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讲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分析
目录 01 模拟基础练 【题型一】下丘脑在稳态调节中的作用模型 【题型二】生命活动调节方式的基本模型 【题型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模型 02 重难创新练 03 真题实战练
题型一 下丘脑在稳态调节中的作用模型
1.如图是高等动物体液调节的部分示意图,A~D代表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都属于自主神经系统,血糖降低时,下丘脑某一部位兴奋,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胰岛α细包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
B.当吃食物过咸时,会引起垂体合成并分泌激素D促使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
C.激素B可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从而增加激素B的含量
D.寒冷时,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经②使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达到减少散热的目的
【答案】A
【分析】图中A是促甲状腺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具有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的特点,C是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D是抗利尿激素。
【详解】A、①②都属于自主神经系统,血糖降低时,下丘脑某一部位兴奋,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胰岛A细包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A正确;
B、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B错误;
C、甲状腺激素可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从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含量,C错误;
D、寒冷时,通过神经调节使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D错误。
故选A。
2.克里斯琴学说(主要用来解释自然界哺乳类动物种群调节)认为:种群数量上升时,种内个体间的社群压力会影响种群数量,其调节机制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社群压力会导致浆细包分泌的抗体数量减少
B.社群压力会导致机体胰岛B细包分泌的胰岛素增多
C.社群压力会导致出生率下降,直接使种群数量降低
D.社群压力通过神经、体液、免疫三种调节方式调控种群数量
【答案】B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①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包,使其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导致低血糖、休克;②下丘脑作用于垂体,使得生长激素减少,生长代谢阻碍,浆细包产生的抗体减少;两者共同作用增加死亡率;③垂体产生的促性腺激素减少,进而影响生物的出生率,使种群数量减少。
【详解】A、据图可知:当社群压力个体数量增加时,可通过下丘脑的调节,导致浆细包分泌的抗体数量减少,A正确;
B、下丘脑有血糖平衡调节中枢,当社群压力增大时,通过下丘脑的调控,导致机体胰岛B细包分泌的胰岛素增多,使患低血糖或休克,B正确;
C、社群压力会导致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从而使种群数量降低,C错误;
D、社群压力影响下丘脑,为神经调节,下丘脑影响垂体分泌对应激素,为体液调节,生长激素减少导致抗体数量减少,影响免疫调节,故图中社群压力调控种群数量的方式有神经、体液、免疫三种,D错误。
故选B。
3.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对激素分泌的三种调节方式,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方式甲中的靶腺体为甲状腺,则下丘脑的活动受靶腺体分泌激素的负反馈调节
B.性激素、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分别符合图中方式甲、乙
C.兴奋在M处是单向传递,是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D.方式丙中激素的释放为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内分泌腺属于效应器
【答案】A
【分析】分析图解:甲途径: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激素;乙途径: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丙途径:神经系统→内分泌腺→激素。
【详解】A、若方式甲中的靶腺体为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时会抑制垂体和下丘脑分泌相应的激素,此时下丘脑的活动受靶腺体分泌激素的负反馈调节,A正确;
B、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受下丘脑与垂体的分级调节,与图中方式甲相符合;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经垂体释放,符合图中方式乙,B正确;
C、兴奋在M处是单向传递,是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C正确;
D、方式丙中激素的释放是神经调节的结果,内分泌腺属于效应器,D错误。
故选A。
题型二 生命活动调节方式的基本模型
4.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①表示免疫活性物质,其一定存在于内环境中
B.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都离不开信号分子的作用
C.内环境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D.内环境中激素、神经递质、酶等在发挥生理作用后都被灭活
【答案】B
【分析】1、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分析题图:题中表示内环境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之间的调节机制。
【详解】A、若①表示免疫活性物质,溶菌酶是免疫活性物质,可以存在于唾液、泪液中,但唾液、泪液不是内环境,A正确;
B、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都离不开信号分子的作用,信号分子都需要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B正确;
C、细包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错误;
D、内环境中可以有激素、神经递质、酶等,激素、神经递质在发挥生理作用后即被灭活,酶在反应前后数量和性质不变,D错误。
故选B。
5.目前新冠疫情在我国呈多点散发态势。专家呼吁民众面对疫情要保持冷静,无需恐慌,其原因是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会使免疫能力下降,增加患病概率。结合图示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焦虑、紧张时产生的神经递质、激素等都属于信号分子,都需要与受体结合
B.焦虑、紧张会使得肾上腺释放的糖皮质激素减少,从而使得免疫力下降
C.据图可知机体可以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来维持内环境稳态
D.由图可推测机体存在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分级调节机制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神经系统能释放神经递质进行传递;免疫系统能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起作用;内分泌系统能产生相应的激素进行调节。
【详解】A、神经递质、激素等都属于信号分子,都需要与受体结合,A正确;
B、由图示信息可知,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引起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增多,间接抑制了免疫功能,B错误;
C、据图可知内环境稳态是由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机制维持的,C正确;
D、促糖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分泌的,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主要受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存在分级调节机制,D错误。
故选B。
6.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且这些信号分子的作用不与受体接触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若⑥过程表示某种病毒第一次侵入人体,应有记忆细包参与免疫过程
D.若⑧表示醛固酮,则引起其分泌增加的原因是血钠含量升高
【答案】B
【分析】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这三个系统各自以特有的方式在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中发挥作用,它们之间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取代另外两方。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如神经递质、激素和细包因子等),这些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受体一般是蛋白质分子,不同受体的结构各异,因此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通过这些信号分子,复杂的机体才能够实现统一协调,稳态才能够得以保持。
【详解】A、神经调节中存在神经递质、体液调节主要依靠激素等化学物质调节、免疫调节中细包因子属于信号分子,故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但这些信号分子的作用需要与受体接触,进而引起细包的生理活动变化,A正确;
