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28讲免疫调节(练习)(学生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28讲免疫调节(练习)(学生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2-10 23:33:42

文档简介

第28讲 免疫调节
目录 01 模拟基础练 【题型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题型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题型三】特异性免疫过程 【题型四】免疫细包的功能和特点 【题型五】二次免疫和初次免疫的比较 02 重难创新练 03 真题实战练
题型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
1.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包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B.扁桃体是淋巴细包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之一
C.B细包、T细包起源的细包种类相同,二者成熟场所不同
D.造血干细包分裂分化成淋巴细包的过程中细包核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答案】B
【分析】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包和免疫活性物质。(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2)免疫细包:树突状细包、巨噬细包和淋巴细包。(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由浆细包分泌)、溶菌酶等。
2.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包组成;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免疫细包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包括细包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
【详解】A、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包或其他细包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A正确;
B、扁桃体是免疫器官,是免疫细包集中分布的场所之一,B错误;
C、B细包、T细包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包,B细包在骨髓中成熟,T细包在胸腺中成熟,C正确;
D、细包分化的实质是生态的选择性表达,细包核的遗传信息未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B。
2.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淋巴细包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包,包括B细包、T细包、树突状细包、巨噬细包等
B.抗体、细包因子、溶菌酶等均是由淋巴细包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C.骨髓、胸腺、脾等是免疫细包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场所
D.抗原呈递细包有B细包、树突状细包和巨噬细包等
【答案】A
【分析】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包或其他细包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抗体(由浆细包分泌)、细包因子(由辅助性T细包分泌)、溶菌酶等。
【详解】A、淋巴细包包括B细包、T细包,不包括树突状细包、巨噬细包,A正确;
B、唾液腺、泪腺细包都可产生溶菌酶,B错误;
C、骨髓、胸腺、脾等免疫器官是免疫细包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C错误;
D、抗原呈递细包有B细包、树突状细包和巨噬细包等,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包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包,D错误。
故选A。
题型二 免疫系统的功能
3.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包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胸腺、脊髓、脾、扁桃体、淋巴结均属于免疫器官
B.B细包、T细包、树突状细包和巨噬细包都能够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包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包
C.抗体是由免疫细包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可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D.免疫系统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的功能,对肿瘤细包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答案】B
【分析】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包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器官指的是免疫细包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包可以分为两类:①树突状细包和巨噬细包等②淋巴细包(包括T淋巴细包、B淋巴细包);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包或其他细包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抗体、细包因子、溶菌酶等。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大类: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
【详解】A、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包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均属于免疫器官,脊髓不属于免疫器官,A正确;
B、B细包、树突状细包和巨噬细包都能够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包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包,B错误;
C、抗体确实是由免疫细包(主要是浆细包)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它们能够特异性地结合抗原,从而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即免疫屏障),C正确;
D、免疫系统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的功能,对肿瘤细包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D错误。
故选B。
4.研究发现,肿瘤内有一种免疫抑制细包——CD45+EPCs细包,其可通过产生活性氧(ROS)来抑制某种T细包介导的免疫应答,导致肿瘤患者抗病毒和抗细菌以及抗肿瘤的免疫应答功能下降。研究者用健康小鼠和荷瘤小鼠(被移植了肿瘤的小鼠)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推测荷瘤小鼠的CD45+EPCs细包分泌ROS的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小鼠的
B.抑制ROS的分泌,能增强(CD45+EPCs细包抑制机体T细包免疫应答的能力
C.若清除CD45+EPCs细包,荷瘤小鼠可能恢复清除肿瘤细包的能力
D.与荷瘤小鼠相比,健康小鼠可通过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清除癌变的细包
【答案】B
【分析】免疫系统具有防御、监控和清除功能:
1、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包。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包(淋巴细包、吞噬细包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2、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包,以及癌细包。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肿瘤内的CD45+EPCs细包,可通过产生ROS抑制T细包介导的免疫应答,可推测荷瘤小鼠的CD45+EPCs细包分泌ROS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小鼠的,A正确;
B、CD45+EPCs细包是通过产生ROS发挥作用的,如果抑制ROS的分泌,CD45+EPCs细包就无法抑制T细包的免疫应答,B错误;
C、若清除CD45+EPCs细包,即消除了对T细包介导的免疫应答的抑制作用,免疫应答可能恢复正常,则荷瘤小鼠可能恢复清除肿瘤细包及外来病原体的能力,C正确;
D、清除已经衰老及癌变的细包是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而不是防御功能,D错误。
故选B。
题型三 特异性免疫过程
5.下图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已知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免疫细包释放细包因子。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表示的激素一定是甲状腺激素
B.②过程体现了中枢神经系统可以直接或间接调节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
C.病菌感染易引起高烧,可能是某些细包因子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D.长期抑郁,可能会导致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免疫能力随之降低
【答案】A
【分析】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这三个系统各自以特有的方式在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中发挥作用,它们之间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取代另外两方。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如神经递质、激素和细包因子等),这些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受体一般是蛋白质分子,不同受体的结构各异,因此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通过这些信号分子,复杂的机体才能够实现统一协调,稳态才能够得以保持。
【详解】A、①表示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除甲状腺激素外,还有肾上腺素等会影响神经系统,A正确;
B、②过程是神经系统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成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B正确;
C、因为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病菌感染易引起高烧,可能是病菌感染引起机体产生的某些炎性细包因子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设定点上升,从而导致体温升高,C正确;
D、长期抑郁,可能会导致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免疫细包释放细包因子,因此免疫能力也会随之降低,D错误。
故选A。
6.体液免疫是通过免疫细包释放到体液中的免疫活性物质对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过程。下图为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包①能够对病原体进行特异性识别
B.物质a能促进细包③④的增殖与分化
C.物质b与病原体结合并可抑制其增殖
D.二次免疫时,细包④均来源于记忆细包
【答案】B
【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包外,多数抗原被抗原呈递细包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抗原呈递细包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包,再由辅助性T细包呈递给B细包;(2)B细包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包和浆细包;(3)浆细包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详解】A、题图中细包①为抗原呈递细包,其对病原体不能进行特异性识别,A正确;
B、物质a为细包因子,细包③为B淋巴细包,细包④为浆细包;细包④属于高度分化的细包,物质a不能促进细包④的增殖与分化,B错误;
C、物质b为抗体,病原体是抗原,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并可抑制病原体增殖,C正确;
D、二次免疫时,细包④可来源于记忆B细包,也可来源于B淋巴细包,D错误。
故选B。
题型四 免疫细包的功能和特点
7.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图为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关系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图中的免疫细包是辅助性T细包,则它在体液免疫和细包免疫中均发挥作用
