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秋天》同步练习
1、按照课文看拼音写词语。
ɡuì chánɡ róu jiǔ zhēn shū
( )花 羊( )小路 ( )韧 ( )歌 ( )藏 ( )理
答案:桂花 肠 柔 酒 珍藏 梳理
解析:
分析:这个题就是考查学生对生字、拼音的掌握情况,桂guì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别称:桂剧。桂系军阀。〔桂花〕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叶椭圆形,开白色或暗黄色小花,有特殊的香气,供观赏,亦可做香料,通称“木犀”;简称“桂”,如“金桂”。肠 cháng 人或动物内脏之一,呈长管形,主管消化和吸收养分,分“大肠”、“小肠”等部:肠子。肠衣。肝肠寸断。羊肠小道。羊的肠子特别长,特别细,弯弯曲曲。后多用此形容山路崎岖,指曲折而极窄的路(多指山路),也指道路狭窄而清冷险峻。柔 [róu]植物初生而嫩:~荑(初生嫩芽,喻女子白嫩的手)。软,不硬:~软。软弱,与“刚”相对:~懦。~弱。刚~相济。温和:~顺。珍zhēn珠玉等宝物:珍宝。珍珠。宝贵的,贵重的:珍贵。珍奇。珍稀。重视,爱惜:珍视。 珍藏 。梳shū整理头发的用具:木梳。角梳。用梳子整理头发:梳头。梳洗 。梳理shūlǐ用梳子整理(须、发等)
点评:这样的问题必须要准确认读拼音并且还要默写正确。
2.写出描写秋天的词语
秋高气爽( ) 秋色宜人( ) 金风送爽( )
答案:大雁南飞 层林尽染 瓜果飘香
解析:
分析: 这个题考察了学生对课外知识的积累情况,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大雁南飞:每到秋天,北方的严寒气候不再适合大雁生存,大雁便会飞往温暖的南方。 秋色宜人:秋色,指秋天的景色。秋天的景色。 秋天的景色非常美丽,让人看了心旷神怡。层林尽染,原意是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金风送爽,指秋天带来了凉意。瓜果飘香:瓜果成熟时的芳香,一般用来描写秋天
点评:这些词语都是描写秋天的,从意思上看这些词语写出了秋天的美丽、是个收获的季节。
3、形近字组词。
桂( ) 肠( ) 酒( ) 恼( )
挂( ) 扬( ) 洒( ) 脑( )
答案:桂花 牵挂 羊肠小道 表扬 喝酒 洒水 烦恼 大脑
解析:
分析:每一组词都是形近字,有一部分相同的,但是它们的偏旁不同,所以读音、意思也就不一样了。所以,组的词也就不一样了。桂guì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别称:桂剧。桂系军阀。〔桂花〕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叶椭圆形,开白色或暗黄色小花,有特殊的香气,供观赏,亦可做香料,通称“木犀”;简称“桂”,如“金桂”。挂guà借助绳索、钩子、钉子等使物体附着于高处或连到另一物体上:悬挂。牵记,牵连,牵累:牵挂。肠 cháng 人或动物内脏之一,呈长管形,主管消化和吸收养分,分“大肠”、“小肠”等部:肠子。肠衣。肝肠寸断。羊肠小道。羊的肠子特别长,特别细,弯弯曲曲。后多用此形容山路崎岖,指曲折而极窄的路(多指山路),也指道路狭窄而清冷险峻。扬 yáng 簸动,向上播散:扬水。扬场(cháng )高举,向上:扬手。扬帆。趾高气扬。扬眉吐气。 在空中飘动:飘扬。 称颂,传播:扬言。恼nǎo发怒,怨恨:恼恨。恼火。烦闷,苦闷:烦恼。脑:头,脑袋。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字形的掌握,区分好偏旁,才能组好词。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1)走在秋天,头顶有明丽的阳光照耀。( )
(2) 秋风如同柔韧的梳子,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 )
(3)玉米举着红缨乐了,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 )
答案:艳丽 柔软 忧愁
解析:
分析:这个题考察了学生对近义词的掌握运用情况,明丽:明净美丽。 柔韧:柔软而有韧性。柔软:软和;不坚硬 ;[织物] 质地柔韧、柔顺 。 烦恼,指令人不顺心或不畅快的人或事;也可以是一个形容词,指不顺心不畅快,烦闷苦恼。忧愁: 因遭遇困难或不顺心的事而苦闷。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词语意思的把握,写近义词必须要弄明白这个词的意思,这样才能写出与它相近的词语。
5、仿写句子:
秋风如同柔韧的梳子,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
