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拿来
主义
第12课
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 上册
授课老师 ****
拿来
主义
第12课
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 上册
授课老师 ****
教学目标
理清思路,把握文意,明确“拿来主义”的含意。
揣摩文中的重点词句,领悟本文犀利、幽默的语言风格。
掌握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及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常见的论证方法。
思考“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正确、客观地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1
2
3
4
一、导入
毛泽东曾说:文化思想阵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今天我们依旧面临着文化冲击与抉择。“如何做”早在上世纪鲁迅先生就告诉了我们答案,直到今天依然适用。
二、知人论世
鲁迅(1881— 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是他1918 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二、知人论世
《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杂文数量极多,题材广泛,形象鲜明,论辩犀利,文风多变。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以追忆儿时往事为主,平易晓畅,风趣生动。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鲁迅的小说取材于当时病态的现实社会,旨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1921 年创作的中篇小说《阿Q 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小说集
散文、散文诗集
杂文集
对事物 或现象的系统看法或主张。
题目“拿来主义”是本文的论题。针对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鲁迅提出了“拿来主义”。
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
三、解题
用手将某物从较远的地方搬到较近的地方。
散文的一个分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直接而迅速地反应社会事变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它以短小精悍、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论时事不留面子 ,
砭锢弊常取类型”
鲁迅杂文特点
三、解题——拓展知识
杂文:
四、写作背景
一味“送去”,出卖民族文化遗产
否定传统“全盘西化”
“尊孔读经”,掀起复古思潮
左翼文艺队伍思想混乱,或反对继承旧文化,或反对吸收外
发生了恐怖,盲目排外
不断“抛给”,不断“送来”
第一部分(1-4)
揭露批判“送去主义”,树立自己的观点。
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内容及做法。
实行“拿来主义”对创新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五、文章脉络梳理
第二部分(5-9)
第三部分(10)
1、为何“拿来”?
2、怎么“拿来”?
3、“拿来”如何?
表现 实质 危害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自己不去,
别人也不许来
送古董、送古画、送活人
鸦片、废枪炮
排外
媚外
倾销
枪炮打开大门,
什么都是送去主义
子孙讨一点残羹冷炙
清醒的青年恐惧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
五、文章脉络梳理
1、为何“拿来”?
否定
破
立
作者对这几种主义都持什么态度?
精读:闭关主义
特点 反映出的心态 作者态度
原文 概括
闭关主义
自己不去,
别人也不许来
自我封闭,拒绝外来的一切
盲目自大
历史证明了这一主义的问题。
六、研读——第一部分
1、视频了解
2、完善表格
特点 反映出的心态 作者态度
原文 概括
送去主义
送古董、活人,自诩丰富、大度。会使子孙拿不出东西
盲目自大,一味输出,会使国力衰微。
被打败之后的“自大”
没有根据“礼尚往来”的仪节。应该“拿来”
精读:送去主义
六、研读——第一部分
特点 反映出的心态 作者态度
原文 概括
送来主义
说的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们对“送来”的吓怕了。
施舍性的(只能被动接受)
接受“施舍”的恐惧。
主动去拿
侵略者按其心意给我们送来了什么?
英国的鸦片
德国的废枪炮
美国的电影
日本的小东西
靡靡之音
糟粕渣滓
法国的香粉
精读:送来主义
送来的实质: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
六、研读——第一部分
第四段中的“抛来”、“抛给”、“送来”各指什么意思?
抛
给
是有目的的给予,是恶意输出,犹如嗟来之食,意味着轻蔑、侮辱。
送
来
是特意的,是抛给的冠冕说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来的,怀有不良动机。
抛
来
是随意的,把无用的东西送人,或无代价的送人或施舍,是中性词,一般怀有不良动机。
德国洛伊公司冒用毛瑟公司的名号,向清政府出售的劣质M88式步枪
六、研读——第一部分
喻体 态度 本质
孱头
昏蛋
废物
1.第8段“大宅子”比喻什么?
2.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态度。
怕污染、徘徊不敢走进门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
羡慕旧主人,欣欣然接受一切
害怕逃避
逃避主义
全盘否定
虚无主义
全盘肯定
投降主义
六、研读——第二部分
2、怎么“拿来”?
