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标准练(二) (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考化学考前特训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题标准练(二) (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考化学考前特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2-11 10:0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择题标准练(二) 
(选择题1~2题,每小题3分,3~13题,每小题4分,共50分)
1.第三代铝锂合金被用于国产大飞机的外壳,其用途与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
A.密度小 B.耐腐蚀
C.能导热 D.强度大
2.Mg(NH)2可发生水解:Mg(NH)2+2H2O===N2H4+Mg(OH)2。下列表示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8的氧原子:
B.N2H4的电子式:
C.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水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
3.实验室制取少量Cl2并探究其性质,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制取Cl2 除去Cl2中的HCl 测量氯水pH 吸收尾气
4.利用NaClO氧化尿素[CO(NH2)2]可制备水合肼(N2H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半径:r(Na+)>r(O2-)
B.酸性:H2CO3>HClO4
C.电负性:O>N
D.沸点:CH4>NH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5~7题:
  氯元素具有多种化合价,可形成Cl-、ClO-、Cl、Cl和Cl等离子,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相互转化。在新型催化剂RuO2作用下,O2氧化HCl可获得Cl2:4HCl(g)+O2(g)2Cl2(g)+2H2O(g) ΔH=-116 kJ·mol-1。
5.下列有关Cl-、Cl、Cl和Cl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l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2
B.Cl的空间结构为平面正三角形
C.Cl与Cl的键角相等
D.Cl-提供孤电子对与Cu2+可形成CuC
6.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所示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
A.HClOO2
B.ClO-Cl
C.Cl2FeCl3
D.Cl2NaClO(aq)
7.对于反应4HCl(g)+O2(g)2Cl2(g)+2H2O(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ΔS>0
B.RuO2的使用降低了该反应的ΔH
C.反应中每消耗1 mol O2转移电子数约为4×6.02×1023
D.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
8.一种无需离子交换膜的新型氯流电池可用作储能设备(如图所示),充电时电极a的反应为NaTi2(PO4)3+2Na++2e-===Na3Ti2(PO4)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充电时,电极b是阴极
B.充电时,每生成1 mol Cl2,电极a质量理论上增加46 g
C.放电时,NaCl溶液的浓度增大
D.放电时,电极b的电极反应式为Cl2+2e-===2Cl-
9.有机物Z是合成药物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 mol化合物X最多能与3 mol NaOH反应
B.化合物Y存在顺反异构
C.可用NaHCO3溶液鉴别X与Y
D.化合物Z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10.下列用于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铜丝插入热的浓硫酸中:Cu+2H+===Cu2++H2↑
B.向AgCl沉淀中加入过量氨水使AgCl溶解:AgCl+2NH3·H2O===[Ag(NH3)2]++Cl-+2H2O
C.室温下测得NH4HSO3溶液的pH<7,主要是因为存在:+H2ONH3·H2O+H+
D.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Ca2+++OH-===CaCO3↓+H2O
11.下列实验探究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探究方案 实验目的
A 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无明显现象 蔗糖未发生水解反应
B 向盛有NaCl和KI混合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AgNO3溶液,振荡,观察沉淀颜色 Ksp(AgCl)>Ksp(AgI)
C 向2 mL 5% CuSO4溶液中滴加浓氨水至沉淀溶解,再加入8 mL 95%乙醇,过滤 制备[Cu(NH3)4]SO4·H2O晶体
D 向Fe和KSCN的混合溶液中滴入酸化的AgNO3溶液振荡,溶液颜色变红 氧化性:Ag+>Fe3+
12.室温下,用氨水吸收燃煤烟气中SO2的流程如图所示。若转化过程中气体挥发和溶液体积的变化可忽略,溶液中含硫物种的浓度c总=c(H2SO3)+c()+c()。H2SO3电离常数分别为Ka1=1.3×10-2、Ka2=6.3×10-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 mol·L-1氨水吸收SO2,c总=0.05 mol·L-1溶液中:c(H+)+c()+c(H2SO3)=c(OH-)+c(NH3·H2O)
B.NH4HSO3溶液中存在:c(H+)·c()>c(H2SO3)·c(OH-)
C.NH4HSO3溶液氧化过程中:比值逐渐减小
D.向氧化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中:c(Ba2+)·c()13.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二甲醚(CH3OCH3)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方法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反应Ⅰ:CO2(g)+3H2(g)CH3OH(g)+H2O(g) ΔH1=-49.0 kJ·mol-1
反应Ⅱ:CO2(g)+H2(g)CO(g)+H2O(g)
