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情境新趋势】第一单元《声音》素养检测卷
小学四年级教科版科学试题
(时间:40分钟)
一、我会选。(共60分,每题2分)
我们生活的环境处处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你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是一回事吗?你能利用说学知识自制一种乐器吗?请跟随某科学小组一起探究吧。
1.(2分)乐器表演时,小科敲鼓的声音有点轻,为了让声音更响,他可以( )
A.换大鼓 B.用力敲 C.轻轻敲
2.(2分)男生和女生的声音普遍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个区别主要是因为( )
A.声带的长宽不同 B.发声的部位不同 C.发声的力度不同
3.(2分)小科作为节目的主持人,需要提早到校彩排。早上,他设置了闹钟提醒自己。闹钟的铃声最后是通过( )传到小科的耳朵里。
A.床 B. 空气 C.地面
4.(2分)请观察下图的吉它, 弹奏时能发出最高声音的琴弦是( )
A.① B.③ C.⑥
5.(2分)摇动轮轴使两个齿轮同时转动起来 (如图),然后用一张硬纸板分别接触齿轮A(30齿)和B (20齿),让纸板发出声音,请你判断( )能够让纸板发出较低的声音。
A.齿轮A B. 齿轮B C.齿轮A和B都可以
6.(2分)“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是基本的文明礼仪。“不大声喧哗”指的是减少声带振动的( )
A.快慢 B.高度 C.幅度
7.发生地震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会选择用硬物敲击就近的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关于这一自救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固体传播声音的效果比气体好
B.墙壁或管道等固体能传播声音
C.地震后空气浑浊不能传播声音
8.(2分)在其他条件都不改变的情况下,把连接土电话的棉线换成铜丝,则( )
A.听到的声音清楚一些 B.听到的声音一样 C.听不到声音
9.(2分)如图实验中,在气球皮上放碎纸屑的作用是( )
A.证明桌面在振动 B.让实验现象更明显 C.检测声音高低
10.(2分)如图所示,是正在发声的喇叭使小纸片“跳舞”,这个现象说明( )
A.发声的喇叭正在振动 B.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C.碎纸振动使喇叭发声
11.(2分)声音让生活多姿多彩。下列关于声音的观点错误的是( )。
A.声音都是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的
B.噪声过大的环境容易损伤听力
C.声音可使我们感到愉悦或不适
12.(2分)果果知道声音的产生是因为物体在振动。下列没有发生振动的物体是( )。
A.关机的电话手表 B.说话时的声带 C.风吹过时的风铃
13.(2分)科科吹哨子时,果果立即听到了刺耳的哨声。如图耳朵的结构中,负责收集声音的是( )
14.(2分)大自然里有许多动物“音乐家”,它们发出声音时的共同点是( )
A. 都是由振动产生的 B.音量大小都相同 C. 都是动物的喉咙发出的
15.(2分)金鱼在鱼缸里游动,当我们用手敲击鱼缸时,金鱼会受到惊吓。金鱼听到的声音是靠( )
A.水传播 B. 空气传播 C.鱼缸壁和水传播
16.(2分)如下图,敲击音叉使气球皮上的纸屑跳动,这是模拟( )的工作过程。
A. 心脏 B.肺 C.鼓膜
17.(2分)以下是明明制作的小乐器,依次从左到右让它发出声音,能发出
“1(do)2(re)3(mi)4(fa)5(sou)”"5种不同声音的是( )
18.(2分) 发声的音叉伸入水面会有波纹,小明观察后记录了这种现象,下列三种记录方式最接近事实的是( )
19.(2分)象脚鼓是傣族人民擅长的打击乐器(如图),敲鼓时( )
A.力度越大,声音越强 B.力度越大,声音越弱 C.力度越小,声音越高
20.(2分)露西体验演奏七轲时,发现竹筒④声音偏低,想把声音调高的方法是( )
A. 敲击时力度大一些 B. 换一根更短的竹筒 C.换一根更粗的竹筒
21.(2分)广播里,老师们宣布了运动会成绩,女老师播报时的声音比男老师高,这是由于女老师声带振动的速度比男老师( )
A.慢 B.快 C.两者一样
22.(2分)观察吉他,小欣发现吉他上有跟(如图)一样,材质相同的六根弦。小欣用相同的力,从( )拨动弦能够发出从低到高的琴声。
A.从左往右 B.从右往左 C.从中间到两侧
23.(2分)龙龙敲击音叉后,用振动的音叉去触碰静止的小球,小球来回摆动(如图)。为了让小球摆动的幅度更大,龙龙可以( )
