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优课PPT】第7.2课《归园田居(其一)》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优课PPT】第7.2课《归园田居(其一)》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1 11:06:04

文档简介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构建与运用 朗诵诗歌,学会用诗眼来解读诗歌内容。
思维发展与提升 在诗意的想象中诵读诗歌;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 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和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想象与联想来描摹诗歌画面;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一、课堂导入
有人说,他是“百世田园之主”,有人说,他是“千古隐逸之宗”,大家说他是谁?(陶渊明)
初中,我们邂逅了从东晋时代款款而来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回顾他的作品,并背诵《饮酒》其五。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一颗纯净的心走进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去领悟这其中的真意。
二、合作探究
1.解题
俗话说“眉目传情”,但凡对于诗歌来说,题目是很重要的。它往往能传达或暗示许多信息,“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
“归”。
全文围绕“归”字来写了哪几个问题?作者又是如何来回答这些问题的?从诗中找到依据并加以解说。
解说的时候可以从诗句中的关键字着手。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思考这些问题。
学生自由诵读诗歌,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叫一生读课文(纠正字音)。
全文围绕“归”字来写了哪几个问题?哪位同学来归纳一下。
小结: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2.具体分析
(1)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
(2)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适俗”就是适应仕途中繁缛礼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写自己流连山水喜爱田园,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羁鸟”、“池鱼”比喻官场中的诗人,“旧林”、“故渊”比喻诗人久违的田园。运用对比和衬托,说明自己跟它们一样早有想摆脱官场束缚,返归田园的愿望了,现在终于做到,并保持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表达了一种摆脱官场束缚的强烈愿望。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守拙”,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归园田是为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前八句,我们看到了诗人在出入、进退选择上的一段经历,看到了诗人内心的悔恨以及对官场的厌恶,读得时候语速慢一些,一些表示作者情感的词语可以重读,比如说“爱、误落、三十年、恋、思”等,请全班男同学朗读这几句诗歌。
(3)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作者情感:自由、安逸、喜悦、豁然开朗。
让我们带着归家的欣喜齐读这四句。全班齐读。
(4)归向何处
明确:归向园田。
找出诗中描写田园景色的句子并指名朗读。
A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有哪些?请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B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对田园景色进行描写的,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明确:视觉(近远结合),听觉(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白描(描写景物的时候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
同学们在写景的时候也可以参照这种方法。
C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笔将其描写出来或者用素描的形式勾勒出来。
学生展示。
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心灵栖息之所。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狗在幽深的巷子里自在地吠叫,鸡在桑树枝头得意地啼叫。整个乡间呈现一派宁静、和平的景象。
D你觉得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怎么样?
清幽、安定、和谐、宁静(普通寻常)。
E为什么看起来普通常见的乡村风光,在陶渊明的眼中显得那么美好?
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尤其是在对官场生活有了深刻的反感,彻底逃离它之后,对于田园生活更增添了感情。从诗歌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内心的闲适、自在、喜悦。
这几句朗读时宜语调轻快,请全班女生齐读。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如果你能穿越到陶渊明所处的时代,面对相同的处境,你会选择“归隐”还是“做官”? 背景链接:陶渊明的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到陶渊明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陶渊明到29岁时才出仕,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向归田的道路。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共50张PPT)
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 上册
田居
归园
陶渊明
授课老师 ****
在400年前一位大诗人通过他的作品《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喊出一个哲学问题“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这是剧中主人公在人生抉择中发出的天问,其实早在1600年前中国的一位大诗人就喊出过类似的问题:“是出仕还是归隐这是一个问题”,他在人生的抉择之路上发出追问,他是谁呢?
