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讲义)(学生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讲义)(学生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2-10 23:11:34

文档简介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目录
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2
02知识导图·思维领航 2
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3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 3
知识点1 生态系统的概述 3
知识点2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4
知识点3 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及各组成成分判断技巧 5
考向1 结合生态系统的组成,考查生命观念 6
考点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 7
知识点1 食物链 7
知识点2 食物网 8
知识点3 与食物链相关题型分析(常考点) 9
考向1 结合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考查生命观念 10
考向2 结合食物链或食物网中不同生物数量变化关系,考查科学思维 11
04真题练习·命题洞见(含2024年高考真题) 11
05长句分析·规范作答 12
一、教材知识链接 12
二、教材深挖拓展 13
三、长句规范作答 13
考点 由高考知核心知识点 预测
生态系统的结构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 (3年12考,全国卷3年 1考) (2024·北京卷·解答题) (2024·湖北卷·解答题) (2024·江苏卷·解答题) (2023·浙江卷·解答题) (2023·全国卷·选择题) (2023·河北卷·选择题) (2023·海南卷·选择题) (2022·北京卷·选择题) (2022·浙江卷·选择题) (2022·广东卷·选择题) 题型:选择题、解答题 内容: ①食物链 ②食物网 人教版(新增) ③营养级 单独考核内容不多,一般会结合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综合题型考核。
考点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3年10考,全国卷3年1考)
课标要求 1.阐明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成分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成分组成,各组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结构。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
知识点1 生态系统的概述
1.概念: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叫作生态系统。
2.范围: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类型: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大类。
4.结构:由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
5.功能: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知识点2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主要组成: 光 、 热 、 水 、 空气 、 无机盐 等。
(2)作用: 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 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3)地位:是生态系统的 必需成分 。(生态系统的基础)
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比较:
比较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营养方式 自养 异养 异养
主要生物 ①光合自养生物:绿色植物和蓝细菌等; ②化能合成生物:硝化细菌等 ①大多数动物; ②寄生的植物(如菟丝子) ③某些营寄生的微生物,如结核杆菌, 病毒等 ①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 ②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如蚯蚓,蜣螂,秃鹫等)
作用 ①制造 有机物 ,储存能量; ②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①加快生态系统的 物质循环 ; ②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地位 生态系统的基石 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 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
【问题1】生产者一定是植物吗?植物一定是生产者吗?
【问题2】消费者一定是动物吗?动物一定是消费者吗?
【问题3】分解者一定是微生物吗?微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吗?
★积累:有些生物具有双重“身份”
【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源于选择性必修2 P50“概念图内容”:判断以下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
①菟丝子 ②硝化细菌  ③玉米 ④噬菌体 ⑤秃鹫 ⑥蜣螂 ⑦蓝细菌 ⑧结核杆菌 ⑨蘑菇
生产者包括 ②③⑦ ;消费包括 ①④⑧ ;分解者包括 ⑤⑥⑨ 。
知识点3 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及各组成成分判断技巧
1.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两大“桥梁”。
2.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判断技巧
①根据双向箭头确定D、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
②根据出入箭头的数量进一步判断。
在D、C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箭头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③根据D→A→B(不是食物链),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注意: 图示中D、A、B共同构成生物群落,食物链(网)中只包括D和A。
提示:
考向1 结合生态系统的组成,考查生命观念
例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异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消费者
B.生产者除包括所有的植物外,还包括小球藻、蓝细菌、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
C.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某甲虫通过分解落叶获得养分,该甲虫属于分解者
【变式训练】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
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物成分
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变式训练】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的食性越复杂其种群数量波动幅度越大
B.分解者通过细包呼吸来分解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
C.生产者制造有机物时,所利用的能量类型可能不同
D.各种消费者的存在促进了物质循环并使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变式训练】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
C.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非生物因素是包括能源、气候、水、细菌等
考点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
知识点1 食物链
生产者所固定的物质与能量,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1.食物链成分:生产者+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食物链起点: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
3.食物链终点: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注意:分解者不进入捕食食物链。
4.营养级数与消费者级数的关系:消费者等级=营养等级-1
【问题1】食物链的种类有哪些?高中阶段主要涉及的是什么食物链?
