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肥城市泰西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之《我有一个梦想》课件(20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肥城市泰西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之《我有一个梦想》课件(20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01 15:18:27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我有一个梦想Martin Luther King
马丁.路德.金高一语文上第三单元背景简介作者介绍课文朗读背景简介 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就开始掳掠非洲黑人,把他们贩卖到美洲为奴,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这种惨无人道的奴隶贸易持续了大约400余年。直到1783年,美国的建国者决定废除奴隶贸易,但黑人的地位依然非常地下。南北战争以后,当时的总统林肯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奴隶终于在法律上获得自由。
黑奴拍卖市场美国总统 林肯继续背景简介 但100多年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现象仍然十分严重。美国黑人仍然是下等公民,挣扎在社会的低层,生活贫困,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能进入各级各类高层机构,不能参加投票和选举,不能像白人一样享有人格自由和活动自由。在南方的诸多州,黑人不能在白人开的餐馆就餐,许多公共场所挂着“仅供白人使用”的牌子,甚至在公共汽车上黑人也只能坐在后车厢,车的中部虽然允许黑人坐,但有白人上车,黑人必须给白人让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黑人发起了浩大的民权运动,马丁.路德.金就是其中最杰出的领袖。返回美国战后民权运动领袖。1929年 1月15日生于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一牧师家中,先后就读于莫尔豪斯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1955年在波士顿大学获神学博士学位,并被金,M.L.
Martin Luther King,Jr.
(1929~1968) 任命为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德克斯特街教堂牧师。
1955 ~1956 年,金胜利领导了该市黑人抵制公共汽车公司种族歧视的罢乘运动,成为民权运动黑人领袖。1957年创建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并被选为主席,积极参加和领导了“静坐”运动、“自由乘客”运动及著名的伯明翰游行示威(见美国民权运动)。1963年 8月,金参予组织了25万人向华盛顿进军,并在林肯纪念碑下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著名演说。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金。他将全部奖金(54600美元)献给了自由运动。
  继续 金反对使用暴力,但仍多次被捕入狱。他受印度M.K.甘地思想的影响,提倡“同情和谅解那些恨我们的人”,表明他斗争的不彻底性。但他倡导的非暴力群众直接行动运动,对美国1964年金,M.L.
Martin Luther King,Jr.
(1929~1968) 通过《民权法》、1965年通过《选民登记法》,从法律上取消美国南部的种族隔离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1965年以后,他不断引导群众运动前进,积极反对侵越战争,1968年3月,发动“贫民进军”(亦称“穷人运动”)。4月 4日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被种族主义分子刺死。
  著有《向自由迈进》(1958)、《为什么我们不能等待?》(1964)、《我们从此往何处去?》(1967)等。返回(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 1955年12月,蒙哥马利市警察当局以违反公共汽车座位隔离条令为由,逮捕了黑人妇女罗莎·帕克斯。帕克斯夫人是一位黑人裁缝,在她下班回家的路上,由于未给一名白人乘车者让座而被捕。马丁·路德·金号召全市近5万名黑人对公交车公司进行长达1年的抵制,迫使法院判决取消运输工具上的座位隔离。这是美国南部黑人第一次以自己的力量取得斗争胜利,不仅揭开了持续10余年的美国民权运动的序幕,也使马丁·路德·金锻炼成民权运动的领袖。    1963年8月23日,马丁·路德·金组织了美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自由进军” 运动。他率领一支庞大的游行队伍向首都华盛顿进军,争取立法保障黑人的权利。28日,他在林肯纪念堂前的石阶上向众人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他的这篇演说为美国法律和生活变革铺平了道路,成为使整个国家面目一新的珍贵的历史时刻之一。 听朗读,整体把握课文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
这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
这次演讲涉及那些内容?
这次演讲想达到什么目的?演讲对象:
时 间:
地 点:
场 合:
涉及内容:
演讲目的:你答对了吗?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广场,林肯雕像前在华盛顿特区组织25万人的集会上要求民主、自由、种族的平等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一、回顾《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义(1)
二、揭露黑人生活的现状,抨击美国社会黑暗的
. 一面,提出自己正当的要求(2~16)
揭露黑人_________________的现状
讽刺当局_________________的许诺
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要求
提醒当局 _________________的后果
讲究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策略
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
三、展望:斗争必胜(17~32)全文的结构层次受歧视空头支票式自由、民主、平等不兑现许诺非暴力斗争坚持斗争,直至胜利布置作业仔细读课文,揣摩稳重关键语句的含义,体味优美的句子,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回忆所学过的演讲词,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读第一部分(1自然段)伟大的美国人指谁?