B、细包代谢是由细包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例如,细包代谢需要依靠氧化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只有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这一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可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正确;
C、若⑥过程表示某种病毒第一次侵入人体,体内没有相应的记忆细包,当病毒再次进入机体机体内才有记忆细包参与免疫过程,C错误;
D、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包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D错误。
故选B。
题型三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模型
7.当种群密度过大时,某啮齿动物群体个体表现出低血糖、惊厥休克以及免疫力低下,其中雌鼠排卵功能减退,容易流产,母鼠泌乳过程受到抑制,对仔鼠照顾不良,行为反常,好斗等,引起种群数量的下降。这一切变化都是由于社会压力加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内分泌失调的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社会压力引起的生理变化会导致该啮齿动物环境容纳量下降
B.社会压力对种群数量的调节过程依赖于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的工作
C.社会压力通过降低出生率,提高死亡率来调节种群密度,属于负反馈调节
D.社会压力可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抑制促性腺激素、性激素和抗体的分泌
【答案】A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当种群密度过大时,某啮齿动物种群内个体社会压力加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内分泌失调,导致种群数量下降,此过程属于种群内部因素导致的种群数量变化。
【详解】A、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该值的大小由环境条件决定,而社会压力属于种群内部因素,不会影响环境容纳量,A正确;
B、由题意可知,社会压力加大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进而导致各系统工作异常,B正确;
C、分析题意可知,社会压力增大导致雌鼠排卵功能减退,容易流产,使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优选法升高,该种群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C正确;
D、由题意可知,社会压力可能导致种群中个体表现低血糖、免疫力低下,雌鼠排卵功能减退等,说明社会压力促进了胰岛素的分泌,抑制促性腺激素、性激素和抗体的分泌,D错误。
故选A。
8.人体损伤或濒死细包可释放大量ATP到细包外,作用于T细包膜上的P2X7受体,促进T细包产生并分泌淋巴因子等物质诱发炎症。发热是炎症后的复杂生理应激反应,体温适度上升能增强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炎症反应发生时,ATP既可以作为直接能源物质,又可以发挥信息分子的作用
B.T细包分泌的促发炎症反应的免疫活性物质可能有淋巴因子和抗体等
C.发热能通过血管舒张促进免疫细包向炎症部位运输
D.炎症的清除需要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的共同调节
【答案】B
【分析】据题意分析可知:人体损伤或濒死细包可释放大量ATP到细包外,ATP能作用于T细包膜上的P2X7受体,促进T细包产生并分泌淋巴因子等物质诱发炎症,属于信号分子,炎症出现后发热是常见的生理反应,能增强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
【详解】A、炎症反应发生时,ATP既可以作为直接能源物质,又可以作用于T细包膜上的P2X7受体,促进T细包产生并分泌淋巴因子等物质诱发炎症,发挥信息分子的作用,A正确;
B、淋巴因子是T细包分泌的,抗体时浆细包分泌的,B错误;
C、发热时,体温升高,毛细血管舒张,血管中免疫细包随着血液的流动加快,可促其向炎症部位运输,抵御炎症,C正确;
D、炎症的清除过程中涉及到体温调节和免疫调节(对病原体的清除),因此炎症的清除需要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的共同调节,D错误。
故选B。
9.如图表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细包因子是细包对刺激应答时分泌的物质,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机体调节方式是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共同完成的
B.应激状态下,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
C.病毒感染刺激辅助性T细包分泌的细包因子通过增强细包毒性T细包的功能增强细包免疫
D.病毒感染通过促进ACTH的分泌,使糖皮质激素增多进而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答案】A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应激状态下,刺激作用于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分泌神经递质并作用于下丘脑,此时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下丘脑属于反射弧组成部分中的效应器,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促进垂体释放的ACTH增多,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从而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
【详解】A、由题图可知,题述机体调节方式涉及神经系统、激素和免疫系统,因此,题述机体调节方式是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共同完成的,A正确;
B、应激状态下,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通过分级调节,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B正确;
C、细包毒性T细包参与细包免疫,病毒感染能刺激辅助性T细包,使之分泌细包因子,细包因子可以增强细包毒性T细包的功能,从而增强细包免疫,C正确;
D、据图可知,病毒感染后,细包因子作用于下丘脑,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促进垂体分泌ACTH增多,导致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增多,从而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D错误。
故选A。
一、单选题
1.2020年4月29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题目为《受行为影响的脑活动调控体液免疫应答》的论文。通过小鼠模型,该研究发现了一条从大脑杏仁核和室旁核CRH神经元到脾内的神经通路——这条通路促进疫苗接种引起的抗体免疫应答,并可通过响应躯体行为(“孤立高台站立”即小鼠在一个孤立的高台上站立及小范围运动)刺激对免疫应答进行不同调控。有意思的是小鼠抗原接种后第二周里,每天经历孤立高台站立两次,小鼠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就可以增加7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激活CRH神经元,释放递质,增强脾神经活动,使T细包产生更多的抗体
B.此实验可以证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均可引起免疫应答
C.此实验表明利用锻炼等行为可能增强疫苗效果、加强小鼠免疫力
D.CRH神经元兴奋,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答案】B
【分析】1、实验发现了一条从大脑杏仁核和室旁核CRH神经元到脾内的神经通路--这条通路促进疫苗接种引起的抗体免疫应答,同时实验证明,相应躯体行为对免疫应答有调控作用。
2、免疫系统工作时,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
3、抗体由浆细包产生。
4、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到方向相反,膜内相同。
【详解】A、抗体由浆细包产生,A正确;
B、该研究发现了一条从大脑杏仁核和室旁核CRH神经元到脾内的神经通路——这条通路促进疫苗接种引起的抗体免疫应答,因此该实验只能说明该调节过程有神经调节,只能证明神经调节可引起免疫应答,B错误;
C、通过实验发现,小鼠抗原接种后第二周里,每天经历孤立高台站立两次,小鼠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就可以增加70%,说明锻炼等行为可能增强疫苗效果、加强人体免疫力,C正确;
D、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D错误。
故选B。
2.2022年2月24日,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苏翊鸣夺得金牌,实现了中国单板滑雪在冬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下列关于该运动员比赛过程中生理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低温环境中滑雪,运动员机体产热和散热无法达到平衡
B.比赛过程中甲状腺分泌的激素会促进组织细包增加产热
C.运动员的细包外液中可以存在激素,也可存在酶等物质
D.在比赛过程中复杂的技巧动作需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完成
【答案】A
【分析】体温的平衡: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动态平衡;热量来源:有机物氧化分解放能;体温调节的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详解】A、低温环境下,运动员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维持体温稳定,A正确;
B、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组织细包产生热量,B正确;
C、细包外液可以存在激素和酶等物质,C正确;
D、在比赛过程中复杂的技巧动作需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完成,D错误。
故选A。
