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4份打包)-江苏省2025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4份打包)-江苏省2025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10 16:59:25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第12课时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2
典例精析
3
过关检测
1
考点填空
考点填空
一、儒学的复兴
1.背景
(1)从三国到五代,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
(2)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2.主张
(1)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2)以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影响逐渐增大。
①理学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灭人欲”,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②理学还提出“  格物致知  ”,以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3)朱熹还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加以注释。
格物致知
3.影响:从  南宋  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南宋
二、文学艺术
1.宋词: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
2.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元杂剧  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3.话本: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
4.书法:宋元两朝,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5.绘画:绘画成就以  山水画  最为突出,其特点是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元杂剧
山水画
三、科技
1.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1)印刷术: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  活字印刷术  。
(2)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
(3)指南针: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4)影响: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活字印刷术
2.沈括、郭守敬、王祯
(1)北宋  沈括  所著《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2)元朝的郭守敬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3)元朝农学家王祯编撰的《  农书  》,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
沈括
农书
四、少数民族文字
1.辽、夏、金: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
2.蒙古文字
(1)成吉思汗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体蒙古文。
(2)  忽必烈  委派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
忽必烈

1.(2021·江苏合格考)《东京梦华录》载:潘楼东去十字街……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每五更点灯博易(交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这一现象表明( C )
A.汉代的市有专门贸易场所
B.唐代的草市又称“鬼市”
C.宋代的市突破了时空限制
D.元代的市井按照商帮分类
C
【解析】根据“潘楼东去十字街……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每五更点灯博易(交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可得出宋代市场交易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东京”是指北宋的都城,因此与汉朝、唐朝、元朝无关,排除A、B、D三项。
2.(2020·江苏学考)如图佐证了“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一史料。它体现的是哪一朝代的统治( C )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C
【解析】材料中地方实行行省制度,都城在大都,属于元朝的统治,故选C项;汉朝地方实行郡、县二级制,排除A项;唐朝地方实行道、州、县三级制,排除B项;清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但都城在京师,排除D项。
3.(2017·江苏学考)理学注重人的品德修养。某日,周敦颐问“二程”,我让你们寻找孔(丘)颜(回)乐处,他们因何而乐?此事应发生在( B )
A.西汉 B.北宋 C.元朝 D.明朝
B

一、单项选择题
1.(2023·江苏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C)时人描述宋初:“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召而归之京师。”材料认为宋初的政治制度( A )
A.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
B.强化了各级机构的权力
C.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D.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A
2.(2022·盐城中学合格考模拟)下面为某一朝代的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该朝代是( C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C
