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1《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1 09:2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五月 / 南方 / 绿油油稻浪疯长的季节 / 大地的心停止了跳动
长沙街头 / 吃过中饭的市民 / 和老天 / 用一场雨 / 为您送行
和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者 / 把自己归为一粒种子 / 种在每个人的心里 / 在大地上写诗的人 / 带着禾下乘凉梦想 / 成为最亮的星
请允许我与众多的禾一起 / 以金黄稻穗的形象 / 低头 / 向您致敬
大地上的写诗人——罗筱
课堂导入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阅读文本,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会概括典型事件、人物品质。
审美鉴赏与创造:
掌握用细节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习袁隆平不断创造、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各行业领军人物展
情景任务
为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同学们关注各领域的领军人物,为高一学生提供选科指导,为高二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为高三学生提振信心,我校计划校运会期间举办各行业领军人物展。同学们将负责“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展示板块。
人物通讯
检查预习
以新闻人物为报道对象,通过新闻人物的行动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通讯形式。
人物通讯是一种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的新闻体裁。
任务一:
概括典型事件,寻其迹。
文章具体写了袁隆平的哪些典型事例?这些典型事例分别突出了袁隆平的怎样的品质或精神?
快速浏览文章,按时间顺序概括典型事例,概括人物精神,完成表格。
学习任务一:概括典型事件,寻其迹。
小组合作:梳理文本,概括主要事迹及精神品质。
小标题 典型事件 人物精神
(一)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二)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三)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四)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①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
1992年袁隆平用事实反驳了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
热爱工作,无私奉献
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目标远大,不断进取
②1961年袁隆平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任务二:
品读细节描写,悟其神。
一篇好的人物通讯,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会产生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
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学习任务二:品读细节描写,悟其神。
细节描写
请大家快速寻找文中的细节描写,并作赏析。
人物细节描写
外貌、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①通过细节描写,真实且细致地刻画了袁老扎根农田、挥洒汗水的形象。
②“跨”“迈”“蹲”“翻”等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袁隆平在试验田工作的情形。
③表现了他工作时的认真严谨、一丝不苟。
学习任务二:品读细节描写,悟其神。
“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①“敏锐”“屏气静神”“欣喜”三个极富感染力的词语,准确无误地描绘出袁隆平在发现雄性不育植株时的激动心情。
②“停留”“伸出”“抚摸”三个动词更是详尽地突出了他工作认真专注、观察严谨细致、科研一丝不苟的个性。
学习任务二:品读细节描写,悟其神。
袁隆平形象
袁隆平是一位扎根农田,不断探索,专注敬业的实践者;
袁隆平是一位敢于挑战,坚持真理,严谨认真的研究者;
袁隆平是一位勇于担当,实事求是 ,甘于奉献的捍卫者;
袁隆平是一位心怀天下,情系世界,不断进取的寻梦者。
任务三:
对比同文异题,点其睛。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部编版和粤教版的小标题,你认为哪一个好
部编版
粤教版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求实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学习任务三:对比同文异题,点其睛。
比较一下部编版和粤教版的小标题,你认为哪一个好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01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02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03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04
科学态度
学术品格
道德操守
理想志向
作用:小标题的结构,体现布局谋篇的精细、巧妙。
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句精妙、结构工整;
内容深刻、突出主题;形式灵动、富于文采。
赏析标题
别梦依稀咒逝川 ,
故园三十二年前 。
红旗卷起农奴戟 ,
黑手高悬霸主鞭 。
为有牺牲多壮志 ,
敢教日月换新天 。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
七律 到韶山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
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
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
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
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
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
高兴地看到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
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译文】
① 采用正副标题的形式。
② 正标题引用毛泽东诗句,富有诗意,增强文章文学性。
③ 副标题交代了主人公及其身份,并表明文章的新闻体裁。
④ 正副标题结合使用,使标题承载的内容更丰富。既突出了袁隆平在研究、培育杂交水稻方面的卓越成就,又表达了对他的赞美之情。
赏析标题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任务四:
创作人物展板,诠其情。
一面好的展板一定是图文并茂的,这样一张图片大家觉得用怎样的标题合适呢?
学习任务四:创作人物展板,诠其情。
【禾下乘凉梦】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人间一粒种,天上一颗星”,袁隆平一辈子躬耕田野的成就,永远镌刻在这辽阔大地上。
学习任务四:创作人物展板,诠其情。
【禾下乘凉梦】如今怎么样了?
2021年9月,在位于长沙县的稻作公园内,就有这样一片巨型稻谷,“平均身高”超过了1.8米。同月,15亩“巨型稻”在重庆市长虹村试种成功。平均每蔸水稻植株高2米左右,是水稻中的“巨人”。巨型稻下,动物们遮阴避凉,惬意体验袁隆平梦中的“禾下乘凉”。
他进入了梦乡,那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他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人民日报》
小时候我们词不达意,长大后我们心不由衷,真正的离别,不是桃花潭水,也不是长亭古道,而是在同样洒满阳光的早晨,有的人永远留在了昨天。
课堂延伸
袁老虽逝,但精神长存!
他播撒下的每一粒种子在海内外努力地生长、结穗、增产,人们对袁老的思念也有增无减。
袁老,您一生守望稻田,把稻香送给全世界。
每年的风吹稻香
我们都会想起您!
总结主题
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
展现了
文章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
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
从近两年的劳动模范中挑选一个挖掘他的典型事迹。为其中一人写一篇人物通讯或制作一张人物卡片。
要求:既要呈现出劳动模范的主要事迹,又要与劳动模范得到的荣誉称号相符合。文字简短,富有文采。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