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徐悲鸿励志学画》同步练习
1、 按照课文看拼音写词语。
chéng jì gǎi biàn cuò wù jī nù
( ) ( )( )( )
答案:成绩 改变 错误 激怒
解析:
分析:这个题就是考查学生对生字、拼音的掌握情况。成绩:成功的业绩、成效;今亦指工作或学习所取得的成就、收获。成 :成 chéng 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绩:jì 把麻搓捻成线或绳:纺绩。改变:事物发生显著的差别:山区面貌大有~ㄧ随着政治、经济关系的~,人和人的关系也~了。 改换;更动:~样式。改 gǎi 变更,更换:改变。更(g卬g )改。改革。改造。改善。改弦更张。朝令夕改。改编。变biàn 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更改:变调。变动。错误,指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的认识。简单来说,就是内心的真实意思与外部的表现不同。激怒:
刺激使发怒。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同时还可以看出学生对生字书写的掌握情况。
2、语境注音我能行。
(1)这件作品很重( )要,你需要重( )新画。
(2)小红很不诚实,假( )装生病请假( )休息,结果却去游玩了。
(3)在北京奥运会上,刘子歌凭着一股冲( )劲儿冲( )在了最前面,并破了世界纪录。
答案:zhòng chóng jiǎ jià chong chong
解析:
分析:重zhòng分量较大,与“轻”相对:重负。重荷。重量(li刵g )。重力。举重。负重。
程度深:重色。重病。重望。重创。价格高:重价收买。数量多:重金聘请。主要,要紧:重镇。重点。重任。重托(国家重大的托付)。重柄。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重视。尊重。器重。隆重。言行不轻率:慎重。自重。重chóng再:重复。重申。重版。重沓(重复繁冗)。重阳。重逢。〔重庆〕地名,在中国四川省。层:重叠。假jiǎ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假山。假话。真假。弄虚作假。借用,利用:假借。假货。假公济私。不假思索(用不着想)。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假设。假jià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假日。假条。病假。冲chōng用水或酒浇注,水撞击:冲茶。冲剂。冲洗。冲荡。向上钻,直上:冲腾。冲入云霄。不顾一切,一直向前:冲锋。横冲直撞。猛烈地撞击:冲力。冲突。情感强烈:冲动。冲chòng对着,向着:冲着太阳。凭,根据:冲你这么好学,一定能有成就。猛烈;强烈:冲劲。
点评:前两个多音字我们很容易判断,特别要注意第三个“冲”,第一个读音是四声,千万不能注成一声了。
3、形近字组词。
奋( ) 列( ) 怒( )
愤( ) 例( ) 努( )
答案:兴奋 愤怒 陈列 例题 发怒 努力
解析:
分析:每一组词都是形近字,有一部分相同的,但是它们的偏旁不同,所以读音、意思也就不一样了。所以,组的词也就不一样了。奋fèn鸟张开并振动翅膀:~飞。~翅;振作,鼓劲,振动:~不顾身。振~。勤~。兴~;提起,举起:~臂。~袂(举袖,形容奋发的样子)。~笔疾书。愤 fèn 因不满而忿怒或怨恨:气愤。愤慨。愤怒。悲愤。公愤。义愤填膺。愤世嫉俗。列liè排成一行:罗列。行(h俷g )列。队列。列岛。名,众:列位。列强。列传。摆出:列举。安排到某类事务之中:列席。量词,用于成行列的事物:一列火车。类:不在此列。例lì可以做依据的事物:例题。举例。例如。规定:例外(不按规定的,和一般情况不同的)。条例。破例。发凡起例。按规定的,照成规进行的:例会。例行公事。调查或统计时指合于某种条件的具有代表性的事情:事例。病例。案例。怒 nù 生气,气愤:怒色。怒视。怒叱。怒骂。恼怒。息怒。 气势盛:怒涛。怒火。心花怒放。努nǔ尽量地使出力量:努力。突出,撅着:努着嘴。努嘴。因用力太过,身体内部受伤:用力不要太猛,别努着。
点评: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做这样的题,必须要看清楚偏旁,这样才能判断这个字的读音。特别注意的是有的拼音还是差不多的。
4、比一比,组词
绘( ) 购( ) 努( )
汇( ) 构( ) 怒( )
答案:绘画 汇报 购物 结构 努力 发怒
解析:
