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文档属性

名称 2.6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4-02 20:3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1.6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全球变暖的趋势不改变,85年后,2100年,全球经济损失显著,77%的国家会更加贫穷。放任气候变暖,2100年全球八成国家变穷国概念: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要素:气温和降水
特征:长时间,稳定性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要素的综合状况。一、气候判断风刀霜剑 风和日丽 寒冬腊月 秋高气爽 骄阳似火 细雨绵绵 白雪皑皑 春暖花开
暴风骤雨 冬暖夏凉下列分别哪些是描绘天气,哪些是描绘气候的?你能描述一下金华的气候吗?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秋天干燥年温适中北纬50°北回归线23.5°二、影响气候的因素:1、纬度位置:(基本因素)低纬度地区,气温较高,长夏无冬。
如:海南
高纬度地区,气温较低,夏季短,
冬季长而寒冷。
如:哈尔滨、漠河纬度主要影响 。气温 热 带 南温带 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2)纬度位置主要是对气温的影响(1)纬度位置不同的地区,太阳辐射量不同热 量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冬季降温幅度较大的是___。夏季升温幅度较大的是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使得沿海地区气温年较差 内陆地区。 陆地 陆地海水比陆地比热大小于年较差44℃32℃中午同一时刻,为什么海水和沙子的温度不一样?傍晚由于砂土的比热比水小、吸热时升温快,放热时降温快降水:海洋上水汽充足,空气湿润,因此沿海地区降水丰富。气温:内陆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也较大。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比较大二、影响气候的因素:2、海洋和陆地的性质---比热容人们常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描述新疆生活,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吗?二、影响气候的因素:3、地形因素暖湿空气在前进途中遇到地形阻挡,被迫沿迎风坡爬升,在山的背风坡气流下沉。迎风坡背风坡气团沿迎风坡爬升水汽遇冷凝结降水20℃8℃14℃ABC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6℃暖湿空气在前进途中遇到地形阻挡,被迫沿迎风坡爬升,在山的背风坡气流下沉。迎风坡背风坡气团沿迎风坡爬升水汽遇冷凝结降水20℃8℃14℃ABC 在迎风坡易形成较多的地形雨,所以迎风坡的降水比背风坡多。二、影响气候的因素:3、地形(1)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6℃(2)山上雨多,山下雨少。 (3)向阳坡温度高,背阳坡温度低。 (4)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地貌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1、同一纬度的中国大陆和太平洋,冬季和
夏季的气温分别是哪个高?讨论:2、这种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对气压高低分
布有什么影响?3、大陆与海洋高气压和低气压的变化
对风向产生什么影响?冬季太平洋气温高,夏季中国大陆气温高。气温越高,气压越低。风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气温__气温__气压__气压__风从___吹向___夏季高低低高海洋陆地陆地海洋夏季风气温__气温__气压__气压__风从___吹向___冬季低高高低陆地海洋陆地海洋冬季风1、季风:不同季节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风。
我国冬季盛行西北风(冬季风),
夏季盛行东南风(夏季风)。

2、世界上季风区域很广,以亚洲季风最盛行。 思考:为什么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暖湿润?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暖湿润。1、季风: 不同季节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风。
我国冬季盛行西北风(冬季风),
夏季盛行东南风(夏季风)。

2、世界上季风区域很广,以亚洲
季风最盛行。 思考:为什么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暖湿润?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暖湿润。世界季风区域分布很广,其中以亚洲季风最强盛、范围最广。亚欧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小结一、气候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1.纬度2.海陆位置3.地形练习1.下列哪项不是描述气候的语言( )
A.终年高温多雨
B.春暖花开
C.今天最高气温32℃
D.冬冷夏热
2.小青从北京到新疆旅游,火车上看到沿途有草原、沙漠的景观变化,这是 ( )
A.海陆位置差异的结果 B.河流差异的结果
C.地形差异的结果 D.纬度差异的结果
CA练习3.夏季,我国庐山、峨眉山等是避暑胜地,这是 ( )
A.纬度位置的影响
B.海陆位置的影响
C.地形的影响
D.河流的影响
4.青岛夏季成为我国避暑胜地的原因 (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 D.人类活动因素
5.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
A.气温的差异  B.降水的差异  
C.风向的差异  D.天气的差异C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