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思维】专题05 化学方程式 --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新思维】专题05 化学方程式 --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2-10 14:44:4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5 化学方程式
考点分布 课标要求
考点1 质量守恒定律 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掌握课本中出现的化学方程式,能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描述书写化学方程式; 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
考点2 化学方程式
考点3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01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作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分子的过程。因此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化学反应前后“六不变”: 1.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2.元素的种类不变;3.各元素的质量不变;4.原子的种类不变;5.原子的数目不变;6.原子的质量不变。
一定条件下,X、Y、乙、W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6.8 1.0 93.2 0
反应后的质量/g 0 a 96.8 3.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一定为化合反应
C.X与W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
D.Z与W质量变化之比一定为
【答案】D
【解析】【解答】一定条件下,X、Y、乙、W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不变,则有6.8g+1.0g+93.2g+0g=0g+ag+96.8g+3.2g,a=1.0;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6.8g-0g=6.8g,则X为反应物;反应前后Y的质量不变,则Y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与反应的杂质;反应前后Z的质量增加了96.8g-93.2g=3.6g,则Z为生成物;反应前后W的质量增加了3.2g-0g=3.2g,则W为生成物;故该反应为X在一定条件下生成Z和W,该反应的表达式为:。
A、a=1.0 ,反应前后Y的质量不变,则Y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与反应的杂质,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为X在一定条件下生成Z和W,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X与W的质量变化之比为(6.8g-0g):(3.2g-0g)=6.8g:3.2g=17:8,但因为反应式中X与W的系数之比未知,故无法判断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Z与W质量变化之比一定为(96.8g-93.2g):(3.2g-0g)=3.6g:3.2g= 9:8,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024·攀枝花)下图是一类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以甲或丙为原料与乙反应均可获得清洁燃料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丙、丁、戊都属于氧化物
B.制取丁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C.若生成的丁和戊分子数之比为5∶3,则消耗的甲和乙的分子数之比为2∶13
D.若某条件下,甲、乙、丙混合反应后只新增戊这一种物质,则反应后丙将增多
【答案】D
【解析】【解答】A.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5H2+ CO2CH3OH+H2O,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甲、丙、戊都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 反应前有7个分子,反应后有3个分子,则制取丁前后,分子总数发生改变,故错误;
C. 若生成的丁和戊分子数之比为5∶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2+13H2+ 2CO5CH3OH+3H2O,则消耗的甲和乙的分子数之比为3∶13,故错误;
D. 若某条件下,甲、乙、丙混合反应后只新增戊这一种物质,即生成水,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还有碳元素、氧元素,所以反应后丙将增多,故正确。
故答案为:D。
2.(2020·邵阳)已知某纯净物4.6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下列关于该纯净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氧元素
【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为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生成物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而反应物氧气中不含碳、氢两种元素,因此该纯净物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生成物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该纯净物中碳元素的质量,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等于该纯净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因此该纯净物中碳元素的质量= ,氢元素的质量= 。因为2.4g+0.6g=3.0g﹤4.6g,所以该纯净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根据以上分析,该纯净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故答案为:B。
3.(2024·武威)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6 2 14 3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 22 13
下列关于此反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表中待测数值是20
B.物质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甲与丙变化的质量比为5∶2
【答案】D
【解析】【解答】在密闭的容器内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故甲在反应后待测质量为:则该反应的表达式为:。
A、表中数据待测数值是20,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物质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没有参与反应,可能是催化剂,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该反应中甲与丙的质量比是,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2024·凉山) 我国计划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CO2的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如图是CO2转化为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CO2、H2的分子个数比为1:4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
C.图中共涉及到3种化合物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A
【解析】【解答】由图示可知,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共涉及CO2、CH3OH、H2O三种化合物,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 参加反应的CO2、H2的分子个数比为1:3.
故答案为:A。
5.(2024·常州)在电化学储能领域拥有巨大潜力的可由以下化学反应制得:,则可推测X是(  )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有1个铜原子、1个铁原子、2个硫原子、4个氮原子、16个氢原子、4个氯原子,反应前有1个铜原子、1个铁原子、4个氯原子和2X,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所以2X中含有2个硫原子、4个氮原子、16个氢原子,即X为(NH4)2S。
故答案为:B。
6.(2024·绥化) 现将4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40gA完全反应后生成32gC和22gD,则参加反应的B与生成的D的质量比是
A.20:7 B.7:11 C.5:4 D.16:11
【答案】B
【解析】【解答】40gA完全反应后生成32gC和22g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32g+22g-40g=14g,
所以,参加反应的B和D的质量比=14g:22g=7:11。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计算。
7.(2024·临沂)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0 3 5 2
反应后的质量/g 4 x 5 34
A.x=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是9∶8
【答案】C
【解析】【解答】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40g+3g+2g+5g-(4g+5g+34g)=7g。故说法正确;
B、丙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故说法正确;
C、由表中信息可知,甲物质质量在减少,为反应物,乙和丁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反应符合一变多, 属于分解反应。故说法错误;
D、由表可以得出,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为(40g-4g):(34g-2g)=9:8。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8.(2024·大庆)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B.验证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解答】A、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时,可以选择碘分别放入水中和汽油中观看现象,该实验是两种物溶解在两种溶剂中,无法比较,故不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B、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与氧气接触,白磷反应,红磷没有燃烧,则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该实验能达到目的,故符合题意;
C、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质就是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的物质在天平中称量能平衡,而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扩散到空气中,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故不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测定,选择易燃物,且燃烧产物不能是气体,否则会影响实验结论,故该实验用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占据了氧气的体积分数,不能测定氧气的体积,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2023·营口)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D实验中,依据反应前后天平测定结果   (填“能”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不能