什么是《解放黑奴宣言》?
本段落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伟大的美国人”林肯.A(Abraham Lincoln. 1809~1865),美国总统(1861~1865),共和党人,曾任律师,1848~1849年当选为众议员,主张维护联邦统一,逐步废除奴隶制度。当选为总统后,南方各州相继宣布脱离联邦,内战爆发。战争初期,曾竭力设法与南方诸州托西,遭拒绝;在群众运动高涨和军事失利的情况下,1862年开始采取革命措施,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使战争成为群众性的革命斗争,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内战结束时,被北南方奴隶主指使 的暴徒刺杀。《解放黑奴宣言》美国南北内战期间,林肯总统于1862年9月22日颁布的宣言,它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成为自由人,但没有明确废除奴隶制,也没有规定给黑人以土地。宣言当时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支持,并使战争形势转向有利于北方。1865年的宪法修正案的第十三条废除了奴隶制,但战争后的黑人依然受到歧视。
林肯总统(左一)在审阅《解放
黑奴宣言》(1862年9月22日)本段落的意义和作用 本次游行集会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求自由,要求平等,而这个主题早在一个世纪前就被当时的一位伟人写在了《解放黑奴宣言》里了,而时至今日,黑人的权利不能够得到保障,因此有必要重提历史,一方面表示了对政府的不满,另一方面昭示民众,我们并非无理取闹,我们必须奋斗,也许前面的路还很长。诵读第二、三部分的重点段诵读2、3自然段
诵读5、7、8自然段
诵读10~14自然段
诵读18~25自然段注意
情感的分配语调的缓急语音的轻重第二段是作者揭示黑人现今的生活,又是演讲的开始,读时要充满激情,又要沉痛有力。本段中前边三个“今天”,读时要一气呵成,又需要每一次的语调比前面有所抬升;需要重读的词语:“必须正视”、“隔离”、“歧视”、“穷困”、“萎缩”、“自己”、“故土家园”。第三段在读时整体词语可略和缓一点,但重点词语一定要注意:“每一个美国人”、“所有的人”、“生存、自由”、“追求幸福”、“权利”经过3、4 两个自然段的平缓之后,第五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抬升。为了满足这种情感的张扬,作者一口气连用了四个排比句“现在是……的时候”,一方面这是作者情感发泄的需要,另一方面这种排山倒海的语势也加强了内容的表达,极强地突出了实现为自由、平等而战的重要性。7、8自然段因为讲的是斗争的策略,所以语调是平和的、是理智的、是语重心长的这一段可以说是一段答辞。针对“热心人”的质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挑衅,“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这里边有潜台词:“你们贪得无厌”、“你们根本就不应该提这样的要求”等)面对黑人的现状,面对这样的质问,作者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一串条件式排比句,如出膛之弹、喷井之油,似江海汹涌、狂风扫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这是一段誓言正义逼人、豪气冲天,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争的决心,但同时不失理智,这一点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放纵决不是无限制的,因为作者在讲述的过程中是按了一定的顺序的,即由生存到政治权利。这几段快要接近演讲的尾部,从内容上讲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描绘,与前段相比应舒缓些。演讲词的特点三多:(形式上)
多用整句(排比,气势强大)
多用短句、呼唤语(感召力,煽动性)
多用修辞格(比喻、排比、反问等增
强感染力)
三性:(内容上)
针对性
逻辑性
思想性课堂练习联系上下文,研读以下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人开了一种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
(这里的“空头支票”指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
(2)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这里的“秋天”和“酷暑”分别指什么?)“空头支票”是个巧妙的比喻。自林肯总统签署《黑奴解放宣言》以来,黑人在法律上就有了和白人一样的的生存、幸福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但现实却如此令人失望:美国政府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就像空头支票一样,听起来不错,却没有实际意义。美国是一个商业社会,空头支票的含义大家都非常清楚、熟悉,用它作比,生动形象且容易为人们理解,从而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地投入战斗。本句同样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黑人为之奋斗的实现自由、平等的那一天比喻为“爽朗的秋天”。我们知道,秋天“秋高气爽”,是收获的季节,通过这个比喻,生动而直观地告诉听众,他们的奋斗结果是什么,从而激发他们更加自觉地投入战斗。酷暑与秋天形成鲜明的对比,它简介而形象生动地揭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表现出了黑人为“秋天”的到来而战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课堂练习联系上下文,研读以下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3)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辟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我们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这个信念”具体指什么?“交响曲”有什么特点?用在这里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个信念当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美国应定能够成为一个“人人生而平等”的国家。一种大型管弦乐套曲,是多种乐器、多重乐声的合奏与“交响”。作者在此处用“交响乐”来作比喻,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黑人运动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报复和消灭白人,而是要与白人共享美好生活,展现了一幅和谐而优美的生活图景。课堂小结本文感情充沛,词句优美,设喻巧妙,感召力强
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生活现状,号召黑人投入争取民主、自由、民主的非暴力战斗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未来作结。
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
体现了作者的才情,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
——同学们也要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早日成才,为伟大祖国的繁荣、人类的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姓名
赵丽霞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邮件
?
