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测试)(学生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测试)(学生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2-10 23:28:18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稳态与调节
测试卷
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1-15小题为单项基础题,每题2分,16-20小题为不定项巩固提高题(少选错选不得分),每题4分,共50分)
1.某同学计划进行“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的实验。下列相关实验设计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设置鸡肝匀浆、黄瓜匀浆、稀释的鸡蛋清三组进行对照实验
B.在各组中分别先滴加HCl后滴加NaOH溶液并测定pH
C.实验过程中用Na2SO4和NaHSO4配制pH为7的硫酸缓冲液
D.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以pH为纵轴,画出各组pH变化的曲线
【答案】A
【分析】“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原理是细包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pH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通过缓冲物质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详解】A、本实验应设置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作为对照实验,A正确;
B、在各组中分别滴加HCl和NaOH溶液并测定pH,而不是先滴加盐酸后滴加NaOH溶液,B错误;
C、实验过程中用Na2SO4和NaHSO4配制pH为7的磷酸盐缓冲液,C错误;
D、根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以pH为纵轴,画出各组pH变化的曲线,D错误。
故选A。
2.空调使用的时间过长或设置的温度过低,人容易患“空调病”,患者往往表现出头晕目眩、关节酸痛等症状。研究表明,夏季时空调温度设置为26℃左右既节能又健康。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炎热天气,当人进入空调房后,凉爽感觉在大脑皮层中形成
B.寒冷会刺激下丘脑温度感受器,使下丘脑兴奋并分泌激素
C.炎热天气,当人进入空调房后,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D.“空调病”的发生说明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B
【分析】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详解】A、感觉在大脑皮层中形成,A正确;
B、温度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黏膜等,并不在下丘脑,下丘脑内有体温调节中枢,B错误;
C、炎热天气,当人进人空调房后,环境温度下降,机体为了维持体温稳定,会使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C正确;
D、“空调病”的发生说明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已失衡,进而表明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D错误。
故选B。
3.云南玉龙雪山不仅是旅游胜地也是高原反应的高发地。某游客在攀登玉龙雪山时出现呼吸困难、发热、肌肉酸痛、排尿量减少等症状。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大量蛋白质、红细包等成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肺组织间隙中出现大量蛋白质将导致肺部水肿
B.肌肉酸痛是因为乳酸积累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所致
C.肾上腺素及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会导致机体产热量增加
D.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尿量增加
【答案】B
【分析】1、人体体温维持恒定的机理是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体内水过多时→细包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详解】A、肺组织间隙中出现大量蛋白质将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大,最终将导致肺部水肿,A正确;
B、肌肉酸痛的原因是乳酸堆积刺激肌肉导致酸痛,因为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当乳酸积累时,血浆pH不会显著下降,B错误;
C、肾上腺素及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都是增加产热,进而有利于产热和散热的平衡,C正确;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具有重吸收的作用,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尿量增加,D错误。
故选B。
4.针灸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精粹之一。科学家用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穴位“足三里”,经相关神经元对兴奋的传导,进而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的抗炎通路,其具体过程见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电针刺激→小鼠后肢“足三里”→ 传入神经→ 延髓→ 肾上腺迷走神经→ 肾上腺→ 肾上腺素等→ 抑制炎症
A.电针刺激“足三里”能增强传入神经末梢对K+ 的通透性
B.电针刺激“足三里”引起激素的释放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通路中迷走神经是由延髓发出的支配腺体活动的运动神经
D.通路中相关激素通过定向运输作用于免疫细包从而抑制炎症
【答案】B
【分析】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在体内,兴奋是从上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是单向传递的,在体外(离体条件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详解】A、电针刺激“足三里”能增强传入神经末梢对Na+的通透性,A正确;
B、电针刺激“足三里”引起激素的释放属于神经调节,B错误;
C、图中的迷走神经是由延髓发出的支配腺体活动的运动神经,C正确;
D、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不是定向运输的,D错误。
故选B。
5.如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偏转
B.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
C.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两次
D.阻断c处神经递质的释放,再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
【答案】A
【分析】图中甲电流表的两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乙电流表的两极均置于膜外。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需要通过信号转换,神经递质在突触处传递时有时间耽搁。突触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在神经纤维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
【详解】A、甲电流表的两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乙电流表的两极均置于膜外,静息状态下,甲电流表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甲指针偏转,而乙电流表两极均为正电位,乙不发生偏转,A正确;
B、刺激b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左边神经元,因此甲指针维持原状,对于乙电流表,兴奋无法传到乙电流表左边电极,但是可以传到电流表的右侧电极,所以乙指针偏转一次,B正确;