【解析】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会逸出,所以D实验中,依据反应前后天平测定结果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0. (2022·宜昌)氧气是人类不可离开的物质。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如图所示,利用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①用红热的玻璃管引燃红磷,其燃烧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待红磷熄灭后再次称量,天平不再平衡,其原因可能是   。
A.装置漏气 B.用橡胶塞塞紧锥形瓶速度太慢
C.红磷太少 D.没有等锥形瓶冷却就再次称量
【答案】冒白烟、放热、气球膨胀;;ABD
【解析】①用红热的玻璃管引燃红磷,红磷在瓶内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装置中玻璃管上端套有气球,整个装置始终处于密闭状态,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瓶内气体受热体积膨胀,故其燃烧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冒白烟、放热、气球膨胀。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待红磷熄灭后再次称量,天平不再平衡,其原因可能是:ABD。
A.如果装置漏气,燃烧过程中瓶内压强增大,会有气体逸出,但冷却后不能回到瓶内,天平不再平衡,正确;
B.用橡胶塞塞紧锥形瓶速度太慢,红磷燃烧产生的热使得瓶内气体体积膨胀,部分气体从瓶内逸出,冷却后不能再回到瓶内,天平不再平衡,正确;
C.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红磷太少,瓶内发生的反应很快就会停止,但瓶内与瓶外没有发生物质交流,天平平衡,不正确;
D.实验时没有等锥形瓶冷却就再次称量,此时气球还处于膨胀状态,产生浮力,天平不再平衡,正确。
11.(2024·武汉)某气体含中的一种或几种。化学项目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该气体的组成。实验测得:反应前后装置甲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质量减少,装置乙和装置丙的质量分别增加和。(已知:;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装置中试剂均足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则说明该气体中含
B.若,则说明该气体中含
C.若,则说明该气体中含
D.若,则
【答案】C
【解析】【解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装置乙增重质量为生成水的质量,则气体中氢元素质量为,丙增重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则气体中碳元素质量为,混合气体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A、甲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4=3:1,CO中含碳元素,不含氢元素,氢气中含氢元素,不含碳元素,若<3:1,即,则该气体中含氢气,不符合题意;
B、若>3:1,即9m3>11m2,则说明该气体中一定含一氧化碳,氢气和甲烷至少有一种,不符合题意;
C、若=3:1,即9m3=11m2,该气体中可能为甲烷,也可能为一氧化碳和氢气,也可能三种气体都有,符合题意;
D、若m2=0,则说明没有生成水,则气体为一氧化碳,由于,则m1g:m3g=(80-64):44,即11m1=4m3,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023·广东)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探究 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验证 MnO2的催化作用
实验设计
选项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A. 铁能与硫酸铜、硝酸银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银的活动性强,无法确定铜、银的活动性顺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B. 锌与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会挥发到空气中,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不符合题意;
C. 第一支试管中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铁钉都没有生锈,不能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故不符合题意;
D. 图中实验,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可验证MnO2的催化作用,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2023·呼和浩特)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D.鉴别氯化钾和氯化铵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解答】A、利用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可验证水由氢、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和硝酸钾不能发生化学反应,不能用这两物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
C、由铜片上白磷燃烧,铜片上红磷因温度不能达到着火点和水中白磷因不接触氧气而不燃烧,可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不符合题意;
D、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为氯化铵,无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为氯化钾,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燃料在中充分燃烧时,不会产生的是
A. B.CO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A、甲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乙醇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
D、氢气燃烧生成水,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可能发生如下两个反应,结合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和分子数目均没有改变
C.反应物的种类相同时,生成物的种类不一定相同
D.使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需要外界先提供能量
【答案】B
【解析】【解答】A、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不符合题意;
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分子数目可能改变 ,符合题意;
C、 反应物的种类相同时,因反应物的量或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物的种类不一定相同 ,不符合题意;
D、 使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需要外界先提供能量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乙烯与丙烯是两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对于质量相同的二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含分子种类相同 B.所含分子数目相同
C.每个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目相同 D.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相同
【答案】D
【解析】【解答】A、乙烯是由乙烯分子构成的,丙烯是由丙烯分子构成的,两物质中所含分子种类不相同,不符合题意;
B、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28,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6=42,相同质量的物质,乙烯分子个数大于丙烯,不符合题意;
C、每个乙烯分子中含6个原子,每个丙烯分子中含9个原子,不符合题意;
D、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丙烯的化学式为C3H6,二者最简式都是CH2,故质量相同两物质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相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 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2.8 1 16 10
反应后的质量/g 0 9.8 6.4 a
A.a=13.6
B.甲和丙为反应物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甲、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7:22
【答案】C
【解析】【解答】 A、密闭容器各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则a=2.8+1+16+10-9.8-6.4=13.6,不符合题意;
B、反应后甲和丙质量减少,则甲和丙为反应物,不符合题意确;
C、反应后甲和丙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乙和丁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反应不是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D、甲、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2.8g-0g):(9.8g-1g)=2.8g:8.8g=7:22,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 实验室有部分被氧化的镁条8.0g与3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该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为
A.7.8g B.7.2g C.6.0g D.2.4g
【答案】B
【解析】【解答】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氯元素的质量不变,即生成的氯化镁中氯元素的质量等于盐酸中氯元素质量,为300g×7.3%××100%=21.3g,氯化镁中镁元素与氯元素质量比为24:71,则镁元素质量为21.3g×=7.2g。故答案为:B。
9. 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和乙是反应物 B.丙一定是化合物
C. D.反应前后乙、丁改变的质量比是
【答案】B
【解析】【解答】A、反应后甲质量减少,则为反应物,不符合题意;
B、由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可知,x=7.6g+2.0g+0.2g-3.2g-5.8g-0.4g=0.4g,由反应后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质量减小的为反应物可知,该反应是甲+乙→丙+丁,丙不一定是化合物,符合题意;
C、由上面分析可知,x=0.4g,不符合题意;
D、 反应前后乙、丁改变的质量比是2.0g-0.4g:0.4g-0g=4:1,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2021·朝阳)在实验室开放日,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实验,并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和细致的观察。请参与并完成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两组实验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吗?