(1)太阳如同( )。
(2)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如同( )。
答案:(1)一个大火球挂在天上 (2) 眼睛
解析:
分析:如同 rútóng好像,类似近义词仿佛 ( http: / / cidian. / MThiZ28=.html )、似乎 ( http: / / cidian. / b2lvNA==.html )、好像 ( http: / / cidian. / MWR0eG8=.html )、宛如 ( http: / / cidian. / a2M5NA==.html )、宛若 ( http: / / cidian. / a2llOA==.html )、犹如 ( http: / / cidian. / OHlsYw==.html ) ,它们虽然都表比喻,但本质略有差次,好像表不能肯定,比喻程度浅,是表喻,多用于景色仿佛有些朦胧的意境,多指人的心情,也用于想象,常在联想的句子中出现。如同表就像,程度高,语气强,带点夸张的色彩,如雷霆入顶。犹如意指就好像,语气稍逊如同,却又强于好像,用于突出比喻某事的重点来用,如醍醐灌顶。
点评:“如同”的意思也可以看做是好像,这个题也是引导学生把如同当做好像来写句子。
6、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向日葵 ( )的阳光
( )的梳子 ( )的汗珠
答案:可爱的 温暖 崭新 幸福
解析:
分析:这个题是考查学生对“的”“ 地”的掌握运用,再一个就是类似短语的运用。我们都知道,“的、地、得”是连接文章中词与词,字与字之间的桥梁,所以,用对“的、地、得”,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区分好了才能做正确题目。我们可以借用下面的“的、地、得”用法简要口诀: 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这里是练习的白勺的,“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只要弄明白就不会做错了。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的”的运用。不过还要与“地”“得”区分开。
7、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想一想其中的意思,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 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
加点的词语是把苹果和葡萄当做( )来写,更生动地突出了( )。
答案:人 秋天的热闹
解析:
分析:拟人就是指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的修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写活了,使文章更生动,事物特点更突出,可以形象地写出事物特征,并且可以使文章耐看,不枯燥无味使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感情,使文章更具有情趣容易理解。这里还要与比喻区分开,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所以写句子要区分开。
点评:这个题考察了学生对修辞手法“拟人”的运用情况,苹果、葡萄本来没有生命,可是一用上“穿”“披”,就不一样了。
8、照样子写词语
蓬蓬勃勃 ( )( )( )
井井有条 ( )( )( )
答案:陆陆续续 零零星星 安安静静 面面俱到 源源不断 彬彬有礼
解析:
分析:这个题是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句子、词语的掌握运用情况。主要是AABB AABC式词语的掌握。AABB式成语指的是前面两个字相同,后面两个字也相同的成语,即叠字成语。可将形容词的两个字写两次,即为AABB式成语。在词语和成语中,有许多叠词格式的词语及成语。AABC式的成语指的是第一、第二个字一样,后两个字不一样的成语。 ABCC 式成语指第三和第四个字一模一样的四字成语。ABAC式的成语是指第一、第三字一样,其他两字不一样的成语。这样的成语只要用心,一定不会错。
点评:对于AABB AABC式成语的运用,要把握好它们的区别,掌握住它们的特点才行。
9、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秋风如同( ),把田野( );秋光如同( ),( ) 在田野上闪耀。
(2)走在秋天,头顶有( );捡一片( ),秋天( )。
答案:(1)柔韧的梳子,梳得井井有条; 发亮的汗珠 蓬蓬勃勃 (2)明丽的阳光照耀; 黄叶悄悄地珍藏 永远会向我们微笑.
