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
一、单选题
1.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甲和乙 D.丙和丁
2.如图甲、乙是用某款具有拍照功能的手机先后拍下同一辆小车的两张照片(设摄像头焦距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拍摄镜头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B.拍摄第二张时摄像头离小车远些
C.在拍摄时成像的特点为正立、缩小的实像
D.两次拍摄时,摄像头离小车的距离都在二倍焦距以外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恰能成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规律成像的
B.将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处,向左移动光屏到65cm刻度处,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C.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透镜
D.蜡烛、凸透镜位置不动,更换一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只向左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烛焰清晰的像
4.下列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中倒影”和“立竿见影”中的“影”都是虚像
B.人通过望远镜观看到的远处景物是景物的实像
C.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D.用照相机拍摄照片,镜头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5.某凸透镜的焦距是 20 cm,将物体放在距离焦点 8cm 的地方,所成的像( )
A.一定是实像 B.一定是虚像 C.一定是缩小的像 D.一定是放大的像
6.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
A.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当u=7cm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2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D.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5cm以内
7.如上图所示,小金通过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关灯”两字是放大的虚像
B.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4cm
D.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2cm
8.如图是眼睛的成像原理,下列关于眼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总是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B.近视眼是因为正常距离的物体所成清晰的像在视网膜前方
C.近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要佩戴凸透镜矫正,看近处的物体时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虚像
9.下列关于几种光学成像的成像情况图示正确的是( )
A. 小孔成像 B. 平面镜成像
C. 投影仪成像 D. 放大镜成像
10.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适当位置,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测出物距u和像距v,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物距u/cm 60 40 30 24 20
像距v/cm 20 24 30 40 60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30cm
B.从第1次实验到第5次实验,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倒立的像
C.第5次实验时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D.第1次实验基础上,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紧贴透镜的位置处放一个近视镜片,向左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11.如图,智能手机一般配置多个摄像头,以便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均能在手机内部固定的图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关于手机摄像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图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B.拍照时,挡住镜头的一部分,会使图像传感器上的像不完整
C.拍摄距手机较近的物体时,手机将调用焦距较大、会聚能力较弱的长焦镜头
D.拍摄距手机较近的物体时,手机将调用焦距较小、会聚能力较强的微距镜头
12.新冠疫情期间,不少学生用手机上网课,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患上近视眼。图中关于近视眼及其对应完成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二、填空题
13.生活中随处可见摄像头,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摄像头拍摄实景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人在靠近摄像头的过程中,人所成的像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常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是:这时叶面上的水珠相当于 镜,它对光具有 作用,使叶子的温度升高,而将叶子烧焦。
15.显微镜主要的构造是物镜和目镜,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观察微小物体时,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成一个 放大的实像,这个像刚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经过目镜的折射,可以得到一个正立 放大 像
16.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要爱护自己的眼睛,长时间用眼姿势不对,容易患上近视眼,如图所示的 (选填“甲”或“乙”) 是近视眼看远处物体的成像情况,应戴 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17.正常眼睛观察近距离物体的明视距离约为。小刚看书时,把书本放在眼睛前处,为了看清书上的文字,晶状体将会变厚,焦距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长此以往,就可能会形成 (选填“近”或“远”)视眼。
18.在光学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其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成实像的是 ,成等大像的是 (填写序号)。
19.现有五种光学元件: A.平面镜;B.凹面镜;C.凸面镜;D.凹透镜;E.凸透镜,把下列器材所使用的上述光学元件填入相应的空格内.潜望镜 ;探照灯 ;投影仪 ;汽车观后镜 ;放大镜 ;试衣镜 .
