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期末模拟卷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某种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金属线互相接触引发电信号,与之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弹性 D.导热性
【答案】B
【解析】根据“ 当玻璃被击碎时,金属线互相接触引发电信号 ”,进行判断选择即可。
【解答】警报系统是依靠电能工作的,正常情况下,它的电路处于断路状态,不报警;一旦玻璃击碎,里面的金属线相互接触,就接通电路,报警器工作,由此可知:这里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熏艾柱是中医调理身体常用的手段,下列制作艾柱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艾叶 B.晒干艾叶
C.卷成艾柱 D.燃烧艾柱
【答案】D
【解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A、 清洗艾叶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 晒干艾叶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 卷成艾柱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燃烧艾柱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3.如图是a、b、c、d四种液体的p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B.b一定是水
C.c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 D.c的碱性比d强
【答案】C
【解析】pH>7时溶液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分析判断。
4.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明显向右移动,使用的液体M和固体N不可能是( )
A.水和生石灰 B.稀硫酸和锌
C.稀盐酸和石灰石 D.稀硝酸和硫酸钡
【答案】D
5.每年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关注健康饮食、确立膳食平衡观是青少年须有的意识。下列关于营养素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所需维生素全都需要从外界摄入
B.膳食纤维不能消化也不能吸收,故不需要摄入
C.无机盐、水分、蛋白质不需要消化可直接吸收进入血液
D.根据“平衡膳食宝塔”,人体膳食中含量比例最高的应该是谷物
【答案】D
【解析】A、根据大部分维生素需外界摄入分析;
B、根据膳食纤维的作用分析;
C、根据蛋白质要转化为氨基酸才能被吸收分析;
D、根据平衡膳食的比例要求分析。
【解答】A、 人体所需维生素大部分需要从外界摄入 ,只有少数体内合成,不符合题意;
B、 膳食纤维虽不能消化也不能吸收 ,但它能有效改善肠道功能作用 ,需要摄入,不符合题意;
C、 蛋白质需要消化才可直接吸收进入血液 ,不符合题意;
D、根据“平衡膳食宝塔”,人体膳食中含量比例最高的应该是底层的谷物等富含糖类的物质,符合题意;故选D。
6.下列物质可用相应的金属和稀盐酸反应直接制取的是( )。
A.AlCl3 B.FeCl3 C.CuCl2 D.AgCl
【答案】A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分析。
【解答】A、铝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铝,符合题意;
B、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不生成氯化铁,不符合题意;
C、铜与盐酸不反应,不能生成氯化铜,不符合题意;
D、银与盐酸不反应,不能生成氯化银,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钯是世界上最稀有的贵金属之一,元素符号Pd。某同学想了解金属钯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相关实验,根据实验画出如下图像,则金属钯的活动性强弱排序正确的是( )
A.铁>钯>铜 B.钯>氢>铜 C.钯>铁>铜 D.铁>铜>钯
【答案】D
8.学习化学,化学实验现象十分重要,对下面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紫色石蕊滴入碳酸钠(Na2CO3)溶液中,溶液仍为紫色
B.打开浓硫酸的试剂瓶塞,瓶口出现大量的白雾
C.将铁锈放入少量的稀盐酸中,逐渐被溶解,溶液呈现黄色
D.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氯化铜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答案】C
【解析】A、根据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分析;
B、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分析;
C、根据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分析。
【解答】A、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变蓝,不符合题意;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时会出现白雾,而浓硫酸则不会,不符合题意;
C、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将铁锈放入少量的稀盐酸中,氧化铁会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铁和水,观察到铁锈逐渐被溶解,溶液呈现黄色 ,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氯化铜溶液中,有蓝色沉淀生成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在一块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四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所示。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小时后,用碘液滴在琼脂块上,只有4圆点处不变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3、4圆点对照可以说明酶的专一性
B.1和4、2和4、3和4的对照实验中,4圆点都是对照组
C.1、4圆点对照说明唾液能催化分解淀粉
D.2、4圆点对照说明高温会影响唾液的催化作用
【答案】B
【解析】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高温、低温、强酸或强碱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失去活性,唾液淀粉酶的最适宜pH是7左右,最适宜温度是37℃左右, 淀粉遇碘液变蓝。
【解答】A.圆点1,加蒸馏水,不会分解淀粉,滴碘液后变蓝;圆点2,煮沸唾液,高温会使唾液淀粉酶变性失活,因此不能将淀粉水解,滴加碘液后变蓝;圆点3,加入麦芽糖酶,酶具有 专一性,麦芽糖酶不能将淀粉水解,滴加碘液后变蓝;圆点4新鲜唾液中含有淀粉酶,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形成麦芽糖,而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蓝,因此滴碘液后不变蓝。3、4圆点对照可以说明酶的专一性,正确。
B.1和4对照实验中,1圆点是对照组。2和4、3和4的对照实验中,4圆点是对照组,错误。
C.1、4圆点对照说明唾液能催化分解淀粉,正确。
D.2、4圆点对照说明高温会影响唾液的催化作用,正确。
故答案为:B。
10.如图所示,加热试管,水蒸气内能转化为小风车的机械能,使小风车转动。下列汽油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中,与上述能量转化相似的是( )