3.“稳态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它让每一个细包分享,又靠所有细包共建”,下列有关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维持内环境pH值的缓冲物质的形成离不开细包的代谢活动
B.健康的人体具有维持体内水平衡的能力,水在体温调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C.免疫细包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也参与稳态的维持
D.人在寒冷刺激时,出现面色苍白,这是机体偏离稳态的表现
【答案】A
【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包外液组成.内环境的作用是:细包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包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3、内环境的稳态由神经—体液—免疫系统共同调节。
【详解】A、维持内环境pH的缓冲物质(H2CO3/Na2HCO3)是细包产生的,A正确;
B、健康的人体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维持体内水平衡能力,水在体温调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如蒸发时带走热量,B正确;
C、免疫细包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溶菌酶)参与稳态的维持,C正确;
D、人在寒冷刺激时,出现面色苍白,是脸部毛细血管收缩引起的,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维持体温稳定,D错误。
故选A。
4.“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比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没有核仁就不能形成核糖体,进而不能合成蛋白质
B.光合作用将光能固定在有机物中,有机物携带着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辅相成
C.生物体内各种过程的平衡受信息(遗传信息、激素、神经递质、细包因子等)的调控
D.环境不受破坏时种群数量可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体现了稳态与平衡观
【答案】A
【分析】1、细包核包括核膜(将细包核内物质与细包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3、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生物体维持机体平衡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神经递质、激素和细包因子等)。
4、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形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详解】A、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但原核细包没有核仁也能形成核糖体,A正确;
B、光合作用将光能固定在有机物中,有机物携带着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二者相辅相成,B正确;
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生物体维持机体平衡的主要调节机制,生物体内各种过程的平衡受信息(遗传信息、激素、神经递质、细包因子等)的调控,C正确;
D、环境不受破坏时种群数量可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K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的稳定,体现了稳态与平衡观,D错误。
故选A。
5.下列有关生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抗利尿激素经靶细包接受后仍具有生物学活性,是因为其具有高效性
B.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说明激素是能源物质
C.植物的生长素和乙烯都能促进果实的发育,都具有两重性
D.免疫系统通过它的防卫、监控、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答案】A
【分析】1、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1)微量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包。
2、激素既不组成细包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达到靶细包,使靶细包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3、植物生长素的调节具有两重性,其他植物激素没有此特点。
4、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详解】A、抗利尿激素经靶细包接受后立刻灭活,A正确;
B、激素只具有调节功能,不能提供能量,不属于能源物质,B错误;
C、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调节具有两重性,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调节不具有两重性,C错误;
D、免疫系统通过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D错误。
故选A。
6.促红细包生长素(ESF)既能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血液红细包数增加,改善缺氧;又反馈性地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包生长素原(ESF原)的生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B.红细包具有接收ESF的受体蛋白,从而改善缺氧
C.骨髓中的造血干细包还能产生淋巴细包,参与免疫调节
D.ESF抑制肝脏中的ESF原的生成属于负反馈调节
【答案】B
【详解】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A正确;根据题意分析,促红细包生成素(ESF)作用的靶细包是骨髓造血干细包,说明造血干细包上有该信号分子的受体,而不是红细包有其受体蛋白,B错误;骨髓中的造血干细包除能产生血细包外,还能产生B淋巴细包和T淋巴细包等,参与免疫调节,C正确;促红细包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包数增加,另一方面又反馈性的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包生成素原的生成,所以促红细包生成素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包生成素原的生成这种反馈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稳定,不会造成浪费,D错误。
7.下列有关概念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A.若甲中a、b、c分别表示三种生物生存的空间范围,则c最容易灭绝
B.若乙中a、b分别代表体液调节与激素调节,则c可以代表免疫调节
C.若丙中a、b分别代表原核生物与生产者,则c可以代表蓝藻
D.若丁中a、b分别代表核酸与酶,则c可以代表质粒
【答案】A
【分析】1.原核生物包括蓝藻、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和放线菌,其中蓝藻又包括蓝球藻、念珠藻、颤藻等,细菌又包括乳酸菌、大肠杆菌等。
2.体液调节包括激素调节,但不包括免疫调节。
3.质粒是DNA,属于核酸,但不是酶,酶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酶为RNA。
【详解】A、若甲中三个圆圈代表3种生物生存的空间范围时,b、c的生存空间都较小,但b的生存空间完全在a中,而c还有一部分与a的不同,所以最容易绝灭的生物是b,A正确;
B、若乙中a、b分别代表体液调节与激素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其中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调节,则a和c并列,a包含b,B错误;
C、若丙中a、b分别代表原核生物与生产者,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也属于生产者,ab应包含c,C错误;
D、丁中a、b分别代表核酸与酶,则c可以代表质粒,因质粒是DNA,属于核酸,但不是酶,少数的RNA属于酶,D错误。
故选A。
8.下图甲和乙分别表示反射弧结构和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兴奋传导方向依次为A、C、B、D、E
B.图甲中B处,兴奋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图乙中三大系统产生的信号分子进入内环境后只被本系统细包、器官识别
D.免疫系统释放的信号分子主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
【答案】B
【详解】A、图甲中的兴奋传导方向依次为A感受器、C感觉神经元、B突触、D运动神经元、E效应器,A正确;
B、图甲中B为突触,兴奋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
C、图乙中三大系统产生的信号分子进入内环境后也可被其他系统细包、器官识别,如神经递质可作用于肌肉细包,激素的靶器官也可以是下丘脑等,C错误;
D、免疫系统释放的信号分子主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9.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M型K+通道开放剂是一类特异性增强细包膜对K+通透性的化合物,常用于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科研人员选取小鼠为实验材料,提出了下面的验证思路。完善实验过程,结合结果进行分析。
组别 处理 NSE含量(pg/ml) MBP含量(ng/ml)
A _____;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 1.75 0.48
B 分离右侧股动、静脉并进行结扎后缝合创口,建立缺氧缺血脑病模型;_____。 8.62 2.34
C 建立缺氧缺血脑病模型(方法同B组);静脉注射M型K+通道开放剂1ml 4.81 1.56
注:血液中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MBP(髓鞘碱性蛋白)的含量可分别作为判断脑神经元和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受损程度的指标。
(1)实验过程要选取性别、生理状态相同且健康的幼鼠,目的是为了保障 变量的相同且适宜,遵守实验的 原则。
(2)补全实验过程。