一、教学导入
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 上册
田居
归园
陶渊明
授课老师 ****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诗人生平及写作背景,了解田园诗的特点。
2. 通过意象把握诗歌意境,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
3. 感受诗人的隐士情怀,领悟其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追求。
4.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课标解读
(二)课标解读
语言构建与运用:朗诵诗歌,学会用诗眼来解读诗歌内容。
思维发展与提升:在诗意的想象中诵读诗歌;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和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想象与联想来描摹诗歌画面;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核心素养
二、课文教学 ——「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427)
他是东晋最杰出的诗人。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被人尊称为“田园诗的始祖”。
主要作品有诗歌《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诗》等,
另外还有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文学家。因宅边有五棵柳树,故自称“五柳先生”他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家境贫寒。少年时代就有“大济苍生”的壮志。曾做过几年小官。中年时与官场决裂,直到贫寒交迫去世。
二、课文教学 ——「作者介绍」
田园诗人
隐逸诗人
五柳先生
靖节先生
(开创田园诗)
(41岁归隐田园)
(自号,门前五棵柳)
(谥号)
早年“大济苍生”
中年“误入歧途”
晚年“归隐田园”
《归园田居》一组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农村生活的淳朴,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归园田居”
意思是回到田园中生活,诗歌描写了诗人由官场回归田园以后闲适恬淡的生活及乐趣。
“其一”
课文选的是第一首。
二、课文教学 ——「作者介绍」
题目解说
写作背景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其儒道思想的矛盾性,他时官时隐,举棋不定。义熙元年(405)八月,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当时东晋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十分尖锐,权力斗争激烈,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当时的社会同流合污。于是在任八十余天就辞官归田,从此与官场决裂,终老田园。
二、课文教学 ——「写作背景」
在奔波劳累的仕宦生活中,他时常觉得不适和厌倦,情不自禁地怀念起往日读书、闲居的乡村田园生活,对自己违背本性、汲汲求仕的行为产生怀疑,甚至后悔的念头也冒了出来。而当脱离了官场,回到家中亲自参加耕种和收获时,他感到无限欣悦。诗歌《归园田居(其一)》,真实地记录了他的这一思想变化。
田园诗派
田园诗派是我国古代诗歌流派中重要的一支,陶渊明是其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田园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有的接近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抒发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自然,朴实而又不缺乏色彩,给人一种清新、静谧、悠闲、淳美的感受。陶渊明的田园诗为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并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格调,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陶渊明之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这一派别的诗歌总体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王维、孟浩然是其代表人物。
二、课文教学 ——「资料链接」
二、课文教学 ——「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朗读课文《归园田居(其一 ) 》/陶渊明
二、课文教学 ——「朗读课文」
ài
zhuō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yìn
朗读课文《归园田居(其一 )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适俗:适应世俗。韵:气质,情致。
丘山:指山林。
尘网:指世俗的种种束缚。
羁鸟:被关在笼中的鸟。羁,约束。
南野:南面的田野。
守拙:持守愚拙的本性,
即不学巧伪,不争名利。
少年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天性原本热爱山林。误落在世俗的种种束缚中,一转眼就是三十年。被关在笼中的鸟留恋生活过的树林,养在池里的鱼思念遨游过的深潭。我在南面的田野边开垦荒地,持守愚拙的本性,回乡过田园生活。
二、课文教学 ——「课文探究」
【翻译】
【注释】
第一部分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思考1: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两句一个“无”字,一个“爱”字,表露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和清高孤傲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二、课文教学 ——「课文探究」
第一部分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思考2.:试赏析“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两句。
明确:“误落”一词,既是诗人对自己做官的感叹,又是诗人对“尘网”般的官场的蔑视和厌恶。“误”字显示了诗人的悔恨之深,“三十年”写时间之久。
二、课文教学 ——「课文探究」
第一层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思考3.“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两句是如何用比喻表现诗人情感的?