A. B. C. D.
【答案】C
11.如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酵母菌在条件Y下进行的呼吸可进行酿酒
B.酵母菌在条件X下进行的呼吸被称为发酵
C.物质a是水,物质b是二氧化碳
D.等量葡萄糖在条件X下比在条件Y下产生的能量多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产生的物质相关知识。
【解答】A、利用酵母菌在条件X(无氧)下进行的呼吸可进行酿酒,A不符合题意;
B、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酵母菌发酵时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即酵母菌在条件X(无氧)下进行的呼吸被称为发酵,B符合题意;
C、在有氧存在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因此物质a是二氧化碳,物质b是水,C不符合题意;
D、与有氧呼吸相比较,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呼吸时,其产物所不同的是有酒精的产生,其释放的能量也较少,因此等量葡萄糖在条件X(无氧)下比在条件Y(有氧)下产生的能量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如图所示为小乐构建的人体生理活动的概念模型,其中①和③表示血管,②表示相应的结构,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②为肾脏,则③中的尿素含量减少
B.若②为骨骼肌,则③中的氧气含量增加
C.若②为肺,则③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若②为小肠,则餐后1小时③中的葡萄糖含量减少
【答案】A
【解析】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可以滤过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 所以经过肾脏以后,血液中的尿素大部分进入了尿液;肌肉中的细胞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淀粉在口腔中初步消化,在小肠中最终消化为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
【解答】A.若②为肾脏,经过肾脏以后,血液中的尿素大部分进入了尿液,所以在血液中尿液的含量减少,A正确;
B. 若②为骨骼肌,肌肉中的细胞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以③中的氧气含量减少,B错误;
C. 若②为肺,经过肺以后,二氧化碳通过肺从呼吸道呼出,则③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C错误;
D. 若②为小肠,则餐后1小时,淀粉等有机物在小肠中被消化成葡萄糖,并且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所以③中的葡萄糖含量减升高,D错误;
故答案为:A.
13.有等质量的镁和铁,前者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后者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镁和铁中至少有一种剩余
B.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质量相等
C.消耗铁的质量一定大于消耗镁的质量
D.这个实验不能证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答案】B
【解析】通过图象分析得出二者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给出一个方便计算的特殊数值,例如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可设制取2g氢气,然后分别计算所需镁、铁、稀硫酸、稀盐酸的质量,便可得出答案。
【解答】设制取2g氢气需要镁的质量为x,需稀硫酸的质量为z,
Mg+H2SO4═MgSO4+H2↑
24 98 2
x z×10% 2g
;
解得:x=24g; z=980g 。
设制取2g氢气需要铁的质量为y,需稀盐酸的质量为m,
Fe+2HCl═FeCl2+H2↑
56 73 2
y m×10% 2g
;
解得: y=56g; m=730g;
由上面的计算可知:要想制取相同质量的氢气(2g),需要镁的质量是24g,而需要铁的质量为56g。而题目中指出是相同质量的金属,则镁有剩余,故A、C正确不合题意;
需要稀硫酸和稀盐酸的质量不相等,故B错误符合题意;
根据图像可知,当时间相同时,与镁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更大,即镁反应更快,可以证明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铁,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4.如图所示,轻杆OB(重力不计)可绕O点自由转动,OA和AB长度之比为1:2,物体重15N,小林在B处用细线沿方向1向上拉住轻杆,然后沿方向2向上拉住轻杆,轻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1方向拉住轻杆的拉力大小为15N
B.杠杆受到的阻力是重物的重力
C.沿2方向与沿1方向拉住轻杆的拉力大小是相同的
D.沿2方向向上拉住杠杆时,此时是费力杠杆
【答案】C
15.图像是一种表示方法,也是了解化学反应的“窗口”,我们可通过建立图像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间量的相互关系。现一烧杯中含有HCl和CaCl2的混合液,将一定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加入到混合液中直至过量,则在该反程中各个量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 某同学未吃早餐,到上午第四节课,脸色苍白、浑身无力,校医给他喝了一杯红糖水,一段时间后情况得到缓解。
(1) 这是因为 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2) 红糖水主要在 中被消化和吸收。
【答案】(1)糖类
(2)小肠
【解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l)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
(2)每天吃进的食物主要在小肠消化和吸收,因为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 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所以红糖水主要在小肠中被消化和吸收。
17.2024年6月4日,嫦娥六号着陆器上携带的五星红旗在月背展开,展示了新型玄武岩纤维材料和特殊工艺。
(1)着陆器在下降着陆的过程中,机械能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玄武岩纤维(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与合成纤维相比在成分上有较大的不同,合成纤维在分类上属于 (选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答案】(1)变小
(2)有机物
18.如图,利用斜面将一个重450牛的物体匀速拉到高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300牛,拉动的距离s=4米,物体提升的高度h=2米。此过程中拉力做的功是 焦,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牛,机械效率是 。
【答案】1200;75;75%
【解析】(1)根据公式W总=Fs可求拉力所做的总功,根据公式W有=Gh可求所做的有用功,根据公式可求斜面的机械效率;
(2)用总功减去有用功得出克服摩擦力做的额外功,根据W额=fs求出物体所受斜面的摩擦力。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拉力所做的总功:W总=Fs=300N×4m=1200J,
所做的有用功:W有用=Gh=450N×2m=900J;
此斜面的机械效率:。
(2)克服摩擦力做的额外功:W额=W总-W有=1200J-900J=300J,
由W额=fs得,物体所受斜面的摩擦力:。
19.如图甲所示为人体内水分平衡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为心脏及其相连血管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通过饮水和进食获取的水,经吸收进入血液后,由⑨进入心脏,依次经过⑤→ →①(按序填写图乙中的序号),再由血液循环将其运输到全身各处。
(2)图甲中的X表示细胞的 ,该生理活动的文字表达式为 。
(3)剧烈运动后,人会汗流浃背,此时大量流汗主要为了维持人体的 (选填“体温”或“水分”)平衡。
【答案】(1)⑥③④⑦⑧
(2)呼吸作用;
(3)体温
【解析】水盐平衡的条件是:出汗、呼吸、排尿三种方式;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小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安静的时候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运动的时候主要的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解答】(1)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小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所以⑤是右心房→⑥右心室→③肺动脉→④肺静脉→⑦左心房→⑧左心室→①主动脉;
(2)X表示细胞的呼吸作用,他会利用有机物和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它的文字表达式:
(3)剧烈运动后,骨骼肌产生大量的热,通过出汗的方式进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恒定;
