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10 14:2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1840-1842
1856-1860
1894-1895
1900-1901
1912
列强侵华史
中华民族抗争史
地主
农民
鸦片战争
工业革命-市场原料-中国落后
《南京条约》等
开始沦为半殖半封
第二次鸦片战争
扩大权益
英法美俄《天津条约》
英法俄《北京条约》
进一步沦为半殖半封
甲午战争
二工-明治维新-扩张
《马关条约》
洋务破产
大大加深半殖半封
八国联军侵华
二工-瓜分-义和团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半封
洋务运动1860-1895:中体西用
清末新政1901-1911:宪法、内阁
太平天国1851-1864: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义和团1898-1901:扶清灭洋
戊戌变法1895-1898:
辛亥革命1894-1911:三民主义、民主共和
资产
新课导入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
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程标准
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鸦片输入所产生的这种破坏性经济后果,又因条约口岸地区洋货的普遍涌入而进一步加剧……广州受害尤重……当地的家庭手工业被摧毁,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遭到了瓦解,那些受其负面影响的人成为潜在的动荡根源。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
——《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某些基督教教义影响……洪秀全……深信自己是耶稣的幼弟,天父交付给他特殊的使命,要把神州……救出来,带领着选民,到他们自己的人间天堂去。
——史景迁:《太平天国》
一、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的探索)
(一)背景:为什么会爆发太平天国运动?
外部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民族矛盾激化
内部原因:
清朝腐败,剥削压榨
——阶级矛盾激化
宗教影响:
拜上帝教创立与传播
——构建美好蓝图
(1851—1864)
1851年
金田起义
北伐至天津
西征至湖北
1864年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
1856年
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太平天国运动(前期)形势图
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形势图(1858-1864年)
1853年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二)过程(兴衰)
1864年
天京陷落
(三)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走向失败?——从农民阶级的领导力量看
宗法等级制
天王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万岁”
“九千岁”
“八千岁”
“七千岁”
“六千岁”
“五千岁”
洪秀全
猜忌


领导集团内讧,天国实力大损
阶级理想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现实
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
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
——洪秀全《天父诗·其三七八》
(太平天国)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孙中山《太平天国战史》序
不先进
不团结
存在封建残余
1853《天朝田亩制度》
1859《资政新篇》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平均分配产品(圣库制度)
平均分配土地
愿望:平均分配土地(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追求社会财富平均
…兴车马之利;兴银行;兴各省新闻官;兴市镇公司;兴医院以济疾苦;兴鳏寡孤独院……
——洪仁玕《资政新篇》
学习西方
进步性:向西方学习,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
局限性: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无法调动农民积极性。
(三)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走向失败?——从纲领性文件看
不科学
思考:以上规定反映了农民怎样的愿望?这样的愿景能实现吗?为什么?
思考:相比于《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有何进步性?为何没能实施?
不能。①落后性:仍然追求小农经济,未能超越封建主义的范畴。
②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无法实现。
思考:清朝镇压太平天国主要依靠什么力量?
·天京陷落: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洋枪队的夹击下,太平天国失败。
中外联合剿杀
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汉人权力增长,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探索失败
清王朝政治和权力结构变化
(三)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走向失败?——从外部力量上看
不强大
李鸿章(1823-1901)
曾国藩(1811-1872)
①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代表了近代中国人民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性质)
②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影响)
③由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不可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失败是必然的。(弊端)
一、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的探索)
(一)背景
(二)过程
(三)失败原因
(四)评价
①从农民阶级的领导力量看:不先进、不团结
②从纲领性文件看:不科学
③从外部力量上看:不强大(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一)背景
1、内忧: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2、外患: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
二、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二)代表人物(“洋务派”)
1、中央:奕
2、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1.军事工业(官办)——自强
①时间:19世纪60至70年代
②代表: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上海)、福州船政局、
天津机器局等
官督商办:由商人出资,政府委派官员来管理
二、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三)内容
2.民用企业(官督商办)——求富
①时间:19世纪70至90年代:
②代表: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等。
3.办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
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
4.建新式海军:北洋、南洋、福建
分析学思之窗,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直接目的:
可以剿发逆: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如太平军
可以勤远略:对外抵抗外国的侵略
(五)性质:清朝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学习聚焦)
二、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主张单纯的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
而不改变中国传统的文化制度体系。
(四)指导思想
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想改变封建统治,
而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
甲午一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探索失败
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积极性
(1) 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2)洋务运动中后期,少数“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发展为独立经营的商办企业,从而产生了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P102学习拓展)
局限性
(1)洋务新政未能达到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的目的
(2)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
二、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六)评价
根据所学,思考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一)边疆危机
19世纪60、70年代英国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
1871年,沙俄占领伊犁
西北边疆
1884年,在新疆正式设省
1885.3,镇南关大捷,法军战败
西南边疆
1883—1885,中法战争(不败而败)
1885.6,签订《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对越南德占领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宗藩体系逐渐解体
东南边疆
1884年,中法战争,福建马尾海战, 福建水师全军覆没
1885年,在台湾设省
西北、西南、东南地区安全遇到了严重危机
1875年,左宗棠发兵新疆,1878年,收复新疆南北两路
“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谭嗣同
1884年,法军进攻台湾,刘铭传多次击退法军。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二)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①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根本原因
②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趁机出兵朝鲜——直接原因
③清政府腐朽落后及帝国主义默许纵容——客观原因
大陆政策:也称大陆经略政策,是日本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
大陆政策
日本
台湾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
称霸
世界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二)甲午中日战争
(2)过程:(P100,图)
丰岛海战——爆发
平壤战役——战败
黄海海役——失去制海权
辽东半岛战役——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失败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二)甲午中日战争
(3)《马关条约》
条款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格局 承认朝鲜独立 宗藩体系终结,国际地位降低
割地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举借外债,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赔款 赔款2亿两白银 增加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
通商 口岸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
经济侵略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列强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两者是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外侵略的不同主导方式。
◎商品输出即直接向他国输出商品,获取利润。
◎资本输出则是在他国投资建立企业或者发放贷款,利用当地廉价原料、劳
动力及其他有利因素,开展生产或经营,赚取超额利润。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二)甲午中日战争
(4)反割台斗争:刘永福的黑旗军
刘永福,地方武装黑旗军(以七星黑旗为战旗)将领,率黑旗军进驻台湾抵抗日本侵略,将士大多战死。
四、瓜分中国的狂潮
1.干涉还辽和高息借款:
(1)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索取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
(2)清政府向各国银行团以高额利息借款
2.划分势力范围和强租租借地
(1)俄国租旅顺、大连,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胶州湾,英国租九龙,法国租广州湾。
(2)列强在中国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出路探索: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侵略加剧: 边疆海防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
推动
失败:都不是先进阶级领导,都不可能突破封建秩序
破产
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向何处去?
伴随着列强的侵略和洋务运动的兴衰,出现了哪些新生的政治力量?
工人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一、太平天国运动
二、洋务运动
三、边疆危机与
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2.代表人物 3.内容 4.指导思想
5. 性质 6.评价
2.过程
课堂小结
3.失败原因
四、瓜分中国的狂潮
1.边疆危机
4.评价
1.背景
1.干涉还辽和高息借款
2.划分势力范围和强租租借地
2.甲午中日战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