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邹城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之《项脊轩志》课件(28张ppt)+教学设计(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邹城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之《项脊轩志》课件(28张ppt)+教学设计(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01 13:44:57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文人学者的书屋陋室--刘禹锡--志行高洁,安贫乐道
老学庵--陆游--生命不息,学而不止
七录斋--张溥--七抄七毁,勤奋刻苦
聊斋--蒲松龄--采自民间,整理成文
北望斋--张恨水--寄托希望,怀念故乡
四步斋--赵丽宏--四步蜗居,自得其乐
静虚村--贾平凹--心静如水,虚怀若谷 项脊轩志归有光学习目标1、梳理积累文言现象。
2、品味细节,体会真情。初读,走近文本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解释实词1.凡再变矣
2.一日,大母过余曰
3.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4.多可喜,亦多可悲
5.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6.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1.凡再变矣----再拜
2.一日,大母过余曰---《过故人庄》
3.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画虎不成反类犬
4.多可喜,亦多可悲---可歌可泣
5.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6.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1.上下文语境推断法
2.联想推断法(所学课文/成语/词语)虚词用法1.而
①客逾庖而宴( )
②呱呱而泣( )
③余扃牖而居( )
④某所,而母立于兹( ) 虚词用法2.之
①三五之夜( )
②先妣抚之甚厚( )
③顷之,执一象笏至( )
④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⑤儿之成则可待乎( )
⑥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翻译句子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2.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4、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古汉语动量(动作行为的数量)的表示法:
数词+动词。品读—体悟真情作者善于选取家庭生活小事、平凡场景,抓住细节,表现人物音容笑貌,寄托自己的深情。试找出你最欣赏的细节场面,分析表达的人物情感。要求:
①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②有感情地读出这些句段。
③推举出中心发言人。先 妣先大母亡 妻余泣,妪亦泣。长号不自禁庭有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伉俪情深表现?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从这些生活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婚后二人生活富有情趣,非常的温馨,感情很真挚。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当年的项脊轩是那样的窄小破旧,但作者却兴趣盎然,亲自修葺和美化;而今屋坏却不修,自然是物虽在人已亡,睹物思人,对亡妻的无限思念和伤感,深寓其中。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
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修改:
妻已仙去多年,每每想起,直叫人痛彻心扉,肝肠寸断!
你更喜欢那种结尾?为什么?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一、即景抒情,乐景抒哀情 。借枇杷树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树在,人亡!这种悲痛随着时间酿造,越发得深沉。删去枇杷树?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二、 时光流逝,亲人的音容犹在眼前,叮嘱犹在耳边,责任依然沉重。可如今,过了而立之年,自己还是功业无成,家业难兴,怎能让人不黯然神伤,柔肠寸断!删去“亭亭如盖”?走近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从小立志澄清天下,振兴家业,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
8岁丧母,23岁娶妻,27岁时丧妻。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三、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壮志难酬、仕途坎坷的辛酸。 “今”又如何?对妻子无尽的思念一棵枇杷树,蕴含着作者对亲人无尽的愧疚一棵枇杷树,蕴含着作者士大夫无尽的辛酸一棵枇杷树,蕴含着文人士大夫的生命悲歌! 此意境人人所有,此笔妙人人所无,而所以成震川之文,开韩柳欧苏未辟之意。----钱基博(民国古文学家 题都成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古人的评价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清?黄宗羲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怛之思溢于言语之外,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明?王锡爵悲欣交集项 脊 轩志喜悲先妣早逝大母亡故夫妻永诀读书之乐叔伯异爨谢谢大家!姓名
王秀芳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三
邮件
单位
邹城市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项脊轩志
一、教材分析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一篇有名的散文,它取材于生活中的凡人琐事,“每于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这种于细微处见真情的抒情散文蕴藏着的巨大的美学价值,历来为人交口赞誉。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作者的理解感悟仅仅停留在表面,如何通过诵读、品悟关键词,体会藏在作者心底深深的留恋与辛酸,是本节的课重点难点。
三、教学目标
1、诵读梳理,掌握文言现象
2、品味细节,体会真情感情。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博客浏览相关阅读资料。
2.PPT课件,展示重点
3.插入视频《情归项脊轩》,感悟情感。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激情导入
书斋与名人
?
PPT展示
初读:走进文本
文言知识诵读与检查
小组活动质疑
PPT展示和课前资料查阅
悟读:体悟真情
情感的喜与悲
诵读,小组交流
PPT展示和课前资料查阅
美读:欣赏语言
庭有枇杷树的修改与妙处
诵读
PPT展示和课前资料查阅
?
?
?
?
?
?
?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节课我本着“朗诵与品悟相结合”的原则设计,通过”初读感知——悟读探究——美读体味”几个环节,层层深入,使整节课贯穿了“诵读教学”“鉴赏教学”“情感教学”等教学理念,其中”诵读教学”贯穿始终。
????课堂教学就应有充分的师生互动,在这里教师作为搭戏台的形象出现,学生才是整个戏的主角,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符合新课程教学的理念。
????教学中,技术支持多样。音频、视频等信息资料,也有助于他们的学习,更好地理解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运用互联网有助于拓展视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