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大单元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大单元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10 14:3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917年
十月革命
1936年
斯大林模式
导入
僵化
一、开创新局——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二、寻求破局——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三、痛成残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部编版·九下大单元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一、开创新局——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思考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
东欧八国
亚洲四国
中国、朝鲜
越南、老挝
拉美一国
古巴
一、开创新局——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思考
面对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美国作何反应?苏联又是如何应对?





经济
杜鲁门主义
政治




军事






情报局





一、开创新局——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思考
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材料1:经互会成立初期,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比较正常,经济发展较快。1951~1983年,经互会国家的国民收入增长了7.6倍。经互会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0%左右,国民收入占世界的25%,工业生产占世界的33%。已成为当时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
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示意图
经济关系:经互会
①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
②苏联利用经互会将成员国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政治关系: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①苏共加强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
②苏联按照“苏联模式”对东欧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一、开创新局——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思考
中苏关系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1949.12
1950
1949.10.3
1949.10.1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中国建交。
中苏建交
毛泽东访问苏联
中苏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中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中国156个项目。
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二、寻求破局——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片面发展的经济
苏联农业发展状况 年份 1913年 1940年 1955年
谷物产量 (人均/KG) 540 429 524
肉类产量 (人均/KG) 31 24 32
越来越贫困的,实际上半崩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业、最尖锐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国家与外部的隔绝——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有新的政策和彻底的变革。
——(苏)尤里·阿法纳西耶夫《别无选择》
苏联模式僵化,轻重工业比重失衡,农业发展缓慢
1953
1964
1985
1991
1982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为什么改→改什么→改得怎么样
二、寻求破局——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二、寻求破局——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思考
赫鲁晓夫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改革?如何评价?
很多赫鲁晓夫的照片里都有玉米
政治上: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经济上: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尽管他不断想出一些新点子,想改变苏联的旧貌,但他始终没有脱离行政手段为主的经济工作领导方法,用旧机制去推行新措施的典型做法,他更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中央权力过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黄苇町《赫鲁晓夫改革的盲目性》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会上做报告
批判斯大林的
个人崇拜
二、寻求破局——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思考
勃列日涅夫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改革?如何评价?
勃列日涅夫等人推行的新经济体制不仅未能完全消除传统体制业已存在的深刻弊端,而且在其推行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新矛盾、新问题。
——《苏联兴亡史纲》
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改革仍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
二、寻求破局——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思考
戈尔巴乔夫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改革?如何评价?
戈尔巴乔夫
1985—1991年间担任苏联
总书记、总统
国家已处在濒临危机的状态。
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
经济改革
效果不佳
政治改革
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取消苏共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主动放弃党对新闻舆论的领导权
造成人们思想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
局势迅速失控
改革虽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但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导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三、痛成残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思考
东欧剧变的实质
政治
社会主义制度
变成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经济
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公有制为主体
私有化市场经济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三、痛成残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思考
东欧剧变为何会发生?
材料: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的虽然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摘自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题时的谈话
根本原因:照搬苏联模式,没有找到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
外部原因:受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影响。
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等非暴力的手段诱压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
1991年8月19日
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
12月24日
11国独立国家领导人签订《阿拉木图宣言》成立独联体
戈尔巴乔夫宣布掌控局势
8月21日
8月23日
查封苏共
中央大楼
12月25日
戈尔巴乔夫辞职,国家权力移交叶利钦
12月25日
19:32
苏联红旗降下
升起俄罗斯国旗
苏联时代的终结
三、痛成残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思考
苏联解体的过程?
两极格局结束
1
戈尔巴乔夫从理论和实践上动摇了苏共的地位,扰乱社会主义思想就势必会造成苏联的完整性受到侵害,走向坍塌。
——邢广程《戈尔巴乔夫的思想嬗变》
用时间来等待社会主义自己的变化,通过西方生活方式的宣传和渗透,和平地,不通过战争就可以使“社会主义”蜕化为“资本主义”。
——美国国会议员杜勒斯预言
2
这些国家的剧变(指东欧剧变)在多大程度上激励了苏联的变化或许难以估计,但作为同时发生的针对苏联模式的事件,东欧剧变与苏联变化的相互促动在所难免。
——高歌《东欧剧变与冷战结束》
3
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走向分裂
西方的和平演变
东欧剧变的影响
根本原因:苏联改革
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模式
三、痛成残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思考
苏联解体的原因?
三、痛成残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思考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中国、苏联的改革却导致了怎样不同的结果。从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激化了苏联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
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改革,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认识:
①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③加强执政党的领导地位,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④苏联解体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⑤社会主义的改革发展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要坚定信念
1848年
1871年
1917年
1953年
1989年
1991年
1978年
马克思主义
东欧剧变
《共产党宣言》
壮大
挫折
发展
苏联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欧亚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由空想
到科学.尝试与实践
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
东欧剧变>
苏联裂变>
中国蜕变!
1864年
巴黎公社
第一国际
十月革命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时期
苏联解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堂小结
当堂测评
1.(2024·贵州黔西·中考真题)构建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下图为小明同学运用时间轴的方式梳理了某一时期的重大史事。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B.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C.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D.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C
当堂测评
2.(2023·江苏淮安·中考真题)中外历史很多事件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下列事件之间没有明显联系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明朝引进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
B.17世纪,荷兰加入殖民扩张——郑成功率领军队收复台湾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D.苏联赫鲁晓夫在经济上进行改革——我国取得“两弹一星”的成功
3.(2023·辽宁·中考真题)1991年12月25日,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下。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最后一项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这一事件的国际影响是( )
A.“柏林危机”出现 B.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C.两极格局瓦解 D.种族隔离制度被废除
D
C
当堂测评
4.(2023·甘肃·中考真题)下表为某著作的目录(节选),如果根据目录内容为该著作拟定书名,下列最适合的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概论》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始末》
C.《美苏经济体制改革对比研究》
D.《二战后美苏争霸专题史新编》
D
当堂测评
5.(2022·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九年级某班同学搜集了“镰刀斧锤星旗”(苏联国旗)与“白蓝红三色旗”(俄罗斯国旗)等相关资料,对这一历史阶段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最重要的探究价值在于( )
A.认识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B.剖析冷战形成的原因
C.理解社会主义阵营的加强 D.了解苏联的发展演变
6.(2022·四川达州·中考真题)建构知识体系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九年级一班学生设计的知识卡片如下图所示,据此判断其探究的主题是
A.美苏两极格局的出现
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C.公平公正的国际新秩序形成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