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4年11月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高二期中联考
生物学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
(本试卷共8页,21题,考试用时75分钟,全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可“双向”进行的是( )
A.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 B.眨眼反射时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C.肌细胞中糖原与血糖的转化 D.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
2.巴黎奥运会赛场上,各项比赛精彩纷呈。下列关于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生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平衡木比赛: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小脑维持身体平衡
B.乒乓球比赛: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热增多
C.排球比赛:加速合成肝糖原供细胞代谢利用,以产生更多能量
D.田径比赛:肌肉细胞以无氧呼吸为主,产生大量乳酸,但内环境pH不会显著降低
3.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B.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只包括传出神经,不包括传入神经
C.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小脑、脑干和下丘脑组成
D.交感神经支配躯体运动,副交感神经支配内脏器官,不受意识控制
4.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经肝脏代谢转变为尿素,此过程发生障碍时,大量进入脑组织的氨与谷氨酸反应生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含量增加可引起脑组织水肿、代谢障碍,患者会出现昏迷、膝跳反射明显增强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脉输入抗利尿激素类药物,可有效减轻脑组织水肿
B.兴奋经过膝跳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比经过缩手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长
C.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转变成尿素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D.患者膝跳反射增强的原因是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减弱
5.实验小组为了探究交感神经在情绪应激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建立情绪应激的动物模型组和用化学制剂6-OHDA选择性损毁外周交感神经组,并检测了各组小鼠血清中糖皮质激素(一种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激素)的浓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糖皮质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就会失活
B.交感神经损毁能减弱应激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C.单独损毁交感神经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被抑制
D.长期的情绪应激易诱发机体发生自身免疫病或过敏反应
6.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能够攻击人体免疫细胞,导致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发生。HIV侵染宿主细胞并增殖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人体辅助T细胞表面有能与病毒表面蛋白结合的受体
B.由图可知,HIV最外层的包膜来源于辅助性T细胞
C.HIV感染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作为HIV检测的重要依据
D.艾滋病患者易患肿瘤的根本原因是免疫防御功能减弱
7.肿瘤所处环境中的细胞毒性T细胞存在如图所示代谢过程。其中,PC酶和PDH酶控制着丙酮酸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进入有氧呼吸三羧酸循环(第二阶段)。增加PC酶的活性会增加琥珀酸的释放,琥珀酸与受体结合可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伤能力,若环境中存在乳酸,PC酶的活性会被抑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三羧酸循环的代谢反应直接需要氧
B.图中草酰乙酸和乙酰辅酶A均产生于线粒体内膜
C.葡萄糖有氧呼吸的所有代谢反应中至少有5步会生成[H]
D.肿瘤细胞无氧呼吸会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伤能力
8.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脱落酸(ABA)与棉桃的脱落和槭树芽的萌发抑制有关,而ABA在植物适应逆境胁迫过程中也起着关键作用。氧化胁迫是外部胁迫环境对细胞内部造成的一种普遍的伤害形式。研究发现,延长外施ABA处理时长,可促进细胞内NADPH的积累,从而调控细胞氧化动态平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A在植物体内发挥作用的机制和激素在动物体内发挥作用的机制有相似之处
