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讲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第一课时,植物生长素及其生理作用)
目录
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2
02知识导图·思维领航 3
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3
考点一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3
知识点1 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实验 3
知识点2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5
知识点3 不同处理条件下植物生长弯曲情况分析(常考点) 7
知识点4 植物激素的概念 8
考向1 围绕生长素的发现实验与向性运动分析,考查科学思维 9
考点二 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 10
知识点1 生长素的合成 10
知识点2 生长素的运输 11
知识点3 生长素的分布 12
考向1 结合生长素的合成、分布与运输,考查科学思维 12
考点三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3
知识点1 作用方式、作用表现及作用实质 13
知识点2 影响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因素 13
知识点3 生长素生理作用特点的典型实例 15
知识点4 辨析生长素两重性分析中的几个易错点(常考点) 16
考向1 围绕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考查科学思维 16
04真题练习·命题洞见(含2024年高考真题) 18
05长句分析·规范作答 19
一、教材知识链接 19
二、教材深挖拓展 19
三、长句规范作答 19
考点 由高考知核心知识点 预测
植物生长素及其生理作用 考点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3年6次,全国卷3年0次) 2024,贵州,选择 2024,北京,解答 2023,江苏,解答 题型:选择题、解答题 内容:本专题知识难度较低,要求基础要扎实。考查学生对相关生长素发现、合成、产生、生理作用的整体性的认识,或结合一些情景信息或表格信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能力。
考点二: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 (3年8次,全国卷3年0次) 2024,河北,选择 2023,山东,选择 2023,天津,填空
考点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3年14次,全国卷3年1次) 2024,河北,选择 2023,天津,选择 2023,广东,选择 2022,北京,解答
课标要求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生理作用,概述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2.概述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3.阐明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4.概述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的应用。 5.概述光、温度、重力等环境因素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
新旧教材对比 增:①不同植物激素作用的相关性;②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③乙烯利催熟水果实验。 改:①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更为广泛;②“油菜素”改为“油菜素内酯”;③扩充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删: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考点一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知识点1 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实验
1.达尔文父子的实验(19世纪末)
(1)实验材料:金丝雀虉(yì)草(一种禾本科植物)的胚芽鞘。
该实验的对照组为 ① ,实验组为 ②③④ ;
①②对照,自变量为 有无尖端 ,说明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与 尖端 有关;
①③对照,自变量为 尖端有无遮光 ,说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 尖端感受单侧光 有关;
③④对照,自变量为 遮光部位 ;
①③④对照,说明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 尖端 ;
(2)实验分析及结论
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了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注意:感光部位在尖端;弯曲生长的部位是尖端下部伸长区;
2.鲍森.詹森(1913年)
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鲍森·詹森实验的不足之处:无法排除琼脂片可能导致胚芽鞘生长的结论。
没有形成单一变量,无法排除“琼脂片可能导致胚芽鞘生长”的结论。
3.拜尔(1918年)
实验结论: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1)拜尔实验为什么要在黑暗中进行? 排除光照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
(2)拜尔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无法证明尖端是否产生某种物质
4.温特(1926年)
【特别提示】对温特实验之前的实验结论进行描述时,不能出现“生长素”,只能说“影响”。
实验结论:胚芽鞘弯曲生长确实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5.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总结
知识点2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1.向光性的解释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核心归纳】
胚芽鞘实验的重要结论
(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 胚芽鞘尖端 。
(2)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 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伸长区 。
(3)感光部位—— 胚芽鞘尖端 。
(4)生长素的产生是否需要光—— 不需要 。
(5)单侧光只影响生长素的 分布 ,不影响生长素的 合成 。
【教材隐性知识】源于选择性必修1 P92“相关信息”: 植物向光性的另一种理论:单侧光照射引起某些 抑制生长的物质 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相关信息】关于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目前还有争议。有学者根据一些实验结果提出,植物向光性生长,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某些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教材隐性知识】选择性必修1 P92“相关信息”:关于植物向光性生长的解释
解释1: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横向运输,向背光侧转移。
解释2: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
解释3:单侧光照射下,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
若解释1正确,则a~d四个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关系为c>a=b>d。
若解释2正确,则a~d四个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关系为c=a=b>d。
若解释3正确,则a~d四个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关系为a=b=c=d。
知识点3 不同处理条件下植物生长弯曲情况分析(常考点)
【检测】判断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①-⑩左侧单侧光照射)
判断植物向性运动的常用方法有:遮盖类、暗箱类、插入类、移植类、旋转类、横置类、失重类等。
类别 图解条件 相关结果
遮盖类 ①直立生长;②向光生长
暗箱类 ①直立生长;②向光(小孔)生长
插入类 ①向右侧生长;②直立生长;③向光生长;④向光生长