5.食物链的种类:
(1)捕食食物链:玉米→蝗虫→青蛙→蛇→老鹰
(2)腐食食物链:死亡动植物残体→跳虫
(3)寄生食物链:鸟类→跳蚤→鼠疫细菌
注意:箭头方向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同时还表示捕食关系,方向具有不可逆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问题2】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这是为什么?
知识点2 食物网
定义:在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1.食物网形成的原因:
(1)一种绿色植物可被多种植食性动物所食。
(2)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吃多种植物,也可能成为多种肉食性动物的食物。
2.食物网的特点:
(1)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2)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可能出现不同的关系,如竞争和捕食。
(3)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物种数而非生物数量。
3.食物网的功能:错综复杂的食物网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一般认为,食物网越越强,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复杂。如果一条食物链的某种动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代替。
食物链和食物网,都是生态系统的 营养结构 。
生态系统的 物质循环 和 能量流动 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源于选择性必修2 P52“练习与应用·概念检测”:一般来说,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越 多 ,食物网越 复杂 ,这个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与保持自身稳定的能力 越强 。农田和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可以通过 增加 或 延长 食物链,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例如,水田养鱼、果园养鸡等。
知识点3 与食物链相关题型分析(常考点)
1.根据能量或者有机物含量逐级递减特点:
营养级 A B C D
能量(有机物) 15.9 870.7 1.9 141.5
可以确定食物链为 B→D→A→C
2.根据重金属、DDT等物质的富集现象:
生物体 A B C D
有机汞浓度(mg.L-1) 0.05 7 0.51 68
可以确定食物链为 A→C→B→D
3.根据数据的各种变式模型书写食物链:
图1和图2都是以每个营
养级中有机物多少为依据,
图1中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
图2中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
图3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D是生产者,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的食物链是D→A。
4.依据捕食曲线构建食物链:
①分析依据:先上升、先下降者为 被捕食者 。
②食物链: 乙→丙→甲 。
5.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变动分析:
(1)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其他营养级生物数量会怎么变化?
(2)“天敌”减少其他生物数量如何变化?
(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其他生物数量如何变化?
【易错辨析】
1.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只包含细菌。(选择性必修2 P50正文)(   )
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选择性必修2 P50正文)(  )
3.直接以玉米为食的植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一营养级。(选择性必修2 P51正文)(   )
4.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差。(选择性必修2 P52正文)(   )
考向1 结合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考查生命观念
例1.(2023·全国甲卷,5)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可以沿着食物链传递,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种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
B.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来源于太阳
C.作为次级消费者的肉食性动物属于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
D.能量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只能单向流动
【变式训练】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所组成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丙和丁、乙和丁都存在竞争关系
B.若该湖泊受到DDT污染,则图中甲体内DDT浓度最高
C.该生态系统结构只包括湖泊中所有的生物
D.湖泊生态系统中只有群落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A.a、c是生产者 B.b、e是肉食动物
C.c、f是杂食动物 D.d、f是植食动物
二、非选择题
3.(2024·湖北·高考真题)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主要的生态系统,多年来受气候变化和生物干扰的共同影响退化严重。高原鼢鼠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常年栖息于地下。有研究发现,高原鼢鼠挖掘洞道时形成的众多土丘,能改变丘间草地的微生境土壤物理性状,进而对该栖息生境下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空间结构以及物种组成等产生显著影响。随着高原鼢鼠干扰强度增大,鼠丘密度增加,样地内植物物种数明显增多,鼠丘间原优势种在群落中占比减少,其他杂草的占比逐渐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鼠丘样地内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
(2)高原鼢鼠干扰造成微生境多样化,为栖息地植物提供了更丰富的 ,促进植物群落物种共存。
(3)如果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以及人为干扰如过度放牧等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发生逆行演替,其最终生态系统类型可能是 。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相比,演替后的最终生态系统发生的变化是 (填序号)。
①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物种丰富度减少 ②群落结构不变,物种丰富度增加 ③群落结构趋于复杂,物种丰富度减少 ④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物种丰富度增加
(4)在高原鼢鼠重度干扰的地区,如果需要恢复到原有的生态系统,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可以采用的措施是 ,其原理是 。
(5)上述材料说明,除了人为活动、气候变化外,群落演替还受到 等生物因素的影响(回答一点即可)。
一、教材知识链接
1.(选择性必修2 P48)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选择性必修2 P50)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3.(选择性必修2 P50)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选择性必修2 P50)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因此,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5.(选择性必修2 P50)消费者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可见,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6.(选择性必修2 P50)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7.(选择性必修2 P51)食物网: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8.(选择性必修2 P52)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9.(选择性必修2 P5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二、教材深挖拓展
1 . (教材P92“二拓展题”改编)在农田、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中,可否通过增加或延长食物链,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并获得更多产品?为什么?