分析:绘huì画、描画:绘画。绘图。描绘。绘声绘色。古代指彩绣,现指某些图画:彩绘。汇 huì 河流会合在一起:汇注。汇合。 由甲地把款项寄到乙地:汇寄。汇款。汇兑。汇率。 聚合,以类相聚:字汇。词汇。汇报。 综合,合并:汇总。购gòu买:购买。购置。购销。收购。采购。悬赏征求:悬购。构gòu结成,组合,造:构造。构思。构图。虚构。构筑。构想。作品:佳构。怒 nù 生气,气愤:怒色。怒视。怒叱。怒骂。恼怒。息怒。 气势盛:怒涛。怒火。心花怒放。努nǔ尽量地使出力量:努力。突出,撅着:努着嘴。努嘴。
点评:考察了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做这样的题,必须要看清楚偏旁,这样才能判断这个字的读音。特别注意的是有的拼音还是差不多的。
5、 给下面的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清:A 寂静 ;B 清楚 ;C 一点不留 ; D 清贫
清苦( ) 清静( ) 说不清( )
(2)临:A 对着 ; B 来到 ; C 照着字画摹仿 ; D 将要
临摹( ) 临街( ) 光临( )
答案:(1)D A B(2)C A B
解析:
分析:“清”字典意思有:安静,不烦:冷清。凄清。清闲。清静。明白,明晰:清楚。清晰。公正,廉洁:清廉。高洁,高尚的,高明的:清高。清楚 ∶清晰;明白;有条理。临lín字典意思有: 从上向下看,在高处朝向低处:照临。临渊羡鱼(看着深潭里的鱼,很希望得到;喻只作空想,不做实际工作)。 到,来:光临。莅临。亲临。 遭遇,碰到:临时。面临。 挨着,靠近:临近。临街。临终。临危。临阵磨枪。照样子摹仿字画:临摹。临帖。临写
点评:这个题是考察学生对多义字意思的掌握情况,同一个字组成不同的词语,意思也就不一样了。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意思放到句子里读一读。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________,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他画呀,画呀,________________一画就 ________________。所填词表现了徐悲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每逢节假日 就是一整天 绘画勤奋、努力
解析:
分析:这个题是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这句话出自课文第四段的内容,当时,巴黎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欧洲绘画大师的作品,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经过潜心临摹,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每逢” 每当遇到。从这个词语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他每次都是这样。“一整天”就是说全天时间都是在绘画。从这两个词语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的勤奋努力。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要掌握熟练,并且会写生字,再就是会分析词语的含义。
7、反义词我会写。
热情——( ) 错误——( )
白昼——( ) 退缩——( )
答案: 冷淡 正确 黑夜 前进
解析:
分析:热烈的心情:满腔热情;对人或事怀着热烈的心情:热情对待。冷淡(lěng dàn),形容词,有不热情、不热闹之意。错误:不正确;与实际不合:错误的看法。指不正确的观点、行为等:犯错误。正确 zhèngquè 符合事实、道理或标准。白昼:白天。黑夜:夜晚;夜里。黑 hēi 像墨和煤那样的颜色,与“白”相对:黑白。 暗,光线不足:黑暗。黑夜。 隐蔽的,非法的:黑。夜 yè 天黑的时间,与“日”或“昼”相对:夜晚。退缩tuì suō向后退;向后缩 ( http: / / baike. / doc / 4051105.html" \t "_blank )。畏难不前;畏缩 ( http: / / baike. / doc / 270488.html" \t "_blank )。退隐;退休。前进:上前,向前行进。向前发展,进步。
点评:这个题考察了学生对反义词的掌握情况,这样的题必须要把词语的意思弄明白了才能写上准确的反义词。
8、理解句意
你是怎样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的含义的?
