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标准练(一) [分值:50分]
(选择题1~2题,每小题3分,3~13题,每小题4分,共50分)
1.材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列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
A.普通玻璃 B.氮化硅陶瓷
C.硬铝 D.酚醛树脂
2.元素符号、反应方程式、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等通常叫做化学用语。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H2O2的电子式:
B.Na+的结构示意图:
C.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
D.CO2分子的结构式:O==C==O
3.下列关于氯气的实验室制备、除杂和应用的原理及装置均正确的是( )
A.制取Cl2 B.除去HCl C.干燥Cl2 D.喷泉实验
4.某锂盐用作锂电池的电解质,能有效提高电池性能,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简单氢化物的沸点:CH4>H2O
B.元素的第一电离能:BC.简单离子的半径:O2->F-
D.该锂盐的阴离子中含有配位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5~7题:
硫(S)元素约占地球总质量的1.9%,广泛分布并循环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以及地球内部各圈层。硫有32S(占95.04%)、34S(占4.20%)、33S(占0.75%)和36S(占0.01%)四种同位素。硫元素主要以氢化物、硫化物、含氧酸和含氧酸盐等主要形式存在。硫的单质有S2、S4、S8等多种分子形态;硫的氢化物(硫化氢、二硫化氢)均有弱酸性;低价硫有氧气敏感性,易和氧气反应。硫在生物圈的演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蛋氨酸、胱氨酸和半胱氨酸均含硫元素。在细菌作用下硫元素可发生氧化或还原,从而促进了硫元素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2S、34S、33S、36S核内中子数相同
B.SO2和SO3分子中S的杂化类型均为sp2
C.H2S为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D.二硫化氢(H2S2)分子的结构为直线形
6.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
A.使用硫化亚铁除去废水中汞离子:S2-+Hg2+===HgS↓
B.黄铁矿在细菌作用下转化为强酸:2FeS2+2H2O+7O22Fe2++4H++4S
C.用Na2S2O3除去漂白废水中的余氯:S2+4Cl2+5H2O===2S+8Cl-+10H+
D.半胱氨酸[HOOCCH(NH2)CH2SH]和足量烧碱溶液反应:HSCH2(NH2)CHCOOH+OH-===HSCH2(NH2)CHCOO-+H2O
7.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含硫物质的转化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探究SO2的制备与性质:Na2SO3(s)SO2(g)BaSO4(s)
B.工业上制备H2SO4的部分流程:FeS2(s)SO2(g)SO3(g)
C.用Na2CO3溶液吸收SO2制备Na2SO3:SO2(g)NaHSO3(aq)Na2SO3(aq)
D.实验室探究浓硫酸的性质:H2SO4(浓)SO2(g)H2SO4(aq)
8.如图是氯化钠水溶液在通电的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a+半径大于Cl-半径
B.NaCl的电离方程式为NaClNa++Cl-
C.电解NaCl的水溶液不能得到金属钠单质
D.NaCl水溶液可以导电,纯净的NaCl不导电
9.(2023·徐州市高三考前模拟)有机化合物Z是一种重要化工中间体,可由如下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涉及加成反应、消去反应
B.Y分子中sp2和sp3杂化的碳原子数目比为1∶2
C.X、Y均可与新制的Cu(OH)2反应
D.1 mol X与氢气反应最多消耗氢气3 mol
10.从烟道气(含粉渣、CO2、SO2等)中分离回收硫的基本反应之一是SO2(g)+2CO(g)2CO2(g)+S(s) ΔH<0。SO2在大气中能生成SO3、H2SO3、H2SO4。下列有关反应SO2(g)+2CO(g)2CO2(g)+S(s) ΔH<0的说法正确的是( )
A.ΔS>0
B.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
D.反应中每消耗1 mol CO转移的电子数目约为2×6.02×1023
11.室温下,探究0.1 mol·L-1 FeCl3溶液的性质,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 5%的H2O2溶液,再向两支试管中滴入3滴浓度均为0.1 mol·L-1的FeCl3和CuSO4,观察产生气体的速率 比较Fe3+和Cu2+的催化效率
