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20雾在哪里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雾在哪里》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想象”主题中的一篇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知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全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
设计理念
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趣味朗读、随文识字、联系生活等方式,落实低段的识字写字教学,在朗读中积累语言材料,学习语用表达,初步获得情感体验。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较丰富的想象力,比较乐于阅读童话类文本,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也是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所以学习这篇课文有一定基础。但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过程中部分生字造成阅读障碍。在教学过程中重在朗读中创造情境,构建语境画面,让学生进入“雾孩子”的角色充分朗读,同时识记生字,积累句式。
教学目标
1.通过借助图片、形声字识字规律认识“雾”“淘”等生字,会写“岸”“屋”“孩”3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能通过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说话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3.学习课文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仿照课文用“无论……还是……都……”说一说雾来时候的景色,让学生体会自然景物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1.仿照课文例句,用“无论......还是......都......”说一说雾来时候的景色。
2.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雾的有趣之处,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任务一猜谜激趣,初识“淘气”的雾孩子
1.猜谜语。
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打一自然现象)“雾”。带“雨字头”的字大多数与天气有关。(雷 霜 雪……)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强调“雾”的写法,指导读出疑问的语气)
3.检测预习
(1)自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
(2)检测字词、句子的朗读。
4. 雾是个怎样的孩子 (识记生字“淘”,识记书写“孩”,理解“淘气”的意思。)
【设计意图】读好课题,感受朗读语气。通过归类积累雨字头的字,联系熟字“萄”认识“淘”,字理识记“孩”并指导书写,教给了学生多种识字的方法。抓住“淘气”联系生活初步感知雾孩子的形象。
任务二梳理文脉,寻找“淘气”的雾孩子
1.淘气的雾孩子去过哪些地方 (飞到海上,来到岸边,躲到城市的上空,体会雾孩子的好动。)
2.淘气的雾孩子藏了哪些事物,画出雾孩子说的话。(板贴;识记“岸”,进行扩词;指导朗读,读出雾孩子说话的语气)
3.用顺序词梳理课文内容。
雾先把大海藏了起来,再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了起来。然后把海岸和城市藏了起来。最后把自己藏了起来。雾真是个淘气的孩子。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中,由字到词掌握识字规律,丰富孩子的词汇量。通过角色扮演初步体会雾孩子的淘气,指导孩子读出雾孩子说话的语气。
任务三朗读课文,想象“淘气”的雾孩子
1.观察图画,图文对照。(初步体会雾的特点:模糊、看不清)
2.学习三、四自然段,体会“雾孩子”的有趣之处。
(1)指名读、同桌读。合作学习,找出有趣之处。
预设:
雾孩子会说话,真是有趣。
雾孩子本领大,把大海、天空都能遮住,真是太神奇,太有趣啦!
雾孩子去的地方都会发生神奇的变化真是有趣!
(2)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理解字词“暗”“霎时”(对比“岸”与“暗”的意思)积累词语“明暗”。
(3)对比朗读三、四自然段,梳理段落结构。(板书:说—做—变化)
3.联系生活熟悉的场景想象画面,积累句式,练习表达。(同桌交流,班级分享)
4.书写指导“岸”“屋”。
(1)观察(结构不同,梳理字形相同特点:上小下大,横画等距)
(2)范写(强调“竖撇”,注意占位)
(3)描红,练写。同桌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朗读句段感受到雾孩子的有趣。借助课后题,仿照课文句式,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体会“雾”的淘气。聚焦句 的表达“无论……还是……都……”的句式,情感在朗读中体会。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本环节先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再进行示范,重点点拨书写要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任务四课外拓展,了解“淘气”的雾孩子
1.阅读有关雾的科普故事绘本。
2.在生活中观察雾或其他自然现象,把你的发现分享同学。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和发现的习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拓宽知识层面,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
20雾在哪里
天空 太阳 自己 说
淘气的孩子 做
大海 海岸 城市 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