(1):进行实验:甲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化学反应前后天平平衡,成功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其化学方程式为    。乙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向右倾斜,其原因是    。此反应    (填“遵循”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实验结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要在    装置中进行。
【答案】(1)BaCl2+CuSO4=BaSO4↓+CuCl2;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遵循
(2)密封
【解析】【解答】(1)进行实验甲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化学反应前后天平平衡,成功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过程中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其化学方程式为:BaCl2+CuSO4=BaSO4↓+CuCl2;乙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向右倾斜,其原因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此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故填:BaCl2+CuSO4=BaSO4↓+CuCl2;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遵循。
(2)实验结论
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要在密封装置中进行。
故填:密封。
02 化学方程式
1.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来定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1)符合 客观事实 :化学方程式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臆想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2)遵循 质量守恒定律 :等号两边的原子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3.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1)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 :明确反应中的所有物质,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
(2) 写出化学式 :使用正确的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
(3) 配平化学方程式 :通过添加系数使等号两边各元素的原子数量相等。
(4) 标注物质状态 :对于沉淀和气体,需要在化学式后面标注“↓”或“↑”等符号。
考向 书写化学方程式
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C2H5OH+3O22CO2+3H2O
B.用盐酸除铁锈:Fe2O3+3HCl═2FeCl2+3H2O
C.将洁净的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2Fe+3CuSO4=Fe2(SO4)3+3Cu
D.检验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
【答案】A
【解析】A. 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题目中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数目相等,A正确;
B.铁锈的主要从为Fe2O3,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而不是FeCl2,B错误;
C.Fe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而不是硫酸铁,C错误;
D.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是沉淀,故要加“↓”,D错误。
1.(2024·攀枝花)解释下列事实的化学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铁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2Fe + 3H2SO4 = Fe2(SO4)3 + 3H2↑
B.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C.用氢氧化铝中和过多的胃酸: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D.实验室用大理石制备CO2: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答案】A
【解析】【解答】A、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方程式为:Fe + H2SO4= FeSO4 + H2↑,故错误,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变质,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方程式为:2NaOH + CO2=Na2CO3 + H2O,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方程式为:Al(OH)3+ 3HCl = AlCl3+ 3H2O,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方程式为:CaCO3+ 2HCl = CaCl2+ H2O + CO2↑,选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2024·自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必须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Al+O2═AlO2
B.铁与盐酸反应:2Fe+6HCl═2FeCl3+3H2↑
C.乙醇在空气中燃烧:C2H5OH+O2CO2+H2O
D.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Al(OH)3+3HCl═AlCl3+3H2O
【答案】D
【解析】【解答】A、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B、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C、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2024·大庆)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氧化铝溶于稀硫酸:Al2O3+2H2SO4=2AlSO4+2H2O
B.铁溶于稀盐酸:2Fe+6HCl=2FeCl3+3H2↑
C.氢气还原氧化铜:CuO+H2=Cu+H2O
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CuSO4+2NaOH=Cu(OH)2↓+Na2SO4
【答案】D
【解析】【解答】A、氧化铝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该反应的方程式为:,A中硫酸铝的化学式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方程式为:,故B中的氯化亚铁的化学式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情况下反应生成铜和水,故该反应的方程式为:,故C中的方程式没有反应条件,错误,不符合题意;
D、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故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CuSO4+2NaOH=Cu(OH)2↓+Na2SO4 ,故该方程式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 (2024·成都)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C60表示六十个碳原子
B.H2CO3的名称为碳酸氢
C.NaH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D.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C
【解析】【解答】A、 C60表示一个分子中有六十个碳原子 ,不符合题意;
B、 H2CO3的名称为碳酸,不符合题意;
C、 NaH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表示为 ,符合题意;
D、 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2024·眉山)工业生产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为化合反应
B.转化①过程中,NO被氧化成
C.转化②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D.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D
【解析】【解答】A、 反应①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不符合题意;
B、 转化①过程中,NO被氧化成 ,不符合题意;
C、 转化②过程中,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不符合题意;
D、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符合题意;
故选D。
6.(2023·大庆)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
A.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
B.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2Al(OH)3+3H2SO4═Al2(SO4)3+6H2O
C.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SO3+2NaOH═Na2SO4+H2O
D.赤铁矿溶于盐酸:Fe2O3+2HCl═FeCl3+H2O
【答案】C
【解析】【解答】A、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铝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符合题意,故C选项符合题意;
D、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 (2023·眉山)下列描述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B.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C.将铁丝浸入稀盐酸中:
D.用食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答案】D
【解析】【解答】A. 胃液中主要成分是盐酸,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原因是
Al(OH)3+3HCl=AlCl3+ H2O,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 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C. 铁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亚铁,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 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化学方程式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2020·广州)将足量NH3和CO2依次通入饱和食盐水,发生反应:① ;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总的化学方程式为
B.上述反应过程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
C.反应②是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D.上述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解答】A. 总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A不符合题意;
B.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过程中生成了沉淀,可以看到溶液中有固体生成,故B不符合题意;
C. 反应②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并且有沉淀生成,故C符合题意;
D.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均为-3价,碳元素的化合价均为+4价,氢元素的化合价均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价,钠元素的化合价均为+1价,则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 (2023·河南)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酸雨形成的原因:
B.盐酸除去铁锈: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D.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
【答案】D
【解析】【解答】A.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是酸雨形成的原因,A错误;
B.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FeCl3)和水,不是氯化亚铁(FeCl2),B错误;
C.该反应除去的是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C错误;
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气体,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正确;
故答案为D
10. (2024·北京市)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盐酸可用于除铁锈(主要成分为),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
【解析】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石灰水长期存放后产生的白膜用硝酸清洗:Ca(OH)+HNO3═CaNO3+2H2O
B.硫酸铵与烧碱混合:NH4SO4+NaOH═NaSO4+H2O+NH3↑
C.制取铝:3Zn+Al2(SO4)3═3ZnSO4+2Al
D.铜表面的铜绿[Cu2(OH)2CO3]用盐酸除去: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氢氧化钙、硝酸钙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a(OH)2+2HNO3═Ca(NO3)2+2H2O.