C、刺激a处时,对于甲电流表,兴奋传到电极处,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甲指针偏转一次,对于乙电流表,兴奋先传到乙电流表的左边电极,然后传到右边电极,乙指针偏转两次,C正确;
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右边神经元,但是可以传到左边,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一次,D错误。
故选A。
6.研究发现“辣”并非一种味觉,而是一种痛觉。辣椒含有的辣椒素能与人体内一种叫TRPV1的受体结合,产生神经冲动,使人感觉到一种灼烧的痛觉(如图)。该受体也能被43℃以上的高温等刺激激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受体与辣椒素结合后引发神经元产生兴奋
B.吃辣椒引起的痛觉是在舌头处产生的
C.有人听到辣椒就流口水是一种条件反射
D.吃火锅时,可多喝冷水来减轻吃辣带来的灼痛感
【答案】B
【分析】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作条件反射。
【详解】A、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辣椒素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后产生神经冲动,引发神经元兴奋,A正确;
B、痛觉等感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B错误;
C、人听到辣椒流口水这一反射需要经过后天学习训练,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属于条件反射,C正确;
D、高温(43℃以上)会激活对辣椒素敏感的TRPV1受体,因此多喝冷水可抑制TRPV1受体激活,进而抑制辣椒素与受体的有效结合,减轻吃辣带来的灼热感,D错误。
故选B。
7.褪黑素是由大脑分泌的一种激素,正常人体内该激素的分泌受光信号的刺激而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白天分泌受抑制,晚上分泌活跃,参与人体睡眠的调节。褪黑素的部分分泌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暗信号刺激机体产生褪黑素的调节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B.白天褪黑素分泌量下降,晚上褪黑素分泌量增加
C.褪黑素分泌减少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D.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
【答案】B
【分析】负反馈调节是指系统的输出反过来抑制系统的输入,从而使系统的输出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偏差减小,使系统保持稳定状态的一种调节机制。 负反馈调节在生物体内非常常见。例如,人体的体温调节就是一个典型的负反馈调节过程。当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人体会通过出汗等方式增加散热,使体温下降,回到正常范围;当外界环境温度降低时,人体会通过颤抖等方式增加产热,使体温上升,维持在正常水平。
【详解】A、由题图信息可知,暗信号刺激机体产生褪黑素的调节过程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属于神经调节,A正确;
B、由题图信息可知,白天褪黑素分泌量下降,夜间褪黑素分泌增加,有助于睡眠,B正确,
C、褪黑素晚上分泌活跃,因此分泌减少不利于提高睡眠质量,C错误;
D、下丘脑可以通过传出神经促进松果体分泌褪黑素,而褪黑素分泌过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的相关活动,这说明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D错误。
故选B。
8.1型糖尿病,也被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能力不足,因此需要终生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2型糖尿病很常见,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但确切发病机理目前仍不明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靶细包膜上相关受体不足
B.患2型糖尿病的父母,其子女饮食正常就不会患糖尿病
C.给1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胰岛素的效果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
D.正常人体内升血糖的激素有多种,但降血糖的激素只有1种
【答案】A
【分析】胰岛素是机体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为加速组织细包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储存和转化,和胰高血糖素之间具有拮抗关系。
【详解】A、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而胰岛素靶细包膜上相关受体充足,A正确;
B、2型糖尿病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所以患2型糖尿病的父母,其子女即使饮食正常可能也会患2型糖尿病,B错误;
C、胰岛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胰岛素不能口服(口服会被分解),给1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胰岛素的效果不会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C错误;
D、人体内能使血糖降低的激素只有但能使血糖升高的激素有多种,D错误。
故选A。
9.结核分枝杆菌(TB) 是一种寄生在宿主细包内的病原体,它能侵染人体各个器官的组织细包,尤其当TB侵染肺部组织细包时,TB 能进入肺部的巨噬细包内破坏溶酶体、线粒体等结构,最终引起巨噬细包裂解死亡,释放出较多TB ,使人患上肺结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题意可推知,肺部的巨噬细包能呈递TB 抗原
B.巨噬细包裂解死亡属于细包坏死
C.TB 感染人体后只能引起细包免疫
D.注射抗体能有效地清除宿主细包内的TB
【答案】B
【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包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它是人体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的抵抗感染能力。一般是在微生物等抗原物质刺激后才形成的(免疫球蛋白、免疫淋巴细包),并能与该抗原起特异性反应。
【详解】A、TB感染肺部的巨噬细包后破坏溶酶体、线粒体等结构,最终引起巨噬细包裂解死亡,释放出来的TB感染更多的宿主细包,不能得出“肺部的巨噬细包能呈递TB抗原”的结论,A正确;
B、巨噬细包裂解死亡属于细包坏死,B正确;
C、TB感染人体后能够引起体液免疫和细包免疫,C错误;
D、抗体不能进入宿主细包内部,不能清除宿主细包内的TB,D错误。
故选B。
10.病毒入侵肝脏时,人体的部分免疫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肝巨噬细包具有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的能力
B.物质X既参与细包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
C.细包4是记忆T细包,遇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可迅速分化
D.物质Y与抗原结合后,可使抗原失去侵染细包的能力
【答案】B
【分析】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包、B细包等抗原呈递细包摄取,这为激活B细包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包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包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包,辅助性T细包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包结合,这为激活B细包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包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包因子,B细包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包,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包,细包因子促进B细包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包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包的黏附。