B.若图中的免疫细包是浆细包,则该细包识别抗原后会产生抗体
C.若图中的免疫细包换为胰岛B细包,则神经递质和高血糖都可刺激胰岛B细包
D.若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是白细包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则二者可作用于神经系统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示过程有神经细包、免疫细包和激素参与。免疫活性物质有细包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白细包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是几类主要的细包因子。
【详解】A、B细包和细包毒性T细包的活化离不开辅助性T细包的辅助,可见辅助性T细包在体液免疫和细包免疫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A正确;
B、若图中的免疫细包是浆细包,则该细包无法识别抗原,B错误;
C、血糖升高时,高血糖和副交感神经都会刺激胰岛B细包,产生使血糖降低,趋于正常,C正确;
D、白细包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可作用于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D错误。
故选B。
8.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如图所示。(图中字母表示免疫细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包称为靶细包,a细包是记忆T细包
B.b细包是辅助性T细包,它可以直接加速细包毒性T细包的活化
C.图中仅a细包和d细包具有分裂分化能力
D.c细包与靶细包接触并使靶细包裂解属于细包免疫过程
【答案】A
【分析】据图分析,a为细包毒性T细包,b为辅助性T细包,c为效应细包毒性T细包,d为B淋巴细包,e为效应B细包。
【详解】A、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包称为靶细包,a细包是细包毒性T细包,A正确;
B、b细包是辅助性T细包,它可以分泌细包因子间接加速细包毒性T细包的活化,B错误;
C、图中a为细包毒性T细包,b为辅助性T细包,c为效应细包毒性T细包,d为B淋巴细包,e为效应B细包,其中a细包、b细包、d细包具有分裂分化能力,C错误;
D、c为效应细包毒性T细包,与靶细包接触并使靶细包裂解属于细包免疫过程,D错误。
故选A。
题型五 二次免疫和初次免疫的比较
9.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包,下图显示某人10年内血液中HIV的RNA、抗HIV抗体、CD4+T细包和T细包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检测血液中抗HIV抗体水平可作为判断人体是否感染HIV的依据
B.CD4+T细包能识别并接触裂解靶细包,CD8+T细包能摄取处理呈递抗原
C.6-12周内HIV浓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免疫系统清除了大量HIV病毒
D.图中显示HIV进入人体内后会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包免疫
【答案】B
【分析】体液免疫:病原体可以直接和B细包接触,树突状细包作为抗原呈递细包,可对抗原进行加工、处理后呈递至辅助性T淋巴细包,随后在抗原、激活的辅助性T细包表面的特定分子双信号刺激下,B淋巴细包活化,再接受细包因子刺激后增殖分化成记忆细包和浆细包,浆细包产生抗体,和病原体结合。
【详解】A、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检测血液中抗HIV抗体水平可作为判断人体是否感染HIV的依据,A正确;
B、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包,据图可知,CD4+T和CD8+T细包都属于T细包, 抗原呈递细包能够吞噬、处理和呈递抗原,辅助性T细包不能吞噬和处理抗原,B错误;
C、据图可知,6-12周内HIV浓度下降,此时抗体数量较多,主要原因是免疫系统清除了大量HIV病毒,C正确;
D、HIV属于胞内寄生病毒,进入人体内后会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包免疫,D错误。
故选B。
10.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 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 HIV 浓度和辅助性T细包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HIV 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
B.曲线BC段,HIV 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包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C.曲线CD段,人体的细包免疫能力大大下降,艾滋病病发时,机体不产生相应抗体
D.艾滋病患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死因均为免疫过弱导致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AB 段:HIV病毒进入人体,首先由相应的辅助性T细包与靶细包密切接触而使靶细包裂解,释放出HIV;BC段:体液中特定的抗体与HIV结合,再由吞噬细包吞噬、清除,HIV与人体的辅助性T细包结合,破坏辅助性T细包,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CD段: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详解】A、HIV 是病毒,寄生在活细包中,不能独立生存,增殖过程也需要在活细包中,AB 段,HIV 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靶细包裂解,释放出HIV,A正确;
B、HIV病毒属于胞内寄生物,侵入初期会引发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包免疫,故BC段HIV 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包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B正确;
C、CD段,辅助性T细包数量大大减少,细包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减弱,艾滋病发病时,机体仍可产生相应抗体,只是数量少,C错误;
D、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疾病,D错误。
故选B。
一、单选题
1.重症肌无力(MG)是发生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自身免疫病。以往研究认为体液免疫过程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异常增多是MG的唯一发病因素,多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Ⅰ)治疗。近期研究显示,细包因子(CK)参与了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产生和细包介导的免疫反应。糖皮质激素既可阻断CK生态转录,又可抑制CK受体从而阻断CK作用通路,糖皮质激素已成为目前治疗MG的有效药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细包因子两者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能会导致机体出现感染等不良反应
C.长期单独用AChEI治疗MG会引起乙酰胆碱受体被破坏,加重病情并产生耐药性
D.糖皮质激素通过改善机体免疫监视功能缓解MG症状
【答案】A
【分析】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分辨“自己”和“非己”成分的 能力,一般不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
【详解】A、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包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A正确;
B、糖皮质激素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常用药物,它可经其受体阻断 CK 生态转 录,又可抑制 CK 受体从而阻断 CK 作用通路,进而使免疫功能下降,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能会导致机体出现感染等不良反应,B正确;
C、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病,该类患者的血清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增高,会竞争性阻断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还会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减少。胆碱酯酶可以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长期单独使用AChEI治疗MG可能会引起乙酰胆碱受体被破坏加重病情并产生耐药性,C正确;
D、题意显示,细包因子(CK) 参与了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产生和细包介导的免疫反应。糖皮质激素既可经其受体阻断CK 生态转 录,又可抑制 CK 受体从而阻断CK 作用通路,糖皮质激素通过减少细包因子的含量和阻断其作用途径来改善机体免疫自稳功能缓解 MG 症状,D错误。
故选A。
2.在人体所有细包膜的表面,都有多种不同的蛋白质,其中包括作为分子标签来起作用的一组蛋白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细包膜上的分子标签和病毒上的分子标签都具有特异性
B.免疫细包都能通过受体特异性的识别人体细包和病毒或细菌
C.细包因子能促进有关免疫细包的增殖分化,加强有关免疫细包的免疫功能
D.免疫细包识别并攻击病毒的过程既有体液免疫,又有细包免疫
【答案】B
【分析】辅助性T细包分泌的细包因子通过促进相关免疫细包增值分化,加强免疫功能。
【详解】A、不同细包膜上的分子标签不同,具有特异性,A正确;
B、免疫细包包括B淋巴细包、T淋巴细包,吞噬细包等,通过受体特异性的识别人体细包和病毒或细菌,而浆细包不能识别病毒或细菌等,B错误;
C、辅助性T细包分泌的细包因子能促进有关免疫细包的增殖分化,加强有关免疫细包的免疫功能,C正确;
D、病毒属于细包内寄生,因此免疫细包识别并攻击病毒的过程中既有体液免疫,又有细包免疫,D错误。
故选B。
3.自限性疾病一般指病原体急性感染后虽然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但这些症状持续时间不长,即使未经治疗,临床症状也会消失,不会对身体造成永久的伤害,也不会导致慢性感染。如图表示某病毒感染人体后,体内出现的部分免疫应答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巨噬细包与T淋巴细包密切接触可激活T淋巴细包
B.机体免疫应答清除病原体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
C.图中巨噬细包吞噬和处理病原体①的过程,一定为细包免疫过程的一部分
D.③代表溶菌酶,巨噬细包的溶酶体分解病毒与细包毒性T细包抵抗病毒的机制相同
【答案】A
【分析】细包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膜蛋白和磷脂双分子层均直接相关;细包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细包膜的结构特性:一定的流动性。吞噬细包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参与特异性免疫,吞噬细包既在非特异免疫中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而图中显示吞噬细包吞噬处理抗原,呈递给T细包,参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
【详解】A、T淋巴细包特异性识别巨噬细包膜上的复合体后可被激活,A正确;
B、免疫防御可以有效的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还可以清除已经入侵到人体的病原体和其他有害物质,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清除病原体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B错误;
C、图中巨噬细包吞噬和处理病原体①的过程,既可以是细包免疫也可以是体液免疫;C错误;
D、③代表溶菌酶,巨噬细包的溶酶体分解病毒与细包毒性T细包抵抗病毒的机制不同,前者是酶解,后者是细包免疫,D错误。
故选A。
4.2023年6月北京发现两例猴痘病例。猴痘(monkeypox)是由猴痘病毒所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属于自限性疾病,大部分患者在2~6周内自行痊愈。猴痘最初发生于非洲中西部雨林中的猴类,也可感染其他动物和,其传染途径主要包括血液和体液。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接种天花疫苗可有效预防猴痘病毒的感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猴痘病毒能感染猴与人,表明猴与相应细包膜上具有相同的受体
B.猴痘病毒侵入人体后,在无其他药物辅助的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将其完全清除
C.猴痘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中含有猴痘病毒和对抗猴天花病毒的抗体
D.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所携带的抗原是相同的
【答案】A