三、长句规范作答
1.(科学思维)在某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试表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探索)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34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目录
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2
02知识导图·思维领航 2
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3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 3
知识点1 生态系统的概述 3
知识点2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4
知识点3 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及各组成成分判断技巧 5
考向1 结合生态系统的组成,考查生命观念 6
考点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 8
知识点1 食物链 8
知识点2 食物网 9
知识点3 与食物链相关题型分析(常考点) 10
考向1 结合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考查生命观念 12
考向2 结合食物链或食物网中不同生物数量变化关系,考查科学思维 13
04真题练习·命题洞见(含2024年高考真题) 14
05长句分析·规范作答 16
一、教材知识链接 16
二、教材深挖拓展 17
三、长句规范作答 17
考点 由高考知核心知识点 预测
生态系统的结构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 (3年12考,全国卷3年 1考) (2024·北京卷·解答题) (2024·湖北卷·解答题) (2024·江苏卷·解答题) (2023·浙江卷·解答题) (2023·全国卷·选择题) (2023·河北卷·选择题) (2023·海南卷·选择题) (2022·北京卷·选择题) (2022·浙江卷·选择题) (2022·广东卷·选择题) 题型:选择题、解答题 内容: ①食物链 ②食物网 人教版(新增) ③营养级 单独考核内容不多,一般会结合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综合题型考核。
考点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3年10考,全国卷3年1考)
课标要求 1.阐明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成分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成分组成,各组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结构。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
知识点1 生态系统的概述
1.概念: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叫作生态系统。
2.范围: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类型: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大类。
4.结构:由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
5.功能: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知识点2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主要组成: 光 、 热 、 水 、 空气 、 无机盐 等。
(2)作用: 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 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3)地位:是生态系统的 必需成分 。(生态系统的基础)
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比较:
比较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营养方式 自养 异养 异养
主要生物 ①光合自养生物:绿色植物和蓝细菌等; ②化能合成生物:硝化细菌等 ①大多数动物; ②寄生的植物(如菟丝子) ③某些营寄生的微生物,如结核杆菌, 病毒等 ①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 ②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如蚯蚓,蜣螂,秃鹫等)
作用 ①制造 有机物 ,储存能量; ②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①加快生态系统的 物质循环 ; ②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地位 生态系统的基石 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 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
【问题1】生产者一定是植物吗?植物一定是生产者吗?
提示:1.生产者并不都是绿色植物;
2.植物并不都是生产者
【问题2】消费者一定是动物吗?动物一定是消费者吗?
提示:动物也并不都是消费者(有些动物是分解者如:秃鹫、蚯蚓、蜣螂等。);消费者并不都是动物(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也属于消费者)。
【问题3】分解者一定是微生物吗?微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吗?