答案:在课文中指徐悲鸿在巴黎求学时励志学画,抓紧一切时间潜心临摹钻研,最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的油画展出时,轰动了世界。
解析:
分析:这句话在课文第六段的开头“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过去了,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所以要结合全文、故事情节来理解。
点评:这样的题不是单纯的理解句子,而是要结合全文,上下联系,才能全面的理解。
9、我火眼金睛,能区分形近字并组词。
租( ) 绩( ) 倦( )
祖( ) 级( ) 卷( )
答案:租赁 祖国 成绩 年级 疲倦 试卷
解析:
分析:这些字都有一样的部分,但是偏旁不同,所以读音也就不一样了。租zū出代价暂用别人的东西:租房。租用。租借地。收取一定的代价,把房屋、土地、器物等借给别人使用:租佃。租价。租让。租赁(a.出租;b.租用)。出租所收取的钱或实物:房租。地租。
田赋:租税。祖zǔ父亲的上一辈:祖父。祖考。祖母。祖妣。称与祖父同辈的人:外祖父。外祖母。先代:祖宗。祖业。祖制。祖祭。祖国。初,开始:鼻祖。某种事业或派别的创始人:祖师。绩jì把麻搓捻成线或绳:纺绩。成果,功业:成绩。级jí层次:石级。拾级而上。
等次:级别。级差(ch )。学校里学生所在学年的分段:年级。级任。古代指战时或用刑斩下的人头:首级。量词,用于台阶、楼梯:从一楼到三楼有四十多级台阶。倦juàn疲乏:疲倦。倦怠。倦意。倦容。倦色。对某种活动失去兴趣:厌倦。卷juàn可以舒展和弯转成圆筒形的书画:长卷。画卷。手卷。书籍的册本或篇章:上卷。第一卷。藏书十万卷。卷帙(书卷成束,用布裹或布囊装起来称“帙”,即书套。现一般指书籍)。考试用的纸:试卷。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做这样的题,必须要看清楚它们的不同之处,这样才能做对。
10、选择正确的解释填空
A 清:①液体或气体纯净,没有混杂的东西 ②寂静 ③公正、廉洁 ④清楚 ⑤清贫 ⑥单纯
⑴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
⑵乡村的夜晚到处是那么清静。()
⑶他怎么也说不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B 临:①靠近,对着 ②来到,到达 ③将要 ④照着字画摹仿
⑴同学们正在细心地临摹这幅画。()
⑵读到这儿,我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答案:A(1)⑤ (2)② (3)④ B (1)④(2)②
解析:
分析:“清”字典意思有:安静,不烦:冷清。凄清。清闲。清静。明白,明晰:清楚。清晰。公正,廉洁:清廉。高洁,高尚的,高明的:清高。清楚 ∶清晰;明白;有条理。临lín字典意思有: 从上向下看,在高处朝向低处:照临。临渊羡鱼(看着深潭里的鱼,很希望得到;喻只作空想,不做实际工作)。 到,来:光临。莅临。亲临。 遭遇,碰到:临时。面临。 挨着,靠近:临近。临街。临终。临危。临阵磨枪。照样子摹仿字画:临摹。临帖。临写
点评:同一个字组成不同的词语,意思也就不一样了。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意思放到句子里读一读。
11、选择正确的选项
(1)外国学生嫉妒徐悲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A.徐悲鸿总在人前显示自己的绘画技术高
B.达仰很看重他,热情地指导他
C.徐悲鸿的绘画技能比外国学生强
(2)徐悲鸿最擅长画的是________。
A.竹子 B.马 C.虾
答案:(1)B (2) B
解析:
分析:第一题考察了写上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能力,这个题的原因在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里“达仰很看重这位刻苦努力的中国学生 ( http: / / www. / %E5%B0%8F%E5%AD%A6%E7%94%9F%E9%A2%91%E9%81%93 / " \o "学生 ),热情地指导他,这却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从这两句话我们就可以知道答案应该是第二个。第二天是考察写上对徐悲鸿的一个了解:徐悲鸿近代乡村画家,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家。徐悲鸿代表作为大型油画《田横五百士》,场面恢宏,再现了古代武土的爱国情怀。徐悲鸿还擅长画奔马。
点评:这个题考察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归纳情况,这样的题必须要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去选择。还一个就是课外知识的积累。
1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生字、读音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 怒)力。他像一匹(pī pǐ)不知pí juàn( )的(俊 骏)马,日夜bēn chí( ),yǒng wǎng zhíqián( )。
答案:努力pǐ 疲倦 骏 奔驰 勇往直前
解析:
分析:努nǔ尽量地使出力量:努力。突出,撅着:努着嘴。努嘴。匹pǐ量词(a.指整卷的绸或布;b.指马、骡等)。单独:匹夫(a.一个人,泛指平常人,如“国家兴亡,匹匹有责”;b.指无学识、无智谋的人,如“匹匹之勇”)。相当,相敌,比得上:匹敌。匹配。疲倦:疲乏,困倦。骏jùn良马:骏马。奔驰:(车马等)很快地跑。多用于书面语。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比喻有充足的勇气。
点评:这个题考察了学生对生字的读音、默写的掌握情况,在做选择的时候必须要看清楚是让选择读音还是默写生字。
13、改写句子
(1)外国学生的话激怒了徐悲鸿。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请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 )
