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古诗词曲阅读分主题训练
专题一 古诗词曲阅读
主题一 爱国忧民
2025年中考语文主题训练
一、[2024 烟台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7分)
题江湖伟观
刘 黻
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
万井人烟环魏阙,千年王气到钱塘 。
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
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毛霜。
【注】 ①刘黻(fú):南宋爱国诗人,屡遭贬斥。此诗写于南宋灭亡之前。
题目中的“江湖”,指钱塘江、钱塘湖。②魏阙:高大的楼观,代指朝廷。③
钱塘:临安的别称。
1.请发挥想象和联想,将诗句“江远归舟动夕阳”所展现的画面描写出来。(4分)
[答案] (4分)示例 在夕阳的余晖中,江面波光粼粼,一艘小舟缓缓归来,
打破了水面的宁静。夕阳的金色光芒洒落在舟身上,随着舟的轻轻摇曳,仿
佛也在江面上舞动,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 (3分)①诗人客居他乡,孤独凄凉之情;②诗人北望中原,收复无
望的哀痛之情;③诗人屡遭贬斥,半生潦倒,报国无门的沉郁哀伤之情。
二、[2024 宁夏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7分)
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宁夏巡抚杨守礼奏请朝廷,决心修筑赤木口
关墙,重新设防。赤木口关墙动工之际,杨守礼【注】到现场巡视,并赋诗一
首,记录了当时的情景,诗曰:
登贺兰山修赤木口
晓登赤木口,万壑怒生风。
良马犹惊险,衰身欲堕空。
筹边不计苦,净虏岂言功。
沙里三杯酒,出山见月东。
【注】 杨守礼(1484—1555),字秉节,号南涧,山西人,明朝正德六年
(1511)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
1.“万壑怒生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
[答案] (3分)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怒”字赋予风以人的情态,
写出了狂风在群山万壑中奔腾的气势,突出了风的强劲。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赏析。(4分)
[答案] (4分)示例一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心系国家的巡抚形象。他重修关口
之志坚定,早出晚归,身涉险境,尽职尽责,为国操劳;诗人有豪情壮志,
不计辛苦,不慕名利,令人感佩。
示例二 诗人杨守礼想要修建固若金汤的赤木口关,让外敌无法入侵国土。
他是一个尽职尽责,不怕艰难,一心为国,不求回报的巡抚。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7分)
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
陆 游
抽架上书,得九域志 ,泫然有感
一事无成老已成,不堪岁月又峥嵘。
愁生新雁寒初下,睡起残灯晓尚明。
天地何由容丑虏,功名正恐属书生。
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舆图 泪自倾。
【注】 ①九域志:北宋历史地理名著,记载了当时的疆域政区等信息。②
舆图:地图。
1.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一事无成老已成”。(3分)
[答案] (3分)“一事无成老已成”中“一事无成”与“老已成”有着强烈的对比,
暗含了诗人因年事已高而功业无成的失望与遗憾。
2.“愁生新雁寒初下”中的“愁”与范仲淹见到“衡阳雁去”所生之愁有何不同之
处?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4分)“愁生新雁寒初下”的“愁”是因为诗人看到秋寒刚至、北雁南
飞的凄寒秋景,想到岁月流逝,自己却一事无成、报国无门,顿生英雄空老、
时不我待的家国之愁。而范仲淹见到“衡阳雁去”所生之“愁”是因为秋天到了,
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没有一点停留之意,借“雁”没有留恋之情,体现了边塞
环境的萧瑟荒凉,由此词人内心生发出思念家乡却因未能建功立业而无法回
去的矛盾心理。
【诗歌助读】一生中没有什么成就就已经年老,年华流逝,不堪重负。秋寒
刚至,北雁南飞,愁思生发,在晚上睡觉时,灯光还亮着。天地为什么容纳
那些丑陋的敌人?功名恐怕只属于文人。现在七十多岁了,心中仍有初心,
偶尔展望地图,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7分)
次子有闻捷韵四首(其三)
[宋]朱熹
孤臣残疾卧空林,不奈忧时一寸心。
谁遣捷书来荜户,真同百蛰 听雷音。
【注】 ①荜户:谦辞,指自己的家。 ②百蛰:各种冬眠的虫。
1.请你细读诗歌前两句中的关键词“孤”“残疾”“空”“忧”,并进行赏析。(3分)
[答案] (3分)这些词语渲染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奠定了本诗悲凉、
孤寂的感情基调,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
2.结合对诗歌的理解朗读这首诗,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读呢?请说明理由。
(4分)
[答案] (4分)我会先用悲伤低缓的语调朗读前两句,接着用高亢激昂的语
调朗读后两句。因为这首诗前两句描绘诗人独卧空林,忧国伤时的图景,流
