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21讲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21讲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11 08:1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15讲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
时空坐标
国民党
共产党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江西瑞金
开始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甘肃会宁会师
宁汉合流
济南惨案
皇姑屯事件
张学良改旗易帜
南昌起义
汉口会议
秋收起义
工农武装割据
“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九一八事变
华北事变
围剿红军
“攘外必先安内”
遵义会议
红军长征
西安事变
七七事变
1927
1931
1928
1930
1934
1935
1936
1937
▏←日本:局部侵华(1931.9--1937.6)→▏
(一)政治上:实行国民党专制统治。
1、1927年秋,“宁汉合流”,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一、国民政府前期的内政外交(1927~1937年)
宁汉合流
宁汉合流是指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合组。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另立南京国民政府,造成宁汉分裂。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消除了宁汉双方在反共问题上的分歧,使宁汉合流成为可能。7月24日,汪精卫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并同意迁都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进行改组,并发表宁汉合作宣言,宣布国民党完成统一。
2、国民党于1928年通过《训政纲领》和《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实行训政,实质仍是国民党专制统治。
1927年4月18日,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建立
1927年初迁到武汉,
武汉国民政府
1927年秋宁汉合流,南京国民政府
1932年
孙中山建立民国的程序: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
孙中山把建立民国的程序分为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宪政时期三个时期。
主张在军政时期施行军法,实行军事统治,既以兵力统一全国,又训练人民接受三民主义;
主张在训政时期施行约法,由政府派出经过训练、考试合格的人员,到各县筹备地方自治,并对人民进行运用民权和承担义务的训练;
主张在宪政时期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宪法颁布后,即“还政于民”,举行全国大选。民选政府成立,就是建国大功告成
1928年,蒋介石打出“以党治国”的旗号,宣布“统一军政”“实施训政”
以党救国
以党治国
以民治国
(1)、对苏联:敌对,停止对苏贸易,驱逐苏联侨民,宣布与苏断交。
(3)、对英美:依附,发起改订新约运动(1927年开始),缓和国内反帝情绪。(选必1第16课)
主要围绕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问题
(2)、对日本:
变化,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逐步转向抗日
3、外交上,反苏亲帝
4.选官(选必1第6课):
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
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公务员选任由考试院负责;
1929年公布《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但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等现象无法禁绝
一、国民政府前期的内政外交(1927~1937年)
一、国民政府前期的内政外交(1927~1937年)
(二)军事上: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
1、时间:1928年。
2、概况:日本制造“济南惨案”;张作霖决定退回东北;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张作霖;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3)结果:国民党形势上统一了全国 。
东北易帜
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东北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此举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国民政府基本完成“形式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
思考:为什么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①新军阀半独立
②国民政府内部派系明争暗斗
③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④存在着大量的帝国主义势力
发展
状况
迅速萧条
19世纪
六七十年代
产生
初步发展
开始兴起
1895
短暂春天
甲午战后
民国初年
一战期间
沉重打击
较快发展
陷入困境
重获新生
1912
1919
1927
1937
1949
1956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全面抗战
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
三大改造
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的黄金十年(1927-1936年)
一、国民政府前期的内政外交(1927~1937年)
(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的发展
(1)条件
政府 ①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
②1935年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民间
【知识链接】选必1第15课 币制改革
(1)背景:
①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美国大量收购白银,导致白银外流;
②国内货币制度混乱
(2)影响
①积极:
②消极
强化了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
③1935年进行法币改革: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银元流通,白银收归国有
④:改订新约和关税主权自主运动的推动。
①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
②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
A.货币现代化(进入纸币时代)
B.遏制白银外流,暂时得以缓解国民经济危机
C.国民政府能够集中财力,为抗战胜利提供经济保障
【概念补充】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
其内容有八条,即提倡征工、振兴农业、鼓励垦牧、调节消费、振兴工业、开发矿产、流畅货运、调节金融。
一、国民政府前期的内政外交(1927~1937年)
(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的发展
东北易帜
当时中国人如此地投入其心力于国家建设,并不是由于当时国民政府有系统、有计划的规划,毋宁是由于中国人寄望于一个新的全国性政权不同于北洋政府及一些地方割据势力,大家盼望这一个新政府能执行孙中山承诺的理想及其描述的愿景。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我的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买国货。
——“火柴大王”刘鸿生
(2)表现
(1)轻工业迅速发展;
(2)重工业和新兴化学工业获得了一定程度
的发展;
(3)工业生产总值超历史水平。
(3)影响
(1)积极:
促进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
(2)消极
官僚资本迅速膨胀并居于垄断地位,压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较快发展≠健康发展
一、国民政府前期的内政外交(1927~1937年)
(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的发展
概念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垄断性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而形成的资本形式;凭借国家权力迅速敛财,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
特点 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垄断性
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具有买办性
与本国封建势力相结合,具有封建性
影响 具有一定的现代性、但压制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是反动的经济。新中国成立后立即没收。
【知识拓展】官僚资本
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后被宋子文乘人之危,强迫低价收买
(一)政治上:形式统一;专制统治;一党独大
代表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利益,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
建立全国性特务系统,推行保甲制度,镇压和控制人民。
(二)经济上:
官僚资本崛起,强取豪夺,民族工业在夹缝中发展。
(二)外交上:
英美等列强在华仍拥有大量政治、经济等特权;
发起改定新约运动,反苏亲帝,逐步转向抗日。
(四)军事上:建立庞大军队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围剿”红军)。
(五)其他:1928年组建国立清华大学,迅速发展为全国高水平大学。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颁布《古物保存法》。
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条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总结: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一)中共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1927.8.1
南昌起义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1927.8.7
八七会议
内容:
①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②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③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④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
指明前进方向
1927.9
秋收起义
进攻长沙途中受挫
失败
思考:以上运动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的革命路线是什么?
