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综合训练(一)
一、选择题
1.2024央视龙年春晚视觉符号“鬣”(dá)字让古老的九叠篆书法艺术走进大众视野。结合以下图文资料,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九叠篆,是一种流行于宋代的“国朝官印”字体,其笔画折叠堆曲,均匀对称。“巍”用于描述龙腾飞的样子。主标识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通过金属质感的色彩光泽,使得造型酷似一枚芯片,将古老汉字与现代科技相连接
①“鬣”字属于象形造字法,指龙飞的样子
②九叠篆的形态独特,富有艺术感
③九叠篆的流行标志着书法成为艺术
④主标识彰显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历史复习课上,教师请同学们判断具有以下特点的古代书法家应该是
①东晋人 ②吸取前人书法的精华,独创端秀清新的特色
③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 ④后人尊称他为“书圣”
A.司马迁 B.祖冲之 C.钟繇 D.王羲之
3.秦始皇时期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通向全国各地的驰道;汉武帝时期,大规模地开设漕运系列工程,用以沟通京师的漕运路线。以上措施实行的根本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流 B.巩固国家统一
C.推动经济发展 D.促进民族团结
4.“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告诉我们( )
A.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B.每个王朝都酷刑当道
C.奴隶起义推翻旧王朝 D.早期的王朝更迭频繁
5.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利簋腹内的铭文记述了武王克商的时间,这反映出青铜器( )
A.制作工艺高超 B.分布范围广泛
C.具有史料价值 D.种类非常丰富
6.景帝削藩,引发了诸侯国的“七国之乱”,景帝立刻派大军镇压;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各诸侯国纷纷上书奏请分封侯国、子弟。这说明当时( )
A.社会秩序混乱 B.国力达到鼎盛 C.实现了大一统 D.中央权力扩大
7.《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这说明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
A.增加人口数量 B.实现国家统一和稳定
C.进行土地分配 D.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8.《探寻齐文化》研学活动中,王华同学在纪念馆内看到了下图书籍的影印版。她参观的应是( )
A.博山赵执信纪念馆 B.淄川蒲松龄纪念馆
C.桓台王渔阳纪念馆 D.临淄贾思勰纪念馆
9.《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该部著作的作者是
A.张仲景 B.扁鹊 C.华佗 D.祖冲之
10.《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
A.夏朝时期 B.商朝时期 C.西周时期 D.春秋时期
11.孔子招收学生不受贵贱、贫富、老幼等条件限制,很多学生出身于贫贱之家。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
A.民贵君轻 B.克己复礼 C.有教无类 D.以德治国
12.中国历史上迁都的因素有很多,如战争、改革、环境等。下列事件中,为了推进改革、学习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
A.商朝盘庚迁殷 B.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C.明成祖迁都北京 D.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13.中国书法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中被后人誉为“书圣”的是( )
A.锺繇 B.王羲之 C.顾恺之 D.刘徽
14.汉朝时苏南浙江一带设有稽郡北部31县,到了西晋增至5郡57县,等到了唐朝前期已增至13州74县。由此可推断
A.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B.郡县增置主要是由于地方动乱
C.江南地区不断得到开发 D.浙江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15.西晋时期,内迁各少数民族大多使用汉语,汉族人民喜爱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材料体现出这一时期( )
A.政治清明 B.对外交往频繁 C.经济发展 D.民族交融加强
16.秦国在春秋和战国初被视为西部小国,常常被其他国家轻视。然而战国中后期迅速壮大,被视为“虎狼之国”。秦国的强大得益于( )
A.强军策略 B.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 D.商鞅变法
17.东汉后期皇帝即位年龄和寿命统计表(下表)反映了东汉后期
皇帝 和帝 瑞帝 安帝 顺常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岁)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A.吸取秦亡教训,与民休养生息 B.诸侯王国叛乱,威胁中央集权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引起政治腐败 D.豪强地主势力膨胀,出现地方割据
18.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请判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前1世纪的是( )
A.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 B.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
C.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 D.蔡伦于公元105年改进造纸术
范晔《后汉书·宦者列传》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19.东汉时,有一位宦官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促成了书写材料的改变,使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他是( )
A.祖冲之 B.张仲景 C.蔡伦 D.王莽
20.这位宦官“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来改进造纸工艺,使纸具有的特点是( )
A.原料易找,生产困难 B.生产困难,易于推广
C.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D.用途广泛,价格便宜
“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1.材料中的这一情景发生于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
22.当时,“统治者”是向谁投降
A.陈胜 B.吴广 C.项羽 D.刘邦
二、非选择题
23.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结合相关素材完成下列探究。
①陕西蓝田发掘的完整头骨化石 ②北京人遗址发现的灰烬、烧骨 ③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
④陕西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 ⑤良渚古城发现的水利系统 ⑥陶寺古城贵族墓出土的随葬品
(1)要探究仰韶文化的特征,可以选择图表中的 (填序号即可)。
(2)图表中②说明人类演化史上的里程碑是什么?
(3)如果探究早期国家的出现,可以选用的素材是 和 (填序号即可)。
(4)私有制、阶级和 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5)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什么特征?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分裂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术思想繁荣。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2)作为大思想家,孔子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他对统治者提出了什么要求?
(3)他的弟子将其言行整理在哪一著作中?
(4)你知道哪些能反映出孔子教育思想或方法的名言?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小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史后,决定对历史文化古迹进行走访,设身处地地感受中华文化。以下是她规划的走访地点:
①大禹陵 ②曲阜孔庙 ③秦始皇陵兵马俑 ④敦煌莫高窟 ⑤故宫
(1)如果有机会去参观上述五处历史文化古迹中的两个,你会选择哪两个?写出你所选的两处古迹,分别写出一条选择的理由。
(2)请在小唐同学的走访规划中增加两处与“中国境内早期人类”有关的历史文化古迹。综合上述图片,中华文化呈现怎样的特点?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
(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分封的对象和分封的依据什么?
(2)根据图一,指出以上这一政治制度将周代贵族分为哪些等级?
(3)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4)西周实行该制度所起到的作用有哪些?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魏孝文帝改革思维导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孝文帝迁都的地点。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B A C D D D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B C D D C B C C
题号 21 22
答案 D D
23.(1)④
(2)学会用火
(3) ⑤ ⑥
(4)国家
(5)多元一体。
24.(1)春秋晚期。
(2)儒家学派;“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3)《论语》。
(4)“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25.(1)选择:我会选择曲阜孔庙和秦始皇陵兵马俑。
理由:曲阜孔庙: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朝雕塑艺术水平的杰出代表,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秦朝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开端,秦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2)增加:北京人遗址、河姆渡遗址。特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多元一体。
26.(1)制度:分封制;
对象:宗亲和功臣;
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2)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式,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4)作用:分封制巩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分封制确立了周王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27.(1)洛阳。
(2)[答案示例]
观点:改革是强国之路。
论述: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推行鼓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通过迁都洛阳,革除旧俗等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为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可见,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都促进了国家的发展与强大,改革是实现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
说明:其他符合题意的观点也可,如: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是强国之路;变革推动了社会进步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