B、该化学方程式硫酸铵、硫酸钠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
C、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不能与硫酸铝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故选:D.
2. (2023·上海市)用稀硫酸除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A. 氧化亚铁与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水,不会生成氢气,故错误;
B. 氧化亚铁与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水,不会生成硫酸铁,故错误;
C. 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配平了,故正确;
D. 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故错误;
故答案为:C。
3. (2023·哈尔滨)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化合反应
B.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分解反应
C.赤铁矿炼铁 氧化反应
D.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置换反应
【答案】A
【解析】【解答】A、该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一种属于化合反应,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分解需要二氧化锰催化,且方程式没有配平,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且方程式没有配平,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铜化学式没有书写正确,应为Cu(NO3)2,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2023·益阳)下列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
B.用稀盐酸除去铁锈:
C.比较Cu和Ag的活泼性:
D.向呼出的气体样品中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答案】D
【解析】【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A错误;
B、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B错误;
C、Ag的活泼性比Cu弱,Ag不能与硝酸铜反应,故C错误;
D、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5.(2024·重庆市)做电解水实验时,加入少量硫酸钠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4个氧原子   。 (2)钠离子   。
(3)硫酸钠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 (4)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4O (2)Na+(3)(4)略
【解析】【解答】(1) 4个氧原子表示为4O。
(2)钠离子符号为Na+。
(3) 硫酸钠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表示为 。
(4)电解水时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方程式为2H2O2H2↑+O2↑。
6. (2023·河南)乙醇常用作燃料,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0.7
【解析】【解答】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书写方程式注意标注反应条件并配平;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守恒计算即可。
7.(2024九下·内江)按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产物。一定条件下,CO2和H2发生某个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甲酸(CH2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
【答案】CO2+H2CH2O2;化合反应
【解析】【解答】一定条件下,CO2和H2发生某个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甲酸(CH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CH2O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
8.(2024·天津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   ;
(3)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
【答案】(1)
(2)
(3)
【解析】【分析】根据方程式书写原则分析,书写方程式首先要尊重客观事实,即正确书写出该反应中涉及到的物质的化学式,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按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配平。
9. (2024九下·烟台)“捕集”技术为实现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支持。图1为“氨法”捕集生产甲醇()的流程图。
资料:①氨气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②受热分解为、和
(1)“吸收室”中为了提高的吸收率,应该先通入的是   (填“”或“”)。
(2)“合成室”中除了生成甲醇外,还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甲醇可进一步转化为甲醛(),其中一种转化方法如图2所示,为使甲醇持续转化为甲醛,反应Ⅱ需补充,理论上需补充的与反应Ⅰ中生成的的分子个数比是:n(需补充)(反应Ⅰ生成)   。
【答案】(1)NH3(2)(3)1∶1
【解析】【解答】(1)CO2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根据资料,氨气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先通入NH3,可以促进溶液对CO2的吸收。
(2)根据题目信息,合成室发生的反应是CO2、H2反应生成甲醇(CH4O)、H2O,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Ⅰ由甲醇(CH4O)、O2反应生成甲醛(CH2O)、H2O2,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Ⅱ由H2O2反应生成O2、H2O,化学方程式为:,根据这两个化学方程式,总反应方程式为:,则产生1个CH2O分子需要消耗1个H2O2分子,而反应Ⅰ产生1个CH2O分子的同时产生1个H2O2分子,所以理论上需补充的H2O2与反应Ⅰ中生成的H2O2的分子个数比是:n(需补充H2O2):n(反应Ⅰ生成H2O2)=1∶1。
10.(2024·大庆) 工业上制备NaOH通常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具体原理为:
   NaCl+   H2O   NaOH+   H2↑+   Cl2↑
【答案】2;2;2;1;1;
03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思路
首先,要搞清楚问题是什么,即题目中要求的未知量是什么;
其次,要弄清楚化学反应的原理,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明确题目中哪些已知量是有用的;
第三,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定量关系,确定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第四,将上述关系列成比例式求解;
最后,检查计算过程和结果 。无误后,简明地写出答案。
(2024·遂宁)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二氧化碳的相对“零排放”。使用氢能源汽车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氢化钙(CaH2)是一种重要的制氢剂,氢化钙可与物质M反应生成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请完成下列各题:
(1)CaH2中钙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化为最简整数比)。
(2)M的化学式为   。
(3)若制取8kg氢气,计算理论上需要CaH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20:1
(2)H2O
(3)解:设需要CaH2的质量为x
答:理论上需要CaH2的质量是84kg
1.(2024·攀枝花)工业尾气中的NO可用硫酸亚铁溶液吸收处理:FeSO4 + NO= Fe(NO)SO4,现欲将NO含量为4.98g/m3的尾气1000m3处理至达标(不高于0.18g/m3)后排放,至少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亚铁溶液
A.121.6kg B.126.16kg C.24.32kg D.228.0kg
【答案】A
【解析】【解答】将NO含量为的尾气处理至达标(不高于)后排放,需要处理一氧化氮的质量=;
设至少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亚铁溶液的质量为x,
x=121.6kg;
故答案为:A。
2.(2024·天津市)2023年亚运会的主火炬采用废碳再生的“绿色零碳甲醇”作为燃料,生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小组将一定质量的甲醇与5.6g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完全耗尽,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5.1g,同时生成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8t甲醇,理论上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t
B.密闭容器中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1.4g
C.密闭容器中参加反应的甲醇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比为
D.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还需要0.2g氧气
【答案】A,C
【解析】【解答】A\设生成8t甲醇吸收二氧化碳质量为x,由方程式可知,
CO2 +3H2= CH3OH+H2O
44 32
x 8t
44:32=x:8t
x=11t,符合题意;
B、5.6克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5.1g,设生成水的质量为x,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甲醇质量为x+5.1g-5.6g=x-0.5g,由氢元素质量守恒可知,x×=(x-5.1g)×,解得x=4.5g,则参加反应的甲醇质量为4g,设生成CO质量为a,则由碳元素质量守恒可知,4g×=a×+(5.1g-a)×,a=0.7g,不符合题意;
C、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5.1g-0.7g=4.4g,密闭容器中参加反应的甲醇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比为4g:4.4g=10:11,C符合题意;
D、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所需氧气质量与一氧化碳中氧元素质量相等,为0.7g×=0.4g,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3.(2024·天津市)我国神舟载人飞船上的天线使用了钛镍合金,其中镍(Ni)和铁的金属活动性相近,该元素常见的化合价为价。将8g镍加入到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金属混合物8.5g,则该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   g。
【答案】6.4
【解析】设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x
Ni +CuSO4=NiSO4+ Cu 固体增重质量
59 64 64-59=5
8g x 8.5g-8g=0.5g
64:5=x:0.5g
x=6.4g
4.(2024·凉山) 尿素[化学式为CO(NH2)2]是一种重要的化肥,工业上制备尿素的化学方程式为:请计算理论上生产120kg尿素需要氨气(NH3)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设理论上生产120kg尿素需要氨气的质量为x。
解得x=68kg
答:理论上生产120kg尿素需要氨气的质量为68kg。
5. (2024·枣庄)某兴趣小组开展模拟工业上从海带中制碘()的实验,主要反应为。实验室中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化氢溶液50g,需稀释成5%的溶液。
(1)稀释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g。
(2)实验中共消耗稀释后的过氧化氢溶液34g,最终可制得碘单质多少克?