移植类 ①直立生长;②向左侧生长;③④中IAA的含量关系:a=b+c,b>c
旋转类 ①直立生长;②向光生长;③向小孔生长;④茎向心生长,根离心生长
横置类 ①②中IAA含量及作用:①:a=b,c=d,都促进水平生长;②:a失重类 幼苗移到太空 向光性仍保留,但失去了根的向重力性和茎的负向重力性
【归纳总结】“三看法”判断胚芽鞘生长情况
知识点4 植物激素的概念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 产生部位 运送到 作用部位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叫作植物激素。
项目 植物激素 动物激素
合成部位 无专门的分泌器官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包
作用部位 没有特定的器官 特定的器官、组织
运输途径 极性 运输、 非极性 运输和 运输 随血液循环( 体液 )运输
化学本质 有机小分子(注意:不是蛋白质(常考)) 蛋白质类、 类固醇 、氨基酸衍生物等
【易错辨析】
1.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
2.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吲哚乙酸引起的,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
3.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尖端下部生长素产生不均匀造成的( )
考向1 围绕生长素的发现实验与向性运动分析,考查科学思维
例1.如图是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向光性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对比分析图①②结果,证明生长素是不能透过云母片的
B.图④和⑤实验说明琼脂不会阻止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
C.若将图②的云母片改换成琼脂,结果仍然有向光弯曲生长的现象
D.若将图④的琼脂改换成云母片,结果仍然有向光弯曲的现象
【变式训练】1.下图表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系列实验(“←”“→”表示光照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的生长素含量相等,胚芽鞘①将直立生长
B.胚芽鞘②将向右侧弯曲生长,胚芽鞘③将直立生长
C.胚芽鞘④⑥直立生长,胚芽鞘⑤向右弯曲生长
D.装置⑦和⑧中植株都会向暗箱开孔处弯曲生长
【变式训练】2.如图是与生长素有关的部分实验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一证明生长素的产生依赖光照
B.实验二证明尖端产生的“影响”能向下运输
C.实验三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
D.实验四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影响”是生长素
【变式训练】3.如图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
B.b中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通过琼脂片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C.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D.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考点二 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
知识点1 生长素的合成
1.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芽、幼嫩的叶、发育中的种子。
注意:植物没有专门的内分泌腺器官。
2.生长素由 色氨酸 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
注意:该过程不需要光,有无光均产生。
知识点2 生长素的运输
生长素的运输特点
(1)横向运输:
原因:在单侧光、重力等单一方向的刺激。
部位:根尖、茎尖等生长素产生部位。
(2)极性运输:
部位: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
方向: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方式:主动运输。
(3)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如韧皮部),通过输导组织进行。
【拓展延伸】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位于形态学下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请思考下列问题:
(1)本实验能否得出“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这一结论?为什么?
提示:不能。因为仅就该实验只能证明“生长素可以从胚芽鞘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证明“生长素不能由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2)欲得出上述结论应怎样改进实验更具说服力?
知识点3 生长素的分布
生长素在植物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易错辨析】
1.幼芽、幼叶和种子都能产生大量的生长素( )
2.植物茎尖的细包可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 )
3.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 )
4.生长素在根部的极性运输方向为由“根尖端”运往“根近茎端”( )
考向1 结合生长素的合成、分布与运输,考查科学思维
例1.下列有关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幼嫩的细包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小于衰老细包
B.生长素合成和分布的主要场所是植物体的未成熟组织
C.在植物体的幼嫩部位,生长素不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
D.呼吸抑制剂可以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
【变式训练】1.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侧光会刺激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并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
B.生长素在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极性运输过程中,会消耗能量
C.植物幼叶和发育的种子中的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D.生长素在植物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变式训练】2.下列有关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极性运输,不能非极性运输
B.生长素由专门的器官产生,作用于特定的靶细包或靶器官
C.生长素和靶细包的受体结合后能影响靶细包内生态的表达
D.高浓度生长素能抑制种子的形成,从而形成无子果实
【变式训练】3.科学家曾经在人的尿液中发现了吲哚乙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内有将色氨酸催化成吲哚乙酸的酶
B.根的吲哚乙酸主要由地上部分运输而来
C.合成生长素的腺体分布于幼嫩的芽、叶等部位
D.吲哚丁酸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属于生长素
考点三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知识点1 作用方式、作用表现及作用实质
1.作用方式:给细包传达信息,起着调节细包生命活动的作用。
【特别注意】生长素不起催化作用,不为细包提供能量,而是给细包传达信息,起调节作用。
2.作用机理:
3.作用表现:
(1)在细包水平:促进细包 伸长生长 、诱导 细包分化 等。
(3)在器官水平: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如促进 侧根和不定根 发生,影响 花、叶和果实发育 等。
知识点2 影响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因素
1.作用特点: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图1中曲线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影响,a、c、e、f点代表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教材隐性知识】选择性必修1 P94“思考·讨论”:
(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茎生长的促进作用一定不同吗?