【分析】1、体液免疫的过程为,当病原体侵入机体时,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包接触,这为激活B细包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包、B细包等抗原呈递细包摄取。抗原呈递细包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包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包。辅助性T细包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包结合,这是激活B细包的第二个信号;B细包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包,小部分分化为记忆细包,细包因子能促进B细包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包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包吞噬消化。记忆细包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2、细包免疫的过程:被病毒感染的靶细包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包毒性T细包识别变化的信号,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包毒性T细包和记忆T细包。同时辅助性T细包分泌细包因子加速细包毒性T细包的分裂、分化。新形成的细包毒性T细包在体液中循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包,靶细包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包吞噬掉。
【详解】A、由题意可知,猴痘病毒能够感染猴和, 这表明猴与相应细包膜上具有相同的受体,使得病毒能够跨越物种界限进行传播,A正确;
B、由题意可知,猴痘的大部分患者在2~6周内自行痊愈,说明猴痘病毒侵入人体后,在无其他药物辅助的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将其完全清除,B正确;
C、猴痘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会做出免疫应答,产生相应的对抗猴痘病毒的抗体,接种天花疫苗可有效预防猴痘病毒的感染,说明患者体内含有相应的抗体,因此猴痘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中含有猴痘病毒和对抗猴天花病毒的抗体,C正确;
D、接种天花疫苗可以用来预防猴痘可能是由于两者之间抗原相似,并不是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A。
5.mRNA疫苗打破了传统灭活、减毒疫苗的免疫激活模式,创新性地利用人体本身细包生产抗原,以此激活特异性免疫。如图为mRNA疫苗的作用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细包A为吞噬细包,其可特异性识别抗原
B.包裹RNA的脂质膜为单层磷脂分子层
C.进入人体细包的是病毒的mRNA,其作为抗原激活了人体的免疫反应
D.相比灭活病毒的疫苗,mRNA疫苗注射后,人体内存在病毒抗原的时间较久
【答案】A
【分析】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
【详解】A、图中细包A为吞噬细包,其可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A正确;
B、包裹RNA的脂质膜为双层磷脂分子层,B错误;
C、进入人体细包的是病毒的mRNA,其表达出的蛋白质作为抗原激活了人体的免疫反应,C错误;
D、相比灭活病毒的疫苗,mRNA疫苗注射后,由于mRNA疫苗在机体内可以持续表达抗原蛋白,因此人体内存在病毒抗原的时间相对较长,D错误。
故选A。
6.春季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季节,曾经感染过腮腺炎病毒的人,可对此病产生终生免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B.抵抗腮腺炎病毒的抗体是在淋巴细包中产生的
C.患过腮腺炎的人,对禽流感也会产生一定的抵抗力
D.对患腮腺炎的病人及时隔离治疗,这属于控制传染源
【答案】B
【分析】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包(如巨噬细包和树突状细包)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作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作特异性免疫。
【详解】A、这种免疫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只针对腮腺炎病毒起作用,具有特异性,属于特异性免疫,A正确;
B、抵抗腮腺炎病毒的抗体是在浆细包中产生的,B正确;
C、患过腮腺炎的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只能与腮腺炎病毒结合,因此,只对腮腺炎有抵抗力,对其他疾病没有抵抗力,C错误;
D、腮腺炎患者属于传染源,对其及时隔离并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D错误。
故选B。
7.免疫球蛋白(Ig)是一类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蛋白质,均由两条相同的轻链和两条相同的重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根据特性和功能,与血型有关的天然抗体为IgM型,若某人红细包表面有A抗原,则这个人的血型为A型;若某人红细包表面没有A抗原和B抗原,则这个人的血型为O型。当外来抗原引起免疫反应时,免疫系统能产生针对该抗原的另一种类型的抗体IgG。IgG可以穿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正确的是(  )
A.Ig类型的多样性与构成Ig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肽链的条数有关
B.人体合成抗B抗原的IgM,需要红细包表面上B抗原的刺激
C.母亲的IgG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可提高新生儿抗感染能力
D.将大量A型血红细包输入O型血人体内,可发现抗A抗原的IgG
【答案】B
【分析】A型血的人红细包表面有A型抗原,他们的血清中会产生对抗B型抗原的抗体;B型血的人跟A型血的人相反,他们红细包表面有B型抗原,血清中会产生对抗A型抗原的抗体;AB型血的人的红细包表面同时有A型及B型抗原,他们的血清不会产生对抗A型或B型抗原的抗体;O型血的人红细包表面A或B型抗原都没有,他们的血清对两种抗原都会产生抗体。
【详解】A、Ig均由两条相同的轻链和两条相同的重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Ig类型的多样性与构成Ig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有关,而肽链的条数均为4条,A正确;
B、与血型有关的天然抗体为IgM型,不需要抗原刺激,B错误;
C、结合题干,IgG可以穿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可提高新生儿抗感染能力,C正确;
D、将大量A型血红细包输入O型血人体内,可发现抗A抗原的IgM,D错误。
故选B。
8.糖皮质激素(GC)可通过抑制细包因子释放等途径,调控免疫系统的功能。当出现应激刺激时,机体通过途径I增加GC的分泌。脑—脾神经通路是一条从下丘脑CRH神经元到脾内的神经通路,该通路也可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调节过程如途径Ⅱ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应激刺激时,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下丘脑分泌促糖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B.应激刺激时,乙酰胆碱在该免疫活动调节过程中起神经递质传递信号的作用
C.适度应激刺激,通过脑—脾神经通路传导激活B细包并分泌抗体,降低免疫力
D.过度应激刺激,糖皮质激素(GC)分泌增加,抑制细包因子释放,降低免疫力
【答案】A
【分析】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下丘脑在受到刺激后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能刺激垂体合成和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当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增高时,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减少。
【详解】A、据图可知,应激刺激时,神经系统释放神经递质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因此应激刺激时,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使下丘脑分泌促糖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正确;
B、据图可知,乙酰胆碱是辅助性T细包分泌的,属于细包因子,B错误;
C、B细包不能产生抗体,B细包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包可产生抗体,C错误;
D、过度应激刺激,糖皮质激素(GC)分泌增加,糖皮质激素(GC)可抑制细包因子释放,从而使免疫力降低,D错误。
故选A。
9.快速分裂的癌细包内会积累较高浓度的乳酸。研究发现,乳酸与锌离子结合可以抑制蛋白甲的活性,甲活性下降导致蛋白乙的SUMO化修饰加强,进而加快有丝分裂后期的进程。癌细包在体内生长、转移及复发的过程中,必须不断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就是所谓的“免疫逃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癌细包通过无氧呼吸在线粒体中产生大量乳酸
B.乳酸可以促进DNA的复制,较高浓度乳酸可以促进细包的有丝分裂
C.癌细包大量表达某种产物,可减弱细包毒性T细包的凋亡
D.敲除蛋白甲生态可升高细包内蛋白乙的SUMO化水平
【答案】A
【分析】癌细包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发生于细包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第二阶段丙酮酸转化成乳酸。
【详解】A、无氧呼吸发生在细包质基质,不发生在线粒体,A正确;
B、根据题目信息可知乳酸与锌离子结合可以抑制蛋白甲的活性,甲活性下降导致蛋白乙的SUMO化修饰加强,进而加快有丝分裂后期的进程,乳酸不能促进DNA复制,能促进有丝分裂后期,进而促进有丝分裂,B错误;
C、癌细包大量表达某种产物,继而出现“免疫逃逸”,则可推测该产物可能有促进细包毒性T细包凋亡,使癌细包免于清除的功能,C错误;
D、根据题目信息,甲活性下降导致蛋白乙的SUMO化修饰加强,故敲除蛋白甲生态可升高细包内蛋白乙的SUMO化水平,D错误。
故选A。
10.下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初次入侵的甲流病毒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能增殖、分化的细包只有细包甲、细包乙
B.细包甲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刺激及细包因子的作用
C.图中能识别甲流病毒的细包只有细包甲和细包丙
D.图示过程无法清除入侵细包的甲流病毒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甲流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图中细包甲为B细包;细包乙为浆细包,其能分泌抗体,抗体可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细包丙为吞噬细包。
【详解】A、细包乙是浆细包,是高度分化的细包,不能再增殖、分化,A正确;
B、细包甲为B细包,B细包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刺激及细包因子的作用,B正确;
C、图中能识别甲流病毒的细包只有B细包和吞噬细包,浆细包是唯一没有识别能力的细包,C正确;
D、入侵细包的甲流病毒的清除需要靠先细包免疫作战,图示过程为体液免疫,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1.细包因子风暴综合征是指免疫系统产生过多炎症信号,有时会导致器官衰竭和死亡的一组相关疾病。当病人体内的免疫效应细包被过度激活,细包因子会大量释放,而细包因子会引起引发炎症,使人体肿胀、疼痛、发热甚至引发休克。回答下列问题:
(1)病原体入侵人体,首先需要突破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如皮肤表面的黏膜)和化学防御(如 )。
(2)若该病原体已经感染过人体,记忆B细包再次接触该病原体时,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 细包和 细包。此外,被感染的体细包还会释放 刺激周围细包产生抑制病毒复蛋白质。
(3)细包因子风暴导致人体肿胀是因为炎症使毛细血管的 升高,同时细包因子风暴还会导致一氧化氮的大量释放,一氧化氮具有促进血管扩张的作用。据上述信息推测细包因子风暴引发人体休克的原因是 。
(4)临床上可使用 激素来治疗细包因子风暴。细包因子风暴综合征是一种 。
A.过敏反应 B.免疫缺陷病 C.自身免疫病
【答案】(1)油脂、胃酸
(2) 效应B细包 记忆细包 干扰素
(3) 通透性 细包因子风暴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一氧化氮的大量释放,血管扩张,血压降低导致休克
(4) 糖皮质激素 C
【分析】体液免疫的基本过程: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大多数病原体都要经过吞噬细包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抗原传递给辅助性T细包,刺激辅助性T细包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包。B细包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效应B细包,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包。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将形成细包集团或沉淀,被吞噬细包吞噬消化。
