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友谊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广安市友谊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2-11 12:2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广安友谊中学2024年秋高二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1.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健康人的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需要神经系统直接参与
B. 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维持与肾和肺两种器官密切相关
C. 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稳定时,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
D. 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等
2. 过量的组织液滞留在组织间隙会引发组织水肿。下列关于组织水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上升,从而引起机体组织水肿
B. 淋巴液流向组织液中的量增多,会引起机体组织水肿
C. 静脉注射血浆蛋白并配合利尿剂可能会缓解组织水肿现象
D. 若血红蛋白进入到血浆,可能会引起机体组织水肿
3. 下列液体属于体液的一组是()
①血浆②胆汁③胰液④房水⑤脑脊液⑥胃液⑦细胞质基质⑧原尿⑨核液⑩组织液
A. ①③④⑦⑨⑩ B. ①②⑤⑦⑨⑩ C. ①②④⑤⑦⑩ D. ①④⑤⑦⑨⑩
4. 如图为人体体液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甲~丁表示人体体液的四种不同组成成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在甲、乙、丙中
B. 甲中含有抗体、激素、胆固醇、尿素和ATP合成酶等
C. 淋巴循环受阻会导致乙的量增加
D. 甲中的氧气运输到丁中利用,至少需要穿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
5. 如右图表示人体四种液体之间的不完全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若丁是红细胞的细胞内液,则需要补充的箭头是“丙→乙”
B. 若丁是肝脏细胞的细胞内液,则丙比乙中蛋白质含量高
C. 若丁是肌肉细胞的细胞内液,饥饿情况下葡萄糖流动方向“丁→丙”
D. 若丁是神经元的细胞内液,则需要补充放入箭头是“丙→乙”
6. 《史记》记载:籍(项羽名)长八尺余,力能打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在项羽扛鼎时,其体内自主神经系统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①副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②交感神经兴奋,瞳孔扩张③副交感神经兴奋,支气管收缩④副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加强⑤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⑥交感神经兴奋,骨骼肌收缩
A. ①③④ B. ②⑤ C. ③④ D. ②⑤⑥
7. 渐冻症是一种严重的运动神经元损伤疾病,该病患者的所有感觉和思维活动等完全正常,但全身大部分运动神经元损伤,致使几乎全身所有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不能运动,直至呼吸衰竭。研究证实星形胶质细胞参与了该病的形成。正常情况下,星形胶质细胞将神经元活动释放的过多的K+泵入到自身细胞内,以维持神经元胞外正常的K+浓度;星形胶质细胞还能摄取相关突触中的神经递质,保持突触的正常功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呼吸衰竭的原因一定是病灶扩展到脑干,导致脑干损伤
B. 患者体内损伤的运动神经元应属于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是正常的
C. 星形胶质细胞出现损伤会使神经元静息电位的绝对值降低
D. 渐冻症患者神经元之间的谷氨酸浓度较正常个体中可能更高
8. 如图表示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机理。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A. 若甲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则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可能为甲状腺激素
B. 若甲为肝细胞,则图中B端血糖浓度低于C端
C. 若甲为肺泡细胞,则二氧化碳浓度B端高于C端
D. 若甲为免疫细胞,则说明免疫活动既可以由神经系统直接调节,也可以接受相关激素调节
9. 如下图①-④表示甲刺激所引起的调节过程,乙表示参与调节的重要器官,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乙表示下丘脑,②过程主要通过体液调节实现
B. 若甲刺激为血糖浓度升高,则“乙→胰岛”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C. 若甲刺激为寒冷条件,则“甲刺激→乙→垂体→甲状腺”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
D. 若甲刺激为食物过咸,则在乙处下丘脑产生渴觉,且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
10. 脑中一个形似海马的区域是参与学习、记忆的重要脑区。如图所示,存在于海马突触中的神经递质——一氧化氮(NO)能向突触前膜逆向传递信息,这是生物体学习与记忆的基础机制,NO的含量不同会触发不同的生物学效应,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NO的含量增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当NO的含量低时,NO通过途径Ⅲ刺激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
B. 长期睡眠不足导致NO的含量增加,通过途径Ⅰ抑制突触前神经元的线粒体和细胞核的功能