A. 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叉 B.用更小的力敲击音叉 C.力度不变,看运气
24.在科学课上,同学们一起完成了如图的实验,从玻璃罩里慢慢地抽出空气,下列对闹钟声音变化的描述和你的观察相同的是( )
A.声音由强变弱 B.声音由低变高 C.声音由弱变强
25.(2分)在“打哈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 )
A.“打哈欠”影响了耳郭的振动
B.“打哈欠”影响了鼓膜的振动
C. “打哈欠”影响了听觉神经的振动
26.(2分)用一根钢尺,在下列几种情况下,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最高的是( )
27.(2分)电影院内墙壁装饰成凹凸不平、带有很多小孔的样子是为了( )
A.美观大方 B.增大空间 C.减少噪音
28.(2分)医生在诊病时常使用听诊器,听诊器的工作原理是( )
A.使心脏振动的幅度增加,响度增大
B.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
C.减少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29.(2分)小科和同学用土电话玩传播声音的游戏,传声效果最好的玩法是( )
30.(2分)一只手轻轻拨动同一根弦(a),另一只手不按或按在不同的位置(b),琴弦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其中发出声音最低的是( )
二、综合探究与应用(共40分)
31.(10分)探究一: 同学们利用自己制作的小乐器举行了乐器演奏会。小明用吸管和橡皮泥做成排萧,如图所示。吸管从左到右依次编号“1~5”。
(1)用相同大小的力吹“1-5”号吸管,发出声音最高的是( )
A.1号 B.3号 C.5号
(2)吹吸管排箫时,发现音阶“3(咪)”的音偏低了一点,可以( )
A.把这根吸管剪短一点 B.换一根长一点的吸管 C.换一根粗一点的吸管
(3)与排箫发声原理类似的乐器是( )。
A.编钟 B.竖笛 C.二胡
(4)要研究弦的粗细对音高的影响,实验中做法错误的是( )
A.每根弦的粗细不同 B.每次拨动的力不同 C.实验要重复做几次
(5)演奏时,隔壁班的同学也能听到动听的乐声,说明声音的传播方向( )
A.只是向前 B.只是向后 C.是向四面八方
32.(10分)探究二: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悠扬悦耳的《东方红》乐曲随着卫星周游世界、响彻太空,这美妙动听的声音是一套青铜编钟演奏录制的。
(1)如图所示,把泡沫球紧贴编钟,轻轻敲击编钟后,泡沫球会( )。
A.反复跳动 B.位置不变 C.跳动一次后就停止
(2)泡沫球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 )。
A.使振动现象更明显 B.证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C.检测声音的高低
(3)敲击编钟,我们能听到声音,主要是靠( )传播的。
A.无线电 B.空气 C.木架
(4)通过收音机收听编钟演奏的《东方红》乐曲时,把音量调大,这时声音会( )一些。
A.变高 B.变低 C.变强
(5)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小科也想自己制造一个乐器。如图所示,小科用吸管和棉签自制了一个小乐器,吹奏时,他将棉签上下移动,小乐器发出不同音高的声音。
吹奏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 )振动产生的。
A.吸管 B.棉签 C.吸管中的空气
33.(10分)探究三:下图是小鹿制作的耳的结构模拟装置,小鹿将绷紧的气球皮扎在塑料圆筒右端,并在气球皮上挂一个泡沫小球,测试发现如下:
(1)装置中的气球皮模拟的是( )。
A.鼓膜 B.听小骨 C.耳郭
(2)播放音乐时,泡沫小球振动的主要原因是 。
(3)将音箱音量调大,泡沫小球振动幅度会(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4)小鹿继续改进装置,将一个塑料罩接在圆筒左端(如图),相同情况下,泡沫小球振动幅度更大,此时塑料罩模拟的是( )
A.耳郭 B.听小郭 C.骨膜
(5)耳的结构非常重要,下列保护听力方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常做耳部保健操 B.避免接触噪音 C.常戴耳机听歌
34.(10分)探究四:如图是利用橡皮筋、木棒、纸盒等材料制作的弦乐器,请利用所学知识解密弦乐器吧!