提示:(1)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等动物)。
(2)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
★积累:有些生物具有双重“身份”
【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源于选择性必修2 P50“概念图内容”:判断以下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
①菟丝子 ②硝化细菌  ③玉米 ④噬菌体 ⑤秃鹫 ⑥蜣螂 ⑦蓝细菌 ⑧结核杆菌 ⑨蘑菇
生产者包括 ②③⑦ ;消费包括 ①④⑧ ;分解者包括 ⑤⑥⑨ 。
知识点3 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及各组成成分判断技巧
1.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两大“桥梁”。
2.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判断技巧
①根据双向箭头确定D、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
②根据出入箭头的数量进一步判断。
在D、C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箭头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③根据D→A→B(不是食物链),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注意: 图示中D、A、B共同构成生物群落,食物链(网)中只包括D和A。
提示:
考向1 结合生态系统的组成,考查生命观念
例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异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消费者
B.生产者除包括所有的植物外,还包括小球藻、蓝细菌、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
C.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某甲虫通过分解落叶获得养分,该甲虫属于分解者
【答案】 D
【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型生物,A正确;植物不全是生产者,如菟丝子属于消费者,B错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错误;通过分解落叶获得养分的甲虫属于分解者,D错误。
【变式训练】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
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物成分
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答案】 C
【解析】 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多数动物属于消费者,但少数动物如蚯蚓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等,属于分解者,A正确;细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部分细菌属于分解者,少数细菌如化能合成型细菌属于生产者,B错误;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等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物成分,C正确;多数生物只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但有些生物如捕蝇草、猪笼草等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D错误。
【变式训练】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的食性越复杂其种群数量波动幅度越大
B.分解者通过细包呼吸来分解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
C.生产者制造有机物时,所利用的能量类型可能不同
D.各种消费者的存在促进了物质循环并使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答案】 A
【解析】 动物的食性越复杂其种群数量波动幅度越小,因为某种食物的变化对其影响不是太大,A正确;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即细包呼吸)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B正确;生产者制造有机物主要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前者利用的是太阳能,后者利用的是物质氧化时释放的化学能,C正确。
【变式训练】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
C.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非生物因素是包括能源、气候、水、细菌等
【答案】 C
【解析】 自养生物可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可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都能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A正确;动物大多数属于消费者,有些动物如蜣螂、蚯蚓等是分解者,B错误;分解者是进行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少数动物,都是异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C正确。
【思维建模】辨析生态系统成分认识的误区
①三类“不一定”:a.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蓝细菌、硝化细菌),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b.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如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等),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如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遗体或动物排遗物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c.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等动物),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蓝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②两类“一定”:a.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
考点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
知识点1 食物链
生产者所固定的物质与能量,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1.食物链成分:生产者+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食物链起点: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
3.食物链终点: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注意:分解者不进入捕食食物链。
4.营养级数与消费者级数的关系:消费者等级=营养等级-1
【问题1】食物链的种类有哪些?高中阶段主要涉及的是什么食物链?
提示:高中阶段所涉及的食物链只是捕食链,基本不涉及腐生链和寄生链。
5.食物链的种类:
(1)捕食食物链:玉米→蝗虫→青蛙→蛇→老鹰
(2)腐食食物链:死亡动植物残体→跳虫
(3)寄生食物链:鸟类→跳蚤→鼠疫细菌
注意:箭头方向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同时还表示捕食关系,方向具有不可逆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问题2】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这是为什么?