C. NO可通过途径Ⅱ促进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使学习记忆力上升
D. NO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突触后膜
11. 今年的巴黎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中国运动员潘展乐勇夺金牌。运动员在听到枪声后迅速入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运动员听到枪声后入水属于条件反射
B. 入水反应的形成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 入水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
D. 上述过程说明躯体的运动受到高级中枢的控制
12. 下丘脑和垂体是人体重要的腺体,下面关于下丘脑和垂体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垂体可通过神经细胞支配其他内分泌腺②若某人一次意外不幸使他下丘脑受到损伤,这可能会导致他体内糖皮质激素含量变化③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通过神经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④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甲状腺来调节体温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③
13. 实验发现,人体睡眠主要依赖脑部的腺苷进行调节,腺苷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能促进睡眠。而咖啡含有的咖啡因是腺苷的类似物,咖啡却能提神醒脑。下列相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A. 腺苷和咖啡因在神经调节中都能传递信息
B. 腺苷分泌不足,常会出现精神不振、嗜睡现象
C. 咖啡能提神醒脑是由于咖啡因能和腺苷竞争受体
D. 咖啡因和受体结合后能使钠离子进入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14. 下图为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传入和传出两种神经元
B. 若在a处给予刺激,则电流表B发生两次相反的偏转
C. 若此图代表缩手反射弧,则虚线方框围成的结构位于脊髓
D. 若此图代表排尿反射,则图中神经纤维为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尿液排出。
15. 下列关于酶、激素、抗体和神经递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酶和激素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
B. 酶、激素、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含碳有机物
C. 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都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D. 动物体内的某些激素可以参与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16. 人体各部位的感觉与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体觉区与运动区中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人大脑皮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
B. 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C. 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
D. 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大脑皮层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小
17. 呼吸障碍时,机体内CO2不能及时排出,会导致血液中CO2分压升高、pH下降,患者出现心跳加快、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临床上称为呼吸性酸中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正常生理条件下,骨骼肌中CO2运输方向是细胞内→组织液→血浆
B. CO2浓度升高刺激相关感受器,使呼吸中枢兴奋的过程是神经调节
C. 呼吸性酸中毒的患者可通过静脉注射碳酸氢钠的方式缓解症状
D. 出现呼吸性酸中毒时,患者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导致心跳加快
18. 马拉松长跑是赛程超过40km,历时2h以上的极限运动,此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由于机体的调节作用血糖保持相对平衡状态,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血糖平衡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下丘脑是调节中枢
B. 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甲状腺素都能使血糖升高
C. 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可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D. 血糖的调节体现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9. 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下丘脑中有对内脏活动进行调节的中枢,大脑皮层对这些中枢不具调控作用
B. 分级调节可以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稳态
C. 所有的反馈调节都会使相关过程趋于平衡
D.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通过反馈调节促进下丘脑和垂体释放相应激素