城市中心革命论:通过一省数省的发动,尤其是通过城市暴动,夺取全国政权。
城市中心革命论在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基础:资义经济薄弱,自然经济占主导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薄弱,农民阶级力量强大
政治特点: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地区
二、革命的新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二)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1927.9.19
文家市决策
放弃攻打长沙,向山区进军,工作重心:城市 农村
1927.9.29
三湾改编
“支部建在连上” “官兵平等”,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927.10
井冈山根据地开辟
新道路
1928.4
井冈山会师
成立工农红军第四军
1929.12
古田会议
党对军队的军队领导;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1931.11
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中共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初步尝试
我们当前力量还小,还不能去攻打敌人重兵把守的大城市,应当先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保存力量,发动农民革命。我们现在好比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反动派好比一口大水缸,但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一定要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
学苏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井冈精神: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坚定信念。
二、革命的新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1)内容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主要形式)、土地革命(中心内容)、根据地建设(战略阵地)三者结合起来。
(2)原因
①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②反革命力量集中在大城市,在农村统治相对薄弱;
③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必须深入农村;
④国民革命的影响。
(3)著作
1930年1月5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28年10月5日《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928年11月25日《井冈山的斗争》
二、革命的新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二)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农村根据地
中心内容
主要斗争形式
物质基础和依托
保证
保证
依托
依托
党的领导(前提)
动力
动力
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理论)
(4)意义:
①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②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
③ 积累政权建设的经验。
④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革命道路。
(二)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2、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实践(成果)
(1)党的领导
1929.12古田会议: 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2)武装斗争
1930年至1933年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四次“围剿”
(3)土地革命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实质: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影响: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极大提高;有利于巩固工农苏维埃政权。
(4)根据地建设
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工农革命政权(瑞金)
二、革命的新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政治建设:
发展生产—打破国民党的封锁
经济建设:
新道路(路在农村)是否得到党内支持?
1928年6月18日中共六大,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意义,第一次公开承认中国革命未到直接革命的形势,大会仍然坚持苏维埃革命模式。
1930年10月30日第一次明确提出要以农民运动来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城市的思想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方针开始成为共产党自上而下的共同使命。
1930年5月24日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我被免去政治局和党的前委的职务。湖南省委也攻击我们,说我们是‘枪杆子运动’。尽管这样,我们仍然在井冈山把军队团结起来了,深信我们执行的是正确的路线。” ——毛泽东
选择偏离,是一种勇气
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炮声已近,中央苏区却“内斗”正酣。政治上,发起所谓“罗明路线”斗争,矛头针对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军事上,博古和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李德控制了红军的指挥权。……(李德)这个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过3年和只有街垒巷战经验的顾问,不问中国国情,也不顾战争实际情况,只会凭着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坐在房子里按地图指挥战斗。……博古、李德反对“诱敌深入”,命令红军全线出击,企图“御敌于国门之外”,犯了冒险主义错误。
——人民网-党史频道-第二讲 独辟蹊径的革命
中共党内“左”倾错误:中共内部出现分歧,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
(1)根本原因:“左”倾思想在党中央占据统治地位
1.红军长征的原因:
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军事冒险主义消极防御思想
王明
三、伟大的战略转移:长征(1934---1936)
(2)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左”的表现 :
进攻中的冒险主义
防御中的保守主义
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吴起镇
1936、10三军会师
2、过程
(3)转折:遵义会议
①召开:
②主要决议
③意义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军事
政治
思想
确立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结束“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开创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解决重大问题的先河
挽救红军
挽救党
挽救中国革命,幼稚→成熟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长征的历史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鼓舞广大群众;
(3)长征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从幼稚走向成熟 (1927-1937)
国民革命失败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认识武装斗争
的重要性
“农村包围城市”
“工农武装割据”
被迫长征
独立自主解决问题
八七会议
城市失败
反“围剿”失败
遵义会议
从幼稚走向成熟
长征的胜利
转危为安
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国民党
共产党
宁汉合流

济南惨案
5.3
皇姑屯事件
6.4
张学良改旗易帜
12.29
南昌起义
8.1
汉口会议
8.7
秋收起义
9月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0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江西瑞金
11月
工农武装割据
“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形式统一
九一八事变
9.18
华北事变
围剿红军
“攘外必先安内”
开始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10月
遵义会议
1月
甘肃会宁会师
10月
红军长征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27-1937)
西安事变
12.12
七七事变
7.7
1927
1931
1928
1930
1934
1935
1936
1937
基本特点是:
1.国共两党、两个政权的对立斗争。
2.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阶段小结
(1)中国国民革命军(八一南昌起义)
(2)中国工农革命军(秋收起义)
(3)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根据地时期)
(4)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新四军(全民族抗战时期)
(5)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战争时期)
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时期派出军队)
“八一”南昌起义军装
国民革命军青灰色制式服装
秋收起义
工农革命军(即红军),红袖章
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油画形象
穿着八路军军服并佩戴军衔标志的周恩来同志
淮海战役中指挥作战的粟裕
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名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