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 诗词曲五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度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学习,初三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鉴赏古诗词曲的方法,即需要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背景)与品读文本相结合。另外,如果结合八年级下所学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山坡羊·骊山怀古》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曲的体裁常识及作者相关情况。
2、体会这首曲表达的民本思想。
3、背诵默写全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品读全曲,体会作者感情,并赏析名句。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新课导入】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华文明的遗迹遍布大江南北,这些遗迹记录了朝代兴亡的历史,见证着山河易主的过程,给人一神凄凉的沧桑感,让人们久久不能释怀,这种人类共有的怀古情感在文人墨客笔下,产生了一首首伤感悲怆的诗篇,直到今天读起来仍然感慨万千。今天,我们一.起品味一篇怀古杰作《山坡羊 潼关怀古》,去聆听元代词人张养浩那一声悲天悯人的长叹。
【写作背景】
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他本已退隐,决意不再涉仕途,但听说重召他是为了赈济陕西饥民,就不顾年迈,毅然应命。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元史·张养浩传》)。《山坡羊·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前往关中的途中。
【作者介绍】
张养浩(1270--1329) 元代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曾任监察御史,以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辞职归隐,屡召不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以积劳病卒。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对官场黑暗时流露不满。又能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庄类稿》。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
【题目解说】
潼关怀古:怀古-游览古迹触发的感叹。
潼关有华山,外有黄河,西有长安,东有洛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历代战略要地。
潼关不仅危险,而且因为危险,而且非常重要,只要突破潼关,首都就在我们面前,似乎有可能赢得世界,所以有“关中赢得世界”的说法。因此,每个人都想占领潼关,潼关从一个危险的通行证变成了战场。历史记载,从秦朝到清朝,潼关发生了战争,每次伤亡人数超过10万人。这些士兵都来自人民。
【层次结构】
1、第一层(写景):课件显示“古潼关地形图”,要求学生找到潼关的地理位置,并说说它在历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归纳明确: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西有长安,东有洛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2、第二层(抒情):诗人由潼关的险要地势想到其重要的历史作用,自然就想到离潼关不远的长安和曾建都长安的历代王朝。但为什么诗人“望西都”而“意踌躇”呢?为什么经秦汉处而“伤心”呢?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明确:长安作为六朝古都,当年何等繁华昌盛,而现在,昔日的奢华已不复存在,成了一片废墟。此情此景,怎不令诗人踌躇伤心?(宫阙万间——做了土)
3、第三层(议论):诗人的感情是不是一直停留在为历代王朝的兴衰而伤心之前中呢?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明确:诗人关注的是老百姓。通过对历史清醒的认识,诗人感到无比愤慨和深切同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兴——大兴土木,百姓受苦;亡——战争频繁,百姓遭殃。)
【中心思想】
这首元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来抒怀,表达了悲愤伤感之情,揭示出百姓悲惨命运的根源所在,表达了作者关心百姓疾苦、优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全文分析】
(一)诗句理解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山河表里: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是为表里。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
译文:群峰众峦好像在这里聚集,大浪巨涛像是愤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思考1:“聚”“怒”两个字运用了什么手法,分别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潼关的什么特点?
拟人,用“聚”“怒”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地势险要,暗示它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望西都,意踌躇。
西都:指长安。
踌躇: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
译文:遥望长安,心潮起伏难平。
思考2:请对曲中的“望”作简要赏析。
一个“望”字,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和山川的壮美;引发了抚今追昔的伤感情怀,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和议论。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秦汉经行处: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秦朝都城咸阳和西汉都城长安都在潼关西面。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译文:令人伤心的是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昔日的)万间宫殿早已化作尘土。
思考3:“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出了怎样的情况?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场景?
写出了朝代由盛到衰的变化,其间必有无数悲戚的历史,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跃然纸上。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王朝兴盛,百姓受苦;王朝覆灭,百姓仍然受苦。
思考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如何理解这几句?
此句是“曲眼”,从对现实场景的描写转入议论、抒情,这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更替所作的概括和批判,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清醒的认识和对百姓所遭受的苦难的无比愤慨和深切同情。
思考5:为什么“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句的意思是,历史上无论哪个朝代,兴盛也罢,衰亡也好,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的。王朝灭亡之际,必定战乱频繁,自然民不聊生。朝代兴盛,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劳役繁重,百姓不堪其苦,深受其难。“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警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不断,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
思考6:讨论:《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山坡羊·潼关怀古》均为怀古之作,说说它们分别咏叹了怎样的历史,表达了怎样的怀古之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心中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通过作者的所见所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板书设计】
24.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这首元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来抒怀,表达了悲愤伤感之情,揭示出百姓悲惨命运的根源所在,表达了作者关心百姓疾苦、优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