【答案】(1)150
(2)解:设最终可制取碘单质的质量为x
34 254
x
答:最终可制取碘单质12.7g。
【解析】【解答】(1)解:根据加水稀释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故将50g浓度为20%的溶液稀释成5%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6. (2024·长沙) 某小苏打包装袋上标注的碳酸氢钠含量为99%,小丽同学对此产生质疑。她取该小苏打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为。(已知:,其它成分不与稀硫酸反应)
(1)计算反应中产生的质量为   g;
(2)请计算该小苏打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并判断包装袋上碳酸氢钠含量的标注是否准确。(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4.4
(2)设小苏打样品中含有的质量为,
样品中含有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样品中含有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93.3%,因此包装袋上的标注不准确。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9g+50g-54.6g=4.4g。
7. (2024·绥化) 某毕业班同学去制纯碱化工厂实习,对该厂生产的纯碱产生兴趣,于是取10.7g纯碱样品(含有少量的氯化钠)进行如下探究,完成以下问题。
(1)加入无色酚酞溶液的作用是   。
(2)该样品中碳酸钠的纯度是   (精确到0.1%)。
(3)将反应后的溶液恒温蒸发6.3g水,计算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要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检验碳酸钠是否完全反应
(2)99.1%
(3)解:设生成NaCl的质量为y。
y=11.7g
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1.8%
答: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11.8%。
【解析】【解答】(1)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加入无色酚酞溶液的作用是检验碳酸钠是否完全反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生成CO2的质量=10.7g+50g+50g-106.3g=4.4g,
设参加反应的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 +2HCl=2NaCl+H2O+ CO2↑
106   44
x   4.4g
x=10.6g
该样品中碳酸钠的纯度=×100%≈99.1%
答:该样品中碳酸钠的纯度是99.1%。
8. (2024·威海) 某品牌“发热鞋垫”中发热剂的主要成分为铁粉、活性炭和氯化钠等。为测定其中铁粉的含量,小明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5g发热剂样品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测得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23.4g,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的总质量为28.3g,计算发热剂中铁粉的质量分数(假设其他成分不与酸反应)。
【答案】解:设发热剂中铁粉的质量为,铁和稀硫酸反应有氢气生成,生成氢气的质量=5g+23.4g-28.3g=0.1g
发热剂中铁粉的质量分数=
答:发热剂中铁粉的质量分数为56%。
9. (2024·兰州) 兴趣小组同学得知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就用它来测定某瓶标签破损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称取5.5g干燥的鸡蛋壳(杂质不参加反应)于烧杯中,再将75g该稀盐酸分3次加入,充分反应后得到实验数据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稀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剩余固体的质量/g 3 0.5 0.5
请计算:
(1)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g。
(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5
(2)解:设稀盐酸中盐酸的质量为x。
则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解析】【解答】(1)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杂质不参与反应, 则由表格数据可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5.5g-0.5g =5g;
(2)由表格数据可知,第一次加入25g稀盐酸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3g,则消耗碳酸钙的质量为5.5g-3g=2.5g,第二次加入25g稀盐酸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0.5g,则消耗碳酸钙的质量为3g-0.5g-2.5g,第三次加入25g稀盐酸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仍为0.5g,说明第二次加入25g稀盐酸时碳酸钙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共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25g+25g=50g,计算过程见答案。
10.(2024·临沂) 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某钙片(有效成分为碳酸钙,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取10片钙片,研碎后放入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
(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   g。
(2)10片钙片中含碳酸钙质量为   g。
(3)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4.4
(2)10
(3)解设:稀盐酸中盐酸溶质的质量为x,则
x=7.3g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解析】【解答】(1)由图像可知,加入100g稀盐酸后,气体质量达到4.4g,并且再往烧杯中添加盐酸,气体质量不增加,说明在添加100g盐酸的时候反应完全,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2)解:设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为y,则,
故10片钙片中,碳酸钙为10g;
1.(2024·包头) 某实验室测定刚购进的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大理石样品于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将烧杯中的物质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不溶物(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计算:
(1)该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2)所用稀盐酸的质量。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
【答案】(1)根据题意可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则该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
(2)解:设参与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为x,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y
答:所用稀盐酸的质量为73g。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保持不变可知,反应后的溶液总质量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质量为78.6g。
2.(2024·青海)在“神舟”飞船内,用盛有LiOH的滤网吸收航天员呼出的气体,化学方程式为,请计算吸收88 g,需要LiOH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解:设需要LiOH的质量是x(解、设及化学方程式正确1分)
(相对分子质量正确1分)
g(计算结果正确1分)
答:需要LiOH的质量是96g。
3.(2024·吉林)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主持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这次销烟过程利用了生石灰(CaO)与水反应的原理。化学活动小组依据这一原理设计了系列实验,.请参与计算:
(1)CaO中钙元素和氧元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   。
(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56g的CaO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时,参加反应的的质量。
【答案】(1)5:2
(2)解:设的质量为x
g
答:的质量为18g.