三、实验题
20.小琳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为了准确的知道凸透镜的焦距,小琳找到了平行光源,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器材处于如图乙所示位置时,“F”形光源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 的实像。
21.小明用焦距为10.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2)当各器材位置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成烛焰清晰的像,此时烛焰的成像特点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3)实验时,若用一张纸片遮住了凸透镜的上半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
(4)小华将一副老花镜的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若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仅将光屏向 端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即可重新成烛焰清晰的像。
(5)做完实验后,将凸透镜平放在物理课本封面上,通过透镜看到书名《物理》的“物”字形状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近视眼是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在视网膜前成像,需要佩戴凹透镜,发散作用,刚好在视网膜上成像,故甲、乙正确,C 选项正确。
故选C。
2.D
【详解】A.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故A错误;
B.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甲乙两图比较,乙的像大,所以乙的物距小,所以拍摄第二张比拍摄第一张摄像头离小车近一些,故B错误;
C.手机拍摄时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甲乙两图都是照相机的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摄像头离小车的距离都大于二倍焦距,故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A.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此时物距等于15.0cm,像距等于30.0cm,将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处,即物距变为30.0cm,由于光路具有可逆性,所以像距为15.0cm,即向左移动光屏到65cm刻度处,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远视镜片是凸透镜,可以使光线会聚,提前成像,所以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蜡烛、凸透镜位置不动,更换一焦距较小的凸透镜,相当于增大了物距,则像距会变小,只向左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烛焰清晰的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C
【详解】A.“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立竿见影”中的“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是光线不能达到的位置,不是虚像,故A错误;
B.人通过望远镜观看的远处景物时,由物镜先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再由目镜放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眼睛看到的是景物的虚像,故B错误;
C.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用光屏承接;虚像是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不能用光屏承接,故C正确;
D.用照相机拍摄照片,镜头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C。
5.D
【详解】透镜的焦距是 20 cm,将物体放在距离焦点 8cm 的地方,有两种可能:若物体在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距焦点 8cm ,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若物体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距焦点 8cm ,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两种情况都成放大的像。
故选D。
6.D
【详解】A.由图可知
u=v=2f=10cm
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则
f=5cm
故A不符合题意;
B.当u=7cm时
2f>u>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不符合题意;
C.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20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C不符合题意;
D.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应该小于焦距,即在5cm以内,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A
【详解】由图可知,像是正立的,所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于该凸透镜焦距为12cm,所以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2cm,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B
【详解】AB.近视眼是因为眼睛晶状体对光的会聚能力过强,看远处物体时,将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方,所以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故A错误,B正确;
C.近视眼应该佩戴凹透镜,使进入眼睛的光线变得发散一些,延迟会聚,使物体的像呈现在视网膜上,故C错误;
D.远视眼是晶状体对光线会聚能力较弱,近处物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后,视网膜上呈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但是不清晰,所以需要佩戴凸透镜,会聚光线,让像会聚在视网膜上,故D错误。
故选B。
9.D
【详解】A.小孔成像时,成倒立的实像,图中是正立的实像,故A错误;
B.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物体在水平面镜中成像,像和物体关于水平面镜对称,而图中像和物体关于水平面镜不对称,故B错误;
C.投影仪的原理: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图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像距不正确,故C错误;
D.放大镜的原理: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图中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在凸透镜的同侧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正确。
故选D。
10.B
【详解】A.当u=v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时
u=v=2f=30cm
所以f=15cm,故A错误;
B.从第1次实验到第5次实验,物距都大于焦距15cm,所以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倒立的实像,故B正确;
C.第5次实验时,u=20cm,大于1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故C错误;
D.第1次实验基础上,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紧贴透镜的位置处放一个近视镜片,近视镜是凹透镜制成的,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需向右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故D错误。
故选B。
11.D
【详解】A.物体在图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拍照时,挡住镜头的一部分,光透过剩下的镜头仍然会成完整的像,只是所成的像较暗,故B错误;
CD.拍摄距手机较近的物体时,物距较小,为了使物距大于2倍焦距,手机应调用焦距较小、会聚能力较强的微距镜头,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B
【详解】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太长,来自远方的光在视网膜前便会聚了,甲图表示的是近视眼的成因,所以应佩戴凹透镜,先将光线发散一下,使像成在视网膜上,丁图是对应完成矫正的原理图。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3. 实 变大
【解析】略
14. 凸透 会聚
【详解】[1][2]圆形的小水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使平行的太阳光会聚在一起,会聚点的温度较高从而使叶片被烧焦,所以如果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常常会把叶子烧焦。
15. 凸透镜 倒立 虚
【详解】[1][2][3]由显微镜的特点可知,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显微镜的物镜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的作用;显微镜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16. 甲 凹
【详解】[1]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面,则图甲是近视眼看远处物体的成像情况。
[2]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用于矫正近视眼。
17. 变小 近
【详解】[1][2]把书本放在眼睛前 15cm 处,晶状体的曲度变大,焦距变小,长此以往,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变弱,看远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
18. ③ ④ ①④ ②
【详解】[1][2][3]①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②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的虚像;③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放大的虚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放大的实像;综上分析: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③ ④;成实像的是①④;成等大像的是②。
19. A B E C E A
【详解】潜望镜主要是利用光的反射改变光路图,故使用的光学器件为平面镜选A;探照灯主要作用是使点光源射出平行光线,当把点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时,反射光线就是平行光线,故选B;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而工作的,故选E;汽车观后镜为了扩大视野,也就是利用反射使光线发散,起到发散作用的面镜为凸面镜,故选C;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选E;试衣镜利用平面镜成像成等大的虚像,故选A.
20. 放大
【详解】(1)[1]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焦距
f=20.0cm 10.0cm=10.0cm
所以焦距为。
(2)[2]由图知,像距大于物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1. 同一高度 照相机 能 左 A
【详解】(1)[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2)[2]由图得,像距小于物距,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此时烛焰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
(3)[3]实验时,若用一张纸片遮住了凸透镜的上半部,光线经过凸透镜的下半部分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成像的光线较少,像较暗。
(4)[4]老花镜是凸透镜,对光线由会聚作用,可以使像变近,小华将一副老花镜的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若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仅将光屏向左端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即可重新成烛焰清晰的像。
(5)[5]做完实验后,将凸透镜平放在物理课本封面上,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凸透镜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即通过透镜看到书名《物理》的“物”字形状是下图中的A,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