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初中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初中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01 06:2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阶段检测试卷
分值:60分 时间:30分钟
【友情提醒:请将所选答案填到答题纸上对应位置,否则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升旗仪式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心中总会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最早将五星红旗定为我国国旗的会议是 (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遵义会议
2.标志着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分离走向团结,从落后走向进步的重要转折点是( )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一五计划期间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能充分说明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运动 D.三大改造的完成
4.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6周年,某班同学准备出一期主题画片展。以下图片可作为展品的有 ( )
①中国人民志愿军 ②北伐军战士准备 ③上甘岭战役 ④台儿庄保卫战
跨过鸭绿江 攻打武昌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时下人们爱用“最美”这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最美司机吴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人物是( )
①黄继光 ②董存瑞 ③邱少云 ④雷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我国是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都把“三农”问题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26.9%,达到14000万吨,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B.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提高与改进
C.工业极大发展,辅助了农业 D.土地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7.《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成为民众了解党和国家政策的方向标,下列社论中在1953年—1956期间发表的( )
A.将革命进行到底 B.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C.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开始进行 “新长征”
8.刘少奇称新中国初期实行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是因为 ( )
A.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
D.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
9.新中国成立时工业十分落后。然而,短短几年间新中国就生产出了第一批自己的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这主要得益于 ( )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贯彻
10.毛泽东对于建国初我国工业的落后状态,做出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讲话:“我们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因此,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集中力量发展以下哪一产业? ( )
A.农业 B.手工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1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被誉为“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是因为这次会议通过了 ( )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12.建国之初的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废除了二千多年土地私有制 B.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C.巩固了国家政权 D.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3.1953—1956年,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下面
不能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词汇是 ( )
A.生产合作社 B.赎买
C.改造 D.大包干
14.右图为我国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一运动的开展?(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5.以下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 三大改造
16.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是 (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中苏关系恶化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中共八大
17.“稻堆脚儿摆得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吃袋烟”,与这首民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十年“文革”的结束 D.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8.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下列人物中,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邓稼先
19.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二次历史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年代分别是 ( )
A.1949年 1951年 B.1949年 1952年 C.1949年 1952年 D.1949年 1956年
20.对“文化大革命”的评论恰当的是( )
A.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B.解放了农业生产力
C.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二、材料题(共计30分)
21.(6分)材料一 “会议决定以北平为首都,改为北京,五星红旗为国旗,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材料二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回答问题:⑴根据材料一内容,你能说出这次会议名称吗?这次会议召开有何意义?(2分)
⑵根据材料二内容,你知道是建国后我国召开的哪一次会议,该次会议确定了我国最高机关是什么?(2分)
⑶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通过了哪部法律文件?(2分)
22.(8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1)这首战歌反映了当时抗美援朝目的是什么?(2分)
(2)右图中的人物是谁?在抗日战争时期他还指挥了哪一场重要战役?(2分)
(3)这场战争中最著名的战役是什么? (2分)
(4)这场战争胜利有何意义?(2分)
23.(8分)《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1分)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1分)
(2)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哪些成果?举一例说明。(2分)
(3)依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建设中出现哪些失误(举一例说明)?(2分)
(4)以上材料对我们在经济建设中有何启示?(2分)
24.(8分)图片见证历史,图片诉说历史。新中国成立至今,虽然历经风雨六十多载,却走过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之路。
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图1 图2 图3 1956年工商界代表向毛主席报喜
(1)有人说中国近代史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图1和图2各反映什么事件?(2分)
(2)阅读图2,说一说这件事有何意义?(2分)
(3) 图3反映了三大改造中的哪一项内容?这场运动有何意义?(2分)
(4)看了以上三幅图片你有何感想?(2分)
八年级历史阶段检测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 B B A C 6-10:D C A C D 11-15: D C D D D 16-20: C B B D D
二、材料题
21.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准备。
⑵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或《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2.⑴保家卫国
⑵彭德怀,百团大战。
⑶上甘岭战役
⑷维护世界和平,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为新中国建设创造了有利外部环境。
23.⑴工业化 五年计划
⑵第一汽车制造厂(或解放汽车)、第一飞机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等(任意一点)
⑶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⑷发展经济要从国情出发,要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任意一点即可得分)。
24.⑴五四运动 开国大典
⑵标志中国新民主义革命胜利,实现国家独立,人民当家作主,鼓舞世界人民争取民族解放斗争胜利。(任意说一句)
⑶资本主义工商业,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意说一句)
⑷感想:只有共产党才能建立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共产党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改变中国社会性质(言之有理即可)。
错别字不给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