提示: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掉大部分能量,其余能量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只有一小部分能够被下一营养级的生物利用。流到第五营养级时,余下的能量很少,甚至不足以养活一个种群,因此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知识点2 食物网
定义:在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1.食物网形成的原因:
(1)一种绿色植物可被多种植食性动物所食。
(2)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吃多种植物,也可能成为多种肉食性动物的食物。
2.食物网的特点:
(1)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2)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可能出现不同的关系,如竞争和捕食。
(3)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物种数而非生物数量。
3.食物网的功能:错综复杂的食物网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一般认为,食物网越越强,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复杂。如果一条食物链的某种动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代替。
食物链和食物网,都是生态系统的 营养结构 。
生态系统的 物质循环 和 能量流动 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源于选择性必修2 P52“练习与应用·概念检测”:一般来说,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越 多 ,食物网越 复杂 ,这个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与保持自身稳定的能力 越强 。农田和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可以通过 增加 或 延长 食物链,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例如,水田养鱼、果园养鸡等。
知识点3 与食物链相关题型分析(常考点)
1.根据能量或者有机物含量逐级递减特点:
营养级 A B C D
能量(有机物) 15.9 870.7 1.9 141.5
可以确定食物链为 B→D→A→C
2.根据重金属、DDT等物质的富集现象:
生物体 A B C D
有机汞浓度(mg.L-1) 0.05 7 0.51 68
可以确定食物链为 A→C→B→D
3.根据数据的各种变式模型书写食物链:
图1和图2都是以每个营
养级中有机物多少为依据,
图1中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
图2中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
图3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D是生产者,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的食物链是D→A。
4.依据捕食曲线构建食物链:
①分析依据:先上升、先下降者为 被捕食者 。
②食物链: 乙→丙→甲 。
5.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变动分析:
(1)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其他营养级生物数量会怎么变化?
(2)“天敌”减少其他生物数量如何变化?
(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其他生物数量如何变化?
提示:
(1)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若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会导致其他的生物数量都减少,即出现连锁反应,因为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2)“天敌”减少的情况:若“天敌”减少,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数量增加,种内竞争加剧,种群密度还要下降,直到趋于稳定, 则被捕食者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如:当“天敌”蛇减少,则被捕食者青蛙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如图所示食物网中,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也将减少,鹰就要过多地吃兔和食草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减少。因为鹰不只吃蛇一种生物,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易错辨析】
1.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只包含细菌。(选择性必修2 P50正文)( × )
提示: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如蚯蚓,蜣螂,秃鹫等)
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选择性必修2 P50正文)( √ )
3.直接以玉米为食的植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一营养级。(选择性必修2 P51正文)( × )
提示:第二营养级
4.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差。(选择性必修2 P52正文)( × )
提示:越强
考向1 结合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考查生命观念
例1.(2023·全国甲卷,5)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可以沿着食物链传递,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种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
B.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来源于太阳
C.作为次级消费者的肉食性动物属于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
D.能量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只能单向流动
【答案】 C
【解析】 杂食动物以植物和部分动物为食,若捕食植物,则处于第二营养级,若捕食动物则为第三营养级或更高营养级,所以在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常常会出现不同食物链中的某种生物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的现象,A正确;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所固定的能量来源于太阳,B正确;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C错误;生态系统的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特点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错误。
【变式训练】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所组成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丙和丁、乙和丁都存在竞争关系
B.若该湖泊受到DDT污染,则图中甲体内DDT浓度最高
C.该生态系统结构只包括湖泊中所有的生物
D.湖泊生态系统中只有群落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答案】 A
【解析】 从食物链甲→丁、甲→乙→丁、甲→乙→丙→丁可以看出,丙和丁、乙和丁都存在竞争关系,A正确;若该湖泊受到DDT污染,则题图中丁体内DDT浓度最高,因为DDT存在生物富集现象,而丁所处营养级最高,B错误;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C错误;湖泊生态系统中既有群落的垂直结构,也有群落的水平结构,D错误。
考向2 结合食物链或食物网中不同生物数量变化关系,考查科学思维
例2.如图所示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答案】 A
【解析】 鲈鱼以小型土著鱼为食,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故鲈鱼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A正确;鲈鱼与土著鱼之间是捕食关系,B错误;引入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后,土著鱼a、b的数量都下降,短期内浮游动物总量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相应的浮游植物总量锐减后再上升最后趋于稳定,C、D错误。
