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刘青杰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三
邮件
单位
临沂第十九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一、教材分析
此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年47岁。这时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已两年,这次被贬是因“乌台诗案”而起。元丰二年(1078)苏轼因写过讽喻新法的诗,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政治上遭受打击,思想苦闷,经常游于江湖山水之间,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此词。
二、学生分析
对于古文,如果学生不能够全身心投入,那么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就仅仅停留在对文章字面意思的理解上,而对文章的内涵则难以触及。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以用激情感染学生,在此基础上,引出苏轼游赤壁,观赤壁而后由怀古到感己,最终写下了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接着通过《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为学生展示长江的波澜壮阔,让学生有苏轼当初临赤壁的那种感觉。接着进行泛读,通过抑扬顿挫的范读,让学生和词人的感情融和在一起;在对写作背景进行介绍时,让学生们产生对苏轼的认同感。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体会苏轼的情感。
2、学习本诗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四、教学环境
R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R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课中播放视频名家诵读,感受名家对本词的理解和演绎。营造诵读的学习氛围。
2、在诵读展示环节适时利用诵读评价量规,引导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全词。
3、在品读环节利用思维导图,训练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引导学生按照这样一定的思路赏析文中的典故。
4、课堂上,巧用课件,激活语文教学,全面展示文本,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有利于文本理解的即时生成。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一、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
回顾苏轼生平及其作品,背诵相应篇目。
幻灯片展示
二、背景简介
(1)用ppt呈现相关背景知识。 (2)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
阅读资料,观看视频。 思考交流:诗歌背景意义何在?
利用PPT、视频、音频文件
三、诵读感悟
运用多媒体播放影片范读。(要求:全神贯注,注意范读的语气和感情。)
1、阅读资料,观看视
频。?2、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所得
利用PPT、视频、音频文件
四、研讨展示
组织小组讨论,PPT出示,明确学习任务
分组讨论
PPT
五、成果展示
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答案
阅读评价
投影仪,PPT
六、拓展
展示《后赤壁赋》《喜雨亭记》,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
学生诵读
教学博客
七、布置作业
PPT出示作业任务
完成作业并上传QQ群
社交软件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学习者特征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设一个融多种信息化手段和教法学法于一体的情境性、社会性课堂环境,引导学生从感受诗词入手,主动从直观可感的壮丽山河走入词中,再通过拓展迁移环节,将学生从词中带回生活,完成对生活的思考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创设情境设疑:运用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情境,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诵读法:示范、配乐诵读、美读。
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地表达,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
自主探究法:学习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给定条件,让学生去合作探索,完成作品。
课件25张PPT。念奴娇苏轼赤壁怀古学 习 目 标1、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本词内容。
2、通过学习本词,体会宋词豪放派的特点。 字子瞻,号东坡(任黄州团练副使时,曾于山之东坡居住,故号东坡)。他是杰出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伟大的诗人、词人,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也是著名的书画家。他的诗文,尤其是词,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开一代豪放词风,对当时后人的影响很大。
苏轼思想复杂,儒、道、佛思想在他的世界观中既矛盾又统一,在他的作品中都有体现。苏轼 此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年47岁。这时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已两年,这次被贬是因“乌台诗案”而起。元丰二年(1078)苏轼因写过讽喻新法的诗,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政治上遭受打击,思想苦闷,经常游于江湖山水之间,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此词。创作背景故垒公瑾纶巾华发酹樯橹lěijǐnguānhuālèiqiáng lǔ 字词正音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 赤壁怀古上阕:侧重写景
下阕:侧重抒情整体感知 所见大江、浪、故垒
乱石、惊涛、雪上阕分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哪些字写得生动、传神?乱
穿
惊
拍
卷岸边山岩之险怪陡峭山崖的高峻江水之汹涌 惊涛与江岸搏击的力度波涛力量之大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在全词的结构中起什么作用?刘备关羽曹操张飞曹操诸葛亮遥想公瑾当年下阕分析下阕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初嫁出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周瑜:
年龄: 24
婚姻:美女相伴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苏轼:
年龄:47
婚姻:屡遭不幸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
际遇:功业未就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本词的艺术特色气势
感情
意境豪迈奔放激昂阔达深沉高远宋词豪放派特点作 业 背诵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再见
