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开国大典》 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 开国大典》 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1 14:5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7 开国大典
六年级语文 上册
典礼
庆祝建国的重大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1)批一批:默读课文,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开国大典气氛的热烈庄严或群众的激动喜悦,在句子的关键词旁作批注。
  (2)读一读:试着读出气氛的热烈庄严和群众激动喜悦的心情。
自学提示
字词大通关
词语我会认
汇集 预定 爆发 就位 宣告 雄伟
肃静 旗帜 语调 完毕 检阅 制服 坦克 一致 距离 高潮 次序 擎着 瞻仰 电钮
bào
xuān
qíng

zhì
zhān
niǔ
排山倒海
近义词
宣布——公布 肃静——肃穆
挺立——耸立 汇集——聚集
诞生——出生 宣告——宣布
飘拂——飘扬 次序——顺序
反义词
汇集——分散 庄严——轻浮
肃静——喧哗 热烈——冷淡
欢呼——悲叹 完毕——开始
整整齐齐——歪歪扭扭
多音字
奔:bēn(奔跑)bèn(投奔)
行:xíng(行走)háng(银行)
生字学习












zhènɡ
bīn
lán
huì
xuān
yuè
zhì
tǎn

lónɡ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zhǎn



重点指导


“盏”字注意上部“戋”的写法,不要写成“戈”。下面的“皿”部件,要拖住上面的“戋”。
组词
酒盏 茶盏

“隆”字左部的“阝”窄长,右部下面的横间距要均匀,整体字形左窄右宽。
兴隆 隆重
窟窿 降落
形近字
梳理脉络
群众入场(第1~4自然段)
举行典礼(第5~10自然段)
阅兵式(第11~13自然段)
群众游行(第14、15自然段)
明确时间、地点及参会人员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说明了开国大典的举办原因和地点,即在北京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文本列举了参加开国大典的各类人员,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以及“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并指出总数达三十万人。
明确会场位置、布置会场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详细描述了天安门广场的布局: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横的北面是河道,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河道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是天安门的城楼,高高耸起,显得庄严而雄伟。丁字形的一竖则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形成了一条南北走向的通道。
会场布置衬托出庄严、隆重的气氛。
“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进一步描绘了会场周边的布置,八面红旗在石栏边迎风飘扬,象征着革命的红旗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
人们的心情十分急切、激动。
场面气势恢宏,气氛热烈。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说明了群众队伍的来源,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汇聚在丁字形的天安门广场上,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揭示了群众队伍入场的时间之早,表明人们对开国大典的期待和热情。
“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描述了群众队伍中的手持物品,红旗和红灯象征着革命和光明,也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说明了群众队伍在进入会场后的有序排列,体现了开国大典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详细描述了部分工人队伍的来历和行动,他们来自北京周边的长辛店、丰台、通县等地,清早到达北京车站后,立即直奔会场,体现了工人们对新中国的热爱和期待。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生动地描绘了开国大典当天天安门广场的热闹景象,人们聚集在一起,红旗在人群中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一样壮观。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5
夸张
声势浩大
无比爱戴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是典礼的高潮部分,毛泽东主席的宣告标志着新中国的正式成立,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时刻。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7
反复
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成立而欢欣鼓舞,内心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一宣告的深远影响,它不仅让在场的群众欢呼雀跃,更通过无线电广播传遍了整个中国,激发了全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欢跃心情。
我们一起去看看在“举行典礼”部分的是如何运用“点面结合”这种写法的吧!
5
6
7
8
9
10
“面”的描写
“点”的描写
一点
一面
升国旗的动作:毛主席亲自按动电钮,启动电动旗杆,五星红旗(新中国的国旗)缓缓升起。这个动作象征着新中国的诞生和中国人民的站立。
礼炮的规格: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这个规格可能象征着中国的五十四个民族和二十八年的革命历程。 起初,全场肃静,只能听到炮声和旗帜飘拂的声音。随着炮声的响起,全场逐渐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表达了人们对新中国的热烈庆祝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默读第11—13自然段,说说“阅兵式”这个场面描写了几方面内容。
自主学习
检阅部队
各兵种行进
群众欢呼
11
12
13
12
庄严、隆重,气势恢宏
按照方阵的行进顺序写的
各兵种描写的角度不同
海军
步兵
炮兵
战车师
骑兵师
群众
毛主席
人民空军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场面描写

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面对如此庄严、隆重,气势恢宏的阅兵式场面,群众们有怎样的感受呢?
激动、自豪
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担任检阅司令员,聂荣臻将军担任阅兵总指挥。这两位高级将领共同负责阅兵式的组织和指挥。朱总司令和聂将军同乘汽车,首先检阅了部队。之后,朱总司令回到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
首先进场的是海军两个排,他们戴着雪白的帽子,穿着与海洋颜色相同的蓝制服,展示了海军的整齐与威严。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他们的步伐整齐划一,展示了步兵的纪律和训练水平。随后是炮兵一个师,包括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这显示了炮兵的强大火力和装备水平。
紧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整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展示了战车部队的威猛和力量。“红马连”和“白马连”分别以一色红马和一色白马五马并行的方式进场,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展示了骑兵的精湛技艺和团队协作。
当战车部队经过主席台时,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这展示了空军的飞行技能和装备水平。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表示对空军部队的肯定和鼓励。群众看到这一场景,纷纷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等东西抛向天空,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夸张:群众热切、激动的心情。
通过详细描述阅兵式的各个环节和群众的反应,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上阅兵式的庄严、热烈和激动人心的场景。这不仅是对新中国人民军队的一次全面展示,也是对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庆祝国家成立的重要时刻的生动记录。
感知游行盛况
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这段语言描写生动,再现了人民群众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喜悦、激动的心情以及对领袖爱戴的深厚情感。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换掉括号里的词,对比体会。
红流 游行队伍
流 走
光明 光亮
说一说,作者是怎么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
1、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
2、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
3、按大典的进程逐项描述。
4、点面结合。
课文主旨
这篇文章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成立的无比自豪、激动的情感。
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聚焦典型
结合
烘托气氛
布置隆重
人数之多
群众热烈
……
练一练
群众入场
举行典礼
阅兵式
群众游行
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运用这种“点面结合”的方法既有整体感受,又能突出特点,能让我们感受到各个方阵的气势,更能感受到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气势恢宏。
课后习题
默读课文,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想想从群众入场到举行游行,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谢谢观看