(1)如图的弦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 )产生的。
A.木棒振动 B.橡皮筋振动 C.纸盒振动
(2)弹拨橡皮筋时,较粗的橡皮筋发出的声音______,较细的橡皮筋发出的声音_____
A.低 高 B.高 低 C.低 适中
(3)用相同的力气依次从“①~⑤”拨动橡皮筋,记录下声音的变化情况,并绘制成柱状图,以下符合实验情况的是图 _______
(4)调试皮筋时,小科想让其中一根皮筋的声音变高一些,应该怎么做
A.换一根细一点的橡皮筋 B.换一根粗一点的橡皮筋 C.换一根短一点的橡皮筋
(5)小科在体验乐器时,将木棒从甲位置移动到乙位置,如图,此时用相同的力拨动橡皮筋①,观察到橡皮筋①比原先( )
A.振动快 B.振动慢 C.振动不变
参考答案
一、我会选。(共60分,每题2分)
我们生活的环境处处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你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是一回事吗?你能利用说学知识自制一种乐器吗?请跟随某科学小组一起探究吧。
1.(2分)乐器表演时,小科敲鼓的声音有点轻,为了让声音更响,他可以( )
A.换大鼓 B.用力敲 C.轻轻敲
【答案】B
【详解】当用力敲击鼓面时,鼓面的振动幅度会增加,振动的能量更大,因此产生的声音也会更响亮。故选B.
2.(2分)男生和女生的声音普遍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个区别主要是因为( )
A.声带的长宽不同 B.发声的部位不同 C.发声的力度不同
【答案】A
【详解】音调高低由声带振动的频率来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而男女生的声带振动频率不同,是由于声带的长宽不同。所以男生和女生的声音普遍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个区别主要是因为声带的长宽不同,故答案选A。
3.(2分)小科作为节目的主持人,需要提早到校彩排。早上,他设置了闹钟提醒自己。闹钟的铃声最后是通过( )传到小科的耳朵里。
A.床 B. 空气 C.地面
【答案】B
【详解】闹钟响起,引起空气振动,振动信号通过空气传入耳朵,所以小科作为节目的主持人,需要提早到校彩排。早上,他设置了闹钟提醒自己。闹钟的铃声最后是通过空气传到小科的耳朵里,故答案选B。
4.(2分)请观察下图的吉它, 弹奏时能发出最高声音的琴弦是( )
A.① B.③ C.⑥
【答案】C
【详解】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根据以上图中所示,⑥号弦最细,振动最快,发出的声音最高。故选C。
5.(2分)摇动轮轴使两个齿轮同时转动起来 (如图),然后用一张硬纸板分别接触齿轮A(30齿)和B (20齿),让纸板发出声音,请你判断( )能够让纸板发出较低的声音。
A.齿轮A B. 齿轮B C.齿轮A和B都可以
【答案】B
【详解】当纸片与齿轮接触时,齿轮越多的可以使纸片在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越多,纸片发声的音调就会越高;由图可知,A的齿轮数多,因此在相同的时间内会振动次数多,音调高;B的齿轮数少,因此在相同的时间内会振动次数少,音调低。故选B。
6.(2分)“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是基本的文明礼仪。“不大声喧哗”指的是减少声带振动的( )
A.快慢 B.高度 C.幅度
【答案】C
【详解】一般人们说的声音的大与小,都指声音的响度大小.在公共场合,声音的响度越大,对周围人的影响越大;故“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其中的不大声喧哗指的是减少声带振动的幅度。故选C。
7.发生地震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会选择用硬物敲击就近的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关于这一自救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固体传播声音的效果比气体好
B.墙壁或管道等固体能传播声音
C.地震后空气浑浊不能传播声音
【答案】C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气体和液体中都能传播,只不过是固体传播声音的效果比气体好。地震后空气浑浊也能传播声音,只是传播效果差。故选C.