(2)徐悲鸿创作的油画轰动了整个巴黎画界。(改为“被”字句)
( )
答案:(1)因为外国学生的话激怒了徐悲鸿所以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2) 整个巴黎画界被徐悲鸿创作的油画轰动了。
解析:
分析:第一题是考察学生对关联词的掌握运用,常见的关联词语有下面几种类型1、并列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2、递进句。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仅)……而且……3、因果句。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由于)……所以……4、条件句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无论(不管、不论)……也(都)……转折句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根据前后两个句子的意思,我们就可以判断选用表因果关系的“因为(由于)……所以……”。第二题是陈述句变换被字句,被字句是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被字句——被动句。 主要形式:A+被/叫/让+B+(给)+动词+其他成分 。
点评:首先要看清楚题目要求,然后才能根据方法去转换句式。特别是变换被字句的时候,位置千万不能弄错了。
14、填一填
急匆匆的( ) A 、星星
湿漉漉的( ) B 、马路
红扑扑的( ) C 、脚步
亮晶晶的( ) D、 脸蛋
答案:C B D A
解析:
分析:这些都是带“的”的短语,在定语后面写作“的”,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比如“红扑扑的”后面就要跟“脸蛋”“ 小脸”之类的名词。
点评:这样的题其实很简单,只要看清楚是“的”还是“地”,“的”前面是形容词,也就是说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
15、读句子,回答问题。
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1)这一自然段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
(2)从中可以体会到徐悲鸿是个( )的人。
答案:(1)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 (2) 生活节俭的人
解析:
分析:第一题考察了学生对中心句的掌握情况,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或最能表现文章意思的句子,叫做“中心句”。也可以说文章的“中心句”应是文章写作 ( http: / / www. / wnarticle / list.php fid=12" \t "_blank )内容的集中体现。找中心句可以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按阅读一段文章的一般方法步骤认真阅读全段;仔细分析段内句子间的关系,明确全段中心意思,判断是否有中心句;了解中心句在段内位置的规律。一般有四种情况。①起概括和总说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②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中间;③起归纳和总结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末尾;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同时出现;运用中心句在段内位置的规律具体确定中心句。第二题是考察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这个句子先总写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然后具体写徐悲鸿清苦的生活的原因。说明徐悲鸿学画的艰难,从而衬托出他学画的刻苦。
点评:这句话的中心句很好找,关键是从句子中来分析人物。
16、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功夫不负有心人。
( )
(2)有眼不识泰山。
( )
答案:(1)在课文中指徐悲鸿在巴黎求学时励志学画,抓紧一切时间潜心临摹钻研,最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的油画展出时,轰动了世界。(2)虽有眼睛,却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解析:
分析:“功夫不负有心人”是一句很有名的俗语(谚语),它告诉人们只要勤奋、认真地对待所做的事,就没有什么做不成的,只要你付出了,你的努力就不会辜负你。这个俗语是说只要用心去做一件事,就会取得成功。它说明事情的成功,在于肯付出辛勤的劳动。在课文中指徐悲鸿在巴黎求学时励志学画,抓紧一切时间潜心临摹钻研,最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的油画展出时,轰动了世界。有眼不识泰山:虽有眼睛,却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在课文中指那位外国学生浅陋无知,没有真正的了解中国人的才能。
点评:这个题考察了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对于这样的题不能只看字面意思,必须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17、读拼音,填汉字
qīng kǔ yōu yì bù zhī pi juàn yǒng wǎng zhí qián
( ) ( ) ( ) ( )
答案:清苦 优异 不知疲倦 勇往直前
解析:
分析:清苦:守贫刻苦;贫苦;诗文清峻寒苦。优异:特别优待;特别优厚;特别好。优yōu 美好的,出众的:优良。优等。 古代指演剧的人:优伶。异 yì 不同的:异乎。异说。异常疲倦:疲乏,困倦。不知疲倦:很投入的做一件事情或者对待其他事物,忘记了劳累和辛苦。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比喻有充足的勇气。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拼音的拼读能力同时还考察了他们对词语的书写情况。首先要把拼音拼读正确,才能去写词语。
18.对比两句话,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1)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2)徐悲鸿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 )
答案:第二句。因为第二句用骏马作比喻,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解析:
分析:同样的意思,表达的方法不同,效果是不一样的,第二句比第一句好,关键是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二是用浅显的或人们熟悉的事物对深奥难懂的的事物加以说明,便于人们深入理解。
点评:做这样的题,必须要把两个句子放在一块对比一下,哪个的效果好就选择哪个。
19、阅读填空
(1)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徐
悲鸿更加奋发努力”表现在( )、( )。
(2)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
“震惊”的意思是( ),那个外国学生震惊的原因:( )
答案:(1)节假日临摹画,生活清苦 (2)因受到意外刺激而感到紧张、害怕或兴奋:惊讶、惊恐、惊喜、惊慌失措。震动。徐悲鸿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
解析:
分析:第一题的答案在课文3、4、5段里: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当时,巴黎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欧洲绘画大师的作品,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经过潜心临摹,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从四五段我们就可以概括出来。第二题在课文6、7段: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过去了,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
点评:这个题主要是从课文里去找答案,关键是要把课文内容弄熟悉才能很好的完成。
20、照样子,改句子 。
例: 四(1)班夺得了拔河比赛的冠军。
拔河比赛的冠军被四(1)班夺得了。
(1)一个外国学生的话激怒了徐悲鸿。
( )
(2)徐悲鸿创作的油画轰动了整个画界。
( )
答案:(1)徐悲鸿被一个外国学生的话激怒了。(2)整个画界被徐悲鸿创作的油画轰动了。
解析:
分析:这个题考察学生对陈述句变换被字句的掌握情况,被字句是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被字句——被动句。 主要形式:A+被/叫/让+B+(给)+动词+其他成分 。
点评:如果是把字句转换被字句还比较明显。这个题没有“把”,所以要看清楚,想好才行。
21、填一填
热心的( ) A、场面
热闹的( ) B、观众
热情的( ) C、讨论
热烈的( ) D、接待
答案:D A B C
解析:
分析:这些都是带“的”的短语,在定语后面写作“的”,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这个题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两组近义词“热心”“热情”“热闹”“热烈”。
点评:这样的题其实很简单,只要看清楚是“的”还是“地”,“的”前面是形容词,关键是还要区分开近义词的意思。
22、形近字组词
博( ) 导( ) 州( )
搏( ) 异( ) 洲( )
答案:渊博 搏斗 指导 异同 广州 非洲
解析:
分析:博:多,广,大:广~。渊~。~学(学问广博)。~览。~爱。~物。知道得多:~古。用自己的行动获得:~取。~得。聊~一笑。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泛指赌财物:~奕。搏:对打:~斗。~击(奋力进击)。~战。~膺(捶胸,表示愤怒)。肉~。拼~。跳动:~动。脉~。捕捉。导dǎo指引,带领:领导。引导。向导(引路的人)。倡导。推导。导引。导游。导向。导师。导言。传引,传向:传导。导热。导致(引起)。启发:开导。教导。因势利导。异yì不同的:异乎。大同小异。异曲同工。分开:离异。异居。另外的,别的:异地。异国。异乡。异类。特别的:奇异。异闻。奇怪:惊异。诧异。州zhōu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州县。杭州。洲zhōu水中的陆地:沙洲。洲渚。大陆及其附属岛屿的总称:七大洲。
点评:检测了学生对形近字的区分运用情况,这样的题必须要看清楚偏旁,不同的偏旁,表示的意思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组词也就不一样。
23、 写句子
用“功夫不负有心人”写一句话。
( )
答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终于考上了大学。
解析:
分析:“功夫不负有心人”是一句很有名的俗语(谚语),它告诉人们只要勤奋、认真地对待所做的事,就没有什么做不成的,只要你付出了,你的努力就不会辜负你。这个俗语是说只要用心去做一件事,就会取得成功。它说明事情的成功,在于肯付出辛勤的劳动。
点评:首先要看清楚题目要求,然后再弄明白“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的意思才能造句。
24、精读课文回答: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过去了,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他创作的油画在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