【详解】(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是体表的屏障。 第一道防线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 御。物理屏障如皮肤和黏膜阻挡病原体的进攻,而化学防御如分泌的油脂、胃酸和抗菌肽会破坏病原体的结构或抑制其生长。
(2)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细包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包和记忆细包,进而产生更快更强的免疫效应,同时原来机体中产生的抗体也特异性与该病毒结合起到免疫作用,从而防止再次感染。被感染的体细包还会释放干扰素,能够作为信号刺激周围细包产生另一种能抑制病毒复制的蛋白质。
(3)细包因子风暴会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成分从血管壁渗出,导致组织水肿和渗出液的大量积聚,进一步加重组织损伤。细包因子风暴还会引发一氧化氮的大量释放。这种物质会进一步稀释血液并破坏血管,把血压降到了危险的水平,引起某种类似严重感染性休克的问题。
(4)治疗细包因子风暴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能有效抑制免疫反应。细包因子风暴是病人体内的免疫效应细包被过度激活引起的不良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自身免疫耐受机制失调或破坏,导致自身组织器官损伤或出现功能异常的免疫病理状态,故细包因子风暴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病,C正确。
故选B。
12.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2023年初新冠疫情过后,甲流疫情再度来袭。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以通过打喷嚏、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而传播。流感的症状主要是发热、咳嗽、咽痛,部分人还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多通风、勤洗手、少聚集、戴口罩等是预防甲流的基本方法,接种甲流疫苗是预防甲流的最有效方法。
资料二: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可快速筛查诊断出甲流患者,实现早诊早治,对疫情防控有重要意义。抗原检测卡如下图所示。检测卡特定的位置上,附着有针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抗体。将样本液滴入样本孔内,样本液会从样本孔流向检测线(T)和质控线(C)。如果样本液中含有相应的抗原,就可以观察到T线和C线均显示出红色条带,即为阳性。
(1)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由 部分组成。
(2)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引起甲流的病原体是 。资料一中的“少聚集”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3)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人们接种甲流疫苗后会获得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免疫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4)资料二中,抗原检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物质是针对 ,它能与甲型流感病毒发生反应。
(5)当身体感觉不适,如果利用家庭药箱中的常用药,应该仔细阅读 ,做到合理用药。
【答案】(1)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2) 甲型流感病毒 切断传播途径
(3)特异性
(4)抗体
(5)说明书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凡是能引起人和动物患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都是病原体。
【详解】(1)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部分组成,还可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
(2)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引起甲流的病原体是甲型流感病毒。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和切断传播途径,而资料一中的“少聚集”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3)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人们接种甲流疫苗后会获得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免疫“特异性”,即甲流疫苗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因而使得机体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包,因而具有类预防该病的能力。
(4)资料二中,抗原检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物质是抗体,它能与甲型流感病毒发生反应,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5)当身体感觉不适,如果利用家庭药箱中的常用药,应该仔细阅读说明书,关注用法和用量,同时要看说明书中针对的症状,做到合理用药。
13.新冠病毒通过S蛋白识别细包表面的ACE2分子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细包,如图是mRNA疫苗在树突状细包中合成以及树突状细包呈递抗原的过程图。体外环境转录的mRNA会被树突细包识别和引起炎症信号因子释放,而哺乳动物细包转录的mRNA并不会引发同样的反应。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Kariko、DrewWeissman经过研究发现,用假尿苷代替尿苷的mRNA可减弱免疫激活能力,同时保留编码蛋白质能力,从而使得针对新冠病毒的有效mRNA疫苗得以开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图中mRNA疫苗的模板是 ,包裹mRNA疫苗的脂质体进入树突状细包后,在细包内表达出相应的产物,经 水解产生抗原肽,抗原肽与镶嵌在 膜上的MHCI结合,最终呈递到细包表面,然后激活特异性免疫。
(2)图中过程表明激活B细包必须的两个信号是 。
(3)体外环境转录的未修饰的mRNA被树突状细包识别后,炎症介质释放并激活血管反应,血浆蛋白渗出到损伤因子所在部位,进而引起炎症部位水肿。引起水肿的原因是 。
(4)经过碱基修饰的mRNA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需要下列 (填写编号)物质或结构的参与。
①氨基酸 ②tRNA ③ATP ④DNA ⑤核糖体
(5)结合图示,与传统灭活病毒疫苗和重组疫苗相比,从特异性免疫类型角度分析mRNA疫苗的优势是 。
【答案】(1) 病毒S蛋白生态 蛋白酶体 内质网
(2)一是抗原(病毒S蛋白)与B细包接触,二是辅助性t细包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包结合
(3)血浆蛋白渗出,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中的水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
(4)①②③⑤
(5)可同时诱导体液免疫和细包免疫,免疫效果更强
【分析】生态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转录主要发生在细包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在细包质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1)mRNA是DNA经过转录来的,故模板是病毒S蛋白生态。由图分析可知,包裹mRNA疫苗的脂质体进入树突状细包后,在细包内表达出病毒S蛋白,经蛋白酶体水解产生抗原肽,抗原肽与镶嵌在内质网膜上的MHCI结合,最终呈递到细包表面,然后激活特异性免疫。
(2)由图可知,激活B细包必须的两个信号一是抗原(病毒S蛋白)与B细包接触,二是辅助性T细包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包结合。
(3)血浆蛋白渗出到损伤因子所在部位,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中的水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
(4)mRNA合成蛋白质即翻译过程,需要原料(氨基酸)、转运RNA(tRNA)、能量(ATP)及场所核糖体。
(5)由图可知,与传统灭活病毒疫苗和重组疫苗相比,从特异性免疫类型角度分析mRNA疫苗的优势是可同时诱导体液免疫和细包免疫,免疫效果更强。
一、单选题
1.(2024·重庆·高考真题)肿瘤所处环境中的细包毒性T细包存在题图所示代谢过程。其中,PC酶和PDH酶控制着丙酮酸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进入有氧呼吸三羧酸循环。增加PC酶的活性会增加琥珀酸的释放,琥珀酸与受体结合可增强细包毒性T细包的杀伤能力,若环境中存在乳酸,PC酶的活性会被抑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三羧酸循环的代谢反应直接需要氧
B.图中草酰乙酸和乙酰辅酶A均产生于线粒体内膜
C.肿瘤细包无氧呼吸会增强细包毒性T细包的杀伤能力
D.葡萄糖有氧呼吸的所有代谢反应中至少有5步会生成[H]
【答案】A
【分析】由题意可知,若环境中存在乳酸,PC酶的活性会被抑制,而增加PC酶的活性会增加琥珀酸的释放,琥珀酸与受体结合可增强细包毒性T细包的杀伤能力,肿瘤细包无氧呼吸会增加细包中乳酸含量,从而抑制PC酶活性,从而减弱细包毒性T细包的杀伤能力。
【详解】A、由图可知,图中三羧酸循环的代谢反应无直接需氧环节,A正确;
B、草酰乙酸和乙酰辅酶A均产生于线粒体基质,B错误;
C、由题意可知,若环境中存在乳酸,PC酶的活性会被抑制,而增加PC酶的活性会增加琥珀酸的释放,琥珀酸与受体结合可增强细包毒性T细包的杀伤能力,肿瘤细包无氧呼吸会增加细包中乳酸含量,从而抑制PC酶活性,减弱细包毒性T细包的杀伤能力,C错误;
D、葡萄糖有氧呼吸的所有代谢反应中至少有5步会生成[H],分别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及图中的4步,D错误。
故选A。
2.(2024·重庆·高考真题)某些树突状细包可迁移到抗原所在部位,特异性识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增殖后大部分形成活化的树突状细包,小部分形成记忆树突状细包。为验证树突状细包的免疫记忆,研究人员用3种不同品系的小鼠(同一品系小鼠具有相同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进行了如图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树突状细包的免疫记忆体现在抗原呈递功能增强
B.③中活化的树突状细包可识别丙品系小鼠的抗原
C.II组中检测到的活化树突状细包与I组相近
D.II组和III组骨髓中均可检测到记忆树突状细包
【答案】A
【分析】树突状细包的功能是摄取、处理病原体使之暴露出特有的抗原,然后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包,激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
【详解】A、由题图可知,树突状细包的免疫记忆体现在活化的树突状细包数量增多,A正确;
B、②操作移植丙品系小鼠骨髓作为抗原,故③中活化的树突状细包可识别丙品系小鼠的抗原,B正确;
C、由于①中I、II两组未注射丙品系小鼠的细包,III组注射丙品系小鼠肝细包,故III组会有识别丙品系小鼠抗原的记忆树突状细包,故II组中检测到的活化树突状细包与I组相近,III组的最高,C正确;
D、II组和III组注射其他品系小鼠肝细包,故骨髓中均可检测到记忆树突状细包,D错误。
故选A。
3.(2024·重庆·高考真题)科学家证明胸腺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说法正确的是( )
分组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步骤一 步骤二 成功率(%) 排斥率(%)
① 出生后不摘除胸腺 移植不同品系小鼠皮肤 0 100
② 出生后1~16小时摘除胸腺 71 29
③ 出生后5天摘除胸腺 0 100
A.①组排斥时不用辅助性T细包参与
B.②组成功小鼠比排斥小鼠更易患肿瘤
C.③组使用免疫抑制剂可避免免疫排斥
D.根据所给信息推测,出生后20小时摘除胸腺,再移植皮肤后不出现排斥
【答案】B
【分析】1、胸腺位于胸骨的后面,呈扁平的椭圆形,分左、右两叶。胸腺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胸腺是 T 细包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2、人体的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包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反应,它的分子基础是抗体与抗原、免疫细包表面的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体液免疫主要靠体液中的抗体来作战,细包免疫主要靠T细包直接杀伤靶细包。体液免疫和细包免疫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对机体稳态的调节。
【详解】A、①组为对照组,小鼠未摘除胸腺,体内含有各种类型T细包。异体皮肤移植时小鼠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在免疫排斥反应中,细包毒性T细包的活化离不开辅助性T细包的辅助,故①组排斥时需辅助性T细包参与,A正确;
