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10 14:3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程标准】
1.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2.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山雨欲来风满楼
五四运动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山雨欲来风满楼”——五四运动背景
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了七项希望条件:废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巡警;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撇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等。接着,在中国留欧学生要求下,又提出了取消“二十一条”的要求。但两项提案一提出就被和会最高会议所拒绝,理由是不在和会权限以内。……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国家权益仍然受到损害。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1919-1949)》
顾维钧
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政治:北洋统治黑暗,军阀割据混乱
思想: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文化革新
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剧侵略
由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帝国主义在华的企业增加,中国工人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00万,增至战后的200万。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阶级: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俄国十月革命送来马克思主义
国内
国际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五四运动过程
时间 大事件
5月4日 北京大学等三千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示威游行,遭到军警镇压
5月5日 北京学生总罢课,并通电全国,各地学生纷纷罢课响应
5月19日 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再次总罢课
6月3日 北洋政府当局开始对学生展开大规模的逮捕
6月5日 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6月6日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全部被捕学生
6月10日 北洋政府宣布免去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6月28日 对德和约签约当天,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游街
罢市
上海商业救国
时间 中心 主力 斗争方式 口号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结果 “还我青岛”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取消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北京
学生
游行、罢课、集会
上海
工人
罢工、罢市
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拒签在和约上签字)
反帝反封
1919年5月4日—6月初
1919年6月初—6月28日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真正的解放,…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打出一道光明来”—五四运动意义
1.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2.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3.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因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是真正惊天动地、无坚不催的”。
——《吴玉章回忆录》
1919年
1840年
1949年
中国近代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真正的解放,…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打出一道光明来”—五四运动意义
概念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斗争对象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领导阶级 旧式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宗教、资产阶级思想 马克思主义
前途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国家
群众基础 缺乏群众基础 有广泛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1919.5.4—1923年)
2.国民革命运动时期(1924—1927年)
3.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
4.全面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5.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典题
细节构成历史,解读文献中的细节能让我们更加真切地认识过去。(9分)
材料一:当时美国公使首席秘书恰好轮到担任东交民巷的警长。他觉得没什么理由阻止学生前进,因为他们没有武装,秩序井然,除了递交信件以外没有其他要求。”
—摘自1919年5月10日《字林西报周刊》
材料二: 大家(学生)决定先找日本帝国主义算账,他们从东交民巷西口进去,首先就遭到美帝国主义的阻拦。 ——摘自出岗《五四运动史》 材料三 5月5日(应为4日)一群学生在使馆门口内出现,宣称要见我。那天我正好去门头沟寺庙旅行,所以没有见到他们。后来事实证明,他们的旅行示威是创造历史的广泛的学生运动的第一部。
——摘自时任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回忆录
(1)材料一所指东交民巷作为使馆区,是在中国近代哪个条约中规定的 (1分)
(2)比较材料一、二记述的内容,指出它们观点上的的分歧,并说明原因。(4分)。
(3)为什么说材料三不足以消除上述分歧 你认为该该怎样澄清事实 (4分)
(1)《辛丑条约》。
(2)材料一认为美国人没有阻止学生进入使馆区。材料二指出美国人阻拦学生进入使馆区。原因:关于同一时间,不同的人受到所处立场、视角以及记录时间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记载内容有所差异。
(3)因为美国公使当时不在场材料三没有提及美国人是否阻拦学生。还需对更多当事人的记载进行比对、印证。

西方不亮东方亮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西方不亮东方亮”——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1918年
下半年
《新青年》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9年
5月4日
五四运动爆发
5月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20年
陈独秀在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4月
共产国际派代表来到中国
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北京建立了共产党小组
8月
10月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共产国际的帮助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工人阶级力量壮大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西方不亮东方亮”——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
中共一大
1、时间:
1921年7月23日
2、地点:
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3、参会代表:
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维经斯基)
4、主要内容:
①党纲:
党的名称:
中国共产党
奋斗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②党的中央机构:
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
③党的中心工作:
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西方不亮东方亮”——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意义:
①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
②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③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④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领导核心
指导思想
奋斗目标
时期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最终目标
旧民主主义革命 旧式阶级 宗教、资产阶级思想 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4)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
代表了工人阶级、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
对中国的国情认识不够清晰
中共二大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陈独秀说:“党的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
李达 李汉俊 张国焘 刘仁静 毛泽东 何叔衡
董必武 陈潭秋 王尽美 邓恩铭 陈公博 周佛海 包惠僧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大会通过的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最佳的利益
选择与结合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最佳的利益选择与结合”——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中国共产党成立,推动罢工运动展开
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1922.1-1923.2)
顶点: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二七惨案”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13年,宋教仁预备组阁。后宋教仁遇刺身亡,引发二次革命
1915年12月,蔡锷等人发动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称帝,取得成功
1917年7月,张勋拥清溥仪复辟失败后,掌权的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集国会。孙中山呼吁护法运动
1920年,孙中山再次发起的以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为号召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二次护法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国民党
共产党
结合教材132页史料阅读,思考国共合作的原因。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最佳的利益选择与结合”——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原因:
形势:反革命势力强大,革命任务艰巨
中共:中共总结教训,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国民党: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屡次失败,思想转变
外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最佳的利益选择与结合”——国共合作的实现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1923年,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在实际上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
3、政治基础:
新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是少数人专有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核定地价 涨价归公)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
4、三大政策: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5、合作方式:
6、历史意义:
党内合作
大大加强了革命力量,推动了全国工农群众运动的高涨,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正式兴起。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最佳的利益选择与结合”——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目标:
打倒列强,除军阀
2、准备:
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3、对象:
4、高潮:1926年,国共合作开始北伐,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
5、成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奉系:张作霖兵力35万
直系:孙传芳兵力20万
直系:吴佩孚兵力20万
广州国民政府兵力10万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大革命
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和汪精卫“七·一五”分共。
1、标志: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帝国主义对北伐战争开始是持“中立”态度的,但随着北伐胜利进军,受其支持的吴佩孚、孙传芳直系军阀迅速败溃,特别是工农群众运动蓬勃高涨,他们为了维护在华利益,公然干涉中国的国民革命。1926年9月5日,英国帝国主义军舰炮轰四川万县县城,屠杀中国军民,制造了“万县惨案”。1927年2月,美国建议将上海划为中立区。
维经斯基:对中国共产党所犯错误我承担很大的责任,我要承担比中国共产党领导更大的责任。
胡乔木:陈独秀是一个书生,缺乏政治经验……完全幻想的,认为只要有群众运动就行了……军队不要,政权也不要,就专门搞群众运动。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妥协与冒险的代价”——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和汪精卫“七·一五”分共
1、标志:
2、原因:
主观:
①共产党年幼,经验不足,无军队
②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放弃领导权
③共产国际错误领导
客观:
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中国革命
②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直接原因)
3、教训:
右倾:是保守主义、投降主义,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必须依靠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妥协与冒险的代价”——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课堂练习
1.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罗家伦说:“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法子,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由此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影响是
A.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进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2.1921 年,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规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废除资本家私有制……归社会公有。”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B.党纲的通过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规定中国共产党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
D.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3.从1924年1月至1927年4月前,国民革命运动及北伐战争的进展,主要依赖于
A.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统一战线的推动
B.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推动
C.以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的推动
D.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国共合作的领导
4.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导致革命统一战线破裂,国民革命失败。它给中国共产党留下的最为深刻的教训是
A.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B.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
C.没有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D.没有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