B.在调节种子萌发方面,赤霉素和ABA的作用效果相反
C.ABA主要由根冠和萎蔫的叶片合成,能提高植株抗氧化胁迫能力
D.NADPH作为呼吸作用的产物,具有一定的还原性且能提供能量
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赤霉素受体表达量增加的大麦种子萌发时,胚乳中淀粉分解速度比野生型更快
B.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与脱落酸亲和力降低时,种子休眠时间比野生型长
C.插条浸泡在低浓度NAA溶液中,野生型比生长素受体活性减弱的株系更易生根D细胞分裂素受体表达量增加的植株,其生长速度比野生型更快
10.细胞正常增殖可维持个体稳态,异常分裂可能引发个体患病。图甲是基因型为AaBb的动物细胞进行细胞分裂部分时期示意图,图乙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①中基因异常的原因最可能是基因突变
B.细胞②有4对同源染色体,且位于图乙中的EF段
C.细胞③含有2个染色体组,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B和aB
D.细胞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不可能继续进行有丝分裂
11.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链接方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C点膜内外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图3代表两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图1中各突触前膜均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给予中间神经元一定强度的刺激后,C点将持续兴奋
B.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较高浓度海水中重复该实验,图2中B点对应的纵坐标值将会变小
C.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有效刺激时,将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D.在图3中,突触小体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后将进入突触后膜
12.机体内的血糖调节受到多方面的影响。研究人员发现,动物体内的小肠黏膜可以分泌一种特殊的激素抑胃肽(GIP),该激素可以有效促进胰岛素分泌,进而对血糖的含量起到调节作用。如图为机体内抑胃肽与胰岛素分泌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看出不少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直接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此时这些腺体或细胞就是效应器
B.据图可知,口服葡萄糖可以刺激小肠黏膜分泌抑胃肽来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C.图中血糖降低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属于反馈调节,有利于维持机体稳态
D.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激素外的其他化学物质也能参与体液调节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可能只有一个选项正确,也可能有多项正确,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选错得0分。
13.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D为激素,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图中激素A和D的分泌均增多,两者在该过程存在拮抗作用
B.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丁,使其分泌激素C来升高血糖的过程属于分级调节
C.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这一理论由坎农提出
D.血糖浓度过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1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如图为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关系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是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则二者可作用于神经系统
B若图中的免疫细胞是记忆B细胞,则该细胞产生抗体的速度更快,量更多
C.若图中的免疫细胞换为胰岛B细胞,则神经递质和高血糖都可刺激胰岛B细胞
D.若图中的激素是糖皮质激素,则可降低血糖或抑制免疫系统的作用
15.薄皮甜瓜口感甜脆爽口,深受人们的喜爱。但在贮藏过程中易软化、失重和腐烂、使得货架期缩短、给薄皮甜瓜的商品化带来重大影响。近年来褪黑素(一种激素)对果实贮藏保鲜的调控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某实验小组进行相关实验、用浓度200μmol/L的褪黑素溶液浸泡薄皮甜瓜果实后检测甜瓜中乙烯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褪黑素发挥作用的基础是薄皮甜瓜细胞核中必须具备与之结合的受体
B.200μmol/L的褪黑素可通过抑制内源乙烯的合成来延长薄皮甜瓜的货架期
C.由实验结果推测,随着褪黑素溶液浓度的增加,内源乙烯的合成量逐渐减少C
D.褪黑素对薄皮甜瓜内源乙烯合成的影响效果在时间上存在短时促进长时抑制的特点