B、据表分析可知,②组小鼠在出生后1~16小时摘除了胸腺,异体皮肤移植后,移植成功率71%,说明②组移植成功的小鼠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能力弱,而发生排斥的小鼠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能力强。据此可知,②组成功小鼠比排斥小鼠更易患肿瘤,B正确;
C、免疫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T细包、B细包等免疫相关细包的增长和繁殖,从而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据表中信息可知,③组中小鼠出生后5天摘除胸腺,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过程中起作用的细包已经是完成分化的细包, 故使用免疫抑制剂不能避免免疫排斥,C错误;
D、据表中数据表明,出生后1~16小时摘除胸腺,异体皮肤移植成功率为71%,出生后5天摘除胸腺,异体皮肤移植成功率为0,说明出生后越晚摘除胸腺,发生排斥的可能性越大。故出生后20小时摘除胸腺,再移植皮肤后会出现排斥,D错误。
故选B。
4.(2024·贵州·高考真题)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下列疾病中可通过接种疾苗预防的是( )
①肺结核 ②白化病 ③缺铁性贫血 ④流行性感冒 ⑤尿毒症
A.①④ B.②③ C.①⑤ D.③④
【答案】A
【分析】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
【详解】①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卡介苗预防,①正确;
②白化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不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②错误;
③缺铁性贫血是由于铁摄入不足等原因导致的营养性疾病,不是传染病,不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③错误;
④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流感疫苗预防,④正确;
⑤尿毒症是各种晚期的肾脏病共有的临床综合征,不是传染病,不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⑤错误;
综上①④正确,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2024·江西·高考真题)某些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会引起机体产生急性炎症反应(造成机体组织损伤)。为研究化合物Y的抗炎效果,研究人员以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炎症小鼠为空白对照,以中药复方制剂H为阳性对照,用相关淋巴细包的增殖率表示炎症反应程度,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LPS诱导的急性炎症是一种特异性免疫失调所引起的机体反应
B.中药复方制剂H可以缓解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
C.化合物Y可以增强急性炎症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D.中药复方制剂H比化合物Y具有更好的抗炎效果
【答案】B
【分析】据图所示,使用中药复方制剂H和化合物Y均能降低淋巴细包的增殖率,且中药复方制剂H抗炎效果更好。
【详解】A、以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炎症是一种特异性免疫失调所引起的机体反应,A正确;
B、据图所示,使用中药复方制剂H,淋巴细包的增殖率明显降低,淋巴细包的增殖率越高说明炎症反应程度越大,因此表明中药复方制剂H可以缓解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B正确;
C、使用化合物Y后,淋巴细包的增殖率降低,特异性免疫反应需要淋巴细包的参与,因此化合物Y会减弱急性炎症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反应,C错误;
D、使用中药复方制剂H淋巴细包增殖率小于使用化合物Y,而淋巴细包的增殖率越高说明炎症反应程度越大,因此说明中药复方制剂H比化合物Y具有更好的抗炎效果,D错误。
故选B。
6.(2024·甘肃·高考真题)乙脑病毒进入机体后可穿过血脑屏障侵入脑组织细包并增殖,使机体出现昏睡、抽搐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包毒性T细包被抗原呈递细包和辅助性T细包分泌的细包因子激活,识别并裂解乙脑病毒
B.吞噬细包表面受体识别乙脑病毒表面特定蛋白,通过内吞形成吞噬溶酶体消化降解病毒
C.浆细包分泌的抗体随体液循环并与乙脑病毒结合,抑制该病毒的增殖并发挥抗感染作用
D.接种乙脑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记忆B细包和记忆T细包,预防乙脑病毒的感染
【答案】A
【分析】1、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包或其他细包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B细包激活后可以产生抗体,由于抗体存在于体液中,所以这种主要靠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详解】A、细包毒性T细包能够裂解被乙脑病毒感染的宿主细包,但不能裂解乙脑病毒,A正确;
B、吞噬细包表面受体可以识别乙脑病毒表面特定蛋白,并通过内吞形成吞噬溶酶体消化降解病毒,B正确;
C、抗体是浆细包分泌产生的分泌蛋白,可以通过体液的运输,并与抗原乙脑病毒结合,抑制该病毒的增殖并发挥抗感染作用(或对人体细包的黏附),C正确;
D、乙脑疫苗是一种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记忆B细包和记忆T细包,预防乙脑病毒的感染,D错误。
故选A。
7.(2024·山东·高考真题)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结构模式图如图所示。HBV与肝细包吸附结合后,脱去含有表面抗原的包膜,进入肝细包后再脱去由核心抗原组成的衣壳,大量增殖形成新的HBV,释放后再感染其他肝细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树突状细包识别HBV后只发挥其吞噬功能
B.辅助性T细包识别并裂解被HBV感染的肝细包
C.根据表面抗原可制备预防乙型肝炎的乙肝疫苗
D.核心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过程属于细包免疫
【答案】B
【分析】细包免疫过程:①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包(靶细包)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包毒性T细包识别变化的信号。②细包毒性T细包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包毒性T细包和记忆T细包。细包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③新形成的细包毒性T细包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 靶细包。④靶细包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包吞噬掉。
【详解】A、树突状细包属于抗原呈递细包,树突状细包识别HBV后,能够摄取、处理加工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包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包,A正确;
B、细包毒性T细包识别并裂解被HBV感染的肝细包,B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HBV与肝细包吸附结合后,脱去含有表面抗原的包膜,因此根据表面抗原可制备预防乙型肝炎的乙肝疫苗,C正确;
D、核心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错误。
故选B。
8.(2023·海南·高考真题)肿瘤相关巨噬细包(TAM)通过分泌白细包介素-10(IL-10),促进TAM转变成可抑制T细包活化和增殖的调节性T细包,并抑制树突状细包的成熟,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调节性T细包参与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
B.树突状细包可抑制辅助性T细包分泌细包因子
C.TAM使肿瘤细包容易遭受免疫系统的攻击
D.IL-10是免疫活性物质,可通过TAM间接促进T细包活化和增殖
【答案】A
【分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包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等;免疫细包包括树突状细包、巨噬细包、淋巴细包,其中B细包在骨髓中成熟、T细包在胸腺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免疫系统的功能:一、免疫防御:指机体抵御外来抗原性异物入侵的一种保护功能。二、免疫自稳:指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机能。三、免疫监视:即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包和病毒感染细包的一种生理保护功能。
【详解】A、调节性T细包可抑制T细包活化和增殖,进而参与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A正确;
B、树突状细包作为抗原呈递细包,可促进辅助性T细包分泌细包因子,B错误;
C、白细包介素-10(IL-10)可促进TAM转变成调节性T细包,进而抑制T细包的活化和增殖,进而使肿瘤细包不容易遭受免疫系统的攻击,C错误;
D、IL-10是免疫活性物质,可通过TAM转变成调节性T细包进而抑制T细包活化和增殖,D错误。
故选A。
9.(2023·天津·高考真题)白细包分化抗原(CD)是白细包膜表面标志蛋白。 辅助性T细包表面存在CD4(CD4+),细包毒性T细包表面存在 CD8(CD8+)。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的是
A.CD4+细包参与体液免疫 B.CD4+细包参与细包免疫
C.CD8+细包参与体液免疫 D.CD8+细包参与细包免疫
【答案】B
【分析】辅助性T细包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包结合,是激活B细包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包分泌的细包因子能加速细包毒性T细包形成新的细包毒性T细包和记忆细包。
【详解】辅助性T细包既能参与细包免疫又能参与体液免疫,细包毒性T细包只参与细包免疫,CD4是辅助性T细包(CD4+)上的一种膜蛋白,CD8是细包毒性T细包(CD8+)上的一种膜蛋白,因此CD4+参与体液免疫和细包免疫,CD8+只参与细包免疫,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2023·湖南·高考真题)某少年意外被锈钉扎出一较深伤口,经查体内无抗破伤风的抗体。医生建议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和破伤风抗毒素(抗体)以预防破伤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伤口清理后,须尽快密闭包扎,以防止感染
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防御
C.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激活的记忆细包能产生抗体
D.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答案】B
【分析】体液免疫中的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包是浆细包;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包是浆细包;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包是吞噬细包。
【详解】A、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伤口清理后,若密闭包扎会导致破伤风杆菌大量繁殖,使病情加重,A正确;
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出现的过敏反应是机体排除外来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功能,属于免疫防御,B正确;
C、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能激活产生记忆细包,抗体是浆细包产生的,C错误;
D、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抗体),发生的是被动免疫,保护时间较短,而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发生的是主动免疫,能激活产生记忆细包,保护时间较长,D错误。
故选B。
二、多选题
11.(2024·吉林·高考真题)病毒入侵肝脏时,肝巨噬细包快速活化,进而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部分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肝巨噬细包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
B.细包2既可以促进细包4的活化,又可以促进细包1的活化
C.细包3分泌的物质Y和细包4均可直接清除内环境中的病毒
D.病毒被清除后,活化的细包4的功能将受到抑制
【答案】ABD