ΔH2=+41.2 kJ·mol-1
反应Ⅲ:2CH3OH(g)CH3OCH3(g)+H2O(g)
ΔH3=-24.5 kJ·mol-1
向恒压密闭容器中按n(CO2)∶n(H2)=1∶3通入CO2和H2,平衡时各含碳物种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Ⅱ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
B.图中曲线b表示CO2的平衡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
C.510 K时,反应至CH3OCH3的体积分数达到X点的值,延长反应时间不能提高CH3OCH3的体积分数
D.增大压强有利于提高平衡时CH3OCH3的选择性(CH3OCH3的选择性=×100%)
答案精析
1.C
2.C [中子数为8的氧原子质量数为8+8=16,所以符号为O,故A错误;N2H4中N原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电子式为,故B错误;Mg元素为12号元素,核电荷数为12,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C正确;氧原子半径比氢原子半径大,水分子的空间结构为V形,所以水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为,故D错误。]
3.A [除去Cl2中的HCl应用饱和食盐水,故B不符合题意;氯水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氯水的pH,故C不符合题意;氯气有毒,尾气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D不符合题意。]
4.C [Na+、O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r(Na+)N,C正确;CH4、NH3都属于分子晶体,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NH3分子之间还存在氢键,导致物质的沸点:CH45.D [Cl中Cl原子的孤电子对数为=2,价层电子对数为4,则中心Cl原子为sp3杂化,A错误;Cl中Cl原子的孤电子对数为=1,价层电子对数为4,则Cl原子为sp3杂化,其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B错误;Cl中Cl原子的孤电子对数为=0,Cl和Cl的价层电子对数均为4,Cl原子均为sp3杂化,但Cl中无孤电子对,Cl中有1个孤电子对,故两者的键角不相等,C错误。]
6.B [ClO-具有氧化性,SO2具有还原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O-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B错误。]
7.C [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即ΔS<0,A错误;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焓变,B错误;平衡常数表达式中要写入H2O(g)的浓度,D错误。]
8.A [充电时,a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b为阳极,故A错误;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充电时,电极b生成1 mol氯气,电极a理论上增加钠离子的质量为46 g,故B正确;由分析可知,放电时,电极a为原电池的负极,Na3Ti2(PO4)3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NaTi2(PO4)3和钠离子,电极b为正极,氯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氯离子,则氯化钠溶液的浓度增大,故C正确;由分析可知,放电时,电极b为正极,氯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氯离子,电极反应式为Cl2+2e-2Cl-,故D正确。]
9.A [1 mol化合物X含有1 mol酚酯基,因此最多能与2 mol NaOH反应,故A错误;化合物Y碳碳双键的两端碳都是连的不同原子或原子团,因此存在顺反异构,故B正确;Y含有羧基,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可用NaHCO3溶液鉴别X与Y,故C正确。]
10.B [向AgCl沉淀中加入过量氨水,AgCl溶解的同时转化为[Ag(NH3)2]Cl,离子方程式为AgCl+2NH3·H2O[Ag(NH3)2]++Cl-+2H2O,B正确;NH4HSO3溶液的pH<7,既存在:+H2ONH3·H2O+H+,又存在:H++,但后者对溶液酸性的影响占据主导地位,C不正确;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2OH-CaCO3↓++2H2O,D不正确。]
11.C [银氨溶液检验蔗糖水解产物葡萄糖需在碱性环境下进行,即加入银氨溶液前应先加碱使溶液呈碱性,故A错误;向2 mL 5% CuSO4溶液中滴加浓氨水至沉淀溶解,此时生成SO4,再加入8 mL 95%乙醇,析出SO4·H2O晶体,过滤可分离出晶体,故C正确;酸性环境下也具有氧化性,可将Fe2+氧化为Fe3+,无法证明氧化性:Ag+>Fe3+,故D错误。]
12.B [0.1 mol·L-1氨水吸收SO2,c总=0.05 mol·L-1溶液中,根据元素守恒:2c()+2c()+2c(H2SO3)=c()+c(NH3·H2O),根据电荷守恒:2c()+c(OH-)+c()=c(H+)+c(),前者减去后者得c(H+)+c()+2c(H2SO3)=c(OH-)+c(NH3·H2O),故A错误;NH4HSO3溶液中Kh(HS)=c(OH-),c()>c(H2SO3),则存在c(H+)·c()>c(H2SO3)·c(OH-),故B正确;NH4HSO3溶液氧化过程中,溶液酸性增强,c(OH-)减小,则=,比值逐渐增大,故C错误;向氧化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中c(Ba2+)·c()=Ksp(BaSO4),故D错误。]
13.D [反应Ⅱ中H2O是气态,所以平衡常数为K=,A错误;只有反应Ⅲ涉及CH3OCH3,反应Ⅲ焓变小于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所以CH3OCH3的体积分数会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则曲线b代表的是CH3OCH3,曲线a代表CO2,B错误;曲线b代表的是CH3OCH3,X点位于曲线b下方,所以延长反应时间可以提高CH3OCH3的体积分数,C错误;反应Ⅰ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反应Ⅱ、Ⅲ均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Ⅰ平衡正向移动,CH3OH的浓度增大,虽然H2O的浓度也增大,但CH3OH的化学计量数为2,所以反应Ⅲ平衡正向移动,CH3OCH3的选择性增大,D正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