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 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1)“功夫不负有心人”中的“功夫”指( ),这句话的意思是( )。“有心人”在课文中指( )。
(2) 用一句话来称赞徐悲鸿。( )
答案:(1)绘画的时间和本领 徐悲鸿(2)徐悲鸿你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解析:
分析:功夫:①本领;造诣 ②指武术 ③同 “工夫” (指占用的时间)。本句指③。 负:对不住 。 有心人:有志愿,肯努力,肯动脑筋的人 。有心:用心,仔细认真。 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意思:只要用心去做一件事,就会取得成功。说明事情的成功,在于肯付出辛勤的劳动。 “功夫不负有心人”是一句很有名的俗语(谚语),它告诉人们只要勤奋、认真地对待所做的事,就没有什么做不成的,只要你付出了,你的努力就不会辜负你。在课文中指徐悲鸿在巴黎求学时励志学画,抓紧一切时间潜心临摹钻研,最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的油画展出时,轰动了世界。第二题是考察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把握,课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
点评:这样的题必须要弄明白意思才能更进一步的做题,特别是第二题,我们弄明白了中心思想就能从这个方面去称赞徐悲鸿
25、 阅读平台:
为中华之崛(jué)起而读书
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的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
“为什么 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 ( http: / / cpro. / cpro / ui / uijs.php adclass=0&app_id=0&c=news&cf=1001&ch=0&di=128&fv=17&is_app=0&jk=c71125ee1b26a76&k=%D1%A7%D0%A3&k0=%D1%A7%D0%A3&kdi0=0&luki=2&n=10&p=baidu&q=shiengort_cpr&rb=0&rs=1&seller_id=1&sid=766ab2e15e12710c&ssp2=1&stid=0&t=tpclicked3_hc&td=1790677&tu=u1790677&u=http%3A%2F%2Fwww%2Euus8%2Eorg%2Fyuedu%2F001%2F0942%2Ehtm&urlid=0" \t "_blank )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 ( http: / / cpro. / cpro / ui / uijs.php adclass=0&app_id=0&c=news&cf=1001&ch=0&di=128&fv=17&is_app=0&jk=c71125ee1b26a76&k=%B7%E7%BA%CD%C8%D5%C0%F6&k0=%B7%E7%BA%CD%C8%D5%C0%F6&kdi0=0&luki=8&n=10&p=baidu&q=shiengort_cpr&rb=0&rs=1&seller_id=1&sid=766ab2e15e12710c&ssp2=1&stid=0&t=tpclicked3_hc&td=1790677&tu=u1790677&u=http%3A%2F%2Fwww%2Euus8%2Eorg%2Fyuedu%2F001%2F0942%2Ehtm&urlid=0" \t "_blank )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地。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的、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一旁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的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 ( http: / / cpro. / cpro / ui / uijs.php adclass=0&app_id=0&c=news&cf=1001&ch=0&di=128&fv=17&is_app=0&jk=c71125ee1b26a76&k=%C6%FB%B3%B5&k0=%C6%FB%B3%B5&kdi0=0&luki=1&n=10&p=baidu&q=shiengort_cpr&rb=0&rs=1&seller_id=1&sid=766ab2e15e12710c&ssp2=1&stid=0&t=tpclicked3_hc&td=1790677&tu=u1790677&u=http%3A%2F%2Fwww%2Euus8%2Eorg%2Fyuedu%2F001%2F0942%2Ehtm&urlid=0" \t "_blank )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替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顿。