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送东阳马生序》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教学内容分析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开国文臣宋濂的一篇劝学之作。作者现身说法,叙述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劝勉同乡后学刻苦学习,进德修业。作者学习条件之苦、沉浸学习之乐,以及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业精于勤,学成于专,这样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极大的启发和教育意义。作者为德高望重的文学泰斗,却对后生晚辈采取了平视的姿态,对自己的成就也低调表述。这种谦虚谨慎的美德,表现了作者大儒的风范,具有感人的力量。全文叙事雍容,议论闲雅,多用对比手法说明道理,语言质朴,辞气畅和,值得阅读欣赏和写作借鉴。
学情分析 在学习古文方面,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基本能做到借助工具书疏通文章大意。同时,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较为浓厚,愿意探究文章背后的写作背景、文史知和思想内涵。但在主题理解上,对文言文的理解浮于表面,很少进行主旨上的深度思考。
目标确定 1.理清思路,概括作者求学中的困难及解决之道。 2.梳理情节,分析对比手法在文中的应用和作用。 3.学习作者勤勉治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培养正确的苦乐观,珍惜当下,努力学习。
重难点 1.理清思路,概括作者求学中的困难及解决之道。 2.梳理情节,分析对比手法在文中的应用和作用。
评价任务 在讨论交流、发言展示中,评价学生的辩证思维和语言表达。
教学评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自学梳理:在求学过程中,作者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找出其中的细节,说说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教师活动 巡视、提示、指导学生活动 自学梳理、组织语言、展示(1)求书之难。这是由于“家贫”造成的困难。用借书、抄书的办法来克服; (2)求师之难。作者用跑远路、拜名师、虚心求教的办法来克服; (3)生活之难 。主要是历尽苦寒,破衣粗食。作者以内心的充足、精神的强大来克服这一困难。 细节示例: 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写严冬时节抄书的艰苦,简洁生动,如在眼前。 2.“俯身倾耳”,仅用四个字,就写出了作者虚心求教的情态。 3.对“同舍生”穿着佩戴的描写,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被、戴、腰、佩、备”,传神地写出了富家子弟服饰的华美,突出了同舍生优越的生活条件。环节二:采用对比手法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请说说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并分析其作用。教师活动 巡视、提示、指导学生活动 师徒结对、讨论交流①“乡之先达”的倨傲粗暴,与作者的谦卑恭敬形成对比,突出作者一心向学、不怕羞辱的学习态度; ②“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 ③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衣、食、行、书籍、求师),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形成对比,突出专心学习的重要性。环节三:作者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赠送同乡后学,主要是想表达什么意思?(联系链接材料)作者以自己艰苦求学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为学之难。意在强调:要想学业有成,必须克服困难,抵制各种享乐和物质诱惑,勤勤恳恳,专心致志。
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无书之难 借书、抄书 无师之难 跑远路、拜名师、虚心求教 生活之苦 精神富足、内心强大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思维碰撞: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我们现在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表现? 将你的思考总结成一段话,要求态度明确,表意清晰,有条理,说服力强。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PPT制作展示 网络查找资料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内容为第三课时,前两节已经解决了全文的翻译,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内容梳理、写法回顾、精神引导。主要培养和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和思辨思维;运用自学、师生互助、小组合作等方法达成目标。 优点:师徒合作,先独立思考,遇难题合作解决,给每位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进行锻炼;寓教于乐,在梳理课文情节时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培养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积极,效果良好。 缺点:老师引导的多,学生独立发言机会少;板书太简单。 改进:多提问,大胆放手,重视课堂生成;讲“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书写在黑板上,便于学生梳理掌握,此知识点正好是后两个学习任务的前提,可据此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