20. 当你在野外草地上玩耍时,旁边草丛中突然窜出一条蛇,于是你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当你确认安全后心跳、呼吸会慢慢恢复。关于这一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A. 在紧张恐惧时,人体肾上腺素在短时间内分泌增加,这一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B. 肾上腺素随体液运输作用于人体,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快等,这一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C. 当恐惧消除后,心率一般不会马上恢复至安静水平,原因是体液调节反应时间较长
D. 在人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体液调节起主导作用
21. 细菌、病毒无处不在,一双未洗过的手上有80万个细菌,将手洗干净还有182种细菌;一克指甲垢里藏有38亿个细菌。但通常情况下,我们却并未感到不适,这离不开人体免疫系统,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都分布在免疫器官和淋巴液中
B. 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C. B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淋巴因子的受体
D. 免疫缺陷病是抗体攻击了自身的正常细胞所致
22. 如图是人体皮肤在受到尖锐物体刺伤后,伤口处会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应答。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吞噬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有血浆和组织液
B. 炎症应答属于人体对抗外来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
C. 炎症发生时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化学物质作用于附近毛细血管,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
D. 免疫细胞释放的化学物质能吸引更多吞噬细胞,从而加速对病原体的清除作用,促进伤口愈合
23. 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摘除胸腺的小鼠后,将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处理(等量注射) 抗体 免疫功能
甲 胸腺中的淋巴细胞 无 弱
乙 骨髓中的淋巴细胞 少 弱
丙 胸腺和骨髓中的淋巴细胞 正常 正常
丁 生理盐水 无 无
A. 大剂量X射线照射摘除胸腺的小鼠目的是杀死体内的淋巴细胞
B. 表中实验结果表明小鼠的特异性免疫与淋巴细胞有关
C. 甲组与丙组的结果表明抗体的产生与骨髓中的淋巴细胞有关
D. 甲组与乙组的结果表明胸腺中的淋巴细胞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24. 据英国媒体BBC报道,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生物学家巴尔的摩教授说,艾滋病病毒疫苗的研制工作经过了20多年后仍没有希望取得突破。巴尔的摩认为,由于艾滋病病毒进化出了可以从人类免疫系统中保护自己的方式,已经找到愚弄人类免疫系统的方法。因此科学家试图以抗体或加强人类免疫系统来防御艾滋病病毒的方法都以失败告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HIV能够入侵辅助性T细胞,是因为HIV表面蛋白能与辅助性T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
B. HIV的遗传物质RNA易发生变异,是疫苗研制困难的原因之一
C. 感染初期,HIV会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大量病毒被消灭
D. 感染后期,免疫功能完全丧失,患者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25.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可通过共同的语言“信息分子”进行信息传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信息分子A为神经递质,能使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兴奋,产生冷、热觉
B. 信息分子B、C都与垂体有关,都需要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
C. 幼年时缺少信息分子D,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表现为呆小症
D. 信息分子E为淋巴因子,能够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26. 巴斯德将感染了狂犬病的兔的神经组织制成匀浆,每天取样给家兔注射。开始几天被注射的家兔都会发病,但随着匀浆放置时间的延长,家兔发病的反应越来越弱:放置10-14天的匀浆失去使家兔患病的作用。1885年,巴斯德将匀浆注射给一个9岁的被疯狗咬伤的小男孩,连续注射十几天后,小男孩活了下来。以下选项与此治疗原理最相似的是()
A. 骨髓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 注射干扰素(细胞因子)抑制乙肝病毒增殖
C. 给新生儿注射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D. 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自身免疫疾病
27.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很多科学家进行了相关实验探究。下列叙述正确()
A. 拜尔认为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根本原因是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
B. 温特的实验必须在单侧光下进行,否则不能得出支持达尔文假说的结论
C. 温特是生长素的命名者,但他未提取分离出生长素
D. 达尔文推测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产生了某种“影响”
