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峨眉山月歌》同步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峨眉山月歌》同步练习题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01 17:1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峨眉山月歌》同步练习
1、按照课文看拼音写词语。
méi mao xiá gǔ jūn zhǔ xī liú
( )( )( )( )
答案:眉毛 峡谷 君主 溪流
解析:
分析:这个题就是考查学生对生字、拼音的掌握情况,眉méi眼上额下的毛:眉毛。峡xiá
两山夹着的水道:三峡。峡谷 xiágǔ 两坡陡峭、中间狭而深的谷地。君jūn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君主。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这样的题只有弄明白诗句的意思才能写对。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2、“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中“发”是( )的意思,“下”是( )的意思。途中见到月亮,勾起诗人思念( )、( )的感情。
答案:出发、由上游往下走、朋友、故乡
解析:
分析:这个题是考察学生对古诗基础知识的掌握,再一个就是把握古诗的主要思想。这首诗是李白从清溪驿去重庆的水路上所作,为李白初离蜀中、辞亲远游的纪程诗。诗人一叶轻舟,早早就从清溪驿出发,朝着三峡飞驰而去,没有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末句中的“君”有的说是诗人在峨眉山的友人,有的说是峨眉山月。仔细品味这句诗,“思君不见”与“下渝州”似有因果关系:这位思念而不得见的友人似正在渝州,所以诗人才要“下渝州”去看望他。明月可亲不可近,可望不可即,是思友思乡的象征。
点评:这样的题不能只是看字面意思去理解,必须要结合诗句才能理解明白词语的意思。
3、形近字组词。
镜( ) 峡( ) 眉( ) 螺( )
境( ) 夹( ) 媚( ) 累( )
答案:眼镜 环境 峡谷 夹住 眉毛 娇媚 青螺 劳累
解析:
分析:每一组词都是形近字,有一部分相同的,但是它们的偏旁不同,所以读音、意思也就不一样了。所以,组的词也就不一样了。镜:用来映照形象的器具:~子(亦指“眼镜”)监察,借鉴:~戒。境jìng疆界,边界:境界。地方,区域,处所:环境。状况,地步:境况。峡xiá两山夹着的水道:三峡。峡谷 xiágǔ 两坡陡峭、中间狭而深的谷地。夹 jiā
从两旁钳住:使劲儿夹住。 两旁有物限制住,在两者之间:两山夹一水。眉méi眼上额下的毛:眉毛。媚 mèi 谄,逢迎:媚外。媚世(迎合世俗)。媚惑。螺: 软体动物,体外包着锥形、纺锤形或椭圆形的硬壳,上有旋纹:田~。海~像螺壳纹理的:~纹。~旋。 累 是多音字[léi]连续成串,如“果实~~”[lěi]连续,重叠,堆积:~计。累 [lèi]疲乏,过劳:劳~。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这样的题必须先对比一下,弄明白不同才能组词。
4、读诗句解释词语:
流——( )夜发——( )向——( )
思——( ) 君—— ( )下——( )
答案: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连夜出发 驶向 思念。 作者的友人 由上游往下走
解析:
分析:全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根据诗意我们就可以弄明白这些生字的意思了。
点评:诗句中的词语解释必须要结合诗意去理解,只有弄明白诗句的意思才行,
5、填空:
《峨眉山月歌》的作者是(  )朝诗人(   ),全诗:(     ),(      )。(      ),(       )。诗中包含了五处地名是:(     ) ,(    ),(   ),(   ),(   )。
答案: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 平羌江 清溪 三峡 渝州
解析:
分析:这首诗是开元十四年李白从四川犍为县清溪驿去重庆的水路上所作,为李白初离蜀中、辞亲远游的纪程诗。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诗中包含的地名只有把诗句翻译过来才能明白。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点评:有关诗人李白的知识,学生已经有所掌握,所以不难,关键是包含的地名,必须翻译好诗句才能做好。
6、填空。
“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影”指的是什么 这一句话既有明写又有暗写,明写的是什么,暗写的又是什么
答案:月影 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解析:
分析:全诗共二十八字,诗的首句写天空明月静景,次句写江中明月动景,上下相映,动静相衬,构成了一种沁人心脾的幽美明亮的境界。第三句连用两个地名,既点明了出发地点和将要达到的目的地,语调显得轻快而急促,表现了诗人爽朗奔放的性格。末句笔锋一转,“下渝州”点明行舟将到的地点,也意味着船行很远了,“思”的情绪也就产在了。所以,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点评:对于诗句中词语的理解,必须要把诗句的意思分析透彻。
7、根据意思写诗句。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 )。
答案: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解析:
分析:这道题是考察学生对课古诗的默写,对诗句意思的掌握,如果想默写对必须要背诵下来,并且重点生字必须写正确。《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特别要注意“羌”“峡”“渝”的书写。前两句诗的意思是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根据意思的位置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前两句。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诗句的掌握,做这样的题必须在会背诵默写的情况下去理解。
8、填空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诗中写景并点明时令的诗句是 。
(2)赏析第二句中“入”和“流”的妙处。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1)峨眉山月半轮秋 ( https: / / www. / s wd=%E5%B3%A8%E7%9C%89%E5%B1%B1%E6%9C%88%E5%8D%8A%E8%BD%AE%E7%A7%8B&tn=44039180_cpr&fenlei=mv6quAkxTZn0IZRqIHckPjm4nH00T1Y3uAnznvcsP16kuHckujuB0ZwV5Hcvrjm3rH6sPfKWUMw85HfYnjn4nH6sgvPsT6K1TL0qnfK1TL0z5HD0IgF_5y9YIZ0lQzqlpA-bmyt8mh7GuZR8mvqVQL7dugPYpyq8Q1RznjDdPWn3PHn1nHnYrHmYPf )(2)“入”和“流”两个连用的动词,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 ( https: / / www. / s wd=%E6%B8%85%E6%B1%9F&tn=44039180_cpr&fenlei=mv6quAkxTZn0IZRqIHckPjm4nH00T1Y3uAnznvcsP16kuHckujuB0ZwV5Hcvrjm3rH6sPfKWUMw85HfYnjn4nH6sgvPsT6K1TL0qnfK1TL0z5HD0IgF_5y9YIZ0lQzqlpA-bmyt8mh7GuZR8mvqVQL7dugPYpyq8Q1RznjDdPWn3PHn1nHnYrHmYPf )的美景,同时点出秋夜行船之事。(3)抒发诗人初离蜀地,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
分析:第一题:诗的一二句点明这次远游的时间是一个天高云淡的秋夜,第一句“峨眉山月半轮秋”意思是: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所以就可以知道这个题的答案了。第二题题主要品味诗词中字词用法的精妙,理解“入”和“流”字时,既要考虑其原意,又结合整首诗来理解其内在含义,同时还要考虑到运用得各种写作手法。赏析古诗词中字词的用法,既要考虑到字词本身的含义及在诗中的具体意思,同时要结合诗中的语境和背景来分析诗人所要表达的心情。第三题题由注释和诗句中的“思”字可以看出来。
点评:对于赏析诗句中的词语的妙处,作者的感情这样的题,必须是在弄明白诗意的基础上才行。
9、填空: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
( )
答案: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解析:
分析:这个题必须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想象理解,诗的一二句点明这次远游的时间是一个天高云淡的秋夜,诗人从东北的平羌江乘舟而下,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在蓝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面上,似乎被江水洗得更加明亮。江水清澈见底,明月银晖洒江。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上下成了一片明亮、透彻、皎洁、银白色的世界。再加上远处峨眉山月在月光映射下,显出灰蒙蒙清秀的身影,这种幽美静谧的夜晚,使人陶醉。峨眉山月也似乎舍不得绿得可爱的江水,安祥地沉浸在江水中,随波游荡,伴随着诗人远去的旅舟,和江水一起流向远方。
点评:对于古诗的赏析,都是基于读懂的基础之上,借助资料等,将古诗读懂,背熟才能进一步的赏析。这样才能做其他的题目。
10、填空
这首诗的第一句描写的是( )的情景;第二句描写的是( )的情景.
俗语把上弦或下弦时的缺月叫( ),诗中称作( ).