临沂第十九中学
?马晓青 《念奴娇 赤壁怀古》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诵读吟咏,感受本词雄浑壮阔的意境,了解苏词豪放的风格。
2、掌握常用的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3、了解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间如梦”两句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
【学习难点】
准确把握词人复杂的心情。(即对“人生如梦”的理解)
【学法指导】
1、充分阅读,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的文字障碍,并了解全词内容,品味语言,感悟意境。
2、阅读知识链接,了解作者及他的思想和写作背景。
3、领略词中描绘的豪壮宏伟的景物,扣住作者着意塑造的人物形象,品味作者的感情。
【知识链接】
1、读词
▲上阕高起然后低回,平稳过渡后激昂慷慨,雄风浩荡,热烈奔放,读的时候要铿锵有力,读出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仰慕。
▲下阕斗笔荡开,长音袅袅,渐紧渐烈,沉郁过后,复归于沉静旷远,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但要读出内敛的洒脱与豪迈。
2.作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全能型的艺术大师:
▲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
▲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书法四大家”
▲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佛家思想也很浓厚。
苏轼的一生,可以说是历尽艰辛,大起大落的一生。虽然处于逆境之中,却始终保持着一种随遇而安、随缘自适的乐观、旷达胸怀,并始终不放弃对人生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清风明月中获得美的享受,从中排遣内心的苦闷,从而实现了有现实人生向艺术人生的转化。
3.写作背景
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捕下狱,自被捕到结案,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最后,宋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了事。1082年,苏轼47岁,在心情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他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调到湖州做地方官,他照例给朝廷写封感谢信《湖州谢上表》,表中苏轼流露了对当政朝臣的轻蔑,与保守党对立的新党,便把握这个大好机会,把这些话曲解,还以苏轼所写的百余首诗词作为罪证。他们指苏轼借古讽今,谤讪朝廷,影射皇帝。指苏轼并非直接攻击他们,而是间接指斥重用他们的宋神宗。他们以此作为把柄,弹劾苏轼欺君妄上。结果苏轼被冠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而被捕,解往汴京下狱。后神宗拒绝了处死他的上奏,改判为贬谪到黄州,世称“乌台诗案”。 ?? 乌台即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山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由于这案的发起者都是御史台的言官,因此称为“乌台诗案”。
【学习过程】
一、上阕作者描绘了奔腾不息的长江,表现了作者对祖国雄伟壮阔的大好山河的热爱,并由此引起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和追慕。
1、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景物?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明确:?①、大江、浊浪、乱石(形?仰)、惊涛(声?俯)?千堆雪(色);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诗人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用惊天地之笔,泣鬼神之墨,
描写了宏伟、壮阔雄奇、气势磅礴赤壁之景。
乱:岩石山崖险怪
穿:山崖陡峭高峻
惊:浪涛奔腾澎湃
拍:惊涛力度之大
卷:江水汹涌翻滚
2.上阕哪一句话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一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抒发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下阕具体描写风流人物的丰功伟绩,极力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仰慕之情,同时由英雄人物联想到自己的现实处境,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
1、文中刻画的周瑜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词中的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温文尔雅却又有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小乔初嫁——年青得意
雄姿英发——风姿出众
羽扇纶巾——从容闲雅
谈笑间——指挥若定
樯橹灰飞烟灭——从容破敌
2、作者对周瑜的追忆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下阕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这样的情感?
明确:由周瑜少年得志联想到自己年岁渐老,功业未就,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叹。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3.这首词在表达上显著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C级)
明确:特点 将写景、怀古、抒情融为一体。
写景----描绘了古战场的雄奇景色。
怀古----叙写周瑜的丰功伟绩。
抒情----抒发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表达了诗人洒脱旷达的情怀。
【达标检测】
1.给下列字注音
淘 垒 瑾 纶 樯 橹 酹
2、选出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部分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C )
A、风流人物:有文采有功绩的人物。 故垒:古老的营堡。
B、雪:喻浪花。 英发:勃发。
C、纶巾:黄色的毛巾。 强虏:劲敌。
D、故国:故地。 尊:通“樽”。
3、名句填写(A级)
(1)乱石穿空, , 。江山如画, 。
(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 , , 。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
【拓展延伸】
探讨作者人生态度(c级)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体现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讨论:倾向于哪种理解?)
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
另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明确:人间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课后作业】背诵并默写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