故答案为:(1) ⑥③④⑦⑧ (2) 呼吸作用 ;(3) 体温
20.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如图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的颜色变化。
(1)编号②处的物质是 。
(2)编号①指示剂可以为 。
(3)若编号④的选用的物质是氢氧化钡,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铁
(2)紫色石蕊试液
(3)Ba(OH)2+H2SO4=BaSO4↓+2H2O
【解析】根据酸的通性,结合常见物质的颜色分析解答。
【解答】稀硫酸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稀硫酸与单质铁反应,生成浅绿色的硫酸亚铁溶液;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溶液;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硫酸钠。
(1)编号②处的物质是铁。
(2)编号①指示剂可以为紫色石蕊试液。
(3)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Ba(OH)2+H2SO4=BaSO4↓+2H2O 。
21.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铜的方法,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1)①过程可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获得晶体,该变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②过程变化的方程式为CuSO4+CCu+X+CO,则X的化学式为 。
(3)④过程中化学变化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填字母)。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答案】(1)化学变化
(2)SO3
(3)D
22.酸碱理论的形成和完善是多代科学家不断探究和研究的结果。
材料一:19世纪德国化学家李比希认为:所有的酸都是含氢化合物,其中氢原子容易和金属产生气体。能和酸反应生成盐的是碱。
材料二:1887年瑞典科学家阿伦尼乌斯提出酸碱电离理论: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的化合物叫酸,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的化合物叫碱。
材料三:1923年,布朗斯特提出酸碱质子理论:任何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任何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且酸碱有如下关系:酸碱。
材料四:同年,美国路易斯提出酸碱电子理论,从结构的性质来区别酸碱,把类似如下的反应也看作酸碱反应:。该理论使酸碱理论摆脱氢元素的束缚。
(1)李比希观点中的氢原子和金属产生气体的反应,比如,请写出不能和稀硫酸反应的两种金属 。
(2)按照酸碱电离理论,不能算是酸,原因是 。
(3)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对酸碱理论分析合理的是____。(可多选)
A.根据李比希的观点,可以归类为碱。
B.能够接受质子变成,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属于碱
C.所有的酸碱理论都认为氢元素是酸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D.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任何一种酸失去质子就能成为碱。
E.酸碱电子理论是酸碱电离理论的补充,缩小了酸和碱的范围。
【答案】(1)Ag、Cu
(2)电离出的阳离子不都是氢离子
(3)A;B;D
【解析】(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后面的金属都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2)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为酸;
(3)从资料提取信息,从而对各个选项分析判断。
【解答】(1)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银和铜都排在氢的后面,则不能和稀硫酸反应的两种金属是 Ag、Cu ;
(2) 电离的阳离子为氢离子和钠离子,则按照酸碱电离理论,不能算是酸,原因是:电离出的阳离子不都是氢离子。
(3)A.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也就是盐,则根据李比希的观点,可以归类为碱,故A正确;
B.能够接受质子变成,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属于碱,故B正确;
C. 美国路易斯提出酸碱电子理论,使酸碱理论摆脱氢元素的束缚,故C错误;
D.根据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 ”,任何一种酸失去质子就能成为碱,故D正确;
E.酸碱电子理论是酸碱电离理论的升级, 使酸碱理论摆脱氢元素的束缚 ,故E错误。
故选ABD。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3.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很多同学对其产生探究兴趣。
(1) 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推理不合理,理由是 。
(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随着加入的稀硫酸质量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由该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B点表示的含义是 。
②A→B, 烧杯中溶液的 pH 逐渐 。
(3) 丙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于是他想借助下列溶液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不可行的是 ( )
A.无色酚酞试液 B.FeCl3 C.BaCl2 D.KNO3
【答案】(1)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放出大量的热
(2)放热;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刚好完全反应;变小
(3)C;D
【解析】(1)探究反应吸放热时,要排除其它物质的干扰。
(2)反应恰好完全时,溶液的温度最高,之后继续滴加冷的稀硫酸,溶液的温度逐渐降低。
(3)验证反应能否发生时,用于检验的物质不能同时与反应物和生成物发生现象一样的反应。
【解答】(1)氢氧化钠固态溶于水也放出热量,会对实验造成干扰,所以不能说明酸碱反应是放热反应。
(2)由图可知,随着稀硫酸的加热,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说明反应是放热反应。B点时稳温度最高,说明此时恰好完全反应。
从A到B氢氧化钠逐渐被消耗,溶液的碱性减弱,pH逐渐变小。
(3)A、将无色酚酞加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呈红色,加入稀硫酸,若溶液最终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能与稀硫酸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氯化铁与氢氧化钠会发生反应,产生红褐色絮状沉淀,所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铁,若没有出现红褐色絮状沉淀,说明氢氧化钠能与稀硫酸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稀硫酸和硫酸钠都能与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所以不能说明氢氧化钠能与稀硫酸反应,故C符合题意;
D、与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均不能发生反应,所以不能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是否发生反应,故D符合题意。故选CD。
24.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探究的“物体的动能”是指____(选填字母)。
A.铁球在斜面上的动能
B.铁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
C.木块被撞击后的动能
(2)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应使用质量更 (选填“大”或“小”)的木块。
(3)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小科可以得出结论: 。
(4)小科利用图丙的装置探究小球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利用质量不同的小球将同一弹簧压缩相同长度后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请判断上述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
【答案】(1)B
(2)小
(3)当物体的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4)不可行。小球的动能由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而来,而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故弹簧的弹性势能相同,转化成的小球动能也相同,木块最终移动的距离也相同.
