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2-10 18:2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南充市白塔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二(上)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下图为山东省某地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节气,正午时能够遮阳的车位最多的是()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2. 当太阳光线为③时,该日四川省()
A. 正处小麦收获季节 B. 全省高温多雨 C. 一年中日出最晚 D. 各地昼夜等长
贵阳(26°N,106°E)的小明常选择公交车出行。某日乘公交车时,上车后发现车上乘客为了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均选择坐在公交车右侧的位置。1小时后,小明于第10个站点下车。下图示意该公交车行驶的部分线路及车上乘客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小明此次乘车时间最可能为北京时间( )
A. 6:00—7:00 B. 9:00—10:00 C. 16:00—17:00 D. 20:00—21:00
4. 1小时后,小明下车看到公交车的影子朝向车头( )
A. 左前方 B. 右前方 C. 左后方 D. 右后方
某摄影爱好者于10月1日、10日和20日上午的同一时间在某一湖边向相同方向拍摄太阳,最后合成照片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摄影爱好者拍摄太阳的湖泊位置及镜头朝向为()
A. 北半球,东偏北 B. 北半球,东偏南
C. 南半球,东偏南 D. 南半球,东偏北
6. 第三次拍摄时太阳视运行的方向为图中的()
A箭头① B. 箭头② C. 箭头③ D. 箭头④
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由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碰撞所形成,区域内花岗岩石峰群地貌发育集中,垂向节理(裂隙)是形成石峰群的重要因素之一。图为三清山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三清山石峰群垂向节理发育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岩体被风化剥蚀重力崩解形成 B. 流水作用岩体被侵蚀切割形成
C. 地壳抬升岩体受挤压张裂形成 D. 岩浆活动侵入冷却凝固而形成
8. 三清山石峰群形成过程是()
A. 节理发育一地壳抬升一岩浆侵入一风化侵蚀
B. 地壳抬升一岩浆侵入一节理发育一风化侵蚀
C. 岩浆侵入一节理发育一地壳抬升一风化侵蚀
D. 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一节理发育一风化侵蚀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
A. 断层①形成时间晚于地层② B. 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
C. 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 D. 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上升
10. 关于图中a、b、c、d四处说法正确的是()
A. a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水条件 B. b处的岩石是由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形成的
C. 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D. d处地貌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11. 据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处因沉积作用而成 B. b处因外力作用而成
C. c处河流因岩层凹陷而成 D. d处因流水侵蚀而成
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 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
A. 热带雨林 B. 热带草原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3. 大气降水是K岛的淡水来源之一,图中所示区域降水类型多为( )
A. 台风雨 B. 地形雨 C. 对流雨 D. 锋面雨
14. K岛处于( )
A.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B.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下图为美国圣胡安河某处河床在一次暴雨洪水泛滥过程中河床变化示意图。该地气候干旱,上游植被覆盖率较低,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河床有深厚的沉积物层。P为此次暴雨洪水泛滥过程中河床最大深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该次洪水过程三个时段的河床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 I时段,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B. II时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C. III时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D. 三个时段,全为流水侵蚀作用
16. III时段河床a、b两侧不对称,其成因可能()
A. a侧可能为凹岸,以沉积为主 B. a侧流速较慢,沉积大于冲刷
C. b侧可能为凸岸,以侵蚀为主 D. b侧沉积物硬度较大,不易被侵蚀
黄河入海口西北侧某海域(下左图)以淤泥质海岸为主。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和自然条件的共同影响下,该海域冲淤变化(冲蚀和淤积相结合的变化)显著。某科研团队对该海域冲淤变化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下右图为1976~2014年研究区域内5m和10m等深线包络面积(等深线与海岸线间的面积)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研究区域内5m等深线距海岸的平均距离最近的年份是( )
A. 1976年 B. 1986年 C. 1996年 D. 2014年
18. 1976~2014年,研究区近岸海域( )
A. 持续淤积 B. 持续侵蚀 C. 先淤积后侵蚀 D. 先侵蚀后淤积
19. 据图推测2002~2014年期间( )
A. 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 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 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 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下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M、N可能为脊线或槽线。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0. 根据M、N两侧气流的运动方向可以判断( )