8.(2分)在其他条件都不改变的情况下,把连接土电话的棉线换成铜丝,则( )
A.听到的声音清楚一些 B.听到的声音一样 C.听不到声音
【答案】A
【详解】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金属的传声效果优于棉线,因此在其他条件都不改变的情况下,把连接土电话的棉线换成铜丝,则听到的声音清楚一些。
9.(2分)如图实验中,在气球皮上放碎纸屑的作用是( )
A.证明桌面在振动 B.让实验现象更明显 C.检测声音高低
【答案】B
【详解】在气球皮上放碎纸屑的作用是让实验现象更明显。在这个实验中,当气球皮振动时,碎纸屑会随着振动而跳动。这个现象可以直观地展示出气球皮的振动情况,使振动效果更加明显,便于观察和理解振动是如何传递的。碎纸屑的跳动并不能直接证明桌面在振动,也不是用来检测声音的高低的。故选B.
10.(2分)如图所示,是正在发声的喇叭使小纸片“跳舞”,这个现象说明( )
A.发声的喇叭正在振动 B.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C.碎纸振动使喇叭发声
【答案】A
【详解】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正在发声的喇叭使小纸片“跳舞”,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喇叭正在振动。故选A。
11.(2分)声音让生活多姿多彩。下列关于声音的观点错误的是( )。
A.声音都是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的
B.噪声过大的环境容易损伤听力
C.声音可使我们感到愉悦或不适
【答案】A
【详解】A、声音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有自然界、动物、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声音,A说法错误; B、耳朵里,有一个很薄的感受振动的结构,叫鼓膜,如果它受到损伤,会影响听力。所以噪声过大的环境容易损伤听力,B说法正确; C、我们周围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声音让人心情愉悦,比如,歌声、琴声;有的声音让人感到不适,比如,机器轰鸣声、喧闹声。C说法正确。
12.(2分)果果知道声音的产生是因为物体在振动。下列没有发生振动的物体是( )。
A.关机的电话手表 B.说话时的声带 C.风吹过时的风铃
【答案】A
【详解】A.关机电话手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正确; B.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自如的器官是声带,发声的时候声带就在振动。说话时的时候,声带在振动,错误;C.风吹过时的风铃,风铃振动,发出声音,错误;所以A符合题意。
13.(2分)科科吹哨子时,果果立即听到了刺耳的哨声。如图耳朵的结构中,负责收集声音的是( )
【答案】A
【详解】耳朵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听觉神经和耳蜗。耳郭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外耳道把声音传入中耳;鼓膜在声波作用下产生振动;听小骨把声音传入内耳。图中A是耳郭,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
14.(2分)大自然里有许多动物“音乐家”,它们发出声音时的共同点是( )
A. 都是由振动产生的 B.音量大小都相同 C. 都是动物的喉咙发出的
【答案】A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根据声音的来源划分,分为动物叫声、大自然声音、人类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声音,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都是由振动产生的。音量大小、声音高低是不同的。不同发声物体的发声方法是不同的。故A选项正确。
15.(2分)金鱼在鱼缸里游动,当我们用手敲击鱼缸时,金鱼会受到惊吓。金鱼听到的声音是靠( )
A.水传播 B. 空气传播 C.鱼缸壁和水传播
【答案】C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而且液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比气体更强。金鱼在鱼缸里游动,当我们用手敲击鱼缸时,金鱼会受到惊吓。金鱼听到的声音是靠鱼缸壁和水传播的。故C选项正确。
16.(2分)如下图,敲击音叉使气球皮上的纸屑跳动,这是模拟( )的工作过程。
A. 心脏 B.肺 C.鼓膜
【答案】C
【详解】实验时用力敲击音叉,观察到碎纸屑在气球皮上跳动,这是模拟鼓膜的工作,气球皮模拟的是鼓膜。
17.(2分)以下是明明制作的小乐器,依次从左到右让它发出声音,能发出