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界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 ( http: / / cpro. / cpro / ui / uijs.php adclass=0&app_id=0&c=news&cf=1001&ch=0&di=128&fv=17&is_app=0&jk=c71125ee1b26a76&k=%D5%F5%C7%AE&k0=%D5%F5%C7%AE&kdi0=0&luki=7&n=10&p=baidu&q=shiengort_cpr&rb=0&rs=1&seller_id=1&sid=766ab2e15e12710c&ssp2=1&stid=0&t=tpclicked3_hc&td=1790677&tu=u1790677&u=http%3A%2F%2Fwww%2Euus8%2Eorg%2Fyuedu%2F001%2F0942%2Ehtm&urlid=0" \t "_blank )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周恩来一直静静的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 ( http: / / cpro. / cpro / ui / uijs.php adclass=0&app_id=0&c=news&cf=1001&ch=0&di=128&fv=17&is_app=0&jk=c71125ee1b26a76&k=%B4%F3%D1%DB%BE%A6&k0=%B4%F3%D1%DB%BE%A6&kdi0=0&luki=4&n=10&p=baidu&q=shiengort_cpr&rb=0&rs=1&seller_id=1&sid=766ab2e15e12710c&ssp2=1&stid=0&t=tpclicked3_hc&td=1790677&tu=u1790677&u=http%3A%2F%2Fwww%2Euus8%2Eorg%2Fyuedu%2F001%2F0942%2Ehtm&urlid=0" \t "_blank )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啊!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到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 ( http: / / cpro. / cpro / ui / uijs.php adclass=0&app_id=0&c=news&cf=1001&ch=0&di=128&fv=17&is_app=0&jk=c71125ee1b26a76&k=%D5%F1%D0%CB&k0=%D5%F1%D0%CB&kdi0=0&luki=6&n=10&p=baidu&q=shiengort_cpr&rb=0&rs=1&seller_id=1&sid=766ab2e15e12710c&ssp2=1&stid=0&t=tpclicked3_hc&td=1790677&tu=u1790677&u=http%3A%2F%2Fwww%2Euus8%2Eorg%2Fyuedu%2F001%2F0942%2Ehtm&urlid=0" \t "_blank )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1)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人物的?( )
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A.外貌
B.心理
C.行动
D.语言
(2)写出一个可以替换加横线部分的词语。
a、从租界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 )
b、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去看个究竟。( )
(3)回答下列问题。
“从租界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结合周恩来看到的“中华不振”的现实与他在修身课上的铿锵话语,推想一下他在沉思什么呢?
( )
答案:(1)D (2) 到底 清楚 (3) 中国人受到洋人的欺侮都是因为“中华不振”,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 http: / / cpro. / cpro / ui / uijs.php adclass=0&app_id=0&c=news&cf=1001&ch=0&di=128&fv=17&is_app=0&jk=c71125ee1b26a76&k=%BA%C3%BA%C3%D1%A7%CF%B0&k0=%BA%C3%BA%C3%D1%A7%CF%B0&kdi0=0&luki=3&n=10&p=baidu&q=shiengort_cpr&rb=0&rs=1&seller_id=1&sid=766ab2e15e12710c&ssp2=1&stid=0&t=tpclicked3_hc&td=1790677&tu=u1790677&u=http%3A%2F%2Fwww%2Euus8%2Eorg%2Fyuedu%2F001%2F0942%2Ehtm&urlid=0" \t "_blank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解析:主要测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分析:这篇短文考察了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一题是考查学生对描写人物方法的掌握情况,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即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而这个题主要是写的周恩来的话。第二题是考察学生对同一个词在不同句子的含义的掌握情况:究竟:究竟表示结果,原委,有深入研究的意思。原委:大家都想知道个~。 副词,用在问句里,表示追究:~是怎么回事?是非问句(如‘你答应吗?’)里不用‘究竟’。副词,毕竟;到底:她~经验丰富。第三题是考察学生对短文中心思想的概括能力,这篇课文写了少年时代的周恩来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可说理的事,从中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点评:对于这三个题,需要推敲的就是第二题,必须要读明白句子,绵薄“究竟”在句子中的意思,才能写出近义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6 页 (共 1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