28.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生命现象离不开植物激素,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叙述正确的是()
A. 调节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赤霉素促进萌发,脱落酸抑制萌发
B. 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成熟
C. 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低,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
D. 赤霉菌能产生促进植株增高的植物激素—赤霉素
29. 在自然界中,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衰老等都会受到光的调控。下列有关光对植物生命活动调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光影响植物的颜色和形态,胚芽鞘尖端感光部位的细胞可能含有光敏色素
B. 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光,在受到光照射时,结构会发生变化
C. 小麦需要日照长度达到一定值才能开花,是因为长日照能提高细胞核内与开花有关的基因数量
D. 光敏色素和光合色素都是色素-蛋白复合体
30. 科研人员在野外考查时,发现了a、b两株矮生突变型拟南芥幼苗。为探究a、b两株矮生突变型形成的原因,研究人员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a、b植株幼苗后,其生长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赤霉素在植物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起到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B. 若将赤霉素溶液换成适宜浓度的脱落酸溶液,则野生型植株高度高于m点
C. 若将赤霉素溶液换成适宜浓度的乙烯溶液,则突变型b植株高度高于n点
D. a植株可能是赤霉素受体缺失,b植株可能是赤霉素合成缺陷
31. 以下是关于胚芽鞘的甲、乙、丙三组实验,请据图判断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组中胚芽鞘生长情况是②直立生长,①③④向光弯曲生长
B. 乙组中胚芽鞘生长情况是①直立生长,②向左弯曲生长
C. 乙组中a、b、c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的大小关系为a>b>c
D. 丙组中胚芽鞘生长情况是①③直立生长,②向光弯曲生长
32. 如图表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曲线表示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当胚芽鞘出现向光性时,测得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m小于M
B. 若曲线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芽的关系,在顶端优势中,测得顶芽生长素浓度为m,则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i
C. 若曲线表示植物的茎,在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茎的背地性时,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大于0小于m
D. 若曲线表示植物的根,在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根的向地性时,测得其根的远地侧生长素的浓度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0小于m
33. 植物的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三者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a、b、c依次代表植物激素、基因和环境因素
B. 单侧光照可以影响生长素在胚芽鞘伸长区的横向运输体现c改变a的分布
C. 赤霉素调控萌发大麦种子α-淀粉酶基因表达体现a对b的影响
D. a的产生和分布是b调控的结果,也受到c的影响
34.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细胞分裂素类调节剂——促进细胞分裂——促进果实膨大
B. 赤霉素类拮抗剂——抑制细胞伸长——控制徒长、抗倒伏
C. 脱落酸类调节剂——抑制细胞分裂——块茎储存期不发芽
D. 乙烯类调节剂——促进细胞呼吸——促进果实发育和成熟
35. 植物开花与光照时长(黑暗时长)有关。研究人员对A、B两种植物进行如下处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据图分析,导致B植物开花的条件更为关键的是短时间的连续黑暗
B. 满足短日照条件下,闪光打断黑暗时间,不会影响A植物的开花
C. 满足长日照条件下,短暂暗处理打断光照时间,会抑制B植物开花
D. 3组与4组对比,可得出导致A植物开花的条件是长时间的连续黑暗
二、非选题
36. 2019年12月,全球爆发的新型冠状肺炎的罪魁祸首是新型冠状病毒,它的遗传物质为单链RNA.在疫情的控制中,科学家们不辞辛劳研制出的疫苗大显身手。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及在mRNA疫苗开发”上的应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树突状细胞对病毒_____,并将抗原呈递给_____细胞,刺激其产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浆细胞,后者产生抗体,抗体和病毒结合阻止病毒的进一步扩散。
(2)检测是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方法主要有核酸检测、抗体检测、抗原检测三大类。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是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过程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若_____,则说明待测者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此种方法属于上述三大类方法中的_____。