【分析】1、体液免疫的过程为,当病原体侵入机体时,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包接触,这为激活B细包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包、B细包等抗原呈递细包摄取。抗原呈递细包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包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包。辅助性T细包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包结合,这是激活细包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包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包因子。在细包因子的作用下,B细包接受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包,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包。随后浆细包产生并分泌抗体。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包吞噬消化。记忆细包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2、细包免疫的过程:被病毒感染的靶细包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包毒性T细包识别变化的信号,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包毒性T细包和记忆T细包。同时辅助性T细包分泌细包因子加速细包毒性T细包的分裂、分化。新形成的细包毒性T细包在体液中循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包,靶细包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包吞噬掉。
【详解】A、肝巨噬细包能够吞噬病原体,也可以呈递抗原,所以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A正确;
B、细包2是辅助性T细包,在细包免疫过程中可以促进细包4细包毒性T细包的活化,在体液免疫过程总可以促进细包1B细包的活化,B正确;
C、细包3分泌的物质Y是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包集团,不能将病毒清除;细包4细包毒性T细包可裂解靶细包,使抗原被释放,但是不能直接清除内环境中的病毒,需要吞噬细包的吞噬和消化才能清除,C错误;
D、病毒在人体内被清除后,活化的细包毒性T细包的功能将受到抑制,机体将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D错误。
故选ABD。
12.(2023·辽宁·高考真题)下图是人体被某寄生虫感染后,发生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为树突状细包,能识别、吞噬抗原和呈递抗原信息
B.n为辅助性T细包,能分泌细包因子、接受和传递信息
C.p为B细包,其活化需两个信号的刺激和细包因子的作用
D.q为浆细包,能分泌特异性抗体和分裂分化为记忆细包
【答案】ABC
【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会产生相应的浆细包和记忆细包,再由浆细包产生相应的抗体;病毒侵入细包后会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中的细包免疫,产生相应的记忆细包和细包毒性T细包,细包毒性T细包与被病毒侵入的靶细包结合,使得靶细包裂解释放病毒。
【详解】A、m为树突状细包,具有强大的识别、吞噬抗原和呈递抗原信息的作用,A正确;
B、n为辅助性T细包,能接受和传递信息、分泌细包因子,起到增强免疫功能,B正确;
C、p为B细包,其活化需两个信号的刺激,此外还需要细包因子的作用,C正确;
D、q为浆细包,能分泌特异性抗体,不能分裂分化为记忆细包,D错误。
故选ABC。
三、非选择题
13.(2024·全国·高考真题)某种病原体的蛋白质A可被吞噬细包摄入和处理,诱导特异性免疫。回答下列问题。
(1)病原体感染诱导产生浆细包的特异性免疫方式属于 。
(2)溶酶体中的蛋白酶可将蛋白质A的一条肽链水解成多个片段,蛋白酶切断的化学键是 。
(3)不采用荧光素标记蛋白质A,设计实验验证蛋白质A的片段可出现在吞噬细包的溶酶体中,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
【答案】(1)体液免疫
(2)肽键
(3)实验思路:以蛋白质A的片段为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利用差速离心法将吞噬细包中的溶酶体分离,并提取溶酶体中的蛋白质,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进行检测
预期结果:出现杂交带,表明蛋白质A的片段可出现在吞噬细包的溶酶体中
【分析】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包;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包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
【详解】(1)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包免疫。病原体感染诱导产生浆细包的特异性免疫方式属于体液免疫。
(2)蛋白酶可将蛋白质A的一条肽链水解成多个片段,因此蛋白酶切断的是肽键。
(3)为验证蛋白质A的片段可出现在吞噬细包的溶酶体中,可以蛋白质A的片段为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利用差速离心法将吞噬细包中的溶酶体分离,并提取溶酶体中的蛋白质,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进行检测,若出现杂交带,则表明蛋白质A的片段可出现在吞噬细包的溶酶体中。
14.(2024·浙江·高考真题)科学研究揭示,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共享某些信息分子和受体,共同调节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维持内环境稳态,即神经-体液-免疫网络调节。以家兔为实验动物,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研究。(注:迷走神经的中枢位于延髓,末梢释放乙酰胆碱;阿托品为乙酰胆碱阻断剂)回答以下问题:
(1)加入抗凝剂的家兔血液在试管里静置一段时间出现分层现象,上层是淡黄色的 ,T细包集中于中层。与红细包观察和计数不同,T细包需要先 后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计数。培养T细包时提供恒定浓度的CO2,使培养pH维持在中性偏 。
(2)血液T细包百分率和T细包增殖能力可以反映细包免疫功能的强弱。刺激迷走神经,血液T细包百分率和T细包增殖能力都显著上升;剪断迷走神经,血液T细包百分率和T细包增殖能力都显著下降。基于上述结果,迷走神经具有 的作用。静脉注射阿托品后,血液T细包百分率和T细包增殖能力显著下降,说明T细包膜存在 受体。
(3)剪断一侧迷走神经后,立即分别刺激外周端(远离延髓一端)和中枢端(靠近延髓一端)血液T细包百分率和T细包增殖能力都显著上升,说明迷走神经含有 纤维。
(4)用结核菌素接种家兔,免疫细包分泌的 作用于迷走神经末梢的受体,将 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迷走神经传入冲动显著增加,而 传递免疫反应的信息,调节免疫反应。
(5)雌激素能调节体液免疫。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受垂体分泌的 调节,通过检测血液B细包百分率和 (答出两点)等指标来反映外源雌激素对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
【答案】(1) 血浆 染色 碱
(2) 增强和维持免疫力 乙酰胆碱
(3)传入和传出/双向/混合
(4) 免疫活性物质 化学 神经中枢/延髓等
(5) 促性腺激素 抗体和B细包的增殖能力
【分析】加入抗凝剂的家兔血液在试管里静置一段时间会出现分层现象。
上层:主要为血浆,是一种淡黄色液体;
中层:主要为血小板和白细包;
下层:主要为红细包,颜色呈红色。
【详解】(1)因加入了抗凝剂,家兔血液在试管里静置一段时间,上层是淡黄色的血浆;红细包有颜色,T细包没有颜色,与红细包观察和技术不同,T细包需要先染色后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计数,培养动物细包适宜的pH为7.2-7.4,所以培养T细包时培养pH维持在中性偏碱性。
(2)由题意可知:刺激迷走神经,血液T细包百分率和T细包增殖能力都显著上升;剪断迷走神经,血液T细包百分率和T细包增殖能力都显著下降,而血液T细包百分率和T细包增殖能力可以反映细包免疫功能的强弱,所以迷走神经具有增强和维持免疫力的作用。阿托品为乙酰胆碱阻断剂,静脉注射阿托品后,血液T细包百分率和T细包增殖能力显著下降,说明T细包膜存在乙酰胆碱受体。
(3)剪断一侧迷走神经后,刺激外周端(远离延髓一端)引起血液T细包百分率和T细包增殖能力显著上升,说明迷走神经含有传出纤维,刺激中枢端(靠近延髓一端)血液T细包百分率和T细包增殖能力显著上升,说明迷走神经含有传入纤维。
(4)用结核菌素接种家兔,免疫细包分泌免疫活性物质等作用于迷走神经末梢的受体,将化学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迷走神经传入冲动显著增加,而神经中枢(延髓)传递免疫反应的信息,调节免疫反应。
(5)雌激素能调节体液免疫。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受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调节,前面提到血液T细包百分率和T细包增殖能力可以反映细包免疫功能的强弱,所以通过检测血液B细包百分率、抗体和B细包的增殖能力等指标可以来反映外源雌激素对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
15.(2023·河北·高考真题)采食减少是动物被感染后的适应性行为,可促进脂肪分解,产生β-羟基丁酸(BHB)为机体供能。研究者用流感病毒(IAV)感染小鼠,之后统计其采食量并测定血中葡萄糖和BHB水平,结果见图1。测定BHB对体外培养的CD4+T细包(一种辅助性T细包)增殖及分泌干扰素-γ水平的影响,结
(4)由图1可知,采食量下降可促进机体BHB的生成;由图2可知,BHB可促进CD4+T细包增殖和CD4+T细包分泌干扰素-γ,从而提高免疫力。
16.(2023·重庆·高考真题)某些过敏性哮喘患者体内B细包活化的部分机制如图所示,呼吸道上皮细包接触过敏原后,分泌细包因子IL-33,活化肺部的免疫细包ILC2.活化的ILC2细包分泌细包因子IL-4,参与B细包的激活。
(1)除了IL-4等细包因子外,B细包活化还需要的信号有 。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激活肥大细包释放组(织)胺,肥大细包被激活的过程是 。
(2)研究发现,肺中部分神经元释放的多巴胺可作用于ILC2细包。通过小鼠哮喘模型,发现哮喘小鼠肺组织中多巴胺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推测多巴胺对ILC2细包释放IL-4的作用为 (填“抑制”或“促进”)。对哮喘小鼠静脉注射多巴胺,待其进入肺部发挥作用后,与未注射多巴胺的哮喘小鼠相比,分泌IL-33、过敏原特异性抗体和组(织)胺的含量会 、 和 。
(3)以上研究说明,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
【答案】(1) 过敏原结合B细包产生信号,辅助性T细包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结合B细包产生的信号 过敏原与肥大细包表面吸附的抗体结合
(2) 抑制 不变 减少 减少
(3)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分析】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者功能紊乱的反应。
2、过敏反应的原理是: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包表面(比如肥大细包);当机体再次接触到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包与过敏原结合后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进而引起过敏反应。
3、由题意和图示可知,在某些过敏性哮喘患者体内B细包活化的部分机制是呼吸道上皮细包接触过敏原后,分泌细包因子IL-33,活化肺部的免疫细包ILC2,活化的ILC2细包分泌细包因子IL-4,参与B细包的激活。
4、内环境的稳态所需要机体的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共同发挥作用。
【详解】(1)由图示可知, IL-4等细包因子可以参与B细包的激活,除此之外B细包活化所需的信号还有过敏原结合B细包产生信号,辅助性T细包识别过敏原后,细包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结合B细包产生信号。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激活肥大细包释放组胺,肥大细包被激活的过程是过敏原与肥大细包表面吸附的抗体结合。
(2)根据题意可知,肺部的部分神经元释放的多巴胺可以作用于ILC2细包,在哮喘小鼠中ILC2细包释放更多的细包因子IL-4,但是其肺组织中的多巴胺含量与正常小鼠体内相比明显较低,因此可以推测多巴胺对ILC2细包释放IL-4作用是抑制。对哮喘小鼠静脉注射多巴胺,其进入肺部后会抑制ILC2细包释放IL-4,因此与未注射多巴胺的小鼠相比IL-33的含量不变,过敏原特异性抗体含量减少,组织胺的含量会减少。
(3)机体维持稳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进行调节。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28讲 免疫调节
目录 01 模拟基础练 【题型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题型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题型三】特异性免疫过程 【题型四】免疫细包的功能和特点 【题型五】二次免疫和初次免疫的比较 02 重难创新练 03 真题实战练
题型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
1.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包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B.扁桃体是淋巴细包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之一
C.B细包、T细包起源的细包种类相同,二者成熟场所不同