【详解】A、通过图示可知,肝巨噬细包具有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的能力,A正确;
B、细包2是辅助性T细包,分泌的物质X是细包因子,可以促进参与体液免疫的B细包增殖分化,又可以促进参与细包免疫的细包毒性T细包的增殖分化,B正确;
C、细包4的细包毒性T细包,不是记忆细包,C错误;
D、物质Y是浆细包分泌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使抗原失去侵染细包的能力,D错误。
故选B。
11.免疫缺陷病毒(HIV) 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侵染辅助性T 细包。HIV 侵入人体后将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逐渐衰退(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艾滋病属于自身免疫病,不与他人共用牙刷是预防该病的措施之一
B.在阶段一,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感染者几乎没有症状
C.在阶段二,感染者体内辅助性T淋巴细包数量减少,并伴随着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D.在阶段三,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包免疫都严重减退,可能引发恶性肿瘤等疾病
【答案】A
【分析】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详解】A、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是免疫功能过弱引起的,而自身免疫病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不与他人共用牙刷是预防该病的措施之一,A正确;
B、在 HIV 侵入人体后初期(阶段一),HIV 迅速增殖,由于此时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功能正常,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感染者几乎没有症状,B正确;
C、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包,在阶段二,感染者体内辅助性T淋巴细包数量减少,并伴随着淋巴结肿大等症状,C正确;
D、在阶段三,感染者体内免疫防御功能几乎完全丧失,无法抵抗其他病毒、病菌的入侵,感染者出现艾滋病症状,最终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D错误。
故选A。
12.生命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一般要经过以下环节,即“信源发出信息→载体传递信息→受体接受信息→产生效应”。根据已有信息补充表格的内容,正确的是( )
信源 游离态的信息载体 受体位置 信息效应
辅助性T细包 ① B细包 促进B细包的增殖、分化
突触前神经元 神经递质 突触后神经元 ②
胰岛A细包 胰高血糖素 ③ 糖原分解,血糖浓度升高
发育的种子 ④ 子房壁细包 子房发育成果实
A.①:细包因子 B.②: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C.③:肝细包和肌肉细包 D.④:生长激素
【答案】A
【分析】人体内环境稳态维持的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通过激素、神经递质和细包因子等信息分子的作用,将人体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统一为一个整体调节网络。
【详解】A、辅助性T细包能分泌细包因子,在体液免疫中可促进B细包的增殖、分化,A正确;
B、突触前神经元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B错误;
C、胰岛A细包分泌胰高血糖素,可以使肝细包中的糖原分解,但不能让肌肉细包的糖原分解,C错误;
D、发育的种子能分泌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而生长激素是动物激素,D错误。
故选A。
13.植物体中存在多种激素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不同季节,同一植株不同器官中,起主导作用的激素往往不同。自然界中也有众多因素参与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随着研究的进行,人们已经可以合成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生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黄瓜茎端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低,有利于分化出更多的雄花
B.生长素主要促进细包质分裂,而细包分裂素主要促进细包核分裂
C.光通过提供能量来调控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开花、衰老等过程
D.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和生理学效应均与植物内源激素相似
【答案】A
【分析】1、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细包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进行细包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包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
【详解】A、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比值低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雄花,A正确;
B、在促进细包分裂时,生长素主要促进细包核的分裂,而细包分裂素主要促进细包质的分裂,B错误;
C、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但对植物而言,光不只是起提供能量的作用,在自然界中,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衰老等等,都会受到光的调控,该过程中光也可作为信号起作用,C错误;
D、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不一定与植物内源激素相似,但生理功能通常相同,D错误。
故选A。
14.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长势相同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幼苗和ABA缺失突变体幼苗,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抵御干旱,野生型幼苗细包内合成大量的脱落酸
B.干旱处理后,突变体的茎叶更长导致蒸腾作用更强
C.干旱条件下,野生型会伸长根进而增强对水的吸收
D.相较突变体,野生型植株更能适应干旱环境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干旱处理的时间、植物幼苗的种类,因变量是茎叶和根的长度增加量。由题图可以看出,与突变体(不能合成ABA)相比,野生型(能合成ABA)植株茎叶长度增加值小,而根长度增加值大,说明ABA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脱落酸的这种作用,有利于植株适应缺水环境。
【详解】A、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ABA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根冠、萎蔫的叶片等,但不会大量合成,A正确;
B、由图可知,干旱处理后,突变体植株的茎叶长度增加值大,可能会导致蒸腾作用更强,B正确;
C、由图可知,干旱处理后,野生型植株的根长度增加值大,即野生型通过伸长根进而增强对水的吸收,C正确;
D、图中野生型的茎叶长度增加值低于突变体,根的长度增加值高于突变体,说明野生型植株较突变体植株更能适应干旱环境,D错误。
故选A。
15.种子成熟和萌发与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的平衡有关。在种子成熟过程中,与ABA调节相关的多种转录因子诱导ABA合成生态的表达,同时抑制GA合成生态的表达。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环境信号(冷和光等)通过将平衡转向促进GA合成、抑制ABA合成来打破种子休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GA和ABA在种子萌发这一生理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B.流水浸种有利于种子萌发的原因是提高了种子中脱落酸的含量