【解析】【解答】(1)氧化钙中钙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40:16=5:2.
【分析】(1)根据证明浸出液中含碳酸氢钠,需先将碳酸钠除去
(2)根据反应的氧化钙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消耗水的质量分析。
4.(2024·齐齐哈尔)现有氯化钙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
请计算:
(1)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10
(2)解: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原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为。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5.(2024九下·广安)碱石灰(CaO、NaOH)常用作气体的干燥剂。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种碱石灰中CaO的质量分数,将10g碱石灰加入到80gNa2CO3溶液中,发生反应:。待碱石灰中CaO完全反应后,测得生成CaCO3固体的质量为10g。
回答下列问题:
(1)除去CaCO3固体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2)求该碱石灰中CaO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80
(2)解:消耗氧化钙的质量为x。
x=5.6g
碱石灰中CaO的质量分数=
答:碱石灰中CaO的质量分数为56%。
6.(2024九下·云南)为测定某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中记录的相关数据如表。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 完全反应后物质的质量
过氧化氢溶液质量 二氧化锰质量 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质量 氧气质量
34.0g 0.1g 33.3g _______g
请计算:
(1)表中氧气的质量为   g。
(2)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温馨提示:)
【答案】(1)0.8
(2)解:设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
7.(2024·重庆市)某工业生产铜的过程中,可发生反应:。实验室模拟这一反应时,用FeSO4溶液103.2g和CuSO4溶液100g在该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得到3.2g固体。试计算:
[可能用到的部分相对分子质量:]
(1)CuSO4中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是   。
(2)原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硫元素
(2)解:设原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x=8%
答:原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3)解:设反应生成硫酸铁的质量为y
y=20g
故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8.(2024·重庆市)曾作为照相中的显影剂,可由制得。取100g溶液,加入53g固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不考虑水的挥发)试计算:
(可能用到的部分相对分子质量: 104 126)
(1)中钠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下同)。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23:24
(2)溶液种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溶液种溶质质量分数为10.4%;
(3)反应后溶液质量为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2.2%。
9.(2023·鄂州)为测定某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取4.0g石灰石样品于烧杯中,将该稀盐酸40.0g分4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实验数据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3.0 2.0 1.0 0.6
已知: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请计算:
(1)4.0g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是   g。
(2)求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3.4
(2)解:通过数据比较可知:10.0g稀盐酸完全反应可以消耗碳酸钙的质量为1.0g,
设10.0g稀盐酸中溶质质量为x
x=0.73 g
则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10.(2020·德州)“蛟龙号”是我国研制出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为保证载人潜水器长时间潜水,需要在潜水器里配备供氧装置。过氧化物供氧是一种常见的供氧技术,原理是用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固体常温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若用这种方法制取96g氧气,则至少需要多少克过氧化钠?
【答案】解:设至少需要过氧化钠的质量为x
x=468g
答:至少需要468克过氧化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5 化学方程式
考点分布 课标要求
考点1 质量守恒定律 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掌握课本中出现的化学方程式,能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描述书写化学方程式; 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
考点2 化学方程式
考点3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01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后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 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作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原子 生成新物质分子的过程。因此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化学反应前后“六不变”: 1. 不变;2. 不变;3. 不变;4. 不变;5. 不变;6. 不变。
一定条件下,X、Y、乙、W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6.8 1.0 93.2 0
反应后的质量/g 0 a 96.8 3.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一定为化合反应
C.X与W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
D.Z与W质量变化之比一定为
1.(2024·攀枝花)下图是一类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以甲或丙为原料与乙反应均可获得清洁燃料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丙、丁、戊都属于氧化物
B.制取丁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C.若生成的丁和戊分子数之比为5∶3,则消耗的甲和乙的分子数之比为2∶13
D.若某条件下,甲、乙、丙混合反应后只新增戊这一种物质,则反应后丙将增多
2.(2020·邵阳)已知某纯净物4.6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下列关于该纯净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氧元素
3.(2024·武威)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6 2 14 3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 22 13
下列关于此反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表中待测数值是20
B.物质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甲与丙变化的质量比为5∶2
4.(2024·凉山) 我国计划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CO2的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如图是CO2转化为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CO2、H2的分子个数比为1:4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
C.图中共涉及到3种化合物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2024·常州)在电化学储能领域拥有巨大潜力的可由以下化学反应制得:,则可推测X是(  )
B.
C. D.
6.(2024·绥化) 现将4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40gA完全反应后生成32gC和22gD,则参加反应的B与生成的D的质量比是
A.20:7 B.7:11 C.5:4 D.16:11
7.(2024·临沂)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0 3 5 2
反应后的质量/g 4 x 5 34
A.x=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是9∶8
8.(2024·大庆)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B.验证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A B.B C.C D.D
9.023·营口)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D实验中,依据反应前后天平测定结果   (填“能”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0. (2022·宜昌)氧气是人类不可离开的物质。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如图所示,利用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①用红热的玻璃管引燃红磷,其燃烧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待红磷熄灭后再次称量,天平不再平衡,其原因可能是   。
A.装置漏气 B.用橡胶塞塞紧锥形瓶速度太慢
C.红磷太少 D.没有等锥形瓶冷却就再次称量
11.(2024·武汉)某气体含中的一种或几种。化学项目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该气体的组成。实验测得:反应前后装置甲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质量减少,装置乙和装置丙的质量分别增加和。(已知:;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装置中试剂均足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则说明该气体中含
B.若,则说明该气体中含
C.若,则说明该气体中含
D.若,则
1.(2023·广东)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探究 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验证 MnO2的催化作用