明确:这两句是过渡句。“守拙归园田”一句点明了题目,是全诗的主旨句。“守拙”是对“适俗”而言的,从中反映了诗人对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的厌恶。
二、课文教学 ——「课文探究」
第一部分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方:四周围绕。
暧暧:迷蒙隐约的样子。
依依:隐约的样子。墟里:指村落。
颠:顶端。户庭:门户庭院。
尘杂:指世俗的繁杂琐事。
虚室:静室。余闲:余暇,空闲。
樊笼:关鸟兽的笼子。
宅子四周围绕十几亩地,还有茅草小屋八九间。榆树柳树遮盖着后檐,桃树李树排列在堂前。隐隐可见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村落轻柔飘升的炊烟。狗在深巷中叫,鸡在桑树上打鸣。门户庭院里没有世俗的繁琐杂事,静室里自有余暇。长久困守在束缚本性的俗世里的我啊,又能返回自然了。
二、课文教学 ——「课文探究」
【翻译】
【注释】
第二部分
思考4:试从“远与近”“动与静”的角度赏析这一层的写景艺术。
明确:“草屋”显示出主人生活的简朴。“榆柳”“桃李”写出田园风光的自然美丽,这是近景。“远人村”“墟里烟”是远景,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从近景转到远景,画面很淡,却令人心旷神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等是静景,“狗吠”“鸡鸣”等是动景,动静结合,使得田园画面活了起来,富有农村生活气息。
二、课文教学 ——「课文探究」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第二部分
思考5: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樊笼”在这里比喻官场生活,即上文的“尘网”。这两句运用借喻的修辞手法,呼应了开头,表现了诗人脱离官场后的愉悦和欢喜之情。
二、课文教学 ——「课文探究」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第二部分
1.《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意象呈组状排列,可以分为两组,这两组意象有什么作用呢?请加以分析。
诗中的意象呈组状排列
第一组大致可归纳为“尘网、樊笼、羁鸟、池鱼、旧林、故渊”,这一组意象所对应的情境是在如“尘网”和“樊笼”里久待的诗人就是那被束缚的鸟儿和鱼儿,想回到广阔无边的森林和河流中去。诗人通过这组意象表现了自己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迫切心情。
第二组意象则是“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烟、狗吠、鸡鸣”等,这组意象构成了这幅农家田园生活图的主体。
二、课文教学 ——「深入探究」
两组意象叠加,整个意境就凸显出来了,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人,在脱离黑暗复杂的官场后,惬意地享受起了清贫但纯粹自然的田园生活。短短几行诗,几个简约意象,就将诗人心中的愉悦和清新描写得自然美好、情真意切;也表现了诗人高洁、率真的人格品质。
二、课文教学 ——「深入探究」
2.“方宅十余亩”句到“鸡鸣桑树颠”句,描绘了一幅朴素自然、清新恬淡的“村居图”。请反复诵读,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梳理,并结合全篇做一些赏析。
二、课文教学 ——「深入探究」
描写特色 诗句 赏析
纵横交错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写出了村居环境的层次美。
远近结合 近: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近景于自然平淡之中显出恬静幽美,远景显示出安详、舒缓、柔和。勾勒出村居图的淳朴、宁静,寄托了诗人美好的情操和快慰的心情。
动静交融 静: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动: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在静止的画面中多了许多动感,让这幅乡居图顿时生动活泼起来。
声色并列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写出了村居环境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课文教学 ——「深入探究」
3.《归园田居(其一)》里描写的农村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通、很常见,在诗人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诗人热爱乡村生活、田园风光,尤其是在对官场生活产生了反感,彻底逃离它之后,更增添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从诗中的描写可以感觉到诗人内心的闲适、自在、喜悦。他把平常的乡村景物饶有兴致地写入诗中,使这些景物与他的感情相互交融,相互生发,构成一个完整的诗境。所以,我们读起来,也会觉得其中蕴含着盎然的诗意,普通的景物也具有美感。尤其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两句,语调轻快活泼,“荫”“罗”的使用,更让人体会到“柳”“桃李”似乎是含情的。
思考:
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
题眼是哪个字
二、课文教学 ——「文本研读」
二、课文教学 ——「文本研读」
请用原文回答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1、从何而归?
二、课文教学 ——「文本研读」
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官场生活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为何而归?
二、课文教学 ——「文本研读」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01、比喻和拟人。
02、诗人以“羁鸟”和“池鱼” 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眷恋与向往之情。
3、归向何处?
二、课文教学 ——「文本研读」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01、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有哪些?请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归向园田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4、归去如何?
二、课文教学 ——「文本研读」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把农村中最常见的事物,描绘成一幅优美的图画?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近景
远景


有声衬无声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
白描
动结合静
二、课文教学 ——「文本研读」
思考?
远近结合
白描
白描又叫简笔勾勒,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二、课文教学 ——「文本研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思考
归去后最能表现诗人归隐田园的心情的是哪一句?