16.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在37℃左右。病毒引起机体产生IL-6引发炎症反应,IL-6可提高环氧化酶(COX)的活性使体温调定点升高,导致机体发烧。临床上常用皮质醇类似物地塞米松进行降温。皮质醇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并使体温调定点下调,其分泌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体温保持恒定主要让体内的酶能在合适的温度发挥作用,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且作用条件温和
B.感染病毒后体温达到新的调定点过程中机体冷觉感受器兴奋,所以有想要多盖棉被的冲动
C.皮质醇可能通过抑制IL-6相关基因的表达减弱炎症反应
D.长期服用地塞米松会导致机体皮质醇分泌增加,炎症反应减轻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2分)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发现了产生痛觉的细胞信号机制。辣椒素受体TRPV1是感觉神经末梢上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蛋白,辣椒素和43℃以上的高温等刺激可将其激活,并打开其通道,激活机理如图甲,结合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辣椒素与辣椒素受体TRPV1结合引起感觉神经末梢上的阳离子通道打开,Na+内流导致神经纤维膜内发生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从而产生兴奋。兴奋传至神经纤维末梢,引起Ca2+通道开放,进而促进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以_________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经一系列神经传导过程,最终在_________产生痛觉,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此时不宜喝_________(填“热饮”或“冷饮”)。
(2)由辣所产生的快感与内啡肽有关,内啡肽与促甲状腺激素一样,由_________分泌后,随体液运输。在最初的由辣椒素引起疼痛之后,人体会分泌大量的内啡肽产生快感来镇痛,这就形成了一种愉悦感。上述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
(3)研究发现,辣椒素能促进家兔产生胰岛素。为研究食用辣椒素是否只通过TRPV1发挥作用。请使用下列的实验条件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实验条件:生理状态(含空腹血糖浓度)相同的健康家兔若干只,普通饲料,辣椒素,4-叔丁基环己醇(TRPV1抑制剂,不影响血糖浓度),胰岛素定量检测仪。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
18.(12分)肾素也被称为血管紧张素原酶,是肾小球旁器细胞释放的一种蛋白水解酶,机体可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血压和血量进行调节。肾脏实质性病变会引起肾性高血压,图示正常人血压降低时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信息推测肾素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激素。
(2)兴奋由感受器传到神经中枢的过程中,神经纤维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________,与过程①相比,从反应速度和作用时间看,过程②的调节方式具有________等特点。
(3)人体肾脏病变可使肾血流量减少,导致肾素分泌过多引起肾素依赖性高血压。为探究某植物提取物X对肾素依赖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与机制,科研人员利用卡托普利(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氯沙坦(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植物提取物X进行了大鼠生理实验研究,结果如下表:
组别 实验动物 灌胃处理/40mg·kg-1持续4周 4周后实验结果
收缩压/kPa 血管紧张素I/μg·L-1 血管紧张素Ⅱ/ng·L-1 醛固酮/μg·L-1
1 正常大鼠 生理盐水 17.15 10.92 389.59 0.20
2 高血压大鼠 生理盐水 24.01 13.86 526.11 0.30
3 高血压大鼠 卡托普利 17.27 15.03 374.48 0.16
4 高血压大鼠 氯沙坦 17.13 13.83 1036.12 0.15
5 高血压大鼠 植物提取物X 20.51 14.74 401.77 0.21
①氯沙坦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降压药,其降血压是通过阻滞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结合,一方面能使外周血管________,另一方面能使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的量________。
②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提取物X具有一定的降压效果,其机制可能是________。
(4)临床上,医生在诊断高血压时,要测定血浆醛固酮的含量,这是因为醛固酮分泌增加可促进________对Na+的重吸收,使血浆渗透压________,引起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
19.(12分)海水稻是耐盐碱性水稻,可以广泛种植到沿海滩涂、内陆盐碱地和咸水湖周边,缓解了耕地压力的同时,增加了粮食产量,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国家的粮食安全。科学家利用三个纯合的不耐盐水稻品系甲、乙、丙杂交产生F1,F1自交产生F2,选育耐盐植株,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杂交组合 F1 F2