(3)与DNA疫苗相比,mRNA疫苗的安全性更有优势,这是因为mRNA疫苗不会进入_____内,降低了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的风险。与灭活病毒疫苗相比,mRNA疫苗的优点有_____(答两点)。
37.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损伤造成的疼痛,其病因是脊髓的SG区发生了功能障碍。请回答有关问题:
(1)躯体感觉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时,刺激引发的兴奋沿传入神经传至位于脊髓SG区的神经纤维末梢,引起储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内的兴奋性递质谷氨酸释放。谷氨酸使突触后神经元细胞膜外电位发生改变由___________________。突触后神经元接受刺激后,经一系列传递,最终在______________产生痛觉。
(2)研究发现,SG区神经纤维末梢上分布着离子通道N(如图),该通道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密切相关。科研人员利用通道N抑制剂处理SG区神经元,一段时间后给予突触前神经元一定的电刺激。经测定发现,突触后膜的电信号频率相对于对照组降低,推测通道N开放会引起突触前神经元谷氨酸释放量_______,导致SG区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增强,出现痛觉敏感。依据本研究,应研制___________________的药物减缓神经病理性疼痛。
(3)传统中药在镇痛方面有着独到的疗效,且毒副作用较小。《本草纲目》记载中药元胡具有止痛作用,研究人员推测其止痛机理可能是元胡能降低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探究以上推测是否正确,实验小组将蛙离体坐骨神经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置于盛有适量____________的培养皿中,并测定其初始_______________。向其中一组培养皿中滴加______________,另一组不做处理或________,一段时间后再次测定两组坐骨神经的______________,记录并比较实验结果。
38. 尿酸是人和猿类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具有抗氧化功能。人体内的嘌呤80%来源于自身代谢,还有20%来源于食物,嘌呤在肝脏中被代谢转化为尿酸进入内环境。尿酸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其次是通过消化道排出。成人男性血尿酸正常值为149~416μmol/L。当人体尿酸生成过多,或通过肾脏排出尿酸出现障碍时,可导致高尿酸血症。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自身代谢产生的嘌呤主要来源于_____等生物大分子的分解。高尿酸血症患者应减少_____的摄入,以控制尿酸来源;增加_____的摄入,以增加尿酸排泄。
(2)高尿酸血症可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脏,引起内环境尿酸水平进一步升高,导致肾功能衰竭,代谢废物无法排出,出现尿毒症。该过程属于_____(“负反馈”或“正反馈”)
(3)其他哺乳动物(除人和猿类外)的尿酸可在尿酸酶的催化下生成更容易排出体外的尿囊素。为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研究人员分3组进行相关实验,并测定血清中的尿酸、肌酐(一种反映肾功能的代谢废物)等指标。实验分组和结果如下表所示:
分组 处理 处理时间 肌酐(μmol/L) 尿酸(μmol/L)
A 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 10天 29.5 78.5
20天 39.4 719
B 溶解在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的氧嗪酸灌胃 10天 28.5 114.3
20天 48.9 145.4
C 溶解在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的腺嘌呤灌胃 10天 57.9 79.6
20天 86.4 95.4
①A组的作用是为了排除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②氧嗪酸是一种尿酸酶抑制剂。实验结果表明氧嗪酸有助于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其导致大鼠血尿酸水平升高的机制是_____。
③腺嘌呤也能导致大鼠的血尿酸水平升高,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其原因可_____。
广安友谊中学2024年秋高二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1.
【答案】A
2.
【答案】C
3.
【答案】D
4.
【答案】B
5.
【答案】D
6.
【答案】B
7.
【答案】A
8.
【答案】B
9.
【答案】D
10.
【答案】C
11.
【答案】C
12.
【答案】A
13.
【答案】B
14.
【答案】B
15.
【答案】C
16.
【答案】A
17.
【答案】B
18.
【答案】
19.
【答案】B
20.
【答案】D
21.
【答案】C
22.
【答案】B
23.
【答案】D
24.
【答案】D
25.
【答案】A
26.
【答案】C
27.
【答案】C
28.
【答案】A
29.
【答案】A
30.
【答案】D
31.
【答案】D
32.
【答案】D
33.
【答案】B
34.
【答案】D
35.
【答案】A
【解析】
二、非选题
36.
【答案】(1) ①. 摄取并加工处理 ②. 辅助性T ③. 记忆(B)细胞
(2) ①. 出现荧光标记 ②. 抗体检测
(3) ①. 细胞核 ②. 能引起细胞免疫;能不断地表达出抗原;能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
37.
【答案】 ①. 突触小泡 ②. 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 ③. 大脑皮层 ④. 增加 ⑤. 抑制通道N活性 ⑥. 生理盐水 ⑦. 动作电位传导速度 ⑧. 适量元胡水煎液 ⑨. 滴加等量生理盐水 ⑩. 动作电位传导速度
38.
【答案】(1) ①. 核酸 ②. 高嘌呤食物 ③. 水
(2)正反馈(3) ①. 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 ②. 氧嗪酸抑制了尿酸酶的活性导致尿酸转化为尿囊素的量减少,使血尿酸水平升高 ③. 腺嘌呤灌胃处理使大鼠肾功能受损,尿酸排泄减少,从而使血尿酸水平升高
10
PAGE
第15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