【解析】(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进行分析;
(3)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的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解答】(1)据题意可知,实验中探究小球动能,即铁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的大小;
故选B;
(2)该实验是通过观察纸盒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来比较铁球动能的大小的,这种方法是转换法,想使实验效果更为明显,应使用质量小的木块;
(3)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小科可以得出结论:当物体的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4)上述方案不可行。小球的动能由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而来,而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故弹簧的弹性势能相同,转化成的小球动能也相同,木块最终移动的距离也相同。
25.皮蛋制作需要用到以生石灰、纯碱、食盐和水为原料的卤料包。卤料包加一定量的水后形成“泥状物”,将“泥状物”涂裹在鸭蛋外面,一定时间后皮蛋制作完成。为了探究“泥状物”中可溶性物质的成分,小科取少量刚配制的“泥状物”加一定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对滤液的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泥状物”加水反应如下:。)
(1)[作出猜想]
猜想1: ▲
猜想2:NaCl、NaOH和
猜想3:NaCl、NaOH和
请写出猜想1
(2)[实验设计及结果]
实验组别 1 2 3
实验方案 滴加少量的稀盐酸 滴加少量的氯化钡溶液 滴加少量的碳酸钠溶液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出现
实验结论 溶液中一定没有 溶液中一定没有 溶液中一定有
请写出第3组实验的实验现象
(3)[得出结论]以上猜想正确的是
(4)[评价反思]小科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方案1错误,请说明理由
【答案】(1)NaCl、NaOH(2)白色沉淀(3)猜想3(4)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
【解析】(1)可从“泥状物”的可溶性成分的种数的角度进行猜想;
(2)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分析;
(3)根据(2)中的结论确定哪个猜想正确;
(4)当溶液中同时存在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时,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
【解答】(1)皮蛋有咸味,因此肯定存在氯化钠。当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恰好完全反应时,就只有两种可溶性溶质,即猜想1为: NaCl、NaOH ;
(2)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可知, 滴加少量的碳酸钠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那么说明肯定存在氢氧化钙;
(3)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溶液中存在氢氧化钙,那么猜想3正确;
(4)【评价反思】小科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方案1错误,理由是: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
26.小科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实验器材有:电压恒为3V的电源一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1)如图甲所示是小科连接的实物电路,图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打“×”并补画出正确的连线。
(2)待连接正确后,发现接通开关,调节电路后电压表示数为2V;接下去小科应该如何操作 答: 。
(3)小科根据记录的多组1-U数据,画出了小灯泡中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4)小科根据小灯泡的I-U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出小灯泡的电阻在增大,你认为原因是 。
【答案】(1)
(2)向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2.5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3)0.625(4)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解析】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用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灯泡通过的电流,电流乘以电压即为电功率。
【解答】(1)电流表应该与用电器串联。
(2)电压表示数小于额定电压,所以向右调节滑动变阻器,减小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增大灯泡电压,达到额定电压。
(3)电压等于额定电压的时候,电流为0.25A,P=UI=2.5X0.25W=0.625W
(4)灯泡的灯丝是金属做的,金属的电阻随温度升高增大。
25.某校科学兴趣小组针对“人体内血液循环”开展了“自制模拟人体循环系统装置”的项目化学习活动.
【模型原理】人体内血液循环规律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实验材料】橡皮球、单向阀、橡胶软管、烧杯、红墨水
【产品制作】用橡皮球模拟心脏,单向阀模拟瓣膜,橡胶软管模拟与心脏相连的血管,装置内的红墨水模拟血液,将各部分有序连接.
(1)【产品演示】
先同时挤压两个橡皮球,红墨水从橡皮球经红色软管流出进入烧杯(箭头表示液体流动方向),后同时松开两个橡皮球,红墨水从烧杯经蓝色软管流入橡皮球.
模型中的橡皮球弹性较大,能很好地模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若蓝色软管1模拟肺静脉,则红色软管2模拟 .
(2)在演示过程中,同时松开两个橡皮球,单向阀A打开,单向阀B (填“打开”或“关闭”),模拟血液由静脉回流入心脏.
(3)【产品评价】以下表格为该小组同学制定的部分评价量表.
“自制模拟人体循环系统装置”评价量表
评价维度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模拟血液循环) 能准确模拟血液的流动过程,并能区别出动脉血和静脉血 仅准确模拟出血液流动过程 不能准确模拟出血液流动过程
指标二(模拟心脏) 能准确模拟出心脏各房室,并具有瓣膜,瓣膜的的朝向正确 仅准确模拟出心脏房室 不能准确模拟出心脏各房室
【产品迭代】指导老师根据评价量表对小组同学自制的血液循环演示模型进行评价,“指标一”评为优秀,“指标二”评为合格.为了使指标二能达到优秀,请结合心脏及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该模型还需要改进的是: .