(2)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一定不同吗? (填“一定”或“不一定”)。
2.影响因素:
(1)细包的成熟程度: 幼嫩 的细包对生长素敏感, 衰老 细包比较迟钝。
(2)器官的种类: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拓展延伸】图2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的影响不同,则:
①图中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 最适浓度 。根、芽、茎三种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 根>芽>茎 。
②当生长素浓度为10-6 mol/L时,对根、芽、茎生长的作用依次为 抑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促进 。
③生长素作用的特点可简单地理解成“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对根、芽、茎来说,“低浓度”和“高浓度”的界限依次是图中的 a′、b′、c′ 。
(3)植物的种类:不同种类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①敏感程度: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②应用:用生长素类调节剂来杀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最适宜浓度为 c 点对应的浓度。
知识点3 生长素生理作用特点的典型实例
(1)概念:顶芽优先生长, 侧芽的发育受抑制 的现象。
(2)形成原因
注意:越靠近顶芽的侧芽生长素浓度越高,受到的抑制程度越大。
(3)解除顶端优势: 去除顶芽 。
①去除顶芽后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于是侧芽萌动、加快生长。
②维持顶端优势:需要长高的植物(如木材):保留顶端优势。
2.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1)茎部:A和B处的生长素浓度: B>A ;生长速度: B>A 。
原因:由于重力的影响,茎的近地侧生长素含量比背地侧多,导致近地侧生长速度快于背地侧
(2)根部:C和D处的生长素浓度: D>C ;生长速度: C>D 。
原因:由于重力的影响,根的背地侧生长素含量比向光侧多,由于根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导致背地侧生长速度快于近地侧。
【特别提醒】能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等。茎的背地性不能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因为近地侧和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都是促进茎的生长。
知识点4 辨析生长素两重性分析中的几个易错点(常考点)
1.误认为“抑制生长”就是“不生长”
抑制生长≠不生长,所谓“抑制”或“促进”均是相对于“对照组”(即自然生长或加蒸馏水处理的组别)而言的——凡生长状况差于对照组者可谓生长受抑制,生长状况好于对照组者可谓“促进生长”。
2.不能准确界定生长素作用是否体现出“两重性”
确认能否体现两重性的关键在于“浓度与生长状况”。
①若生长较慢处的生长素浓度>生长较快处的生长素浓度则可体现两重性,如根背地生长、顶端优势等。
②若生长较慢处的生长素浓度<生长较快处的生长素浓度,则不能体现两重性,只能表明“低浓度促进生长”。如茎的向光性和茎背地生长。
3.误将高于最适浓度的浓度都当做“抑制浓度”
曲线中HC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减弱,但仍为促进生长的浓度,不是抑制浓度,高于i时才会抑制植物生长,才是“抑制浓度”。
考向1 围绕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考查科学思维
例1.为研究油菜素内酯(BL)和生长素(IAA)对植物侧根形成是否有协同效应,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不含BL、含有1(nmol·L-1)BL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IAA,培养拟南芥8天,统计侧根数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0~1(nmol·L-1)IAA浓度范围内,BL对侧根形成无影响
B.1~20(nmol·L-1)IAA浓度范围内,BL与IAA对侧根形成的协同作用显著
C.20~50(nmol·L-1)IAA浓度范围内,BL对侧根形成影响更显著
D.0~50(nmol·L-1)IAA浓度范围内,BL与IAA协同作用表现为低浓度抑制、高浓度促进
【变式训练】1.如图甲为玉米胚芽鞘中生长素诱导的生长和细包壁酸化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
的推测或推论正确的是( )
序号 研究结果 推测成推论
① 水分子通过细包膜的速率高于人工膜 细包膜存在特殊的水分子通道
② 人成熟红细包脂质单分子层面积为表面积的2倍 细包膜的磷脂分子为两层
③ 注射加热致死的S型肺炎链球菌,小鼠不死亡 S型肺炎链球菌的DNA被破坏
④ DNA双螺旋结构 半保留复制
⑤ 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2.(2024·河北·高考真题)水稻在苗期会表现出顶端优势,其分蘖相当于侧枝。AUX1是参与水稻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载体蛋白之一。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UX1缺失突变体的分蘖可能增多
B.分蘖发生部位生长素浓度越高越有利于分蘖增多
C.在水稻的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进行非极性运输
D.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促进分蘖的生长,却抑制根的生长
3.(2023·山东·高考真题)拟南芥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以其幼苗为实验材料进行向光性实验,处理方式及处理后4组幼苗的生长、向光弯曲情况如图表所示。由该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是( )
分组 处理 生长情况 弯曲情况
甲 不切断 正常 弯曲
乙 在①处切断 慢 弯曲
丙 在②处切断 不生长 不弯曲
丁 在③处切断 不生长 不弯曲
A.结构Ⅰ中有产生生长素的部位
B.①②之间有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
C.甲组的①②之间有生长素分布不均的部位
D.②③之间无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
4.(2023·广东·高考真题)某研学小组参加劳动实践,在校园试验田扦插繁殖药用植物两面针种苗。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插条只能保留1个芽以避免养分竞争
B.插条均应剪去多数叶片以避免蒸腾作用过度
C.插条的不同处理方法均应避免使用较高浓度NAA
D.插条均须在黑暗条件下培养以避免光抑制生根
一、教材知识链接
1.(选择性必修1 P92)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2.(选择性必修1 P92)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3.(选择性必修1 P92)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几乎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所有生命活动。
4.(选择性必修1 P93)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5.(选择性必修1 P93)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地运输,称为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
6.(选择性必修1 P93)生长素在细包水平上起着促进细包伸长生长、诱导细包分化等作用;在器官水平上则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如促进侧根和不定根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发育等。
7.(选择性必修1 P94)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8.(选择性必修1 P94)幼嫩的细包对生长素敏感,衰老细包则比较迟钝;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
二、教材深挖拓展
1.(选择性必修1 P94“思考·讨论”)“促进”或“抑制”的作用效果是如何得到的
三、长句规范作答
