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信息系统的设计 课件(共20张PPT)+学案-江苏省2025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信息技术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3.1信息系统的设计 课件(共20张PPT)+学案-江苏省2025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信息技术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4-12-11 10:31:24

文档简介

第 3 单 元 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在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信息系统的设计直接影响着系统开发的成败。
3.1信息系统的设计
知识梳理
1.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是在项目投资决策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的社会、技术、经济分析与论证,并对其作出可行或不可行评价的一种科学方法。
(1)社会可行性
主要从政策、法律、道德、制度等社会因素论证软件项目开发的可行性和现实性。其中,最重要的是运行环境可行性和法律可行性。
(2)技术可行性
主要是从技术角度出发,决定软件项目开发的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限定条件下功能目标是否能达到;
②利用现有技术性能目标是否能达到;
③对开发人员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并说明是否能满足;
④在规定的期限内开发是否能完成。
(3)经济可行性
通过比较成本和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社会效益),可以判断要立项的软件项目是否值得开发。
经过以上三方面的可行性分析,才能决定该信息系统是否需要开发。如果确定要开发,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项目进行需求分析。
2.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从客户的需求中提取出系统能够帮助用户解决的业务问题,通过对用户业务问题的分析,确定系统的功能、性能等,最终描述为具体的信息系统需求规格说明。
系统的需求分析应该是开发人员和用户或客户一起完成的。
3.数据存储
信息系统要采集信息,一定会产生数据。
数据存储位置:
(1)数据可以存储在自定义的文件中。
(2)数据可以存储在自己建立的电子表格(如Excel)中。
(3)数据可以存储在专用的数据库中。
4.概要设计
概要设计是用户需求与软件详细设计之间的桥梁,是将用户目标与需求转换成具体的功能界面设计方案的重要阶段。
概要设计需要对软件系统的设计进行考虑,包括系统的基本处理流程、系统的组织结构、模块划分、功能分配、接口设计、运行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和出错处理设计等,为软件的详细设计提供基础。
概要设计报告由开发者根据需求分析报告的要求进行编写。
5.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一个信息系统的研制,从问题的提出开始,经过开发、使用、维护、修订,直到最后终止使用而被另一个信息系统所取代,就像是一个生命体从孕育、出生、成长到最后消亡,这个状态变化的过程称为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life cycle)。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实现、测试、使用和维护几个阶段,相邻的阶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每个阶段都以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果为基础。
6.快速原型模型
优点:直观形象,容易被接受;可减少由于信息系统需求不明确带来的开发风险;及时暴露问题,及时反馈;开发周期短,成本低。
缺点:没有严格的开发文档,维护困难;快速建立起来的系统结构加上连续的修改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低下;难以对系统的开发过程进行控制。
7.瀑布模型
优点:定义清楚,应用广泛;采用规范化的开发方法;严格规定每个阶段提交的文档;易于理解;便于计划和管理。
缺点:在开始时就需要知道大多数需求;不便于适应需求的变化;在项目接近完成前产品不能投入使用;可运行的软件交给用户之前,用户只能通过文档来了解产品;开发周期长,见效慢。
@巩固练习
1.信息系统需求分析的主要方法是(  )。
A.自顶向下  B.自底向上  C.从左到右  D.混合策略
2.下列选项中属于信息系统设计可行性分析的是(  )。
A.管理可行性、运行可行性、维护可行性
B.硬件可行性、软件可行性、数据可行性
C.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
D.目标可行性、规模可行性、投资可行性
3.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可以分为(  )四个阶段。
A.需求、设计、开发、测试  B.启动、执行、监控、收尾
C.立项、开发、运维、消亡  D.启动、设计、结项、运维
4.下列选项中不是瀑布模型的优点的是(  )。
A.定义清楚,应用广泛  B.便于适应需求的变化
C.严格规定每个阶段提交的文档  D.易于理解,便于计划和管理
5.为提高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效益和质量,可采用(  ),以改进用户和开发者之间由于需要变化而产生修改和定义不准确等问题。
A.结构化方法  B.快速原型法
C.瀑布模型法  D.面向对象方法(共20张PPT)
第3单元 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