【答案】(1)主动脉
(2)关闭
(3)增加两个橡皮球表示心房,连接在蓝色软管和单向阀A之间
【解析】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某一实验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解答】(1)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模型中的橡皮球弹性较大,能很好地模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若蓝色软管1 模拟肺静脉,则红色软管1模拟肺动脉,蓝色软管 2模拟上、下腔静脉,则红色软管2模拟主动脉。
(2)单向阀A模拟房室瓣,单向阀B模拟动脉瓣,同时松开两个橡皮球,心室舒张,动脉瓣关闭,房室瓣打开,血液由静脉流入心房,再由心房流进心室。
(3)心脏由心房和心室组成,模型只模拟了心室,该模型中的心脏结构不完整,缺少心房,应添增加两个橡皮球表示心房,连接在蓝色软管和单向阀A之间。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28.(本题6分,每空2分)图甲表示淀粉在消化道内逐步分解的示意图,图乙曲线(X、Y、Z)分别表示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
(1)图甲中淀粉经过①和②过程,最终分解为 被人体吸收,参与此消化过程的消化液是 。
(2)图乙中表示蛋白质消化过程的曲线是 (选填“X”“Y”或“Z”)。
(3)从曲线X、Y、Z可知,消化的主要场所是D,D适应消化的结构特点 (写出一条)。
【答案】(1)葡萄糖;唾液、肠液、胰液 (2)Y
(3)小肠很长(含多种消化液等,合理即可)
【解析】 消化系统从口腔延续到肛门,负责摄入食物、将食物粉碎成为营养素(这一过程称为消化)、吸收营养素进入血液(这一过程称为吸收),以及将食物的未消化部分(包括杂质)排出体外。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直肠和肛门,还包括一些位于消化道外的器官:胰腺、肝脏和胆囊,它们用于提供一些消化液 ;脂肪在小肠中被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淀粉被初步消化的场所是口腔,最终被消化的场所是小肠,在小肠中被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被初步消化的场所是胃,最终能在小肠中被消化成氨基酸;
【解答】(1) 图甲中淀粉经过①和②过程,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被人体吸收,淀粉被初步消化的场所是口腔,最终被消化的场所是小肠,参与此消化过程的消化液是 唾液、肠液、胰液 ;
(2)蛋白质被初步消化的场所是胃,最终能在小肠中被消化成氨基酸, 图乙中表示蛋白质消化过程的曲线是Y;
(3) 从曲线X、Y、Z可知,消化的主要场所是D小肠,D适应消化的结构特点 :小肠很长(含多种消化液等,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葡萄糖;唾液、肠液、胰液(2) Y (3) 小肠很长(含多种消化液等,合理即可)
29.(本题6分,每空2分)本届杭州亚运会科技满满,其中两只“呆萌”的四足机械狗成为亮点,它们变身铁饼“搬运工”,这是世界首次使用机械狗在赛场搬运体育器械。工作人员只需将铁饼放置在卡槽上,便可在第一时间操控机械狗将铁饼运输回起点处。
(1)机械狗在平地上运输铁饼,是将电能转化为 。
(2)已知机械狗的牵引力为100牛,将铁饼从65米的落地点径直运到起点用时13秒,求该机械狗的功率。
(3)机械狗除了能在平地上行走外,它还能进行负重登楼。已知机械狗自重12千克,现携带重为2千克的标准铁饼上五楼。试通过计算,求整个过程中机械狗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每层楼高3米)
【答案】(1)动能
(2)W=FS=100牛×65米=6500焦,P==500瓦
(3)W=Gh=mgh=(12千克+2千克)×10牛/千克×4×3米=1680焦
【解析】(1)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装置。
(2)根据W=Fs得到机械狗做的功,根据得到机械狗的功率。
(3)根据G=mg得到总重力,从一楼跑到五楼,上升高度为4层楼的高度,再利用W=Gh可求出克服重力做功。
【解答】(1)机械狗在平地上运输铁饼,消耗电能,产生机械能,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机器狗做的功:W=Fs=100N×65m=6500J,
机械狗的功率:;
(3)总重力:G=mg=(12kg+2kg)×10N/kg=140N,
从一楼到五楼,上升高度为h=4×3m=12m,
克服重力做的功:W'=Gh=140N×12m=1680J。
答:(1)机械能;(2)该机械狗的功率为500W;(3)整个过程中机械狗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1680J。
30.(本题7分,第1空各1分,第2空2分,第3空3分)为了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某同学在15 g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不考虑稀盐酸挥发氯化氢)。实验装置和有关数据如下:
当A装置中不再有气体产生时测得B装置的质量增加了4.6g;C装置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且无明显现象。请回答:
(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g,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 g。
(2)请分析碱石灰的增重大于二氧化碳质量的原因 。
(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0;解:因为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所以B装置增加的4.6g是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总质量,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4.4g
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4.4g。
;生成的二氧化碳会带出部分水蒸气,被B装置吸收;解:设与10g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盐酸的溶质质量为y。
y=7.3g
根据图像可知,稀盐酸的质量为:110.4g-15g+4.6g=100g,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7.3%。
31.(本题8分,每空2分)小明从废弃的电热器上拆下一个加热部件(如图甲),该部件由阻值不变的两根电阻丝R1、R2构成,小明设计了图乙的电路对该部件进行检测,其中R0=22Ω,M、N为接线柱。
(1)电阻丝加热时,电能转化为 能。
(2)用导线把M和N连接,只闭合开关S1,电流表示数为1A,则电源电压为 V。
(3)把M接A,N接B,只闭合开关S1,电流表示数为0.5A,求R1的阻值。
(4)用导线把B和C连接,然后将M接A,N接B,闭合开关S1和S2,电流表示数为1.5A;检测结束后,小明利用该部件重新组装一个加热器,求新加热器接入220V电路中能达到的最大电功率。
【答案】(1)内
(2)22
(3)把M接A,N接B,只闭合开关S1,R0、R1串联,
由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R1的阻值:R1=R-R0=44Ω-22Ω=22Ω;
(4)用导线把B和C连接,然后将M接A,N接B,闭合开关S1和S2,R1、R2并联,R0被短路,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由可知,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由于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任一用电器的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一用电器的电阻,所以,当R1、R2并联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电源电压为220V不变,根据可知此时电路中的总功率最大,新加热器接入220V电路中能达到的最大电功率:。
【解析】 (1)电阻丝加热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2)用导线把M和N连接,只闭合开关S1,电路中只有R0工作,利用欧姆定律求出R0两端的电压即为电源电压;
(3)把M接A,N接B,只闭合开关S1,R0、R1串联,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R1的阻值;
(4)用导线把B和C连接,然后将M接A,N接B,闭合开关S1和S2,R1、R2并联,R0被短路,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用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任一用电器的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一用电器的电阻,由此可知两个电阻并联时总电阻最小,根据可知此时电路中的总功率最大,并求出最大电功率
【解答】 解:(1)电阻丝加热时,电能转化为内能;
(2)用导线把M和N连接,只闭合开关S1,电路中只有R0工作,
电源电压:U=U0=I0R0=1A×22Ω=22V;
故答案为:(1)内;
(2)22;
(3)R1的阻值为22Ω;
(4)3300W。
32.(本题8分,第1空2分,第2-3空各3分)学校举行“把时间称出来——复刻秤漏”项目化学习活动。秤漏是一种古代计时工具,主要由显时系统和供水系统两部分组成。显时系统主要构件为秤杆、秤砣、受水壶等,其中秤杆质量分布均匀,并在秤杆上标有时间刻度。称漏法中记载:“漏水一斤,时过一刻”,通过称量受水壶中水的质量来计量时间。在初次校准后,需要知道当日时刻,仅需移动秤砣即可在秤杆上读出时间。
如下是学校制定的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最小刻度 1-10分钟 10-30分钟 30-60分钟
量程 15小时-24小时 12-15小时 不足12小时
下图为小科设计的秤漏模型图。
【产品制作】
①在A处悬挂一个空桶并保持不动,已知QA为5cm,移动秤砣至悬挂点B,使木棒重新回到水平平衡状态,测得OB为6cm,并将该点标记为0刻度线②供水系统以40g/h的速度为空桶均匀供水:小时后,移动秤砣,当木棒达到水平平衡时,将此时的悬挂点C标记为1小时,测出BC的距离L,标记为“1小时”。
③离C点L处标上“2小时”,以此类推,在整个秤杆上均匀的刻上刻度
(1)经过一段时间后,受水壶中水量增加,应该如何移动秤砣以读出时间?