“1(do)2(re)3(mi)4(fa)5(sou)”"5种不同声音的是( )
【答案】A
【详解】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因此,想要让明明制作的乐器依次从左到右让它发出“1(do)2(re)3(mi)4(fa)5(sou)"5种音调逐渐升高的声音,物体的长度从左到右应越来越短,答案为A。
18.(2分) 发声的音叉伸入水面会有波纹,小明观察后记录了这种现象,下列三种记录方式最接近事实的是( )
【答案】B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读图可知,发声的音叉伸入水面会有波纹,音叉伸入水面的波纹最接近事由音叉向四周产生一圈圈的波纹,接近事实的是 B正确。像射线一样像四周传递,A错误。由一个方向向另外一个方向波动传递,C错误。故选B。
19.(2分)象脚鼓是傣族人民擅长的打击乐器(如图),敲鼓时( )
A.力度越大,声音越强 B.力度越大,声音越弱 C.力度越小,声音越高
【答案】A
【详解】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 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因此打击乐器敲击力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敲击力度大小不会影响声音的高低。
20.(2分)露西体验演奏七轲时,发现竹筒④声音偏低,想把声音调高的方法是( )
A. 敲击时力度大一些 B. 换一根更短的竹筒 C.换一根更粗的竹筒
【答案】B
【详解】A、敲击时力度大一些,竹筒振动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强,不能把声音调高,故A错误;
B、换一根更短的竹筒,竹筒振动速度变快,发出的声音较高,故B正确;
C、换一根更粗的竹筒,竹筒振动速度变慢,发出的声音较低,故C错误;
21.(2分)广播里,老师们宣布了运动会成绩,女老师播报时的声音比男老师高,这是由于女老师声带振动的速度比男老师( )
A.慢 B.快 C.两者一样
【答案】B
【详解】一般情况下,女孩子说话的声音比男孩子高,这是因为说话时女孩子声带振动得比男孩子快。振动的越快,声音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故选B.
22.(2分)观察吉他,小欣发现吉他上有跟(如图)一样,材质相同的六根弦。小欣用相同的力,从( )拨动弦能够发出从低到高的琴声。
A.从左往右 B.从右往左 C.从中间到两侧
【答案】A
【详解】音调高低与弦的材料、长短、粗细和松紧有关,在弦的松紧、长短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高。观察吉他,材质相同的六根弦,小欣用相同的力,从从左往右拨动弦,琴弦越来越细,发出的声音会从低到高。
23.(2分)龙龙敲击音叉后,用振动的音叉去触碰静止的小球,小球来回摆动(如图)。为了让小球摆动的幅度更大,龙龙可以( )
A. 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叉 B.用更小的力敲击音叉 C.力度不变,看运气
【答案】A
【详解】平时所说的声音响、声音大,在科学上指声音强,它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为了让小球摆动的幅度更大,可以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叉。
24.在科学课上,同学们一起完成了如图的实验,从玻璃罩里慢慢地抽出空气,下列对闹钟声音变化的描述和你的观察相同的是( )
A.声音由强变弱 B.声音由低变高 C.声音由弱变强
【答案】A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强,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弱。图中实验中,从玻璃罩里慢慢地抽出空气,玻璃罩内能传播声音的空气慢慢减少,听到的闹钟声音会越来越弱,最后完全听不到。
25.(2分)在“打哈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 )
A.“打哈欠”影响了耳郭的振动
B.“打哈欠”影响了鼓膜的振动
C. “打哈欠”影响了听觉神经的振动
【答案】B
【详解】在“打哈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在“打哈欠”时会影响鼓膜的振动。
26.(2分)用一根钢尺,在下列几种情况下,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最高的是( )
【答案】C
【详解】声音的高低和材料的长短有关,发声体越短,振动的越快,声音越高,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7.(2分)电影院内墙壁装饰成凹凸不平、带有很多小孔的样子是为了( )
A.美观大方 B.增大空间 C.减少噪音
【答案】C