B 向2 mL 0.1 mol·L-1 FeCl3溶液中加入1 mL 0.1 mol·L-1 KI溶液,充分振荡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2Fe3++2I-===2Fe2++I2是否为可逆反应
C 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几滴0.1 mol·L-1 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 FeCl3与苯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D 将5 mL 0.1 mol·L-1 FeCl3溶液和15 mL 0.1 mol·L-1 NaHCO3溶液混合,生成红褐色沉淀和气体 Fe3+与发生了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
12.某废催化剂主要含Al、钼(Mo)、镍(Ni)等元素的氧化物,一种回收利用工艺的部分流程如图:
已知:①25 ℃时,H2CO3的Ka1=4.5×10-7,Ka2=4.7×10-11;
②25 ℃时,Ksp(BaMoO4)=3.5×10-8,Ksp(BaCO3)=2.6×10-9;
③该工艺中,pH>6.0时,溶液中Mo元素以Mo的形态存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气体X是CO2
B.试剂Y可选用稀盐酸
C.溶液Ⅱ中的钠盐是NaCl和NaHCO3
D.“沉钼”时为避免产生BaCO3,若溶液pH=7.0,当溶液c(HC)∶c(Mo)=时,停止加入BaCl2溶液
13.在某催化剂作用下CO2和H2合成甲酸仅涉及以下反应:
Ⅰ.CO2(g)+H2(g)HCOOH(g) ΔH1<0
Ⅱ.CO2(g)+H2(g)CO(g)+H2O(g) ΔH2
在2 L刚性容器中,CO2(g)和H2(g)各投1 mol发生反应,平衡时CO2的转化率及HCOOH和CO的选择性(产物的选择性:生成的HCOOH或CO与转化的CO2的比值)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ΔH2<0
B.曲线b表示平衡时HCOOH的选择性
C.240 ℃时,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
D.在200~360 ℃之间,温度对反应Ⅰ的影响要小于反应Ⅱ
答案精析
1.B [普通玻璃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A错误;硬铝是金属材料,C错误;酚醛树脂是有机高分子材料,D错误。]
2.D [H2O2是共价化合物,不存在离子键,H2O2的电子式为,故A错误;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6+8=14,则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故C错误。]
3.A [除去氯气中的HCl要用饱和氯化钠溶液,B错误;碱石灰会与氯气反应,故不能用碱石灰干燥Cl2,应用P2O5或硅酸等干燥,C错误;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无法形成喷泉,D错误。]
4.A [H2O中存在氢键,CH4中不存在氢键,则H2O的沸点高于CH4,A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第一电离能:BF-,C正确;B原子形成3个共价键之后没有多余的电子,与其中一个F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为配位键,D正确。]
5.B [32S、34S、33S、36S的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所以中子数不相同,A项错误;SO2中硫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6-2×2)=3,SO3中硫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6-2×3)=3,均为sp2杂化,B项正确;H2S中硫原子为sp3杂化,空间结构为V形,为极性分子,C项错误;H2S2与H2O2结构相似,不是直线形,D项错误。]
6.C [FeS难溶于水,不能拆成离子形式,A项错误;生成的Fe2+能够被O2氧化为F,B项错误;—SH和—COOH均显酸性,均能与NaOH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HSCH2(NH2)CHCOOH+2OH--SCH2(NH2)CHCOO-+2H2O,D项错误。]
7.C [Na2SO3与H2SO4反应生成Na2SO4、SO2和H2O,SO2与H2O2反应生成H2SO4,H2SO4与BaCl2反应生成BaSO4沉淀,A项正确;FeS2与O2反应生成Fe2O3和SO2,SO2与O2反应生成SO3,B项正确;SO2与过量的Na2CO3反应生成的是Na2SO3,C项错误;Cu与浓硫酸加热生成SO2,SO2被KMnO4氧化为S,D项正确。]