A组为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
B组为分离右侧股动、静脉并进行结扎后缝合创口,建立缺氧缺血脑病模型 。A、B、C三组中属于实验组的是 。
(3)血液中MBP含量可以作为判断神经系统髓鞘损伤程度指标的原因可能是 ;由实验结果初步判断,M型K+通道开放剂的作用是 ,从而缓解血液中NSE与MBP含量的降低,进而缓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答案】(1) 无关 单一变量
(2) 分离右侧股动、静脉后不做处理,直接缝合创口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 BC
(3) 若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受损,MBP可释放出来进入血液 部分缓解缺血、缺氧造成的脑神经元及中枢神经系统髓鞘损伤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A组作为对照,分离右侧股动、静脉后不做处理,直接缝合创口,是为了排除手术创口对实验结果的影响。MBP(髓鞘碱性蛋白)位于细包内,当脑损伤发生后,大量神经细包受损,MBP可释放出来进入血液,因此其释放程度可反映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受损程度。与B组相比,C组静脉注射M型K+通道开放剂后,NSE含量和MBP含量均下降,可以判断,M型K+通道开放剂能部分缓解缺血、缺氧造成的脑神经元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详解】(1)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一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单一实验变量。本实验是要探究M型K+通道开放剂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作用,故实验变量是M型K+通道开放剂,实验时,要选取性别、生理状态相同且健康的幼鼠,目的是为了保障无关变量的相同且适宜,遵守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
(2)本实验是要探究M型K+通道开放剂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作用,故实验变量是M型K+通道开放剂,且实验时,要先获得缺氧缺血脑病模型鼠。①A组为:分离右侧股动、静脉后不做处理,直接缝合创口,是为了排除手术创口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②B组为分离右侧股动、静脉并进行结扎后缝合创口,建立缺氧缺血脑病模型;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与C组形成对照实验。A、B、C三组中,A组为对照组,是为了排除手术创口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组和B组形成对照,说明缺氧缺血脑病可引起血液中NSE与MBP含量的变化,B组和C组形成对照,验证M型K+通道开放剂的作用,故属于实验组的是B、C组。
(3)MBP(髓鞘碱性蛋白)位于细包内,当脑损伤发生后,大量神经细包受损,MBP可释放出来进入血液,因此其释放程度可反映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受损程度。与B组缺氧缺血脑病模型,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相比,C组静脉注射M型K+通道开放剂1mL后,NSE含量和MBP含量均下降,可判断,M型K+通道开放剂能部分缓解缺血、部分缓解缺血、缺氧造成的脑神经元及中枢神经系统髓鞘损伤。
10.雾霾天气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空气中的病原体、过敏原和有毒颗粒物可以使人患病。下图所示为人体感染病原体后,机体通过调节清除体内病原体的过程(A、B、C表示激素,D、E表示不同的免疫活性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患者中很多是儿童,这是因为儿童呼吸道黏膜的过滤能力有限,导致病原体突破了人体的第 道防线。
(2)据图中信息可知,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调节网络;A是 激素。
(3)患者多表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T细包分泌的物质D 刺激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使有关的内分泌腺分泌的C 增加,产热增加所致。
(4)据图分析可知,当人出现焦虑,紧张情绪时,在雾霾天更易患病,其原因是 。
(5)治理雾霾需要采用多种措施综合实施,如减少工业污染排放、露天工地的粉尘覆盖、降低汽车尾气排放,以及 。
【答案】 一 神经—体液—免疫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淋巴因子 甲状腺激素 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会降低T细包的活性,使免疫能力下降 增加城市绿色植被或改变周边生态环境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D表示淋巴因子,E表示抗体。
【详解】(1)皮肤、黏膜及其附属物是第一道防线,故呼吸道黏膜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2)据图中信息可知,参与调节的有神经系统、激素、免疫系统,故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A是下丘脑分泌的能参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故应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T细包能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为淋巴因子,故D是淋巴因子。C是甲状腺分泌的,故为甲状腺激素,其能促进细包代谢,从而增加产热量。
(4)据图分析可知,焦虑、紧张的状态会降低T细包的活性,使免疫能力下降,这样不能及时杀死病原体,人就更易患病。
(5)治理雾霾除了减少工业污染排放、露天工地的粉尘覆盖、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外,还可以增加城市绿色植被或改变周边生态环境。
11.血容量的稳定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心肺感受器反射是调节血容量的主要途径之一,下图是通过心肺感受器反射调节血容量的相关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在心交感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 (选填“相同”或“相反”);心交感神经末梢与心肌细包的神经一肌肉接头类似于突触,此处的兴奋传递导致肌细包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为 。
(2)图示血容量的调节方式是 调节,其中含有 条反射弧。
(3)某人因外伤除了会大量失血,由 (填结构名称)释放的抗利尿激素量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升高,重吸收增大,尿量 ,进而调节血容量的相对稳定。
(4)人受外伤除了会大量失血外,病菌还会穿透皮肤到达体内组织,此时 (填“非特异性”、“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会起作用,不久自愈。图中心率加快、肾血管舒张也能增加排尿量,试进行解释: 。
【答案】 相反 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神经和体液 3 垂体 增多 减少 非特异性和特异性 心率加快,加速血流,肾血管舒张,通透性增大,都有利于尿液的形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血容量调节方式为神经一体液调节,调节中枢在延髓。
【详解】(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动作电位是Na+内流所致膜内外的电位差,即膜外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2)据题图分析,对血容量的调节方式是神经和体液调节;图中所示有3条反射弧:牵张反射器→延髓心血管中枢→心交感神经→心肌细包;牵张反射器→延髓心血管中枢→肾交感神经→肾血管;牵张反射器→延髓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下丘脑神经分泌细包。
(3)大量失血会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量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进而调节血容量的相对稳定。
(4)皮肤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包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当病菌穿透皮肤到达体内组织时,说明人体的前两道防线被突破,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就发挥作用了,即人体有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参与对病菌的防御和消灭作用过程。当心率加快时,可加速血液流动,而肾血管舒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形成尿液增多,最终引起排尿量增加,调节血容量。
12.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的主要诱因是β—淀粉样蛋白(Aβ)在脑组织液中沉积,影响了神经小胶质细包(MC细包)的功能,发病机制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AD发病的原因是:MC细包接收到Aβ沉积的信号后,K酶发生磷酸化, ,从而诱发炎症,最终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
(2)为探明药物X治疗AD的机理,科研人员利用正常的MC细包进行了相关实验,获得实验结果如图2。由图2结果可知,药物X能够抑制Aβ的作用,判断的依据是 。已知药物X对NF蛋白无显著影响,综合图1和图2,药物X治疗AD的机理最可能是药物X抑制了IL-1的 (填“转录”或“翻译”)过程。
(3)研究发现,增强体育锻炼可以改善AD的症状。人体在运动时机体产热会增加,调节体温的中枢位于 ,此时机体的散热途径主要有 。
【答案】(1)从而促进IK磷酸化, 磷酸化的IK与NF分离,NF影响IL-1生态的表达
(2) 随着药物X浓度的增大,IL-1的相对表达量递减 翻译
(3) 下丘脑 通过汗液的蒸发和皮肤毛细血管的散热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β—淀粉样蛋白(Aβ)沉淀能使K酶磷酸化,磷酸化的K酶能促进IK磷酸化,导致IK与NF分离,NF进入细包核中,促进IL-1生态表达,合成IL-1,诱发炎症,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在炎热的环境中时,皮肤中的热觉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传递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和肾上腺等腺体的分泌,最终使皮肤的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多,也使汗液的分泌增多等,从而增加散热。