解析:
分析:这道题是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这个题考察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背诵、默写情况,在背诵下来的前提下才能填空,还要把字写正确才行,关键是要注意“柔韧”这两个字,右面是“刀加一点”,“蓬蓬勃勃”是AABB式成语,蓬是上下结构。“珍藏”的“藏”是上下结构,特别要注意下面是半包围结构。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10、仿写句子
例:(敬爱的)周总理工作了(整整)一夜。
(1) ( )黄叶从( )落下来。
(2) 蓝天下是( )的稻田。
答案:(1)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 https: / / www. / link url=HjRTHUz2eCRyzxniJadJKQ-9OE8AHZ4_EYTeHA0UlEF-d-nmoZM8NQPDArAp90GiA8vAqRh5BD-X0aeubWM41gcCQDIRqL4rVR2NIuoQhrgPtXH4yZpJwywyfFC91-NK9hU_OlmPIziDF4pQIaqPkq&wd=&eqid=f9cc4397000050610000000255cdd1af )。
(2) 蓝天下是金黄色的稻田。
解析:
分析:这个题考察学生对句子的仿写能力,仿写是指仿照给定的句子造句或者仿照所给的语段、短文等写作语段或短文等,其中以仿写句子 ( http: / / baike. / view / 339098.htm )最为常见。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 ( http: / / baike. / view / 3117733.htm )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 ( http: / / baike. / view / 728323.htm ),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 http: / / baike. / view / 259061.htm )。所以,仿写的句子前后必须一致。
点评:这样的题要看清楚是怎么仿写的,括号里填的是哪里或者怎么样的。
11、给带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苹(pínɡ pín)果 紫袍(báo páo) 烦恼(nǎo lǎo)
案:选择:pínɡ páo nǎo
解析:
分析:这个题考察了学生对生字的声母、韵母及声调的掌握情况,苹píng〔苹果〕落叶乔木,开白花;这种植物的果实,球形,红色或黄色,它的韵母是“ing”不是“in ”。袍páo中式长衣:袍子。长袍。这个字是形声字,右面“包”是声旁,读它的韵母“ao”,虽然它有“包”但是,它的声母不是“b”,这一点要注意。烦恼,指令人不顺心或不畅快的人或事;也可以是一个形容词,指不顺心不畅快,烦闷苦恼。
点评:这样的题必须要把生字的声母、韵母弄明白,特别是多音字的时候。
12、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 )香气 一( )牛羊 一( )酒歌
一( )梳子 一( )红袄 一( )菊花
答案: 阵 群 曲 把 件 朵
解析:
分析:这个题是考查学生对数量词的掌握运用,要想用正确,必须要掌握数量词的用法 :(1)表示人的量词:个、位、条。位是比较正式客气的用法。 (2)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 (3)表示人和动物器官部位的量词:只、颗、根、张、片、条。(4)表示植物的量词:棵、株.(5)表示水果的量词:个 。(6)表示建筑物的量词:座、幢、栋.(7)表示工具的量词:把。(8)表示武器的量词:门,枚。(9)表示地理天文气候的量词:条、场、阵。做这个题时,只要对号入座就可以了。
点评:数量词的搭配比较多,不管怎么填,只要通顺、合理就行。
13、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氵( )( )( ) 禾( )( )( )
辶( )( )( ) 木( )( )( )
艹( )( )( )
答案:江 河 湖 稻 秋 程 过 迟 边 树 枝 植 花 葡 萄
解析:
分析: 所写的这些字,都与自己的偏旁有关系,“江河湖”这三个字就是与水有关,禾
hé谷类植物的统称:禾苗。象形。金文字形,象垂穗的禾本科农作物。汉字部首之一。从“禾”的字多与农作物有关。本义:谷类作物的总称。稻 dào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称“稻谷”,去壳后称“大米”。秋:庄稼成熟的时期:麦秋。走之旁的字当然是与走有关了,过 guò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过江。迟chí慢,缓:迟缓。晚:迟到。就是走的太慢了。木字旁、草字头都是与植物有关系,这样的字也很多的。
点评:做这样的题,必须要先看清楚让所写字的偏旁,不同的偏旁所写的字也不一样,它的含义也就不一样。
14、填上关联词
( )秋天到了,向日葵( )成熟了。
答案:因为.……所以……
解析:
分析:关联词是就其语法意义而言的,是指一个或几个词在语义上起到与上下句相关联作用的词语。 常见的关联词语有下面几种类型1、并列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2、递进句。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仅)……而且……3、因果句。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由于)……所以……4、条件句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无论(不管、不论)……也(都)……转折句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
点评:填写关联词,必须要弄明白前后两个句子是什么关系,这样才能准确的填上。
15、填空:
(1)秋风如同()的梳子,把田野梳得();秋光()发亮的汗珠,()在田野闪耀。
(2)走在秋天,头顶有()的阳光照耀;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秋天()会向我们微笑。
答案:(1)柔韧 井井有条 如同 蓬蓬勃勃 (2)明丽 珍藏 永远
解析:
分析:这道题是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只有把课文背诵下来,写正确字,才不会出错,