露出诗人此时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后两句写诗人听到战胜的消息,此时他的
内心是激动的,应用高亢激昂的语调朗读。
【诗歌助读】我因残疾而卧躺在渺无人迹的树林中,奈何心中对国家战事仍
有一寸担忧。是谁来到我简陋的住处为我派送战胜的文书,听到这个消息就
像是众多冬眠的虫听到雷声一样,让我感到非常振奋和激动。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7分)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南宋]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
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
虽残,心未死!
【注】 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本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请找出四处并分析其作用。(3分)
[答案] (3分)“雪晓”“寒灯”“漏声”“月斜”,营造出了清冷凄凉的意境。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 (4分)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执着的为国献身精神,以及感慨功名未就、
日思夜梦求报国而不得的愤懑与无奈之情。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7分)
少年行(其二)
王 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 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注】 ①羽林郎:官名。②骠骑:即骠骑将军,官名。
1.赏析末句中“纵”“犹”二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案] (3分)“纵”“犹”二字点出少年英侠宁可战死、流芳千古,也不愿碌
碌终身的爱国之情和为国捐躯之义。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答案] (4分)这首诗写少年们怀着为国牺牲的豪情壮志,从军出征渔阳。
他们蔑视困难,蔑视艰苦,也蔑视死亡,充满了豪侠气概和英雄主义精神,
也表现了诗人渴望积极进取报效国家的志向抱负。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7分)
望阙台
[明]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注】 ①明嘉靖中,戚继光抗击倭寇,打击海盗,十年间屡立战功,基本
扫清倭夷。先后调任浙江参军、福建总督,这首诗就是作者任福建总督时所
作。望阙台,在今福建福清,是戚继光命名的一个高台。②宸銮:皇帝的住
处。
1.品析“十年驱驰海色寒”中“寒”字的妙处。(3分)
[答案] (3分)“寒”一语双关,在诗中既指苍茫清寒的海色,又从侧面突出
(或:暗示)抗倭斗争的艰难困苦。
2.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赏析诗的第三、四句。(4分)
[答案] (4分)诗人借景抒情,借“繁霜”似心头之血洒向千峰,染红秋叶,
表达了自己的忠君报国之情。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7分)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南安军》中的颈联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 (3分)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将祖国山河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
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写作手法1分,分析2分)
2.孟子关于“取义”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
[答案] (4分)文天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宁死不屈,认为死后也要为国家
尽忠才是“义”;被俘后,他决心绝食,死在家乡。
九、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7分)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B
A.首联“朝奏”与“夕贬”形成对比,表明获罪之快;“路八千”突出贬谪之地的僻远。
B.颈联运用设问手法,情景交融,表达诗人四海为家的豪情。
C.尾联照应诗题,既有暮年远谪的悲痛,又不乏凄楚难言的愤激之情。
D.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赏析。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表达了诗人对亲人
(国都)的深深眷恋,也体现出他被贬后的悲伤愁苦之情,且并未运用设问
手法,故B项表述有误。
2.“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4分)示例一 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又遭贬,但仍念念不忘为国效力
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示例二 表达了诗人一片忠心却获罪远谪的愤慨,表现了诗人甘为朝廷除弊
政的决心和勇气,也暗含对皇帝是非不分、忠奸不辨的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