C.接受光信号刺激的光敏色素只分布于植物的地上部分
D.人为控制环境条件能够调控生态表达过程,改变激素的相对含量
【答案】A
【分析】1、脱落酸(ABA)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包分裂,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
2、赤霉素(GA)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包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详解】A、由题意可知,在种子成熟过程中,ABA促进种子休眠,GA抑制种子休眠,二者起抗衡作用,A正确;
B、流水浸种有利于种子萌发的原因是降低了种子中脱落酸的含量,B错误;
C、光敏色素分布于植物的各个部位,C错误;
D、人为控制环境条件能够调控生态表达过程,改变激素的相对含量,D错误。
故选A。
16.采食减少是动物被感染后的适应性行为,可促进脂肪分解,产生β-羟基丁酸(BHB)为机体供能。研究者用流感病毒(IAV)感染小鼠,之后统计其采食量并测定血液中葡萄糖和BHB的水平,结果见图1。测定BHB对体外培养的CD4+T细包(一种辅助性T细包)增殖及分泌细包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见图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感染第4天后,胰岛A细包的分泌活动有所增强
B.胃肠蠕动减弱是支配胃肠的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占据优势的结果
C.CD4+T细包被激活后分裂、分化成细包毒性T细包
D.小鼠感染期采食量下降能提高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答案】AD
【分析】图1分析:葡萄糖和采食量呈正相关,与BHB是负相关;图2分析:实验组,CD4+T细包数量增加,细包因子水平增强。
【详解】A、采食量下降导致血糖浓度下降,胰岛A细包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稳定,A正确;
B、胃肠蠕动减弱是支配胃肠的交感神经的活动占据优势的结果,抑制胃肠蠕动,B错误;
CD、BHB可促进CD4+T细包增殖和CD4+T细包分泌细包因子,从而提高特异性免疫功能,C错误,D错误。
故选AD。
17.烟草燃烧的烟雾中化学成分复杂,其中400多种具有毒性,超过50种能致癌,对人体有较大危害。下图为吸烟导致人体血糖及血脂(甘油三酯、脂肪酸等)异常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肾上腺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
B.肥大细包释放炎症因子对血糖平衡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
C.推测炎症因子攻击胰岛B细包,使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升高
D.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过程中信息分子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
【答案】BD
【分析】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包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详解】A、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的分泌不存在分级调节。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有分级调节的过程,A正确 ;
B、肥大细包分泌的炎症因子要作用于胰岛素的靶细包进而调节血糖的过程中,炎症因子需要经过体液运输对应的靶细包。所以属于体液调节,B正确;
C、炎症因子是胰岛素敏感度降低,主要是使胰岛素的受体敏感度降低,所以并不是使胰岛素分泌减少,使得血糖升高,C错误 ;
D、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过程中,需要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来发挥生物体的协调,D错误。
故选BD。
18.科研人员发现MdMYB1蛋白在调控果实着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花青苷含量对果实着色尤为重要,如图所示。受脱落酸调控的转录因子MdbZIP44可增强MdMYBl与下游靶生态启动子的结合,促进花青苷合成,而乙烯响应因子也可与MdMYB1 生态的启动子直接结合,促进其表达并促进花青苷生物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果实着色受多种植物激素、多个调控路径的共同调节
B.不同组织产生的乙烯调节果实着色的特点是微量而高效
C.脱落酸还能促进种子休眠、加速果实脱落、促进气孔关闭
D.MdbZIP44和乙烯响应因子均可与MdMYB1生态的启动子直接结合
【答案】ABC
【分析】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
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包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详解】A、由题干可知,果实着色受乙烯和脱落酸的调节,多路径共同调控,A正确;
B、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植物激素的特点是微量和高效,B正确;
C、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包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C正确;
D、乙烯响应因子可与MdMYB1生态的启动子直接结合,但MdbZIP44可增强MdMYBl与下游靶生态启动子的结合,不能与MdMYB1生态的启动子直接结合,D错误。
故选ABC。
19.当T细包成熟时,会在其表面表达两种类型的受体分子(CD4或CD8),根据是否表达CD4或CD8,T细包分为CD4+T细包和CD8+T细包,CD4+T细包识别抗原呈递细包(APC)表面呈递的抗原后活化,开始进行分裂、分化;CD8+T细包识别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包表面的抗原后活化,进行分裂、分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细包发育成熟的场所为胸腺,发挥作用的场所主要为脾、淋巴结和扁桃体
B.CD4+T细包活化后,可分泌细包因子,促进CD8+T细包的增殖分化
C.活化后的CD8+T细包能够攻击靶细包,使其凋亡
D.抗原呈递细包包括B细包、树突状细包和巨噬细包,依靠膜上转运蛋白的作用摄取抗原
【答案】ABC
【分析】免疫细包:为发挥免疫作用的细包,包括(1)淋巴细包:T淋巴细包(王移到胸腺中成熟)、B淋巴细包(在骨髓中成熟);(2)树突状细包、巨噬细包等。
【详解】A、T细包发育成熟的场所为胸腺,发挥作用的场所主要为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免疫器官,A正确;
B、据题干信息可判断,CD4+T细包属于辅助T细包,其活化后,可分泌细包因子,促进CD8+T细包的增殖分化,B正确;
C、活化后的CD8+T细包能够攻击靶细包,使其凋亡,C正确;
D、抗原呈递细包包括B细包、树突状细包和巨噬细包,以胞吞的方式摄取抗原,该过程需要膜上的受体蛋白,D错误。
故选ABC。
20.茶树是一种叶用经济作物,春季萌发的新梢是茶最主要的加工原料。新梢发育过程受植株的内外因素影响,与茶叶的产量、品质和采收周期有关。研究人员在越冬茶树萌动期选用一定量的脱落酸(ABA)、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盆栽茶树进行喷施处理,以纯净水(CK组)为对照,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外源IAA可通过促进细包伸长生长使第1周嫩芽长度显著伸长
B.推测对茶树外源喷施GA3和IAA后,内源ABA含量逐渐减少
C.GA3和IAA对嫩芽生长的调节作用效果相反,可能表现顺序性
D.外界温度和茶树细包内的生态表达均影响IAA等的产生与分布
【答案】BD
【分析】据题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的种类与时间,因变量是腋芽长度,数据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与对照组相比,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处理组,腋芽长度均增加,表明该激素起促进作用。
【详解】A、喷施外源IAA后第1周嫩芽长度和CK组无明显差异,A正确;
B、由图可知,在不同的处理时间下,与对照组相比,ABA处理组,腋芽长度变短,表明ABA会抑制腋芽生长,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处理组,腋芽长度均增加,推测对茶树外源喷施GA3和IAA后,内源ABA含量逐渐减少,B正确;
