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小儿垂钓》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按拼音写汉字
péng tóu______ méi tái______jiè wèn______
答案:蓬头|莓苔|借问
解析:
分析: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借问:向人打听。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准确书写汉字,有些字容易写错,特别是“蓬、莓”这两个字的书写,不要写错。
2、多音字组词
少shào_______ shǎo_______都dū_______ dōu_______
答案:少年|少数|都城|都是
解析:
分析:少:[shǎo]数量小的,与“多”相对:多~、~量、~许。[shào] 年纪轻或年轻人:~年、~女、~壮(年轻力壮)。都:[dū]大都市:~市、~会、通~大邑。[dōu]全,完全:~要、功课学得~不错。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多音字的理解,读音不同,意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如:少:[shǎo] (少数) ,[shào] (少年);都:[dū](都城),[dōu] (都是),平时读课文或说话要注意区别。
3、我是拼音小能手
鱼惊_______ 应人_______ 垂纶_______
答案:yú jīng|yīng rén|chuí diào
解析:
分析: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应:回应,答应,理睬。
点评:理解词义,读准字音,会用这些词语造句,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蓬头稚子学垂纶,_____________。
答案:侧坐莓苔草映身
解析:
分析: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点评:现代指一个文字所具有的含义、意思。也可以通常指一个字有几种意思,同“字意”。通常指一个字有几种意思。
5、写出反义词
侧—_______ 借—_______ 遥—_______
答案:正|还|近
解析:
分析:
点评:词义:包括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个词的最初的含义称作本义。以本义为出发点,根据它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特点,词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若干个与本义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意义,这就是词的引申义。词义的性质包括概括性、客观性和民族性。
6、形近字组词
蓬_____ 怕_____
缝_____ 拍_____
答案:蓬头|缝制|害怕|拍打
解析:
分析:蓬为草字头,缝为绞丝旁,这两个字为形近字,要注意区分,不要弄混;怕为竖心旁,拍为提手旁,这连个个字为形近字,要注意区分,不要弄混。
点评:字形指个别字元的外形、形体、写法。学生在书写时要注意辨认形近字和同音字,不要弄混。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而形近字的含义却不一样。解释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特点形近字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
7、解释下列词语
①蓬头___________________②鱼惊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形容小孩可爱|鱼儿受到惊吓
解析:
分析:蓬头:形容小孩可爱。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点评:词义:包括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个词的最初的含义称作本义。以本义为出发点,根据它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特点,词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若干个与本义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意义,这就是词的引申义。
8、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招手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侧坐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他热情地向观众们招收|我侧坐在板凳上。
解析:
分析:招手:举起手来上下摇动,示意叫人过来或表示打招呼。侧坐:旁边的座位。
点评:造句,是指用词语组织句子。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
9、给加点字注音
蓬头_____ 锥子_____ 借问_____
答案:péng|zhuī|jiè
解析:
分析:蓬: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中心黄色,叶似柳叶,子实有毛。锥:一头尖锐,可以扎窟窿的工具:~子。借:暂时使用别人的财物等:~用。
点评:理解词义,读准字音,会用这些词语造句,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10、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①他见义勇为的行为,让我们深受感动。_________________
②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他见义勇为的行为,不能不让我们深受感动。|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不是没有道理的。
解析:
分析:把肯定句改为否定句非常简单,直接在表示肯定的词语前加否定词即可。如果说肯定句是数学中的正数,否定句是负数,那么双重否定句就是“负负相乘得正”,双重否定句不仅可以表达肯定的意思,而且,其肯定的语气较原来更加强烈,“不得不”、“怎能不”、“非不”、“不能不”等。
点评:句式的变换只要根据各种句式的结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变换后语句通顺,符合要求即可。
11、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_____________
②妈妈不小心摔坏了小芳的文具盒。_____________
答案:雨水把我的衣服淋湿了。|妈妈不小心把小芳的文具盒摔坏了。
解析:
分析:陈述句与“被”、“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效果也有差别。把字句: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例:武松)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例:老虎)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
点评: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如果有第二人称,改为具体人称。 改换标点符号。冒号与逗号互换,去掉或加上双引号。适当的调整词语,使语句通顺。 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
1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受宠_____ 惊涛_____ 摇摇_____
答案:若惊|骇浪|晃晃
解析:
分析:受宠若惊:宠:宠爱。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惊涛骇浪:涛:大波浪;骇:使惊怕。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摇摇晃晃:左右摇摆,不稳定。
点评: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13、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春天一到,冰就化开了。______________②你不能这样做。_______________
答案:春天一到,冰不就化开了吗?|你怎么能这样做?