答案:秋高气爽,月色特明 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月牙 半轮
解析:
分析:诗的一二句点明这次远游的时间是一个天高云淡的秋夜,诗人从东北的平羌江乘舟而下,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在蓝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面上,似乎被江水洗得更加明亮。江水清澈见底,明月银晖洒江。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上下成了一片明亮、透彻、皎洁、银白色的世界。再加上远处峨眉山月在月光映射下,显出灰蒙蒙清秀的身影,这种幽美静谧的夜晚,使人陶醉。峨眉山月也似乎舍不得绿得可爱的江水,安祥地沉浸在江水中,随波游荡,伴随着诗人远去的旅舟,和江水一起流向远方。对于“上弦月下弦月”的知识我们可以了解一点: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没,人们无法看到它。这时的月相叫“新月”或“朔”。新月过后,月亮渐渐移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区域,这时我们开始看到月亮被阳光照亮的一小部分,形如弯弯的娥眉,所以这时的月相叫“娥眉月 ( http: / / baike. / view / 485036.htm )”。这种“娥眉月”只能在傍晚的西方天空中看到。到了农历初八左右,从地球上看,月亮已移到太阳以东90°角。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月亮西边明亮的半面,这时的月相叫“上弦”。上弦月只能在前半夜看到,半夜时分便没入西方。
点评:这个题是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只有理解了内容的意思,才能判断对错。
11、选择合适的解释
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试加以说明。
答案:同意,总诗以月为线索 ,抒发了思友之情。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解析:
分析:这首诗把纪行、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全诗始终围绕峨眉山月抒情,山吐明月,水流月影,月下行舟,明月渐隐,其中引发了丰富的意蕴:山月随人万里,夜夜可见,而“思君”却“不见”,感慨更深;明月可亲不可近,可望不可即,是思友思乡的象征。所以,总诗以月为线索 抒发了思友之情.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点评:这个题是考查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只有理解了内容的意思,才能赏析相关内容。
12、 按课文内容填空。
《峨眉山月歌》是( )代诗人( )的作品。诗人在( )的( )乘船远行,从( )出发,驶向( ),最后到达( )。读了古诗,我眼前出现了( )、( )、( )等景物。
答案:唐 李白 峨眉山 平羌江 清溪 三峡 渝洲 小船、月亮、江水
解析:
分析: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这样的题必须要弄明白意思才行,只有这样才能明白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13、填空。
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当时是从( )出发,沿着( )行进,路过( ),到()去.
答案:清溪驿 平羌江 渝州 三峡
解析:
分析:这是诗人的路线,全诗共二十八字,诗的首句写天空明月静景,次句写江中明月动景,上下相映,动静相衬,构成了一种沁人心脾的幽美明亮的境界。第三句连用两个地名,既点明了出发地点和将要达到的目的地,语调显得轻快而急促,表现了诗人爽朗奔放的性格。末句笔锋一转,“下渝州”点明行舟将到的地点,也意味着船行很远了。
点评:这样的题必须弄明白诗句的意思,找出诗句里所写的地名,才能填上。
14、阅读《峨眉山月歌》回答: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⑴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⑵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答案:⑴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⑵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解析:
分析: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第二题题主要品味诗词中字词用法的精妙,理解“入”和“流”字时,既要考虑其原意,又结合整首诗来理解其内在含义,同时还要考虑到运用得各种写作手法。“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这句诗的意思是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所以“ 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
点评:赏析重点词语时要结合整首诗来理解其内在含义,同时还要考虑到运用得各种写作手法。赏析古诗词中字词的用法,既要考虑到字词本身的含义及在诗中的具体意思,同时要结合诗中的语境和背景来分析诗人所要表达的心情。
15、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峨眉山月歌》
李白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月”是李白诗中常见的意象,借以抒情达意。结合这两首诗赏析这一特色。
(2)请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表现的画面。
答案:(1)第一首诗诗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感情,想象奇妙。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能够把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第二首诗见月怀人/借月抒情,抒发江行思友之情。 (2)秋夜的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上,随波荡漾。
解析:
分析:这两首诗都是借月亮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主要就是赏析一下诗人是如何借月抒情的,第一首诗诗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感情,想象奇妙。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能够把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第二首诗见月怀人/借月抒情,抒发江行思友之情。第二题就是赏析诗句,这样的题目必须要弄明白诗句的意思才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点评:对于古诗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古诗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8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