1
知识梳理
2
巩固练习
在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信息系统的设计直接影响着系统开发的成败。
3.1信息系统的设计
1.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是在项目投资决策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的社会、技术、经济分析与论证,并对其作出可行或不可行评价的一种科学方法。
(1)社会可行性
主要从政策、法律、道德、制度等社会因素论证软件项目开发的可行性和现实性。其中,最重要的是运行环境可行性和法律可行性。
①在限定条件下功能目标是否能达到;
②利用现有技术性能目标是否能达到;
③对开发人员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并说明是否能满足;
④在规定的期限内开发是否能完成。
(2)技术可行性
主要是从技术角度出发,决定软件项目开发的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经济可行性
通过比较成本和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社会效益),可以判断要立项的软件项目是否值得开发。
经过以上三方面的可行性分析,才能决定该信息系统是否需要开发。如果确定要开发,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项目进行需求分析。
2.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从客户的需求中提取出系统能够帮助用户解决的业务问题,通过对用户业务问题的分析,确定系统的功能、性能等,最终描述为具体的信息系统需求规格说明。
系统的需求分析应该是开发人员和用户或客户一起完成的。
3.数据存储
信息系统要采集信息,一定会产生数据。
数据存储位置:
(1)数据可以存储在自定义的文件中。
(2)数据可以存储在自己建立的电子表格(如Excel)中。
(3)数据可以存储在专用的数据库中。
4.概要设计
概要设计是用户需求与软件详细设计之间的桥梁,是将用户目标与需求转换成具体的功能界面设计方案的重要阶段。
概要设计需要对软件系统的设计进行考虑,包括系统的基本处理流程、系统的组织结构、模块划分、功能分配、接口设计、运行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和出错处理设计等,为软件的详细设计提供基础。
概要设计报告由开发者根据需求分析报告的要求进行编写。
5.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一个信息系统的研制,从问题的提出开始,经过开发、使用、维护、修订,直到最后终止使用而被另一个信息系统所取代,就像是一个生命体从孕育、出生、成长到最后消亡,这个状态变化的过程称为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life cycle)。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实现、测试、使用和维护几个阶段,相邻的阶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每个阶段都以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果为基础。
6.快速原型模型
优点:直观形象,容易被接受;可减少由于信息系统需求不明确带来的开发风险;及时暴露问题,及时反馈;开发周期短,成本低。
缺点:没有严格的开发文档,维护困难;快速建立起来的系统结构加上连续的修改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低下;难以对系统的开发过程进行控制。
7.瀑布模型
优点:定义清楚,应用广泛;采用规范化的开发方法;严格规定每个阶段提交的文档;易于理解;便于计划和管理。
缺点:在开始时就需要知道大多数需求;不便于适应需求的变化;在项目接近完成前产品不能投入使用;可运行的软件交给用户之前,用户只能通过文档来了解产品;开发周期长,见效慢。
1.信息系统需求分析的主要方法是( A )。
A.自顶向下 B.自底向上
C.从左到右 D.混合策略
2.下列选项中属于信息系统设计可行性分析的是( C )。
A.管理可行性、运行可行性、维护可行性
B.硬件可行性、软件可行性、数据可行性
C.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
D.目标可行性、规模可行性、投资可行性
A
C
3.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可以分为( C )四个阶段。
A.需求、设计、开发、测试 B.启动、执行、监控、收尾
C.立项、开发、运维、消亡 D.启动、设计、结项、运维
4.下列选项中不是瀑布模型的优点的是( B )。
A.定义清楚,应用广泛
B.便于适应需求的变化
C.严格规定每个阶段提交的文档
D.易于理解,便于计划和管理
C
B
5.为提高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效益和质量,可采用( B ),以改进用户和开发者之间由于需要变化而产生修改和定义不准确等问题。
A.结构化方法 B.快速原型法
C.瀑布模型法 D.面向对象方法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