比喻论证
文化遗产
否定
破
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喻体 本体 应采取的态度
鱼翅
鸦片
烟枪和烟灯
姨太太
有益无害
有害无益
无益无害
有益有害
完全吸收
批判地吸收
保存一点+销毁大部分
坚决抛弃
先占有后挑选
吸取精华
剔除糟粕
六、研读——第二部分
比喻论证
立
我们究竟应当怎么对待外来文化?
拿来之后怎么区别对待呢?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有什么积极作用?
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呢?
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六、研读——第三部分
3、“拿来”如何?
文章批判了当时国民党政府媚外求荣的妥协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剖析其错误本质,阐明了理性对待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既反对不加分析的全盘西化,又反对盲目排斥和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而主张实行“拿来主义”,即正确继承传统文化和选择性借鉴外来文化,这是构建新文艺的必经之路。
七、总结主旨
艺术特色
论证艺术
写作特点
举例论证(1)
比喻论证(8、9)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类比论证(3) 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对比论证(8、9) 用性质相反的事物作比较
有破有立,破立结合,以立为主。
广用比喻,生动形象。
嬉笑怒骂,犀利幽默。
八、艺术特色
李子柒是对“拿来主义”的践行吗?要
求:运用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李子柒,一个“田园牧歌式”生活的网红代表,她全网视频播放量超过30亿,YouTube粉丝有735万,与美国影响力最大的媒体CNN不相上下。她的视频主要根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时令节气、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等确定选题。
九、写作练习
十、总结
本文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出了正确的继承和借鉴乃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鲁迅对文化遗产的见解,跟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的意见是一致的。时至今日,这篇文章仍然放射着思想光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十、总结
——顾城
高考衔接
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世纪,鲁迅先生以一篇《拿来主义》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指引。但是多年来,不少国人________,他们拒绝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盲目自信。如果中国文化不能________,与国际接轨,中国势必重演清末闭关自守的悲剧。我国文化部门应适当开展外来文化宣传活动,促进外来文化引进。
( )。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国人盲目推崇外来文化,却对中国传统文化________。长此以往,我国的传统文化必将式微,民族自信心必将减弱,还何谈“输出”中国文化?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应积极采取活动,针对这一问题,在社会上营造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浓郁起来,增强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增强国人的民族自信心。
文化的“拿来”与“输出”与文化进步、世界交融、国家发展密切相关。如果不能平衡二者的关系,我们无法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现在,我们要以________的胸怀,合理吸收外来文化,同时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帮助世界认识一个全新的中国。
高考衔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故步自封 与时俱进 不屑一顾 海纳百川
B.墨守成规 与时俱进 置之不顾 虚怀若谷
C.墨守成规 推陈出新 不屑一顾 虚怀若谷
D.故步自封 推陈出新 置之不顾 海纳百川
A
高考衔接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可见,“拿来”外来文化非常重要
B.外国重视将文化“输出”到中国
C.“输出”中国文化比“拿来”外来文化更重要
D.“输出”中国文化,需要建立民族自信
D
高考衔接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应积极开展活动,针对这一问题,使社会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浓郁起来
B.针对这一问题,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应积极开展活动,在社会上营造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
C.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应针对这一问题,积极开展活动,营造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浓郁起来
D.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应针对这一问题,积极采取活动,在社会上营造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
D
3
优课PPT网页端,轻松下载(不限速)《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拿来主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的是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杂文。因为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属于议论文范畴,所以学习本文我们可以论文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鲁迅的杂文具有“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并且善于运用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所以学习本文不仅可以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议论文的写作特点,而且可以学习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以及议论文的多种论证方法。
教学目标
理清思路,把握文意,明确“拿来主义”的含意。
揣摩文中的重点词句,领悟本文犀利、幽默的语言风格。
掌握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及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常见的论证方法。
思考“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正确、客观地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
2、体会鲁迅先生杂文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
2、“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树立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毛主席曾说:文化思想阵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今天我们依旧面临着文化冲击与抉择。“如何做”早在上世纪鲁迅先生就告诉了我们答案,直到今天依然适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拿来主义》,寻找答案吧!
