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古诗词曲阅读分主题训练
专题一 古诗词曲阅读
主题六 咏物言志
2025年中考语文主题训练
一、[2024 滨州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7分)
秋词(其二)
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 人狂。
【注】 嗾(sǒu),指使狗时发出的声音,这里是“使”的意思。
1.请发挥联想与想象,描绘你从前两句诗中体会到的情境。(3分)
[答案] (3分)秋天来了,山明水净,夜来一场秋霜;第二天起来放眼望去,
秋染树叶色彩斑斓,红中透黄。
2.赏析“岂如春色嗾人狂”一句的妙处。(4分)
[答案] (4分)首先,诗人通过对比秋色和春色,强调了秋色特有的清雅和
宁静。其次,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春色拟人化,赋予它“嗾人狂”的能
力,使得这句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这种拟人手法不仅增加了诗
的艺术效果,也使得诗人对春色的否定态度更加鲜明。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
秋色的喜爱和对春色的否定,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加鲜明,意境更加深远。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7分)
东栏梨花
苏 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联系全文,说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 (3分)如雪般的梨花颜色淡淡,柳树已长得郁郁葱葱,柳絮飘飞的
时候梨花也已开满城。 烘托出春意之浓,春愁之深,加重了抒彩。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4分)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2分);也抒发
了诗人看淡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感情(2分)。
【诗歌助读】如雪般的梨花颜色淡淡,柳树已长得郁郁葱葱,柳絮飘飞的时
候梨花也已开满城。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
自清,又有几人能将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清澈明朗!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7分)
早 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 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 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
【注】 ①齐己早年热衷功名仕进,然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②孤根:
单独的根,指梅树之根。③素艳:洁白妍丽,这里指白梅。④应律:此处是
按季节的意思。⑤望春台:既指京城,又有“望春”的含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D
A.首联将梅花“孤根”独“暖”与万木“冻欲折”进行对比,描写出梅花不畏严寒
的品性。
B.颔联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绘了一幅清丽的雪
中梅花图。
C.颈联中“窥”字着眼梅花的素艳外貌,形象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
时惊奇的神态。
D.诗歌前三联的描写,由近及远,由虚而实,层次分明。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首联写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经受不
住寒气的侵袭,枝干简直要摧折了,而梅树却像独凝地下暖气于根茎,恢复
了生机;颔联写皑皑的白雪笼罩着山村乡野,昨夜一枝梅花傲雪欺霜绽开;
颈联写微风吹拂携裹着淡淡的幽香,素雅芳洁的姿态令鸟儿偷偷贪看。首联
虚拟,颔联突出“一枝”,颈联对“一枝”进行形象的刻画,由远及近,由虚而
实。D项中“由近及远”理解有误,故答案选D。
2.本诗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试分析尾联表达了哪些情感。(4分)
[答案] (4分)尾联既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美好希冀,希望它率先在望春台
绽放(2分),也表达出诗人虽怀才不遇但又不甘寂寞,对未来充满自信的
情感(2分)。
【诗歌助读】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枝干简直要摧折
了,而梅树却像独凝地下暖气于根茎,恢复了生机。皑皑的白雪笼罩着山村
乡野,昨夜一枝梅花傲雪欺霜绽开。微风吹拂携裹着淡淡的幽香,素雅芳洁
的姿态令鸟儿偷偷贪看。明年如果梅花还能按时绽放,希望它先开到人们喜
欢的望春台。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6分)
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1.诗中描绘了柳树哪两种生命状态?请简要概括。(2分)
[答案] (2分)①欢愉;②悲苦。
2.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全诗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案] (4分)诗歌前两句回忆春日盛景(柳树在春日生机勃勃)是虚写,
后两句展现此刻的凄凉是实写(2分),虚实对照,强烈抒发了对美好不再
的哀叹之情(2分)。
【诗歌助读】你曾经随着东风轻拂歌席舞筵,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人
们在乐游苑中游玩。又为何肯挨到秋天来啊,现在已是夕阳斜照,秋蝉哀鸣
的景象了。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7分)
寒 菊
[宋]郑思肖【注】
花开并不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 郑思肖:南宋末年爱图诗人,终身不降元朝。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之后。
1.本诗前两句体现了梅花怎样的品格?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 (3分)百花凋零之后,只有菊花傲霜拒风,独放光华,趣味无穷,
不与春天开放的百花争妍斗艳,体现了菊花不俗不媚的品性。
2.后两句诗化用了宋代朱淑真的《菊花》诗:“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
秋风”,作者改后带有了强烈的时代气息,结合情感谈谈你对作者用意的理
解。(4分)
[答案] (4分)“秋风”改为“北风”,喻指北方的侵略者,这首诗托物言志表
达了诗人坚守高尚情操、宁死不向元朝投降的民族气节及决心,表现了诗人
的清高自守。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7分)
南轩松
李 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1.本诗吟咏松树,为何颈联却写青苔?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 (3分)颈联通过写阴凉处生出的深绿青苔,侧面烘托了松树的高大
浓密和年岁之长。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的妙处。(4分)
[答案] (4分)运用夸张,突出孤松之高、诗人向往“直上数千尺”的凌云之
势,表现出诗人渴望施展凌云壮志的情怀。(或表达了诗人崇高的理想和远
大的抱负。)
七、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2题。(7分)
点绛唇·咏梅月
陈 亮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 瘦。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
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调还依旧。
【注】 ①陈亮:南宋爱国词人,力主抗金,一生为抗金事业奔走呼号,他
的激愤言论和爱国行动招致主和派的嫉恨,两次被捕入狱。②横枝:指横向
生出的梅枝。
1.上阙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其中的“情”具体指什么?(3分)
[答案] (3分)第一问:上片写月光映照着水边梅影,作者小坐窗前,幽情、
暗香交织融会。第二问:相思之情。
2.有人说,读了这首词后不觉暗香盈袖,从中备受鼓舞,请你结合画线句说
说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4分)
[答案] (4分)词人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最后一句“雨倨云僽倦,格调还依
旧”以疑问的方式结尾,用梅饱经摧残而品格依旧来表达自己屡遭打击而毫
不屈服的高洁品质。
【诗歌助读】整夜思念着远方的知音,在清澈的池水边,横斜着清瘦稀疏的
梅花影子。小窗外被月光照得如同白昼一样,那一缕缕情思、一阵阵暗香,
都透出在这幽静的夜晚。那清淡的月光,那疏梅的幽芳,将伴人进入梦乡,
梦中很可能见到远在千里外的长久思念的知音。你知道吗,纵然屡遭风吹雨
打的摧残,梅的品格还是依然如故。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7分)
白 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请发挥联想与想象,描绘你从诗歌第三、四两句中体会到的情境。(3分)
[答案] (3分)忽然在一夜之间,世间的白梅都齐齐绽放,清香四溢,弥漫
着整个大地,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春色。
2.这首诗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在写作目的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4分)两首诗词都是以梅自喻,借梅花的高洁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
合污(洁身自好),坚贞自守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