1.(科学思维)温特(1926年)实验在放置琼脂块前,要将其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在蒸馏水中侵泡一段时间,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产实践)大型乔木的树冠多呈圆锥形,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31讲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第一课时,植物生长素及其生理作用)
目录
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2
02知识导图·思维领航 3
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3
考点一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3
知识点1 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实验 3
知识点2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5
知识点3 不同处理条件下植物生长弯曲情况分析(常考点) 7
知识点4 植物激素的概念 8
考向1 围绕生长素的发现实验与向性运动分析,考查科学思维 9
考点二 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 11
知识点1 生长素的合成 11
知识点2 生长素的运输 12
知识点3 生长素的分布 13
考向1 结合生长素的合成、分布与运输,考查科学思维 13
考点三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4
知识点1 作用方式、作用表现及作用实质 14
知识点2 影响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因素 15
知识点3 生长素生理作用特点的典型实例 16
知识点4 辨析生长素两重性分析中的几个易错点(常考点) 17
考向1 围绕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考查科学思维 18
04真题练习·命题洞见(含2024年高考真题) 20
05长句分析·规范作答 23
一、教材知识链接 23
二、教材深挖拓展 23
三、长句规范作答 23
考点 由高考知核心知识点 预测
植物生长素及其生理作用 考点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3年6次,全国卷3年0次) 2024,贵州,选择 2024,北京,解答 2023,江苏,解答 题型:选择题、解答题 内容:本专题知识难度较低,要求基础要扎实。考查学生对相关生长素发现、合成、产生、生理作用的整体性的认识,或结合一些情景信息或表格信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能力。
考点二: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 (3年8次,全国卷3年0次) 2024,河北,选择 2023,山东,选择 2023,天津,填空
考点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3年14次,全国卷3年1次) 2024,河北,选择 2023,天津,选择 2023,广东,选择 2022,北京,解答
课标要求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生理作用,概述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2.概述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3.阐明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4.概述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的应用。 5.概述光、温度、重力等环境因素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
新旧教材对比 增:①不同植物激素作用的相关性;②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③乙烯利催熟水果实验。 改:①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更为广泛;②“油菜素”改为“油菜素内酯”;③扩充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删: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考点一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知识点1 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实验
1.达尔文父子的实验(19世纪末)
(1)实验材料:金丝雀虉(yì)草(一种禾本科植物)的胚芽鞘。
该实验的对照组为 ① ,实验组为 ②③④ ;
①②对照,自变量为 有无尖端 ,说明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与 尖端 有关;
①③对照,自变量为 尖端有无遮光 ,说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 尖端感受单侧光 有关;
③④对照,自变量为 遮光部位 ;
①③④对照,说明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 尖端 ;
(2)实验分析及结论
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了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注意:感光部位在尖端;弯曲生长的部位是尖端下部伸长区;
2.鲍森.詹森(1913年)
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鲍森·詹森实验的不足之处:无法排除琼脂片可能导致胚芽鞘生长的结论。
没有形成单一变量,无法排除“琼脂片可能导致胚芽鞘生长”的结论。
3.拜尔(1918年)
实验结论: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1)拜尔实验为什么要在黑暗中进行? 排除光照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
(2)拜尔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无法证明尖端是否产生某种物质
4.温特(1926年)
【特别提示】对温特实验之前的实验结论进行描述时,不能出现“生长素”,只能说“影响”。
实验结论:胚芽鞘弯曲生长确实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5.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总结
知识点2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1.向光性的解释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核心归纳】
胚芽鞘实验的重要结论
(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 胚芽鞘尖端 。
(2)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 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伸长区 。
(3)感光部位—— 胚芽鞘尖端 。
(4)生长素的产生是否需要光—— 不需要 。
(5)单侧光只影响生长素的 分布 ,不影响生长素的 合成 。
【教材隐性知识】源于选择性必修1 P92“相关信息”: 植物向光性的另一种理论:单侧光照射引起某些 抑制生长的物质 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相关信息】关于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目前还有争议。有学者根据一些实验结果提出,植物向光性生长,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某些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教材隐性知识】选择性必修1 P92“相关信息”:关于植物向光性生长的解释
解释1: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横向运输,向背光侧转移。
解释2: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
解释3:单侧光照射下,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
若解释1正确,则a~d四个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关系为c>a=b>d。
若解释2正确,则a~d四个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关系为c=a=b>d。
若解释3正确,则a~d四个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关系为a=b=c=d。