【解析】通过观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司掌财政,枢密院掌军政,中书门下通过政事堂掌管行政,台谏负责监察等,与宋朝中央权力分配一致,C项正确;汉朝中央不存在三司、枢密院、政事堂等机构,A项错误;唐代中央机构中不包括三司、枢密院等,B项错误;明朝中央机构不包括三司,D项错误。
3.(2022·镇江高一期末)司马光曾评价王安石:“尽变更祖宗旧法……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而梁启超却盛赞王安石:“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对王安石认识的差异,说明了历史人物的评价( A )
A.具有主观性 B.总是客观的
C.没有阶级性 D.不具时代性
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司马光作为政治上的保守派,反对王安石的改革,而梁启超主张变法维新,宣扬王安石作为改革者的先驱,这说明不同的人对同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具有主观性,A项正确;对王安石变法应辩证客观分析,并非所有人的评价都是客观真实的,排除B项;司马光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而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的代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有阶级性的,排除C项;梁启超生活在中华民族面临深重危机的近代社会,为挽救民族危亡,他主张变法维新,宣扬王安石作为改革者的先驱,说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具有时代性,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2·常熟中学合格考模拟)如图中诗句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B )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
【解析】材料是对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不思收复中原故土的批判,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南宋与金对峙,因此B项正确,A、C、D三项排除。
B
5.(2022·盐城中学模拟)和议规定:南宋对金称臣,每年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宋、金间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这段材料最有可能出自哪一和约( B )
A.宋辽和议 B.绍兴和议
C.澶渊之盟 D.宋夏和议
【解析】绍兴和议的内容是:南宋对金称臣,划定疆界,东以淮水为界,西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宋每年向金缴纳一笔财物。绍兴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因此B项正确。
B
6.(2023·沛县合格性考试模拟)耶律阿保机以汉人为版筑使,修建都城。都城分南北两部分,北面为皇城,建有宫殿、衙署、寺庙,西北部空旷地是契丹贵族安扎帐篷之地;南城为汉人、渤海人和回鹘人居住之地,除少量衙署和寺庙外,主要是民居和作坊。这体现了耶律阿保机( A )
A.对文化兼收并蓄 B.放弃契丹人生活习俗
C.推行南北面官制 D.认可各民族一律平等
【解析】题干中的信息体现了汉族文化与契丹文化的融合,故A项正确,B项错误;题干中未提及“南北面官制”,排除C项;当时各民族并非一律平等,排除D项。
A
7.(2023·南通石港中学合格性考试模拟一)元世祖忽必烈设立了某一机构,因蒙古人信奉藏传佛教,因此该机构的地位相当高。刚开始以国师八思巴为其长官,后来该职一般由朝廷大臣担任,官员为僧俗并用。这一机构是( C )
A.枢密院 B.中书省 C.宣政院 D.政事堂
C
8.(2023·江苏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B)下表所示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入的是( A )
少数民族 主要制度
南北面官制度
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猛安谋克制
行省制度
A
A.契丹、党项、女真、蒙古 B.鲜卑、女真、蒙古、满洲
C.契丹、吐蕃、女真、满洲 D.鲜卑、女真、党项、蒙古
9.(2022·连云港合格考模拟)中国古代某种文学“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作为舞台艺术也取得很高成就”。该文学艺术是( C )
A.乐府诗 B.宋词 C.元杂剧 D.小说
【解析】元杂剧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作为舞台艺术也取得很高成就,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因此C项正确;乐府诗、宋词及小说均不具有舞台艺术价值,排除A、B、D三项。
C
10.(2023·盐城合格性考试模拟)下表是宋朝部分年份财政收入情况。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C )
时间 总收入 (万贯) 农业收入 (万贯) 农业占比 工商业收入 (万贯) 工商业占比
宋至道三年 (997年) 3559 2321 65% 1238 35%
宋熙宁十年 (1077年) 7070 2162 30% 4911 70%
C
A.耕地面积的缩减 B.经济作物的普及
C.海外贸易的繁荣 D.“重农抑商”的废止
【解析】北宋时期,农耕经济不断发展,排除A项;B项发生于明清时期,排除;北宋时期,海外贸易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国库的重要财源,表中相关数据的变化即为其具体体现,故C项正确;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11.(2023·涟水一中合格性考试模拟)南宋《夷坚志》描绘了临安城中:瓦市有“卖冻鱼吴翁”;太庙前徐道寿在此居住,“以鬻香为业”;清晨街头“有卖豆乳者来,数女妇从宅出就买”等场景。这有助于了解宋代( D )
A.海外贸易交流的繁荣 B.摒弃了重农抑商思想
C.经济重心开始了南移 D.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解析】题干中未提及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南宋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但并未放弃,排除B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排除C项;题干中“卖冻鱼”“鬻香”“卖豆乳”等信息体现了城市商业活动的繁荣,故D项正确。