作者简介
鲁迅(1881— 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是他1918 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他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其中,1921 年创作的中篇小说《阿Q 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鲁迅的小说取材于当时病态的现实社会,旨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杂文数量极多,题材广泛,形象鲜明,论辩犀利,文风多变。散文以追忆儿时往事为主,平易晓畅,风趣生动。
三、解题
拿来:用手将某物从较远的地方搬到较近的地方。
主义:对事物 或现象的系统看法或主张。
题目“拿来主义”是本文的论题。针对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鲁迅提出了“拿来主义”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
(1)拓展知识
杂文:散文的一个分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直接而迅速地反应社会事变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它以短小精悍、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
鲁迅杂文特点:“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论时事不留面子 ,砭锢弊常取类型。”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同时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拿来主义》一文,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无产阶级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
文章脉络梳理
第一部分(1-4)揭露批判“送去主义”,树立自己的观点。
第二部分(5-9)阐明“拿来主义”的做法。
第三部分(10)实行“拿来主义”对创新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即:为何“拿来”?怎么“拿来”?“拿来”如何?
研读文本
研读第一部分:为何“拿来”?
作者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提到了几个“主义”?他们的表现、实质和危害是什么?
做法 表现 实质 危害
闭关主义 自己不去,别人不来 排外 给枪炮打破大门——鸦片战争 又碰了一串钉子——丧权辱国条约
送去主义 古董、画展、梅兰芳、徐悲鸿 (学术文艺) 媚外 子孙“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 子孙无可用的资源,仰食于他人 被“抛给”“嗟来之食”,成为奴仆
送来主义 鸦片、废枪炮、法国香粉、美国的电影、 日本的小东西 倾销 被侵略、被腐蚀
作者对这几种主义都持什么态度?明确:否定(破)作者认为应该从错误的做法中必须采用“拿来主义”,(立)那,如何“拿来”?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
精读:闭关主义
视频了解; 2、完善表格
特点 反映出的心态 作者态度
原文 概括
闭关主义
明确:完善后表格
特点 反映出的心态 作者态度
原文 概括
闭关主义 自己不去, 别人也不许来 自我封闭, 拒绝外来的一切 盲目自大 历史证明了这一主义的问题。
精读:送去主义
图片展示;2.完善表格
特点 反映出的心态 作者态度
原文 概括
送去主义
明确:完善后表格
特点 反映出的心态 作者态度
原文 概括
闭关主义 送古董、活人,自诩丰富、大度。会使子孙拿不出东西 盲目自大,一味输出,会使国力衰微 被打败之后的“自大” 没有根据“礼尚往来”的仪节。应该“拿来”
精读:送来主义
侵略者按其心意给我们送来了什么?
明确: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小东西
完善表格
特点 反映出的心态 作者态度
原文 概括
送来主义
明确:完善后表格
特点 反映出的心态 作者态度
原文 概括
送来主义 这种赏赐……这是“抛给”的……说的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们对“送来”的吓怕了。 施舍性的(只能被动接受) 接受“施舍”的恐惧。 主动去拿
3.第四段中的“抛来”、“抛给”、“送来”各指什么意思?
抛给:是有目的的给予,是恶意输出,犹如嗟来之食,意味着轻蔑、侮辱。
送来:是特意的,是抛给的冠冕说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来的,怀有不良动机。
抛来:是随意的,把无用的东西送人,或无代价的送人或施舍,是中性词,一般怀有不良动机。
研读第二部分:怎么“拿来”?
第8段“大宅子”比喻什么?
明确:文化遗产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态度。(比喻论证)
喻体 态度 本质
孱头 怕污染、徘徊不敢走进门 害怕逃避 (逃避主义)
昏蛋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 全盘否定 (虚无主义)
废物 羡慕旧主人,欣欣然接受一切 全盘肯定 (投降主义)
作者认为这三种态度都持否定态度(破)。
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比喻论证)
喻体 本体 态度
鱼翅 有益无害 完全吸收
鸦片 有益有害 批判地吸收
烟灯烟枪 无益无害 保存一点+销毁大部分
姨太太 有害无益 坚决抛弃
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先占有后挑选。吸取精华
剔除糟粕(立)。
研读第三部分:“拿来”如何?