8.C [Na+核外有2个电子层,Cl-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Na+半径小于Cl-半径,A错误;NaCl的电离方程式为NaClNa++Cl-,B错误;电解NaCl的水溶液产生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不能得到金属钠单质,C正确;熔融NaCl和NaCl水溶液都可以导电,熔融氯化钠属于纯净物,D错误。]
9.A [X和Y反应历程:
,
因此该反应涉及加成反应、消去反应,故A正确;Y分子中sp2和sp3杂化的碳原子数目比为1∶4,故B错误;X含有醛基可与新制的Cu(OH)2反应,Y无醛基不能与新制的Cu(OH)2反应,故C错误;加成苯环需要3 mol氢气,醛基需要1 mol氢气,因此1 mol X与氢气反应最多消耗氢气4 mol,故D错误。]
10.D [反应SO2(g)+2CO(g)2CO2(g)+S(s)气体分子数减小,即ΔS<0,A错误;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B错误;S是固体,不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C错误;该反应中C的价态升高,反应中每消耗1 mol CO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数目约为2×6.02×1023,D正确。]
11.D [CuSO4和FeCl3溶液中阴离子不同,探究Cu2+和Fe3+的催化效果,应控制阴离子相同,A错误;发生反应:2FeCl3+2KI2FeCl2+2KCl+I2,且FeCl3溶液过量,要证明反应存在限度,应控制氯化铁溶液不足,B错误;苯酚溶液中加入几滴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生成配合物,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已知FeCl3溶液由于Fe3+水解而呈酸性,NaHCO3溶液由于HC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而呈碱性,故将5 mL 0.1 mol·L-1 FeCl3溶液和15 mL 0.1 mol·L-1 NaHCO3溶液混合,Fe3+与发生了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Fe3++3Fe(OH)3↓+3CO2↑,生成红褐色沉淀和气体,D正确。]
12.D [废催化剂和NaOH固体混合焙烧,Al转化为Na[Al(OH)4],Mo转化为Na2MoO4,Ni等不反应,之后加水浸取,得到含有Na[Al(OH)4]、Na2MoO4的溶液,Ni不溶解,过滤得到固体Ni,向过滤后滤液中通入过量的CO2,Na[Al(OH)4]转化为Al(OH)3沉淀,加入盐酸调节pH,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BaCl2溶液,得到BaMoO4沉淀、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据此分析解题。因为沉钼过程加入的是氯化钡溶液,则调节pH可用稀盐酸,B正确;若溶液pH=7.0,当溶液=×××==时,停止加入BaCl2溶液,D错误。]
13.C [根据反应Ⅰ可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HCOOH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O2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根据240 ℃时,曲线a、c对应的数值之和为100%,说明这两条曲线分别代表HCOOH和CO的选择性,曲线b代表CO2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说明CO的选择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即升高温度反应Ⅱ正向移动,故ΔH2>0,A、B错误;由图示信息可知,240 ℃时,CO2的转化率为40%,HCOOH的选择性为80%,CO的选择性为20%,三段式分析:
CO2(g) + H2(g) HCOOH(g)
起始/(mol·L-1) 0.5 0.5 0
转化/(mol·L-1) 0.5×40%×80% 0.16 0.16
平衡/(mol·L-1) 0.34 0.34 0.16
CO2(g) +H2(g)CO(g)+H2O(g)
起始/(mol·L-1) 0.34 0.34 0 0
转化/(mol·L-1)0.5×40%×20% 0.04 0.04 0.04
平衡/(mol·L-1) 0.30 0.30 0.04 0.04
则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C正确;升高温度,反应Ⅰ平衡逆向移动,HCOOH的选择性减小,CO2的转化率减小,而反应Ⅱ平衡正向移动,CO的选择性增大,CO2的转化率也增大,但图示信息为CO2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说明在200~360 ℃之间,温度对反应Ⅰ的影响要大于反应Ⅱ,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