二、课文教学 ——「文本研读」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尘网
樊笼
田园: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宁静、优美、和谐


黑暗
二、课文教学 ——「文本研读」
官场:


主题归纳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叙述平生志趣和描写田园生活,表现了对仕途生涯的厌恶和摆脱尘网的快慰,抒发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课文教学 ——「小结」
小结:
二、课文教学 ——「小结」
从这首诗中我们看出陶渊明舍去官场的尔虞我诈,回到田园求得一种平和、宁静和精神的自由,他不仅因此留下很美的诗文,而且也塑造了最完美的人格。他的独特的艺术成就和伟大品格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1、如果你是陶渊明,你会像他一样隐居吗?
2、如果陶渊明生活在当代,他会隐居吗?
拓展思考:
二、课文教学 ——「拓展思考」
你觉得能从本诗作者陶渊明的身上得到怎样的生活启示?
心灵碰撞
二、课文教学 ——「拓展思考」
有人说:陶渊明的归田,是在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从他放弃了实现“济苍生”的理想来说,具有一定的消极性,但从他坚持高尚的志趣,决不和统治阶级同流合污来说,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探讨陶渊明的归隐之说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二、课文教学 ——「拓展思考」
1、《归园田居》描绘出清新自然、安谧美好而令人神往的农村生活图景,使人感到淡泊宁静的高洁心理。下列说法中,对原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A这首诗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讲归园田居的原因,第二层讲园田之美,第三层间接抒情,讲归园田居的好处。
B诗人悔恨自己“误落尘网”,成了“羁鸟”、“池鱼”。“恋旧林”、“思故渊”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境。
C诗人辞官回归故乡,诗人的归隐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自然质性,是对污浊官场生活的否定和唾弃。
D东晋时,门阀世族把持特权,社会黑暗,官场腐败。“性本丘山”、“质性自然”的诗人显然是与其格格不入的。
A不是间接抒情,而是直抒胸臆。
A
随堂检测
随堂检测
2、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具有共同意旨的一句是:
A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B云无心以出岫,鸟倦而知还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B作者以云、鸟自况,追求外无挂碍和内心自由。
B
3.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用“羁鸟”和“池鱼”表达了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愿望,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
B.“守拙”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表明了陶渊明对官场虚伪机巧的极端厌恶。
C. 第二层前四句是近景,土地、草屋、榆柳、桃李……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D.“暧暧远人村……鸡鸣桑树颠”四句是远景,在这里,不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官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答案:A 解析:“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错,诗人用“羁鸟”“池鱼”来比喻仕宦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而不是对“羁鸟”“池鱼”的热爱。
随堂检测
A
有一度假山庄的设计布景,完全体现了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意境,有草屋、榆柳、桃李、远村、狗吠、鸡鸣等,且取名“渊明山庄”。请你写一段赞美(或宣传)“渊明山庄”的话,要求语言生动、有文采、有意境,能吸引游客,80 字左右。
随堂检测
答案:(示例)现代都市充满无奈,春天的鸟啼,夏天的蝉鸣,秋天的虫叫,冬天的雪声,这些大自然的声音难以听到,而汽车发动机的声音却四季叫嚣。去渊明山庄一游,会让你洗去烦躁郁闷,让你的心灵保持宁静旷达。这里有清风流水,有桃红柳绿,有狗吠鸡鸣,在这里,你可以为心灵找到归宿。
解析:要体现陶渊明诗歌中静谧的意境,要突出“渊明山庄”在涤荡人心方面的作用。语言要优美,以吸引游客为目的。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巩固提升
【注】①溪居:溪指冉溪,在今湖南省永州市;作者曾于此筑室而居,并改称冉溪为“愚溪”。②榜:船桨,这里作动词。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略)
溪居①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②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诗描绘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隐士形象;柳诗描绘了“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的贬谪者形象。
B.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和“夜榜响溪石”都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突出了环境的幽静,表达了乡居生活的闲适与满足。
C. 陶诗首两句真诚率直,诗人的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有一种内在的共同之处,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
D. 柳诗末两句写诗人独来独往碰不见行人,于是放声高歌,声音清越,在碧空久久回荡;语言清新晓畅,却又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B
巩固提升
2、下列诗句和“误落尘网中”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B.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C.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郑谷《菊》)
D.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红楼梦》批宝玉《西江月》)
D
巩固提升
3、两首诗分别是如何表现“闲居”生活的?
