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北宋和辽、西夏的并立 导学案
学习目标:
掌握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五代、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先后兴起。
2.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
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阅读课文做下题
1.五代:黄河流域相继由 朝代的统治,合称 。五代是指 、
、 、 、 、 。
2、北宋的建立----陈桥兵变: 年,后周大将 在 发动兵变。
建立了 朝,取代后周,以 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 。
就是宋太祖。
3、契丹的兴起:隋唐时期, 逐步强大起来。唐末,不少中原人躲避战乱来到 地区。
4、契丹国的建立: 世纪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 族杰出的首领 ,统一了 各部,建立 国,都城在 (内蒙古巴林左旗), 就是辽太祖。
5、辽的发展:契丹建国后,势力不断向南发展,辽太宗时,占领了 。从此与政权的冲突加剧。
6、辽宋战争:北宋建立后,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 政策。
7、澶渊之盟: 议和, 朝撤兵, 朝给 岁币,史称 。此后很长时间, 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8、西夏政权的建立:西北地区的 族势力逐渐崛起。 世纪前期, 族首领 称 国皇帝,都城在 (今宁夏银川),史称 。
9、宋夏和战: 称帝后,连年与 交战,双方损失很大。后来,双方 ,
向 称臣, 给 岁币。
议和后, 边界贸易兴旺。西夏设 ,译 ,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合作探究
宋辽、宋夏、宋金之间的战争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吗?应该如何看待本课所学习的民族之间的战争的性质?
达标测试
1.右图中的契丹文字、西夏文字与汉字很相似,有许多汉字的笔画,是仿照汉字创造的。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礼乐文明的确立
B.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汉唐盛世文化的出现
D.农牧文化的交融
2.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
A.寇准 B.宋真宗 C.宋高宗 D.明太祖
3.宋元时期农牧文化的交融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下列能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有( )
①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②契丹族改进制度,吸收中原文明
③玄奘西游天竺,传播佛教文化 ④党项族仿照汉字,创制西夏文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对于澶渊之盟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澶渊之盟反映了辽宋双方实力相对均衡
B、澶渊之盟使辽得到了大量岁币,可以说收入颇丰
C、澶渊之盟对北宋来说是一个屈辱的和约,使其背负了沉重的负担
D、澶渊之盟使宋辽对峙,不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毫无积极意义
5.2006年5月7日,一件高42厘米、铜像鎏金佛下莲花座的珍贵佛教文物---辽代铜佛在吉林省博物院《走进契丹、女真人》展览中展出。下列人物中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的是( )
A.阿保机 B、耶律德光 C、元昊 D、阿骨打
6.北宋取代后周的重要事件( )
A.黄巢起义 B、玄武门之变 C、陈桥兵变 D、“杯酒释兵权”
7.杨家将的故事发生在( )
A.北宋与辽对立时期 B、北宋与金对立时期
C、北宋建立时期 D、南宋时期
8.辽、宋、西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A.地方军阀割据 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并立 D.战乱长期不息
9. 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10. 下列选项与两宋时期无关的是( )
A.陈桥驿兵变 B.偏安江南 C.诗词的繁荣 D.实现大一统
达标测试答案
1---5.DBDDA 6—10.CAC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