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 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度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名句。
2.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名句。
2.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
【新课导入】
辛弃疾历史评价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
后世人云: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写作背景】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存词六百多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题目解说】
一、解题:
这是一首宋词,“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词的题目,提问:考虑一下题目应该怎样断句?
预设: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追问:为什么这样断句?
预设:“京口北固亭”是地名,“登”,是登上,登临,“有怀”是感想。
点拨:“京口”是今天的江苏镇江,在长江南岸;京口有一座北固山,北固山上建有北固亭;“怀”是“怀古”,即凭吊古代的历史或是缅怀古代的英雄人物,题目的意思是登上北固山上的北固亭,缅怀追思古代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中心思想】
这首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词人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全文分析】
1.作者为什么发出了“何处望神州”的感叹?
明确:这首词是作者到镇江去做知府时所作, 镇江, 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 (即镇江 )北固亭时,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感慨历史的兴衰: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不尽长江滚滚流”是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此透露作者情感:无奈,伤感,抑郁。
3.“不尽长江滚滚流”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明确:词人登上北固楼,遥望故国神州,满眼风光之中自然有滚滚东流的长江,所以是实景描写。同时,词人由眼前的自然风光联想到历史上的兴亡之事,悠悠岁月,犹如奔流的长河,淹没了历史的风云,所以此句又暗指时间的流逝,是虚写。
4.赏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明确:(1)突出孙权的年少有为, “ 年少 ”而敢于与雄才大略、 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
(2)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 他不断征战, 不断壮大。 而“ 坐断东南 ”,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5.赏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明确:词人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 其所以如此用笔, 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 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也! “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句话, 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呼声。
【板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上片 写景:望神州、北固楼、千古事、长江流;
下片 怀古:万兜鍪、战未休、谁敌手、孙仲谋。
——感慨兴衰、赞美孙权、讽刺当朝。
【课后反思】
1. 叶嘉莹先生一直身体力行推广吟诵,并提倡吟诵从孩子抓起。本节课原设计有“吟诵”这一环节的,在课前练习时,学生一直提不起兴趣,或许是“依字行腔、依义行调”的模式,好怪异;或许是“平长仄短入促韵长”的声音长短很难把握,课堂上没法达到预期目标,因而删去了。诚然,最大的原因是本人对吟诵诗词的方法不精通,因而,期待本次大赛组织领导能邀请这方面的专家来做讲座,给我们补补吟诵诗词这块短板。
2. 方言吟诵,别有韵味,趣味无穷。利用本地学生会说粤方言的语言优势,用粤方言诵读的形式,对推广诵读经典诗词也不失是一种折中的办法。同时,用粤语读诗词,可以更准确辨别诗词的平仄,特别是入声字的判定最凑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