(2)秤砣质量50克,计算BC的距离L的长度。(写出计算过程)
(3)【产品检测】秤杆总长55cm,最小刻度为1cm。小科使用匀速出水装置作供水系统;结合评价指标,判断该模型图的评价等级为
【答案】(1)向右移动
(2)L=4cm
(3)最小刻度,合格,量程,待改进
【解析】(1)(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列式分析解答;
(3)根据(2)中计算出的结果推算这个秤漏的分度值和量程,然后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O为支点,桶和水的总重力为阻力,而秤砣的重力相当于动力。
经过一段时间后,受水壶中水量增加, 根据G总×L1=G砣×L2可知,秤砣这边的力臂会变长;
因此为了计量时间,秤砣应该向右移动。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到:
G水×L1=G砣×L2;
40g×5cm=50g×L2;
解得:LBC=L2=4cm;
(3)根据题意可知,秤杆的总长为55cm,水桶和支点之间为5cm,支点到0刻线之间为6cm。
则测量时间时,秤砣可以移动的距离为:55cm-5cm-6cm=44cm;
根据(2)可知,一个小时秤砣移动距离为4cm,
那么量程为:,
因此指标“量程”为待改进;
秤杆的最小刻度为1cm,那么测量时间的分度值为:;
则“最小刻度值”指标为合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期末模拟卷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某种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金属线互相接触引发电信号,与之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弹性 D.导热性
2.熏艾柱是中医调理身体常用的手段,下列制作艾柱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艾叶 B.晒干艾叶
C.卷成艾柱 D.燃烧艾柱
3.如图是a、b、c、d四种液体的p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B.b一定是水
C.c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 D.c的碱性比d强
4.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明显向右移动,使用的液体M和固体N不可能是( )
A.水和生石灰 B.稀硫酸和锌
C.稀盐酸和石灰石 D.稀硝酸和硫酸钡
5.每年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关注健康饮食、确立膳食平衡观是青少年须有的意识。下列关于营养素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所需维生素全都需要从外界摄入
B.膳食纤维不能消化也不能吸收,故不需要摄入
C.无机盐、水分、蛋白质不需要消化可直接吸收进入血液
D.根据“平衡膳食宝塔”,人体膳食中含量比例最高的应该是谷物
6.下列物质可用相应的金属和稀盐酸反应直接制取的是( )。
A.AlCl3 B.FeCl3 C.CuCl2 D.AgCl
7.钯是世界上最稀有的贵金属之一,元素符号Pd。某同学想了解金属钯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相关实验,根据实验画出如下图像,则金属钯的活动性强弱排序正确的是( )
A.铁>钯>铜 B.钯>氢>铜 C.钯>铁>铜 D.铁>铜>钯
8.学习化学,化学实验现象十分重要,对下面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紫色石蕊滴入碳酸钠(Na2CO3)溶液中,溶液仍为紫色
B.打开浓硫酸的试剂瓶塞,瓶口出现大量的白雾
C.将铁锈放入少量的稀盐酸中,逐渐被溶解,溶液呈现黄色
D.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氯化铜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9. 在一块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四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所示。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小时后,用碘液滴在琼脂块上,只有4圆点处不变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3、4圆点对照可以说明酶的专一性
B.1和4、2和4、3和4的对照实验中,4圆点都是对照组
C.1、4圆点对照说明唾液能催化分解淀粉
D.2、4圆点对照说明高温会影响唾液的催化作用
10.如图所示,加热试管,水蒸气内能转化为小风车的机械能,使小风车转动。下列汽油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中,与上述能量转化相似的是( )