“闲”的内涵有何不同?
陶诗远近、动静结合,选取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等多种景象,写出田园乡居的静谧美好,诗人身处其中,居室简陋,却自在闲逸,抒发了归隐田园的乐。柳诗开篇就是反语,说自己为官所累,幸亏贬谪南来这荒夷之地,过上闲适的生活。接着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自己的乡居生活“闲依”“偶似”“晓耕”“夜榜”,寓情于景地写出被贬的寂寥孤独,饱含怨愤之情。
巩固提升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天津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拓展延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A
A项,“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错,并没有否定孔子的人生选择。陶渊明一向把孔子视为先师。孔子说过的“忧道不忧贫”,他记在心里。但他更喜欢这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的农耕生活。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2、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3、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
3
优课PPT网页端,轻松下载(不限速)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构建与运用 朗诵诗歌,学会用诗眼来解读诗歌内容。
思维发展与提升 在诗意的想象中诵读诗歌;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 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和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想象与联想来描摹诗歌画面;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1
一、课堂导入
有人说,他是“百世田园之主”,有人说,他是“千古隐逸之宗”,大家说他是谁?(陶渊明)
初中,我们邂逅了从东晋时代款款而来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回顾他的作品,并背诵《饮酒》其五。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一颗纯净的心走进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去领悟这其中的真意。
2
二、合作探究
1.解题
俗话说“眉目传情”,但凡对于诗歌来说,题目是很重要的。它往往能传达或暗示许多信息,“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
“归”。
全文围绕“归”字来写了哪几个问题?作者又是如何来回答这些问题的?从诗中找到依据并加以解说。
解说的时候可以从诗句中的关键字着手。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思考这些问题。
学生自由诵读诗歌,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叫一生读课文(纠正字音)。
全文围绕“归”字来写了哪几个问题?哪位同学来归纳一下。
小结: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2.具体分析
(1)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
(2)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适俗”就是适应仕途中繁缛礼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写自己流连山水喜爱田园,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羁鸟”、“池鱼”比喻官场中的诗人,“旧林”、“故渊”比喻诗人久违的田园。运用对比和衬托,说明自己跟它们一样早有想摆脱官场束缚,返归田园的愿望了,现在终于做到,并保持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表达了一种摆脱官场束缚的强烈愿望。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守拙”,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归园田是为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前八句,我们看到了诗人在出入、进退选择上的一段经历,看到了诗人内心的悔恨以及对官场的厌恶,读得时候语速慢一些,一些表示作者情感的词语可以重读,比如说“爱、误落、三十年、恋、思”等,请全班男同学朗读这几句诗歌。
(3)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作者情感:自由、安逸、喜悦、豁然开朗。
让我们带着归家的欣喜齐读这四句。全班齐读。
(4)归向何处
明确:归向园田。
找出诗中描写田园景色的句子并指名朗读。
A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有哪些?请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B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对田园景色进行描写的,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明确:视觉(近远结合),听觉(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白描(描写景物的时候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
同学们在写景的时候也可以参照这种方法。
C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笔将其描写出来或者用素描的形式勾勒出来。
学生展示。
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心灵栖息之所。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狗在幽深的巷子里自在地吠叫,鸡在桑树枝头得意地啼叫。整个乡间呈现一派宁静、和平的景象。
D你觉得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怎么样?
清幽、安定、和谐、宁静(普通寻常)。
E为什么看起来普通常见的乡村风光,在陶渊明的眼中显得那么美好?
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尤其是在对官场生活有了深刻的反感,彻底逃离它之后,对于田园生活更增添了感情。从诗歌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内心的闲适、自在、喜悦。
这几句朗读时宜语调轻快,请全班女生齐读。
3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如果你能穿越到陶渊明所处的时代,面对相同的处境,你会选择“归隐”还是“做官”? 背景链接:陶渊明的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到陶渊明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陶渊明到29岁时才出仕,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向归田的道路。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