A. 虚线M为槽线,虚线N为脊线 B. 虚线M、N均为槽线
C. 虚线M为脊线,虚线N为槽线 D. 虚线M、N均为脊线
21. 图中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
A. ①②两处 B. ③④两处 C. ②③两处 D. ①④两处
暖湿空气经过较冷下垫面时,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平流雾。2013年3月19日,我国某省长江以北区域出现了一次较强的平流雾过程。0时起,长江北岸开始起雾,雾区范围逐渐扩大,下图示意不同时刻的雾区北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平流雾发生之前,图示区域经历过一次天气系统过境,该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A低压 B. 副高 C. 冷锋 D. 暖锋
23. 19日11时,该省长江以北区域平流雾大部分消散,推测原因可能为当地( )
①近地面风向改变②大气逆辐射增强③地面温度上升④进行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下图为沿20°E经线的部分地形剖面和某季节大气环流示意图,甲、乙为气压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图示地区地形对气压带、风带的主要影响是( )
A. 阻碍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B. 盆地使得甲气压带势力增强
C. 促进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D. 高原使得乙气压带势力减弱
25. 图示季节a地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
A. 高温多雨 B. 炎热干燥 C. 温和多雨 D. 寒冷干燥
26. 图示季节( )
A. 印度半岛盛行东北季风 B. 北美大草原碧草如茵
C. 我国东南沿海台风多发 D. 北半球副热带高压被切断
下图为不同大陆上纬度相近的三个气象站测得的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7. ①地年降水的季节分配主要受制于(  )
A. 信风 B. 西风
C. 台风 D. 季风
28. ②地最可能位于(  )
A. 亚洲东部 B. 北美西部
C. 非洲南部 D. 澳大利亚
29. ③地日照时数明显高于①②两地,主要原因(  )
A. 距海远 B. 雨天少
C. 气温高 D. 海拔高
读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补给关系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30. 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A. 1—2月 B. 3—4月 C. 6—7月 D. 11—12月
31. 甲代表的水体类型()
A. 冰川融水、地下水 B. 雨水、地下水
C. 雨水、海洋水 D. 海洋水、冰川融水
32. 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
A. 长江丰水期a变小,长江枯水期b变大
B. 长江丰水期a变小,长江枯水期b变小
C. 长江丰水期a变大,长江枯水期b变小
D长江丰水期a变大,长江枯水期b变大
蒸发能力是指在一定气象条件下,充分供水时某一固定下垫面的最大可能蒸发量。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年实际蒸发总量的空间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33. 下列地形区中蒸发能力均值最高的是( )
A. 塔里木盆地 B. 天山山地 C. 阿尔泰山地 D. 准噶尔盆地
34. 图示区域年实际蒸发总量的分布格局主要取决于( )
A. 太阳辐射 B. 气温 C. 年降水量 D. 风速
伊塞克湖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天山北坡的封闭性山间盆地中,属内陆咸水湖,许多河水在未汇入该湖之前就被用于灌溉等生产活动,但河流不是其唯一的补给来源。下图示意1960—2017年伊塞克湖水量平衡年代变化(水量平衡余项是入湖水量与出湖水量之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 1960~2009年,伊塞克湖的面积变化趋势是()
A. 一直增加 B. 先增加后减小 C. 一直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加
36. 推断1980—1999年伊塞克湖流域内()
①降水增多②耕地撂荒③水库增多④气温升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温盐环流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在北大西洋环流中,表面暖水向北流而深海冷水向南流,表面海水在位于高纬度的固定①下沉区下沉。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对温盐环流影响很大。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7. 图中①处表层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水温降低
②洋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盐度逐渐升高
③纬度位于60°附近,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
④海水结冰使盐度升高
⑤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④⑤
38. 若图示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会导致()
A. 北美东部地区气温降低 B. 欧洲西部地区夏季降水增加
C. 北海渔场渔业资源更加丰富 D. 欧洲西部地区冬季降水增加
冰间湖是指在冬季当外界环境达到结冰条件时,仍有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冰间湖对海-气热量交换、海水盐度及海洋生态系统等均有重要影响。图为北极地区大陆架冰间湖的形成机制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 北极地区大陆架冰间湖形成的原因是()
A. 陆岸区域温度高于水域 B. 极地东风的吹拂
C. 水域盐度低于四周海域 D. 盛行西风的吹拂
40. 与冰雪表面相比,冰间湖能使极地区域近地面大气()
A. 热量和水分增加 B. 热量增加,水分减少
C. 热量和水分减少 D. 热量减少,水分增加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60分)
41. 横断山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某校中学生到该地区进行野外研学。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任务一:查阅资料知成因
横断山区作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距今5000万--2000万年,板块碰撞使得青藏高原快速隆起,其东部的陆块被挤压成南北向延展的一系列褶皱山。横断山区域共有平行的7条山脉和6条大江,海拔落差最高能达到5000--6000米。