单位
肥城市泰西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我有一个梦想
一、教材分析
《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情文并茂,语言流畅,饱含激情的美文。寄托了演讲者悲愤与热切的情感。再加上比喻、排比、和反复等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使全文充满激情,极富感染力。
二、学生分析
当前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不了解美国的社会制度,对美国的种族歧视、隔离政策感受甚微,就难以理解作者反映的严酷事实,难以体会作者倾注在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由此造成了学习中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演讲词的特点;结合背景资料理解演讲目的及意义。?
2理清演讲思路,体会演讲针对性、思想性、鼓动性的特点,学习并运用到写作中,提高写作能力。?
3领会作者倾注在所述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树立?远大而崇高的理想。?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背景介绍---图片2、演讲视频---视频3、整体感知---幻灯片4、歌曲结束---《我有一个梦想》
本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目的在于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这是众所周知的。课堂不是老师独角戏的舞台,而是学生思维跳跃,产生思维火花的舞台。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是学生的知识吸收程度和课堂参与程度。学生课堂参与程度越高,就证明课堂的效果越好。相信有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再加上老师的激情点燃,效果应该没问题。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一、?????????????????????导入:
?
?
教师提出问题:①美国现任总统是谁?②被称为“飞人”的NBA篮球巨星是谁?③美国乐坛上被称为“流行音乐之王”的是谁?④他们三者共同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奥巴马、迈克·乔丹、迈克·杰克逊,他们都是黑人。)(课件:展示图片)
是的,在美国,如今这些黑人都成为个各行各业的精英,成为人们崇拜的偶像,然而,在半个世纪之前,这些却是根本不可能,当时,黑人作为种族歧视的对象,遭受非人的摧残和迫害。(课件:展示图片)
由过去的“奴隶”变成今日的“总统”,这一历史的改变,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为之奋斗一生并献出宝贵生命的马丁·路德·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马丁·路德·金,赏析他著名的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
?
导入部分以“抢答“的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将黑人的现实状况与过去形成对比,既向学生介绍了背景知识,又自然导出了作者马丁·路德·金,并且使用多媒体展示画面,直观形象。
?
图片展示
(二)作者简介
?
这就是马丁·路德·金。?(课件:展示图片)
他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1968年4月4日被种族主义分子枪杀。1986年起,美国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作者介绍部分,力求简明,重点强调其献身精神及伟大人格。
?
?
PPT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四)反复诵读,体味节奏
问题探究:
①马丁的梦想是什么?
②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梦想?
③实现这个梦想的方式是什么?
?
1、学生自由读
2、学生展示读(速度、节奏、情感)(师生点评)
3、教师范读
4、学生接力读
5、学生齐读
?
PPT
演讲视频
录音
(五)品评修辞,鉴赏文采
?
马丁·路德·金炽热的梦想,穿过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隧道,那种悲愤而热烈的情感依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这固然与演讲的内容有关,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篇演讲词正是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才达到了如此的艺术效果。
问题探究:请同学们在18——26段找出一种修辞手法,并做简单的赏析
?
品梦部分是本课又一重点,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自行探究文本,形成个性化的阅读见解,提高文本鉴赏能力。
?
PPT
(六)课堂结语
?
随着1968年4月4日那一声罪恶的枪声,一颗伟大、正直的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但他对自由、平等孜孜以求的精神,却如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愈燃愈旺。思想的力量足可以穿越十年,穿越百年,穿越永恒的时光。让我们延续这思想的火种,扛起先哲的大旗,用我们的信念和勇气,去追求心中的梦想!
?
齐读结语,将课堂推向高潮。
PPT
(七)布置作业
根据文章创作诗歌
?
PPT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思路,要有整体思想,找到适当的切入口,走进课文,科学设计“行走”路线,以一个问题领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使课堂教学具有整体感,追求一种行云流水、水到渠成的境界。因而在了解课文背景的基础上,我将本课设计为“寻梦——入梦——品梦”四个环节,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愿过多的对内容进行预设,最大限度的追求自然生成,点燃学生的思维火炬,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宽容对待学生不同意见,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心灵的安全感,从而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氛围中充分展开研讨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