知识点3 不同处理条件下植物生长弯曲情况分析(常考点)
【检测】判断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①-⑩左侧单侧光照射)
判断植物向性运动的常用方法有:遮盖类、暗箱类、插入类、移植类、旋转类、横置类、失重类等。
类别 图解条件 相关结果
遮盖类 ①直立生长;②向光生长
暗箱类 ①直立生长;②向光(小孔)生长
插入类 ①向右侧生长;②直立生长;③向光生长;④向光生长
移植类 ①直立生长;②向左侧生长;③④中IAA的含量关系:a=b+c,b>c
旋转类 ①直立生长;②向光生长;③向小孔生长;④茎向心生长,根离心生长
横置类 ①②中IAA含量及作用:①:a=b,c=d,都促进水平生长;②:a失重类 幼苗移到太空 向光性仍保留,但失去了根的向重力性和茎的负向重力性
【归纳总结】“三看法”判断胚芽鞘生长情况
知识点4 植物激素的概念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 产生部位 运送到 作用部位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叫作植物激素。
项目 植物激素 动物激素
合成部位 无专门的分泌器官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包
作用部位 没有特定的器官 特定的器官、组织
运输途径 极性 运输、 非极性 运输和 运输 随血液循环( 体液 )运输
化学本质 有机小分子(注意:不是蛋白质(常考)) 蛋白质类、 类固醇 、氨基酸衍生物等
【易错辨析】
1.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 )
提示: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有机小分子
2.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吲哚乙酸引起的,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 )
提示:没有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吲哚乙酸引起的
3.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尖端下部生长素产生不均匀造成的( × )
提示: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
考向1 围绕生长素的发现实验与向性运动分析,考查科学思维
例1.如图是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向光性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对比分析图①②结果,证明生长素是不能透过云母片的
B.图④和⑤实验说明琼脂不会阻止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
C.若将图②的云母片改换成琼脂,结果仍然有向光弯曲生长的现象
D.若将图④的琼脂改换成云母片,结果仍然有向光弯曲的现象
【答案】 D
【解析】 据题意可知,本实验中图①②中云母片可以阻止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往下运送,A正确;④放上琼脂块及尖端并给予单侧光,⑤表示仍能向光弯曲生长,即琼脂不会阻止胚芽鞘尖端制造的生长素往下运送,B正确;若将图②的云母片改换成琼脂,在单侧光的作用下,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结果仍然有向光弯曲生长的现象,C正确;若将图④的琼脂改换成云母片,云母片可以阻止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往下运送,结果燕麦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D错误。
【变式训练】1.下图表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系列实验(“←”“→”表示光照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的生长素含量相等,胚芽鞘①将直立生长
B.胚芽鞘②将向右侧弯曲生长,胚芽鞘③将直立生长
C.胚芽鞘④⑥直立生长,胚芽鞘⑤向右弯曲生长
D.装置⑦和⑧中植株都会向暗箱开孔处弯曲生长
【答案】 D
【解析】 图中胚芽鞘尖端匀速旋转处理后,a、b琼脂块上生长素的含量相等,故胚芽鞘①直立生长,A正确;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②的左侧,因此胚芽鞘②弯向右侧弯曲生长;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③的尖端,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刺激,故胚芽鞘直立生长,B正确;胚芽鞘④尖端的中间插入云母片,阻碍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故胚芽鞘直立生长;胚芽鞘⑤尖端下方的一侧插入云母片,阻断了这一侧生长素向下运输,因此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胚芽鞘⑥的尖端以下插入琼脂片,光源从上竖直照射,胚芽鞘直立生长,C正确;装置⑦中暗箱不动,花盆匀速旋转,故装置⑦中植株直立生长;装置⑧植株弯向小孔生长,D错误。
【变式训练】2.如图是与生长素有关的部分实验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一证明生长素的产生依赖光照
B.实验二证明尖端产生的“影响”能向下运输
C.实验三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
D.实验四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影响”是生长素
【答案】 C
【解析】 实验一条件下,两个胚芽鞘都发生了生长,但是尖端受到光照的胚芽鞘发生了向光弯曲生长,该实验证明植物胚芽鞘具有向光弯曲生长的特性,而不能证明生长素的产生依赖光照,A正确;实验二不能证明“影响”是尖端产生的,也有可能是琼脂片,B错误;实验三的自变量为尖端所放置的位置,结果胚芽鞘向放置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C正确;实验四进一步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一种物质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D错误。
【变式训练】3.如图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
B.b中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通过琼脂片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C.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D.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答案】 D
【解析】 a中由于生长素不能透过玻璃片,故a直立生长,A正确;生长素通过琼脂片的方式属于扩散,不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则只有纸盒开口转向单侧光一侧,才能使尖端右侧接受光照,使左侧生长素分布较多,植株向右侧弯曲生长,C错误;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光只能从开口进入,且只能照射到朝向开口一侧的尖端,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因此植株弯向纸盒开口方向生长,D错误。
考点二 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
知识点1 生长素的合成
1.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芽、幼嫩的叶、发育中的种子。
注意:植物没有专门的内分泌腺器官。
2.生长素由 色氨酸 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
注意:该过程不需要光,有无光均产生。
知识点2 生长素的运输
生长素的运输特点
(1)横向运输:
原因:在单侧光、重力等单一方向的刺激。
部位:根尖、茎尖等生长素产生部位。
(2)极性运输:
部位: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
方向: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方式:主动运输。
(3)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如韧皮部),通过输导组织进行。
【拓展延伸】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位于形态学下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请思考下列问题:
(1)本实验能否得出“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这一结论?为什么?