解析:
分析: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
会等)。(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点评: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 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改变标点符号 ,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
14、文学常识填空
胡令能(785-826年),___诗人,隐居___(河南中牟县)。唐贞元、元和时期人。
答案:唐代|圃田
解析:
分析:胡令能(785-826年),唐诗人,隐居圃田(河南中牟县)。唐贞元、元和时期人。
点评: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15、解释加点词语
路人借问________________遥招手,怕得鱼惊_________________不应人。
答案:向人打听|鱼儿受到惊吓
解析:
分析:借问:向人打听。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点评:
16、查字典
“路”按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部,再查_____画,组词_____
答案:足|6|路人
解析:
分析:“路”按音序查字法应查足部,再查6画,组词怎样才能迅速而准确地从字典中找到这个字呢?这里向你介绍三种最常用的查字法。一种是音序查字法。另一种是部首查字法。还有一种是笔画查字法。
点评:阅读时如果碰到某个字,只知道它的读音而不了解它的意义,或只知道它的字形而不知道它的读音和意义,作文时如果要用到某个字,只知道它的读音而忘记了写法,这时就要靠工具书的帮助。
17、扩句
①字典是朋友和老师。______________②我不能忘记关爱。______________
答案:字典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我不能忘记老师的关爱。
解析:
分析:扩句,又称扩写,顾名思义,与缩写刚好相反,它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的或课文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点评:扩句不能另加主干,如主语“我”不能变成“我们”或“我和某某”。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18、缩句
①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____________②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____________
答案: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不能退缩。
解析:
分析: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主干也就是主语谓语宾语。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点评: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缩句只能压缩掉次要成分,如果是属于主要成分的词语,也不能压缩掉。
19、默写《小儿垂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解析:
分析: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点评:这道题考察的是学生对诗文的掌握,学生在平时,要多注意课下注释,这样就很容易被送诗文了。
20、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人们怎么不希望车子能停下来,不希望时间能停下来?________________
②人难道可以没有一点精神吗?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们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人不可以没有一点精神。
解析:
分析: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将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即有“不”去“不”;无“不”加“不:。将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点评:把一种句子结构转换为另一种结构来表达同一意思的做法,称为句型的转换。下面我们重点介绍简单句句型的转换、复合句和并列句句型的转换以及简单句和复合句的互换。掌握和了解这些转换对提高同学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21、翻译下列句子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解析:
分析: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翻译成现代文是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二、阅读理解题
22、仔细读课文,说说那一句是写小孩钓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蓬头稚子学垂纶
解析:
分析:诗文第一句“蓬头稚子学垂纶”写小孩钓鱼。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
点评:这道题考察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诗文的意思,这样就很容易解答此题了。
23、仔细读诗文,说说小孩钓鱼时发生了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人来问路。
解析:
分析:小孩钓鱼时有人来问路。
点评: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24、阅读诗文,回答
当有人问路时,小孩什么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做出不出声的手势,并环视四周。
解析:
分析:当有人问路时,小孩做出不出声的手势,并环视四周。
点评:这道题考察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学生在把握好作者的写作意图的基础上,通过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就很容易回答了。
25、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转身
(2)叶公并非真正喜欢龙,而是喜欢那些像龙而又不是龙的东西。
解析:
分析:(1)考察的是学生对字义的掌握,(2)考察的是学生对词义的理解。
点评:(1)还:转身(2)叶公并非真正喜欢龙,而是喜欢那些像龙而又不是龙的东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