C、由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处理组,腋芽长度均增加,表明GA3和IAA对嫩芽生长的调节表现出协同作用,C错误;
D、植物激素的IAA产生与分布会受到外界环境如温度和茶树细包内的生态表达的影响,D错误。
故选BD。
二、非选择题题(共5小题,共50分)
21.(10分,每空1分)
(1)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① 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包,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包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 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包外液的pH 。
② 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包被利用,细包外液渗透压 ,尿量 ,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水平。
③ 当细包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包内液的渗透压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2)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分别加入25mL实验材料 →测pH →滴加5 mL0.1mol/L的HCl、摇匀 →测pH →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 →重复实验并记录。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实验开始时都应测量三种材料的pH值,其目的是 。
Ⅱ.该同学用如图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试回答:
① 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的是 组,理由是 。
② 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 作用。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Ⅲ.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 。
【答案】
(1) 呼吸 下降 降低 增加 会
(2) 获得实验前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pH值做比较 加水(清水组) 清水中加HCl后,溶液pH值下降 对照 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值相对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的这种能力比较强 加入NaOH后,血浆pH值仍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有pH、酸碱度和温度。
内环境又叫细包外液,是细包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1)①葡萄糖进入细包,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CO2可进入细包外液,可通过呼吸系统系统被排出体外,CO2为酸性气体,若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包外液的pH下降。
②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包被利用,导致细包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尿量增加,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水平。
③ 细包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细包外液,当细包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包内液的渗透压会发生变化。
(2)Ⅰ.实验的目的是为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故实验开始前,需要测量三种材料的pH值,获得实验前的pH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pH值做比较。
Ⅱ.清水组加盐酸PH应下降,图中为pH升高,故不符合科学的是清水组,原因是清水中加HCl后,溶液pH值下降。由图可知,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值相对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的这种能力比较强,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对照作用。
Ⅲ.上述实验加盐酸后血浆能维持pH,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加入NaOH后,血浆pH值仍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
22.(10分,每空1分)图1中的甲是反射弧的基本结构示意图,乙是神经纤维的局部放大图,图2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和转运机理,a为细包膜上的结构,多巴胺有传递兴奋、愉悦心情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属于 (填“非条件反射”或“条件反射”)原因是 ,效应器指 ,图中①为 。③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 。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如果将神经纤维置于蒸馏水中,则不会产生这种兴奋区,原因是 。
(3)图2中,轴突末端释放多巴胺依赖于细包膜具有 的特点,在多巴胺释放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细包器有 ,该过程完成的信号转换为 。
【答案】(1) 非条件反射 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没有大脑皮层参与也可完成该反射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感受器 神经递质存在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 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或电信号 该点的膜电位是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钠离子内流形成的,蒸馏水中无钠离子
(3) 流动性 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电信号到化学信号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1)图1所示反射弧的中枢神经位于脊髓中,没有经过大脑皮层,属于非条件反射;效应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图中①所连的神经纤维上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因此①为感受器。③处指神经元与神经元相接近的地方,称为突触,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涉及信号转导,轴突末梢电信号传来后会刺激突触小体内神经递质向突触前膜移动并经胞吐的方式释放,扩散到突触后膜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突触结构中只能单向传导。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由于神经显微上的膜电位是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钠离子内流形成的,蒸馏水中无钠离子,故如果将神经纤维置于蒸馏水中,则不会产生这种兴奋区。
(3)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为胞吐,该过程依赖细包膜的流动性完成;该方式由高尔基体形成突触小泡,过程中线粒体提供能量;轴突末梢电信号传来后会刺激突触小体内神经递质向突触前膜移动并经胞吐的方式释放,因此该过程完成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到化学信号。