我们究竟应当怎么对待外来文化?
明确:总之,我们要拿来。
拿来之后怎么区别对待呢?
明确: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有什么积极作用?
明确: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明确: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呢?
明确: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总结主旨
文章批判了当时国民党政府媚外求荣的妥协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剖析其错误本质,阐明了理性对待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既反对不加分析的全盘西化,又反对盲目排斥和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而主张实行“拿来主义”,即正确继承传统文化和选择性借鉴外来文化,这是构建新文艺的必经之路。
艺术特色
论证艺术:
举例论证(1)
比喻论证(8、9)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类比论证(3)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对比论证(8、9) 用性质相反的事物作比较
写作特点
有破有立,破立结合,以立为主。
广用比喻,生动形象。
嬉笑怒骂,犀利幽默。
写作布置
李子柒,一个“田园牧歌式”生活的网红代表,她全网视频播放量超过30亿,YouTube粉丝有735万,与美国影响力最大的媒体CNN不相上下。她的视频主要根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时令节气、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等确定选题。李子柒是对“拿来主义”的践行吗?要求:运用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总结
本文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出了正确的继承和借鉴乃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鲁迅对文化遗产的见解,跟毛主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的意见是一致的。时至今日,这篇文章仍然放射着思想光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高考衔接: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世纪,鲁迅先生以一篇《拿来主义》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指引。但是多年来,不少国人________,他们拒绝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盲目自信。如果中国文化不能________,与国际接轨,中国势必重演清末闭关自守的悲剧。我国文化部门应适当开展外来文化宣传活动,促进外来文化引进。
( )。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国人盲目推崇外来文化,却对中国传统文化________。长此以往,我国的传统文化必将式微,民族自信心必将减弱,还何谈“输出”中国文化?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应积极采取活动,针对这一问题,在社会上营造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浓郁起来,增强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增强国人的民族自信心。
文化的“拿来”与“输出”与文化进步、世界交融、国家发展密切相关。如果不能平衡二者的关系,我们无法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现在,我们要以________的胸怀,合理吸收外来文化,同时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帮助世界认识一个全新的中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故步自封 与时俱进 不屑一顾 海纳百川
B.墨守成规 与时俱进 置之不顾 虚怀若谷
C.墨守成规 推陈出新 不屑一顾 虚怀若谷
D.故步自封 推陈出新 置之不顾 海纳百川
明确: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先看第三空:“不屑一顾”意为不值得一看,表示轻视、看不起;“置之不顾”指放在一边而不予理睬。从上文“盲目推崇外来文化,却对中国传统文化……”分析可知,此处应选“不屑一顾”,据此排除B、D两项。再看第四空:“海纳百川”形容胸怀宽广,能包容一切;“虚怀若谷”指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十分谦虚。从下文“合理吸收外来文化,同时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分析可知,此处应选“海纳百川”,据此排除C项。故选A。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可见,“拿来”外来文化非常重要
B.外国重视将文化“输出”到中国
C.“输出”中国文化比“拿来”外来文化更重要
D.“输出”中国文化,需要建立民族自信
明确: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材料第2段谈论的是文化引进与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关系。A项有总结第1段内容的作用,但没有引出第2段内容的作用,放在第2段开头不恰当。B项,文中没有提及外国是否重视将文化“输出”到中国。C项,文中找不到“输出”中国文化比“拿来”外国文化更重要的相关信息。故选D。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应积极开展活动,针对这一问题,使社会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浓郁起来
B.针对这一问题,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应积极开展活动,在社会上营造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
C.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应针对这一问题,积极开展活动,营造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浓郁起来
D.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应针对这一问题,积极采取活动,在社会上营造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
明确: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语序不当,可将“针对这一问题”放到句首或者“应”的后面。C项,“营造出……社会氛围浓郁起来”句式杂糅。D项,“采取”与“活动”搭配不当。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