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5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共31张PPT) -江苏省2025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课时5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共31张PPT) -江苏省2025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18 10:1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
考点训练课时5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必修第一册


1
考点填空
2
典题精练
3
过关检测

一、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干洁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25千米以下)
1.干洁空气
(1)氮气:含量最多,是地球生物体内  蛋白质  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氧气:含量次多,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  生命活动  必需的物质。
(3)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  光合作用  的原料;调节地表  温度  的重要气体。
(4)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紫外线  ,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蛋白质
生命活动
光合作用
温度
紫外线
2.水汽和固体杂质
(1)水汽:水的  相变  ,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2)杂质:作为  凝结核  ,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人类活动排放的  污染物  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  大气污染  。
相变
凝结核
污染物
大气污染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分层依据:  温度  、  运动状况  和  密度  。
2.分层及特点
温度
运动状况
密度
垂直分层 高度 主要特点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每升高100米,温度大约降低  0.6℃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0.6℃
垂直分层 高度 主要特点
平流层 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 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小,30千米以上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  航空飞行 
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高度约2 000~3 000千米) 气压很低,密度很小,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  电离层  ,能反射无线电波
航空飞行
电离层
温馨提示:大气的组成指低层大气的组成,要注意各种成分的作用;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温度的垂直变化、空气的运动及密度变化,三者相互关联。

(2022·江苏合考)探空气球是人们探测大气温度、湿度、气压、风等气象要素的工具之一,其探测高度一般可达40千米。如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探空气球收集的数据来自( A )
A.对流层和平流层 B.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C.平流层和电离层 D.对流层和高层大气
解析: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进行分层,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探空气球的探测高度一般可达40千米,所以探空气球收集的数据来自对流层和平流层。
A
2.探空气球在上升过程中,气温变化的一般特点是( B )
A.先升后降 B.先降后升
C.一直下降 D.持续上升
解析:探空气球在上升过程中经过对流层和平流层,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故探空气球在上升过程中气温先降后升。
B

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2023·常熟中学合格性测试)地球大气又称“氮氧大气”,下表是地球大气圈25千米以下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表。据此完成1~2题。
气体成分 体积分数 质量分数
氮(N2) 78.08% 75.52%
氧(O2) 20.94% 23.15%
氩(Ar) 0.93% 1.28%
二氧化碳(CO2) 0.03%(变动) 0.05%
1.地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主要存在于大气层中的( B )
A.平流层 吸收太阳紫外线
B.对流层 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对流层 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D.平流层 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解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存在于大气层中的对流层,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臭氧主要吸收太阳紫外线,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B
2.目前,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因素有( D )
①植树造林 ②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③新能源公交车逐渐普及 ④森林、草原开垦成农田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解析:植被的减少会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而且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会释放二氧化碳,从而使得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D
(2023·江苏南通高一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校考期中)如图为干洁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与干洁空气共同组成低层大气的有( D )
①水汽 ②氧气 ③杂质 ④紫外线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低层大气的组成主要包括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水汽和固体杂质较少,①③正确;氧气不只存在于底层大气,②错误;紫外线属于太阳辐射,不是低层大气的物质组成,④错误。
D
4.下列关于图中a、b大气成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a能吸收紫外线,有“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之称
B.b为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提供了原料
C.a吸收地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
D.b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解析:a为氮气,b为氧气,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氮气不可以,A错误;氧气为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提供了原料,B正确;二氧化碳和水汽可以吸收地面辐射,并不是氮气,C错误;氧气并不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D错误。
B
  (2022·江苏合格考仿真模拟)如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层顶部气温约-50°C;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在平流层顶部温度约0°C,高层大气的温度是随高度增加先降低,最低约-80°C,然后气温升高;图中曲线②与大气气温垂直变化特征相符合。
B
6.被誉为“地球生命保护伞”的臭氧主要分布在( C )
A.Ⅰ层顶部 B.Ⅲ层底部 C.Ⅱ层 D.Ⅲ层
解析:图中Ⅰ层为对流层,Ⅱ层为平流层,Ⅲ层为高层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够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因此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C
  (2023·南通市如皋市第一中学合格性测试)如图为地球大气的部分垂直分层图,据此完成7~8题。
7.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图示该层大气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的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该大气层的高度位置可判断(12~50千米),该大气层为平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符合条件的只有①②,由于臭氧存在于平流层的中上部,吸收紫外线从而使平流大气温度先缓慢上升,后快速上升,①曲线符合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状况。
A
8.影响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
A.臭氧 B.二氧化碳
C.高度 D.人类活动
解析: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主要是因为该层有臭氧层,浓度最大的部分位于20~25千米的高度处,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平流层温度升高。
A
  (2023·常州市第三中学合格性测试)高空跳伞运动指跳伞者乘飞机、气球等航空器升至高空后跳下,在张开降落伞之前和开伞后于空中做动作。现存最高跳伞纪录为3.3万米。如图示意大气的垂直分层。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对高空跳伞纪录保持者起跳高度所处的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B.气流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
C.大气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 D.大气密度极小被高度电离
解析:对流层在低纬度地区高度约为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约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约为8~9千米。“现存最高跳伞纪录为3.3万米”,处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高层大气大气密度极小,有若干电离层。
B
10.甲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B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解析:甲层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A错误,B正确;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由大气增温后发生,C、D错误。
B
二、综合题
11.下表示意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成分 体积分数(%) 质量分数(%)
甲 78.09 75.52
乙 20.95 23.15
氩(Ar) 0.93 1.28
丙 0.03(变动) 0.05
(1)除干洁空气外,大气还包括  水汽  和  杂质  。指出这两种成分的主要作用。
(2)判断大气成分及主要作用。
项目 成分 主要作用
甲 氮气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乙 氧气 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丙 二氧化碳 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水汽
杂质
氮气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氧气
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
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1)水汽和杂质在天气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指出丙成分变动的特点及原因。
(3)特点: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原因:森林破坏,特别是热带雨林的破坏,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减弱;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