1 甲× 耐盐 544耐盐,422不耐盐
2 甲×丙 耐盐 632耐盐,494不耐盐
3 ×丙 耐盐 203耐盐,196不耐盐
(1)根据F2表现型及数据分析,水稻耐盐与不耐盐这对性状至少由________对基因控制,且其所在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2)将杂交组合1的全部F2植株自交,一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F3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一个株系,分别统计各株系的表现型及比例,可得到________种不同的株系,其中耐盐与不耐盐比例为3:1的株系占全部株系的比例为________。
(3)为了解水稻细胞抗盐碱的分子机理,科研人员对一种参与植物细胞壁纤维素合成的酶类蛋白OsCSLD4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OsCSLD4抑制或缺失,可显著降低水稻耐盐性,而OsCSLD4过量表达,则会提高水稻耐盐性。由此推测,在盐碱地和沿海滩涂选育海水稻的过程中,OsCSLD4基因频率将________。从基因控制性状的角度解释海水稻耐盐碱的机理________。
20.(12分)甲型流感病毒(IAV)是一种单链RNA包膜病毒,其表面分布有血凝素
(HA)、神经氨酸酶(NA)等蛋白质分子,机体感染后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症状。下图是人体对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I~VII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胞(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a~g代表不同的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流病毒通过表面的HA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识别并进入肺泡上皮细胞,这______(填“有”或“没有”)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甲流病毒进入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为______。
(2)IAV侵入人体后,一部分能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这属于免疫系统的第______道防线。另一部分病毒被I摄取处理后,将抗原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Th细胞,Th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V______(填细胞名称)结合,这是激活V细胞的一个信号;激活V细胞的另一个信号是______。图中g与病毒的结合,可以抑制______。
(3)有基础疾病者和老年人感染甲流后更容易出现持续高烧症状,此过程中机体的产热______散热。再次感染甲型流感病毒时细胞ⅢI的来源有______。甲型流感病毒变异频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21.(12分)植物激素和环境因素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光对于植物形态建成、种子萌发、开花等都有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农民常将植物种子经过浸泡后进行播种,浸泡可以降低种子中______(填激素名称)的含量从而解除种子的休眠。少数植物的种子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萌发,这一过程中光是提供______(填“信号”或“能量”)。
(2)我国研究者采用大豆嫁接实验如图1,研究光诱导与根瘤形成的关系,结果如图2。
注:WT为野生型,GmCRY1s—CR为蓝光受体(感受光刺激)缺失突变株
由此得出______(填“地上”或“地下”)部分光诱导对根瘤的形成至关重要,依据是____________。
(3)下图为光周期(日照长短)诱导开花激素的产生以及影响开花的实验。图中植物去掉了顶端的全部叶子,A、D植株分别接受长日照、短日照;B、C植株方框内为受短日照处理的部位。
①据图中实验结果判断植物属于______(填“短日照”或“长日照”)植物,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______(填“叶”或“花蕾”),接受光信号的光敏色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
②已知我国地处北半球,越往南,夏天越是日短夜长。大豆的开花与昼夜长短有关,需要在日照长度短于一定时长才能开花,属于短日照植物,所以从北往南引种该品种大豆时,开花时间会______(填“提前”或“延后”)。
2024年11月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高二期中联考
生物学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B B D B D C D B D A A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选错得0分)
题号 13 14 15 16
答案 ABD BD ACD ABC
13.ABD【解析】图为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甲为垂体,乙为甲状腺,A为甲状腺激素,起升高血糖作用。丙为胰岛B细胞,激素B为胰岛素,起降低血糖作用。丁为胰岛A细胞,激素C为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激素D为肾上腺皮质激素,也能升高血糖。A、激素A与激素D是协同作用。A错误。B、下丘脑作用于胰岛细胞不属于分级调节。B错误。C、正确。D、由图可以看出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D错误。故选ABD。