A. B. C. D.
11.如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酵母菌在条件Y下进行的呼吸可进行酿酒
B.酵母菌在条件X下进行的呼吸被称为发酵
C.物质a是水,物质b是二氧化碳
D.等量葡萄糖在条件X下比在条件Y下产生的能量多
12.如图所示为小乐构建的人体生理活动的概念模型,其中①和③表示血管,②表示相应的结构,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②为肾脏,则③中的尿素含量减少
B.若②为骨骼肌,则③中的氧气含量增加
C.若②为肺,则③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若②为小肠,则餐后1小时③中的葡萄糖含量减少
13.有等质量的镁和铁,前者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后者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镁和铁中至少有一种剩余
B.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质量相等
C.消耗铁的质量一定大于消耗镁的质量
D.这个实验不能证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14.如图所示,轻杆OB(重力不计)可绕O点自由转动,OA和AB长度之比为1:2,物体重15N,小林在B处用细线沿方向1向上拉住轻杆,然后沿方向2向上拉住轻杆,轻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1方向拉住轻杆的拉力大小为15N
B.杠杆受到的阻力是重物的重力
C.沿2方向与沿1方向拉住轻杆的拉力大小是相同的
D.沿2方向向上拉住杠杆时,此时是费力杠杆
【答案】C
15.图像是一种表示方法,也是了解化学反应的“窗口”,我们可通过建立图像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间量的相互关系。现一烧杯中含有HCl和CaCl2的混合液,将一定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加入到混合液中直至过量,则在该反程中各个量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 某同学未吃早餐,到上午第四节课,脸色苍白、浑身无力,校医给他喝了一杯红糖水,一段时间后情况得到缓解。
(1) 这是因为 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2) 红糖水主要在 中被消化和吸收。
17.2024年6月4日,嫦娥六号着陆器上携带的五星红旗在月背展开,展示了新型玄武岩纤维材料和特殊工艺。
(1)着陆器在下降着陆的过程中,机械能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玄武岩纤维(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与合成纤维相比在成分上有较大的不同,合成纤维在分类上属于 (选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18.如图,利用斜面将一个重450牛的物体匀速拉到高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300牛,拉动的距离s=4米,物体提升的高度h=2米。此过程中拉力做的功是 焦,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牛,机械效率是 。
19.如图甲所示为人体内水分平衡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为心脏及其相连血管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通过饮水和进食获取的水,经吸收进入血液后,由⑨进入心脏,依次经过⑤→ →①(按序填写图乙中的序号),再由血液循环将其运输到全身各处。
(2)图甲中的X表示细胞的 ,该生理活动的文字表达式为 。
(3)剧烈运动后,人会汗流浃背,此时大量流汗主要为了维持人体的 (选填“体温”或“水分”)平衡。
20.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如图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的颜色变化。
(1)编号②处的物质是 。
(2)编号①指示剂可以为 。
(3)若编号④的选用的物质是氢氧化钡,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1.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铜的方法,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1)①过程可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获得晶体,该变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②过程变化的方程式为CuSO4+CCu+X+CO,则X的化学式为 。
(3)④过程中化学变化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填字母)。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22.酸碱理论的形成和完善是多代科学家不断探究和研究的结果。
材料一:19世纪德国化学家李比希认为:所有的酸都是含氢化合物,其中氢原子容易和金属产生气体。能和酸反应生成盐的是碱。
材料二:1887年瑞典科学家阿伦尼乌斯提出酸碱电离理论: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的化合物叫酸,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的化合物叫碱。
材料三:1923年,布朗斯特提出酸碱质子理论:任何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任何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且酸碱有如下关系:酸碱。
材料四:同年,美国路易斯提出酸碱电子理论,从结构的性质来区别酸碱,把类似如下的反应也看作酸碱反应:。该理论使酸碱理论摆脱氢元素的束缚。
(1)李比希观点中的氢原子和金属产生气体的反应,比如,请写出不能和稀硫酸反应的两种金属 。
(2)按照酸碱电离理论,不能算是酸,原因是 。
(3)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对酸碱理论分析合理的是____。(可多选)
A.根据李比希的观点,可以归类为碱。
B.能够接受质子变成,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属于碱
C.所有的酸碱理论都认为氢元素是酸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D.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任何一种酸失去质子就能成为碱。
E.酸碱电子理论是酸碱电离理论的补充,缩小了酸和碱的范围。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3.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很多同学对其产生探究兴趣。
(1) 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推理不合理,理由是 。
(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随着加入的稀硫酸质量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由该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B点表示的含义是 。
②A→B, 烧杯中溶液的 pH 逐渐 。
(3) 丙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于是他想借助下列溶液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不可行的是 ( )
A.无色酚酞试液 B.FeCl3 C.BaCl2 D.KNO3
24.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探究的“物体的动能”是指____(选填字母)。
A.铁球在斜面上的动能
B.铁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
C.木块被撞击后的动能
(2)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应使用质量更 (选填“大”或“小”)的木块。
(3)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小科可以得出结论: 。
(4)小科利用图丙的装置探究小球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利用质量不同的小球将同一弹簧压缩相同长度后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请判断上述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
25.皮蛋制作需要用到以生石灰、纯碱、食盐和水为原料的卤料包。卤料包加一定量的水后形成“泥状物”,将“泥状物”涂裹在鸭蛋外面,一定时间后皮蛋制作完成。为了探究“泥状物”中可溶性物质的成分,小科取少量刚配制的“泥状物”加一定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对滤液的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泥状物”加水反应如下:。)
(1)[作出猜想]
猜想1: ▲
猜想2:NaCl、NaOH和
猜想3:NaCl、NaOH和
请写出猜想1
(2)[实验设计及结果]
实验组别 1 2 3
实验方案 滴加少量的稀盐酸 滴加少量的氯化钡溶液 滴加少量的碳酸钠溶液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出现
实验结论 溶液中一定没有 溶液中一定没有 溶液中一定有
请写出第3组实验的实验现象
(3)[得出结论]以上猜想正确的是
(4)[评价反思]小科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方案1错误,请说明理由
26.小科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实验器材有:电压恒为3V的电源一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1)如图甲所示是小科连接的实物电路,图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打“×”并补画出正确的连线。
(2)待连接正确后,发现接通开关,调节电路后电压表示数为2V;接下去小科应该如何操作 答: 。
(3)小科根据记录的多组1-U数据,画出了小灯泡中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4)小科根据小灯泡的I-U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出小灯泡的电阻在增大,你认为原因是 。
25.某校科学兴趣小组针对“人体内血液循环”开展了“自制模拟人体循环系统装置”的项目化学习活动.