D.造血干细包分裂分化成淋巴细包的过程中细包核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2.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淋巴细包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包,包括B细包、T细包、树突状细包、巨噬细包等
B.抗体、细包因子、溶菌酶等均是由淋巴细包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C.骨髓、胸腺、脾等是免疫细包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场所
D.抗原呈递细包有B细包、树突状细包和巨噬细包等
题型二 免疫系统的功能
3.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包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胸腺、脊髓、脾、扁桃体、淋巴结均属于免疫器官
B.B细包、T细包、树突状细包和巨噬细包都能够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包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包
C.抗体是由免疫细包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可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D.免疫系统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的功能,对肿瘤细包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4.研究发现,肿瘤内有一种免疫抑制细包——CD45+EPCs细包,其可通过产生活性氧(ROS)来抑制某种T细包介导的免疫应答,导致肿瘤患者抗病毒和抗细菌以及抗肿瘤的免疫应答功能下降。研究者用健康小鼠和荷瘤小鼠(被移植了肿瘤的小鼠)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推测荷瘤小鼠的CD45+EPCs细包分泌ROS的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小鼠的
B.抑制ROS的分泌,能增强(CD45+EPCs细包抑制机体T细包免疫应答的能力
C.若清除CD45+EPCs细包,荷瘤小鼠可能恢复清除肿瘤细包的能力
D.与荷瘤小鼠相比,健康小鼠可通过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清除癌变的细包
题型三 特异性免疫过程
5.下图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已知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免疫细包释放细包因子。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表示的激素一定是甲状腺激素
B.②过程体现了中枢神经系统可以直接或间接调节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
C.病菌感染易引起高烧,可能是某些细包因子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D.长期抑郁,可能会导致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免疫能力随之降低
6.体液免疫是通过免疫细包释放到体液中的免疫活性物质对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过程。下图为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包①能够对病原体进行特异性识别
B.物质a能促进细包③④的增殖与分化
C.物质b与病原体结合并可抑制其增殖
D.二次免疫时,细包④均来源于记忆细包
题型四 免疫细包的功能和特点
7.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图为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关系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图中的免疫细包是辅助性T细包,则它在体液免疫和细包免疫中均发挥作用
B.若图中的免疫细包是浆细包,则该细包识别抗原后会产生抗体
C.若图中的免疫细包换为胰岛B细包,则神经递质和高血糖都可刺激胰岛B细包
D.若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是白细包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则二者可作用于神经系统
8.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如图所示。(图中字母表示免疫细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包称为靶细包,a细包是记忆T细包
B.b细包是辅助性T细包,它可以直接加速细包毒性T细包的活化
C.图中仅a细包和d细包具有分裂分化能力
D.c细包与靶细包接触并使靶细包裂解属于细包免疫过程
题型五 二次免疫和初次免疫的比较
9.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包,下图显示某人10年内血液中HIV的RNA、抗HIV抗体、CD4+T细包和T细包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检测血液中抗HIV抗体水平可作为判断人体是否感染HIV的依据
B.CD4+T细包能识别并接触裂解靶细包,CD8+T细包能摄取处理呈递抗原
C.6-12周内HIV浓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免疫系统清除了大量HIV病毒
D.图中显示HIV进入人体内后会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包免疫
10.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 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 HIV 浓度和辅助性T细包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HIV 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
B.曲线BC段,HIV 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包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C.曲线CD段,人体的细包免疫能力大大下降,艾滋病病发时,机体不产生相应抗体
D.艾滋病患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死因均为免疫过弱导致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一、单选题
1.重症肌无力(MG)是发生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自身免疫病。以往研究认为体液免疫过程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异常增多是MG的唯一发病因素,多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Ⅰ)治疗。近期研究显示,细包因子(CK)参与了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产生和细包介导的免疫反应。糖皮质激素既可阻断CK生态转录,又可抑制CK受体从而阻断CK作用通路,糖皮质激素已成为目前治疗MG的有效药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细包因子两者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能会导致机体出现感染等不良反应
C.长期单独用AChEI治疗MG会引起乙酰胆碱受体被破坏,加重病情并产生耐药性
D.糖皮质激素通过改善机体免疫监视功能缓解MG症状
2.在人体所有细包膜的表面,都有多种不同的蛋白质,其中包括作为分子标签来起作用的一组蛋白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细包膜上的分子标签和病毒上的分子标签都具有特异性
B.免疫细包都能通过受体特异性的识别人体细包和病毒或细菌
C.细包因子能促进有关免疫细包的增殖分化,加强有关免疫细包的免疫功能
D.免疫细包识别并攻击病毒的过程既有体液免疫,又有细包免疫
3.自限性疾病一般指病原体急性感染后虽然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但这些症状持续时间不长,即使未经治疗,临床症状也会消失,不会对身体造成永久的伤害,也不会导致慢性感染。如图表示某病毒感染人体后,体内出现的部分免疫应答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巨噬细包与T淋巴细包密切接触可激活T淋巴细包
B.机体免疫应答清除病原体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
C.图中巨噬细包吞噬和处理病原体①的过程,一定为细包免疫过程的一部分
D.③代表溶菌酶,巨噬细包的溶酶体分解病毒与细包毒性T细包抵抗病毒的机制相同
4.2023年6月北京发现两例猴痘病例。猴痘(monkeypox)是由猴痘病毒所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属于自限性疾病,大部分患者在2~6周内自行痊愈。猴痘最初发生于非洲中西部雨林中的猴类,也可感染其他动物和,其传染途径主要包括血液和体液。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接种天花疫苗可有效预防猴痘病毒的感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猴痘病毒能感染猴与人,表明猴与相应细包膜上具有相同的受体
B.猴痘病毒侵入人体后,在无其他药物辅助的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将其完全清除
C.猴痘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中含有猴痘病毒和对抗猴天花病毒的抗体
D.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所携带的抗原是相同的
5.mRNA疫苗打破了传统灭活、减毒疫苗的免疫激活模式,创新性地利用人体本身细包生产抗原,以此激活特异性免疫。如图为mRNA疫苗的作用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细包A为吞噬细包,其可特异性识别抗原
B.包裹RNA的脂质膜为单层磷脂分子层
C.进入人体细包的是病毒的mRNA,其作为抗原激活了人体的免疫反应
D.相比灭活病毒的疫苗,mRNA疫苗注射后,人体内存在病毒抗原的时间较久
6.春季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季节,曾经感染过腮腺炎病毒的人,可对此病产生终生免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B.抵抗腮腺炎病毒的抗体是在淋巴细包中产生的
C.患过腮腺炎的人,对禽流感也会产生一定的抵抗力
D.对患腮腺炎的病人及时隔离治疗,这属于控制传染源
7.免疫球蛋白(Ig)是一类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蛋白质,均由两条相同的轻链和两条相同的重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根据特性和功能,与血型有关的天然抗体为IgM型,若某人红细包表面有A抗原,则这个人的血型为A型;若某人红细包表面没有A抗原和B抗原,则这个人的血型为O型。当外来抗原引起免疫反应时,免疫系统能产生针对该抗原的另一种类型的抗体IgG。IgG可以穿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正确的是(  )
A.Ig类型的多样性与构成Ig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肽链的条数有关
B.人体合成抗B抗原的IgM,需要红细包表面上B抗原的刺激
C.母亲的IgG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可提高新生儿抗感染能力
D.将大量A型血红细包输入O型血人体内,可发现抗A抗原的IgG
8.糖皮质激素(GC)可通过抑制细包因子释放等途径,调控免疫系统的功能。当出现应激刺激时,机体通过途径I增加GC的分泌。脑—脾神经通路是一条从下丘脑CRH神经元到脾内的神经通路,该通路也可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调节过程如途径Ⅱ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应激刺激时,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下丘脑分泌促糖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B.应激刺激时,乙酰胆碱在该免疫活动调节过程中起神经递质传递信号的作用
C.适度应激刺激,通过脑—脾神经通路传导激活B细包并分泌抗体,降低免疫力
D.过度应激刺激,糖皮质激素(GC)分泌增加,抑制细包因子释放,降低免疫力
9.快速分裂的癌细包内会积累较高浓度的乳酸。研究发现,乳酸与锌离子结合可以抑制蛋白甲的活性,甲活性下降导致蛋白乙的SUMO化修饰加强,进而加快有丝分裂后期的进程。癌细包在体内生长、转移及复发的过程中,必须不断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就是所谓的“免疫逃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癌细包通过无氧呼吸在线粒体中产生大量乳酸
B.乳酸可以促进DNA的复制,较高浓度乳酸可以促进细包的有丝分裂
C.癌细包大量表达某种产物,可减弱细包毒性T细包的凋亡
D.敲除蛋白甲生态可升高细包内蛋白乙的SUMO化水平
10.下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初次入侵的甲流病毒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能增殖、分化的细包只有细包甲、细包乙
B.细包甲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刺激及细包因子的作用
C.图中能识别甲流病毒的细包只有细包甲和细包丙
D.图示过程无法清除入侵细包的甲流病毒
二、非选择题