提示:不能。因为仅就该实验只能证明“生长素可以从胚芽鞘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证明“生长素不能由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2)欲得出上述结论应怎样改进实验更具说服力?
知识点3 生长素的分布
生长素在植物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易错辨析】
1.幼芽、幼叶和种子都能产生大量的生长素( × )
提示:微量
2.植物茎尖的细包可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 × )
3.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 × )
提示:需要
4.生长素在根部的极性运输方向为由“根尖端”运往“根近茎端”( × )
考向1 结合生长素的合成、分布与运输,考查科学思维
例1.下列有关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幼嫩的细包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小于衰老细包
B.生长素合成和分布的主要场所是植物体的未成熟组织
C.在植物体的幼嫩部位,生长素不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
D.呼吸抑制剂可以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
【答案】 B
【解析】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也不同,幼嫩的细包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衰老细包,A正确;植物体的未成熟组织具有分生能力,是生长素合成和分布的主要场所,B正确;在植物体的幼嫩部位,生长素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极性运输,C错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所以呼吸抑制剂能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但不影响生长素的非极性运输,D错误。
【变式训练】1.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侧光会刺激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并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
B.生长素在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极性运输过程中,会消耗能量
C.植物幼叶和发育的种子中的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D.生长素在植物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答案】 A
【解析】 单侧光会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但是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与单侧光无关,A正确;生长素在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极性运输过程是主动运输,因此会消耗能量,B正确;在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都能产生生长素,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C正确;生长素在植物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等处,D错误。
【变式训练】2.下列有关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极性运输,不能非极性运输
B.生长素由专门的器官产生,作用于特定的靶细包或靶器官
C.生长素和靶细包的受体结合后能影响靶细包内生态的表达
D.高浓度生长素能抑制种子的形成,从而形成无子果实
【答案】 C
【解析】 生长素在成熟组织的韧皮部中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植物体内没有产生激素的专门器官,是由植物的特定部位产生的;生长素作为信息分子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性,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果实的发育,形成无子果实。
【变式训练】3.科学家曾经在人的尿液中发现了吲哚乙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内有将色氨酸催化成吲哚乙酸的酶
B.根的吲哚乙酸主要由地上部分运输而来
C.合成生长素的腺体分布于幼嫩的芽、叶等部位
D.吲哚丁酸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属于生长素
【答案】 B
【解析】 人体内没有将色氨酸催化成吲哚乙酸的酶,A正确;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不是腺体,C错误;吲哚丁酸属于生长素类似物,不是植物生长调节剂,D错误。
考点三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知识点1 作用方式、作用表现及作用实质
1.作用方式:给细包传达信息,起着调节细包生命活动的作用。
【特别注意】生长素不起催化作用,不为细包提供能量,而是给细包传达信息,起调节作用。
2.作用机理:
3.作用表现:
(1)在细包水平:促进细包 伸长生长 、诱导 细包分化 等。
(3)在器官水平: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如促进 侧根和不定根 发生,影响 花、叶和果实发育 等。
知识点2 影响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因素
1.作用特点: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图1中曲线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影响,a、c、e、f点代表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提示:a点:较低浓度促进生长;c点:促进作用最强;e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f点:较高浓度抑制生长。
【教材隐性知识】选择性必修1 P94“思考·讨论”:
(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茎生长的促进作用一定不同吗?
提示:不一定,在最适浓度的两侧,会有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产生相同的促进效果。
(2)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一定不同吗? 一定 (填“一定”或“不一定”)。
2.影响因素:
(1)细包的成熟程度: 幼嫩 的细包对生长素敏感, 衰老 细包比较迟钝。
(2)器官的种类: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拓展延伸】图2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的影响不同,则:
①图中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 最适浓度 。根、芽、茎三种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 根>芽>茎 。
