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 保定市定州市李村店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月考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 保定市定州市李村店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月考试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11 09:4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定州市李村店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月考试卷
1、“六王毕,四海一”“六王失国四海归”。材料体现了秦朝( )
A.修筑万里长城,北击匈奴 B.建立中央集权,影响后世
C.统一文字货币,发展生产 D.结束分裂局面,统一中国
2、《全球通史》载:“秦朝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这“印记”体现在( )
A.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B.修建秦始皇陵 C.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D.创立科举制度
3、公元前213年,李斯建议,除《秦纪》、医药、卜筮、农书以及国家博士所藏《诗》《书》、百家语外、凡私人所藏儒家经典、诸子和其他历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方销毁。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其意图是( )
A.加强思想统治 B.弘扬法家理念 C.巩固儒家地位 D.促进文化发展
4、《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醇驷(chún sì四匹马的毛色一样),而将相或乘牛车。”针对上述情况,西汉初年统治者为恢复经济发展推行了( )
A.约法三章 B.方田均税 C.休养生息 D.均田免赋
5、《汉书》中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这反映的治世局面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皇之治 D.康乾盛世
6、文物是历史文明的印记。下列文物能佐证汉代尊崇儒术的是( )
汉代金缕玉衣 B.汉代讲经图 C.汉代五铢钱 D.东汉宅院画像砖
7、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制度,在中央设立盐铁丞总管全国盐铁事务,在郡县设立盐、铁官负责盐铁的产销。民众若私自煮盐铸铁,则要受到钛左趾(在脚趾挂铁钳)的处罚。盐铁专卖制度旨在( )
A.打击不法商贩 B.增加财政收入 C.推动盐铁生产 D.削弱王国势力
8、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
嬴政 B.刘邦 C.刘秀 D.诸葛亮
9、东汉初年,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政府实行以上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A.巩固君主专制 B.促进地方经济 C.充实边疆军费 D.打击地方经济
10、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由此导致( )
A.八王之乱出现 B.东汉走向衰亡 C.王莽谋权篡位 D.楚汉之争形成
11、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时,听说了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的情况,再次出使西域时,他派副使访问了安息,随后,安息使节来到汉朝,并将鸵鸟蛋等礼物送给汉武帝。这说明张骞通西域( )
A.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B.促进了西汉与西域相互了解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有利于“文景之治”的出现
12、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的是( )
A.霍去病北击匈奴 B.张骞通西域 C.班超经营西域 D.甘英出使大秦
13、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这些史实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B.沟通了欧亚陆上交通C.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D.加速了汉朝走向灭亡
14、“自古书简,多编以竹简,其用缘帛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酸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材料中的这项技术( )
A.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 B.开启了人类征服海洋的篇章
C.过年时烟花爆竹的材料 D.为政府增加了赋税
15、“建安纪年以来,犹来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教 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与上述记载相关的人物是( )
A.曹操 B.华佗 C.张仲景 D.司马迁
16、据《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对他的学生吴普说:“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据此可知,华佗( )
A.发明“麻沸散” B.创编出了“五禽戏”
C.擅长外科手术 D.认识到运动有益健康
17、下图为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的经典例题。据此可知,《九章算术》具有( )
今有田广十五步,纵十六步。问为田几何?今有粟一斗,欲为粝米,问得几何?