14.B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图示过程有神经细胞、免疫细胞和激素参与。免疫活性物质有细胞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是几类主要的细胞因子。B、记忆B细胞无法产生抗体,B错误。C、血糖升高时,高血糖和副交感神经都会刺激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使血糖降低,趋于正常,C正确;D、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D错误。故答案为BD。
15.ACD【解析】A、褪黑素作为信息分子发挥作用的基础是靶细胞必须具备与之结合的受体,但无法确定褪黑素受体分布的位置,A错误;B、由图可知,200μmol/L的褪黑素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内源乙烯的合成量低,故200μmol/L的褪黑素可通过抑制内源乙烯的合成来延长薄皮甜瓜的货架期,B正确。C、本实验仅研究浓度为200μmol/L的褪黑素溶液对薄皮甜瓜的作用效果,并未进行其他浓度的实验,无法得出随褪黑素溶液浓度的增加,内源乙烯的合成量逐渐减少的结论,C错误;D、由实验结果可知,褪黑素对乙烯合成的影响与其作用时间长短有关,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着褪黑素作用时间的延长,乙烯合成量逐渐增加,超过一定时间,乙烯合成量逐渐下降,但仍是促进乙烯合成,并未表现为短时促进长时抑制的特点,D错误;故选:ACD。
16.ABC【解析】D、长期服用地塞米松会导致机体皮质醇分泌减少。D错误。故选ABC。
三、非选择题(共60分)
17.(12分)
(1)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1分) 胞吐(1分) 大脑皮层(1分) 热饮(1分) 不属于(1分)
(2)垂体(1分) 神经—体液调节(2分)
(3)将家兔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饲喂一定量的普通饲料,乙组饲喂添加了一定量辣椒素的等量普通饲料,丙组饲喂添加了一定量辣椒素和4-叔丁基环己醇的等量普通饲料,一段时间后测定胰岛素的含量。(4分)
【解析】
(1)Na+内流,会形成动作电位,从使神经纤维膜内侧的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从而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纤维传至神经纤维末梢,引起储存在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辣觉不属于反射,因为感觉的形成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由题干信息可知,较高温度刺激与辣椒素一样也能激活TRPV1,使神经细胞膜产生快速的电位变化,增强电信号沿着神经细胞传至大脑皮层的过程,使疼痛感增强,所以吃辛辣食物,应该喝冷饮。
(2)内啡肽与促甲状腺激素一样,由垂体分泌后,随体液运输。在最初的由辣椒素引起疼痛之后,人体会分泌大量的内啡肽产生快感来镇痛,这种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3)本实验目的是探究食用辣椒素是否只通过TRPV1发挥作用,根据实验目的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有TRPV1结构,同时根据辣椒素能促进家兔产生胰岛素可推测本实验的因变量可以是胰岛素含量;
本实验的设计思路为:将家兔随机分为成甲乙丙三组,甲组为对照组,喂一定量的普通饲料,乙组饲喂添加了一定量辣椒素的等量普通饲料,丙组饲喂添加了一定量辣椒素和4-叔丁基环己醇的等量普通饲料,一段时间后测定胰岛素的含量。若乙组胰岛素的含量大于丙组,且丙组胰岛素的含量等于甲组,推测食用辣椒素是只通过TRPV1受体发挥作用。若乙组胰岛素的含量大于丙组,且丙组胰岛素的含量大于甲组,推测食用辣椒素不只通过TRPV1受体发挥作用。
18.(12分)
(1)不属于(1分)
(2)相同(1分) 反应速度缓慢、作用时间长(2分)
(3)舒张(1分) 减少(1分)
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使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减少(2分)
(4)肾小管(和集合管)(2分) 升高(2分)
【解析】
(1)由题干信息可知肾素是一种蛋白水解酶,也被称为血管紧张素原酶,不是激素。
(2)兴奋由感受器传到神经中枢的过程中,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为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图示过程①为神经调节,过程②为体液调节,体液调节较神经调节而言其特点是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长等等。
(3)①小题:与组别2相比,组别4中血管紧张素Ⅱ明显增加,而醛固酮含量下降,原因是氯沙坦能阻滞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结合,一方面能使外周血管舒张,使血压下降;另一方面能减少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降低血容量,使血压下降。
②小题:对比3、4和5组实验结果可知,植物提取物X对血压调节的作用效果与卡托普利相似。
对比2和3组实验结果可知,3组的血管紧张素Ⅱ低于2组;对比2和5组实验结果可知,5组的血管紧张素Ⅱ也低于2组,可推测植物提取物X类似卡托普利,可能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使血管紧张素Ⅱ含量下降,最终起到降血压的作用。
(4)醛固酮具有促进重吸收Na+的作用,进而使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导致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
19.(12分)
(1)3(2分)
其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另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2分)