②当生长素浓度为10-6 mol/L时,对根、芽、茎生长的作用依次为 抑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促进 。
③生长素作用的特点可简单地理解成“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对根、芽、茎来说,“低浓度”和“高浓度”的界限依次是图中的 a′、b′、c′ 。
(3)植物的种类:不同种类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①敏感程度: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②应用:用生长素类调节剂来杀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最适宜浓度为 c 点对应的浓度。
知识点3 生长素生理作用特点的典型实例
(1)概念:顶芽优先生长, 侧芽的发育受抑制 的现象。
(2)形成原因
注意:越靠近顶芽的侧芽生长素浓度越高,受到的抑制程度越大。
(3)解除顶端优势: 去除顶芽 。
①去除顶芽后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于是侧芽萌动、加快生长。
②维持顶端优势:需要长高的植物(如木材):保留顶端优势。
2.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1)茎部:A和B处的生长素浓度: B>A ;生长速度: B>A 。
原因:由于重力的影响,茎的近地侧生长素含量比背地侧多,导致近地侧生长速度快于背地侧
(2)根部:C和D处的生长素浓度: D>C ;生长速度: C>D 。
原因:由于重力的影响,根的背地侧生长素含量比向光侧多,由于根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导致背地侧生长速度快于近地侧。
【特别提醒】能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等。茎的背地性不能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因为近地侧和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都是促进茎的生长。
知识点4 辨析生长素两重性分析中的几个易错点(常考点)
1.误认为“抑制生长”就是“不生长”
抑制生长≠不生长,所谓“抑制”或“促进”均是相对于“对照组”(即自然生长或加蒸馏水处理的组别)而言的——凡生长状况差于对照组者可谓生长受抑制,生长状况好于对照组者可谓“促进生长”。
2.不能准确界定生长素作用是否体现出“两重性”
确认能否体现两重性的关键在于“浓度与生长状况”。
①若生长较慢处的生长素浓度>生长较快处的生长素浓度则可体现两重性,如根背地生长、顶端优势等。
②若生长较慢处的生长素浓度<生长较快处的生长素浓度,则不能体现两重性,只能表明“低浓度促进生长”。如茎的向光性和茎背地生长。
3.误将高于最适浓度的浓度都当做“抑制浓度”
曲线中HC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减弱,但仍为促进生长的浓度,不是抑制浓度,高于i时才会抑制植物生长,才是“抑制浓度”。
考向1 围绕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考查科学思维
例1.为研究油菜素内酯(BL)和生长素(IAA)对植物侧根形成是否有协同效应,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不含BL、含有1(nmol·L-1)BL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IAA,培养拟南芥8天,统计侧根数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0~1(nmol·L-1)IAA浓度范围内,BL对侧根形成无影响
B.1~20(nmol·L-1)IAA浓度范围内,BL与IAA对侧根形成的协同作用显著
C.20~50(nmol·L-1)IAA浓度范围内,BL对侧根形成影响更显著
D.0~50(nmol·L-1)IAA浓度范围内,BL与IAA协同作用表现为低浓度抑制、高浓度促进
【答案】 B
【解析】 0~1(nmol·L-1)IAA浓度范围内,有BL和无BL组形成侧根的相对量不同,说明BL对侧根形成有影响,A正确;1~20(nmol·L-1)IAA浓度范围内,IAA单独作用组别的侧根数量明显低于IAA和BL共同作用时的数量,说明该浓度范围内两者对侧根形成的协同作用显著,B正确;20~50(nmol·L-1)IAA浓度范围内,当BL存在时,形成侧根的相对数量变化不大,当BL不存在时,随着IAA浓度的增大,形成侧根的相对数量明显增加,说明该浓度范围内,IAA对侧根形成的影响更显著,C错误;由图可知,0~50(nmol·L-1)IAA浓度范围内,BL与IAA的协同作用均表现为促进,D错误。
【变式训练】1.如图甲为玉米胚芽鞘中生长素诱导的生长和细包壁酸化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
A.根据图示,曲线Ⅱ表示的长度与IAA作用时间呈正相关
B.图乙BC段表明生长素促进生长,CD段表明生长素抑制生长
C.中性缓冲液可能抑制生长素的作用,酸性缓冲液可能引起生长加快
D.在生长素作用下细包膜外排H+,使细包壁变得疏松,有利于细包伸长
【答案】 B
【解析】 图乙BC段和CD段生长素都促进生长,但促进的效果先增强后减弱,B错误;图甲中,加入IAA后,pH逐渐减小,而胚芽鞘长度不断增加,可判断酸性缓冲液可能引起生长加快,中性缓冲液可能抑制生长素的作用,C正确;由图甲可知,加入生长素以后pH逐渐变小,可以推知在生长素作用下细包膜外排H+,使细包壁变得疏松,有利于细包伸长,D错误。
【变式训练】2.沙漠防治的先锋树种是沙柳,为提高沙柳成活率,常常需要对沙柳进行掐尖留芽并摘除一定量成熟叶片的处理。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合理的是( )
A.上述过程去除了植物的顶端优势,而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因为叶片无法合成生长素,故而可对沙柳摘除一定量成熟叶片
C.沙柳的正常生长在根本上是植物激素调节的结果,同时还受生态组控制和环境影响
D.掐尖留芽可使侧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根尖、促进根生长,从而提高沙柳的成活率
【答案】 A
【解析】 对沙柳掐尖留芽过程去除了植物的顶端优势,降低了侧芽生长素浓度,而顶端优势能体现低浓度生长素促进顶芽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A正确;摘除一定量成熟叶片是减弱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提高成活率,B错误;沙柳的正常生长,在根本上是生态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生态组的表达进行调控,C错误;掐尖留芽可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促进侧芽的生长,但侧芽合成的生长素能运输到茎的接近根的基部,不能运输到根尖,D错误。
【变式训练】3.拟南芥的种子萌发后,幼苗在破土前顶端会形成“弯钩”结构,而在破土后“弯钩”打开,幼苗得以直立生长。研究发现,“弯钩”的形成与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水杨酸(SA)对“弯钩”的形成有影响,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破土前,“弯钩”内侧的生长速度比外侧快
B.破土后,“弯钩”外侧的生长速度比内侧快
C.“弯钩”破土前后的生长状况可说明拟南芥“弯钩”内侧生长素分布多
D.SA可能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从而影响拟南芥顶端“弯钩”的形成
【答案】 D