【详解】为了减少噪音危害,人们往往采用隔音材料或者吸音材料制造隔音墙、耳塞等。好的隔音材料的共同特点之一是内部疏松,表面不平。所以电影院内墙壁装饰成凹凸不平、带有很多小孔的样子是为了减小噪音。
28.(2分)医生在诊病时常使用听诊器,听诊器的工作原理是( )
A.使心脏振动的幅度增加,响度增大
B.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
C.减少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答案】C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有一部分能量损失,使用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减少了声音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
29.(2分)小科和同学用土电话玩传播声音的游戏,传声效果最好的玩法是( )
【答案】A
【详解】两个人各拿一个话筒,拉直绳子,就可以通话了。声音就可以通过棉线振动远距离传过来。如果想要传声筒传声赳晰,就要将传声筒中间的绳子尽量拉直。
30.(2分)一只手轻轻拨动同一根弦(a),另一只手不按或按在不同的位置(b),琴弦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其中发出声音最低的是( )
【答案】A
【详解】右手轻轻拨动同一根弦,振动的弦的长度不同,通常琴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不按琴弦时,振动琴弦长,琴弦发出声音较低。
二、综合探究与应用(共40分)
31.(10分)探究一: 同学们利用自己制作的小乐器举行了乐器演奏会。小明用吸管和橡皮泥做成排萧,如图所示。吸管从左到右依次编号“1~5”。
(1)用相同大小的力吹“1-5”号吸管,发出声音最高的是( )
A.1号 B.3号 C.5号
(2)吹吸管排箫时,发现音阶“3(咪)”的音偏低了一点,可以( )
A.把这根吸管剪短一点 B.换一根长一点的吸管 C.换一根粗一点的吸管
(3)与排箫发声原理类似的乐器是( )。
A.编钟 B.竖笛 C.二胡
(4)要研究弦的粗细对音高的影响,实验中做法错误的是( )
A.每根弦的粗细不同 B.每次拨动的力不同 C.实验要重复做几次
(5)演奏时,隔壁班的同学也能听到动听的乐声,说明声音的传播方向( )
A.只是向前 B.只是向后 C.是向四面八方
【答案】(1)C (2)A (3)B (4)B (5)C
【详解】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声音就越低。
(1)吸管排箫是利用空气振动来发出声音。空气柱越短,振动速度越快,声音越高。所以用相同大小的力吹“1-5”号吸管,发出声音最高的是5。
(2)吸管排箫是利用空气振动来发出声音。空气柱越短,振动速度越快,声音越高。所以吹吸管排箫时,发现音阶“3(咪)”的音偏低了一点,可以把这根吸管剪短一点,这样空气柱振动加快,声音也会变高。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吸管排箫和竖笛都是利用空气振动来发出声音。编钟是利用敲击振动来发声的,二胡是利用琴弦振动发声的。
(4)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要研究弦的粗细对音高的影响,唯一的变量就是琴弦粗细,每次拨动的力要相同。实验要重复做几次,增加实验的科学性。
(5)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所以演奏时,隔壁班的同学也能听到动听的乐声。
32.(10分)探究二: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悠扬悦耳的《东方红》乐曲随着卫星周游世界、响彻太空,这美妙动听的声音是一套青铜编钟演奏录制的。
(1)如图所示,把泡沫球紧贴编钟,轻轻敲击编钟后,泡沫球会( )。
A.反复跳动 B.位置不变 C.跳动一次后就停止
(2)泡沫球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 )。
A.使振动现象更明显 B.证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C.检测声音的高低
(3)敲击编钟,我们能听到声音,主要是靠( )传播的。
A.无线电 B.空气 C.木架
(4)通过收音机收听编钟演奏的《东方红》乐曲时,把音量调大,这时声音会( )一些。
A.变高 B.变低 C.变强
(5)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小科也想自己制造一个乐器。如图所示,小科用吸管和棉签自制了一个小乐器,吹奏时,他将棉签上下移动,小乐器发出不同音高的声音。
吹奏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 )振动产生的。
A.吸管 B.棉签 C.吸管中的空气
【答案】(1)A (2)A (3)B (4)C (5)C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通过实验可知,把泡沫球紧贴编钟,轻轻敲击编钟后编钟振动,泡沫球会反复跳动。