秋风如同柔韧的梳子,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蓬蓬勃勃在野里闪耀。走在秋天,头顶有明丽的阳光照耀; 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秋天永远会向我们微笑。特别要注意“柔韧”,“蓬勃”的写法。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16、仿照例句写句子
(1)他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 )。
(2)人们欢欢喜喜地品尝瓜果,观赏明月。( )。
答案:(1)小红和小明,起玩游戏,一起做作业,是一对好朋友。(2)过年了,人们欢欢喜喜地准备年货,高谈阔论。
解析:
分析:其实这两个题就是造句,第一题是用“一起......一起......”造句, 一起yīqǐ 同一个处所 ,一同,在一块,这里指两个人无论干什么都是在一块。第二题是用“欢欢喜喜”造句子,欢欢喜喜 huān huān xǐ xǐ 指十分高兴与愉悦。也就是内心高兴,有喜事才这样。
点评:这样的题目并没有明确告诉你用哪个词语造句,所以我们必须要仔细读读,看清楚才行。
17、给下面字组词。
池( ) 铺( ) 稻( )
飘( ) 游( ) 场( )
答案:水池 铺下 水稻 飘落 游泳 场地
解析:
分析:池chí水塘,多指人工挖的:池子。水池 。像水池的:浴池。铺这是个多音字,pū
把东西散开放置,平摆:铺开摊平。铺床。pù商店:饭铺。床:床铺。稻 dào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称“稻谷”,去壳后称“大米”。飘piāo随风飞动:飘扬。飘摆。游yóu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游泳。 河流的一段:上游。中游。下游。交往,来往:交游。从容地行走:周游。场也是多音字,cháng平坦的空地,多指农家翻晒粮食及脱粒的地方:场院。
量词,指一事起迄的经过:下了一场雨。集,市集:赶场。 chǎng处所,许多人聚集或活动的地方:场子。场地。比赛地,舞台:上场。
点评:这个题虽然不是多音字组词,但是里面还是涉及了两个多音字,不过在组词的时候,读那个音都可以。
18、选择正确的的读音
红缨(yīng yīn) 一曲(qǔ qū)酒歌 梳(sū shū)理 酿(niàng liàng )造
答案:yīng qǔ shū niàng
解析:
分析:缨yīng用线或绳等做的装饰品:帽缨子。红缨。像缨的东西:萝卜缨子。带子,绳子:长缨。曲是多音字:qū弯转,与“直”相对:弯曲。曲折。不公正,不合理:曲说。曲解 。弯曲的地方:河曲。曲qǔ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曲艺。歌的乐调:曲调 。还可以做量词。梳 shū 整理头发的用具:木梳。用梳子整理头发:梳头。酿niàng利用发酵作用制造酒、醋、酱油等:酿造。酿酒。酿醋。指酒:佳酿。蜜蜂做蜜:酿蜜。喻事情积渐而成:酝酿。
点评:做这样的题首先要看清楚,是不是多音字,如果不是多音字就好办了,只要分清声母韵母就行,还有个就是声调。
19、填空
秋天到了,大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太阳(),空气(),()和()开了,()、()和()成熟了,()和()()也成熟了。
答案: 更红更娇 更甜更好 桂子 野菊花 稻穗儿 向日葵 苹果 葡萄 玉米 高粱
解析:
分析:这道题是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只有把课文背诵下来,写正确字,才不会出错,但是这个题还不是直接根据某一节填空,它是要求概括全文的内容,用文中的词语填空。秋天到了,大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太阳更红更娇,空气更甜更好,桂子会野菊花开了,稻穗儿、 向日葵、苹果成熟了,葡萄、玉米、高粱也成熟了。
点评:这样的题首先是要会归纳,必须是在把课文内容记下来的基础上,还有就是要把字写正确。
20、选择正确的的读音
稻穗(suì shui) 肥膘(piāo biāo )
梳(sū shū)理 酿(niàng liàng )造
答案:选择:suì biāo shū niàng
解析:
分析:穗suì禾本植物聚生在茎的顶端的花和果实:麦穗。稻穗。用丝线、布条或纸条等扎成的、挂起来往下垂的装饰品:灯笼穗儿。膘 biāo 肥肉(多指牲畜):膘肥。膘壮。虽然这个字的右面是“票”,但是它是个形声字,左形右声,梳 shū 整理头发的用具:木梳。用梳子整理头发:梳头。酿niàng利用发酵作用制造酒、醋、酱油等:酿造。酿酒。酿醋。指酒:佳酿。蜜蜂做蜜:酿蜜。喻事情积渐而成:酝酿。
点评:做这样的题首先要看清楚,是不是多音字,如果不是多音字就好办了,只要分清声母韵母就行,还有个就是声调。
21、读下面的诗句,理解关键的字词,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课文语句优美,采用了( )( )的修辞手法,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 )之情。
答案:比喻、拟人 喜爱
解析:
分析:这道题是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句子赏析的掌握。只有把握好课文内容、理解了思想感情才能做对。前两个空是考察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拟人就是指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的修辞。只有把这两种修辞弄明白了,才能更好地运用。后面的空就是考察本文的中心思想,本文写秋天的景色其实就是抒发了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概括,必须读懂课文,特别是对于修辞手法的判断。
22、读下面的一段话,看看你能不能也学着写写其他几个季节的特点。
例:走在秋天,
头顶有明丽的阳光照耀;
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
秋天永远会像我们微笑。
答案:走进冬天,踩着一地的雪花,伸手接一片雪花,看着它的晶莹剔透。
解析:
分析:这道题是考察学生仿写诗句的能力,并且是一个小节,必须要抓住所写事物的特点,仿照的是秋天的一节,这一节抓住了秋天的特点:阳光明丽,黄黄的落叶。仿写哪个季节也可以,春天的特点: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夏天的特点就是百花齐放。那么冬天是与其他季节不一样的。
点评:这样的题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会动脑筋去分析每个季节的特点。
23、填描写秋天的古诗,并背熟。