【解析】 破土前,“弯钩”内侧的生长速度比外侧慢,A正确;破土后“弯钩”打开,幼苗得以直立生长,则破土后,“弯钩”外侧的生长速度小于内侧,B错误;无法通过对比“弯钩”破土前后的生长状况来判断拟南芥“弯钩”内侧生长素的分布情况,C错误。
1.(2024·贵州·高考真题)研究结果的合理推测或推论,可促进科学实验的进一步探究。下列对研究结果的推测或推论正确的是( )
序号 研究结果 推测成推论
① 水分子通过细包膜的速率高于人工膜 细包膜存在特殊的水分子通道
② 人成熟红细包脂质单分子层面积为表面积的2倍 细包膜的磷脂分子为两层
③ 注射加热致死的S型肺炎链球菌,小鼠不死亡 S型肺炎链球菌的DNA被破坏
④ DNA双螺旋结构 半保留复制
⑤ 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答案】A
【分析】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包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包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包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详解】①由于水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细包,且速度更快,而人工膜缺少水分子通道蛋白,所以水分子通过细包膜的速率高于人工膜,①正确;②人成熟红细包不含任何细包器,故可由其脂质单分子层面积为表面积的2倍,推测细包膜中的磷脂分子为两层,②正确;③如果只是注射加热致死的S型肺炎链球菌,由于缺少R型细菌,所以小鼠不会死亡,不能得出S型肺炎链球菌的DNA被破坏的结论,③错误;④沃森
B.①②之间有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
C.甲组的①②之间有生长素分布不均的部位
D.②③之间无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
【答案】 D
【分析】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由于单侧光照射后,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速度比向光侧快,因而向光弯曲。
【详解】A、据表格和题图可知,不切断任何部位,该幼苗正常弯曲生长,但在①处切断,即去除结构I,生长变慢,推测结构1中有产生生长素的部位,A不符合题意;
BC、据表格可知,在①处切断,该幼苗缓慢生长且弯曲,而在②处切断后,该幼苗不能生长,推测①②之间含有生长素,且具有感光部位;推测可能是受到单侧光照射后,①②之间生长素分布不均,最终导致生长不均匀,出现弯曲生长,BC不符合题意;
D、在②处切断和在③处切断,两组实验结果相同:幼苗都不生长、不弯曲,说明此时不能产生生长素,也无法得出有无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D符合题意。
故选A。
【题后悟道·归纳】
【特别注意】生长素运输的四个关注点
1.极性运输是一种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ATP,与细包呼吸强度有关。
2.横向运输只发生在产生部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时,如单侧光和重力、离心力等。尖端在均匀光照和黑暗下不发生横向运输。
3.失重状态下水平放置的植物的根、芽中生长素分布是均匀的,植物会水平生长。
4.琼脂等不能感光,不会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和传递,而云母片、玻璃片等则会阻碍生长素的运输。
4.(2023·广东·高考真题)某研学小组参加劳动实践,在校园试验田扦插繁殖药用植物两面针种苗。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插条只能保留1个芽以避免养分竞争
B.插条均应剪去多数叶片以避免蒸腾作用过度
C.插条的不同处理方法均应避免使用较高浓度NAA
D.插条均须在黑暗条件下培养以避免光抑制生根
【答案】B
【分析】在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实验中,为提高扦插枝条的成活率,常常去掉插条上的多数叶片以降低其蒸腾作用,同时要保留3-4个芽,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有利于插条生根。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条时,常常选择不同的方法,若生长素浓度较低,则采用浸泡法,若生长素浓度较高,则采用沾蘸法。
【详解】A、为提高扦插枝条的成活率,插条一般保留3-4个芽,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有利于插条生根,A正确;
B、当插条上叶片较多时,蒸腾作用过于旺盛,导致插条失水过多死亡,因此应剪去多数叶片以降低蒸腾作用,B正确;
C、较高浓度的NAA可以选用沾蘸法,低浓度NAA可以选用浸泡法,C错误;
D、为降低插条的蒸腾作用,同时又可以使其进行光合作用,常常在弱光下进行扦插,D错误。
故选B。
一、教材知识链接
1.(选择性必修1 P92)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2.(选择性必修1 P92)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3.(选择性必修1 P92)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几乎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所有生命活动。
4.(选择性必修1 P93)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5.(选择性必修1 P93)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地运输,称为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
6.(选择性必修1 P93)生长素在细包水平上起着促进细包伸长生长、诱导细包分化等作用;在器官水平上则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如促进侧根和不定根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发育等。
7.(选择性必修1 P94)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8.(选择性必修1 P94)幼嫩的细包对生长素敏感,衰老细包则比较迟钝;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
二、教材深挖拓展
1.(选择性必修1 P94“思考·讨论”)“促进”或“抑制”的作用效果是如何得到的
提示:是相对于生长素处于最低浓度时各器官的生长速度而言,当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生长时,器官表现为生长速度减慢,甚至生长停滞。
三、长句规范作答
1.(科学思维)温特(1926年)实验在放置琼脂块前,要将其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在蒸馏水中侵泡一段时间,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中含有少量的生长素,以去除生长素,排除内源激素对实验的干扰。
2.(生产实践)大型乔木的树冠多呈圆锥形,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侧芽生长素浓度高,抑制其生长发育,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优先生长发育。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