D
12.(2022·连云港合格考模拟)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当时全国20万户以上的大州,北方仅有11处,南方则达到44处。这一现象体现的是( B )
A.商品经济发展 B.经济重心南移
C.社会控制放松 D.门第观念淡化
【解析】根据“当时全国20万户以上的大州,北方仅有11处,南方则达到44处”可得出南方的经济实力增强,说明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项正确;户口数不能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C、D两项也与户口数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B
13.(2023·徐州铜山合格性考试模拟二)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全国4.62亿亩耕地面积中,南方12路约有耕地3.18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68.98%,大致是当时北方耕地面积的2倍。这反映出当时( A )
A.南方经济发展 B.民间贸易活跃
C.人身控制松弛 D.门第观念淡化
A
14.(2022·盐城合格考模拟)唐玄宗天宝年间每年铸币32万贯,宋太宗时每年达到80万贯,到宋神宗时达600余万贯。大城市还有买卖金银和兑换货币的金银铺和兑房。上述现象反映了宋朝( D )
A.拜金风气盛行 B.矿冶技术先进
C.抑商政策强化 D.商品经济繁荣
【解析】依据材料“大城市还有买卖金银和兑换货币的金银铺和兑房”可知,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D项正确。
D
15.(2023·扬州合格性考试模拟一)朱熹认为:“如读书以讲明道义,则是理存于书。如论古今人物以别其是非邪正,则是理存于古今人物。如应接事物而审处其当否,则是理存于应接事物。”朱熹这一阐释蕴含的方法论是( B )
A.经世致用 B.格物致知
C.知行合一 D.天人感应
B
16.(2023·江苏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A)某书描绘的“农器图谱”在古农书中是一项创举。它所收集的105种农具都采用图文并重的形式,对它们的发展历史、形制和操作方法都作了详细介绍,特别是对新创制的农具作了大力宣传和推广,这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此书是( B )
A.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B.王祯的《农书》
C.沈括的《梦溪笔谈》 D.郭守敬的《授时历》
B
17.(2022·盐城合格考模拟)如图是西夏和辽统治者创造的本民族文字。这两种文字字形反映了当时( A )
A.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B.社会经济高度发达
C.书法艺术雅俗共赏 D.思想文化控制严密
A
18.(2023·常州三中合格性考试模拟)如图《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反映了元朝不仅重新开通了大运河,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元朝高度重视南北交通主要是由于( D )
A.黄河改道陆路联系受阻
B.造船航海技术取得突破
C.地方行政制度发生变化
D.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D
19.(2022·姜堰中学合格考模拟)唐律规定“奴婢比之资财”“律比畜产”,地位低下。宋代除少数官奴婢外,私奴往往订立契约,约以时限,付以雇值,又称“女使”。这反映了宋代( B )
A.宗法等级观念淡薄 B.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女性政治地位提高 D.雇佣劳动开始出现
【解析】材料“私奴往往订立契约,约以时限,付以雇值”体现的是宋朝对于家仆之间的关系相对唐朝来说,更侧重于契约关系,说明当时人身依附关系的弱化,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宗法血缘关系,A项排除;女性在封建社会政治地位并不高,C项排除;雇佣劳动早在秦朝时期就已经出现,如《史记》中记载陈涉与人佣耕,D项排除。
B
20.(2023·南京六校联合体调研)面对佛教和道教的挑战,儒家知识分子不断改造和完善自身理论。李翱提出“复性说”,复兴儒家内“性”外“命”之学;韩愈提出“性三品”说,强调“性”与“情”的相互统一。而到了宋代,经过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张载的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等,最终在程颢、程颐时理学得以形成。从中可知,儒家知识分子力图使( A )
A.儒学哲学化 B.儒学世俗化
C.儒学民间化 D.儒学实用化
A
二、非选择题
21.(2023·淮安高中校协作体高二期中)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朝历代都重视对边疆的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等三郡;开岭南,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等郡。汉王朝亦然,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敦煌郡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迁去开垦土地。有汉一代,更是大规模实行屯田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材料二 辽太宗时,随着辽王朝疆域的不断扩展,不同民族之间在生产方式,社会习俗方面的差异为其统治带来日益严重的困难。契丹征服者一时尚不能适应高度发展的中原农耕文明,而又无法改变先进的农耕经济,于是,确立了“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一朝双轨政治制度。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三 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许多少数民族活跃在祖国的边疆,在西域、西南、东北等地建立了政权。他们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唐朝,特别是其前期的统治者对少数民族较少歧视,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有所加强,民族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关文发《中国古代史普及读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时期的民族政策。
(1)设郡;移民戍边。
(2)材料二中辽王朝是如何实行“一国两制”的?