(1)由分析可知,AD发病的原因是,MC细包接收到Aβ沉积的信号后,K酶发生磷酸化,磷酸化的K酶能促进IK磷酸化,导致IK与NF分离,NF进入细包核中,促进IL-1生态表达,合成IL-1,从而诱发炎症,最终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
(2)分析题图可知,1组为对照组,2组施加10nmol/L药物X但用Aβ处理,3组用Aβ处理未施加药物,4组用Aβ处理并施加1nmol/L药物X,5组用Aβ处理试施加10nmol/L药物X,6组用Aβ处理并施加100nmol/L药物X,对比1、2组可知,未受Aβ处理时,单独施加药物X,IL-1含量无变化;对比3、4、5、6结果可知,用Aβ处理后,随着施加药物X浓度的增大,IL-1含量渐减降低。由于药物X对NF蛋白无显著影响,说明药物不影响IL-1生态的转录,其治疗AD的机理最可能是药物X抑制了IL-1的翻译过程。
(3)由分析可知中,人体体温中枢位于下丘脑,当人剧烈运动时,机体产热增加,通过相关神经和腺体调节散热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此时机体散热途径主通过汗液的蒸发和皮肤毛细血管的散热。
一、单选题
1.(2024·重庆·高考真题)正常重力环境中,成骨细包分泌的PGE2与感觉神经上的EP4结合,将信号传入下丘脑抑制某类交感神经活动。进而对骨骼中血管和成骨细包进行调节,促进骨生成以维持骨量稳定。长时间航天飞行会使宇航员骨量下降。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PGE2与EP4的合成过程均发生在内环境
B.PGE与EP4的结合使骨骼中血管收缩
C.长时间航天飞行会使宇航员成骨细包分泌PGE2增加
D.使用抑制该类交感神经的药物有利于宇航员的骨量恢复
【答案】A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详解】A、PGE2是细包分泌的神经递质,EP4是神经上的受体,这两个物质的合成场所都是在细包内完成的,不属于内环境,A正确;
B、PGE2与EP4结合后传入下丘脑抑制某类交感神经活动,这通常会导致血管扩张而不是收缩,B错误;
C、长时间航天飞行会导致宇航员骨量下降,而不是通过增加PGE2的分泌来尝试维持骨量,C错误;
D、根据题意,交感神经活动的抑制有助于促进骨生成以维持骨量稳定,抑制交感神经活动的药物可能有助于宇航员在长时间航天飞行后恢复骨量,D错误;
故选A。
2.(2024·重庆·高考真题)某些树突状细包可迁移到抗原所在部位,特异性识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增殖后大部分形成活化的树突状细包,小部分形成记忆树突状细包。为验证树突状细包的免疫记忆,研究人员用3种不同品系的小鼠(同一品系小鼠具有相同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进行了如图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树突状细包的免疫记忆体现在抗原呈递功能增强
B.③中活化的树突状细包可识别丙品系小鼠的抗原
C.II组中检测到的活化树突状细包与I组相近
D.II组和III组骨髓中均可检测到记忆树突状细包
【答案】A
【分析】树突状细包的功能是摄取、处理病原体使之暴露出特有的抗原,然后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包,激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
【详解】A、由题图可知,树突状细包的免疫记忆体现在活化的树突状细包数量增多,A正确;
B、②操作移植丙品系小鼠骨髓作为抗原,故③中活化的树突状细包可识别丙品系小鼠的抗原,B正确;
C、由于①中I、II两组未注射丙品系小鼠的细包,III组注射丙品系小鼠肝细包,故III组会有识别丙品系小鼠抗原的记忆树突状细包,故II组中检测到的活化树突状细包与I组相近,III组的最高,C正确;
D、II组和III组注射其他品系小鼠肝细包,故骨髓中均可检测到记忆树突状细包,D错误。
故选A。
3.(2024·重庆·高考真题)科学家证明胸腺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说法正确的是( )
分组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步骤一 步骤二 成功率(%) 排斥率(%)
① 出生后不摘除胸腺 移植不同品系小鼠皮肤 0 100
② 出生后1~16小时摘除胸腺 71 29
③ 出生后5天摘除胸腺 0 100
A.①组排斥时不用辅助性T细包参与
B.②组成功小鼠比排斥小鼠更易患肿瘤
C.③组使用免疫抑制剂可避免免疫排斥
D.根据所给信息推测,出生后20小时摘除胸腺,再移植皮肤后不出现排斥
【答案】B
【分析】1、胸腺位于胸骨的后面,呈扁平的椭圆形,分左、右两叶。胸腺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胸腺是 T 细包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2、人体的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包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反应,它的分子基础是抗体与抗原、免疫细包表面的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体液免疫主要靠体液中的抗体来作战,细包免疫主要靠T细包直接杀伤靶细包。体液免疫和细包免疫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对机体稳态的调节。
【详解】A、①组为对照组,小鼠未摘除胸腺,体内含有各种类型T细包。异体皮肤移植时小鼠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在免疫排斥反应中,细包毒性T细包的活化离不开辅助性T细包的辅助,故①组排斥时需辅助性T细包参与,A正确;
B、据表分析可知,②组小鼠在出生后1~16小时摘除了胸腺,异体皮肤移植后,移植成功率71%,说明②组移植成功的小鼠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能力弱,而发生排斥的小鼠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能力强。据此可知,②组成功小鼠比排斥小鼠更易患肿瘤,B正确;
C、免疫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T细包、B细包等免疫相关细包的增长和繁殖,从而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据表中信息可知,③组中小鼠出生后5天摘除胸腺,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过程中起作用的细包已经是完成分化的细包, 故使用免疫抑制剂不能避免免疫排斥,C错误;
D、据表中数据表明,出生后1~16小时摘除胸腺,异体皮肤移植成功率为71%,出生后5天摘除胸腺,异体皮肤移植成功率为0,说明出生后越晚摘除胸腺,发生排斥的可能性越大。故出生后20小时摘除胸腺,再移植皮肤后会出现排斥,D错误。
故选B。
4.(2024·江西·高考真题)从炎热的室外进入冷库后,机体可通过分泌糖皮质激素调节代谢(如下图)以适应冷环境。综合激素调节的机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垂体的主要功能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糖皮质激素在引发体内细包代谢效应后失活
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也可直接作用于肾上腺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都存在分级调节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人体内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在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的过程中,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
【详解】A、垂体接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的调节,从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分别调节相应的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调节生长发育等,A正确;
B、激素一经靶细包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由此可知:糖皮质激素在引发体内细包代谢效应后失活,B正确;
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垂体,不能直接作用于肾上腺,C错误;
D、由图可知: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促使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应该是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D错误。
故选B。
5.(2024·湖南·高考真题)一名甲状腺疾病患者某抗体检测呈阳性,该抗体可与促甲状腺激素(TSH)竞争TSH受体,阻断受体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患者可能有怕冷、反应迟钝等症状
B.该抗体的靶细包位于垂体上
C.该患者TSH分泌增多
D.该患者免疫自稳能力异常
【答案】B
【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
【详解】A、抗体可与促甲状腺激素(TSH)竞争TSH受体,阻断受体功能,从而使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而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因此该患者可能有怕冷、反应迟钝等症状,A正确;
B、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包为甲状腺细包,该抗体可与TSH竞争TSH受体,阻断受体功能,说明该抗体的靶细包为甲状腺细包,B错误;
C、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该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这会导致垂体分泌的TSH增多,C正确;
D、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包,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该病是抗体对甲状腺细包的受体产生了免疫反应,说明该患者的免疫自稳功能异常,D错误。
故选B。