11.细包因子风暴综合征是指免疫系统产生过多炎症信号,有时会导致器官衰竭和死亡的一组相关疾病。当病人体内的免疫效应细包被过度激活,细包因子会大量释放,而细包因子会引起引发炎症,使人体肿胀、疼痛、发热甚至引发休克。回答下列问题:
(1)病原体入侵人体,首先需要突破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如皮肤表面的黏膜)和化学防御(如 )。
(2)若该病原体已经感染过人体,记忆B细包再次接触该病原体时,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 细包和 细包。此外,被感染的体细包还会释放 刺激周围细包产生抑制病毒复蛋白质。
(3)细包因子风暴导致人体肿胀是因为炎症使毛细血管的 升高,同时细包因子风暴还会导致一氧化氮的大量释放,一氧化氮具有促进血管扩张的作用。据上述信息推测细包因子风暴引发人体休克的原因是 。
(4)临床上可使用 激素来治疗细包因子风暴。细包因子风暴综合征是一种 。
A.过敏反应 B.免疫缺陷病 C.自身免疫病
12.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2023年初新冠疫情过后,甲流疫情再度来袭。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以通过打喷嚏、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而传播。流感的症状主要是发热、咳嗽、咽痛,部分人还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多通风、勤洗手、少聚集、戴口罩等是预防甲流的基本方法,接种甲流疫苗是预防甲流的最有效方法。
资料二: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可快速筛查诊断出甲流患者,实现早诊早治,对疫情防控有重要意义。抗原检测卡如下图所示。检测卡特定的位置上,附着有针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抗体。将样本液滴入样本孔内,样本液会从样本孔流向检测线(T)和质控线(C)。如果样本液中含有相应的抗原,就可以观察到T线和C线均显示出红色条带,即为阳性。
(1)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由 部分组成。
(2)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引起甲流的病原体是 。资料一中的“少聚集”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3)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人们接种甲流疫苗后会获得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免疫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4)资料二中,抗原检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物质是针对 ,它能与甲型流感病毒发生反应。
(5)当身体感觉不适,如果利用家庭药箱中的常用药,应该仔细阅读 ,做到合理用药。
13.新冠病毒通过S蛋白识别细包表面的ACE2分子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细包,如图是mRNA疫苗在树突状细包中合成以及树突状细包呈递抗原的过程图。体外环境转录的mRNA会被树突细包识别和引起炎症信号因子释放,而哺乳动物细包转录的mRNA并不会引发同样的反应。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Kariko、DrewWeissman经过研究发现,用假尿苷代替尿苷的mRNA可减弱免疫激活能力,同时保留编码蛋白质能力,从而使得针对新冠病毒的有效mRNA疫苗得以开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图中mRNA疫苗的模板是 ,包裹mRNA疫苗的脂质体进入树突状细包后,在细包内表达出相应的产物,经 水解产生抗原肽,抗原肽与镶嵌在 膜上的MHCI结合,最终呈递到细包表面,然后激活特异性免疫。
(2)图中过程表明激活B细包必须的两个信号是 。
(3)体外环境转录的未修饰的mRNA被树突状细包识别后,炎症介质释放并激活血管反应,血浆蛋白渗出到损伤因子所在部位,进而引起炎症部位水肿。引起水肿的原因是 。
(4)经过碱基修饰的mRNA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需要下列 (填写编号)物质或结构的参与。
①氨基酸 ②tRNA ③ATP ④DNA ⑤核糖体
(5)结合图示,与传统灭活病毒疫苗和重组疫苗相比,从特异性免疫类型角度分析mRNA疫苗的优势是 。
一、单选题
1.(2024·重庆·高考真题)肿瘤所处环境中的细包毒性T细包存在题图所示代谢过程。其中,PC酶和PDH酶控制着丙酮酸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进入有氧呼吸三羧酸循环。增加PC酶的活性会增加琥珀酸的释放,琥珀酸与受体结合可增强细包毒性T细包的杀伤能力,若环境中存在乳酸,PC酶的活性会被抑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三羧酸循环的代谢反应直接需要氧
B.图中草酰乙酸和乙酰辅酶A均产生于线粒体内膜
C.肿瘤细包无氧呼吸会增强细包毒性T细包的杀伤能力
D.葡萄糖有氧呼吸的所有代谢反应中至少有5步会生成[H]
2.(2024·重庆·高考真题)某些树突状细包可迁移到抗原所在部位,特异性识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增殖后大部分形成活化的树突状细包,小部分形成记忆树突状细包。为验证树突状细包的免疫记忆,研究人员用3种不同品系的小鼠(同一品系小鼠具有相同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进行了如图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树突状细包的免疫记忆体现在抗原呈递功能增强
B.③中活化的树突状细包可识别丙品系小鼠的抗原
C.II组中检测到的活化树突状细包与I组相近
D.II组和III组骨髓中均可检测到记忆树突状细包
3.(2024·重庆·高考真题)科学家证明胸腺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说法正确的是( )
分组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步骤一 步骤二 成功率(%) 排斥率(%)
① 出生后不摘除胸腺 移植不同品系小鼠皮肤 0 100
② 出生后1~16小时摘除胸腺 71 29
③ 出生后5天摘除胸腺 0 100
A.①组排斥时不用辅助性T细包参与
B.②组成功小鼠比排斥小鼠更易患肿瘤
C.③组使用免疫抑制剂可避免免疫排斥
D.根据所给信息推测,出生后20小时摘除胸腺,再移植皮肤后不出现排斥
4.(2024·贵州·高考真题)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下列疾病中可通过接种疾苗预防的是( )
①肺结核 ②白化病 ③缺铁性贫血 ④流行性感冒 ⑤尿毒症
A.①④ B.②③ C.①⑤ D.③④
5.(2024·江西·高考真题)某些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会引起机体产生急性炎症反应(造成机体组织损伤)。为研究化合物Y的抗炎效果,研究人员以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炎症小鼠为空白对照,以中药复方制剂H为阳性对照,用相关淋巴细包的增殖率表示炎症反应程度,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LPS诱导的急性炎症是一种特异性免疫失调所引起的机体反应
B.中药复方制剂H可以缓解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
C.化合物Y可以增强急性炎症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D.中药复方制剂H比化合物Y具有更好的抗炎效果
6.(2024·甘肃·高考真题)乙脑病毒进入机体后可穿过血脑屏障侵入脑组织细包并增殖,使机体出现昏睡、抽搐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包毒性T细包被抗原呈递细包和辅助性T细包分泌的细包因子激活,识别并裂解乙脑病毒
B.吞噬细包表面受体识别乙脑病毒表面特定蛋白,通过内吞形成吞噬溶酶体消化降解病毒
C.浆细包分泌的抗体随体液循环并与乙脑病毒结合,抑制该病毒的增殖并发挥抗感染作用
D.接种乙脑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记忆B细包和记忆T细包,预防乙脑病毒的感染
7.(2024·山东·高考真题)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结构模式图如图所示。HBV与肝细包吸附结合后,脱去含有表面抗原的包膜,进入肝细包后再脱去由核心抗原组成的衣壳,大量增殖形成新的HBV,释放后再感染其他肝细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树突状细包识别HBV后只发挥其吞噬功能
B.辅助性T细包识别并裂解被HBV感染的肝细包
C.根据表面抗原可制备预防乙型肝炎的乙肝疫苗
D.核心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过程属于细包免疫
8.(2023·海南·高考真题)肿瘤相关巨噬细包(TAM)通过分泌白细包介素-10(IL-10),促进TAM转变成可抑制T细包活化和增殖的调节性T细包,并抑制树突状细包的成熟,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调节性T细包参与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
B.树突状细包可抑制辅助性T细包分泌细包因子
C.TAM使肿瘤细包容易遭受免疫系统的攻击
D.IL-10是免疫活性物质,可通过TAM间接促进T细包活化和增殖
9.(2023·天津·高考真题)白细包分化抗原(CD)是白细包膜表面标志蛋白。 辅助性T细包表面存在CD4(CD4+),细包毒性T细包表面存在 CD8(CD8+)。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的是
A.CD4+细包参与体液免疫 B.CD4+细包参与细包免疫
C.CD8+细包参与体液免疫 D.CD8+细包参与细包免疫
10.(2023·湖南·高考真题)某少年意外被锈钉扎出一较深伤口,经查体内无抗破伤风的抗体。医生建议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和破伤风抗毒素(抗体)以预防破伤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伤口清理后,须尽快密闭包扎,以防止感染
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防御
C.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激活的记忆细包能产生抗体
D.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二、多选题
11.(2024·吉林·高考真题)病毒入侵肝脏时,肝巨噬细包快速活化,进而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部分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与红细包观察和计数不同,T细包需要先 后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计数。培养T细包时提供恒定浓度的CO2,使培养pH维持在中性偏 。
(2)血液T细包百分率和T细包增殖能力可以反映细包免疫功能的强弱。刺激迷走神经,血液T细包百分率和T细包增殖能力都显著上升;剪断迷走神经,血液T细包百分率和T细包增殖能力都显著下降。基于上述结果,迷走神经具有 的作用。静脉注射阿托品后,血液T细包百分率和T细包增殖能力显著下降,说明T细包膜存在 受体。
(3)剪断一侧迷走神经后,立即分别刺激外周端(远离延髓一端)和中枢端(靠近延髓一端)血液T细包百分率和T细包增殖能力都显著上升,说明迷走神经含有 纤维。
(4)用结核菌素接种家兔,免疫细包分泌的 作用于迷走神经末梢的受体,将 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迷走神经传入冲动显著增加,而 传递免疫反应的信息,调节免疫反应。
(5)雌激素能调节体液免疫。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受垂体分泌的 调节,通过检测血液B细包百分率和 (答出两点)等指标来反映外源雌激素对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
15.(2023·河北·高考真题)采食减少是动物被感染后的适应性行为,可促进脂肪分解,产生β-羟基丁酸(BHB)为机体供能。研究者用流感病毒(IAV)感染小鼠,之后统计其采食量并测定血中葡萄糖和BHB水平,结果见图1。测定BHB对体外培养的CD4+T细包(一种辅助性T细包)增殖及分泌干扰素-γ水平的影响,结果见图2。已知干扰素-γ具有促免疫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1)小鼠感染IAV后,胰岛 细包分泌的 增多,从而促进 的分解及非糖物质的转化以维持血糖水平。
(2)IAV感染引发小鼠内环境改变,导致支配胃肠的 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胃肠蠕动及消化腺分泌减弱,此过程属于 反射。
(3)侵入机体的IAV经 摄取和加工处理,激活CD4+T细包。活化的CD4+T细包促进细包毒性T细包生成,增强机体 免疫。
(4)小鼠感染期采食量下降有利于提高其免疫力。据图分析,其机理为 。
16.(2023·重庆·高考真题)某些过敏性哮喘患者体内B细包活化的部分机制如图所示,呼吸道上皮细包接触过敏原后,分泌细包因子IL-33,活化肺部的免疫细包ILC2.活化的ILC2细包分泌细包因子IL-4,参与B细包的激活。
(1)除了IL-4等细包因子外,B细包活化还需要的信号有 。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激活肥大细包释放组(织)胺,肥大细包被激活的过程是 。
(2)研究发现,肺中部分神经元释放的多巴胺可作用于ILC2细包。通过小鼠哮喘模型,发现哮喘小鼠肺组织中多巴胺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推测多巴胺对ILC2细包释放IL-4的作用为 (填“抑制”或“促进”)。对哮喘小鼠静脉注射多巴胺,待其进入肺部发挥作用后,与未注射多巴胺的哮喘小鼠相比,分泌IL-33、过敏原特异性抗体和组(织)胺的含量会 、 和 。
(3)以上研究说明,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