⑴采(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⑵( )花开,十里飘香。
⑶停车坐爱( )晚,( )红于二月花。
⑷无边( )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答案:菊 栀子 枫林 霜叶 落木
解析:
分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 https: / / www. / link url=_inP5EVMWN4Uj4rDHnmMxYaifBgRGXqUeOwnI4OOuelyruInaTd5lLXXzoWzOAyh&wd=&eqid=e13632e0000032c00000000255cc90f6 )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是夸张句,因为桂花再香也不可能香飘十里! 仿写时也要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同时注意字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杜牧的《山行》。意思是:停下车来是因为欣赏枫林的晚景,那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红呢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出自唐代杜甫 ( http: / / so.gushiwen.org / author_474.aspx )的《登高 ( http: / / so.gushiwen.org / view_11098.aspx )》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点评:描写秋天的古诗很多,这个题目只是选取了几句,并且都有标志性的词语,这样就不容易弄错了。
2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玉米举着红缨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梁红着脸儿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风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光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文中所缺的句子补上。
(2)从第一段话中,我们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用___________的方法,把________、________当作人来写,在写秋风与秋光的时候,又把秋风比作________,把光比作________。
答案:(1)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同柔韧的梳子,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 如同发亮的汗珠,蓬蓬勃勃在田野里闪耀(2)秋天丰收的喜悦。(3)拟人、比喻 玉米 高粱 梳子 汗珠
解析:
分析:这道题是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只要把课文记熟,写不错字就行。第一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情况,这样的题必须要把课文内容背下来,还要写对字,玉米举着红缨乐了,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高粱红着脸笑了,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秋风如同柔韧的梳子,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 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蓬蓬勃勃在野里闪耀。第二题是考察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概括,本文写秋天的景色其实就是抒发了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第三题是考察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拟人就是指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的修辞。只有把这两种修辞弄明白了,才能更好地运用。
点评:这样的题只有在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才能做好,关键是概括中心思想。
25、快乐阅读
秋天到了,菊花开了。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还有白的,美丽极了!
秋天到了,果子熟了。黄澄澄的梨,红通通的苹果,亮晶晶的葡萄。一阵凉风吹来,果儿点头,散发出香味儿。
(1)短文有( ) 个自然段。第( ) 自然段写秋天到了,菊花开了。第( ) 自然段写秋天到了,果子熟了。
(2)填上合适的词。
( )的菊花 ( )的苹果 ( )的梨
( )的果子 ( )的葡萄 ( )的香味
(3)把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写下来。
答案:(1)2、1、2(2)五颜六色、红通通、黄澄澄的、亮晶晶、一阵阵(3)红、黄、紫、白、黄澄澄、红通通
解析:主要测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分析:第一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段落的掌握以及段落的主要内容,自然段是文章中表达意思的基本单位,它有明显的标志,就是“换行空格”: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都重新起一行,而且空两格。由这个标志我们就可以数清段落了。第二题是根据短文内容填空,这里是练习的白勺的,“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这样的题只要用心看就会做上,第三题和第二题差不多,只不过是写表示颜色的词语,一定要从全文去找,千万不能掉了。
点评:这个题考察了一些基础知识,这几个题的答案很简单,只要用心,都能从短文里找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2 页 (共 1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