6.(2024·安徽·高考真题)人在睡梦中偶尔会出现心跳明显加快、呼吸急促,甚至惊叫。如果此时检测这些人的血液,会发现肾上腺素含量明显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睡梦中出现呼吸急促和惊叫等生理活动不受大脑皮层控制
B.睡梦中惊叫等应激行为与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有关
C.睡梦中心跳加快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有关
D.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肾上腺素释放进而引起心跳加快,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A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1)概念: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2)功能: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详解】A、睡梦中出现呼吸急促和惊叫等生理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A正确;
B、睡梦中惊叫属于应激行为,与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有关,B正确;
C、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保证人体紧张状态时的生理需要,睡梦中心跳加快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有关,C正确;
D、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可以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错误。
故选A。
7.(2024·山东·高考真题)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当抓捏面部皮肤时,会引起瞳孔开大肌收缩,导致瞳孔扩张,该反射称为瞳孔皮肤反射,其反射通路如图所示,其中网状脊髓束是位于脑干和脊髓中的神经纤维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面部皮肤感受器→传入神经①→脑干→网状脊髓束→脊髓(胸段)→传出神经②→瞳孔开大肌
A.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
C.传出神经②属于躯体运动神经
D.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该反射不能完成
【答案】B
【分析】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主管接收、分析、综合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其中脑神经共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脊神经共31对,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此外,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详解】A、该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脑干和脊髓)参与,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
B、由脑发出的神经为脑神经,脑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故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B正确;
C、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自主神经系统不包括躯体运动神经,传出神经②属于内脏运动神经,C错误;
D、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则该反射活动不完整,该反射不能完成,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8.(2024·重庆·高考真题)胰岛素作用于肝细包调节血糖平衡。为探究雌激素是否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影响,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
(1)卵细包产生的雌激素通过 运输到肝细包,作用于雌激素受体(ER),ER激活肝细包内的下游信号。
(2)研究者构建雌激素激活肝细包模型鼠,将肝细包置于不含葡萄糖的培养液中,分别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如图1。为提高葡萄糖含量以便检测,添加了胰高血糖素进行处理,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的原因是 (答一点)。如图1处理,Ⅱ组用胰高血糖素处理,除验证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的作用外,还有什么作用? 。由实验可以得出,在降低血糖上,雌激素和胰岛素的相互作用是 。
(3)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实验者进行体内实验,有人认为实验设计不合理,即使不考虑其他激素对血糖水平的影响,也无法得出雌激素与胰岛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你认为的原因可能是 。
【答案】(1)血液/体液/血浆
(2) 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 排除胰高血糖素对Ⅲ组实验结果的影响/证明胰高血糖素对雌激素的作用无影响 协同/雌激素促进胰岛素的降糖功能
(3)没有排除内源胰岛素的影响
【分析】①血糖平衡的调节,是通过调节血糖的来源和去向,使其处于平衡状态。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包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素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包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包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糖,这样既增加了血糖的去向,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包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
②在研究动物激素生理功能的实验设计中,要注意设计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常用摘除法、植入
组狗实验前后胰液分泌量的变化。
10.(2023·海南·高考真题)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TH)可调节人体多种生命活动。双酚A(BPA)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若进入人体可导致甲状腺等内分泌腺功能紊乱。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及BPA作用位点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在TH分泌的过程中,过程①②③属于 调节,过程④⑤⑥属于 调节。
(2)TH是亲脂性激素,可穿过特定细包的质膜并进入细包核内,与核内的TH受体特异性结合。这一过程体现激素调节的特点是 。
(3)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可促进胸腺分泌胸腺素。胸腺素刺激B细包增殖分化形成浆细包,产生抗体。这说明垂体除参与体液调节外,还参与 。
(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是合成TH所必需的酶,且能促进甲状腺上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生态的表达。研究发现,进入人体的BPA能抑制TPO活性,可导致血液中TH含量 ,其原因是 。
(5)有研究表明,BPA也能促进皮质醇分泌,抑制睾酮分泌,说明BPA除影响HPT轴外,还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其他内分泌轴的功能。这些内分泌轴包括 。
【答案】(1) 分级 反馈
(2)作用于靶细包、靶器官
(3)免疫调节
(4) 减少 BPA能抑制TPO活性,导致甲状腺上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生态的表达减少,进而表现为促甲状腺激素作用效果下降,TH分泌少。
(5)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详解】(1)据图可知,在TH分泌的过程中,过程①②③属于分级调节,分级调节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过程④⑤⑥属于反馈调节,通过该调节过程维持了激素含量的稳定。
(2)TH是亲脂性激素,可穿过特定细包的质膜并进入细包核内,与核内的TH受体特异性结合。这一过程体现激素调节的特点表现为作用于靶细包、靶器官的特点。
(3)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可促进胸腺分泌胸腺素。胸腺素刺激B细包增殖分化形成浆细包,产生抗体。这说明垂体除参与体液调节外,还参与免疫调节,进而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是合成TH所必需的酶,且能促进甲状腺上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生态的表达。研究发现,进入人体的BPA能抑制TPO活性,则会导致甲状腺合成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减少,进而可导致血液中TH含量减少,引发相关疾病。
(5)有研究表明,BPA也能促进皮质醇分泌,抑制睾酮分泌,说明BPA除影响HPT轴外,还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其他内分泌轴的功能。这些内分泌轴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30讲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分析
目录 01 模拟基础练 【题型一】下丘脑在稳态调节中的作用模型 【题型二】生命活动调节方式的基本模型 【题型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模型 02 重难创新练 03 真题实战练
题型一 下丘脑在稳态调节中的作用模型
1.如图是高等动物体液调节的部分示意图,A~D代表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都属于自主神经系统,血糖降低时,下丘脑某一部位兴奋,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胰岛α细包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