23.(10分,每空1分)国际糖尿病联合会报道,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1.47亿,约占世界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4,形势令人担忧。下图1表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图解,a、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下图2表示激素a信息传递的一种机制。请回答:
(1)由图中可知,激素b是 ,激素b主要作用于肝脏细包,促进 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 转变为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人体正常血糖含量在 mmol/L。
(2)当血糖升高时,激素a 的分泌量增加,它在降低血糖过程中有两条调节途径,一是通过 (填图中序号)过程促进血糖的去路;二是 血糖的来源。
(3)现有一个糖尿病患者体内激素a的含量和正常人相差很小,甚至比正常人还高,请据图2激素作用的机制分析,该糖尿病病人最可能的病因是 。该糖尿病患者属于哪种类型 ,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是 。
【答案】
(1) 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 非糖物质 3.9-6.1
(2) 胰岛素 ⑥⑦⑧ 减少(抑制)
(3) 靶细包膜上的受体蛋白不正常 Ⅱ型糖尿病 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
【分析】1、据图1分析,血糖降低促进胰岛A细包分泌胰高血糖素(激素b),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升高,血糖浓度升高促进胰岛B细包分泌胰岛素(激素a),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升高。
2、根据图2分析,胰岛素(激素a)作用于靶细包膜表面的受体,调节代谢过程。
【详解】(1)由图中可知,激素a使得血糖浓度下降,为激素b使得血糖浓度升高,为胰高血糖素,激素b主要作用于肝脏细包,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为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人体正常血糖含量在3.9-6.1mmol/L。
(2)图l是血糖浓度引起胰岛分泌激素进行血糖调节的过程,为激素调节。当血糖升高时,激素a(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一是通过⑥⑦⑧过程促进血糖的去路,二是通过作用于肝脏细包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进而减少(抑制)血糖的来源使得血糖浓度降低。
(3)从图2可以看出激素必须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而一个糖尿病患者体内a激素(胰岛素)
(4)自身免疫病是指由于免疫系统过于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的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病症,分析题意可知,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自身免疫病;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寄生攻击的主要对象是辅助性T细包。
25.(10分,除标明外,每空1分)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长的部位(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图1)。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
(1)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茎芽尖端而不是加在培养液中,原因是 。
(2)植物伸长生长可能是细包的 增加的结果。当加入某种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IAA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没有受到抑制,表明IAA影响的茎芽伸长生长的方式是 。若要在细包水平上加以验证,可通过对茎段 (填“横”或“纵”)切镜检观察。
(3)图2数据显示,GA3、IAA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表现出明显促进作用,但 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4)如图3所示,菟丝子会缠绕寄主生长,从植物激素角度分析,是因为菟丝子茎 (内、外)侧IAA分布更多引起的。
(5)植物激素是由 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人们发现的植物激素除生长素、赤霉素外,还有 (不少于3种)等多种。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 共同完成的。
【答案】
(1)在幼嫩组织中,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由生态学上端运输到生态学下端(2分)
(2) 数量和长度 促进细包伸长 纵
(3)两种激素共同处理
(4)外
(5) 植物体内 细包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 生态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
【分析】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在幼嫩组织中,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由生态学上端运输到生态学下端。
【详解】(1)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茎芽尖端而不是加在培养液中,原因是在幼嫩组织中,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由生态学上端运输到生态学下端。
(2)植物伸长生长可能是细包的数量和长度增加的结果。当加入某种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IAA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没有受到抑制,表明IAA影响的茎芽伸长生长的方式不是通过促进DNA的复制实现,而是依靠促进细包伸长来实现的。若要在细包水平上加以验证,可通过对茎段纵切镜检观察。
(3)由图2可以看出,IAA和GA3单独处理组的茎芽长度都高于不用激素处理的空白对照组,因此IAA和GA3对离体的茎芽都有促进作用,从图中看出两种激素共同处理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4)菟丝子会缠绕寄主生长,从植物激素角度分析,是因为菟丝子茎外侧IAA分布更多,促进生长作用更强引起的。
(5)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人们发现的植物激素除生长素、赤霉素外,还有细包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多种。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生态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八单元 稳态与调节
测试卷
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1-15小题为单项基础题,每题2分,16-20小题为不定项巩固提高题(少选错选不得分),每题4分,共50分)
1.某同学计划进行“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的实验。下列相关实验设计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设置鸡肝匀浆、黄瓜匀浆、稀释的鸡蛋清三组进行对照实验
B.在各组中分别先滴加HCl后滴加NaOH溶液并测定pH
C.实验过程中用Na2SO4和NaHSO4配制pH为7的硫酸缓冲液
D.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以pH为纵轴,画出各组pH变化的曲线
2.空调使用的时间过长或设置的温度过低,人容易患“空调病”,患者往往表现出头晕目眩、关节酸痛等症状。研究表明,夏季时空调温度设置为26℃左右既节能又健康。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炎热天气,当人进入空调房后,凉爽感觉在大脑皮层中形成
B.寒冷会刺激下丘脑温度感受器,使下丘脑兴奋并分泌激素
C.炎热天气,当人进入空调房后,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D.“空调病”的发生说明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