(2)4(2分) 1/4(2分)
(3)增大(2分)
基因通过控制OsCSLD4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水稻的耐盐性状(2分)
【解析】
(1)组1中甲×乙杂交产生的F1全为耐盐,F1自交产生的F2为耐盐:不耐盐=9:7,说明耐盐性状至少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组2中同样如此;而甲、乙、丙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纯合不耐盐品系。因此综合分析可得出,该性状至少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三对基因均为显性时表现为耐盐性状。假定用Ala、B/b、C/c表示三对基因,若组1中F1的基因型为AaBbCC(即Ala与B/b独立遗传导致自交产生的F2为9:7),则甲、乙的基因型可用AAbbCC、aaBBCC表示;再根据组2中甲×丙杂交结果进而推知组2中丙的基因型为AABBcc,组2中F1的基因型为AABbCc(即B/b与C/c独立遗传导致自交产生的F2为9:7)。组3中乙×丙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为AaBBCc,F1自交产生的F2为耐盐:不耐盐=1:1,不符合9:7的结果,说明A/a与Clc不能独立遗传,而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综上,水稻耐盐与不耐盐性状受3对基因控制,其中两对等位基因A/a与C/c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另一对等位基因B/b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
(2)组1中F1的基因型为AaBbCC,其中CC纯合不予考虑,则其自交产生的F2植株的基因型为1AABB、2AaBB、2AABb、4AaBb、1AAbb、2Aabb、laaBB、2aaBb、laabb,每一个F2植株自交后产生的F3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构成一个株系,则可得到4种不同的株系:①1AABB自交后代全为耐盐;②2AaBB、2AABb自交后代均为耐盐:不耐盐=3:1;③4AaBb自交后代为耐盐:不耐盐=9:7;④1AAbb、2Aabb、1aaBB、2aaBb、1aabb自交后代均为不耐盐。其中耐盐与不耐盐比例为3:1的株系占全部株系的比例为4/16=1/4。
(3)OsCSLD4过量表达,则会提高水稻耐盐性,由此推测,在盐碱地和沿海滩涂选育海水稻的过程中,OsCSLD4基因频率将增大。OsCSLD4作为一种参与植物细胞壁纤维素合成的酶类蛋白,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水稻的耐盐性状。
20.(12分)
(1)没有(1分) 胞吞(1分)
(2)二(1分) B细胞(1分) 病毒与B细胞接触(1分) 病毒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1分)
(3)等于(2分) 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2分)甲型流感病毒是单链RNA病毒,稳定性差,因而易发生变异(2分)
【解析】
(1)甲流病毒无细胞结构,因此病毒与宿主细胞的识别并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甲型流感病毒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属于生物大分子,因此甲型流感病毒利用其包膜结构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
(2)当IAV侵入人体后,一部分能被吞噬细胞吞噬,这属于免疫防卫的第二道防线;据图分析,细胞V能分化成VII浆细胞产生g抗体,故细胞V为B细胞;据图分析,激活V细胞的另一个信号是病毒携带的抗原刺激,即抗原与B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并结合。图中g为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毒结合,抗体与病毒结合可以抑制病毒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3)持续高烧期间,机体稳定在某一温度,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据图可知,细胞Ⅲ为效应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当机体再次感染甲型流感病毒时激活二次免疫,此时其来源于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甲型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单链不稳定,所以在甲型流感病毒的复制过程中,易出现碱基错配,进而导致甲型流感病毒变异频率高。
21.(12分)
(1)脱落酸(1分) 信号(1分)
(2)地上(1分) 接穗(或地上部分)为突变体的情况下根瘤数较低(2分)
(3)短日照(1分) 叶(2分) 蛋白质(或色素-蛋白质复合体)(2分) 提前(2分)
【解析】
(1)浸泡可以降低种子中脱落酸的含量从而解除种子的休眠。少数植物的种子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萌发,这一过程中光是作为一种信号。
(2)GmCRY1s—CR为蓝光受体(感受光刺激)缺失突变株,不能接受相关的光信息,根据研究结果可知,接穗为突变体的情况下根瘤数较低,从而得出地上部分光诱导对根瘤的形成至关重要。
(3)对照实验A、D说明短日照条件下,该植物才能开花,故该植物属于短日照植物。由B、C对照可知,感受光周期进而刺激开花的部位是下部的叶。光敏色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色素-蛋白复合体)。已知我国地处北半球,越往南,夏天越是日短夜长。大豆属于短日照植物,需要在日照长度短于一定时长才能开花,所以从北往南引种该品种大豆时,开花时间会提前。
PAGE
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