
实验·探究
作出假设
如何证明洗手有用?为什么要设置空白对照组?
对照原则:
一组不接种,为对照组;
另两组接种脏手和洗手后的细菌和真菌,为实验组
为了实验的严谨性,至少需要重复实验几次?
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所有培养基都需要在同一环境下培养吗?
需要,除了变量外,其他条件要保持一致——单一变量原则
至少3次
洗手
1. A组的处理:打开培养皿,一组用无菌棉棒在脏手心擦取,然后在培养基上
涂抹几下;一组用无菌棉棒在洗干净的手擦取,两组均为实验组。
一组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贴好标签(时间、小组)
第二步:接种
2. B、C组的处理:重复实验
把A、B、C三组培养皿(共9个),放到恒温箱37℃培养(1天)或者室内温暖处培养3~4天
第三步:恒温培养
B组
脏手
洗手后
不接种
C组
脏手
洗手后
不接种
脏手
洗手后
不接种
A组
第一步:准备9个培养基(经高温灭菌,分为A、B、C组,3个为一组)
预测实验结果
脏手
不接种
洗手后
得出实验结论:
脏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比洗净的手多
启示: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吃东西前先洗手
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1.没有想好操作之前,不能打开培养皿,为什么?
2.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哪些条件?
2.为什么要使用无菌棉棒?
4.什么环境下没有细菌和真菌
防止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落在培养基上
水、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防止杂菌污染培养基
高温灭菌条件下
实验总体步骤
2. 作出假设
3. 制定并实施计划
4. 得出结论
5. 应用结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 提出问题
拓展应用
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 生物学原理
冷冻和冷藏 低温,不利于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的生活
脱水、干燥 无水,缺少细菌和真菌生活的必要条件
灭菌后密封 高温灭菌可杀死食品中原有的细菌和真菌,密封可防止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侵入
加盐 提高食品含盐量,高盐的环境不利于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的生活
常见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及原理
课堂总结
1.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
2.观察菌落
概念: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比较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
生存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3.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实验三大原则:单一变量、对照原则、重复性原则
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达标训练
1. 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步骤是: ( )
①高温灭菌 ②接种 ③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④恒温培养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2.下列不是所有细菌和真菌生存所必需的条件是( )
A.适宜的温度 B.水分 C.氧气 D.营养物质
3.在探究硬币上是否有细菌的小实验中,将硬币在细菌培养基表面轻轻一接,这
一做法在细菌的一般培养方法 中叫( )
A、接种 B、种植 C、培养 D、接合
4.在一个培养皿中有大大小小许多个细菌及真菌的菌落,细菌菌落的特征是 ( )
A 面积较大,呈绒毛状 B 面积较小,表面光滑粘稠
C 面积较大,呈蜘蛛网状 D 面积较小,表面絮状
C
C
A
B
【2024山西】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制酪(酸奶)的工艺:“以先成甜酪为酵.泻著熟乳中……”,大意是把少量先前的酸奶倒进熟乳中。这一步骤的目的是( )
A.高温灭菌 B.冷却
C.恒温培养 D.加入发酵菌种
D
【2022四川】某同学为“监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做了以下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配制好培养基时,加入牛肉汁为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物质B.配制好的培养基,在接种前进行了高温灭菌处理
C.对接种后的培养基再次进行了高温灭菌处理
D.接种完成后放到培养箱恒温培养
C
【2023四川】每年10月15日是“世界洗手日”,洗手看似简单,殊不知其中大有学问。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两位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设计了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数量的验证实验。(注:细菌在培养基上大量繁殖会形成菌落。)
(1)你认为________同学的设计更合理。
(2)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发现C培养装置中的菌落数量明显少于B,则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结果的可靠性,你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是否洗手
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
重复实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