B.当吃食物过咸时,会引起垂体合成并分泌激素D促使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
C.激素B可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从而增加激素B的含量
D.寒冷时,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经②使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达到减少散热的目的
2.克里斯琴学说(主要用来解释自然界哺乳类动物种群调节)认为:种群数量上升时,种内个体间的社群压力会影响种群数量,其调节机制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社群压力会导致浆细包分泌的抗体数量减少
B.社群压力会导致机体胰岛B细包分泌的胰岛素增多
C.社群压力会导致出生率下降,直接使种群数量降低
D.社群压力通过神经、体液、免疫三种调节方式调控种群数量
3.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对激素分泌的三种调节方式,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方式甲中的靶腺体为甲状腺,则下丘脑的活动受靶腺体分泌激素的负反馈调节
B.性激素、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分别符合图中方式甲、乙
C.兴奋在M处是单向传递,是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D.方式丙中激素的释放为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内分泌腺属于效应器
题型二 生命活动调节方式的基本模型
4.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①表示免疫活性物质,其一定存在于内环境中
B.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都离不开信号分子的作用
C.内环境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D.内环境中激素、神经递质、酶等在发挥生理作用后都被灭活
5.目前新冠疫情在我国呈多点散发态势。专家呼吁民众面对疫情要保持冷静,无需恐慌,其原因是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会使免疫能力下降,增加患病概率。结合图示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焦虑、紧张时产生的神经递质、激素等都属于信号分子,都需要与受体结合
B.焦虑、紧张会使得肾上腺释放的糖皮质激素减少,从而使得免疫力下降
C.据图可知机体可以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来维持内环境稳态
D.由图可推测机体存在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分级调节机制
6.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且这些信号分子的作用不与受体接触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若⑥过程表示某种病毒第一次侵入人体,应有记忆细包参与免疫过程
D.若⑧表示醛固酮,则引起其分泌增加的原因是血钠含量升高
题型三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模型
7.当种群密度过大时,某啮齿动物群体个体表现出低血糖、惊厥休克以及免疫力低下,其中雌鼠排卵功能减退,容易流产,母鼠泌乳过程受到抑制,对仔鼠照顾不良,行为反常,好斗等,引起种群数量的下降。这一切变化都是由于社会压力加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内分泌失调的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社会压力引起的生理变化会导致该啮齿动物环境容纳量下降
B.社会压力对种群数量的调节过程依赖于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的工作
C.社会压力通过降低出生率,提高死亡率来调节种群密度,属于负反馈调节
D.社会压力可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抑制促性腺激素、性激素和抗体的分泌
8.人体损伤或濒死细包可释放大量ATP到细包外,作用于T细包膜上的P2X7受体,促进T细包产生并分泌淋巴因子等物质诱发炎症。发热是炎症后的复杂生理应激反应,体温适度上升能增强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炎症反应发生时,ATP既可以作为直接能源物质,又可以发挥信息分子的作用
B.T细包分泌的促发炎症反应的免疫活性物质可能有淋巴因子和抗体等
C.发热能通过血管舒张促进免疫细包向炎症部位运输
D.炎症的清除需要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的共同调节
9.如图表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细包因子是细包对刺激应答时分泌的物质,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机体调节方式是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共同完成的
B.应激状态下,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
C.病毒感染刺激辅助性T细包分泌的细包因子通过增强细包毒性T细包的功能增强细包免疫
D.病毒感染通过促进ACTH的分泌,使糖皮质激素增多进而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一、单选题
1.2020年4月29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题目为《受行为影响的脑活动调控体液免疫应答》的论文。通过小鼠模型,该研究发现了一条从大脑杏仁核和室旁核CRH神经元到脾内的神经通路——这条通路促进疫苗接种引起的抗体免疫应答,并可通过响应躯体行为(“孤立高台站立”即小鼠在一个孤立的高台上站立及小范围运动)刺激对免疫应答进行不同调控。有意思的是小鼠抗原接种后第二周里,每天经历孤立高台站立两次,小鼠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就可以增加7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激活CRH神经元,释放递质,增强脾神经活动,使T细包产生更多的抗体
B.此实验可以证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均可引起免疫应答
C.此实验表明利用锻炼等行为可能增强疫苗效果、加强小鼠免疫力
D.CRH神经元兴奋,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2.2022年2月24日,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苏翊鸣夺得金牌,实现了中国单板滑雪在冬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下列关于该运动员比赛过程中生理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低温环境中滑雪,运动员机体产热和散热无法达到平衡
B.比赛过程中甲状腺分泌的激素会促进组织细包增加产热
C.运动员的细包外液中可以存在激素,也可存在酶等物质
D.在比赛过程中复杂的技巧动作需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完成
3.“稳态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它让每一个细包分享,又靠所有细包共建”,下列有关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维持内环境pH值的缓冲物质的形成离不开细包的代谢活动
B.健康的人体具有维持体内水平衡的能力,水在体温调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C.免疫细包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也参与稳态的维持
D.人在寒冷刺激时,出现面色苍白,这是机体偏离稳态的表现
4.“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比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没有核仁就不能形成核糖体,进而不能合成蛋白质
B.光合作用将光能固定在有机物中,有机物携带着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辅相成
C.生物体内各种过程的平衡受信息(遗传信息、激素、神经递质、细包因子等)的调控
D.环境不受破坏时种群数量可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体现了稳态与平衡观
5.下列有关生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抗利尿激素经靶细包接受后仍具有生物学活性,是因为其具有高效性
B.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说明激素是能源物质
C.植物的生长素和乙烯都能促进果实的发育,都具有两重性
D.免疫系统通过它的防卫、监控、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6.促红细包生长素(ESF)既能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血液红细包数增加,改善缺氧;又反馈性地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包生长素原(ESF原)的生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B.红细包具有接收ESF的受体蛋白,从而改善缺氧
C.骨髓中的造血干细包还能产生淋巴细包,参与免疫调节
D.ESF抑制肝脏中的ESF原的生成属于负反馈调节
7.下列有关概念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A.若甲中a、b、c分别表示三种生物生存的空间范围,则c最容易灭绝
B.若乙中a、b分别代表体液调节与激素调节,则c可以代表免疫调节
C.若丙中a、b分别代表原核生物与生产者,则c可以代表蓝藻
D.若丁中a、b分别代表核酸与酶,则c可以代表质粒
8.下图甲和乙分别表示反射弧结构和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兴奋传导方向依次为A、C、B、D、E
B.图甲中B处,兴奋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图乙中三大系统产生的信号分子进入内环境后只被本系统细包、器官识别
D.免疫系统释放的信号分子主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