【变式训练】如图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浮游藻类属于生产者
B.该食物网有5条食物链
C.该食物网中,水生昆虫属于第二营养级
D.浮游动物与水生昆虫之间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各自数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 C
【解析】 由食物网可知,浮游藻类是第一营养级,为生产者,A正确;该食物网中,水生昆虫属于第三营养级,是次级消费者,C错误;浮游动物与水生昆虫之间为捕食关系,二者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各自数量的相对稳定,D错误。
一、单选题
1.(2024·湖北·高考真题)人的前胰岛素原是由110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前胰岛素原经一系列加工后转变为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活性才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该实例体现了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下列叙述与上述观念不相符合的是( )
A.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丰富多样,其物质循环的速率快
B.高温处理后的抗体,失去了与抗原结合的能力
C.硝化细菌没有中心体,因而不能进行细包分裂
D.草履虫具有纤毛结构,有利于其运动
【答案】B
【分析】蛋白质的功能:
(1)免疫功能:抗体的本质是免疫球蛋白,会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团,被吞噬细包消化分解。
(2)结构功能: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包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人和动物的肌肉、毛发。
(3)催化功能: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
(4)运输功能: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5)调节功能:有些蛋白质有信息传递功能,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可以调节血糖。
【详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分解者属于组成成分,其以动植物残体、排泄物中的有机物质为生命活动能源,并把复杂的有机物逐步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所以其重要功能是维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以保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因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丰富多样,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速率会加快,A不符合题意;
B、抗体的本质是免疫球蛋白,会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团,被吞噬细包消化分解,高温会破坏抗体(免疫球蛋白)的空间结构,使抗体失去生物活性(即生物学功能),所以无法与抗原结合,B不符合题意;
C、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只含核糖体这一种细包器,其分裂时,DNA分子附着在细包膜上并复制为二,然后随着细包膜的延长,复制而成的两个DNA分子彼此分开;同时细包中部的细包膜和细包壁向内生长,形成隔膜,将细包质分成两半,形成两个子细包,该过程即二分裂,依赖于细包膜和细包壁,C符合题意;
D、草履虫的纤毛会辅助运动,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还可帮助口沟摄食,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2·广东·高考真题)图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5)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
【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
【详解】(1)由于高原鼢鼠活动能量强,活动范围广,所以调查鼠丘样地内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
(2)由题干信息可知,高原鼢鼠挖掘洞道时形成的众多土丘,能改变丘间草地的微生境土壤物理性状,进而对该栖息生境下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空间结构以及物种组成等产生显著影响,所以高原鼢鼠干扰造成微生境多样化,为栖息地植物提供了更丰富的土壤物理性状,促进植物群落物种共存。
(3)如果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以及人为干扰如过度放牧等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发生逆行演替,其最终生态系统类型可能是荒漠。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相比,演替后的最终生态系统发生的变化是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物种丰富度减少,①正确,②③④错误。
故选①。
(4)在高原鼢鼠重度干扰的地区,如果需要恢复到原有的生态系统,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可以采用的措施是引入高原鼢鼠的天敌,其原理是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为地增加有益生物的种群数量,从而达到控制有害生物的效果。
(5)上述材料说明,除了人为活动、气候变化外,群落演替还受到动物数量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一、教材知识链接
1.(选择性必修2 P48)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选择性必修2 P50)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3.(选择性必修2 P50)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选择性必修2 P50)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因此,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5.(选择性必修2 P50)消费者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可见,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6.(选择性必修2 P50)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7.(选择性必修2 P51)食物网: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8.(选择性必修2 P52)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9.(选择性必修2 P5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二、教材深挖拓展
1 . (教材P92“二拓展题”改编)在农田、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中,可否通过增加或延长食物链,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并获得更多产品?为什么?
提示:可以。农田和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食物链单一,自身稳定性差,易受病虫害破坏。通过研究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加或延长食物链,使之成为立体农田和立体果园,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例如,水田养鱼、果园养鸡等。
三、长句规范作答
1.(科学思维)在某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试表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生态系统的能量随营养级升高而沿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流经5个营养级后所剩下的能量不足以再维持一个种群生存的最小需要量。
2.(科学探索)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提示:加快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