实验设计
选项 A B C D
2.(2023·呼和浩特)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D.鉴别氯化钾和氯化铵
A.A B.B C.C D.D
4.燃料在中充分燃烧时,不会产生的是
A. B.CO C. D.
5.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可能发生如下两个反应,结合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和分子数目均没有改变
C.反应物的种类相同时,生成物的种类不一定相同
D.使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需要外界先提供能量
6. 乙烯与丙烯是两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对于质量相同的二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含分子种类相同 B.所含分子数目相同
C.每个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目相同 D.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相同
7. 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2.8 1 16 10
反应后的质量/g 0 9.8 6.4 a
A.a=13.6
B.甲和丙为反应物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甲、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7:22
8. 实验室有部分被氧化的镁条8.0g与3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该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为
A.7.8g B.7.2g C.6.0g D.2.4g
9. 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和乙是反应物 B.丙一定是化合物
C. D.反应前后乙、丁改变的质量比是
10.(2021·朝阳)在实验室开放日,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实验,并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和细致的观察。请参与并完成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两组实验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吗?
(1):进行实验:甲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化学反应前后天平平衡,成功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其化学方程式为    。乙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向右倾斜,其原因是    。此反应    (填“遵循”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实验结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要在    装置中进行。
02 化学方程式
1.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来 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1)符合 客观事实 :化学方程式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臆想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2)遵循 质量守恒定律 :等号两边的原子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3.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1) 确定 :明确反应中的所有物质,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
(2) 写出 :使用正确的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
(3) :通过添加系数使等号两边各元素的原子数量相等。
(4) 标注物质状态 :对于 和 ,需要在化学式后面标注“↓”或“↑”等符号。
考向 书写化学方程式
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C2H5OH+3O22CO2+3H2O
B.用盐酸除铁锈:Fe2O3+3HCl═2FeCl2+3H2O
C.将洁净的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2Fe+3CuSO4=Fe2(SO4)3+3Cu
D.检验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
1.(2024·攀枝花)解释下列事实的化学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铁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2Fe + 3H2SO4 = Fe2(SO4)3 + 3H2↑
B.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C.用氢氧化铝中和过多的胃酸: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D.实验室用大理石制备CO2: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2.(2024·自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必须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Al+O2═AlO2
B.铁与盐酸反应:2Fe+6HCl═2FeCl3+3H2↑
C.乙醇在空气中燃烧:C2H5OH+O2CO2+H2O
D.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Al(OH)3+3HCl═AlCl3+3H2O
3.(2024·大庆)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氧化铝溶于稀硫酸:Al2O3+2H2SO4=2AlSO4+2H2O
B.铁溶于稀盐酸:2Fe+6HCl=2FeCl3+3H2↑
C.氢气还原氧化铜:CuO+H2=Cu+H2O
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CuSO4+2NaOH=Cu(OH)2↓+Na2SO4
4. (2024·成都)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C60表示六十个碳原子
B.H2CO3的名称为碳酸氢
C.NaH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D.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5. (2024·眉山)工业生产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为化合反应
B.转化①过程中,NO被氧化成
C.转化②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D.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6.(2023·大庆)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
A.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
B.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2Al(OH)3+3H2SO4═Al2(SO4)3+6H2O
C.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SO3+2NaOH═Na2SO4+H2O
D.赤铁矿溶于盐酸:Fe2O3+2HCl═FeCl3+H2O
7. (2023·眉山)下列描述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B.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C.将铁丝浸入稀盐酸中:
D.用食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8.(2020·广州)将足量NH3和CO2依次通入饱和食盐水,发生反应:① ;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总的化学方程式为
B.上述反应过程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
C.反应②是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D.上述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9. (2023·河南)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酸雨形成的原因:
B.盐酸除去铁锈: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D.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
10. (2024·北京市)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盐酸可用于除铁锈(主要成分为),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石灰水长期存放后产生的白膜用硝酸清洗:Ca(OH)+HNO3═CaNO3+2H2O
B.硫酸铵与烧碱混合:NH4SO4+NaOH═NaSO4+H2O+NH3↑
C.制取铝:3Zn+Al2(SO4)3═3ZnSO4+2Al
D.铜表面的铜绿[Cu2(OH)2CO3]用盐酸除去: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2. (2023·上海市)用稀硫酸除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3. (2023·哈尔滨)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化合反应
B.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分解反应
C.赤铁矿炼铁 氧化反应
D.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置换反应
4. (2023·益阳)下列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
B.用稀盐酸除去铁锈:
C.比较Cu和Ag的活泼性:
D.向呼出的气体样品中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5.(2024·重庆市)做电解水实验时,加入少量硫酸钠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4个氧原子   。 (2)钠离子   。
(3)硫酸钠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 (4)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6. (2023·河南)乙醇常用作燃料,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7.(2024九下·内江)按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产物。一定条件下,CO2和H2发生某个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甲酸(CH2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
8.(2024·天津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   ;
(3)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
9. (2024九下·烟台)“捕集”技术为实现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支持。图1为“氨法”捕集生产甲醇()的流程图。
资料:①氨气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②受热分解为、和
(1)“吸收室”中为了提高的吸收率,应该先通入的是   (填“”或“”)。
(2)“合成室”中除了生成甲醇外,还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甲醇可进一步转化为甲醛(),其中一种转化方法如图2所示,为使甲醇持续转化为甲醛,反应Ⅱ需补充,理论上需补充的与反应Ⅰ中生成的的分子个数比是:n(需补充)(反应Ⅰ生成)   。
10.(2024·大庆) 工业上制备NaOH通常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具体原理为:
   NaCl+   H2O   NaOH+   H2↑+   Cl2↑
03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思路
首先,要搞清楚问题是什么,即题目中要求的未知量是什么;
其次,要弄清楚化学反应的原理,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明确题目中哪些已知量是有用的;
第三,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定量关系,确定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第四,将上述关系列成比例式求解;
最后,检查计算过程和结果 。无误后,简明地写出答案。
(2024·遂宁)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二氧化碳的相对“零排放”。使用氢能源汽车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氢化钙(CaH2)是一种重要的制氢剂,氢化钙可与物质M反应生成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请完成下列各题:
(1)CaH2中钙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化为最简整数比)。
(2)M的化学式为   。
(3)若制取8kg氢气,计算理论上需要CaH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1.(2024·攀枝花)工业尾气中的NO可用硫酸亚铁溶液吸收处理:FeSO4 + NO= Fe(NO)SO4,现欲将NO含量为4.98g/m3的尾气1000m3处理至达标(不高于0.18g/m3)后排放,至少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亚铁溶液
A.121.6kg B.126.16kg C.24.32kg D.228.0kg
2.(2024·天津市)2023年亚运会的主火炬采用废碳再生的“绿色零碳甲醇”作为燃料,生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小组将一定质量的甲醇与5.6g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完全耗尽,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5.1g,同时生成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8t甲醇,理论上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t
B.密闭容器中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1.4g
C.密闭容器中参加反应的甲醇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比为
D.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还需要0.2g氧气
3.(2024·天津市)我国神舟载人飞船上的天线使用了钛镍合金,其中镍(Ni)和铁的金属活动性相近,该元素常见的化合价为价。将8g镍加入到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金属混合物8.5g,则该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   g。
4.(2024·凉山) 尿素[化学式为CO(NH2)2]是一种重要的化肥,工业上制备尿素的化学方程式为:请计算理论上生产120kg尿素需要氨气(NH3)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5. (2024·枣庄)某兴趣小组开展模拟工业上从海带中制碘()的实验,主要反应为。实验室中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化氢溶液50g,需稀释成5%的溶液。
(1)稀释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g。
(2)实验中共消耗稀释后的过氧化氢溶液34g,最终可制得碘单质多少克?
6. (2024·长沙) 某小苏打包装袋上标注的碳酸氢钠含量为99%,小丽同学对此产生质疑。她取该小苏打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为。(已知:,其它成分不与稀硫酸反应)
(1)计算反应中产生的质量为   g;
(2)请计算该小苏打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并判断包装袋上碳酸氢钠含量的标注是否准确。(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结果精确到0.1%)
7. (2024·绥化) 某毕业班同学去制纯碱化工厂实习,对该厂生产的纯碱产生兴趣,于是取10.7g纯碱样品(含有少量的氯化钠)进行如下探究,完成以下问题。
(1)加入无色酚酞溶液的作用是   。
(2)该样品中碳酸钠的纯度是   (精确到0.1%)。
(3)将反应后的溶液恒温蒸发6.3g水,计算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要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8. (2024·威海) 某品牌“发热鞋垫”中发热剂的主要成分为铁粉、活性炭和氯化钠等。为测定其中铁粉的含量,小明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5g发热剂样品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测得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23.4g,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的总质量为28.3g,计算发热剂中铁粉的质量分数(假设其他成分不与酸反应)。
9. (2024·兰州) 兴趣小组同学得知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就用它来测定某瓶标签破损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称取5.5g干燥的鸡蛋壳(杂质不参加反应)于烧杯中,再将75g该稀盐酸分3次加入,充分反应后得到实验数据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稀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剩余固体的质量/g 3 0.5 0.5
请计算:
(1)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g。
(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
10.(2024·临沂) 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某钙片(有效成分为碳酸钙,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取10片钙片,研碎后放入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
(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   g。
(2)10片钙片中含碳酸钙质量为   g。
(3)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1.(2024·包头) 某实验室测定刚购进的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大理石样品于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将烧杯中的物质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不溶物(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计算:
(1)该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2)所用稀盐酸的质量。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
2.(2024·青海)在“神舟”飞船内,用盛有LiOH的滤网吸收航天员呼出的气体,化学方程式为,请计算吸收88 g,需要LiOH的质量是多少?
3.(2024·吉林)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主持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这次销烟过程利用了生石灰(CaO)与水反应的原理。化学活动小组依据这一原理设计了系列实验,.请参与计算:
(1)CaO中钙元素和氧元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   。
(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56g的CaO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时,参加反应的的质量。
4.(2024·齐齐哈尔)现有氯化钙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
请计算:
(1)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5.(2024九下·广安)碱石灰(CaO、NaOH)常用作气体的干燥剂。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种碱石灰中CaO的质量分数,将10g碱石灰加入到80gNa2CO3溶液中,发生反应:。待碱石灰中CaO完全反应后,测得生成CaCO3固体的质量为10g。
回答下列问题:
(1)除去CaCO3固体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2)求该碱石灰中CaO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6.(2024九下·云南)为测定某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中记录的相关数据如表。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 完全反应后物质的质量
过氧化氢溶液质量 二氧化锰质量 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质量 氧气质量
34.0g 0.1g 33.3g _______g
请计算:
(1)表中氧气的质量为   g。
(2)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温馨提示:)
7.(2024·重庆市)某工业生产铜的过程中,可发生反应:。实验室模拟这一反应时,用FeSO4溶液103.2g和CuSO4溶液100g在该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得到3.2g固体。试计算:
[可能用到的部分相对分子质量:]
(1)CuSO4中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是   。
(2)原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8.(2024·重庆市)曾作为照相中的显影剂,可由制得。取100g溶液,加入53g固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不考虑水的挥发)试计算:
(可能用到的部分相对分子质量: 104 126)
(1)中钠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下同)。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9.(2023·鄂州)为测定某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取4.0g石灰石样品于烧杯中,将该稀盐酸40.0g分4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实验数据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3.0 2.0 1.0 0.6
已知: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请计算:
(1)4.0g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是   g。
(2)求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10.(2020·德州)“蛟龙号”是我国研制出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为保证载人潜水器长时间潜水,需要在潜水器里配备供氧装置。过氧化物供氧是一种常见的供氧技术,原理是用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固体常温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若用这种方法制取96g氧气,则至少需要多少克过氧化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