二、非选择题
9.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M型K+通道开放剂是一类特异性增强细包膜对K+通透性的化合物,常用于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科研人员选取小鼠为实验材料,提出了下面的验证思路。完善实验过程,结合结果进行分析。
组别 处理 NSE含量(pg/ml) MBP含量(ng/ml)
A _____;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 1.75 0.48
B 分离右侧股动、静脉并进行结扎后缝合创口,建立缺氧缺血脑病模型;_____。 8.62 2.34
C 建立缺氧缺血脑病模型(方法同B组);静脉注射M型K+通道开放剂1ml 4.81 1.56
注:血液中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MBP(髓鞘碱性蛋白)的含量可分别作为判断脑神经元和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受损程度的指标。
(1)实验过程要选取性别、生理状态相同且健康的幼鼠,目的是为了保障 变量的相同且适宜,遵守实验的 原则。
(2)补全实验过程。
A组为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
B组为分离右侧股动、静脉并进行结扎后缝合创口,建立缺氧缺血脑病模型 。A、B、C三组中属于实验组的是 。
(3)血液中MBP含量可以作为判断神经系统髓鞘损伤程度指标的原因可能是 ;由实验结果初步判断,M型K+通道开放剂的作用是 ,从而缓解血液中NSE与MBP含量的降低,进而缓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10.雾霾天气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空气中的病原体、过敏原和有毒颗粒物可以使人患病。下图所示为人体感染病原体后,机体通过调节清除体内病原体的过程(A、B、C表示激素,D、E表示不同的免疫活性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患者中很多是儿童,这是因为儿童呼吸道黏膜的过滤能力有限,导致病原体突破了人体的第 道防线。
(2)据图中信息可知,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调节网络;A是 激素。
(3)患者多表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T细包分泌的物质D 刺激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使有关的内分泌腺分泌的C 增加,产热增加所致。
(4)据图分析可知,当人出现焦虑,紧张情绪时,在雾霾天更易患病,其原因是 。
(5)治理雾霾需要采用多种措施综合实施,如减少工业污染排放、露天工地的粉尘覆盖、降低汽车尾气排放,以及 。
11.血容量的稳定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心肺感受器反射是调节血容量的主要途径之一,下图是通过心肺感受器反射调节血容量的相关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在心交感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 (选填“相同”或“相反”);心交感神经末梢与心肌细包的神经一肌肉接头类似于突触,此处的兴奋传递导致肌细包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为 。
(2)图示血容量的调节方式是 调节,其中含有 条反射弧。
(3)某人因外伤除了会大量失血,由 (填结构名称)释放的抗利尿激素量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升高,重吸收增大,尿量 ,进而调节血容量的相对稳定。
(4)人受外伤除了会大量失血外,病菌还会穿透皮肤到达体内组织,此时 (填“非特异性”、“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会起作用,不久自愈。图中心率加快、肾血管舒张也能增加排尿量,试进行解释: 。
12.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的主要诱因是β—淀粉样蛋白(Aβ)在脑组织液中沉积,影响了神经小胶质细包(MC细包)的功能,发病机制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AD发病的原因是:MC细包接收到Aβ沉积的信号后,K酶发生磷酸化, ,从而诱发炎症,最终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
(2)为探明药物X治疗AD的机理,科研人员利用正常的MC细包进行了相关实验,获得实验结果如图2。由图2结果可知,药物X能够抑制Aβ的作用,判断的依据是 。已知药物X对NF蛋白无显著影响,综合图1和图2,药物X治疗AD的机理最可能是药物X抑制了IL-1的 (填“转录”或“翻译”)过程。
(3)研究发现,增强体育锻炼可以改善AD的症状。人体在运动时机体产热会增加,调节体温的中枢位于 ,此时机体的散热途径主要有 。
一、单选题
1.(2024·重庆·高考真题)正常重力环境中,成骨细包分泌的PGE2与感觉神经上的EP4结合,将信号传入下丘脑抑制某类交感神经活动。进而对骨骼中血管和成骨细包进行调节,促进骨生成以维持骨量稳定。长时间航天飞行会使宇航员骨量下降。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PGE2与EP4的合成过程均发生在内环境
B.PGE与EP4的结合使骨骼中血管收缩
C.长时间航天飞行会使宇航员成骨细包分泌PGE2增加
D.使用抑制该类交感神经的药物有利于宇航员的骨量恢复
2.(2024·重庆·高考真题)某些树突状细包可迁移到抗原所在部位,特异性识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增殖后大部分形成活化的树突状细包,小部分形成记忆树突状细包。为验证树突状细包的免疫记忆,研究人员用3种不同品系的小鼠(同一品系小鼠具有相同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进行了如图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树突状细包的免疫记忆体现在抗原呈递功能增强
B.③中活化的树突状细包可识别丙品系小鼠的抗原
C.睡梦中心跳加快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有关
D.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肾上腺素释放进而引起心跳加快,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7.(2024·山东·高考真题)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当抓捏面部皮肤时,会引起瞳孔开大肌收缩,导致瞳孔扩张,该反射称为瞳孔皮肤反射,其反射通路如图所示,其中网状脊髓束是位于脑干和脊髓中的神经纤维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面部皮肤感受器→传入神经①→脑干→网状脊髓束→脊髓(胸段)→传出神经②→瞳孔开大肌
A.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
C.传出神经②属于躯体运动神经
D.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该反射不能完成
二、非选择题
8.(2024·重庆·高考真题)胰岛素作用于肝细包调节血糖平衡。为探究雌激素是否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影响,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
(1)卵细包产生的雌激素通过 运输到肝细包,作用于雌激素受体(ER),ER激活肝细包内的下游信号。
(2)研究者构建雌激素激活肝细包模型鼠,将肝细包置于不含葡萄糖的培养液中,分别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如图1。为提高葡萄糖含量以便检测,添加了胰高血糖素进行处理,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的原因是 (答一点)。如图1处理,Ⅱ组用胰高血糖素处理,除验证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的作用外,还有什么作用? 。由实验可以得出,在降低血糖上,雌激素和胰岛素的相互作用是 。
(3)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实验者进行体内实验,有人认为实验设计不合理,即使不考虑其他激素对血糖水平的影响,也无法得出雌激素与胰岛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你认为的原因可能是 。
9.(2024·贵州·高考真题)每当中午放学时、同学们结伴而行,有说有笑走进食堂排队就餐。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看到喜欢吃的食物时、唾液的分泌就会增加,这一现象属于 (选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完成反射的条件有 。
(2)食糜进入小肠后,可刺激小肠黏膜释放的激素是 ,使胰液大量分泌。为验证该激素能促进胰腺大量分泌胰液,以健康狗为实验对象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思路 。
10.(2023·海南·高考真题)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TH)可调节人体多种生命活动。双酚A(BPA)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若进入人体可导致甲状腺等内分泌腺功能紊乱。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及BPA作用位点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在TH分泌的过程中,过程①②③属于 调节,过程④⑤⑥属于 调节。
(2)TH是亲脂性激素,可穿过特定细包的质膜并进入细包核内,与核内的TH受体特异性结合。这一过程体现激素调节的特点是 。
(3)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可促进胸腺分泌胸腺素。胸腺素刺激B细包增殖分化形成浆细包,产生抗体。这说明垂体除参与体液调节外,还参与 。
(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是合成TH所必需的酶,且能促进甲状腺上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生态的表达。研究发现,进入人体的BPA能抑制TPO活性,可导致血液中TH含量 ,其原因是 。
(5)有研究表明,BPA也能促进皮质醇分泌,抑制睾酮分泌,说明BPA除影响HPT轴外,还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其他内分泌轴的功能。这些内分泌轴包括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