3.云南玉龙雪山不仅是旅游胜地也是高原反应的高发地。某游客在攀登玉龙雪山时出现呼吸困难、发热、肌肉酸痛、排尿量减少等症状。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大量蛋白质、红细包等成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肺组织间隙中出现大量蛋白质将导致肺部水肿
B.肌肉酸痛是因为乳酸积累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所致
C.肾上腺素及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会导致机体产热量增加
D.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尿量增加
4.针灸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精粹之一。科学家用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穴位“足三里”,经相关神经元对兴奋的传导,进而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的抗炎通路,其具体过程见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电针刺激→小鼠后肢“足三里”→ 传入神经→ 延髓→ 肾上腺迷走神经→ 肾上腺→ 肾上腺素等→ 抑制炎症
A.电针刺激“足三里”能增强传入神经末梢对K+ 的通透性
B.电针刺激“足三里”引起激素的释放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通路中迷走神经是由延髓发出的支配腺体活动的运动神经
D.通路中相关激素通过定向运输作用于免疫细包从而抑制炎症
5.如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偏转
B.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
C.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两次
D.阻断c处神经递质的释放,再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
6.研究发现“辣”并非一种味觉,而是一种痛觉。辣椒含有的辣椒素能与人体内一种叫TRPV1的受体结合,产生神经冲动,使人感觉到一种灼烧的痛觉(如图)。该受体也能被43℃以上的高温等刺激激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受体与辣椒素结合后引发神经元产生兴奋
B.吃辣椒引起的痛觉是在舌头处产生的
C.有人听到辣椒就流口水是一种条件反射
D.吃火锅时,可多喝冷水来减轻吃辣带来的灼痛感
7.褪黑素是由大脑分泌的一种激素,正常人体内该激素的分泌受光信号的刺激而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白天分泌受抑制,晚上分泌活跃,参与人体睡眠的调节。褪黑素的部分分泌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暗信号刺激机体产生褪黑素的调节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B.白天褪黑素分泌量下降,晚上褪黑素分泌量增加
C.褪黑素分泌减少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D.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
8.1型糖尿病,也被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能力不足,因此需要终生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2型糖尿病很常见,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但确切发病机理目前仍不明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靶细包膜上相关受体不足
B.患2型糖尿病的父母,其子女饮食正常就不会患糖尿病
C.给1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胰岛素的效果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
D.正常人体内升血糖的激素有多种,但降血糖的激素只有1种
9.结核分枝杆菌(TB) 是一种寄生在宿主细包内的病原体,它能侵染人体各个器官的组织细包,尤其当TB侵染肺部组织细包时,TB 能进入肺部的巨噬细包内破坏溶酶体、线粒体等结构,最终引起巨噬细包裂解死亡,释放出较多TB ,使人患上肺结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题意可推知,肺部的巨噬细包能呈递TB 抗原
B.巨噬细包裂解死亡属于细包坏死
C.TB 感染人体后只能引起细包免疫
D.注射抗体能有效地清除宿主细包内的TB
10.病毒入侵肝脏时,人体的部分免疫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肝巨噬细包具有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的能力
B.物质X既参与细包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
C.细包4是记忆T细包,遇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可迅速分化
D.物质Y与抗原结合后,可使抗原失去侵染细包的能力
11.免疫缺陷病毒(HIV) 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侵染辅助性T 细包。HIV 侵入人体后将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逐渐衰退(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艾滋病属于自身免疫病,不与他人共用牙刷是预防该病的措施之一
B.在阶段一,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感染者几乎没有症状
C.在阶段二,感染者体内辅助性T淋巴细包数量减少,并伴随着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D.在阶段三,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包免疫都严重减退,可能引发恶性肿瘤等疾病
12.生命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一般要经过以下环节,即“信源发出信息→载体传递信息→受体接受信息→产生效应”。根据已有信息补充表格的内容,正确的是( )
信源 游离态的信息载体 受体位置 信息效应
辅助性T细包 ① B细包 促进B细包的增殖、分化
突触前神经元 神经递质 突触后神经元 ②
胰岛A细包 胰高血糖素 ③ 糖原分解,血糖浓度升高
发育的种子 ④ 子房壁细包 子房发育成果实
A.①:细包因子 B.②: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C.③:肝细包和肌肉细包 D.④:生长激素
13.植物体中存在多种激素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不同季节,同一植株不同器官中,起主导作用的激素往往不同。自然界中也有众多因素参与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随着研究的进行,人们已经可以合成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生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黄瓜茎端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低,有利于分化出更多的雄花
B.生长素主要促进细包质分裂,而细包分裂素主要促进细包核分裂
C.光通过提供能量来调控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开花、衰老等过程
D.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和生理学效应均与植物内源激素相似
14.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长势相同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幼苗和ABA缺失突变体幼苗,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抵御干旱,野生型幼苗细包内合成大量的脱落酸
B.干旱处理后,突变体的茎叶更长导致蒸腾作用更强
C.干旱条件下,野生型会伸长根进而增强对水的吸收
D.相较突变体,野生型植株更能适应干旱环境
15.种子成熟和萌发与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的平衡有关。在种子成熟过程中,与ABA调节相关的多种转录因子诱导ABA合成生态的表达,同时抑制GA合成生态的表达。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环境信号(冷和光等)通过将平衡转向促进GA合成、抑制ABA合成来打破种子休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GA和ABA在种子萌发这一生理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B.流水浸种有利于种子萌发的原因是提高了种子中脱落酸的含量