【模型原理】人体内血液循环规律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实验材料】橡皮球、单向阀、橡胶软管、烧杯、红墨水
【产品制作】用橡皮球模拟心脏,单向阀模拟瓣膜,橡胶软管模拟与心脏相连的血管,装置内的红墨水模拟血液,将各部分有序连接.
(1)【产品演示】
先同时挤压两个橡皮球,红墨水从橡皮球经红色软管流出进入烧杯(箭头表示液体流动方向),后同时松开两个橡皮球,红墨水从烧杯经蓝色软管流入橡皮球.
模型中的橡皮球弹性较大,能很好地模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若蓝色软管1模拟肺静脉,则红色软管2模拟 .
(2)在演示过程中,同时松开两个橡皮球,单向阀A打开,单向阀B (填“打开”或“关闭”),模拟血液由静脉回流入心脏.
(3)【产品评价】以下表格为该小组同学制定的部分评价量表.
“自制模拟人体循环系统装置”评价量表
评价维度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模拟血液循环) 能准确模拟血液的流动过程,并能区别出动脉血和静脉血 仅准确模拟出血液流动过程 不能准确模拟出血液流动过程
指标二(模拟心脏) 能准确模拟出心脏各房室,并具有瓣膜,瓣膜的的朝向正确 仅准确模拟出心脏房室 不能准确模拟出心脏各房室
【产品迭代】指导老师根据评价量表对小组同学自制的血液循环演示模型进行评价,“指标一”评为优秀,“指标二”评为合格.为了使指标二能达到优秀,请结合心脏及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该模型还需要改进的是: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28.(本题6分,每空2分)图甲表示淀粉在消化道内逐步分解的示意图,图乙曲线(X、Y、Z)分别表示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
(1)图甲中淀粉经过①和②过程,最终分解为 被人体吸收,参与此消化过程的消化液是 。
(2)图乙中表示蛋白质消化过程的曲线是 (选填“X”“Y”或“Z”)。
(3)从曲线X、Y、Z可知,消化的主要场所是D,D适应消化的结构特点 (写出一条)。
29.(本题6分,每空2分)本届杭州亚运会科技满满,其中两只“呆萌”的四足机械狗成为亮点,它们变身铁饼“搬运工”,这是世界首次使用机械狗在赛场搬运体育器械。工作人员只需将铁饼放置在卡槽上,便可在第一时间操控机械狗将铁饼运输回起点处。
(1)机械狗在平地上运输铁饼,是将电能转化为 。
(2)已知机械狗的牵引力为100牛,将铁饼从65米的落地点径直运到起点用时13秒,求该机械狗的功率。
(3)机械狗除了能在平地上行走外,它还能进行负重登楼。已知机械狗自重12千克,现携带重为2千克的标准铁饼上五楼。试通过计算,求整个过程中机械狗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每层楼高3米)
30.(本题7分,第1空各1分,第2空2分,第3空3分)为了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某同学在15 g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不考虑稀盐酸挥发氯化氢)。实验装置和有关数据如下:
当A装置中不再有气体产生时测得B装置的质量增加了4.6g;C装置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且无明显现象。请回答:
(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g,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 g。
(2)请分析碱石灰的增重大于二氧化碳质量的原因 。
(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1.(本题8分,每空2分)小明从废弃的电热器上拆下一个加热部件(如图甲),该部件由阻值不变的两根电阻丝R1、R2构成,小明设计了图乙的电路对该部件进行检测,其中R0=22Ω,M、N为接线柱。
(1)电阻丝加热时,电能转化为 能。
(2)用导线把M和N连接,只闭合开关S1,电流表示数为1A,则电源电压为 V。
(3)把M接A,N接B,只闭合开关S1,电流表示数为0.5A,求R1的阻值。
(4)用导线把B和C连接,然后将M接A,N接B,闭合开关S1和S2,电流表示数为1.5A;检测结束后,小明利用该部件重新组装一个加热器,求新加热器接入220V电路中能达到的最大电功率。
32.(本题8分,第1空2分,第2-3空各3分)学校举行“把时间称出来——复刻秤漏”项目化学习活动。秤漏是一种古代计时工具,主要由显时系统和供水系统两部分组成。显时系统主要构件为秤杆、秤砣、受水壶等,其中秤杆质量分布均匀,并在秤杆上标有时间刻度。称漏法中记载:“漏水一斤,时过一刻”,通过称量受水壶中水的质量来计量时间。在初次校准后,需要知道当日时刻,仅需移动秤砣即可在秤杆上读出时间。
如下是学校制定的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最小刻度 1-10分钟 10-30分钟 30-60分钟
量程 15小时-24小时 12-15小时 不足12小时
下图为小科设计的秤漏模型图。
【产品制作】
①在A处悬挂一个空桶并保持不动,已知QA为5cm,移动秤砣至悬挂点B,使木棒重新回到水平平衡状态,测得OB为6cm,并将该点标记为0刻度线②供水系统以40g/h的速度为空桶均匀供水:小时后,移动秤砣,当木棒达到水平平衡时,将此时的悬挂点C标记为1小时,测出BC的距离L,标记为“1小时”。
③离C点L处标上“2小时”,以此类推,在整个秤杆上均匀的刻上刻度
(1)经过一段时间后,受水壶中水量增加,应该如何移动秤砣以读出时间?
(2)秤砣质量50克,计算BC的距离L的长度。(写出计算过程)
(3)【产品检测】秤杆总长55cm,最小刻度为1cm。小科使用匀速出水装置作供水系统;结合评价指标,判断该模型图的评价等级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