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优质教学课件(统编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优质教学课件(统编版2024)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10 15:4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单元结构
220年
221年
229年
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称帝
孙权称帝,三国鼎立
刘备称帝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学习目标
1.通过设计大事年表、政权交替示意图等方式,梳理三国到西晋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2.结合教材表述,了解西晋王朝统治下的危机;依据《材料研读》说明西晋时期的社会风气,进一步分析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学会依据史料分析西晋王朝短暂而亡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识读《西晋北方各族内迁分布图》,了解东汉以来北方各族不断内迁的史实,认识到这一时期各族人民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加深了了解,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家国情怀、史料实证)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1.魏灭蜀
三国实力比较表
国名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
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2.西晋建立
曹丕
曹睿
曹芳
曹髦
曹奂
司马懿
179-251年
司马昭
211-265年
司马炎
236-290年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专权时,小皇帝曹髦不甘心做傀儡,对手下说: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随后他带领侍卫出宫,不料消息走漏,司马昭派军队进行拦截,杀死曹髦。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上》
司马懿画像
该我司马家族登场啦!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266年
司马炎(晋武帝)
洛阳(西晋)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3.西晋的统一
司马炎画像
魏灭蜀
西晋建立
西晋灭吴
统一全国
280年
263年
266年
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意义:
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
西晋疆域图(281年)
三国尽归司马氏
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1.西晋的统治
西晋在建立过程中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作为回报,朝廷格外照顾他们的利益。允许他们占有大量土地,还给予很高的官位。但是,他们中的许多人没有治理国家的才干,只知道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上》
世家大族(统治阶层)缺乏治国才干,而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导致政治腐败
说明当时社会崇拜金钱之风盛行,人们唯利是图。
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1.西晋的统治
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讥讽到:
(钱)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晋书·鲁褒传》
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
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1.西晋的统治
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魏国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侯王据守州郡重镇。诸侯王手握重兵,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上》
西晋之前都有哪些朝代分封诸王,想一想:分封诸王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会产生什么影响?
西周分封
西汉初封国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兼并
七国之乱
封国势力逐步壮大,威胁中央集权统治。
背景:
过程:
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2.八王之乱
晋惠帝在位时八个宗室亲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互相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①西晋初年,大封同姓诸王;
②晋惠帝昏庸无能;
晋惠帝司马衷即位后,有一年关中闹灾,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有大臣把情况报告给司马衷,司马衷疑惑问道:“既然没有饭吃,何不食肉糜?”臣下哭笑不得。后人评价他说:惠帝之愚,古今无匹,国因以亡。
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2.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形势图
影响:
①给北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
②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
③严重削弱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北方人口南迁示意图
八王之乱进入尾声之际,成都和山西西部分别出现了成汉和汉两个割据政权,与西晋并立。这是统一王朝分裂的开始,也表明经过八王之乱的内耗,统治者已经无力制止分裂。
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3.西晋的灭亡
西晋朝廷向内迁各族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各族民众为奴婢。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攻陷西晋都城,西晋灭亡。
启示:
我们要平等对待各民族,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共同繁荣。
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晋速亡的原因。
①统治集团奢侈享乐,统治腐败;
②八王之乱耗竭国力;
③西晋压迫内迁各族,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原因:
北方各族的内迁
1.北方各族内迁前的生活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在水草丰盛的草原上放养马、牛、羊等牲畜,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北方各族的内迁
2.内迁概况
时间
民族
路线 西北的氐人和羌人
漠北和西北的匈奴人和羯人
鲜卑人
结果
东汉、魏、晋时期。
鲜卑、匈奴、羯(jié)、氐(dī)、羌(qiāng)
由西向东迁入关中地区
由北向南迁到汾河流域一带
一部分迁到辽河流域南部,一部分迁到河套、河西走廊及河湟一带
西晋时,关中人口中内迁各族占据一半。迁到汾河流域的匈奴人,超过迁居当地的西北各族人口之和。
北方各族的内迁
3.内迁影响
据史料记载,西晋时期内迁各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的后代。
议一议:内迁各族认为自己与汉人同祖同宗说明了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北方各族的内迁带来哪些影响?
说明:
这些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影响:
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八王之乱
课堂小结
西晋统一
西晋灭亡



大封同姓诸王;
晋惠帝昏庸无能
造成巨大灾难
大量中原人口南迁
西晋由盛而衰
匈奴、鲜卑、羯、氐、羌内迁
这些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课堂巩固
1.(2024·广东·模拟预测)学者苏秉琦指出:“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但不只是战乱,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该观点旨在强调( )
A.北人南迁带来新基因 B.孝文帝推动了民族交融
C.少数民族有其优越性 D.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特征
2.(2024·广东汕头·三模)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当时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但这一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A.政权更迭影响社会风尚 B.人口迁徙利于区域开发
C.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 D.中原传统渗透服饰文化
D
C
课堂巩固
3.(2024·山西太原·模拟预测)在甘肃河西地区,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大量彩绘画像砖,这些彩绘画像砖,造型鲜活,题材丰富,栩栩如生地为我们展示了魏晋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下列画像砖及简介信息反映出( )
A.农耕已成为当地的主要生产方式
B.当地人民生活样貌已与汉族无异
C.河西地区高超的传统绘画艺术
D.该地生产生活深受中原文化影响
4.(2024·江苏连云港·模拟预测)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北方游牧民族的坐具。对这一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影响了汉族人民 B.洛阳贵族官僚生活简朴
C.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 D.洛阳贵族官僚以豪华奢侈为荣
D
A
课堂巩固
5.(2024·安徽六安·模拟预测)西晋大文人鲁褒,激愤于时代的贪鄙,撰写了名篇《钱神论》,描述道:“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他的作品讽刺了当时的社会( )
A.军阀割据 B.金钱崇拜 C.百姓疾苦 D.统治腐朽
6.(2024·广东东莞·二模)有研究显示,每次寒冷气候来临时,都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活跃期。如东汉末年到南北朝,北方民族相继南下;唐后期到五代十国又是一个寒冷期;而明清时期正处于全球范围的小冰河时期。由此可见( )
A.中国北方适合游牧民族定居 B.气温变化决定人口迁移
C.气候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 D.古代农耕经济相对稳定
B
C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