C.接受光信号刺激的光敏色素只分布于植物的地上部分
D.人为控制环境条件能够调控生态表达过程,改变激素的相对含量
16.采食减少是动物被感染后的适应性行为,可促进脂肪分解,产生β-羟基丁酸(BHB)为机体供能。研究者用流感病毒(IAV)感染小鼠,之后统计其采食量并测定血液中葡萄糖和BHB的水平,结果见图1。测定BHB对体外培养的CD4+T细包(一种辅助性T细包)增殖及分泌细包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见图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感染第4天后,胰岛A细包的分泌活动有所增强
B.胃肠蠕动减弱是支配胃肠的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占据优势的结果
C.CD4+T细包被激活后分裂、分化成细包毒性T细包
D.小鼠感染期采食量下降能提高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17.烟草燃烧的烟雾中化学成分复杂,其中400多种具有毒性,超过50种能致癌,对人体有较大危害。下图为吸烟导致人体血糖及血脂(甘油三酯、脂肪酸等)异常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肾上腺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
B.肥大细包释放炎症因子对血糖平衡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
C.推测炎症因子攻击胰岛B细包,使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升高
D.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过程中信息分子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
18.科研人员发现MdMYB1蛋白在调控果实着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花青苷含量对果实着色尤为重要,如图所示。受脱落酸调控的转录因子MdbZIP44可增强MdMYBl与下游靶生态启动子的结合,促进花青苷合成,而乙烯响应因子也可与MdMYB1 生态的启动子直接结合,促进其表达并促进花青苷生物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果实着色受多种植物激素、多个调控路径的共同调节
B.不同组织产生的乙烯调节果实着色的特点是微量而高效
C.脱落酸还能促进种子休眠、加速果实脱落、促进气孔关闭
D.MdbZIP44和乙烯响应因子均可与MdMYB1生态的启动子直接结合
19.当T细包成熟时,会在其表面表达两种类型的受体分子(CD4或CD8),根据是否表达CD4或CD8,T细包分为CD4+T细包和CD8+T细包,CD4+T细包识别抗原呈递细包(APC)表面呈递的抗原后活化,开始进行分裂、分化;CD8+T细包识别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包表面的抗原后活化,进行分裂、分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细包发育成熟的场所为胸腺,发挥作用的场所主要为脾、淋巴结和扁桃体
B.CD4+T细包活化后,可分泌细包因子,促进CD8+T细包的增殖分化
C.活化后的CD8+T细包能够攻击靶细包,使其凋亡
D.抗原呈递细包包括B细包、树突状细包和巨噬细包,依靠膜上转运蛋白的作用摄取抗原
20.茶树是一种叶用经济作物,春季萌发的新梢是茶最主要的加工原料。新梢发育过程受植株的内外因素影响,与茶叶的产量、品质和采收周期有关。研究人员在越冬茶树萌动期选用一定量的脱落酸(ABA)、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盆栽茶树进行喷施处理,以纯净水(CK组)为对照,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外源IAA可通过促进细包伸长生长使第1周嫩芽长度显著伸长
B.推测对茶树外源喷施GA3和IAA后,内源ABA含量逐渐减少
C.GA3和IAA对嫩芽生长的调节作用效果相反,可能表现顺序性
D.外界温度和茶树细包内的生态表达均影响IAA等的产生与分布
二、非选择题题(共5小题,共50分)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如果将神经纤维置于蒸馏水中,则不会产生这种兴奋区,原因是 。
(3)图2中,轴突末端释放多巴胺依赖于细包膜具有 的特点,在多巴胺释放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细包器有 ,该过程完成的信号转换为 。
23.(10分,每空1分)国际糖尿病联合会报道,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1.47亿,约占世界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4,形势令人担忧。下图1表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图解,a、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下图2表示激素a信息传递的一种机制。请回答:
(1)由图中可知,激素b是 ,激素b主要作用于肝脏细包,促进 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 转变为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人体正常血糖含量在 mmol/L。
(2)当血糖升高时,激素a 的分泌量增加,它在降低血糖过程中有两条调节途径,一是通过 (填图中序号)过程促进血糖的去路;二是 血糖的来源。
(3)现有一个糖尿病患者体内激素a的含量和正常人相差很小,甚至比正常人还高,请据图2激素作用的机制分析,该糖尿病病人最可能的病因是 。该糖尿病患者属于哪种类型 ,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是 。
24.(10分,除标明外,每空1分)图甲和图乙是人体免疫调节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是特异性免疫中 免疫的模式图。细包D的名称为 ,它的来源是 ,功能是 。
(2)图甲中进行增殖分化的是细包 (填字母),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细包 (填字母),唯一不能识别抗原的细包是细包 (填字母)。
(3)人体患天花、伤寒等疾病后,终生不再感染,原因是细包 (填字母)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
(4)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当细包F产生抗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心脏瓣膜细包,导致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 病。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寄生攻击的主要对象是 细包。
25.(10分,除标明外,每空1分)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长的部位(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图1)。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
(1)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茎芽尖端而不是加在培养液中,原因是 。
(2)植物伸长生长可能是细包的 增加的结果。当加入某种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IAA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没有受到抑制,表明IAA影响的茎芽伸长生长的方式是 。若要在细包水平上加以验证,可通过对茎段 (填“横”或“纵”)切镜检观察。
(3)图2数据显示,GA3、IAA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表现出明显促进作用,但 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4)如图3所示,菟丝子会缠绕寄主生长,从植物激素角度分析,是因为菟丝子茎 (内、外)侧IAA分布更多引起的。
(5)植物激素是由 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人们发现的植物激素除生长素、赤霉素外,还有 (不少于3种)等多种。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 共同完成的。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