(2)编钟振动速度快,振动幅度小,不易用肉眼观察,泡沫球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使振动现象更明显。
(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敲击编钟,钟声通过空气传播进入我们的耳朵。
(4)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把音量调大,这时声音会变强。
(5)用吸管和棉签自制的小乐器是一个吹奏乐器,是利用吸管内空气柱振动发声。
33.(10分)探究三:下图是小鹿制作的耳的结构模拟装置,小鹿将绷紧的气球皮扎在塑料圆筒右端,并在气球皮上挂一个泡沫小球,测试发现如下:
(1)装置中的气球皮模拟的是( )。
A.鼓膜 B.听小骨 C.耳郭
(2)播放音乐时,泡沫小球振动的主要原因是 。
(3)将音箱音量调大,泡沫小球振动幅度会(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4)小鹿继续改进装置,将一个塑料罩接在圆筒左端(如图),相同情况下,泡沫小球振动幅度更大,此时塑料罩模拟的是( )
A.耳郭 B.听小郭 C.骨膜
(5)耳的结构非常重要,下列保护听力方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常做耳部保健操 B.避免接触噪音 C.常戴耳机听歌
【答案】(1)A (2)音乐的声波引起气球皮的振动,从而带动小球振动。 (3)B (4)A (5)C
【解析】(1)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的。人的耳朵具有产生听觉和平衡觉的功能。分析实验可知,小明这个实验是模拟耳朵内鼓膜振动的装置。故选A。
(2)播放音乐时,泡沫小球振动的主要原因是音乐的声波引起气球皮的振动,从而带动小球振动。
(3)将音箱音量调大,泡沫小球振动幅度会变大,故选B。
(4)小鹿继续改进装置,将一个塑料罩接在圆筒左端,相同情况下,泡沫小球振动幅度更大,此时塑料罩模拟的是耳郭。
(5)保护听力的保健方法主要是耳部保健操和耳部按摩以及避免接触噪音,常戴耳机危害耳朵健康。
34.(10分)探究四:如图是利用橡皮筋、木棒、纸盒等材料制作的弦乐器,请利用所学知识解密弦乐器吧!
(1)如图的弦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 )产生的。
A.木棒振动 B.橡皮筋振动 C.纸盒振动
(2)弹拨橡皮筋时,较粗的橡皮筋发出的声音______,较细的橡皮筋发出的声音_____
A.低 高 B.高 低 C.低 适中
(3)用相同的力气依次从“①~⑤”拨动橡皮筋,记录下声音的变化情况,并绘制成柱状图,以下符合实验情况的是图 _______
(4)调试皮筋时,小科想让其中一根皮筋的声音变高一些,应该怎么做
A.换一根细一点的橡皮筋 B.换一根粗一点的橡皮筋 C.换一根短一点的橡皮筋
(5)小科在体验乐器时,将木棒从甲位置移动到乙位置,如图,此时用相同的力拨动橡皮筋①,观察到橡皮筋①比原先( )
A.振动快 B.振动慢 C.振动不变
【答案】(1)B (2)A (3)乙 (4)A (5) A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右图的弦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橡皮筋振动产生的。 (2)弹拨橡皮筋时,较粗的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低,较细的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高。音高指声音的高低,音高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越粗,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物体越细,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因此,弹拨橡皮筋时,较粗的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低,较细的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高。
(3)用相同的力气依次从“①~⑤”拨动橡皮筋,记录下声音的变化情况,并绘制成柱状图,以下符合实验情况的是图乙。
(4)要让皮筋发出更高的声音,小科应该将皮筋拉紧。这是因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反之,振动得越慢,声音就越低。因此,拉紧橡皮筋可以增加其振动频率,从而使声音变高。
(5)小科在体验乐器时,将木棒从甲位置移动到乙位置,如右图,此时,用相同的力拨动橡皮筋①,观察到橡皮筋①比原先振动快。
试卷第9页,共21页
试卷第2页,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