(1)从内外力作用角度简述横断山区高山深谷的形成过程。
任务二:绘制地图明原貌
下图为同学们根据导游讲解绘制的横断山区中某地地质剖面图。
(2)分别说出甲、乙两地的地质构造及地貌,并推测形成过程。
任务三:聚落选址因何在
(3)说出图中甲、乙两河岸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外力作用。
(4)描述上图中聚落的分布特征,至少写出两点该聚落选址的有利条件。
42. 一百多年前,英国巨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沉没。如图左图中实线代表泰坦尼克号的航线,虚线代表洋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泰坦尼克号出发地为英国南安普敦(50°54'N,1°24'W)
(1)读图描述南安普敦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2)说明南安普敦沿岸洋流性质及其对航行的影响。
资料二:图中泰坦尼克号沉没地点附近曾有一座世界超级渔场,有“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美名。1992年,加拿大政府被迫下达渔场禁渔令。2003年,加拿大渔业部宣布:彻底关闭纽芬兰及圣劳伦斯湾沿海渔场。
(3)分析图中沉没地点附近渔场的形成原因。
资料三:美国墨西哥湾一石油钻探平台(图中甲)于当地时间2010年4月20日晚发生爆炸,导致约1600米深处漏油,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随即美国宣布在该海域禁捕。有关专家担心浮油可能“侵入”大西洋,甚至漂向欧洲沿海。
(4)简述洋流对海洋石油污染的影响。
4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通常把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的过程称为“汇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过程称为“源效应”,海洋碳库和地质碳库是参与大气碳循环的两个重要部分。海洋碳汇主要包括生物固碳、溶解固碳和物理化学固碳。
材料二:北极地区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区域。近年来,全球变暖已经对北极地区的大气、地形、水圈、生物和土壤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改变了北极地区的碳循环过程,同时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汇效应和源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图示分别为北极地区局部和北极海冰变化趋势。
材料三:北极地区是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北极地区地袁气温的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的2-3倍,称之为北极放大效应。研究表明这与下垫面、大气热力作用及海气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1)结合碳循环原理,说明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源效应的影响。
(2)说明入海径流量增大对北冰洋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
(3)从海—气相互作用和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北极放大效应的原因。
南充市白塔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二(上)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答案】1. B2. C
【答案】3. C4. B
【答案】5. C6. A
【答案】7. C8. D
【答案】9. A10. B11. D
【答案】12. A13. C14. D
【答案】15. C16. B
【答案】17. A18. C19. B
【答案】20. B21. D
【答案】22. C23. A
【答案】24. B25. C26. A
【答案】27. D28. B29. B
【答案】30C31. B32. D
【答案】33. A34. C
【答案】35. D36. C
【答案】37. C38. A
【答案】39. B40. A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60分)
41.
【答案】(1)(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高山,河流侵蚀形成深谷,最终形成山高谷深的地貌。
(2)甲处为背斜,谷地。乙处为向斜,山岭。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相对高耸形成山岭。
(3)地貌特征:河流凸岸地势平坦,凹岸地势陡峭。外力作用:凸岸河流流速慢,以沉积作用为主;凹岸河流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
(4)聚落集中分布在河流凸岸。有利条件:临近河流,可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河流凸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能提供农副产品;利于聚落建设、发展。
42.
【答案】(1)气候特征:夏季凉爽,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约为800毫米,降水量丰富,降水季节变化小。成因:位于大约50°大陆西岸附近,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沿岸有暖流,增温增湿。
(2)暖流;对航行影响:顺洋流航行速度快,节省时间和燃料;(逆洋流航行速度慢,航行时间长,费燃料)暖流水温较高,海水冬季不结冰,可终年航行冬季多海雾,影响航行安全。
(3)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位于浅海大陆架,阳光充足;沿岸有河流带来营养物质;饵料丰富,形成渔场
(4)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43.
【答案】(1)源效应:海水变暖,海水溶解C02的能力减弱,碳酸钙的化学沉积减少:北极地区冻土广布,冻土融化使微生物分解有机碳加强,更多的甲烷和C02进入大气圈。
(2)河流入海径流量增大,向北冰洋输送的热量增多,导致水温上升、海冰减少;向北冰洋输送的淡水增多,导致海水盐度下降;水温升高、盐度降低,又进一步导致海水密度下降;入海河流带来的泥沙增多,同时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促进海洋浮游生物繁殖,导致海水透明度下降。
(3)全球变暖延长了海冰的消融期(或缩短了冻结期),导致海冰面积下降;海冰面积减少,反射率降低,加上冻结期缩短,海面吸收和储存了更多的太阳辐射;海面长波辐射增强,传递给大气的热量增多,大气升温快;海水蒸发加剧,大气中水汽容量增多,大气对海面长波辐射的吸收效果增强;对应的云量也会增多,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造成北极地区升温较快。
PAGE
第1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