(2)实行南北面官,北面官统治契丹和其他游牧民族;南面官模仿唐代制度管理汉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唐前期活跃在边疆的两个少数民族名称和唐加强对西域管理的机构。
(3)少数民族:突厥、回纥、吐蕃、靺鞨。(任答2个即可)
统治机构: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4)综合所述,指出历代王朝边疆治理的共同作用。
(4)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拓展疆域;有利于建立、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任答2点即可)(共10张PPT)
第11课时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1
考点填空
考点填空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农业的发展
(1)耕作制度:宋朝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2)经济作物:棉花在内地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
2.手工业的进步
(1)制瓷业: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的特色瓷器;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
(2)矿冶业:  煤  作为燃料用于冶铁。
(3)印刷业:印刷业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商业活动
(1)国内贸易
①商品经济:  宋朝  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
②边境贸易: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宋朝
(2)钱币铸造:北宋开始出现纸币——交子。  元朝  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3)海外贸易: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中国的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
(4)港口城市: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
元朝
2.城市繁荣
(1)两宋: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众多。
(2)元朝:  元大都  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元大都
三、经济重心南移
1.过程
(1)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2)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
2.表现: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
3.影响
(1)交通方面
①河运:元朝重新开通了  大运河  ,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路线,缩短了航程。
②海运: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运输江南的粮食。
大运河
(2)文化方面:北宋时,朝廷被迫对  北方  地区的考生单独分配录取名额。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北方
四、社会的变化
1.门第观念淡化:宋朝,出现了“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
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宋朝家内服役更多来自雇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  契约  ,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3.国家控制放松: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宋代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
契约(共10张PPT)
第9课时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1
考点填空
考点填空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1)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2)设诸路  转运司  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3)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  禁军  ,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转运司
禁军
2.分散各级机构权力
(1)在中央:由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  参知政事  为副相。
(2)在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3.抑制武将: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地位。
参知政事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宋辽关系:北宋与辽争夺燕云十六州惨败。辽逼迫北宋签订协议;北宋每年送给辽“  岁币  ”。
2.宋夏关系:北宋与西北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屡战屡败。双方达成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但实际上保持帝号;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  岁赐  ”。
3.财政危机: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岁币
岁赐
三、王安石变法
1.时间: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2.措施
(1)富国方面,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2)强兵方面,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3.评价
(1)积极: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
(2)局限
①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
②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激烈争议。
③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四、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
(1)北宋灭亡: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两位皇帝徽宗和钦宗被俘虏北去,史称“靖康之变”。
(2)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宋金和议: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  岁贡 ”。此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
岁贡(共8张PPT)
第10课时 辽夏金元的统治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1
考点填空
考点填空
一、辽与西夏
1.辽(1)建国: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改国号为  辽  。
(2)制度: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  契丹  等游牧民族事务。
2.西夏: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  西夏  。

契丹
西夏
二、金朝入主中原
1.建国: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  金朝  ,定都会宁府。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
2.金与辽宋关系: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3.制度: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并实行“  猛安谋克  ”制。
4.鼎盛: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  大定之治  ”。
金朝
猛安谋克
大定之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1.蒙古汗国建立: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  成吉思汗  ”。
2.元朝建立:1271年,  忽必烈  定国号为大元。1279年,完成统一。
3.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地方管理:实行  行省  制度,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行省的创立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2)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  宣政院  进行管理。
(3)西域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进行管理。
(4)经略台湾:设置  澎湖巡检司  进行管理。
成吉思汗
忽必烈
行省
宣政院
澎湖巡检司
四、元朝的民族关系
1.民族政策——“  四等人制  ”: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措施,把全国人口分为四等,依次为  蒙古人  、色目人、汉人、南人。
2.元朝的衰亡: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日益严重,在农民起义打击下灭亡。
四等人制
蒙古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