实用性 B.创新性 C.总结性 D.艺术性
18、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人们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关于此时期科技文化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①西汉已有麻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医圣”张仲景撰写《黄帝内经》
③东汉道教发展,深受下层民众的信奉 ④东汉明帝时佛教受统治阶级的扶持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甘肃敦煌郡悬泉置简牍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当地负责管理马匹的官员,未经许可将一匹产后母马借出私用,导致刚出生的小马死亡。之后监察部门巡视问责,这名官员与借马者全部被免职。与这则故事强调了汉代( )
A.严格的刺史制度 B.盐铁专卖制的推行 C.承袭秦朝郡县制 D.“推恩令”的实施
20、“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朝诗人张籍在《凉州词》中,采用以声传影的艺术手法,描述了一支商队经由河西走廊前往西域的画面。这一画面反映的是( )
A.蒙恬北击匈奴 B.丝绸之路贸易 C.玄奘西行天竺 D.甘肃行省设置
21、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下列出土的汉代文物反映了( )
A.丝绸之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B.罗马帝国丝织技术领先全世界
C.罗马帝国冶炼技术远高于中国 D.汉代农业技术领先于全世界
22、汉文帝是西汉初年著名的皇帝,下图是汉文帝时期发布的几条诏令,这体现了他的治国理念是( )
二年九月,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十二年三月,岁(每年)劝民种树。 十三年六月,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重视农业 B.轻徭薄赋 C.勤俭治国 D.减轻刑罚
23、《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些措施( )
A.因征服越族而制 B.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巩固了国家统一 D.在灭六国过程中实施
24、据《史记》记载,陈胜、吴广率队戍边为大雨所阻,按秦法应当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据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规定,遇有不可抗力的“水雨”误了徭役是不受惩罚的。由此可见( )
A.文献解读必须依赖考古佐证 B.历史真相不可能真正被认知
C.考古是认知历史的唯一途径 D.历史研究需要经过多元互证
25、目前,在东南亚的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地共20余处遗址出土有汉朝文物,这些汉朝文物的出土可以佐证( )
A.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B.西汉王朝进入鼎盛C.边界榷场贸易兴旺 D.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二、非选择题
26、秦统一中国影响深远,为了巩固这一学习内容,陈老师选取了一些材料,准备带领同学们通过练习巩固所学。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吧。
材料一
战国时代,随着兼并不断,此前较小的国,这时多已灭亡;诸大国地益广,兵益多,进而互相吞并。而位处不同区域的华夏政权楚、燕、赵、秦等国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同源共祖的观念,为秦最终建立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打下根基。
——整理自吕思勉《吕思勉讲中国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末期蕴含的“统一”因素。结合所学,概述秦统一的开创性意义。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节选)
(2)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巩固统一,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材料一中的秦王指的是谁?他完成“扫六合”的时间是哪一年?
材料三
在白寿彝的《中国通史》中这样记载着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面临的问题。
烦恼一:经过兼并战争,山东六国的国王都一个个变成了秦的阶下囚。面对如此巨大的历史性的胜利,秦王(嬴)政认为,如继续使用“王”号,远不足以显示其胜利者的威严及其至尊的地位。
烦恼二:秦始皇倚仗皇帝的无上权威,总揽朝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不过,不管他怎样日夜兴作,“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但总不能事事躬亲,包揽一切。
烦恼三:在全国范围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地方统治形式呢?
(3)根据材料三及结合所学,秦王嬴政如何解决烦恼一、二的问题?又建立了什么制度来解决烦恼三?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什么意义?
(4)以上三个烦恼的解决,共同反映秦朝创立了什么政治制度?
材料四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帝自称“朕”命令称为“制”“诏”,印称“玺”。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5)根据材料四概括皇帝制度的特点。
材料五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到了后代亲缘关系逐渐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家),诸侯更相(竞相)诛伐,周天子弗(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6)从材料五中可以看出,李斯反对的是周朝的什么制度?李斯的反对得到了皇帝的支持,此后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材料三:中医养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道法自然”是中医养生的要求,天人合一、阴阳平等、身心合一是中医养生观的三大法宝。
(1)图一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被称为什么?汉字书写在东汉末年逐渐发展成为书法艺术,图二书法是被后人称为“书圣”的作品。这里的“书圣”指的是谁?
(2)图三代表了我国的石窟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著名的石窟?
(3)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
(4)根据材料三,东汉时期,一套“道法自然”的医学体操诞生,请写出该体操的名称。同时期诞生的一部医学著作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这部著作是什么?
(5)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怎样做?(答出两点)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初在沿用秦朝地方管理制度外,对一些王公和战争和功臣,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1)根据材料一回答:
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 统一于何时?
②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政治制度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回答:
①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国后来的发展对中央造成极大的影响,汉武帝继位后采取什么措施消除这一影响?
②汉武帝为了强化监察制度,在地方上设置了什么官职?
③针对地方上“铸造钱币”的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